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镇海王TXT下载大明镇海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41章,改土归流

    皇宫阅卷处,朝中三阁老,六部尚书侍郎,外加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建昌伯和寿宁候四个勋贵代表,同时再加上翰林院十几个翰林,詹事府的十几个暂时,督察院的十几个御史组成了庞大的高逼格阅卷队伍。

    甚至于连弘治皇帝都带着太子朱厚照亲自过来参与阅卷,这个阅卷队伍不可谓不高,足以显示弘治皇帝和朝廷对伦才大典的重视。

    “刘晋的考卷呢,拿过来给朕看看,这小子也不知道能够想出什么鬼点子。”

    弘治皇帝刚刚坐下,直接就点了刘晋的考卷。

    他早就想给刘晋来点奖励什么的,刘晋给他和太子做了很多事情,也给大明做了很多事情,按理来说以刘晋的功劳足以封爵了,不过刘晋不是朝廷中人,再加上明朝对爵位控制的非常严格,非军功是很难封爵的,毕竟老朱同志这个人呢确实是刻薄寡思,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好得不行,对文臣武将嘛,吝啬的很,也就成了一个传统。

    所以弘治皇帝想着的是给在科举上给刘晋一些奖励,考的不好也要让刘晋排名靠前,不曾想刘晋一直都考的还不错,现在到了最后的殿试环节了,也是终于到了他弘治皇帝发挥的时候了。

    很快,有人找出了刘晋的考卷。

    “改土归流?”

    弘治皇帝拿着刘晋的答卷,仔细的看了起来,看到开头的四个字,顿时就充满了疑惑。

    接着仔细的看下去。

    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形成于唐朝时期的羁縻制度的延续,其本质上是中央政权无力顾忌西南边陲地区而采用的一种对土人头目进行笼络的手段,本质上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土人首领的世袭制度,给予其官职和头衔,以进行间接通知。

    在这个土司制度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司法权、财政、军事、行政权等等都可以自治,对当地土人掌握一切生杀大权,除了不能登基当皇帝之外,其它一切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只需要象征性的向朝廷缴纳微薄的税赋,而往往朝廷为了显示皇恩浩荡,又经常会免除,还时不时有各种赏赐下来。

    这种制度在生产力不高,交通不便、民族文化差异巨大的情况下,曾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土司时代为官,世袭罔替,独霸一方,长期下来,土司制度慢慢变的日益腐朽落后,这些土司也都养成了骄横跋扈、目中无人,就跟养不熟的狼一样。

    朝廷有恩赐的时候还好说,朝廷一旦恩赐少了,立即就露出牙齿来咬人,甚至于仗着自己手中有兵有人等等,还主动挑起事端,以此来要挟朝廷获得赏赐。

    其实这个问题,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惯的惯出来的,就跟后世的洋大爷、港灿之类的一样,你对他越好,给他待遇越好,他就越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反过来一个个横的不行。

    他们是不会去想他们是否为这片土地做过任何的贡献,是否为这个国家添砖加瓦过,只是不知廉耻,目中无人、嚣张跋扈,说到底都是惯的。

    只要一视同仁的对待,不要搞什么区别对待,该咋样就咋样的话,屁事都没有,根本就不会出那么多的鸟事出来。

    这土司也是如此,都是历朝历代惯的,惯出了毛病,惯的这些土司以为朝廷都好欺负,不给恩赐就闹,只要闹了就会有赏赐,这也就成了明朝历任皇帝都非常头痛的事情了。

    安抚一下这些土司还能够安分一些,但这是饮鸩止渴,这些土司的胃口越来越大,朝廷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可是不安抚的话,西南地区山地崎岖,山川险峻,崇山峻岭之间,你纵然是有百万大军也拿他们没有任何的办法。

    这就是形成了现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了。

    刘晋先是详细的分析了一下土司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指出了土司制度的根本所在。

    弘治皇帝看完,也是不断的点头,刘晋和一般的朝中官员还真不一样,朝廷之中的官员很少有人能够将土司制度的历史、发展和本质等等弄清楚。

    “不愧是高人子弟,果然见识不凡,直透根本。”

    弘治皇帝给出了自己的评价,接着就是看刘晋给出的具体方法和建议。

    刘晋给出的改土归流政策其实也就是照抄清朝时候的改土归流政策,取消土司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一定任期的流管进行管理。

    “改土之法,计擒为上,兵剿为下,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制苗之法,固应恩威并用…..”

    “好,说的好啊!”

    从头到尾仔细的看完,弘治皇帝整个人都忍不住拍案叫绝,刘晋改土归流的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西南地区的土司问题。

    听到弘治皇帝话,正在阅卷的众人忍不住一个个都看了过去。

    “你们看看吧,刘晋不愧是高人子弟,由此改土归流之法,西南可定,再无忧也。”

    弘治皇帝笑着示意大家都看看刘晋的答卷。

    众人一听,顿时一个个都更加好奇起来,刘健最先拿过卷子,仔细的看了起来。

    “高啊,实在是高,真高人子弟也,此策一出,西南再无忧。”

    很快,刘健就看完,顿时也是忍不住捏着自己的山羊胡子赞道。

    “透析本质、直指要害、根除祸源,此策甚秒~”

    李东阳看完,也是一个劲的点头。

    “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此策实施成功,西南再无忧。”

    谢迁看完,同样忍不住赞道。

    连三位阁老都大加赞赏,其他人顿时就更加的好奇,弘治皇帝干脆让萧敬念给众人听,众人听完顿时也都纷纷拍案叫绝。

    历史上清朝时候的雍正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对西南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就彻底的解决了西南土司的问题,从那以后,西南地区再也没有出过什么事情。

    而且因为改派流官,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促进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民族的融合,国家的统一。

    “大家继续阅卷吧,有什么好的答卷都拿过来我朕看看。”

    得到了刘晋的改土归流的计策,弘治皇帝整个人都心情大好,从此以后可以安稳的睡好觉了,不过很快,他也是开始思索起来,该如何更好的去实行这个改土归流的政策。

    “要剥脱了土司的特权和地位,他们肯定不会同意的,此策一出,西南必乱,所以事先就应该先从各省调集兵马,以防万一。”

    弘治皇帝在思索着改土归流的事情,这边群臣也是继续阅卷,一份份答卷,有的还是能够言之有物,多少说一些恩威并施、剿抚并用之类的,但也有一些完全是书呆子,除了会四书五经,一肚子的八股文之外,根本就说不出什么来。

    所以这些阅卷的大臣们有的不断摇头,有的微微点头,有的则是气愤的将答卷一放。

    一百多份答卷,阅卷的都有几十个大臣,所以平均下来,一个人也就是看几份就够了,当然具体排名肯定是还要好好的去重新再看一遍,但从中选出一些优秀的文章还是不难。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此法配合刘晋的改土归流之法,西南可安。”

    很快,当刘健看到王守仁的答卷时,也是忍不住叫了出来,众人一听,顿时就又来兴趣了,萧敬也是赶紧将答卷拿给弘治皇帝看。

    王守仁的计策其实很简单,他是从军事和教育两个方面来平定西南,军事方面,王守仁建议专门从湖南、广西、四川、云贵等地区招募一片山民,训练成军。

    山民因为长年累月在深山老林之中生活,自然很熟悉也能够很好的适应崇山峻岭、山川险峻的环境,以他们来成军,再辅之以山地作战训练的方法,不需要多少兵力,只需要训练两万这样的山地精兵就足以轻松的剿灭西南叛乱土司,根本就不需要朝廷大费周章,调集太多的兵力。

    这个方法也是王守仁仔细研究了西南地区的情况之后想出的方法,西南地区交通不便,根本就不适合大规模的用兵,所以用兵要精,而且一定要属性山林,有针对性,如此就能够轻松的剿灭叛乱西南土司。

    光是剿灭肯定不够的,所以王守仁又提出了要对西南土司的后代子女等等加强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将西南土司的子女和一部分土族子女集中其中,教他们四书五经、教他们三纲五常,让他们也来参加科举考试等等之类的。

    “此法甚秒,确有经天纬地之才,和刘晋的改土归流相辅并用,西南无忧也。”

    刚刚还在烦着如何剿灭西南叛乱土司的事情,想着改土归流一旦实施起来,这些土司必定叛乱的弘治皇帝看完,顿时就高兴的叫了出来。

    “萧敬,念给大家听听~”

第342章,状元及第

    “放榜了~放榜了~”

    这一天是放榜的日子,整个京城都开始变的骚动起来,皇榜还没有贴出来就已经被的水泄不通。

    有焦急等待的今科士子们,一个个都已经准备了大量的铜钱,只待着金榜一贴出来,看到自己的名次,立即就开始大把、大把的撒钱。

    有闲来无事,过来凑热闹,想要抢点喜钱的闲汉,当然更多的人则是想要过来看看到底谁才会是今科状元,还有就是看看唐寅和刘晋之间对比,到底谁胜谁负,京城下注的人可是非常多。

    “来了,来了~”

    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原本吵闹的人群瞬间就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腰系红带,手捧红榜的差役。

    按照贴红榜的管理,首先贴的是三甲的榜单,三甲榜单的人数也是最多的。

    三甲的榜单很快就贴了出来,上面写着一个个名字,接着就有一队队报喜的差役按照榜单上的名次开始去报喜。

    嗯,这是差役们最喜欢的事情,报喜有喜钱,遇到有钱的主,喜钱都够他们小发一笔。

    “恭喜江西上饶府李老爷金榜题名~”

    “恭喜浙江绍兴府王老爷金榜题名~”

    一道道报喜的声音不断的响起,有些就在现场当场就开始大把、大把的撒喜钱,虽然是三甲,但也是金榜题名,未来同样前途无量,同样也是无数大明读书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

    三甲贴出来,很快就到了二甲的榜单,因为一甲只有三人,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的人都是在二甲和三甲上面。

    二甲第一丰熙,二甲第二刘龙,一个个名字出现在榜单上面,引起一阵阵的欢呼声,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能够进二甲,那已经是牛叉的不得了,一甲只有三人而已,二甲基本上就意味着顶点了。

    而且二甲和三甲不一样,二甲是进士出身,三甲是同进士出身,别看只相差一个字,但差别就相差很大了,二甲大部分可以留在京城当个京官,有机会就可以直线提升,至于三甲往往都会外派出去到地方做官,升官就没有那么快了,而且三甲一般是很难做到六部九卿这个级别的,二甲却是可以,特别是二甲靠前的,能够进翰林院的,那更是官途坦荡。

    丰熙、刘龙、孙绪、林庭?、罗钦忠、杨挺仪这些人全部在榜单上面,而且霸占了前面的名字,唐寅的名字在二甲第十三名,这个名次也还是相当不错,但是离唐寅开考前就放言的要连中三元就差了不知道多远了。

    当然他在会试上面也是二甲第十七,连中三元在会试的时候就已经是个笑话了,所以现在唐寅都已经没脸出门了,老老实实的窝在客栈里面,生怕遇到熟人,抬起他放言连中三元的事情。

    甚至于连和刘晋的对比,他都没有兴趣去关心了,对于他这个心高气傲的人来说,会试考个二甲十七名就已经够受打击了,至于赢不赢刘晋,都已经不重要了,反正连中三元是个笑话,即便是赢了刘晋,以后也是要被人笑话的了。

    刘晋的另外一个学生童源这一次也是上了二甲的榜单,尽管属于二甲吊车尾的位置,但好歹也是二甲,和三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未来前途无量,现在的内阁首辅刘健当年科举考试也是属于二甲后面的位置。

    但是因为给弘治皇帝当老师,现在也是做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足见二甲也是很牛的,很有前途的。

    “三甲和二甲都没有刘晋的名字,看来他在一甲了,该不会就是今科的状元吧?”

    大家仔细的看完二甲和三甲的榜单都没有找到刘晋的名字,顿时压刘晋赢的人都开始欢呼起来,殿试是不会刷人的,不再二甲和三甲那就一定在一甲榜单上面。

    很快,一甲的榜单也贴了出来,上面仅仅只有三个名字。

    一甲第一名刘晋,一甲第二名王守仁,一甲第三名伦文叙。

    “状元~状元~”

    “刘晋是状元~”

    顿时现场就一片欢呼,京城这边压刘晋的人不少,刘晋考了状元,他们也是跟着赚钱,自然是欢呼起来。

    至于买了唐寅胜的人则是闲的很是懊恼,堂堂江南大才子,考前就放言要连中三元的唐寅,现在连一甲都没有进去,和刘晋的差距也太大了一些吧。

    悦来客栈,唐寅下榻的客栈内,唐寅躲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根本就不敢出去见人。

    “恭喜苏州府唐老爷金榜题名,二甲第十三名~”

    报喜的官差来了,人还没有到,洪亮的声音就传了过来,客栈的老板也是赶紧点起了鞭炮,住自己客栈的士子金榜题名,客栈也是可以跟着与有荣焉。

    只是报喜的官差喊了一遍又一遍,却始终不见唐寅出来,这让周围看热闹的群众觉得有些奇怪。

    要知道其他人,只要报喜的官差一到,立即就满脸笑容的出来,大把、大把的喜气扔出来,大家也是可以跟着沾沾光。

    “唐兄,官差来了~”

    徐经看了看唐寅,忍不住摇摇头说道。

    此时的唐寅哪有了刚刚来京城时的狂傲,就好像是斗败的公鸡一般,有一种没脸见人的感觉。

    要是自己考中二甲,估计都要欢天喜地的跳起来,他倒好,连笑容都没有一个,不过徐经也是知道情况的。

    “我知道~我知道,麻烦徐兄帮忙出去给官差打赏一些喜钱~”

    唐伯虎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哭丧着脸,拿出了一个钱袋子说道。

    “这不太好吧,二甲第十三名,这个名次已经很高了,那个刘晋未必就能够赢你。”

    徐经笑了笑摇摇头安慰道。

    “唉~算了,还是我自己出面吧,被人笑话就被人笑话吧。”

    原本唐寅还想着要是能够考中状元的话,这会试虽然没有考第一,但是好歹也是状元,不至于没脸见人,现在连状元也没有考中,只是个二甲第十三,那就更没脸见人了,放出去的狠话,被自己啪啪打脸了。

    很快,唐寅带着一丝丝苦笑出现在客栈,给报喜的官差打赏了喜钱,也是非常随意的扔了几把喜钱也算是打发了看热闹的群众,然后又很难就躲回了自己的房间。

    相比之下,刘晋这里就显得热闹、喜庆多了。

    刘晋府上的门口处,刘晋母亲王氏的贴身丫鬟,还有管家正在耐心的等待着,外面早就已经准备了长长的鞭炮,就等着报喜的官差一到,立即就点起鞭炮,进去向刘晋和王氏禀报了。

    至于刘晋的母亲王氏,那自然是早早的就已经穿好了一套上好的夫人服,坐在主厅的主位上面,满脸笑容的等待着。

    她的身边,几个下人手里面都提着大袋的碎银子,到时候,只要王氏一发话,立即就大把、大把的撒喜钱了。

    “恭喜永平府刘老爷状元及第!”

