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镇海王TXT下载大明镇海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24章,思想之争

    朱厚照语出惊人,他对于刘健等人将这个水泥放在防御上面是极为不认同的,在他看来,再坚固的城堡也会有攻破的一天。

    他所信奉的法则是汉武大帝的‘寇可往,吾亦可往’,用后世的经典话来说那就是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有了水泥这样的神器,完全可以将草原给逐步蚕食掉,而不是修建起高墙大城用来被动的防御。

    “殿下,此意何解?”

    刘健一听,知道朱厚照这是不认同自己的观点,想了想也是问道。

    其他人也是纷纷看向朱厚照,想要看看这个大明储君能够有何高见。

    “我大明拥有千里海疆,万里边疆,如此广袤的疆域,如果只是一味的想着被动防御的话,敌人总是能够找到漏洞攻入进来。”

    “这万里长城虽然雄威、高大,有了万里长城的保护,我们是相对更安全了一些,但是自古以来,我中土神州并没有因为有了这万里长城就真正的高枕无忧过,相反历史上有多次神州沦陷,神器落入异族之手,这就足以说明防御只是一时之计,并不能真正的御敌于国门之外。”

    朱厚照沉吟一番,迅速的整理下自己的语言,缓缓开口说道。

    听到朱厚照的话,弘治皇帝、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也是微微点点头,从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开始,这万里长城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御作用。

    但是历史上的历朝历代,这外患就从来没有断绝过,甚至于还有多次外族占领中原大地的事情,特别是元朝,那更是如此,这就说明有了万里长城并不能真正高枕无忧。

    “在我看来,这万里长城不仅仅没有祈祷防御外敌的作用,相反它还大大的消磨了我们炎黄子孙的斗志和进取心。”

    “因为有万里长城的存在,所以我们相信能够高枕无忧,以至于沉迷于享受,没有任何的忧患意识,最终导致了神州沦陷,生灵涂炭。”

    “这水泥用来修建万里长城自然是非常合适的,它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又不怕风吹雨打,经久耐用,有此神器,我们足以轻松的修建起更加浩大宏伟的万里长城。”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想着利用万里长城来防御的话,我们的后代子孙还是会重蹈历史上的覆辙。”

    朱厚照的话也是让在场这些人纷纷沉默,大家都是饱读史书之辈,对于历朝历代的历史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清楚的知道朱厚照所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

    “那以殿下之言,此物该如何利用?”

    谢迁想了想问道。

    现在已经不是讨论这水泥的问题了,等于是变相的讨论起这大明对外的策略来了,大明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军力衰弱,再也没有了进攻草原的能力,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以防御为主,历代先王全部都在积极修筑长城用来防御。

    当然这也是跟文人掌权有关,文臣极力排斥、打压武将勋贵,以至于明朝军力迅速衰退,进攻是不可能再继续进攻了,只能够选择被动的防御,这是很无奈的一个现实,但也算是符合大明的国情。

    “长城还是要继续修的,有了长城的防御,我们进可攻、退可守,占据了主动权。”

    朱厚照想了想说道。

    “这水泥本就是用于修筑城墙的神器,自然是要发挥出它的长处来。”

    “但有了这水泥,我们完全可以将一条条这样的大道修筑到草原之中,再修建一个个城堡,以城堡为据点,逐渐将整个草原逐步的进行分割、蚕食,最终将草原变成我大明的万里牧场,自然从此之后再无忧患。”

    听到朱厚照的话,弘治皇帝的眼睛微微一亮,自从他当皇帝一来,他每年都要为小王子南下的事情烦恼。

    一到冬天的时候,这小王子就必定领军南下,在中原大地上大肆的烧杀抢掠,每一次都要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有时候甚至于还敢朝着京师这边袭来,幻想下能不能再次占据这神州沃土。

    弘治皇帝很想狠狠的修理这些犹如豺狼一般的鞑靼,但是往往都是有心无力,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太渣了,依托城池防御还能够抵挡一二,这要是出去野战的话,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

    现在听到朱厚照的话,仔细想一想或许真的还是有可能的,依靠水泥修筑起来的兼顾城堡,再加上这宽敞的水泥马路,或许真的可以慢慢的蚕食掉整个草原。

    相比起弘治皇帝脸上的喜色,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则是互相对视一下,身为文人,他们的立场自然还是站在文人的立场。

    奉行的自然还是文人的治国之道,这皇帝就应该以仁德治国,至于这区区外患,有了水泥这个神器,以后自然是高枕无忧,根本就不应该想着去蚕食草原,主动招惹豺狼。

    更何况这草原乃是苦寒之地,远不如中原大地的富庶和繁华,又何必劳民伤财的去占领,纵然是占领了,这草原又不能种粮食,只能够放牧牛羊,又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三人的脸上都微微露出了苦笑和无奈的神情,弘治皇帝还是很听他们的话,这朱厚照现在才如此之小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看起来似乎还自己的蓝图和构想。

    将来等到他君临天下的时候,怕又是武将勋贵们崛起的时候,这好不容易才打压下去,有了现在众正盈朝的局面。

    而且现在弘治皇帝似乎也对武将勋贵有了新的看法,每每有什么事情也是会咨询下这英国公张懋的意见,这也是让几人心急如焚,但却又无可奈何。

    这大明虽然是文臣掌权,但是皇帝的权威自然是无可置疑的,如果皇帝真的要做什么事情,他们即便反对,皇帝依然还是有很多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沿着这条蜿蜒的公路看过去,一直看到尽头,想要看到未来到底会如何发展。

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

    “殿下高见,臣远不及也。”

    “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又岂可轻易言战。”

    谢迁看了看身边的朱厚照,这个年轻的大明太子,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劝说他不要动不动就想着用武力去解决问题。

    “谢公说的是,我们一向与人友好,以忠孝礼仪威服四海,但草原上的人他们自古以来信奉的就是弱肉强食,强者支配一切,信奉的是刀与剑,根本不知礼义廉耻,不识教化。”

    “纵然我们对他们友好,他们依然还是狼子野心,屡屡觊觎我中土神州,更是年年扣边劫掠,这并不是我们要轻言战事,而是不得不反击,否则他们只会以为我们是好欺负的,将我们当成了草原上的牛羊一般,只要有需要就过来收割,一波接一波,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朱厚照看了看谢迁,想了想回道。

    听到朱厚照的话,弘治皇帝很是欣慰的点点头,关于这一点,他也是最近才有这样的认识。

    他登基也是已经有十一年了,在以前他一直以来也都是听从了文官们的建议,认为应该是以仁义道德治国,在对外面也多是如此。

    但是草原的游牧民族每年都要扣边,每年都要南下劫掠一番,每一次南下就如同蝗虫过境一般,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所有的一切都被抢的干干净净。

    从可以吃的粮食到衣服、布匹、盐巴、铁锅等等,几乎所有的东西,他们都会抢劫的干干净净,就如同是乞丐进入到了富人的家里,肆意抢掠,看到什么就抢什么。

    原本因为盐引制度而繁荣起来的边镇地区,这些年来越加的萧条,大量的边民或是被杀,又或者是逐渐的逃难离开了边镇地区。

    特别是将纳粮开中改为纳银开中之后,这边镇地区就更加的空虚,这也进一步削弱了明朝在边镇地区的防御力量,让原本就风雨飘摇的防线更是变的漏洞百出。

    面对这些强盗,跟他们讲道理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最有效的手段还是用拳头和他们说话,就像去年,因为有望眼镜的缘故,提前知悉了小王子的动向,设下了圈套和埋伏,一举重创了小王子,这个冬天边镇地区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不然的话,每一个冬天,弘治皇帝都要寝食难安,不仅仅是担心边镇地区的安危,更是担心着这草原狼会不会顺势威逼京城。

    弘治皇帝很高兴朱厚照现在就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只是想一想现在的朝局,再想一想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弘治皇帝又是一脸的忧愁。

    如果大明军队有战斗力,他自然是还是很高兴看到这一点,可偏偏大明军队的战斗力自从土木堡之变后,这文人掌权,武将勋贵被打压的极为厉害之后,原先犹如虎狼一般的大明军队就变成了战五渣。

    以前还能够去草原上面逛一逛、顺带着狩猎一番,现在却是只能够依托坚固的城墙来进行防御,连野战都不敢,指望这样的军队来实现朱厚照心中的报复?

    弘治皇帝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内心里面反而又变的忧愁起来,害怕将来这朱厚照登基之后,学英宗来个御驾亲征,要是大明再出现一次土木堡之变的话,那就真的要风雨飘摇了。

    此时此刻,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自己的儿子了。

    “或许当一个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皇帝也是不错的。”

    内心里面,弘治皇帝又是如此的想道。

    可是再想一想这些年来面对草原狼的窘迫、被动和屈辱,弘治皇帝的内心又很清楚,朱厚照所说的是对的,大明必须要有所改变了。

    以前纳粮开中,盐商为了方便将粮食运输到边镇地区,纷纷大规模的招募流民前往边镇地区开荒种粮,这极大的加强了边镇地区的防御。

    但是这纳粮开中无法持续下去,改成纳银开中之后,边镇日渐衰弱,边军军需得不到保证,战力越来越低。

    这边军战力越低,草原游牧民族就更加肆无忌惮,年年扣边,年年劫掠,范围越来越大,规模也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长久下去的话,大明必然会被这边镇所拖垮,特别是这大明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最后全部都会被这边镇吸的干干净净。

    他知道,大明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了,否则纵然是朱厚照这个皇帝能够安稳一生,那下一个皇帝呢?

    再过上几十年,上百年呢?

    真正等到边镇彻底糜烂的时候,再和现在一样来上一次天灾人祸呢,这大明的江山说不定以后就不姓朱了。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就更加的忧愁了。

    他是一个好皇帝,继承了这大明的江山,自然也是想着将这大明的江山社稷一直传承下去。

    同样的他也是一个父亲,还是一个好父亲,同样也是想着自己是不是能够为儿子留下一些什么,能够为自己儿子肃清一些顽疾,方便他将来能够更好的统治这大明的万里江山。

    弘治皇帝看了看朱厚照,再用余光看了看身边的这几位国之重臣,再想一想这一次北方三省的饥荒事情,接着再看了看脚下这条蜿蜒到视线尽头的宽敞水泥马路,心中顿时就有了很多的决断。

    “或许这就是大明转变的转机。”

    脑海中不自觉的就想到了刘晋,仔细的回想这个刘晋所做的一切。

    从望月楼这边遇到刘晋,听到他谈论大名之外的世界,到蜂窝煤的出现,再到现在,他在天津这边出海捕鱼、经商,解决了这一次的饥荒问题,更是让自己和朱厚照的腰包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鼓起来,现在又是发明了水泥这样的神器。

    弘治皇帝的脸上又不自觉的露出了一丝微笑。

    弘治皇帝身边的朱厚照也好,还是内阁三阁老也好,此时谁都没有注意到弘治皇帝的变化,谁都不知道弘治皇帝的脑海中想了很多、很多。

第226章,两父子的悠闲时光

    京城的街道上面,弘治皇帝正在非常随意的闲逛着,难道出来一次,看完了水泥马路,他也没有急着回去,准备在京城这边再看看。

    随着天津的海鱼源源不断的运进京城,再加上京城的粮商也跟着卖一文钱一斤的粮食,整个京城的局势彻底的稳固下来,朝廷自南方这边紧急调运过来的粮食也差不多快要到京城了,这个灾荒基本上算是挺过去了。

    粮食稳定,整个京城这边的人心也是渐渐的安定下来,慢慢也是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前段时间根本就看不到的各种小吃摊、面粉掉、烧饼摊等等也都纷纷再次开张,京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响起这些小摊小贩们的吆喝声。

    前面因为粮食昂贵,这各种各样的小吃、面点之类的自然是无法经营,这让京城很多以此为生的家庭日子变的非常艰难。

    现在粮食大降价,甚至于还能够买到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这些小摊小贩们自然是要抓紧时间赚钱。

    “炊饼了~好吃的炊饼了,刚出炉的新鲜炊饼了~”

    “包子了,包子了,香喷喷的包子咯~”

    “馒头咯,香喷喷的馒头咯~”

    弘治皇帝行走在街道上面,听着小摊小贩们的吆喝声,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时不时的还要到一个个小摊小贩上面看看,甚至于还要买下点东西,一边吃也是一边走,丝毫没有顾忌自己皇帝的形容。

    弘治皇帝的身边,朱厚照同样如此,手里面拿着两个包子,一边走一双小眼睛也是是不是的朝四面八方看去,似乎在寻找新的美食,嫣然也是一副市井小民的样子。

    至于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倒是相对矜持了很多,只是陪着弘治皇帝,对于弘治皇帝的样子,似乎也是见怪不怪了。

    “王氏蒸饺~”

    朱厚照手里面吃着包子,来到熟悉的地方,小眼睛一下就锁定了一个以前特别喜欢的小吃摊上面,接着拉了拉弘治皇帝的手,宛如一个贪吃的小孩子一般。

    “好久没吃这蒸饺了,怪怀念的。”

    弘治皇帝同样眼睛一亮,和朱厚照一起出来尝一尝这民间的小吃,这是他和朱厚照都喜欢的一个活动,几乎可以说是吃遍了这京城的大小摊贩,这王氏蒸饺算是两父子最喜欢吃的一个小吃了。

    “来两份蒸饺~”

    来到王氏蒸饺这里,弘治皇帝笑着说道。

    “好嘞~两份蒸饺,您稍等。”

    卖蒸饺的王氏一见有客人上门,也是立刻高兴的忙碌起来。

    “夫人您这段时间没有出摊,我都挺担心的,害怕以后再也吃不到您做的蒸饺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瘦了很多的王氏,笑着说道。

    “不满贵客,前段时间粮食贵,我们这小摊小贩的根本就经营不起,连饭都吃不起,差点就饿死了,两百文一斤的粮食,这些奸商是要遭天打雷劈的,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典当了,但我那小孙子还是差点就饿死了。”

    “要不是当今皇帝圣明,特定让人运海鱼进京,我们一家老小都要饿死。”

    说到这事,王氏就一把辛酸泪,这饥荒真心是差点要了她的命,粮食卖的太贵了。

    王氏一家,以前主要是靠她卖这个蒸饺营生,这粮食贵,她的蒸饺生意自然也是做不下去了,没有了赚钱的营生,这边粮食又拼命的涨,一家老小每天都没有一斤粮食吃,差点就要饿死人了。

    听到王氏的话,弘治皇帝忍不住一阵愧疚,觉得自己这个皇帝真心没有当好。

    “这海鱼吃的还习惯吧?”

    弘治想了想问道。

    “习惯,习惯,这海鱼肉刺少、没有土腥味、还非常的鲜甜,关键是便宜,一文钱一斤,这是我们穷人的救命稻草啊。”

    王氏连连点头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

    弘治皇帝笑了笑点点头,这让一旁的王氏一头雾水,不明白他的话里面到底是什么意思。

    “贵客您的蒸饺好了,一共五文钱。”

    很快,王氏这边就将已经蒸好的两份蒸饺交给了弘治皇帝,一旁的萧敬自然赶紧拿好,同时递上五文钱。

    “嗯,还是那个味,好吃。”

    朱厚照迫不及待的就开始吃起来,一边吃也是一边嘟囔着,此刻是完全没有了大明太子的形象,对此,一旁的弘治皇帝也是笑了笑摸摸他的脑袋,他其实还是很享受这份时光的。

    在这样的时光下,他不再是皇帝,朱厚照也不是太子,他们两个仅仅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对父子,儿子嘴馋,父亲慈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没有宫里面的那么多规矩,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享受着这短暂的美好时光。

    “哇~竟然有烤秋刀鱼,这个可是绝对不能错过。”

    朱厚照的小眼睛一直在四处乱瞄,很快他再次急匆匆的朝着一个烧烤摊这里走去,这个烧烤摊和以往烤羊肉的烧烤摊是不一样的,它竟然是以海鲜为主的烧烤摊。

    “老板,你这货挺全的嘛,秋刀鱼、响螺、鱿鱼、螃蟹、大黄鱼……”

    朱厚照看了看小摊上面的货,如数家珍一般的一一念出来,这些东西在天津的时候,他可是没少跟着刘晋吃,至今还念念不忘呢。

    “客官,您真识货,没想到我这些海货您全知道。”

    烧烤摊的老板很年轻,仅仅二十多岁,略带天津这边的口音,他对着朱厚照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在京城这边也是有人能够认识这些海货。

    “我当然知道,我还知道这些海货怎么弄才好吃呢,这秋刀鱼来几条,多放点孜然,这鱿鱼也来点,还有这个响螺,你这有葱花和蒜吧,都放点,这大黄鱼要烤焦一点……”

    朱厚照微微得意,接着开始点菜,每一样都说的头头是道,让烧烤摊的老板也是连连点头,暗道遇到了识货的客人。

    “老板,京城以前可都没有烤这些东西的,你怎么会想着来做这个买卖?”