    伴随着一道声音从远处传来,顿时整条街都开始沸腾起来。

    刘晋的房子买在京城的富人区,周围居住的都是京城这边的有钱人,至于权贵区,刘晋原先是没有资格买的,所以只能买富人区。

    此时,随着报喜的官差喊了出来,顿时整个区家家户户的人都开始拿出鞭炮出来,自己住的区域这里竟然有人考中了状元,那毫无疑问,大家都可以跟着沾光。

    当然,这些富人其实早就知道刘晋住在自己的身边,所以也是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大量的人朝着刘晋府邸这里涌过来,有看热闹的,有跟着过来看一看状元郎的,甚至于还有很多京城的大家闺秀带着自己的丫鬟过来,因为她们早就已经听闻了刘晋的事情,年仅二十,才华横溢、英俊不凡,更是有名的财神爷,现在又状元及第,这绝对是无数人心中最完美的人选了。

    “恭喜永平府刘老爷状元及第~”

    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报喜的官差离刘府越来越近,刘晋的家门口很快就聚集了大量的人,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夫人~夫人,少爷是状元,少爷是状元~”

    有丫鬟急匆匆的往里面跑,一边跑也是一边喊出来。

    “好~好~”

    王氏此时已经笑的合不拢嘴了,微微整理下自己的衣服,也是急匆匆的往外面走去,自己的儿子考中了状元,这对于她来说,那绝对是最高兴的一天了。

    “竟然考中状元了~抢了伦文叙的第一。”

    刘晋的书房,刘晋也是听到了声音,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说道,历史上弘治十二年的状元可是广东怪才伦文叙。

    不过因为自己的到来,这殿试的题目也变了,自己以‘改土归流’回答,刘晋就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名次应该不会太低,却是没想到能够考中状元。

    “状元及第~”

    刘晋笑了笑,接着整理下自己的仪容,满脸笑容的走了出去。

    “恭喜永平府刘老爷状元及第~”

    报喜的官差来到刘府门口,刘晋和王氏满脸的笑容走出来接受众人的道喜,同时也是大把、大把的银子撒了出去。

第343章,大登科后小登科

    这一天是新科士子游街的日子,整个京城是真正万人空巷,每一个人都尽可能提前就来到游街的路线上面,耐心的等待着。

    三年才有一次的科举考试,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属于最盛大的活动,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都无比的重视。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期待的无异于是新科状元带着新科士子们游街的时候了,只有这个时候,大家才有机会目睹下新科状元的风采,状元对于老百姓来说,那可是文曲星,是天神下凡,所以大家对新科状元的期待都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当状元的要有一个好皮囊的原因。

    如果你要是长的歪瓜裂枣的,那不仅仅是丢了自己的脸,更是丢了朝廷的脸,更会让老百姓失望的。

    所以每一次的状元不说长相要多好看,至少来说要相貌端正,不至于无法见人。

    “咚~咚~”

    旗鼓开路,欢声雷动,喜炮震天,游街经过的街道这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道路的两边站满了看热闹的群众,两边的楼房上面同样也是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人头攒动,都在伸长了脖子看向声响来源的地方,想要看看今科的状元郎到底长什么样。

    在一处阁楼上面,徐婉儿、李贞、张颖等一群大家闺秀包下了这一层阁楼,一边闲聊着,也是一边静静等待状元游街队伍的到来。

    “姐姐,没想到这个刘晋真的考中状元了,只是可惜了,他要是会试考第一的话,那可就是连中三元。”

    张颖古灵精怪,满脸笑容的对着徐婉儿说道。

    “连中三元太难了,自古以来也都屈指可数。”

    徐婉儿听到张颖的话,双脸微红,因为她听出了张颖话中有话。

    “那个唐寅可真是狂妄自大,还没有开始考试就放言要连中三元,现在也仅仅只是考了个二甲十三,和刘晋这个状元比,可是差了很远。”

    “我记得姐姐好像说过,非状元之才不嫁,这个刘晋现在考了状元,好像也还未婚配,好像也才二十岁,人长的也是英俊不凡,和姐姐真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张颖看着徐婉儿微微一红的小脸,顿时就笑着将刘晋和徐婉儿连在一起,她当然不知道,其实徐婉儿和刘晋早就已经好上了。

    “就你话多~”

    徐婉儿顿时双脸通红,尽管早就已经和刘晋许下了山盟海誓,但现在被张颖这样一说,还是非常的害羞。

    “哈哈,看来让我说中了。”

    “姐姐,遇到喜欢的可要抓紧机会下手哦,你看看这外面的阁楼上,不知道有多少大家闺秀在看着,等这个刘晋一出现,到时候主动往他身上贴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张颖很是希望拿徐婉儿开玩笑,见她羞的满脸通红,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接着小眼睛一转,看了看外面,指着一处处阁楼上面聚集在一起的大家闺秀说道。

    “是啊,姐姐,你是不知道,现在整个京城都在讨论刘晋呢,我有很多姐妹都在招人打听这个刘晋的长相呢,甚至于还有人花了刘晋的画像出售呢。”

    “对啊,对啊,我也有很多姐妹都在说这事。”

    “年纪轻轻、才华横溢,更难得是英俊不凡,最难得还是没有成家婚配,以往的那些状元,要么是糟老头子,要么早就已经妻妾成群,又或者是长的不堪入目。”

    “刘晋这一游街,怕是要成为无数人的梦中情郎了。”

    “哎~要不是姐姐看上了这个刘晋,我都心动了,哪怕是做个小也愿意啊。”

    见张颖在调侃徐婉儿,其她人也是纷纷笑着开口说道。

    “你们还说~”

    徐婉儿双脸通红,整个人都羞的恨不能找个地缝钻了进去,至于一旁的李贞,此时也是双脸通红,看着外面热闹非凡的街道微微发呆。

    “贞姐,你怎么脸红了?”

    “还在发什么呆啊,是不是也看上这个刘晋了?”

    古灵精怪的张颖很快就注意到了李贞,在她的眼前晃一晃手,笑着说道。

    “你才知道?”

    李贞很是大大方方的点点头说道。

    “那就糟糕了,婉儿姐姐也是看上了这个刘晋,现在贞姐你也看上了这个刘晋,这可如何是好啊。”

    张颖看了看徐婉儿,再看看李贞,顿时就显得很犯难的说道。

    “这还不好办,一起嫁给他呗~”

    “那岂不是便宜死那个刘晋了?”

    “刚刚不是还有人说也喜欢这个刘晋嘛,要不一起嫁过去,反正都是姐妹,肥水不流外人田。”

    “好主意,好主意~咯咯~”

    众女你一言我一语的,叽叽喳喳的聊个不停,八卦是人的天性,自古都是如此,女人更是最爱八卦,也最喜欢闲聊,谈起这方面的事情来同样精神抖擞。

    徐婉儿和李贞满脸通话,彼此微微对视,其实她们两个早就已经商量好了,现在刘晋也是状元及第,就等着刘晋请人到自己家里提亲了。

    “咚~咚~”

    这时,伴随着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还有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下面热闹非凡的街道更是喧嚣起来。

    “来了~来了~”

    众人连忙来带窗户边向着远处看了过去。

    只见刘晋头戴金花乌纱帽,身穿大红蟒袍,骑着金鞍朱鬓马,前呼后拥,旗鼓开路,欢声雷动,喜炮震天之中带着今科的士子们慢慢的朝着这边走来。

    而随着刘晋等今科士子们的到来,整个场面变的更加热闹非凡起来,大街小巷,数不清的人拥挤在街道两边,攒动着人头,争先恐后的看着游街的士子队伍。

    刘晋本就英俊不凡,现在穿着状元府,骑着高头大马,满脸笑容,顿时就引起了一片交好声。

    “高人子弟,果然名不虚传,才华横溢,样貌非凡~”

    有人对着刘晋竖起了大拇指,刘晋的形象完美的诠释了大家心中的状元郎,有才华,有长相。

    “老朽今年刚刚好一甲子,从懂事开始,已经看过十多个状元郎了,这个状元郎是我看过的最年轻,最俊的状元郎了。”

    有满头白发的老人捏着自己稀松的胡子说道。

    “真是俊俏啊,好一个状元郎~”

    有妇人看着刘晋,双眼放光,眼睛都移不开。

    “他就是刘晋,今科的状元郎,长的真俊~”

    “听说他还没有婚配,也不知道有没有意中人。”

    “也不知道谁能够嫁给他~”

    有个阁楼上的大家闺秀,看着刘晋一下子就成了刘晋的粉丝,满脑子都被刘晋的身影所占据,恨不能找个机会当面述说情肠。

    “姐姐~姐姐~来了,来了。”

    张颖依靠在窗户旁边,看着缓缓而来的刘晋兴奋的说道。

    听到张颖的话,众人赶紧一个个都聚集到窗户边,看着高头大马的上面的刘晋,顿时就花痴了。

    “好俊~”

    “还是状元郎~”

    “要是我能够嫁给他就好了~”

    众人挤在窗户边,看着刘晋,一个个都直愣愣的看着,特别是徐婉儿和李贞,两个人的眼神之中全是刘晋的身影,满心欢喜,脑海中忍不住畅想起来。

    刘晋骑着高头大马,始终保持着笑容,不过到了后面,这笑起来就有点累了,但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自然还是要始终保持着笑容。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滋味还是很不错的。”

    “这也算是古代文人最春风得意的时刻了吧。”

    一边游街,刘晋也是一边神游天外。

    “刘晋~刘晋~”

    就在这时,头上传来一道呼喊声,听起来还有点熟悉,抬头一看,赫然是张颖在喊自己,对着自己挥手,至于旁边的徐婉儿和李贞则是满脸通红,笑盈盈的看着自己。

    刘晋顿时就开心的笑了起来,对在楼上的徐婉儿、李贞等人拱手致敬,这让徐婉儿和李贞更是满脸通红,似乎想到了什么一般。

    ……

    喧嚣的京城,随着科举考试落入尾声也是慢慢的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李府,当朝李蕙李侍郎的府上,这一天英国公张懋带着一个庞大的队伍来到了李府,引的整个李府上下一阵鸡飞狗跳。

    客厅之中,李侍郎和张懋分主客坐好,上好的香茶端上来,一同陪同的还有李侍郎的儿子李梁,李梁正是李贞的父亲。

    对于张懋如此兴师动众,大张旗鼓的来到了自己府上,李蕙和李梁都是一头雾水,自己是文官,这个张懋是武将勋贵,尽管不至于老死不相往来,但私底下也是很少有什么多余的交流和往来。

    “张公,不知道你今天如此大张旗鼓的过来,所谓何事啊?”

    一番寒暄过后,李蕙也是问道。

    “李公,我今天是过来提亲的。”

    张懋笑了笑说道。

    “提亲?”

    李蕙顿时就微微一愣,想了想自己也就只有一个宝贝孙女没有出嫁,因为太过宠爱李贞,所以也是一直舍不得嫁出去,其实一直以来来李府提亲的就很多,其中不乏朝中的文武大臣。

    不过当年李蕙也是放话了,自己的这个宝贝孙女非天子门生不嫁,再加上李贞一向眼光很高,一般人根本就看不上,所以也是一直没有嫁出去。

    他和李梁倒是想将李贞给嫁出去了,毕竟已经老大不小了,再不嫁出去的话就要惹人闲话了。

    “对,提亲,这是聘礼,还请过目~”

    张懋郑重的点点头,接着拿出一个红色的礼单交到李蕙的手中。

    “好大的手笔~”

    李蕙翻开礼单,看着上面一行行罗列的聘礼,整个人也是微微的张大了嘴巴,因为上面罗列的这些东西,价值足足有几十万两银子,如此大的手笔,即便是他也忍不住叫了出来。

    李蕙轻轻的合上礼单,想了想说道:“张公,想必您也是知道的,我曾经说过,我的孙女非天子门生不嫁,不知道您是要给何人提亲?”

    “李公,请尽管放心,托我来提亲的人绝对符合您的要求。”

    张懋笑了笑点点头,接着肯定的说道。

    “哦,是嘛,不知道是何人?”

    李蕙和李梁顿时就来了精神,连忙问道。

    “今科状元刘晋~”

    张懋回道。

    “刘晋!”

    李蕙和李梁顿时就傻眼了,他们是怎么没有想到,张懋竟然是替刘晋来提亲,原本在他们看来,能够请动英国公张懋来当媒人的多半也是武将勋贵里面的重要人物了,却是怎么也想不到竟然会是刘晋。

    “对,刘晋对李公您的孙女一见钟情,爱慕已久,知道李公你曾说非天子门生不嫁,所以也是一直努力科举,现在状元及第,也是托我来向您提亲。”

    张懋笑着点点头将事情起因经过说了出来。

    听完了张懋的话,李蕙和李梁也是微微点点头,接着彼此互相对视一眼,李梁立即就明白了,找了个借口就往后院这边走去,准备咨询下李贞的意见。

    刘晋的情况,他们当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虽然出身是很贫寒,但以现在的刘晋来说配李贞那是绰绰有余。

    不过李贞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尽管刘晋是很如意的人选,但是他们也还是准备征求一下李贞的意思。

    很快,李梁就回来了,对着李蕙微微点点头,李蕙顿时就明白了,接着也满脸笑容的答应了张懋的提亲。

    刘晋是状元,符合他天子门生的要求,又没有婚配,连妾都没有纳,年纪轻轻,长相更是没的说,他们都见过,更何况刘晋麾下有诸多赚钱产业的事情,满朝文武都知道,刘晋有钱的很。

    这样的金龟婿,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而且极为难得都是连李贞自己都同意,这就更完美了。

    而且刘晋对李贞也是极为的重视,对这个事情很认真,请的是当朝英国公张懋这样的大佬来当媒人,这可不是一般的媒人,也不是谁都能够请得动的。

    聘礼上面也是诚意十足,足足价值几十万两银子的聘礼,送聘礼的车队都已经排起了长龙,可以说给足了李府面子。

    所以李蕙和李梁这边答应的非常爽快,更是笑的合不拢嘴。

    ……

    半个月之后的一个黄道吉日,定国公府、李侍郎李府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喜庆无比,身穿红色新郎官服的刘晋带着长长的迎亲队伍一次性将定国公的孙女徐婉儿和李侍郎的孙女李贞迎娶过门。

    整个京城都被这场盛大的婚礼所惊艳到了。

    无论是刘晋这边出动的庞大迎亲队伍,还是定国公府和李府这边价值连城的陪嫁品,又或者是刘晋这个新科状元郎一次性迎娶两个豪门的美娇娘,更或者是整个京城无数深闺大家闺秀的伤心断魂,总之,一时之间整个京城都在讨论这场盛大的婚礼。

    整个刘府都张灯结彩,布置的极其喜庆,满朝文武大臣,甚至于连弘治皇帝都派人送来了贺礼,太子殿下朱厚照更是亲自过来表示了祝贺,也是让整个刘府变的无比忙碌、热闹。

    曲终人散,等到客人都离开了,微微有些醉意的刘晋来到了李贞的房间,轻轻的掀开了红盖头,静静的注视着眼前的美人,李贞同样含情脉脉的看着刘晋,满心欢喜。

    “娘子~”

    刘晋轻轻的说道,接着一把抱起李贞就往隔壁徐婉儿的房间走去。

    来到徐婉儿的房间,轻轻的将李贞放到徐婉儿的旁边,再将徐婉儿的红盖头也掀开,李贞和徐婉儿彼此互相一看,顿时就满脸通红,连脖子都羞红了。

    “我刘晋何德何能,竟能同时得到你们的芳心,此生定不负你们,如违此誓,天打……”

    看着眼前的佳人,刘晋心中感慨万千,想了想说道,只是他的毒誓还没有发完,徐婉儿和李贞就同时用手堵住了刘晋的嘴。

    “夫君,你心里有我们就足够了,这样的毒誓就不要发了。”

    徐婉儿轻轻地说道。

    “是啊,夫君,能够嫁给你就足够了,此生别无所求。”

    李贞同样点点头,看着自己的心爱之人,眉眼含春。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刘晋忍不住一下子抱住两人,感受着怀中的温暖,接着左边亲一口、右边亲一口。

    徐婉儿和李贞两个人此时都已经羞的不行了,从刘晋将李贞抱到徐婉儿的房间,两人就已经预料到了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整个人都羞的恨不能找个地缝钻了下去,只是想一想今天是三人大喜的日子。

    顿时也就明白,刘晋这是不想冷落了任何一个人,既然以后都是一家人了,那又还要分什么彼此呢。

    “夫君,我们还没有喝交杯酒呢~”

    徐婉儿轻轻的说道。

    “哦,差点忘了~”

    刘晋笑了笑,拿过三个杯子,轻轻的倒满,三人一起碰杯,一起喝完。

    “娘子~”

    “来亲一个~”

    喝完交杯酒,刘晋看着眼前的两位佳人,本就天生丽质,此时一番打扮,那更是国色天,让人情难自控。

    这一次,徐婉儿和李贞都没有再拒绝,都闭上眼睛,很快,房间内的蜡烛被吹灭,床帘被拉下,慢慢的传来了一阵阵让人悦耳动听的声音……(省略很多、很多字~)

第344章,刘翰林的日常

    第二天,刘晋一直睡到了日上三竿这才慢慢的醒过来。

    随手一摸,入手是极其光滑、细腻,抬眼一看,左右怀里的佳人依然还在熟睡之中,昨夜太过疯狂,折腾了一晚上,两女的脸上依然还有没有退去的潮红。

    两人都紧紧的抱着刘晋,似乎舍不得刘晋离开,满满的幸福感。

    “美人怀英雄冢,古人诚不欺我。”

    刘晋忍不住感叹起来,微微掀开被子想要出来,却是看到了一片让人热血沸腾的春光,顿时又一阵激动。

    “年轻就是好啊~”

    刘晋再次感叹一声,昨晚荒唐了一晚上,仅仅只是睡一觉,整个人又精神百倍,神清气爽,看到眼前的一切,又忍不住想要再次提枪上马,在沙场上面驰骋了。

    “呼~呼~”

    刘晋猛吸几口气,心里面暗暗的告诉自己来日方长、来日方长,可是却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办法控制住自己。

    “算了,不管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被子一盖,刘晋的双手顿时就不老实起来,很快就惊醒了还在熟睡之中的徐婉儿和李贞。