    这边弘治皇帝、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也是慢慢悠悠的走了过来,弘治皇帝看了看小摊摆出的各种各样海鲜,笑着问道。

    “不满贵客,我是天津人,在天津这边因为海货颇多,吃都不吃完,所以大家也是慢慢的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吃法,这烧烤就是现在最流行的吃法,据说还是刘晋刘公子传出来的,现在也是已经风靡天津。”

    “在天津这边啊,大家晚上下了夜课之后都已经习惯性的去吃一吃夜宵和烧烤了,我就想着能不能来京城这边开一个海鲜烧烤摊。”

    老板一边不断的忙碌也是一边回道。

    “是嘛~”

    “生意还好吧?”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开心的笑了。

    “托当今圣上的福,生意还不错,客人您要不要尝一尝,这海鲜烧烤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美食,特别是这烤响螺,味道乃是一绝。”

    说到这里,老板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这烤海鲜在京城这边很新鲜,再加上他手艺确实是不错,海鲜又是从天津这边运过来的新鲜海鲜,京城又是有钱人云集的地方,这生意啊还是很不错的。

    “那好,那就来几个吧。”

    弘治皇帝和身边刘健、谢迁等人互相看了眼,笑着说道。

    “好嘞,您先坐下,稍等一会,很快就好。”

    老板一听,顿时就高兴的忙碌起来。

    众人并没有等待太久,一份份烤海鲜就端上来,朱厚照犹如饕餮一般,开始大口、大口的吃着,一边吃也是一边微微摇头:“和老刘的手艺相比还是差了不少,这响螺放的蒜太少了点,还有这鱿鱼烤的太老了……”

    至于一旁的弘治皇帝和刘健等人则是矜持多了,一边细细的品尝这烤海鲜,一边也是微微点点头,这味道确实是不错,非常的鲜美,是一种全新的美食。

    吃完了美食,朱厚照默默的记下来这个小摊的位置,众人又继续在京城的街道上逛起来,逛着、逛着,很快就来到了粮行这边,看到粮行这里排起的长龙,顿时也是立刻吸引过去。

    “听说现在这些粮商将粮食卖一文钱一斤,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弘治皇帝对于京城的大小事情自然知道的很清楚,这粮食降价的消息,他也是知道的,现在既然来到粮行这里,自然是要亲自去看看,看一看到底是不是一文钱一斤,这卖的粮食到底是好还是坏。

第227章,葫芦里面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京城粮行。

    每一家粮店的门口都排起了长龙,同时这些粮店的门口也是挂上了一个个横幅。

    “赈济灾民?”

    “与民同心?”

    “皇恩浩荡?”

    弘治皇帝看了看一个个粮店门口挂出的横幅,眉毛也是微微一扬。

    对于京城的粮价,他可是清楚的很,前几天可都还是卖两百文一斤,现在倒好全部卖一文钱一斤了,而且这一个个口号都喊的非常好听。

    “有意思啊,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弘治皇帝笑了笑对身边的刘健、谢迁、李东阳说道。

    说完这话,弘治皇帝的眼睛也是在一条条长龙这里看来看去,很快就锁定了一个看起来足足有六十多岁的老人家。

    弘治皇帝走上前问道:“老人家,这些粮店的粮食是不是真的只卖一文钱一斤?”

    “我长怎么大了,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粮食卖一文钱一斤的。”

    被弘治皇帝问话的老人先是微微一愣,接着仔细的打量了下弘治皇帝回道:“一看你就知道你们肯定是从外地来的。”

    “这京城啊不仅仅有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还有一文钱一斤的肉呢。”

    “老人家好眼力,我是从外地来京做生意的。”

    “这京城还有一文钱一斤的肉?”

    弘治皇帝一听,想了下说道。

    “有,当然有了,不过那是海鱼肉,但这海鱼肉也是肉不是。”

    老人一听露出了一副京城人在外地人面前微微高人一定的神态,手捏着自己的斑白小胡子。

    “那还真是要好好的见识一下,这一文钱一斤的粮食都是些什么粮食?”

    弘治装着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都是上好的大米呢,来自江南的大米,连一点沙子都没有,不过每人每天限购三斤。”

    “要说这怪事啊,年年都有,今年特别多,你是不知道啊,前段时间这粮食可卖两百文一斤呢,现在这些黑心的奸商也不知道是良心过意不去,还是觉得自己恶事做多了,怕将来没有善终,所以现在才卖一文钱一斤的粮食。”

    说道这些粮商的时候,老汉不仅仅没有丝毫感激的意思,反而在咒骂这些粮商,很显然,原先卖两百文一斤的粮食确实是伤到了大家。

    “原来如此~”

    “多谢告知。”

    弘治皇帝装着恍然大悟的样子,心里面却是在思索着这些粮商葫芦里面到底买的是什么腰,

    前几天还卖两百文一斤的粮食,现在却是只卖一文钱一斤,虽然也是有限购,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和他们打出的口号很符合。

    在饥荒的年代里面卖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这几乎是亘古未有的事情。

    做粮食买卖的商人在饥荒年底里面不抬价就已经算是菩萨心肠了,要被人称之为大善人了,现在这些粮商卖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这一个个都和佛祖一样,割肉喂鹰,要立地成佛的节奏啊。

    “他们葫芦里面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这是弘治皇帝这几天脑海中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他实在是想不通,这些粮商根本就没有理由卖一文钱一斤的粮食。

    这粮食不是海鱼,海鱼时间一久,马上就会腐烂变质,这捕获量大了,一文钱一斤处理掉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这大米就不一样了,它经久耐储,放个一年半载也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些粮商纵然是现在饥荒的时候没有办法再卖两百文一斤了,这些粮食放一放,也是可以慢慢的平价出售,毕竟人都是要吃饭的,不可能真的一直吃海鱼活下去。

    原本弘治皇帝也是估计着这些粮商可能会坚持不住,开始降价销售,但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粮食会降到一文钱一斤的地步。

    给弘治皇帝感觉就是以前这些吃人肉喝人血的粮商一下子就变了性,变成了舍己为人的活菩萨,这来自江南的大米卖一文钱一斤,弘治皇帝不用算都能够知道这些粮商要亏到姥姥家里去。

    这太不寻常了,所以弘治皇帝一直都在想这个事情。

    想要弄清楚这些人到底有什么目的,有什么打算。

    “你们怎么看?”

    想了想,弘治皇帝也是对着身边的刘健、谢迁、李东阳、朱厚照等人问道。

    “这是好事,这些粮商卖一文钱一斤的粮食,整个京城动荡的局面一下子就安定下来,人心稳定,这次的灾荒算是过了,实乃可喜可贺。”

    刘健笑着回道。

    “这确实是可喜可贺之事,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这些奸商也算是还有点良心。”

    李东阳同样点点头说道。

    “这些粮商能够痛改前非、也算是善莫大焉了。”

    谢迁想了想说道。

    弘治皇帝听完三人的回答,也是微微点头。

    不管怎么说现在来看,这些粮商卖一文钱一斤的粮食对稳定人心是非常有帮助的,在饥荒的年代,只要有吃的,一切都好说,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

    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虽然每人每天限购三斤,但这也足够一家几口人的吃喝了,再加上还有一文钱一斤的海鱼,度过眼前的饥荒是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了。

    等到南方的粮食一运到,到时候这些粮食想要再折腾点什么幺蛾子出来也是不怕了,正如刘健所说的,这个饥荒算是挺过去了。

    至于朱厚照,眯着自己的小眼睛,眼珠子不断的转动,在一家家粮店这里看来看去,当看到粮店门口的一个个横幅时,嘴角都忍不住露出了一丝丝嘲讽的笑容。

    “这些奸商,他们到底还会有什么把戏呢?”

    “卖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还是上好的江南大米,这些粮商都要血亏吧,以他们的尿性,怎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傻事情出来。”

    “他们肯定还有后续的动作,只是实在是让人想不通,他们这葫芦里面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朱厚照的脑海中正在急速的思索着,他和弘治皇帝一样,也是想不通这些粮商为什么要将粮食以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贱卖掉。

    “看来回头还是要问问老刘,他肯定知道。”

第228章,都是替死鬼

    “不过老刘的操作算是成功了,不管这些奸商有什么把戏,至少这波他们都要血亏了,一文钱一斤的粮食,想想都觉得开心。”

    想起了刘晋,朱厚照的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心情都变的很好。

    要不是刘晋事先就察觉到了事情不对劲,进行了提前的部署,说不定这一次就真的让这些奸商得逞了。

    现在不仅仅保住了自己的产业,而且还沉重的打击了这些奸商,当然更重要的大戏还在后面,追查德州仓和临清仓官粮失窃的案子,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结果。

    在也是弘治皇帝在放长线钓大鱼,这次的事情很明显不是针对灾民,而是针对弘治皇帝父子两个,他明面上让谢迁负责清查此事,暗地里也是让萧敬利用锦衣卫、东西厂的力量在秘密调查。

    这个才是大戏,到时候就真的有好戏看了。

    至于打击这些奸商,让这些奸商亏点银子什么的,根本就不算什么,对于这些商人而言,钱根本就不算什么,他们有的是钱,纵然是这次血亏,只要根据还在,很快他们一样就可以恢复过来。

    唯有将这些奸商以及背后的势力连根拔起才能够说真正的让他们元气大伤,甚至于是肃清这些隐藏起来的敌人。

    所以这就需要放长线钓大鱼了,这也是弘治皇帝一直按兵不动的原因。

    “走吧,回去吧。”

    弘治皇帝见朱厚照一直没有开口说话,似乎在思索什么,也没有急着问,看了看天色,也是准备返回宫中。

    皇宫弘治皇帝的书房内,整个书房仅剩下弘治皇帝和朱厚照父子两个,弘治皇帝看了看依然还心事重重的朱厚照问道:“你似乎一直在想什么东西?”

    “父皇,我再想这些奸商葫芦里面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只是一直想不通。”

    朱厚照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你想不通,我也是想不通啊。”

    在朱厚照的面前,弘治皇帝没有说‘朕’,而是说‘我’,父子两个的关系和感情显然是非常不错的。

    “父皇,这德州仓和临清仓的案子查的怎么样了?”

    朱厚照想了想问道,其实他也是很好奇,这两个大粮仓里面的粮食到底哪里去了。

    “水很深,现在也只是摸清了一个大概,但具体的幕后还查不到。”

    说到这事,弘治皇帝就有一种被人欺骗的感觉。

    一直以来他都相信文臣,相信自己手底下的这些官员,也相信他们所说的众正盈朝,觉得朝堂之上的都是贤臣,但是萧敬这边查出来的结果,让弘治皇帝都觉得可怕,牵涉进去的朝臣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真的要狠下心搬下去的话,绝对可以堪比大明开国时期朱元璋所办的几个大案子,几千上万的人要人头落地。

    但这仅仅只是刚刚查到一个大概,至于背后谁是真正的主谋根本就很难查到,这让弘治皇帝又觉得坐立不安,同时又觉得心寒无比。

    这背后的主谋位高权重,肯定是深受弘治皇帝信任和器重,而朝中这样的人并不多,扳着手指头都能够数的过来。

    这也是弘治皇帝和文臣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的一个缘故,也是他为什么现在开始让张懋这个武将勋贵的代表进入到核心决策圈的缘故。

    “父皇,或许是时候问问这案子的情况了。”

    朱厚照小眼睛不断的转来转去,很快,他想了想建议道。

    “也是时候问一问了。”

    弘治皇帝听完,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说道。

    第二天,早朝。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和往常一样,萧敬的声音回荡在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有事要禀报的大臣则是做好了准备,没事的大臣则是继续发呆养神。

    “臣有事启奏陛下~”

    很快就有大臣站出来。

    和以往差不多,无非就是这里发生了水灾,哪里发生了蝗灾之类的,请求弘治皇帝免去某个区域今年的税赋,又或者是请求弘治皇帝拨款赈灾。

    同时也还有西南土司时不时的折腾一下,这些土司也是需要弘治皇帝这边进行安抚,如果闹的太凶了,自然也是少不了要派兵前去清剿、镇压。

    另外就是来自地方官员的奏疏,弹劾地方的各路藩王,天天吃饱了撑着没事做之外,还要欺男霸女,抢夺民田之类的事情。

    反正偌大一个大明王朝,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这些只能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不是大规模的灾荒或者鞑靼、瓦剌南下,基本上也可以说是海晏河清,四海升平了。

    一番奏对,时间就过去了一个多时辰,弘治皇帝见没有群臣再站出来,也是将自己的目光看向谢迁说道:“谢爱卿,德州仓和临清仓粮食失窃的案子查的怎么样了?”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整个朝堂之上,原本昏昏欲睡的群臣顿时一个个都打了一个冷颤,纷纷打起精神来。

    大家都很清楚,德州仓和临清仓的案子实在是太重要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牵连其中,这一次饥荒的事情,原本根本就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因为这事情,现在已经成了定时炸弹,这个炸弹一旦炸开,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不仅仅文臣们打起了精神,甚至于连一向和空气一般存在的武将勋贵们也都纷纷打起精神来,竖起了自己的耳朵,静静的听着,同样很是期待着下文。

    谢迁听到弘治皇帝问话,缓缓的站立出来,他身姿挺拔,站得笔直,气度不凡、神态毫无波澜。

    “启奏陛下,此案牵连甚广,非常难以清查,目前也仅仅只是查到了有粮商勾结德州仓和临清仓的官吏倒卖官粮。”

    谢迁的声音并不算太响亮,但也非常清晰的传递到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听到谢迁的话,朝中很多人都暗暗的松口气。

    现在看来,谢迁这边似乎并没有打算将这个案子深究下去的意思,不然的话,以谢迁的能力和手段,花了如此之久的时间,竟然仅仅只是查出了一些粮商和管理两个粮仓的官吏。

    弘治听了微微皱眉,他对这个结果非常不满意,查了怎么久,竟然仅仅只是查到了粮商勾结管理倒卖官粮。

    这需要查吗?

    根本就不需要查,用脚趾头去想都能够想到。

    “是那些粮商?”

    “还有那些官吏啊?”

    “另外两个仓库的粮食下落何处查出来了吗?”

    不过,弘治皇帝依然不急,而是继续深入的问起来。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群臣当中又有人开始忐忑起来,看样子,这弘治皇帝并没有打算如此简单就结案了,这下可就难办了。

    “回禀陛下,目前查到了粮商刘有粮、赵应元、陆云良等人勾结德州仓和临清仓的所有官吏倒卖了两个仓库的官粮。”

    “至于官粮的去处已经无法再查下去了。”

    谢迁依然有条不紊的问道。

    “为何查不下去了?”

    弘治皇帝一听,微微一愣的问道。

    “因为这些粮商已经全部惨遭灭门,连一点线索都没有留下,这也是臣为何只能够查到这一步的缘故。”

    谢迁回道。

    “惨遭灭门?”

    弘治皇帝的眼睛之中闪烁着光芒,这事他当然知道,而且知道的很详细,不过他现在表现出来的却是非常的震惊和惊讶。

    “对,惨遭灭亡,刘有粮一家上下足足三十六人全部被杀,赵应元一家五十四口人同样被杀,陆云良一家七十二口人也全部被杀。”

    谢迁报出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三个粮商家里加起来一百多人就这样被杀了,惨遭灭门,这简直就是骇人听闻的惨案。

    “朗朗乾坤、昭昭日月,在我大明竟然发生了如此惨案,为何一直没有上报上来?”

    弘治皇帝直接站立起来,用非常严厉的眼神扫过群臣。

    随着弘治皇帝的话落下,群臣当中立即接连跪下了好几人,这些都是负责相关事情的官员,其中就有刑部尚书白昂。

    “启奏陛下,因为此案关系到德州仓和临清仓的官粮失窃的事情,所以臣就没有另外在立案调查和上报了。”

    白昂的声音之中都带着一丝丝颤抖,这种大案子一般都是要马上禀报给皇帝知晓的,令人彻底清查,现在隐瞒不报,单单是这个罪责就可以让他丢了乌纱帽。

    “好啊,很好啊,这大明到底还有多少事情是朕不知道的,到底还有多少事情是没有上报的。”

    弘治皇帝心里面当然很清楚这些人都是替死鬼,都是背后势力推出来的替死鬼罢了,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人竟然如此心狠手辣,为了斩断线索,竟然屠人满门。

    当然真正让弘治皇帝气愤的是,这些朝臣,出了如此大的事情,竟然一直都不上报给自己,要不是自己今天主动过问的话,这事估计还要一直隐瞒下去,甚至于到了最后,也多半都是不来了了之。

    如此巨大的波涛竟然也是能够被这些人给轻轻松松的压下去,这让弘治皇帝顿时觉得这朝中能够信任的大臣还有几个?

第229章,万万不可啊

    “臣有罪!”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白昂赶紧将头低到地上,非常惶恐的说道。

    “起来吧。”

    弘治皇帝冷冷的看了眼白昂,非常平静的说道。

    “既然谢爱卿这边没有办法再查下去了,我看这个案子就交给其他人去查一查吧。”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谢迁微微有些失落,微微拱手致敬回到自己的位置,很显然,弘治皇帝现在是不信任他了。

    如此一个大案交到了自己的手上,自己都没有查出个什么东西出来,更是牵连到了几个粮商的灭门惨案,弘治皇帝会另外选人去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是自己一个内阁大臣,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这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不过他现在可没有时间去思索这方面的事情,因为弘治皇帝会派谁去继续查这个案子才是眼下的大事。

    当然不仅仅是谢迁,朝中其他的大臣一个个也都紧张起来,有些大臣怕事,不想牵连进这个泥潭,害怕被弘治皇帝点名。

    有些大臣则是摇摇欲试,这也是一个出名的好机会,只要能够将这个事情办好了,以后简在帝心,岂会没有上升的机会?