    “夫君~”

    “相公~”

    听着两女婉转、娇媚的声音,刘晋哪里受得了,很快,房间内又再次响起了一阵阵战场的嘶吼声。

    一直到了下午,刘晋这才不情不愿的起床,至于徐婉儿和李贞两个人,都已经羞的不行,看到谁都满脸通红,甚至于连身边的丫鬟仅仅只是笑一笑,她们两个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了进去。

    刘晋是状元,和以往一样,被弘治皇帝派去翰林院修书、编书去了,这是一个清职,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个人去修书、编书,而且这些书什么其实早就已经修无可修了,所以刘晋闲得很,每天去点个卯,然后坐着慢慢喝喝茶、看看书,等着下班就可以了。

    和往常一样,刘晋穿着衣冠禽兽的官服,带着有两个小耳朵的官帽来到翰林院这里上班。

    嗯,在刘晋看来是来上班的,以前自由自在惯了,现在天天要来上班,说实话,还真是有点不习惯。

    “王公早~”

    “李公早~”

    “张公早~”

    遇到自己的同事,刘晋也是会笑着和对方打招呼,翰林院的翰林嘛,都是前途无量的主,人数稀少,虽然现在一个个都清职,品级不高,俸禄很低,但只要有实缺,一个个出去都是大佬了。

    “刘大人早~”

    其他人对于刘晋这个新科状元也是很给面子,称呼刘晋为刘大人,其实大家都知道刘晋的情况,年轻有为,当然更重要的是刘晋简在帝心,刘晋麾下的诸多产业,大股东可都是皇帝和太子。

    以前弘治皇帝做什么事情都扣扣索索的,小气的很,没有办法,朝廷缺钱,国库空虚,内帑的那点收入如果不省着点花的话,根本就不够。

    也就是弘治皇帝仅仅只有一个老婆,要是和其他皇帝一般,三宫六院,三千佳丽的搞起来,弘治皇帝的那点内帑哪里够,所以也只能够省着点花了。

    但是现在的弘治皇帝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家很明显的能够感觉到弘治皇帝出手大方起来,以前的赏赐很多都是象征性的,现在却是真金白银,连宝钞都不印了,足见弘治皇帝是真的腰包鼓起来了。

    这一切都跟刘晋有关,他就是个财神爷,做什么都赚钱,弘治皇帝都还是小头,真正有钱的主是当今的太子殿下。

    朱厚照花钱那叫一个豪气,现在整个京城周围的地都快被他买光了,真金白银的买,不是强买强卖,也不是强取豪夺,是拿着银子一直砸,砸到你卖为止的那种,由此可见太子是何等的有钱了。

    所以大家都清楚,眼前的刘晋虽然年轻,不过前途无量,在这翰林院喝一两年茶,很快就可以青云直上,比起大家升职来还要更快。

    自然而然的,尽管刘晋是个萌新,不过大家还是很给刘晋面子,当然刘晋也没有因为自己是新科状元什么的持才傲物、看不起人什么的,见面李公、王公的叫个不停。

    一般来说,朝廷之上能够被人称为公的,至少也是要有一定的品级,刘晋这样称呼大家,众人自然一个个高兴的很,很有面子。

    “王兄~”

    “论兄~”

    来到自己的办公地方,发现王守仁和伦文叙这两个学霸早早的就已经在这里安安静静的看书了,虽然和刘晋一样,都被派人这里修书、编书的,但都没事可做,所以基本上也都是选择安安心心看书。

    “刘兄~”

    王守仁、伦文叙放下手中的书笑着回应。

    古代办公除了极少数有自己的专属办公室之外,大家都是聚在一起办公的,一个房间内摆上几张桌子,一个人一张桌子,这一点和后世差不多。

    这一次新科士子当中,一甲的刘晋、王守仁、论文,二甲的丰熙、刘龙,总共五个人进了翰林院,五个人的办公桌都在同一个房间内,所以每天上班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刘晋对于这几个同期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

    王守仁是真正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军国大事等等极其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而且往往都能够直切要害,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看法和意见,让刘晋不得不感叹,王大牛真心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真正有大才的人。

    伦文叙这个人比较内向一些,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他还有一个非常牛叉能力,那就是过目不忘。

    以前刘晋还不相信有人会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和伦文叙熟悉之后就相信了,他真的有这个能力,任何的东西他看一遍就能够记住,很快甚至于能够倒背如流,让人叹服。

    丰熙这个人和周经有点像,品行耿直,敢说,有点刚正不阿的味道;刘龙性格比较活泼开朗,年纪也很轻,比刘晋大三岁,他本就官宦之弟,父亲是刑部员外郎刘凤仪,所以也是比较圆滑一些,和刘晋走的很近。

    “刘兄~”

    接着刘晋又和刘龙打招呼,然后再看向丰熙的时候。

    “丰…兄…”

    丰熙这个名字是真心不错,不过这个姓和兄字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让刘晋这个后世穿越过来的人觉得怪怪的,所以每次和丰熙打招呼的时候,刘晋都会不自觉的拖长一些。

    “刘兄~”

    两人也是笑着和刘晋打招呼。

    刘晋是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他们四个人都是翰林院编修,正七品,算起来刘晋也算是他们半个小上司。

    如果按照七品县令来算的话,这七品相当于后世一个县(区)的一把手,当然实际上,这个时代的知县掌握的权力要比后世的县一把手大多了。

    刘晋这个从六品差不多就相当于副厅级的干部了,放在后世来说,那也妥妥的牛叉哄哄了,更为关键的是刘晋是翰林,在这里待几年时间,升官就可以和坐火箭差不多。

    新晋的五个翰林,每天刘晋都是来的最迟的,都是掐着点过来的,大家也都已经习惯了,大家彼此互相打完招呼,也是各自在的办公桌上面默默的看书起来。

    古代上班也是有自己的规矩,特别是在翰林院这样的地方,规矩就更多了,翰林院其实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机构,平时给皇帝、太子讲讲课,编写下皇帝的诏书、旨意之类的。

    另外就是编书、修书,编书一般都是编写当今天子的书,其实也就是记录下皇帝日常的生活、工作之类的,然后将这些东西编写成书以供后人学习。

    修书一般也就是修史书,最多的自然还是要说明当今这个朝是顺天应时,一般的程序就是故意的贬低前朝,说前朝怎么、怎么暴虐、腐败,前朝的皇帝怎么昏庸无道之类的,然后就是大写、特写本朝的开国皇帝老朱同志和历代君王的伟岸形象,什么拯救苍生黎民于水火之中之类的。

    这些就是翰林院翰林们的日常工作了,所以大家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翰林院的翰林们升职都很快了吧。

    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啊,根皇帝离的近,自古以来都是机会多多,随便提拔一下,也比下面累死累活升的快啊。

    明朝因为算是得国最正,朱元璋同志一介布衣,驱逐暴元,恢复汉家衣冢,得国之正,无人能比。

    所以翰林院的翰林们在修书上面就轻松很多,根本就不需要去苦恼该如何修书,得国正,自然也就不需要像后世的螨清一样,需要故意抹黑前朝,需要刻意来通过修史书,将历史改的面目全非来说明自己是顺天而行。

    说完了这些,大家也就应该知道刘晋这个翰林的日常工作是很轻松的,翰林院修撰,天天看看书就可以了,根本就没有什么需要刘晋去修撰的。

    每天清闲的很,所以刘晋看书之余也是拿出了纸和笔,不断的在纸上写写画画,打发下时间的同时,也是研究下新式纺纱机。

第345章,带歪的太子

    “一看就会,一做就废~”

    “果然是知易行难啊。”

    刘晋伸伸懒腰,看了看手中的图纸,尽管有金手指这个东西,开挂起来容易了很多,不过以刘晋这个后世人想要弄出这个珍妮纺纱机,依然还是让刘晋吃了不少苦头。

    很多东西,看起来容易,真正要做起来却是很难。

    为了这个新式的纺纱机,刘晋也是已经忙活了大半个月,图纸都已经画了一堆,这才勉勉强强的将新式纺纱机的图纸给弄出来,也差不多弄清楚了新式纺纱机这个东西。

    “刘兄,你在画什么?”

    这时王守仁走了过来,很是好奇的看了看刘晋的图纸,大家都没事做,所以也都会找点事情来打发时间。

    王守仁观察刘晋有段时间了,这个刘晋对四书五经之类的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兴趣,所以也是根本就看不进书,一直都在写写画画的。

    “我在研究新式纺纱机~”

    刘晋笑了笑将自己的图纸拿给王守仁看。

    “新式纺纱机?”

    王守仁仔细的看了看刘晋图纸,很是疑惑的说道,他是一个善于思考,也是热爱学习的人,对新鲜的东西都感兴趣,非常的博学。

    “对,我们现在用的纺纱机和织布机,它的效率太慢了,一个人一个月也仅仅只能织出一匹多一点的布匹。”

    “所以我就想着是不是可以演技出一种新式的纺织机,让一个人可以一天就织出几匹布来。”

    刘晋点点头笑着说道。

    “一个人一天织出几匹布来?”

    王守仁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觉得刘晋这牛吹的有点过分了,吹牛也不带这样吹牛的。

    不过他也是知道刘晋这个人,他是高人子弟,每每行事都出人意料之外,或许真的有可能可以研究出这样的纺纱机来。

    “如果真的可以研究出这样的纺纱机来,那我大明从此以后就再也不用担有人衣不遮体了。”

    王守仁想了想赞道。

    “我差不多已经研究出来了,过段时间就做出来,到时候请王兄过来一起看看。”

    刘晋笑了笑说道,如果能够将王守仁给忽悠到科技一道上面来,似乎比让他去研究心学要更好一些吧。

    “好,那我可就拭目以待了。”

    王守仁郑重的点点头,他其实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刘晋这个状元郎会热衷于这样的旁门左道,对于他们这些清贵的翰林、读书人来说,不是应该天天研究圣人之言,研究史书之类的,从而更好的辅助君王吗?

    就在这时,朱厚照带着自己的小跟班刘瑾走了进来,人刚刚到门口,朱厚照的大嗓门就喊了出来。

    “老刘,老刘~”

    “臣等恭迎太子殿下~”

    见朱厚照来翰林院,整个翰林院都被惊动了,众人连忙恭敬的迎接。

    “免了,免了,各忙各的去,我就是过来找刘晋的。”

    对于这些繁文缛节,朱厚照一向都不喜欢,挥挥手就打发了其他人,直接找到刘晋。

    “见过太子殿下~”

    身在官场,该注意的自然还是要注意的,不能让人弹劾自己不懂君臣礼仪,所以刘晋也是对着朱厚照非常恭敬的行礼。

    “免了~免了。”

    朱厚照挥挥手,大大咧咧的就坐到刘晋的办公桌上面,小眼睛一下子就看到了桌上的图纸,顿时就来精神了。

    “老刘,你又在研究什么东西?”

    “这个看起来有点奇奇怪怪的,是什么?”

    “回殿下,这是我研究的新式纺纱机,可以大大的加快纺纱、织布的效率。”

    刘晋恭敬的回道,接着给了朱厚照一个你懂的眼神,朱厚照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

    “可以,可以,我还以为你在翰林院这边不务正业呢,没想到还是干了点事情的。”

    朱厚照的话也是让一旁的王守仁、伦文叙、刘龙、丰熙等人诧异,在他们看来刘晋是在不务正业,但到了太子朱厚照这里却是干正事了,感情自己研究史书才是不务正业啊。

    “走,走,陪我去乾清宫这边转转。”

    朱厚照看了看翰林院这里,人多不太好话,想了想也是说道。

    “是~”

    刘晋赶紧点头称是,接着看了看身边王守仁说道:“殿下,不知道能不能带上王守仁?”

    “那就一起去吧~”

    朱厚照无所谓的说道,对于这个王守仁,他现在还没有多少感觉。

    历史上的王守仁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很有才华,却是没有能够做到高位,所以刘晋也是想要帮一帮他,早点让他跟着朱厚照混,混个脸熟。

    朱厚照这个人,只要和他混熟了,关系搞好了,一切都是比较好说话的。

    “是~”

    王守仁一听,顿时赶紧称是,这种跟着太子殿下的机会可是不多的,弘治皇帝就这一个儿子,跟着朱厚照混还怕以后没有前途?

    尽管王守仁这个人比较看得开,能够升官也好,不升官也没有什么,他喜欢的是研究哲学这种东西,想要从中探寻出真理,升官发财不是他的志向。

    但能够跟朱厚照多接触下也是好的,未来能够升官的话,也是可以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进而也能够一展胸中的抱负。

    要知道这是一个十五岁就屡次上书给皇帝的牛人,讲的还是如何平定北方草原,十五岁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还懵懂无知。

    至于伦文叙、刘龙、丰熙等翰林院的人只能够用羡慕嫉妒的眼神看着刘晋和王守仁,这样的好事怎么就落不到自己的头上呢。

    很快,在朱厚照的带领下,刘晋和王守仁就出了翰林来到了乾清宫这里。

    乾清宫去年冬天因为走水被烧,所以现在在施工重修,这施工重修也是朱厚照和刘晋两个人出银子和负责。

    根据刘晋提供的设计图,新的乾清宫采用钢筋混泥土来建造,经过这好几月时间的修建,此时主体建筑差不多已经建好。

    整个乾清宫此时就是一个大工地,刘晋和朱厚照雇佣了几千人同时在这里施工,和后世施工差不多,搭建了脚手架,一层、一层的修建,如今也是已经可以看到新的乾清宫的样式了。

    外形就是一个玉玺,以玉玺来象征帝王的尊贵和权势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新的玉玺乾清宫高足足有将近二十丈,层数却是不多,每一层的层楼都很高,非常的大气磅礴,不过现在只是一些混泥土和钢筋,丑不拉几的,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来。

    乾清宫的建造速度很快,因为刘晋和朱厚照是真金白银的砸进去,所有干活的人工钱都相当高,更何况又是给皇帝建宫殿,所以大家干活的积极性很高。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用钢筋混泥土建造房屋非常的便捷、非常的快速,要不是因为这是给皇帝住的,有诸多的要求和复杂的设计,几个月的时间就足够将它给建好了。

    “老刘啊,你那个新式纺纱机什么时候弄出来,再不弄点新的买卖,我都要穷的要饭了。”

    “还有你我买了那么多地,是不是该有点动静了,在这样下去,这京城周围的地都要让我买光了。”

    看着眼前的巨大宫殿,朱厚照忍不住向刘晋吐苦水了,建这个乾清宫很花钱,即便是富可敌国的他现如今也是已经没有多米了。

    当然这主要是他不断砸钱买地的缘故,京城这里地价都已经让他抬高了几倍,不过只要有银子,朱厚照就会立即去买地,因为他相信刘晋的话,银子放在库房里面就是一团疙瘩,没有任何的用处,将它投资出去才是正道。

    “那个纺纱机快了,至于京城这边搞地产的事情,还是要等这乾清宫建好之后,这个示范一建好,到时候我们就推出类似于的房子,必定能够大卖。”

    刘晋想了想回道。

    “等乾清宫建好?”

    “那黄花菜都凉了,现在就可以开始规划和建了,等这里建好了,我们的房子也就建好了,直接就可以开始卖了,这样来钱才快,你到底会不会做生意啊?”

    朱厚照一听,小眼睛一转,想了想说道。

    “对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

    刘晋一听,顿时猛的一拍的说道,接着看了看朱厚照,这小子很有经商的天赋嘛,果然,古人的智慧不能小瞧,一旦放飞了自我,绝对不会比后世之人差到哪里去。

    一旁的王守仁听着朱厚照和刘晋讨论着怎么赚钱的事情,顿时就觉得三观俱毁,一个是当今天子,一个是今科状元,清贵的翰林,竟然张口、闭口就是银子,商量着的是怎么赚钱,充满了市井商人的气息。

    这严重的和他们的身份不相符啊。

    太子不是应该安安静静的在东宫里面天天向自己的老师学习治国之道?

    清贵的翰林不是应该悠哉、悠哉的在翰林院这里看看书、喝喝茶?

    可是眼前的这两个人,满嘴铜臭,谈论的竟然是如何赚钱,这实在是太不像话,即便是王守仁一向也是博学,喜欢涉猎各种各样的知识内容,但看着刘晋带歪了太子,也是忍不住了。

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么

    “殿下,您贵为一国储君,理应专心学习为君之道、治国之道,怎能和市井商贾一般,尽是想着黄白之物?”

    王守仁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及时的将太子殿下带回正道,同时也是阻止刘晋继续在犯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刘兄,你是朝廷的翰林,理应忠君为国,上思报效君王,下为黎民百姓谋福祉,又岂能做这种下贱之事?”