    还有一些大臣则是暗暗发颤,生怕这个事情没完没了的一直追究下去,牵扯下去,一旦牵连出自己来,那就完蛋了。

    “萧敬~”

    弘治皇帝冷冷的念出了一个名字。

    随着弘治皇帝念出萧敬的名字,群臣顿时就忍不住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有明一朝,太监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好的有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现在的萧敬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好太监。

    至于名声不好的太监那就太多、太多了,从土木堡之变时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的王振到前朝明宪宗时期让人闻风色变的西厂汪直(雨化田的原型),每一个都是让这是文臣士大夫们恨的咬牙切齿的主。

    对于太监,有明一朝的文臣士大夫都是非常不喜欢,特别是前朝宪宗皇帝非常喜欢倚重宦官和厂卫的力量。

    在成化十三年,宪宗皇帝单独成立了一个西厂,再加上原有的东厂和锦衣卫,几乎让整个成化朝都陷入了特务组织的高压之下,群臣惶恐,没有一日安宁。

    好不容熬过了成化朝迎来了弘治皇帝,这弘治皇帝是个好人,还是一个亲近文臣的皇帝,所以弘治皇帝一上台,不管是宫内的太监,还是厂卫等等都遭到了沉重打击,群臣的日子这才好过起来。

    大家回家喝喝酒、说说话也不用担心被厂卫的人监听了,大家甚至于还敢指着弘治皇帝鼻子喷他一脸涂抹,这样没有宦官、没有厂卫存在的世界对这些文臣们来说才是真正的好日子,这才是大明原本就该有的样子,也是大明中兴的样子。

    可是现在,弘治皇帝竟然念出了萧敬的名字,萧敬是谁啊,他就是现在大明朝内最大的太监,司礼监的老大,同时还兼领着锦衣卫和东厂。

    这样的太监要是放在成化朝,以宪宗皇帝的个性,这个萧敬多半又是一个让群臣闻风丧胆的角色,但是在弘治朝,这个萧敬就和弘治皇帝一样,属于老好人的角色,没有什么存在感。

    弘治皇帝上台以来倚重文臣的力量,从来都没有去动用过宦官和厂卫的力量,这是群臣们最喜欢弘治皇帝的一点。

    亲贤臣远小人,文臣们自然一个个都是贤臣了,这小人就是这些宦官、厂卫了,如果还要加上一个的话,武将勋贵也是可以列入其中的。

    现在弘治皇帝点了萧敬的名字,这很显然是要让宦官和厂卫去彻查此事了,这可是以前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的事情,也是朝臣们最害怕出现的事情。

    这当官嘛,像西门豹、赵广汉、徐有功这样的清官毕竟还是少数的,特别是明朝当官的薪水确实是太低了的情况下,大家想要过的体面一点,这屁股多少都是不干净的。

    宦官和厂卫不介入到朝局当中,大家都是当官的,彼此自然是能够互相理解,也就不会有什么事情。

    可是一旦宦官和厂卫介入进来,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了,随便查一查都能够让大家剥皮实草了。

    大家好不容易才忽悠住了弘治皇帝,让他相信群臣,让他不重用宦官和厂卫的力量,没想到现在弘治皇帝竟然要让萧敬去查这个事情,那到时候,纵然是再灭掉十几个、几十个满门也休想将这个案子给压下去。

    更何况,这宦官和厂卫的力量,一时用了一时爽,一直用一直爽,弘治皇帝以后要是喜欢上了倚重宦官和厂卫的力量,那成化朝的恐怖阴影就可能再次笼罩大明的天空。

    “陛下,万万不可啊~”

    萧敬这边还没有回话,立刻就有大量的群臣站立出来,一个个都急红了眼睛,现在都已经不是这个德州仓和临清仓粮食失窃的事情了,这是关系到文臣们以后能不能得到弘治皇帝信赖和倚重的大事上来了,甚至于连刘健、李东阳都站立出来阻止弘治皇帝。

    唯一没有什么太大反应的就是武将勋贵集团了,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是文臣当道也好,还是宦官当道也好,反正都不会是他们这些武将勋贵们掌权,他们有着祖传的铁饭碗,安安心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就可以了。

    不过张懋依然和相熟的几个人互相对视一眼,眼神之中也是露出来惊讶的神情。

    大家对于弘治皇帝的性子早就已经摸索的清清楚楚了,对于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大家也基本上都能够猜的七七八八。

    发生这样的事情,要是按照以往弘治皇帝的性子,多半还是换个大臣去查,最终也不会查出什么东西来,然后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可是谁能够想到,现在弘治皇帝竟然准备让萧敬去查这个事情,准备利用宦官和厂卫的力量去查,这就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谁都没想到这一点。

    不过仔细的想一想,这次的事情似乎闹的太大了,这些粮商也太过贪心了,两百文一斤的粮食,这简直就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关键是出了如此大的事情,这些人还想如此敷衍了弘治皇帝,也做的确实是太过分了。

    估计着弘治皇帝现在对这些文臣们产生了不信任,所以这才会想着重新利用宦官和厂卫的力量。

    这宦官和厂卫的力量虽然庞大,但其实说到底这些力量也都是皇帝的力量,关键就在于皇帝有没有想过要利用这股力量,有没有必要去利用这股力量。

    以前弘治皇帝信任群臣,什么事情都让大家去办,这宦官和厂卫自然也就没有存在感了,现在弘治皇帝不信任他们了,感觉自己受到欺骗了,自然就会想到了利用宦官和厂卫的力量了。

    整个明朝,也就只有弘治皇帝是没有利用这宦官和厂卫的力量,他死了之后,明武宗朱厚照很快就重建西厂,再次重用宦官和厂卫。

    甚至于有人就说了,如果崇祯皇帝能够利用宦官和厂卫的力量的话,说不定大明朝还能够在延续下去。

    没有了宦官和厂卫,这大明皇帝也不过是任由文官们操控的傀儡而已。

第230章,判若两人的弘治皇帝

    上午辰时三刻,群臣从金銮殿之中慢慢的退出,心情自然是各不相同。

    有人一脸忧愁,惶恐不安,仿佛死期将至;有人面露喜色,似乎看到了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至于武将勋贵们则是一个个满脸笑容,弘治皇帝似乎越快越喜欢武将勋贵们了,英国公张懋又被召去养心殿这边议事了。

    谢迁面无表情,看起来似乎波澜不惊,但其实内心里面很不是滋味,自从成为内阁大臣之后,他还是第一次没有被弘治皇帝下朝之后召去议事,要知道刘健和李东阳,甚至英国公张懋、户部尚书周经、兵部尚书马文升等人都被召去议事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弘治皇帝现在不喜欢他,不信任他,这也极有可能意味着他的仕途到了尽头。

    位高权重的大臣如果得不到皇帝的信任,肯定是干不久的,这一点不仅仅谢迁清楚,就连身边这些同僚也很清楚。

    以前下朝身边总是少不了人过来攀谈一二,现在大家看到谢迁都稍微慢上几步,以至于谢迁的身边空无一人,只能够一个人慢慢的走下龙阶,显得非常的孤独、萧瑟,世态炎凉也不过如此。

    只是现在也怨不得任何人,弘治皇帝交代的事情,他确实是没有办好,查官仓官粮失窃的事情查了怎么久,竟然查到线索断掉了,这绝对是不可饶恕的事情。

    “年纪大了,闲云野鹤的生活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谢迁看了看脚下的龙阶,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他想到了当年年轻时,他一举高中,状元之才,带领同期天子门生从这阶梯下面一步步走到了金銮殿,现在就差一步,他就可以走到人臣的极点。

    心中多少未免还是有些遗憾,相比起刘健,他还很年轻,现在也不过才刚刚五十岁,但已经没有机会了。

    养心殿,弘治皇帝的书房之中,刘健和李东阳、周经、马文升等人对视了一眼,彼此都微微点头,等下还是要一起向弘治皇帝谏言,这调查德州仓和临清仓官粮失窃的事情还是交给大臣们去调查比较好一些,千万不能开了利用宦官和厂卫的头。

    一旦这个头开了,以后大家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成化朝时期的阴云又会笼罩到群臣的头上,刚刚早朝,弘治皇帝不顾群臣反对,一反常态的将调查官仓官粮失窃的事情交给了萧敬。

    “于乔这一次办事也确实是太…”

    刘健看了看李东阳,在看看以往谢迁的位置,现在空荡荡的,总觉得不习惯,三人同朝为官也已经多年了,同为内阁大臣也已经有两年了,这天天被弘治皇帝一起召见商议大事,现在没有了谢迁,确实是有些不习惯了。

    “陛下,这官仓失窃的事情还请教给臣去调查,臣一定查个水落石出,也必定查清几个粮商满门被杀的事情,还他们一个公道。”

    弘治皇帝一来,刘健也是连起身请命。

    “不必了,这事情交给萧敬了,就让他去查吧,我相信他也能够查个水落石出,也能够让那一百多枉死的冤魂昭雪。”

    弘治皇帝面无表情的摆摆手说道。

    “陛下,成化朝时期宦官当道致使民不聊生,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中兴之兆,万不可亲小人远贤臣啊!”

    户部尚书周经脾气比较火爆,也一项敢于直谏,说起话来有时候也是不顾一切,现在看到弘治皇帝样子,也是气愤不已,直接站起来谏言。

    “周经~”

    弘治皇帝看了看周经,同样也是站立起来,对着他厉声的说道。

    弘治皇帝这一举动也是吓了在场的众人一听,眼前的弘治皇帝温文儒雅,是一个典型的谦谦君子,很是有失态的时候,对他们这些大臣也是一向礼遇有加。

    当然这是好的说话,其实换个不好听的说话,那就是弘治皇帝因为小时候的遭遇,所以从小性格就非常的软弱,比较唯唯诺诺,很怕事。

    这纵然是当了皇帝,一直以来也是一个老好人,对于以前那些伤害他的人都能够原谅,这就足以说明弘治皇帝这个人性子太软,当然也真的是一个老好人。

    可是现在站立起来的弘治皇帝,却判若两人,身子站的笔直,脸上不怒而威,一股王霸之气侧漏出来,让在场这些人很不习惯,忍不住眨眼睛仿佛第一天认识弘治皇帝一般。

    “你告诉我谁是小人?谁又是贤臣?”

    弘治皇帝这一次是真的怒了。

    本来他心里面就一直憋着火气,有人接着灾荒要针对自己父子,要限制皇权,这本身就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让谢迁去差官仓失窃的事情,却是给自己这样的答复,他如何能够满意,他如何不生气。

    这一次的饥荒让他彻底的看清楚了很多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看清楚了这些文臣,自己以往对他们的信任全都喂了狗,现在还有脸跟自己说要亲贤臣远小人。

    自己和太子这边不过是刚刚有点产业,赚了点银子就立马被人盯上了,自己这个皇帝一直以来都是缩衣节食,省吃俭用,可是朝中这些大臣呢,哪一个不是绫罗绸缎、锦衣玉食。

    以前就是太过信任这些文臣了,所以什么都交给他们去做,什么也都相信他们,可是他们所吹嘘的弘治中兴也不过是这些文臣士大夫的兴旺罢了,普通的来百姓依然还是以往一样。

    自己这个皇帝对大明下了倾盆大雨,可是落到地上的却是毛毛细雨,最终受益最大的还是这些文臣士大夫们。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周经一时语塞,脑海中有万千的说词也是瞬间变成无话可说,说到底还是这一次的饥荒让弘治皇帝非常的不满意。

    在去年的时候刘健就预言了今年上半年可能会发生饥荒,建议提前转运囤积粮食做好赈灾的准备。

    但是当然自己等人以粮仓粮食充盈,国库空虚为理由拖了下去,谢迁去盘查各大粮仓也是回禀粮仓粮食充足,足以应对饥荒。

    可是等到真正需要粮食赈灾的时候,粮仓这边说粮食失窃了,户部这边又说没钱,让弘治皇帝自己掏腰包购粮。

    可是偏偏粮价又被奸商们抬到了天价,大家募集起来的五十万两白银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这个时候,大家又说不能打击粮商,因为这样会失信天下。

    总之什么都是大家说了算,可是最后事情却越办越砸,要不是最后有天津这边的海鱼源源不断运输到京城来赈灾,估计现在都要天下大乱了。

    而到了这个时候,群臣还反对开海禁,反对下海捕鱼,反对海鱼进京,这让弘治皇帝怎么想,怎么看?

    “坐下吧。”

    弘治皇帝看了看无话可说的周经,语气微微和善了一些。

    周经慢慢的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满,和刘健、李东阳、马文升交换了下眼神,彼此都能够看都对方眼神之中的惊讶,今天的弘治皇帝确实是霸气侧漏,有一代雄主的样子。

    不过,大家显然还是喜欢以前的弘治皇帝,好说话,脾气也好,和弘治皇帝相处,不用担心、害怕什么,小日子过的非常舒服。

    大家也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仅仅只是一晚上的时间,弘治皇帝就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要知道昨天的时候,弘治皇帝还和大家有说有笑的,甚至于一起看了看新修的水泥路,一去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逛了逛。

    他们当然不知道,此时的弘治皇帝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朱厚照,为了自己的儿子。

    因为弘治皇帝清楚的意识到,如果不替朱厚照清除朝中这些有意针对皇权,针对自己父子的人,将来朱厚照想要实现自己的蓝图和梦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231章,厂卫的速度

    京城胡万安的秘密宅院之中,胡万安在第一时间内就知道了早朝上面发生的一切,顿时整个人都变的惴惴不安起来。

    “怎么可能会让萧敬去查这个案子。”

    胡万安有些难以置信,对于弘治皇帝的性格,他们早就已经研究透彻了,很清楚弘治皇帝的一切,这是一个好皇帝,还是一个亲近文臣的皇帝,登基如此多年来,一切都听文臣们的,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在文臣们的掌控之中。

    这也是他为什么有信心能够将这个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根本所在了,因为在他们的预想当中,不管弘治皇帝派谁去查这个案子,最后都会不了了之。

    再加上粮商们已经主动放血,朝中大臣群臣进谏,最后这天大的事情也会被风轻云淡的按下去,不会掀起什么波澜。

    可是谁都想不到,弘治皇帝现在竟然会让萧敬去查这个案子,动用宦官厂卫的力量。

    锦衣卫和东厂在以前可是让人闻风色变的存在,尽管弘治皇帝登基这些年来,大家似乎渐渐的忘记了他们的存在,但是经历过成化朝的人听到厂卫的时候依然要大惊失色。

    厂卫就是皇帝手中最锋利的刀,以前弘治皇帝将它束之高阁,大家的日子自然好过,现在将它重新拿出来,以后想要再糊弄、忽悠弘治皇帝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尾巴都处理干净了吗?”

    想到厂卫,胡万安就寝食难安,在房间内不断的走来走去,想了想对着一旁恭敬站立的胡怡宁问道。

    “放心吧,我们早就已经处理干净了,纵然是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再厉害,也绝对查不到我们头上来。”

    胡怡宁很是自信的说道。

    敢于谋算这样的大事情,他们从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进行了详细的策划,在事情没有成功之前也都已经想好了退路,也都想好了如何脱身。

    “还是不能大意,你再仔细的去想一想,还有那些尾巴是没有处理干净的,如此大的行动,总是会有蛛丝马迹露出来的。”

    “现在朝中的局势大变,一旦查到我们家族头上,朝中的人肯定会将我们当成弃子的,到时候我们胡家就完了。”

    胡万安并没有因为胡怡宁的话有所安心,仔细的思索良久,想了想又交代道。

    “是,我这就去办,一定将所有的尾巴都处理干净了。”

    胡怡宁想了想郑重的点点头,正要起身出去。

    “嘭~”

    这处秘密宅院的大门突然被人粗暴的撞开,接着一群身穿飞鱼服、腰间陪着绣春刀的锦衣卫就鱼贯而入。

    “锦衣卫?”

    “怎么可能怎么快。”

    一看到锦衣卫的人,胡万安和胡怡宁脸色大变,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这早朝才刚刚结束没有多久,这锦衣卫怎么就查到自己头上来了。

    ……

    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消失已经十多年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们开始成群结队的出动,这一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神采和喜悦。

    沉浸十一年的时间,他们就如同是雪藏起来的宝剑一般,一直以来都默默的在暗处,忍受着孤独,忍受着各种各样的讥讽。

    皇帝不需要他们了,整整十一年的时间,锦衣卫和东厂都没有任何的表现机会,曾经让人闻风丧胆,曾经让人谈之色变,曾经威风凛凛、风光无比。

    但是这十一年来,锦衣卫和东厂的日子实在是太难过了,他们终究是皇帝手中的剑,皇帝想让他们风光,他们就能够风光,皇帝不想用他们的时候,他们的日子就很难过了。

    弘治皇帝上位以来,亲信文臣,不再像宪宗皇帝一样倚重宦官和厂卫的力量,这锦衣卫经费的来源方面自然是大大的缩水,让锦衣卫和东厂这边不得不大规模裁撤人员。

    当然了,这锦衣卫当差的人其实都不靠薪水过日子的,很多时候锦衣卫当差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收受贿赂,往往替皇帝办一个案子,当差的锦衣卫都要一下子富起来。

    这也是厂卫一直以来被人所诟病的所在,很多时候,这些厂卫办事的人为了发财都会想方设法的将无辜人员牵连进来,以达到勒索钱财的目的。

    弘治皇帝上位十一年来,根本就没有动用厂卫的力量,让这些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们根本就无事可做,自然也就没有了收入来源,这生活又怎么可能过的如意。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皇帝再次想起了他们,再次启用了他们,这些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们一个个都仿佛打了鸡血一般,行动起来比兔子还快。