    王守仁脾气还是很硬的,不仅仅说朱厚照,转头立即又是对刘晋批评起来,他的话说的很重,就差直接说刘晋不忠不义了。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要发火了,你一个小小的翰林,要不是看在老刘的面子上,谁鸟你啊,带你出来就该老老实实的在后面跟着,多听、多看、多想,少说,少做,少动,竟然还批评起本太子来。

    不赚钱哪里有钱花?

    指望每年领的那点钱粮,还不够本太子几天的花销呢。

    现在的朱厚照可是已经尝到了有钱的滋味,手里面没点银子就觉得慌得很,你竟然叫我去学什么为君之道,治国之道。

    这些东西他早就已经听烦了。

    君王之道、治国之道能够给自己银子花?

    他的父皇弘治皇帝,从小就学这个,穷的要死,做什么事情都抠抠搜搜的,过年的时候又从本太子这里打劫了两百万两白银,干了十年的皇帝,内帑也就是积攒了百万两银子,还不够自己随便买点地呢。

    这还是他只有一个女人的情况下,本太子以后肯定是要三宫六院,不说三千佳丽,三百总是要的吧,不多赚钱银子怎么行,难道还能指望你给我银子?

    朱厚照顿时就看王守仁不爽了,现在连父皇都支持自己去赚钱,你一个小翰林竟然过来叽叽歪歪。

    刘晋看了看朱厚照不爽的表情,暗道糟糕,他要是对这个王守仁印象不好的话,那以后老王就别想混到高位了。

    所以刘晋也是赶紧先一步开口说道:“王兄,你此言差矣,我和殿下虽然是在商量这如果赚钱,但是这其实也是治国之道,也是为了大明江山和黎民百姓。”

    朱厚照一听,顿时小眼睛就眯起来了。

    没错,没错,我这个当太子的要是没钱,过的不好,怎么可能有心思去治国嘛,只有我过的好了,大家才能够过得好,才有精力治理国家嘛。

    还是老刘会说话,说的话好听,明明是赚钱的事情也能够说成是治国之道。

    “哦?”

    “在下洗耳恭听。”

    王守仁一听,顿时就一脸的不相信,觉得刘晋这脸皮还真是够厚的,不过他还是虚心请教,对方毕竟是高人子弟。

    “跟我来~”

    刘晋点点头,接着在眼前繁忙的工地这里找来找去,很快就锁定了一个人,对着王守仁和朱厚照说道。

    两人一头的雾水,接着也是好奇的跟了上去。

    很快,三人就来到了一处工棚这里,刘晋指了指眼前一个正在卖力干活的劳力对王守仁问道:“王兄,你觉得对于他来说,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听到刘晋的话,王守仁顿时就沉思起来,他想了想说道:“他最需要的应该是钱吧。”

    刘晋微微点头,不置可否,接着又对着朱厚照说道:“殿下,您觉得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朱厚照此时也是在思索这个问题,眼前的劳力衣着破烂,一看就知道是穷苦人,对于穷苦人来说,你觉得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想他需要的也应该是钱吧。”

    朱厚照想了想也和王守仁一样回答。

    “这位兄台、这位兄台~”

    刘晋听了两人的回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这个劳工叫了过来。

    “小人李水生见过诸位贵人~”

    李水生没有多少见识,忍不住眼前的朱厚照是太子殿下,只是看得出来,眼前这些人都是贵人,在皇宫里面修宫殿,他们也是早就已经被下了严格的禁令,只能够在乾清宫这里活动,一旦胡乱走动被禁卫给杀了,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因为皇宫里面贵人太多了,又是宫廷之内,不仅仅不能乱走,见到人也是要恭敬,不能有丝毫的失礼,刘晋叫他兄台,他却不敢托大。

    “李水生,你是哪里人?家里情况怎么样?”

    刘晋笑了笑点点头,示意对方不比拘谨,想了想也是问道。

    “回贵人的话,小人是天津人,家里上有两老,下有五子四女。”

    李水生恭敬的回答,从他的话里面也是可以知道,他的负担压力绝对是非常重的,上面有两个老人,下面还有九个孩子要养活。

    “你觉得你最需要什么?”

    刘晋点点头,接着问道。

    “小人…小人最需要的是工作,和现在这样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就心满意足了。”

    最需要什么,李水生也是微微一愣,这些贵人真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做,问这样的问题,不过仔细的想一想。

    自己需要的东西太多了,需要粮食来养活一家人,需要钱来盖房子,家里人太多了,需要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不过他本身就和无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样,尽管卑微,不过却也要自尊,也要人尊重,这种尊重,并不是指望别人的施舍来获得,而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来争取,所以思来想去,他觉得他最需要的就是像眼前这样的一个工作。

    现在这个工作,尽管非常的累,每年差不多要工作五个时辰,但是每一个月能够拿到三两银子,每天还有一日三餐,顿顿有肉。

    这样的工作,他以前做梦都不敢想,但是因为在天津这边的时候参与了天津港口的建设,又修过京津水泥马路,所以也是被招聘过来修建皇宫,得到了这样的工作。

    他都已经算好了,只要能够干到年底,他就有足够的银子回老家盖一个不错的大房子,这样一家人都能够住的舒舒服服,也能够有钱给自己的大儿子说门亲事。

    现在的他在村里人、亲朋友好友的眼中就是能人,能够一个月赚三两银子,还能够去参与修建皇宫,上个月回村里,大家看自己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所以他觉得他最需要的就是工作,一个能够让自己活的有尊严的工作。

    “工作?”

    朱厚照和王守仁都微微有些傻眼了,没想到他的回答竟然是这个。

    “你不需要钱吗?”

    朱厚照想了想问道。

    “当然需求钱,谁都需要钱,不过多少钱才能够让人满足呢?人的欲望是无穷的,钱也不是万能的。”

    李水根点点头,接着又说道:“小人家境贫寒,确实是需要钱,但小人也是知道,这钱只有自己双手挣来的才花的踏实,花的安心。”

    “现在在这里干活,每个月有三两银子,还有包一日三餐,又能够替当今天子做事,这就足够了。”

    听到李水生的话,朱厚照和王守仁都陷入了沉思。

    一个月三两的银子外加一日三餐就能够让他满足,这就说明如果有这个条件给其他的普通老百姓,他们也能够满足。

    “殿下,王兄,其实普通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他们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家老小就可以了。”

    “所以这治国之道,并不光是在朝廷之上喊一喊为黎民百姓谋福祉,为苍生做主就可以的,而是应该要清楚的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又如何尽可能的多让更多的人获得这种需求。”

    刘晋看了看两人,想了想缓缓的开口说道。

    “我和殿下虽然谈的是如何赚钱,这确实是没有错,我和殿下也从中赚到了很多银子,但我和殿下在赚银子的同时,也是让更多人也一起跟着赚了银子,同时也让更多和李水根这样的普通老百姓获得了一份有尊严的工作。”

    “西山煤业它现在的用工人数有将近一万人,他们的收入基本上也都能够达到三两银子一个月,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万个和李水根一样的家庭能够过的不错。”

    “天津港口、天津造船厂、天津水泥厂、天津制衣厂,还有密云铁厂、长芦盐场,这些都是我和殿下的产业,每一个产业少则招工上万人,多则招工数万人,每一个工人的收入至少也能够达到三两银子的月钱。”

    “可以算一算,因为我和殿下办的这些产业,单单是招工这方面至少也是有十万人能够和这个李水根一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养家糊口,能够过的有尊严。”

    “如果算是关联的行业和作坊等等,至少也是还能够带动几十万人的就业,能够让几十个万和李水根这样的普通老百姓获得工作,而这每一个李水根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你可以算一算,这背后又会有多少人因此收益?”

    “现在京津地区需要的劳力非常庞大,无数以前穷苦不堪的人都能够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一家老小。”

    “因为我和殿下,如此多的人收益,这难道不是为大明做贡献?”

    “这难道不是为君治国之道?”

    刘晋的话铿锵有力,说话的时候更是挺直了胸。

第347章,经济治国

    “我去~”

    “老刘真是人才啊,说的好有道理啊~”

    “没想到本太子既赚了银子,又养活了怎么多人,让这几十万,不,几百万人都跟着过上了不错的日子啊。”

    “对嘛,这才是治国之道嘛,让更多的黎民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才是治国之道,至于什么仁啊、德啊,都是瞎几把扯淡,只会喊空口号,却是让人根本就看不到一点实际的东西。”

    朱厚照听完刘晋的话,小眼睛顿时就眯成了缝,不断的点头,说的好啊,说的好,自己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之中竟然做了如此多的好事,造福了几百万人。

    至于王守仁,此时脑袋也是嗡嗡的。

    他总觉得刘晋哪里说的不对,可是却始终找不出任何反驳的话来。

    刘晋以数据来说话,多少个工厂、作坊,有多少的工人,每个月有多少的月钱,让多少的家庭跟着收益,这说服力杠杠的,比用什么君啊、臣啊、仁义道德啊之类的空话有说服力多了。

    同时隐隐之间,王守仁有觉得刘晋的话没有错,为君治国之道确实是不应该仅仅只是在庙堂之上喊喊口号,更多的应该是深入到底层,了解清楚老百姓的需求,然后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样的一种说法,非常的简单,虽然没有像他们儒家传统总结凝练出来的语言那样漂亮,但却话糙理不糙,暗含深刻的道理。

    如果王守仁是传统的读书人,书呆子,肯定会立即反驳刘晋,但是王守仁偏偏是以为善于思考,又善于发现和探索的人,任何的东西,他都会深入的研究,所以他又觉得刘晋说的没错。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边,刘晋又开口说话了。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最关心的并不是谁当皇帝,也不是谁来治国,他最关心的是自己和家人能不能填饱肚子,能不能有足够的衣服来御寒。”

    “王兄你家境优越,父亲是状元公,从小都不用会衣食的事情烦恼,自然是无法理解普通老百姓的苦难。”

    “我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全靠我母亲一人将我拉扯长大,供我读书,所以我很清楚,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其实简单通俗的来说,为君治国之道都是在于如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些百姓不仅仅是读书人口中的士大夫,也不仅仅是地主,而是那些最底层的人,是农民、是工匠、是军户,他们才是水,水能够载舟,亦可覆舟。”

    “治国也是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治的,读书人讲究大义,什么对老百姓要仁,要德,这当然没有错,但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去思考,从经济的角度去思考该如何治国。”

    刘晋缓缓的开口,开始给两人讲一讲后世普遍盛行的经济论。

    后世的世界各国最关系的就是经济,因为经济好不好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好,失业人数少,大家的收入年年有增长,老百姓的日子自然有盼头。

    这经济不好,实业人数多,收入降低,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就不好过,归根结底来说,其实还是经济的问题。

    经济好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就少,经济不好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就多,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大家根本就很难理解,这治国和经济有什么关系?

    国家好的时候应该是君王勤政爱民,勤俭节约,亲贤臣远小人,最好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才是最好的时候。

    国家不好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和君王残暴、穷奢极欲、国有奸佞之类的分不开,反正简单的来说那就是国家兴旺是因为皇帝亲近他们读书人和文臣,国家衰亡是因为君王不好,亲近小人,不重用他们读书人。

    总是笔杆子在读书人的手中,不管怎么样都不会是他们读书人的错,错也是错在君王,错在小人的身上。

    所以这为君治国之道和什么经济,和什么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毕竟老百姓的是愚昧无知的,是可以不用在乎的。

    “…这银子放在地窖里面,它有什么用?”

    “它什么用没有,既不能吃,也不能用来穿,这银子的作用就是用来花,这银子只有花出钱了,它就能够带动消费,有消费了,自然是就会有更多的人去工作,去创造更多的财富。”

    刘晋讲的有些口干舌燥,也是讲的比较乱。

    不过朱厚照和王守仁大体上也是多少听懂了刘晋所讲的一些后世的经济学的内容和道理。

    “我们朝廷没钱,一年的税银也不过才不到五百万两(增加了哈,办盐场一年都要缴纳两百万两白银的税银),但是在我们大明的地下埋藏的银子不知道有多少。”

    “这些银子对我们大明起到什么作用了吗?”

    “没有,它什么作用都没有起到,只是一些疙瘩,被埋在了地窖里面,既不能吃,又不能穿,没有一丝的作用。”

    “…所以,我和殿下创办这些产业,谈论如何赚钱,我们自己是谋取了利益,但是同样的,我们也是在为大明做贡献。”

    “普通老百姓可以做工,能够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一家人,朝廷能够从我们的麾下的产业征收到税银,朝廷也有了银子,可以办更多的事情,比如办更多的学校,加强边镇建设,还可以给大家增加薪俸什么的。”

    “还有因为我们办产业,大家努力工作,生产出了更多的东西,比如密云铁厂,它开炉一次就可以产出十万斤的钢铁,一个月的产量比起以前整个大明的钢铁产量还要高。”

    “有怎么多的钢铁,我们就可以打造更多的农具,开垦更多的良田,也可以打造更多的兵器铠甲,用来壮大我们的大明军队的实力……”

    刘晋讲的很乱,恨不能一股脑全说出来。

    朱厚照和王守仁也是静静的听着,从刘晋的话打开了一个新的窗户,一个崭新的世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索如何治国国家,思索历朝历代的兴旺。

    “从经济角度去治国~”

    “我喜欢~”

    “老刘真是人才,明明是如此不要脸的事情,硬是让他上升到了如此高度,佩服啊。”

    朱厚照忍不住再次对刘晋表示了佩服,这能力也真是没了谁,不过本太子喜欢,讲的有道理。

    本太子赚银子是假的,为国为民才是真的。

    至于王守仁则是皱着眉头,沉思起来,刘晋的话很有道理,历朝历代都在用圣人之道来治理国家,可是为什么还会有朝代更迭,历史轮回呢?

    难道真的都是因为君王昏聩无能?

    未必都是如此,很多亡国之君未必就真的是没有才能,也未必就真的昏聩无能,这其中必然有一些一直以来大家都没有发现的道理,能够揭示朝代更迭,社稷兴旺的东西在里面。

    儒家的这套东西已经没有办法去解释这些,或许从经济的角度,能够找出历朝历代朝代更迭的真相,找出其中的规律。

    另外刘晋所说的,让百姓安居乐业,原先的一套也同样可以做到,老百姓有田种,同样也是可以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一家人。

    如果这些做工,一旦失去了工作,和失去田地,没有田种的农民又会有何区别?

    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那又该如何去解释这一切呢?

    王守仁的脑海中有很多、很多的疑惑,有太多、太多想不清楚事情,不过很快,他整个人就来了精神。

    他是一个颇有研究精神的人,如果放在后世,绝对是一个大学者或者是大科学家,因为一旦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了,他就会全力以赴,全神贯注的投入其中,一定要将其中的道理给研究透彻了才会罢手。

    “经济学~或许可以去试一试,和刘晋一样,自己开办一些工厂、作坊之类的来研究一下,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弄清楚其中的道理。”

    很快,王守仁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他准备和刘晋一样,去开办一个工厂,然后通过开办工厂来研究其中蕴含的一些道理。

    他就是如此牛叉的一个人,研究什么东西,他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开工工不是为了赚钱,仅仅只是为了研究刘晋所说的这些东西。

    因为他觉得,任何的事情你没有亲自去实验,亲自去经历的话,你根本就没有资格去讨论这件事情,知易行难,很多东西只有自己亲自去试一试,去做一做才能够真正明白其中的难处和道理。

    这是他一直以来奉行的一个行事准则,敢于尝试,从实践当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探寻出蕴藏在事务之中的真理。

    刘晋并不知道眼前的王守仁竟然有了开工厂的想法,如果知道了,估计肯定要大吃一惊的,因为自己的一番话,竟然将王守仁忽悠到了资本家的道路上去了,也不知道是好是怀。

第348章,工匠学校

    刘晋很是庆幸,自己考得不错,考了个状元,进的是翰林院这样的地方,非常的清闲,每天点个卯之后就有大把的时间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要是考的不好,像自己的两个学生,黄锦泉因为是三甲前列,直接就被派到地方去任知县了,童源属于二甲吊车尾的位置,得到了一个留在京城户部的差事,算是留京了,每天忙碌不停,累的要死。

    关键是他们两个累就算了,升值还没有自己快,自己只需要安安心心的在翰林院待个几年,一般是先升侍读、侍讲,也就是给皇帝、太子讲讲课,升到正六品,然后再升到侍读学士从五品的位置。

    接着就是到詹事府任职,像王守仁父亲王华这种,这个时候差不多就是四品大员了,再从詹事府这边出来的话,基本上就是六部的侍郎了,这个时候就是三品大员了,之后顺利的话,那就是六部尚书,再入内阁的节奏了。

    黄锦泉和童源两个人想要这样平步青云几乎是不可能的,两个人现在都是七品的官员,想要一步步升上去,还不知道要多久。

    翰林院翰林这活,刘晋很是喜欢,属于典型的事情少、离家近、升值快的那种。

    清闲的刘晋,也是正好可以将自己想要办的事情都给办好。

    京城南边,距离京城仅仅只有十几里地的王家庄。

    整个王家庄周围一大片的土地全部都是刘晋的土地,当然以前这片土地是英国公张懋的,后来张懋卖给了刘晋。

    此时王家庄附近这里繁忙无比,上千的劳力被刘晋雇佣过来,运输钢筋水泥、建材的四轮马车排成了长龙,几座巨大的厂房正在建设当中。

    这里就是刘晋准备用来打造纺织厂的地方,王家庄这里离京城近,交通便捷,依托京城,背靠整个华北大平原,而京城本身也离边关地区非常近,未来还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草原上面获取羊毛这个原材料,在这里搞个纺织基地再合适不过了。

    王家庄实现已经建好的一群院落当中,几百个能工巧匠被刘晋高薪雇佣过来,此时正在不断的研究刘晋拿出来的新式纺纱机、织布机的图纸,打造新式的纺纱机和织布机。

    “老刘,这样打造纺纱机和织布机是不是太慢了,这几百号人一天也造不出多少纺纱机出来,什么时候才能够将我们的工厂给填满?”

    刘晋陪着朱厚照来这里视察,朱厚照看着才制造出来的几台纺纱机,很少不满意他们的速度,几百号人,这速度也太慢了。

    关键是刘晋给他们的薪酬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和天津造船厂这里一样,刘晋对这些能工巧匠也是设立了等级,定期进行考核和再教育,薪酬待遇也是和这些挂钩的,等级越高,薪酬待遇自然就越好。

    但即便是学徒,刘晋这边也是开出了三两银子的月响,如果能够评上师傅的称号,即便是最低级的1级工匠师傅也有五两银子的月钱。

    除了月钱之外,再加上其它诸多方面的福利待遇,可以说,刘晋一下子就让这些贱籍的工匠们翻了身。

    不管是打铁的铁匠,还是木匠、又或者是做工地的水泥匠等等,只要进入刘晋麾下的产业,全部都是纳入了这个体系当中。

    这也是刘晋现在随随便便都能够招募到众多工匠的原因,因为刘晋这边开出的薪酬待遇实在是太高了,形成了千金市骨的效果,每次刘晋需要人,只要一喊,四面八方的工匠都愿意云集过来。

    现在都已经有山东、山西、河南的工匠来京城这边某生了,能够进刘晋麾下的产业自然是最好的,不能进,也可以进其它的作坊、工厂,到处都需要有手艺的人,待遇比起以前来不知道好了多少。

    “殿下,他们现在才刚刚开始研究这些纺纱机和织布机,先制造出一些样品来,熟悉之后,再用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到了那个时候就快了。”

    刘晋笑了笑说道,接着想了想又补充道:“不过殿下您说的没有错,他们确实是太慢了一些。”

    “这些工匠虽然一个个都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但是大部分的工匠都没有文化,不识字,做事也都是依靠自己的经验。”

    “短时间内来说,还可以应付一二,但是如果想要真正有所创新和突破的话,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要着眼于未来,建立专门的工匠学校才行。”

    在这里,刘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发展路线或许是错了,自己一个人纵然是有金手指,所能够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更多的应该还是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和天津海事学院一样,自己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工匠学校,专门培养工匠,培养研发人才,最终慢慢的到培养科学家的这一步。

    现在除了这天津海事学院之外,不管是天津造船厂,还是密云铁厂,又或者是天津水泥厂,都只是内部的一种培训、教育制度,并不是专门的学校,都是对现有的工人进行培训。

    尽管效果也是非常不错,天津造船厂就非常的成功,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造船师傅,为海航事业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但教育这种东西,其实还是应该从娃娃抓起,要从娃娃培养起,从最基础性的东西教育起,万丈高楼最关键就是基础啊。

    就像眼前来说,刘晋明明已经给了图纸,这几百号工匠也是研究了好些天才研究的差不多,但制造的速度依然很慢,很多时候,这些工匠制造零部件的时候,都没有办法做到统一的标准和规格。

    同样的一个东西,张师傅做出来的和李师傅做出来的就是有差别,没有办法互相使用,这就足以说明问题,想要工业化,这可是不行的。

    归根结底来说,还是要从基础性的东西来教育,因为张师傅和李师傅都已经成年人了,都有着各自的经验,做事的事情都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做出,这做出来的东西自然就有差别了。

    “工匠学校?”

    朱厚照一听,顿时微微一愣。

    这工匠是贱籍,而学校自古以来都是神圣的地方,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读书人都是清高的,即便是考不上功名的读书人,那也是牛叉哄哄的。

    现在竟然将工匠和学校联系在一起,还要建专门的工匠学校,你确定你能够招到学生?

    你确定你不会遭到士林的强烈反对?

    你这工匠学校又准备教一些什么东西?

    四书五经?

    还是教打铁、又或者是教做木匠之类的?

    一时之间,朱厚照的脑袋中涌现出很多的东西出来,觉得这个想法不太现实。

    如果是教四书五经,那和传统的私塾又有什么区别,如果是教打铁、做木匠什么的,它又不能叫学校,士林是不会答应你挂着一个学校的名字却是在叫人打铁的。

    “老刘,你这个想法不太现实吧?”

    想了想朱厚照说道。

    “我初期的打算是这样的,我们先办一些附属学校,比如密云铁厂这里,我们办一个密云铁厂学校,只要是工厂员工的子弟,免费来读书,还包一顿午饭。”

    “这工厂学校教授的内容和普通的私塾、书院不一样,我们不教四书五经,也不教春秋大义,我们将这些课程进行具体的细分。”

    “大概可以分成国学、数学、历史、地理和自然学这五门课程!”

    刘晋点点头,想了想也是初步将自己个规划说了出来。

    “数学、历史、地理我都知道,这国学和自然学又是怎么回事?”

    朱厚照仔细的听着,想了想问道。

    “国学其实就是识字,教他们读书写字,只是我们教授的内容不单单是四书五经,还包括诗词歌赋等等之类的。”

    “至于自然学,则是研究自然的一门学科,准确的说就是工匠学校的前身,比如研究下怎么样才能够练出更好的钢铁出来,提高钢铁产量,或者是研究下该如何染布,如何制造出更多布匹的来之类的。”

    刘晋想了想回答道,自然学其实就是科学的前身了,现在没有科学的说法,想了想用自然学来代替是比较好一些的。

    “这倒是有趣,只是你不教四书五经的话,不参加科举考试,你确定有人会将小孩送来读书?”

    朱厚照点点头,想了想说到了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

    “我们可以招工嘛,只要从学校出来的,我们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各个工厂的学徒嘛,等于是工匠的前身,到时候再办工匠学校,只要从中毕业,我们就高薪招聘,还怕没人读书?”

    “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子女来说,能够去读书识字就不错了,难道还指望去考科举?”

    朱厚照的问题很现实,人都是趋利的,没有好处的事情是不会去做的,如果读书不能考科举,肯定是没有人去读的,有这读书的功夫还不如帮忙做工赚钱来的实际点。

    读书无用即便是在后世依然还有人觉得有道理。

第349章,办学和办银行

    “这倒是个好办法,倒也能够让人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学校。”

    听到刘晋的话,朱厚照想了想点点头。

    刘晋在管理方面确实是有一套,和刘晋合伙的诸多生意都红红火火,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刘晋懂得利用金钱去刺激。

    不和你谈什么理想,只谈钱,只要你能够达到什么水平、什么级别,你就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待遇,这对于有技术的人来说,自然是最喜欢的。

    对于普通的员工来说,刘晋的方法也很简单,你干多生活拿多少钱,让人简单直白的清楚自己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现在想要吸引员工子弟来学校读书,同样还是利用利益去诱导,免费让你上学,还包一顿午餐,毕业就可以当学徒,还可以进工匠学校深造,出来就是师傅,一个月领着好几两银子的月钱难道不香吗?

    肯定是香的。

    特别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根本就不会指望着自己家的孩子真能够去靠科举成为人上人,能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够赚钱养家糊口就足够了。

    “密云铁厂这边建一个密云铁厂附属小学和一个密云铁厂附属工匠学校,小学教授基础性的知识和内容,工匠学校算是深造型学校,暂时先将铁厂内的员工弄进去再培训。”

    “天津水泥厂、天津造船厂还有京城纺织厂这边也是如此,都建立相应的小学和工匠学校,小学学基础,工匠学校学习更深层次的东西,不过暂时来说,还是只能够对工厂的员工进行培训。”

    刘晋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现在麾下诸多产业的员工数量加起来有差不多十万,如此多的员工,家家户户都有小孩,即便是每家只送一个孩子来读书,将来也能够培养出十万个幼苗出来。

    一旦这十万个幼苗能够从小学当中毕业,接受系统性的近似于后代的教育,那么大明的将来就无忧了。

    想到这里,刘晋就变的更加兴奋起来,一旦自己的这个计划能完成,那么刘晋觉得自己就算是真的为这个时代做出贡献。

    十万个类似于后世小学毕业的人出来,这其中到底能够诞生多少是人才,谁都不知道,到时候想要搞什么蒸汽机、搞枪炮、搞火车,甚至于是搞电气等等,都完全没有问题,会有足够多的人才。

    而不是像现在,能够识文断字的都是清高的读书人,眼高于顶,除了四书五经、之乎者也之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思想僵固,根本就没有办法推动这个时代的进步。

    至于能够推动时代进步的工匠,他们是贱籍,社会最低级的存在,既没有什么社会地步,技术的传承都是父子相传、师徒相传,口耳相传的方式。

    这些工匠基本上都没有文化,不会识文断字,做事只是依靠经验和前辈的传承,很难有所突破和创新,技术的传承上面也是极其容易出现断层和失传的现象。

    所以必须要工匠掌握知识,还必须是后世那种较为全面和系统性的知识,而不是现在的四书五经,儒家典籍之类的东西。

    越想,刘晋就觉得越有道理,必须要培养出一支庞大的掌握了各个方面系统性知识的工匠队伍出来,然后在工匠队伍的基础上再来培养真正的科学家。

    “十万人~”

    “这投资和消耗就大了。”

    “单单是要给他们弄到足够多的书本知识来就非常的难,银子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这个时代的印刷技术还不行,这还得要将印刷技术进行改进啊,这印刷技术改进,这纸张技术也得要改进,宣纸太贵了,其它的纸质量又太差了。”

    很快,刘晋又头痛起来,这个计划是非常不错,非常的宏伟而浩大,但是想要完成这个计划,它实在是太难了,类似于后世的教育方式和制度,它有着诸多方面的要求。

    “还有这个老师,招募现有读书人去教书的话,他们原因去教别的内容吗?”

    想到了老师,刘晋就更头痛了,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相当的有脾气,让他们先去学一些非四书五经的知识和内容,然后再去教人,似乎有点不太好办。

    刘晋估计着,到时候只能够不断的砸钱了,开出高薪来,总是能够招到一些老师的,考不上科举的读书人一大把,对旁门左道之类的感兴趣的人也有很多。

    “万事开头难,一步步来吧。”

    刘晋心里面这样安慰自己,这事必须要去办,不过却是急不来,慢慢来,一步步来。

    “老刘,办怎么多学校,是不是要花很多银子?”

    朱厚照当然不知道刘晋此时脑海中在想些什么东西,他想的却是银子的事情,刘晋这人会赚钱,有本事是真的,但是这花钱的本事那也杠杠的,给刘晋几百万两银子,他也能够在几天之内给你花的七七八八。

    “银子肯定是要花一些的,不过这教书育人的事情,那可是好事情。”

    “殿下您是太子,这些产业您都是大东家,办学校这样的好事,到时候殿下你也可以获得一个好名声不是。”

    “更何况,殿下您觉得我会做亏本的买卖?”

    刘晋笑了笑回道。

    “那倒也是,建吧~我没意见。”

    朱厚照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自己好歹也是太子,也是该要刷一刷自己的名望了,而且老刘这个人鬼精、鬼精的,确实是不像会做亏本买卖的人。

    “殿下,除了办学校之外,我绝对我们还有一件大事要去做。”

    见朱厚照同意,刘晋也是松口气,他要是不同意的话,自己也就只能够自己掏腰包来做这个事情了。

    现在朱厚照同意,那就好办多了,以工厂的名义去做,大家一起承担,有什么事情和风险的话,大家已经扛,朱厚照这根大腿可是要牢牢的抱紧。

    想了想,刘晋又准备提出另外一件事情。

    “还有一件大事?”

    “说吧?”

    朱厚照一听,顿时小眼睛微微一眯,想了想说道。

    “办银行~”

    刘晋直接说道。

    “银行?”

    “这又是什么?”

    朱厚照当然不知道银行是什么了,这个时候的银行是钱庄,但钱庄太过低级,经营的业务和手段也太低了。

    刘晋自然是看不上这个,他要做的就是银行,而且还不是一般的银行,而且大明中央银行,要将纸币发行权掌控在自己手中的银行。

    这个时代的大明有发行自己的纸币——那就是宝钞。

    宝钞这东西其实是从宋朝延续下来,在宋朝的时候叫交子,元朝的时候叫中统交钞,到了大明就叫宝钞。

    本来纸币这东西其实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经济和货物贸易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到了老朱家,朱元璋这个放牛娃,他根本就不懂货币学的半点东西,不知道纸币的发行是需要信用和储备金的。

    他只是觉得宝钞是个好东西啊,印钞机不断开动,拼命的印就有数不清的钱了,以至于连官员的俸禄当中都有一半是用宝钞来发的。

    后世之人肯定都是知道的,这钞票一旦滥发,它必然会贬值,降低购买力,如果大量的滥发,它就会变的一文不值。

    大明朝廷滥发宝钞,这个宝钞早就已经变的和一张纸没有区别了,朝廷官员一半的俸禄还用宝钞来发,这更是让本就低到极点的俸禄大大打折,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官员贪腐极其严重的原因。

    即便是内阁首辅刘健这样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臣,他也是同样会收取下面人的一些润笔费的,因为朝廷的俸禄实在是太低了,自己都吃不饱,还谈什么治国。

    明朝开国赫赫有名的刘伯温,他就差点被饿死,说出来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又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宝钞现在都没有人愿意要,但纸币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刘晋就想提前占领这个领域,掌握纸币的发行权。

    掌握了纸币的发行权,一个是可以方便大明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随着大明资本的萌芽和发展,未来必然会慢慢的走向资本的道路,也就必然会需要一种纸币出来慢慢的替代金银。

    另外刘晋也是存有私心的,掌握了大明的纸币发行权,将来大明雄霸地球的时候,它就可以成为全球通用的货币,一旦能够成为全球性货币,那就可以学一学后世无耻的白头鹰了。

    只要有经济问题,立即就开动印刷机,让全球替他们买单,这小日子别提有多爽了,还可以顺带着掌控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好处简直太多了。

    “银行,简单的来说就是专门用来管理钱财的钱庄,但又和现在的钱庄不一样,我们要做的事情更多……”

    刘晋开始缓缓的跟朱厚照讲解起银行的定义、职责、作用来,银行在这个时代欧洲那是已经相当的普遍了,而且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和层次,但是在大明这边,大家依然还是停留在钱庄的阶段,非常的原始而落后,业务也是极其的简单。

第350章,王守仁的纺纱厂

    “你这银行听起来很有意思嘛~”

    听完了刘晋的详细解释,朱厚照的小眼睛顿时就眯起来了,他本能的觉得这东西很不错,如果真能够办起来的话,以后就不愁没银子了。

    “当然有意思了,只要我们的银行能够办起来,以后我们可以利用别人的银子来办大事,而且等我们银行发现的钞票建立了信用,大家慢慢习惯性的使用和依赖的时候,我们就真的再也不用为银子的事情发愁了。”

    刘晋笑着点点头说道,银行是必须要办的。

    不仅仅是发行纸币,发行统一的规格的银币、金币,掌握货币权,更重要的是还要想办法将大明埋在地下的那些银子、金子给挖出来,让这些钱到市面上流通,促进整个大明经济的发展。

    银行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就是吸储,给一定的利息,慢慢的自然就可以吸引人将钱存进来,毕竟银子放在地窖里面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甚至于还会怕被人给偷走。