    京城各大粮商储备粮商的仓库在第一时间内就被查封,胡万安、孙文堂、何静年、江云山这些粮商背后真正的操控着也几乎在第一时间内就被厂卫的人给抓住。

    同时从京城这边通往江南的官道上面,还有一队队厂卫的人兵分各路,向着这些人家族的所在地急速的奔驰而去,准备将这些人背后的家族也一同封查。

    ……

    京城皇宫内,萧敬仔细的听着手下人的汇报,时不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很好,大家办事都很利索,这次陛下少不了要有一番嘉奖。”

    “我们厂卫一直以来都得不到重用,这一次办事就要办的漂漂亮亮,让陛下知道我们是有用的,我们不比那些文官,更比不了那些勋贵、皇亲国戚,我们的荣辱全都维系在陛下的身上。”

    “陛下觉得我们有用,那我们就好日子过,陛下要是觉得我们没用,那我们就绝对没有好日子,现在有机会替陛下办事,就一定要办的让陛下满意。”

    萧敬看了看身边的锦衣卫都指挥使、东厂厂公,对于他们的办事效率很是满意,十多年了,这吃饭的本领还是没有落下。

    自从弘治皇帝让萧敬这边去秘密调查官仓失窃的事情,锦衣卫和东厂这边就迅速行动起来,早早的就已经摸清楚了胡万安等人的情况,甚至于连背后朝中的一些大臣都已经弄清楚了,这办事的效率和速度也是快的惊人。

    当然了,这也跟这个案子牵扯太大有关。

    德州仓和临清仓都是大明的四大官仓之二,里面储存的粮食何等庞大,想要悄无声息的转运走,根本就没有可能,只要有心去查,很容易就能够查到。

    纵然是他们杀了刘有粮、赵应元、陆云良等表面的粮商,也依然还有很多的途经可以查出来。

    这京城粮行里面各大粮商的粮食来源,他们存储粮食的地方,卖的什么粮食,再查一查京城进出的记录等等,想要查这个事情,对于锦衣卫和东厂而言根本就不算什么难事。

    胡万安等人之所以估计错了,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弘治皇帝会让厂卫来查这个案子,这个案子如果是让朝中的官员来查。

    这满朝的官员有一半以上是来自江南地区,剩下的一半也大多数和这些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让他们去查,纵然是查个一百年也绝对查不出什么东西来,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可是对于专业的人士来说,查个案子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难度,因为显露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这官仓的粮食失窃肯定是要卖的,京城里面的粮商自然一查一个准;朝中有谁替他们说话了,只要去查,多半也跑不了。

    锦衣卫和东厂这边早就已经盯上了胡万安等人了,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人全部给抓住。

    “是~”

    众人听到了萧敬的话,一个个都感情点头称是。

    “好了,下去办事吧,将他们的嘴巴都撬开,我倒是想要看看到底是那些人想要针对陛下和太子,想要限制皇权。”

    萧敬满意的点点头,当了怎么多年的大太监了,总算是有种威风凛凛的感觉了。

    以前的萧敬和弘治皇帝一样是一个老好人,那是因为弘治皇帝需要他这样做,现在弘治皇帝需要他变成一把利刃,萧敬自然就变成了一把利刃,以为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维系在皇帝身上,荣辱富贵都是如此。

    “陛下总是有点雄主的味道,以前就是性子太软,对那些人太好了,所以这些人才敢如此的放肆。”

    “哼,竟然想着限制皇权,连太子都算计上了,也不怕诛灭九族。”

    见众人离去,萧敬一边喝茶也是一边微微摇头的感叹道。

第232章,君王一怒流血千里

    京城内,原本非常的平静,一如以往一般,但是随着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在京城各地不断的行动,时不时在京城的一个个大街小巷之中有一位位大人物被抓了出来,顿时整个京城一下子就风云色变。

    翰林吴宽的府邸门口。

    吴宽这边才刚刚下早朝没多久,锦衣卫就破门而入,将整个吴府团团包围,任何人都不得进出。

    伴随着妇女的哭泣声,小孩的啼哭声,吴翰林披头散发的被两名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押了出来。

    “我是吴宽,乃是当朝翰林院翰林,你们这群丘八,竟然敢抓我,回头我一定参你们一本,让你们人头落地。”

    尽管被抓,但是吴宽依然在不断的挣扎,一边挣扎也是一边大声的怒吼道。

    “吴翰林,我们会不会人头落地暂时不知道,你的人头估计很快就要搬家了。”

    为首的锦衣卫百户看了看吴宽,冷笑着说道。

    这些文官对他们这些武人最是看不起,从来就没有正眼看过,甚至于连称呼上也是充满了蔑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让这些文臣们更是看不起他们这些锦衣卫。

    “奸人当道、奸人当道啊~”

    吴宽一听,顿时就忍不住仰天长叹,一副铁骨铮铮的样子。

    “奸人当道?”

    “吴翰林这个清贵的翰林哪里来到如此多的银子?”

    为首的锦衣卫百户犹如猫抓老鼠一般,眼神之中充满了戏谑的神情。

    原来紧随众人之后,有一队队锦衣卫抬着一个个箱子出来,箱子盖打开,里面赫然是满满的金银珠宝。

    看到这一箱箱的金银珠宝,吴宽顿时就如同泄气的气球一般,整个人瞬间就失去了精气神一样,耷拉下来。

    ……

    御史徐子元的府邸同样也被一群东厂的番子给牢牢包围,整个徐府一阵鸡飞狗跳,女人的哭泣声,主人的怒吼声,还有惊慌失措的奴仆们。

    徐子元同样被摘了官帽,披头散发的被东厂番子押了出来。

    “你们东厂简直无法无天了,我徐子元可是御史,回头定要上陛下禀明一切,让你们这些东厂走狗生不如死。”

    徐子元被押了出来,徐府外面站满了无数看热闹的老百姓,看到如此多的老百姓,徐子元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一边挣扎也是一边怒吼起来。

    “抓的就是你这个徐御史,灾荒之年,你勾结奸商,盗窃官仓官粮,再哄抬粮价,致使生灵荼毒,饿殍满地,你竟然还有脸见陛下?”

    为首的东厂太监听到徐子元的话,同样也是冷笑着,非常大声的将徐子元的罪说了出来。

    “什么?”

    “这徐御史竟然勾结那些奸商,还盗窃官粮,哄抬粮价,我说这京城的粮食怎么可能涨到两百多文一斤,原来都是这些狗官和奸商勾结。”

    周围的老百姓一听,顿时一个个瞬间就怒了。

    “杀了这个狗官、杀了这个狗官~”

    前段时间两百文一斤的粮食着实是将京城的老百姓给害苦了,很多人都饿的皮包骨头,甚至于有很多人的家里还饿死了人。

    “我说呢,这小小的饥荒本来就没有什么,原来朝廷官仓里面的粮食都让这些狗官和奸商给盗窃了。”

    “两百文一斤的粮食,这些人的心都是黑的。”

    “抓的好啊~抓的好啊~”

    “打死这个狗官、打死这个狗官~”

    随着有人喊出来,顿时周围的老百姓开始将臭鸡蛋、烂蔬菜、小石头等等不断的砸向被押着的徐子元,让徐子元这个相貌堂堂的御史一下子就变的狼狈不堪,只能够不断的用力挣扎闪躲。

    同样在徐子元的后面,有东厂的番子抬着一箱箱的金银走了出来,这更让愤怒的人群不断的朝徐子元扔东西,恨不得生吃了他。

    ……

    京城各地,一位位才刚刚从早朝上面下来没有多久的大臣纷纷被抓,数量竟然多达几十个,其中有御史、有翰林,有大夫,最低的都是五品的大员。

    这样大规模的抓捕当朝官员的事情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发生过来,纵然是在明宪宗时期也很少一下子有几十个朝中大臣被抓,唯有开国之时的几个大案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动静。

    顿时整个京城内一下子就人心惶惶,少了一分往日的喧嚣繁华,多了一分肃杀之气。

    皇宫养心殿书房内,弘治皇帝依然还在和刘健、李东阳、周经、马文升、张懋等人商量国家大事。

    “这水泥的烧制之法,刘晋已经交给了臣,臣已经看过,水泥烧制并不算难,所需之物也大多非常常见,这水泥的成本并不会太高,可以大规模的推广,不过对于水泥的推广,次子却是有自己的看法。”

    弘治皇帝等人在商量的自然是如果推广水泥,利用水泥修筑长城、修筑城墙道路的事情。

    李东阳、周经、张懋回来的时候,刘晋就已经将水泥制造方法交了出来,周经作为户部尚书,自然也是要对水泥的成本进行一番核算,以便推算出水泥成本,看看它是否适合大规模的生产使用。

    “哦,此子有什么高见啊?”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忍不住笑了笑问道。

    “此子认为,水泥虽然是国之神器,但这水泥的制法最好还是公布于天下。”

    周经点点头,接着将当日和刘晋所谈论的内容说了出来。

    “公布于天下,这怎么可以,此国之神器,岂能让人人都知晓?”