    放到银行里面来,不仅仅可以保险,还能够银子生银子,只要这个慢慢的推广开来,以后存到银行里面的银子就会越来越多。

    手中有银子,随随便便投资也不止那点利息钱。

    “可以,可以,这个可以办起来。”

    朱厚照犹如小鸡吃米一般点头,只要能够赚银子,什么事情都好说,反正他现在也是只认银子不认人,有银子才是大爷,什么太子殿下,没银子的太子殿下他什么都不是,就好像弘治皇帝一般,没有银子的弘治皇帝一日三餐都还不如江南一些地主的生活,连张皇后都要跟着织布,说出去都没人信。

    “殿下,此事不能急,我回去好好的弄出一个章程出来,另外银行这个事情太大了,也不是我们两个能够办起来的,还需要拉上陛下和朝中的一些勋贵。”

    刘晋想了想觉得办大明中央银行这个事情实在是太大了,自己小胳膊小腿的,绝对不能占大头,能够占到一点股份就可以了,可以算是留给后世子孙最大的财富了,至于大头,还是让弘治皇帝和朱厚照来当吧,他们腿粗。

    将来这大明中央银行要是和大明朝廷产生利益冲突的话,他们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会想方设法的去维护住自己的利益。

    至于大明朝廷,刘晋觉得再好的东西交给这些文官,也会被他们给玩死的,这种东西还是私有制更可靠,因为只有是私人才会真正的在意,真正的去用心去经营和发展。

    “行吧,到时候再说吧。”

    朱厚照点点头,老刘做事他放心的很,他需要做的就是当盾牌和坐等着分银子就可以了。

    刘晋和朱厚照这边在办京城纺织厂,另外一边我们的王守仁同学,他也向家里要了一万两银子,也准备办一个彩云纺织厂。

    他听了刘晋的一番话,觉得这经济学当中蕴含了诸多的大道理,所以也是想要亲自学一学刘晋,自己去办个工厂,亲自去体验一番如果经营和管理一个工厂,看看是不是和刘晋所说的一样。

    王守仁的王家是浙江余姚的一个大家族,王家本身就非常的富余,再加上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是状元郎,现在也是朝中的重要大臣,尽管现在还没有做到六部九卿的地步,但是谁都知道,这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要知道他现在已经詹事府少詹事了,正四品的大员。

    所以王家到了王华这一代,自然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浙江这边赫赫有名的家族,麾下良田无数,产业遍布各个领域。

    王守仁要在京城这边办个什么彩云纺织厂,那自然是简单至极,要人有人,要银子有银子,王家在浙江这边就有做布匹生意,一封家书过去,半个月之后,就有人乘坐海船从天津这边抵达了京城。

    至于土地,他王家也不缺,不仅仅浙江这边有良田万倾,在京城周围一带,王家也是有不少的土地,学者刘晋,随便划出一块土地来就可以了。

    彩云纺织厂,王守仁正在纺织厂内巡视,旁边跟着的是王家从浙江这边派遣过来的有做布匹生意经验的王家旁支的两个人,一个叫王贵,一个叫王贤。

    两个人都是四十多岁,有着非常丰富的管理和经营经验,一直以来都是在打理王家的布匹生意。

    “公子,我们开出的月响太高了,这一个月二两银子的月响,还要管一日三餐,我们肯定会亏本的。”

    王贵仔细的听着王守仁关于这个彩云纺织厂的规划,听完也是忍不住说道。

    眼前这个王守仁,他不好好的在自己的翰林院待着,偏偏要连搞什么纺织厂,这不是舍本逐末嘛,他一个读书人,哪里知道这些东西。

    就这月响来说,在浙江这边,开出一两银子一个月的月响就足以让无数人削尖了脑袋来给你做事。

    他竟然要开二两银子的月响,还要管一日三餐,这哪里是做生意、做买卖啊,这简直就是开善堂,做善事嘛。

    “是啊,公子,这月响定的太高了,我们肯定会亏本的。”

    王贤也是跟着非常肯定的说道。

    “你们确定二两银子的月钱会亏本?”

    王守仁听完点点头,想了想问道。

    他可是已经知道到了,刘晋开办的京城纺织厂已经开始招工了,招的还是京城这边的妇女,开出的工钱就是二两银子还包一日三餐。

    他觉得刘晋这边开这样的工钱既然能够赚钱,没有道理自己就赚不到钱,而且他也不是真的胡乱就这样乱开的。

    现在京城准备用工需求非常大,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工厂、作坊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并且在迅猛的发展,以至于京城这边的劳力变的无比稀缺和紧张,很多时候一个月二两银子的月钱都很难招到人了,至于一日三餐,这几乎都已经是标配了。

    “肯定会亏本~”

    王贵非常肯定的说道,接着想了想说道:“公子,现在市面上一匹布,普通的布匹,它大概也就是三百文。”

    “一个熟练的纺织工,即便是一天到晚的织布,算下来勉强能够四天织出一匹布来,一个月算下来也顶多就只能织出大概七匹布。”

    “这七匹布算下来也就是两千一百文左右,连二两银子都不到,更何况,我们还要买棉花,还有这机器的折损,人工、精力、时间等等。”

    “开二两银子的月钱肯定是没有钱赚的,而且还要血亏。”

    王贵非常简单的给王守仁算了一笔账,让王守仁立即就皱起了眉头。

    王贵是这方面的行家,一匹布需要多久才能够织好,又能够买多少钱,需要多少棉花,他都清清楚楚,只是简单的算一算,王守仁这开出二两银子的月球招工,绝对是开善堂做善事了。

    “没道理啊,这刘晋开同样的月钱,他能够赚钱,为什么我不能赚钱?”

    王守仁顿时就思索起来,他是一个极其善于思考的人,他也清楚的知道刘晋绝对不是来做慈善的,他所办的每一个产业都是极其赚钱的,利润非常惊人,他开的纺织厂肯定也是如此。

    “公子,刘晋刘状元这一次怕是要做亏本的买卖了,没有人能够再开出如此高的月响下还能够赚钱,我从十几岁开始做这个生意,做了差不多三十年了,我敢打包票。”

    王贤听到了王守仁的话,非常肯定的说道。

    “你们刚刚从浙江过来,可能对刘晋并不是很了解,他麾下所置办的任何一个产业,都非常的赚钱,很多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他都能够办起来,并且还赚到大钱。”

    “这蜂窝煤知道吧,西山煤业每年单单是做这个蜂窝煤都要赚上百万两银子,他是不会做亏本买卖的。”

    王守仁非常肯定的说道,他对刘晋进行了一番研究,得出了和朱厚照一样的结论,刘晋他就不是一个做亏本买卖的人。

    “公子,我们知道刘晋是高人子弟,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在织布这个行业里面,我们也是待了一辈子,这一点我们还是能够肯定的,开如此高的月响,绝对是赚不到银子的。”

    王贤笑了笑,同样非常的自信的说道,织布这个买卖有多少利润可赚,他们太清楚不过了,觉得纵然是高人子弟,怕是也要折戟于纺织领域了。

    “先不说他能不能赚到银子吧,我们先把我们的纺织机和工人招到再说,纺织机的事情贵叔你去负责,招工的事情贤叔你去负责。”

    “贤叔你觉得多少工钱能够招到人,就开多少的工钱,反正只要机器一到,必须要有足够的工人来做工。”

    王守仁笑了笑,想了想也就没有继续和他们去争论这个事情,能不能赚钱不重要,现在的关键是先把纺织厂办起来,然后再来想办法赚钱。

    “是~”

    两人同时点头,接着王贤想了想,又一副欲言而止的样子,其实他很想问一文王守仁,好端端为什么要办这样一个纺织厂。

第351章,这不可能

    王守仁一个清贵的翰林,只需要安安心心在翰林院待着,静静的走一走他父亲王华走过的路,未来王家就真的可以走向巅峰。

    王华做到六部九卿的位置,他王守仁同样也是可以做到,王家将因为获得巨大的利益,比其它辛辛苦苦的来搞这个什么彩云纺织厂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他王守仁要什么会没有,要多少匹布都会有人送到家里来。

    当然这是王贵和王贤的想法,也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他们是很难理解王守仁的这种探索精神。

    他开的并不是一个纺织厂,他是在探索,是在研究,研究一种从未有人去研究和探索的学问。

    刘晋和王守仁两个人各自开办的纺织厂很快就运转起来,大把、大把的银子撒下去,同样也是能够感受到这个时代的速度,准确的来说应该是感受到炎黄子孙的勤劳。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王守仁开办的彩云纺织厂就开始正式投入生产当中。

    一台台崭新的纺纱机、织布机这里,一百多个招聘过来的工人正在认认真真的纺纱、织布,让整个工厂内传来一阵阵让人牙酸的木头摩擦的声音。

    “贤叔,我的计划是招聘五百人,怎么现在仅仅只招了一百多个?”

    王守仁在工厂内巡视,他的计划是开办一个大型的纺织厂,规模要达到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地步。

    不过王守仁做事也是很有规划的,不是一下子就要达到这个规模,而是准备着先招五百人试试水,看看情况,熟悉下纺织业的情况之后,再来慢慢的一步步扩张自己的规模。

    “公子,京城这边招工实在是太难了,我开出了一两五分银子的月钱,外加一日三餐,也只招到这一百多号人,再多是真的招不到了。”

    王贤很是无奈的说道,来到京城这边之后他才真的发现,京城这边的用工极度的紧张,很难招到人,如果要是有这个条件在浙江这边的话,他想要招到多少人都可以招到多少人。

    要知道纺织长需要的并不是强壮有力的劳动力,妇女就可以了,甚至于连小孩子都可以,这个时代可还没有什么童工一说,也没有说不允许招工小孩子。

    有这样的待遇,如果是在浙江这边,那真的是要多少人就能够招到多少人。

    可是这里是京城,各种各样的工厂、作坊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需要的工人非常多,很多工厂都已经被逼的不得不开出更高的工钱,或者是到山西山东、河南等地招工。

    王贤开出这样的条件,还真心是不好招人。

    王守仁看了看自己纺织厂的员工,很多都是一些小孩子,仅仅只有十几岁,还都是女孩子,一个个都还稚嫩的很,但干活却是非常的认真。

    女孩自古以来都不受重视,特别普通家庭的女孩,那更是如此,书肯定是没有读的,活却是没少干的,现在纺织厂招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正好可以将家里的女孩子派出去做工赚钱,在嫁人前还能够给家里赚到不少的银子。

    “刘晋那边的工厂招了多少人?”

    想了想,王守仁又问道。

    “京城纺织厂这边第一批招收了足足两千人,他们开出的月钱高,待遇好,很好招人,很多人都在托关系想要将自己家的女娃娃送进去。”

    王贤回道,王守仁现在是什么都要和京城纺织厂相比,所以也是让王贵和王贤时刻注意京城纺织厂的动静。

    “嗯,看来如果我们下一步要扩张的话,这月钱肯定也是要提高的,不然是很难招到足够人手的。”

    王守仁点点头,想了想记住了这一点。

    “公子,我们还是不要急着扩张的事情,先一步步来吧,一百个人也是一个很大的工厂了。”

    一旁的王贵和王贤对视一眼,想了想说道。

    他们两个总觉得王守仁是玩一玩的性质,等他玩腻了,自然也就不玩了,现在花这些银子也就当是用来给他玩乐、消遣的。

    王家家大业大,这点银子还是随随便便能够拿得出来的,可是要再继续扩大规模的话,这投入的银子就会越来越大,这玩的代价也就太大了。

    “嗯~”

    王守仁不可否置的点点头。

    时间在一天天的过去,很快,一周的时间就过去了,彩云纺织厂这边也是织出了第一批布匹,数量仅仅只有一百五十匹白布。

    一百五十匹白布,彩云纺织厂这边以没匹布两百五十文的价格卖了出去,总共仅仅只卖到了不到三十两银子。

    听着王贵和王贤的汇报,王守仁整个人都哭笑不得,这大把、大把的银子撒下去,第一次进账竟然仅仅只有不到三十两银子,还真是要亏到姥姥家。

    算下来这一个月的营收也就一百多两银子,而单单是给这些员工发工资每个月也要一百五十两银子,再加上购买棉花、机器等等,这妥妥的血亏啊。

    “公子,我们还开吗?”

    王贵看着王守仁的样子,弱弱的问道。

    在他看来,只要让他知道了开这个纺织厂赚不到银子,他很快就应该会将自己的精力转移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去,专心仕途才是王道。

    “开,当然开~”

    王守仁却是不为所动,接着想了想说道:“你们说有没有一种机器,可以让一个人一天就织出几匹布来?”

    他想起了刘晋提到的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听刘晋的意思,这新式的纺纱机和织布机可以极大的提高纺纱和织布的效率,远不是自己手中这些传统纺纱机可以相比的。

    “这不可能,哪有这种机器,一个人一天织出几匹布来,这怎么可能。”

    王贤和王贵一听,顿时连连摇头,他们做这个行业已经很久,很清楚该如何纺纱、如何织布,从南向北,大家一直以来都是用同样的纺纱机和织布机,效率也都差不多,就看熟练程度了。

    “走,我带你们去京城纺织厂这边看看。”

    王守仁笑了笑,想了想带着两人往京城纺织厂这边走去。

    王守仁来的时候,刘晋也刚刚好在自己的工厂内,听到王守仁这个牛人来拜访,刘晋自然是满脸笑容的接待了。

    “王兄,听说你也开了一个纺纱厂?”

    刘晋陪着王守仁行走在纺纱厂当中,带着王守仁参观自己的工厂,一边走也是一边聊。

    “不满刘兄,我这次是过来取经的。”

    王守仁笑了笑点点头,目光在刘晋的京城纺纱厂内仔细的观察。

    和自己的彩云纺纱厂相比,刘晋的这个工厂才真正的叫大气,工厂非常的大,占地面积很广,此时投入使用的仅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旁边还有大量的厂房在不断的建设当中。

    已经建成的纺织厂全部都用水泥进行了硬化,干净、整洁、规划的整整齐齐,道路的两边还种了树。

    在这宽敞整洁的工厂园区水泥马路上有人推着一辆辆四轮车不断的往来一个个厂房,显得非常的忙碌。

    工厂的厂房也同样非常的大气,建的很高,窗户很大,还用的全部都是玻璃,所以厂房里面的光线非常不错,不会像自己的工厂那样暗乎乎的,白天都搞的跟黑夜一样。

    和刘晋的工厂相比,自己的工厂就好像是丑小鸭一样,根本就见不得人,拿不出手。

    跟着王守仁身后的王贵和王贤则是看傻了眼睛,这投资也太大了吧,建造如此庞大的工厂,还如此的高逼格,这投资没有十几万银子是根本就不够的。

    “哈哈,那王兄随便看,有什么不懂的也随便问。”

    刘晋一听,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很是大方的说道。

    “刘兄,你一周能够织出多少布匹?”

    王守仁想了想问道。

    “我想想,上一周好像大概织出了五万匹布吧。”

    刘晋想了想回答道。

    “五万匹?”

    王贵和王贤一听,顿时就傻眼了,直接就叫了出来,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即便是王守仁心中早就已经有所预感,此时也是忍不住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这不可能,你们工厂即便是人多,可是这一周的时间记织出五万匹布,这这根本就不可能。”

    王贤连连摇头,根本就不敢相信这个数字。

    很清楚刘晋工厂现在有多少人,2000人的规模,是彩云纺织厂的20倍,按理来说,这产量应该就是彩云纺织厂的20倍左右才比较合理,算下来也就是三千匹布左右。

    可是现在刘晋竟然说他们一周的产量达到了五万匹,这是三千匹的十多倍,数字相差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让人觉得刘晋就是在胡乱的吹嘘,没有一句实话。

    “是不可能,一周的时间纺织出五万匹布,这个产量实在是太大了。”

    王贵也是跟着点头说道,他们是这个行业的老人了,他们两个人管理和生产的彩云纺织厂的产量竟然连这里的十分之一都没有达到,他们怎么可能相信这一点。

第352章,机器的力量

    “没什么是不可能,进来看看吧。”

    刘晋听到他们两个人的话,笑了笑挥挥手说道。

    王守仁、王贵、王贤三人顿时就非常的好奇,跟着刘晋进入到厂房之中。

    刘晋的厂房内非常的宽敞,两排对立设置的机器长长的延伸下去,足足有三十多丈长,一台台崭新、崭新的机器正在不断的运转,每一台机器的旁边都有几个工人,非常娴熟、轻松的忙碌着。

    每一个工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大框子,不断有人给她们补充原料或者是将半成品运输到另外的厂房去。

    整个厂房看上去非常的干净整洁,同时又非常明亮、宽敞,更重要的是给人一种秩序井然的感觉,似乎整个工厂所有的运作宛如一体,彼此一环扣一环,行云流水一般。

    “这些机器?”

    王守仁的目光一下子锁定在了机器上面,因为他知道刘晋这边使用的是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

    刘晋的这些新式纺纱机,基本上都是用铁来制造的,牢牢的固定在地上,这些机器也都很大、很宽,一台机器都可以比得上好几台传统的纺纱机、织布机。

    机械看起来也非常的复杂,有很多部件构成,各种各样的机械彼此互相连接、相互作用,工作起来的时候给人一种极其震撼的感觉。

    只见机器的旁边,有专门踩踏机器的人,卖力的踩踏机器,为机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带动着一台台机器的运转。

    有纺织女工将一团团棉花不断的拉长纺织到机器上面,伴随着机器的运转,数目众多的飞梭不断的飞梭转动,同时一条条棉线不断的出现,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机器卷起一团,等这一团棉线足够大之后,有纺织工就将这面团取下来放到旁边的箩筐里面。

    看着眼前机器的运转,王守仁看呆了,和刘晋的纺纱机相比,自己工厂里面的那些纺纱机、织布机虽然也是崭新、崭新的,但却是老的掉渣了。

    全部都是木质,工作起来的时候吱呀、吱呀的发出让人牙酸的声音,关键是这速度,和眼前的机器相比,简直慢的犹如蜗牛一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不单单是王守仁看傻眼了,王贵和王贤这个两个纺织业的老前辈,此时也看傻眼了,他们还从来没有看过有人这样纺纱的,这种纺纱机他们也是从来都没有看过。

    但明眼人都能够看出这个机器的强悍之处,伴随着机器的转动,棉线源源不断的纺出来,速度快的惊人。

    此时,两人都忍不住来到机器的旁边,仔细的看着,瞪大了眼睛看,难以置信的看着。

    “天底下惊人有如此巧夺天工的纺纱机~”

    王贵一边看也是一边感叹。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王贤也是跟着点头说道。

    至于刘晋,则是满脸笑容的看着眼前的一切,现在的这些机器只能算是最初级的,生产效率很一般,而且还是人力,他下一步还准备搞出水力的纺纱机和织布机出来,因为旁边就有一条河流,不好好利用可是对不起这个有利的条件。

    当然水力纺纱机也不算什么,最终还是要搞出蒸汽纺纱机来,不过刘晋并不打算一步到位,而是选择一步步来,这纺纱机和织布机,刘晋也是打算卖的,卖机器比搞这个纺纱织布要赚钱的多。

    而且一代代升级、一代代更新,既可以赚银子又可以锻炼自己的研发队伍,现在搞京城纺纱厂也不过是为了给大家竖立一个典范,让大家看到新式机器的强悍,等于是打广告。

    刘晋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卖机器,归根结底来说,刘晋还是要做技术输出,而不是做产品输出,产品输出还是让大明的这些新兴资本家去做吧。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刘兄你的纺织厂产量可以做到我工厂的十几倍了,有这样的机器,纺纱织布就变的太简单了。”

    王守仁看完,也是忍不住感叹一声。

    “哈哈,王兄过奖了,我们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那是因我们人有大脑,我们善于思考,善于利用万事万物。”

    “就好像我们人没有锋利的爪子,但是我们却可以打造出锋利的刀剑,所以即便是面对猛虎,我们也一样可以战胜它。”

    “纺纱机和织布机也是一样的道理,单靠我们手工的力量,他们一天也织不出多少的布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借助机器的力量,不断的改良机器,制造出更强大的机器来代替我们人,从而织出更多的布匹出来。”

    能够得到王守仁这个牛人的夸赞,刘晋也是很有成就感的,接着也是给王守仁普及了机器的力量。

    王守仁仔细的听着刘晋的话,听完沉思一会,也是郑重的点点头,确实是如刘晋所说的,人跑不赢马,也没有猛兽锋利的爪子,但是人却可以驯服马,用弓箭、刀剑等杀掉猛兽。

    这其中就是智慧的作用,人善于利用万事万物。

    隐隐之间王守仁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也好像看到了一个崭新世界的一点点曙光。

    “刘公子,不知道能不能卖一些这样的机器给我们?”

    这时,王贤和王贵已经回过神来,来到刘晋和王守仁的身边,想了想开口说道。

    “当然可以~”

    刘晋笑了笑一口答应下来,没想到老王竟然会是自己的第一个顾客。

    “刘兄,这机器要多少钱一台?”

    见刘晋爽快的答应下来,王守仁、王贵和王贤三人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想了想王守仁问道。

    “这种机器本来一台要六百两银子,不过卖给王兄你的话,给五百两就行了。”

    刘晋想了想报出了一个数字,这种机器的成本其实不高,有个几十两银子就够了,但刘晋可不是傻乎乎只卖几十里银子。

    机器要升级换代,自己要养活大量的技术性工人和师傅,还要有所利润等等,暴利肯定是要的,卖十倍的价钱也算是良心价了。

    “五百两银子一台?”

    王贤一听,顿时就连连摇头说道:“太贵了,太贵了,这机器也太贵了吧。”

    “却是太贵了,普通的纺纱机非常的便宜,找木匠做的话,有个一两银子就足够了,你这要五百两银子一台,确实是太贵了。”

    王贵也是跟着说道。

    “刘兄,这机器给我先来二十台~”

    王守仁却是直接开口就下了二十台的订单,他看出了这个机器的价值,尽管价格非常的昂贵,但绝对物超所值,一台这样的机器,生产效率是传统普通机器的十几倍。

    “好~”

    刘晋见王守仁一口就下了二十台的订单,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纺织厂这才刚刚开始运转,这机器的订单就来了。

    看来自己是有必要单独成立一个机器厂了,专门研究和生产各种各样的机器,靠着卖机器来赚钱。

    等纺纱厂这边开始大规模的出货,到时候肯定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来找自己,闻到血腥味的人肯定是不会放过这个发财机会的。

    “王兄,来,带你们看看我的织布机~”

    卖出去了纺纱机,自然也是要将织布机也卖出去的,带着王守仁三人来到另外一个厂房,这里是专门织布的地方。

    同样也是一台台大型的机器,各种各样的设备不断的运转,一团团棉线在不断的飞梭,一匹匹布匹不断的纺织成型。

    看着眼前的机器,再看看肉眼可见速度纺织出来的布匹,王守仁、王贵、王贤三人再次瞪大了自己的眼睛,直愣愣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不出意外,刘晋这边再次接到了一批织布机的订单,纺纱机和织布机的订单加起来差不多有两万两银子,尽管不算多大的数字,但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刘兄,你为什么不将纺纱机和织布机放置在一起呢?”

    “还有刘兄,我刚刚仔细的看了下,发现你的工厂里面,这每一个员工似乎只做一件事情,这又是什么道理?”

    谈完了正事,刘晋陪着王守仁在整个纺织厂闲逛起来,王守仁洞察力非常的惊人,他很快就发现了刘晋纺织厂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王守仁的纺织厂,一个员工要做的事情很多,又要纺纱、又要织布,但是刘晋的工厂就不一样了,一个员工只做一件事情。

    单单是纺纱,它都可以分成十几个流程和步骤,每一个员工都只做这个十几个流程和步骤当中的一个,绝对不会同时做两件事情。

    王守仁很明锐的就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也是非常疑惑的向刘晋请教。

    “这叫流水线工作,制造一样东西,我们可以将它拆分成很多个步骤和流程,每一个员工只做其中的一个流程和步骤,这样的话不仅仅可以大大的提高生产的速度,还可以提高生产的质量,因为专门做一件事情,它可以变的更加熟练。”

    刘晋心中忍不住对王守仁竖起了大拇指,牛人就是牛人,仅仅只是看一遍就发现了这个事情,想了想也是笑着和他聊起来。

第353章,不算不知道

    刘晋这边的发货速度很快,王守仁这边爽快的付了银子,仅仅等了几天的时间,王守仁需要的0台纺纱机、10台织布机就到货了。

    这让王贤和王贵又是忍不住大呼小叫起来,差点就直骂刘晋是个奸商了,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赚到了两万两银子,这赚钱的速度,简直跟抢银子一般。

    从刘晋这边买过来的纺纱机和织布厂很快就安装、调试到位,这种机器还是很简单的机器,并没有什么太难的。

    研究透彻之后,刘晋这边采用流水线的工作方式,机器的制造速度很快,安装和调试也是相当的简单,很快就能够投入使用。

    伴随着机器的运转,大量的棉花快速的转变成棉线,接着棉线又很快被织成了一匹匹布,这个速度远远比起以前的传统的纺纱织布速度要快的多。

    “啧啧,这布质量非常不错,非常的密实,绝对是最上等的棉布。”

    拿着最新织出来的棉布,王贵忍不住仔细的检查起来,这机器织布速度是很快,但是布匹的质量也是很关键的。

    在这个时代,因为都是手工织造的布匹,所以很多时候还是要看织布人的手艺,手艺好的织出来的布非常密实,扛撕裂、拉扯强,而手艺不行的,织出来的布质量就非常差。

    江南地区有名的苏州锦就算是质量最好的布匹之一,当然还有像蜀锦、云棉、潞绸、杭缎等等都是有名的名布,这些布质量都非常好,最关键的一点那都是非常的密实。

    “确实是最上等的棉布,而且这所有织出来的布匹都能够达到这个水准,这才是最关键的。”

    王贤也同样在仔细的查验新织出来的棉布,比起手工织出的棉布,质量要好上太多了,产量又高。

    “这机器贵是真的贵,但也确实是物超所值~”

    王贵忍不住摸了摸一旁的织布机,此时这些织布机在他的眼中,那就是一座座金山、银山啊。

    王守仁也仔细的触摸新织出来的棉布,这段时间以来,他也是走访了京城大大小小的布庄,对各种各样的布匹也是进行了一个了解。

    布匹这种东西,差异非常的巨大。

    最好的自然还是丝绸织出来的布匹,像山西潞州就出产了即为有名的潞绸,一匹潞绸的售价差不多要三两银子,潞绸手感厚实,结实耐用,精巧亮丽,算是在这个时代最好的布匹了。

    便宜的布匹有的甚至售价仅仅只需要不到两百文一匹,一般这样的都是麻布,质量差,价格低,不过销量很大。

    眼前用织布机织出来的棉布,它的手感就非常的厚实,因为用机器纺纱和织布,所有的一切都已经事先设定好,这纺织出来的布匹质量就非常的可靠、有保证。

    “你们说我们的棉布能够卖多少钱一匹?”

    想了想王守仁问道。

    “这样上等的棉布,至少也是要卖九百文一匹,而且肯定会非常的抢手。”

    王贵想了想很是肯定的说道。

    “差不多就是这个价钱,不过我听说京城纺纱厂这边所有纺织出来的布匹都还没有开始卖,全部都囤积起来,也不知道这个刘公子是有何打算,一旦京城纺织厂的布匹投放到市场上的话,可能卖不出九百文一匹的价格,但卖八五十文左右的话,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王贤也是点点头,接着想了想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九百文一匹?”

    王守仁忍不住暗暗咋舌,自己原先用传统织布机织出来的棉布,一匹只能够卖三百文,现在一匹却是能够卖九百文,这个价钱整整相差三倍。

    当然机器织布,它织布比较厚实,这需要用掉的棉花也更多,但算下来根本就用不了两倍的棉花量,却是能够卖出三倍的价格。

    再加上这纺织的速度,顿时王守仁就知道这织布的买卖确实是有利润可图,而且是大大的有利可图。

    “刘晋他织出来的布匹为什么不卖呢?”

    接着王守仁又开始思索起来,这织布不卖布,这没道理,这布不卖掉,它留着又什么用?

    这让王守仁很是想不通,他现在经营一家纺织厂,多少也是知道了流通资金的重要性,如果不是有王家支持的话,他靠起初的那一万两银子,根本就经不起折腾。

    一旦一个工厂没有了流通资金,很快就会面临倒闭,这生产出来的东西,肯定是要尽快卖掉,回笼资金才对。

    “看来还是要找个时间去刘晋的京城纺织厂看一看才行。”

    王守仁心里面如此想道。

    王守仁的彩云纺织厂有了新的纺织机器,这织布的速度就开始大增,同样一周的时间,还是原先的那些人,彩云纺织厂这边织出来了差不多三千匹新的棉布出来。

    这三千匹棉布王守仁这边卖出了一千八两银子,除开各个方面的开支,差不多能够净赚八百两左右。

    “七天的时间赚八百两银子,一个月差不多就能够赚三千两银子,这一年就能够赚三万多两银子~”

    “呼~这,这~”

    卖完了布匹,王守仁、王贵和王贤也是忍不住进行了一番简单的计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这样一个小小的纺织厂,仅仅只是雇佣一百多人的纺织厂,它一年竟然能够赚三万多两银子,这简直不可思议,这银子也太好赚了吧。

    原先的时候他们还觉得王守仁开办这个纺织厂是玩票的性质,根本就不是为赚钱,也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可是现在算一算,不仅仅能够赚钱,而且还能够赚大钱。

    这让王贵和王贤这两个布匹行业的老人都忍不住加重了呼吸。

    “公子,这仅仅只是0太纺纱机,10台织布机,如果我们将这个规模扩大十倍,然后日夜不停的生产布匹的话,我们一年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赚差不多五十万两银子!”

    王贤很是激动的说道。

    他都没有意识到这一刻,他的嘴脸和后世资本家的嘴脸是没有任何的区别,看到了大把、大把赚银子的机会,竟然想到了日夜不停的开工,这到时候必然会出现白班和夜班,出现两班制。

    同时也是第一时间内想到的就是扩大产能,扩张自己的工厂规模以便来赚取的更多的银子,却是没有思考,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了这个行业,形成了竞争,销售滞销,或者卖不出价格之后会什么样的情况。

    当然现在他们是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大明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它不像欧洲那边的国家,一个个都屁大点地,自身的市场非常小,所以很多时间需要依赖外面的市场。

    大明这个庞大的市场,它足以让资本初期的发展获得足够的市场和原材料,这一点也是其它国家所不能相比的。

    “一年赚五十万两银子?”

    听到王贤的话,王守仁也是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尽管他出身王家这样的大家族,家里非常有钱,不过他也是知道王家一年各个产业的利润加起来也就是几万两银子的样子,连十万两都不到。

    所以听到现在的规模只要扩大十倍,一年的利润就可以达到五十万两的银子,他也是吃惊不已。

    原本仅仅只是想要试一试,想要探索下这其中蕴含的学问,却是没想到竟然给王家这边弄出了一个新的重要财源出来。

    一年赚几十万两银子,这绝对是天文数字,以前也仅仅只有那些大盐商、粮商、茶商、布商才有可能可以赚到如此多的银子,而且还要是规模非常大的才可以。

    谁能够想到,现在仅仅只是办工厂,一年也是可以赚到如此多的银子。

    这让王守仁也是忍不住再次思索起来。

    “难怪刘晋说他办的这些产业都是利国利民,如果我的工厂产能扩大十倍,这需要的用工数量差不多就需要扩大二十倍左右,也就是要招收差不多两千多人才行。”

    “我自己能够赚到银子,这两千多人也能够跟着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两千个人就是两千个家庭,算下来就有上万人跟着收益。”

    “而且朝廷也能够从中征收到税银,这生产出来的布匹更多了,也能够让更多的人穿得起衣服,利国利民。”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很快,王守仁隐隐之间似乎明白了什么,顿时双眼之中就开始绽放光芒,原先还不相信刘晋的话,现在亲自体验一番,却是能够清楚的知道这其中的好处了。

    他自己赚了银子,工厂里面的这些员工也跟着有一份稳定不错的工作,朝廷能够收到税银,老百姓也有更多的布匹可以用来做衣服,好处多多啊。

    “公子~公子~”

    这时,王贵的声音将王守仁给拉回了现实。

    “哦~哦,怎么了?”

    王守仁回过神来,内心之中有一扇大门在打开,他此时显得非常的兴奋。

    “公子,我们要赶紧向刘晋这边多下订单,多购买一些这样的机器,这样赚钱的好机会可绝对不能错过。”

    王贵显得很是着急的说道。

第354章,颜色越亮丽越值钱

    “啧啧,老刘,这纺织厂还没有开始赚银子,这刚刚才成立的京城机械厂倒是先赚钱了。”

    京城,刘晋的府邸内,朱厚照看着王守仁彩云纺织厂这边下过来的价值二十万两白银的订单,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老刘这赚钱的本事真心没的说,杠杠的,有他在,自己绝对永远不愁没有银子。

    “这才赚几个银子,你看着吧,很快马上就会有更多的订单犹如雪花一般涌过来。”

    刘晋笑了笑,很是自信的说道,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一出,必定会颠覆整个纺织行业,问道血腥味的鲨鱼必定会汹涌而来。

    “你就不怕别人将这机器的制造方法学了过去?”

    朱厚照小眼睛微微一转想了想问道。

    “有些东西是别人永远也学不去的。”

    刘晋很是自信的说道,想要制造出一样的纺纱机和织布机来并不是不可能,以大明的能工巧匠,还是能够做到的。

    但想要每一台机器都做到一模一样,没有太大的差距,性能也能够得到保证,经久耐用,还能够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这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学的。

    刘晋之所以要大办学校,为的还是普及基础性的教育,只有将这些东西打牢固了,以后才能够说真正的实现工业化的制造。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即便是知道了新式纺纱机的原理,能够制造出同样的纺纱机来,它也注定了抢不走属于自己的市场。

    更何况,学会也好,反正刘晋就是要推动整个大明慢慢的向资本化、工业化发展,有人学会了,就说明自己已经成功了实现了这个目标。

    机器制造可是大有学问的,就像后世的航空发动机,即便是大家都知道这个原理,即便是给你样品,你都很难制造出同样强大的航空发动机来,成本、寿命、推力等等诸多的方方面面都会有巨大的差距,这就足以说明机械制造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

    光靠山寨是不行的。

    “那行吧,反正老刘你做事我放心。”

    “不过,我们纺织厂织出了那么多布匹,我们为什么不卖掉,一直放在仓库里面干嘛?”

    朱厚照点点头,接着想了想又问道。

    “当然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我们织出来的棉布,现在卖出去的话只能够卖不到九百文一匹,这数量一多的话,可能也就是八百文一匹的样子。”

    “但是如果我们给这棉布染上漂亮的颜色和花纹,它的价格就会翻翻,一匹布轻轻松松就可以卖到一两银子以上。”

    “如果我们再将这些布匹做成衣服来卖的话,一匹布可以做成很多的衣服出来,它的价值可能还可以再翻个十倍,卖出十两银子的价钱来,你说你会怎么选择?”

    刘晋想了想回道。

    京城纺织厂刘晋是不打算直接卖布匹的,本身来说它就是一个打广告的存在,让大家看到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强大,吸引大家来买自己的机器。

    当然既然纺织出了布匹,刘晋也是打算点开下化学,化学这种东西一开始其实就是和纺织行业染布息息相关的。

    古代的布匹可不像后世的布那样色彩靓丽,各种各样的颜色、款式等等供你选择,古代的布,颜色越是鲜艳靓丽,它的价格就越贵,最便宜的就是白布。

    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古代的染布技术非常的落后,不管是大明还是欧洲,又或者是中亚、阿拉伯等地区,都是一样。

    因为化学技术落后,大家都很难染出色泽艳丽的布匹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宫廷和上流社会的人都喜欢用颜色亮丽的布匹,因为它贵啊,也更好看啊,如此才能够显示出自己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来。

    像紫色、红色、蓝色、绿色等这些色彩亮丽的颜色,都是很难上色,也很难保存的,在这个时代只有极其少数一些地方能够产出有限的布匹出来,利用也都是土法染布,这染出的色泽和后世相比差太远了,而且很容易脱色。

    但这些布匹的价格都极其的昂贵,都是上流人物才能够用得起的。

    清楚了这一点,刘晋自然是不会傻乎乎的去卖白布,只是将颜色染一下,有金手指在,根本就难不倒刘晋,还能够点开化学这个东西,化学的作用可是非常巨大的,想要让草原民族能歌善舞,靠的可就是枪支弹药,其中最重要就是火药了。

    化学点开了,以后征服世界就容易多了。

    “老刘,你厉害~我无话可说。”

    听完刘晋的话,朱厚照顿时无语了,同样是脑袋,为什么刘晋的脑袋总是有那么赚钱的方法呢,同样的东西,他硬是能够玩出各种各样的花样出来。

    “臭小子、臭小子~”

    就在刘晋和朱厚照聊的正欢的时候,一道粗狂的声音传来,声音当中带着一丝丝的生气的味道。

    毫无疑问,这肯定是英国公张懋了。

    只见张懋和徐光祚一同走了进来,见到朱厚照也在,也是赶紧向朱厚照行礼,一番寒暄过后,张懋也是直入主题的说道:“臭小子,我这才刚刚给你当了媒人,介绍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大美人,你这过河拆桥可不太好吧?”

    “张公~”

    刘晋当然知道张懋说的是什么事情了,他肯定是真正的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的事情,这是气势汹汹过来问罪的,意思很明确了,为什么有发财的机会不带着我老张,连你的大舅子也不带,你也太不够意思了。

    “有发财的机会我肯定不会忘记您的,我这正想找个时间和您聊一聊的。”

    “这还差不多,我也不废话了,这新式的纺纱机和织布机,给我先来一千套。”

    听到刘晋的话,张懋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接着直接张口就要来一千套,他现在是真的财大气粗,投资的各个产业都开始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每一个月都有大把、大把的银子滚滚而来。

    “没问题,我优先供货给张公您,这下总满意了吧?”

    刘晋一口就答应下来,一千套机器,差不多一百万两白银的大单子,老张就是财大气粗啊,不过应该是拉着定国公府和成国公府一起开的,老张这人一向都是如此。

    “嗯~”

    张懋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他一直盯着刘晋的一举一动,京城这里有任何的风吹草动也瞒不过他,所以他很清楚这新式纺织机和织布机的强大,知道这又是一个赚大钱的买卖。

    “张公,徐兄,我这里有一个真正的大买卖,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

    刘晋看了看张懋和自己的大舅子徐光祚,正好朱厚照也在,所以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将办银行的事情好好商量一下。

    这段时间刘晋也是一直在做准备,技术方面都已经完全没有问题,现在就差叫齐众多的大佬,大家商量一下注资开办起来了。

    “大买卖?”

    张懋一听,顿时眉毛一扬,能够让刘晋说大买卖的,那肯定是非常赚钱的买卖,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张懋就连连点头说道:“有,有,算你小子有心,也不枉我给你介绍了两个大美人。”

    “我是很好奇,能够让刘兄你说大买卖的,到底是什么买卖。”

    徐光祚笑了笑点点头,充满了好奇。

    “我和殿下这边准备开办一个银行,这个银行通俗的来说就是钱庄,不过它和钱庄又不太一样……”

    刘晋想了想,微微整理下自己的思路和语言,缓缓的将银行这个东西给说了出来。

    张懋和徐光祚都听的非常认真、非常仔细。

    “这钱庄…银行能够赚钱?”

    听了刘晋讲了一大堆,张懋还是搞不太清楚,想了想还是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赚钱?”

    “一旦我们这个银行办成功了,以后就再也不用为钱的事情烦恼了。”

    刘晋笑了笑很是自信的说道。

    “那行,我跟了,这一次准备投资多少?”

    听到刘晋的话,张懋郑重的点点头,他反正就认准一点,只要刘晋说可以,那就可以,跟定刘晋就行了。

    “这个银行的因为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运作,所以它需要非常庞大的投资,初期我计划募集一千万两白银。”

    “陛下这边已经认筹了两百万两,殿下这边认筹了五百万两,我出一百万两,剩下两百万两你们这边分一分吧。”

    刘晋想了想说道,这个银行肯定是要让老朱家占大头的,没有老朱家的粗腿占着,后期别人轻轻一推就会倒下,自己占个小头就可以了。

    “一千万两白银!”

    张懋和徐光祚微微对视一眼,彼此都深吸一口气,这还是初期,后期还要投资多少,谁都不知道。

    办银行这东西,没有雄厚的资本肯定是不行的,一千万两刘晋都觉得少了,到时候要在整个大明的主要大城市开办分行的话,这一千万两银子根本就不够。

    更何况,既然是办银行,没有一定的储备金自然是不行的,储户来取钱,取不到钱的话肯定是要出大事的。

第355章,大明第一银行

    京城最繁华、最中心的长安街,整条长安街南北走向,北端一直到皇宫的正门口,南端则是到了鼓楼这里,一向都是整个京城最繁华、最热闹的所在。

    在长安街周围分布的也都是整个京城当中的权贵,所以这一带区域的消费能量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是整个京城消费能力最强大的地方。

    威名整个大明的古今楼就在这条街道上面,一闪闪玻璃窗户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此时在古今楼的对面,一间占地面积极广的大楼正在紧张的装修当中,这栋大楼和古今楼一样,同样采用了大量的玻璃窗户,利用了大量的玻璃制品进行装饰、点缀,看起来就非常的高大上,甚至于隐隐之间还有超过古今楼的趋势。

    所以尽管还在装修,但也是已经吸引了大量人驻足观看,想要看看这里到底是做什么买卖的,东家竟然舍得花如此多的银子去装饰。

    “大明第一银行?”

    巨大的牌匾挂着,大家一下子就认了出来。

    只是看着上面的字,个个都认识,但合起来,大家又都傻眼了,这什么是银行?

    这银行又到底是做什么业务的?

    大家的脑海中充满了疑惑,搞的如此高大上,和对面的古今楼有的一比,又如此繁华核心的区域租下如此大的店面,肯定是做大买卖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只是这银行到底是做什么业务的?暂时谁都还不知道。

    “老刘,我们开这个钱庄,有必要搞的如此高调?”

    大楼内,朱厚照、刘晋、徐光祚三人参观这个即将开业的大明第一银行,也是一边聊起来。

    古代人做生意除了这青楼楚馆之类的,其它的各行各业大多数都信奉低调、再低调的原则,做生意都生怕被认知道,有时候谈价钱甚至于都要彼此伸到对方的袖子里面,用手指去比划。

    由此可见,古人做生意一般都不喜欢张扬,特别是这开钱庄的,那更是如此了,低调的不能再低调,生怕引人注意。

    当然这也是历朝历代以来商人们总结出来的一个习惯了,有钱的干不过有权的,太有钱了,成了肥猪了,必定会被人给宰了,所以即便是有钱了,那也是要尽可能的低调,闷声发大财才是大家的信条。

    刘晋倒好,开个银行,竟然专门选择在最繁华、最核心的区域,用最张扬的方式来做生意,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一般。

    “殿下,我们开的是银行,不是钱庄。”

    刘晋无奈的再次强调道。

    “对,对,是银行,是银行。”

    朱厚照笑了笑说道。

    “我们开的银行自然是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最好是能够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存在,这样我们才能够很快将各项业务开办起来,所以以后我们大明第一银行每到一个城市开分支点,我们都要选择最繁华、最核心的区域来设置,要让大家看到我们大明第一银行的实力,这样才会信任我们。”

    想了想,刘晋也是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后世的银行,那绝对都是开在最显眼的位置,让大家能够非常容易就找到,方便办理各种业务,你要是开在偏僻的旮旯里面,大家肯定会觉得你这个银行实力不行,存款都不想过来存款。

    “刘兄,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我们的银行各项业务到底能不能办起来,特别是这个储蓄业务,有人会愿意将银子存在我们银行来吗?”

    一旁的徐光祚想了想也是将自己担忧的地方说了出来。

    “放心吧,只要我们能够建立起信用来,到时候我们就会着急该如何使用这些存款了,毕竟存款我们是要付利息的,不贷款出去,或者拿出去投资的话,我们肯定是要亏本的。”

    刘晋很是自信的说道。

    “来,看看我们最新印出来的银票~”

    接着刘晋带着两人来到银行的后面,在这里有大量的工作人员正在不断的忙碌着,刘晋拿起一叠银票,笑着对朱厚照和徐光祚说道。

    “这银票?”

    徐光祚拿起一张银票仔细的看起来,银票的触感非常厚实,轻轻的一弹还有清脆的响声,同时韧性也非常的不错,最关键的是上面图案印刷的非常精美。

    银票并不大,和后世的钞票差不多,分为1两、2两、5两、10两、20两、50两、100两这几种票面的银票,每一种银票大小都相差不大,颜色各有不同,面值最大的100两银票采用紫色为主色进行印制,精美绝伦,而且纸张上面还有明显的凹凸感。

    各个面值的银票印的图案也各不相同,100两银票面值的上面印刷的是万里长城图案,非常的精细,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啧啧,简直就是巧夺天工,印刷的如此精细,不可思议。”

    徐光祚看完也是忍不住感叹一声,接着从自己的怀里面掏出一张四海钱庄的银票,顿时就觉得这四海钱庄的银票根本就拿不出手,和眼前的银票相比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老刘,你这银票采用什么来进行识别真伪?”

    朱厚照同样在仔细的观看这些银票,银票印的漂亮不是关键,关键是要能够区分真伪,让人没有办法用假的银票来从大明第一银行这里套钱。

    “是啊,这银行一旦开起来,这银子不断的流进流出,到时候肯定会有人造价我们的银票,想要来套取银子的。”

    徐光祚也是连连点头说道,非常关心这一点,开钱庄的,每一个钱庄的银票都有自己独特的防伪技术,才能够保证自己的银票安全。

    “普通钱庄发行的银票一般都是靠密押和背书的方式来进行防伪,这两种方式非常的简单实用,防伪的效果也非常不错。”

    “不过它并不适用于我们的大明第一银行,因为我们发行的是固定面值的银票,只要有人拿着这种银票到我们银行来,我们就给他们同等数量的银子,所以在防伪方面,我们主要是靠技术来防伪。”

    刘晋笑了笑说道。

    想要将这个纸币发行权弄到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朝廷肯定是不会允许的,所以暂时也只能够用银票的形式来代替。

    虽然是叫银票,不过刘晋却是将它当成纸币来做的,从金手指这里兑换了很多后世印钞票的技术,专门用来印刷这个银票。

    “技术防伪?”

    朱厚照和徐光祚微微一愣,顿时就来兴趣了。

    “你们看这个纸,它不是普通的纸,而是我这边特制的一种纸,我在其中加入了棉和麻,所以纸张质量非常的好,而且即便是泡水了,它也不会轻易烂掉,这种纸,别人是根本造不出来的,这是第一个防伪手段。”

    刘晋拿着银票开始详细的介绍起来,一边介绍,他也是一边轻轻地弹一弹银票,这银票的纸基本上和后世用来印钞票的纸差不多了。

    听到刘晋的话,朱厚照和徐光祚这才仔细的看起来,很快也是发现了这纸张的特殊,即便是宣纸和它相比也是差了很多。

    “你们看看这个白色的空白区域,接着光是不是可以看到一个头像?”

    接着刘晋又开始介绍起水印来。

    “对啊,确实是可以看到。”

    “好像还是陛下~”

    徐光祚和朱厚照两人拿着银票对着有光的地方一看,立即就清楚的看到一个头像,这个头像赫然和当今的弘治皇帝非常才像。

    “这个就是第二防伪技术,可以称之为水印,也是只有我们大明第一银行才能够掌握的技术,别人是根本做不成这种水印的。”

    “还有大家可以看看银票上面的油墨,这些墨水也不是普通的墨水,而是特殊研制的墨水,它一旦印上,即便是遇水,它也不会变色,更不会掉色,更为重要的是如此精美的颜色,也只有我们能够做到,这是第三个防伪技术。”

    “另外这银票上面的图案有明显的凹凸感,这是利用重压机压制出来的,图案精美绝伦,别人也是很难做到的。”

    “还有这上面的数字,这些阿拉伯数字也不是随意乱编上去的,我们每一张银票上面的数字都是不同的,这也是防伪技术。”

    刘晋一边指着银票上面的一个个细节,一边给朱厚照和徐光祚详细的介绍起这银票的诸多防伪技术来。

    有金手指在手,想要搞点防伪建造不要太简单。

    “这…”

    朱厚照和徐光祚都看傻眼了,原先只是觉得这个银票印制的非常精美,却是没有想到这其中竟然还有如此多的学问在其中。

    “难怪刘兄你能够如此自信了,想要造出假的银票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啊。”

    徐光祚听完也是忍不住感叹一声,如此强悍的防伪技术,估计整个大明也只有刘晋能够办到了。

    “那是当然,我手底下养了那么多能工巧匠可不是白养的,而且如果发现有人敢造假的我们的银票,我们自然是不会客气的,多重手段之下,保管没有任何的问题。”

    刘晋很是自信的说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作者:中华田园牛所写的《大明镇海王》为转载作品,大明镇海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镇海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镇海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镇海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镇海王介绍:
弘治十年,这是大明王朝美好的中午。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大地,也同样在吹打着这个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王朝。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中世纪的黑暗。此时,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控制不到二十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初次抵达美洲也才过去七年,而达伽马正在海洋上筚路蓝缕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刘晋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从一介书生成为了大明镇海王!书友交流群:720342318,有希望本书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聊聊天~大明镇海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镇海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