    马文升一听,顿时就连忙发生道,他的话也让在场的这些人纷纷点头。

    水泥实在是太重要了,真正的国之神器,他们这些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将这水泥制法给牢牢保密,如此一来的话,自然而然就能够将这个水泥牢牢的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弘治皇帝也是这样的想法,对于水泥,他看的非常重,这制法在他看来,自然是不能公布出去,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行。

    “次子说,这水泥是利国利民的神器,如果仅仅只是掌握少数人的手中,它仅仅只能够造福少数人,只有将它公布于天下,让大家都知道水泥,它才能够真正造福于天下人。”

    “也只有天下人都知道水泥的制法,有更多的人去生产水泥,才能够用水泥修筑起更多的宽敞道路来。”

    周经看了看马文升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众人一听,仔细的深思一番,又都纷纷点头,同时为刘晋的心胸所折服,这样的神器竟然会想着要将它公布于众,而不是自己藏起来当成传家之宝。

    “此法确实是应该公布于天下,让更多的人受益。”

    刘健似乎想通了其中的关键点,非常郑重的说道。

    “可是,如果让鞑靼人也知道了这水泥的制法,那岂不是….”

    马文升一听,立刻着急的说道。

    “他们知道了又如何?”

    “难道他们会在草原上面修筑起高大城墙?还是会修筑起宽敞的水泥马路?”

    李东阳自然是早就知道了刘晋的想法,笑了笑反问道。

    听到李东阳的反问,马文升一下子就无言以对,接着想了想,双目一下子就瞪大了,顿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说道:“哈哈,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确实是当公布于天下,让更多的人知道。”

    弘治皇帝看了看他们的神情,脑海中也是急速的思索起来,很快同样也是想通了其中的道理,顿时就忍不住笑着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确实是该公布于天下。”

    就在众人商谈甚欢之时,萧敬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个折子。

    “启奏陛下,官仓失窃的案子已经基本查清了。”

    萧敬双手举着折子,非常的恭敬的说道。

    “怎么快?”

    “怎么可能?”

    刘健、李东阳、周经等人一听,顿时一个个都瞪大了自己的眼睛,这上午早朝的时候弘治皇帝才让萧敬去查这个案子,现在才过去多久,也不过两个时辰的时间而已,这案子竟然就已经查出来了。

    这速度也太快了,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不过刘健、李东阳等人都是人精,脑海中稍微一想,顿时就立刻明白了,估计弘治皇帝早就让萧敬在调查这个案子了,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差清楚了,不然不可能才怎么点功夫就已经查清楚了。

    刘健和李东阳忍不住互相对视一眼,再看看眼前的弘治皇帝,竟然觉得是那样的陌生,再也不是自己所熟悉的那个弘治皇帝了。

    以前的弘治皇帝,有什么事情都会和他们商量,所倚重的是文臣的力量,断然是不会像他老爹那样倚重厂卫的力量,没想到,他竟然提前就已经让萧敬这边调查官仓失窃的事情了。

    “嗯,说吧。”

    弘治皇帝满意的点点头。

    “是~”

    萧敬恭敬的说道,接着站直了自己的身子,将那份奏折缓缓的打开,开始慢慢的说起来。

    事情的起因经过其实非常简单,一开始的时候胡万安等人只是眼红玻璃厂的巨大利益,一面小小的镜子竟然卖上千两银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古今楼这边赚到的银子都是百万两来计算。

    这样的赚钱速度,如此的暴利,自然早就已经让无数人的眼红,想要将这个买卖抢到自己的手中。

    只是这玻璃厂是太子和刘晋两人合伙做的买卖,这天底下没有比这更硬的后台了,胡万安等纵然是眼红,一时半会也是无计可施,根本就没有办法。

    但是上半年出现的饥荒,立刻就让胡万安等人看到了机会,再加上朝中有大臣想要限制皇权、控制弘治皇帝父子,将这大明的权力牢牢掌握自己人的手中,所以双方也是一拍即合。

    先是将德州仓和临清仓的粮食给搬空,接着开始做空北方三省的粮食,对整个北方三省的粮食进行操控,进而借助灾荒不仅仅要将玻璃厂、西山煤业等等赚钱的买卖全部给夺走,顺带着也是要将弘治皇帝父子的内帑给吸干净,从而实现限制皇权的目的。

    毕竟内帑空虚的皇帝,再加上国库又空虚的话,这没钱什么事情可都干不成,什么事情最终都还是要听他们这些文臣们的。

    从头到尾听完了萧敬的叙述,刘健、李东阳、周经、马文升、张懋等人一个个都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马文升和张懋更是张大了自己的嘴巴,全都不敢相信这一切。

    “竟然有人会想着限制皇权~”

    “真的是胆大包天,竟然连太子殿下也算计进去。”

    张懋的脑海中一片空白,他都不敢去想,这天下竟然有如此大胆之人。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难怪陛下性子大变,竟然是有人要针对皇权,针对太子殿下,这舐犊情深,陛下纵然是性子再软弱也会变坚强起来。”

    “真是好算计啊,好算计啊,将陛下的性子摸的一清二楚,又将所有的一切都算计进入了,如果不是有天津这边的海鱼,说不定还真让他们成功了。”

    李东阳脑海中急速的思索,瞬间就想通了其中的一切,顿时就忍不住赞叹起来。

    “难怪陛下性子大变,陛下一向信赖我等文臣,却是没想到在文臣之中竟然出现了这样的人,想着限制皇权,连太子也算计了进去。”

    刘健忍不住微微摇头,他现在算是明白了弘治皇帝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了。

    “经查,朝中五品以上官员有五十四人参与其中,另有漕运转运使、山东布政使等地方要员参与……”

    萧敬可没有理会刘健、李东阳等人神情,而是慢慢的将自己调查的情况念了出来,当说道朝中有五十四个大臣参与其中,更是有地方要员参与的时候,众人一个个都忍不住眼前一黑。

    如此多的官员参与其中,涉及到的事情还是和谋反差不多性子的大事,让弘治皇帝这个老好人都性情大变,可想而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匹夫一怒,血溅三尺,这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第233章,还有大鱼

    “好啊,很好啊!”

    听完了萧敬的汇报,弘治皇帝怒极而笑。

    “吴宽、徐子元、许龙……有御史,也有翰林,还有大夫和地方大员,至少都是正五品以上的大臣啊~”

    “都是我大明的国之栋梁,都是朕的左膀右臂,但是到头来,他们成了社稷的蛀虫,在饥荒之年,不思赈济灾民,为君分忧,为黎民百姓解难,却是勾结奸商,盗窃官仓,哄抬粮价,致使生灵涂炭,饿殍满地,大家都说说该怎么处理。”

    弘治皇帝的声音之中充满了愤怒,以至于一向温文儒雅的老好人,声音都变的非常的响亮,不断回荡在养心殿的书房之中,让在场的刘健、李东阳、周经等人纷纷沉默不语。

    在这个时候,聪明的人都知道该闭嘴,该保持沉默,替皇帝说话,显然是要得罪整个士林,以后少不了要被人骂死。

    如果帮这些官员说话,肯定是会得罪弘治皇帝,现在的弘治皇帝就如同一头愤怒的狮子,双目冰冷而猩红,仿佛要择人而噬一般。

    更何况,这些人所犯之事,纵然是株连九族也是不过,在饥荒年代,勾结奸商,盗窃官仓,哄抬粮价,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因此饿死。

    当然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还想接着饥荒的事情来侵吞皇帝和太子的产业,来限制皇权,控制皇权,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忍的事情。

    在场的人都是聪明人,显然都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所以众人一个个都沉默不语,没有发声。

    “刘爱卿,你说说看。”

    弘治皇帝见众人都不说话,想了想也是点名道。

    “陛下,在饥荒年代勾结奸商,盗窃官仓,哄抬粮价,自然是罪不可恕,理当按国法来办,但此案牵连甚广,臣以为理当慎重办理,厂卫办事一向多有牵连无辜,屈打成招的惯例,所以臣以为应当派遣正直之士对整个案件的办理进行监督,如此一来,也能够让天下之人更加的信服。”

    刘健沉吟一番,想了想也只能够硬着头皮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他说话显然也是很有水平的,先是说犯下了罪孽的人不可饶恕,这让弘治皇帝的脸色更加好看了很多。

    接着话锋一转,也是指出了厂卫办事存在的问题,提议让朝中大臣介入此案的调查之中,对于此案的办理要更加的慎重,这也等于是给士林这边一个交代,不至于得罪了士林。

    虽然他的话算是两面派,但又都站得住脚,让人无法可说。

    “嗯~”

    对于自己老师的话,弘治皇帝还是很听得进去的,尽管现在很愤怒,但弘治皇帝并没有失去理智,听完也是微微点点头。

    接着将目光看向李东阳说道:“李爱卿怎么看呢?”

    “臣以为刘公所言甚是,此案牵连甚广,涉及朝中诸多大臣,理应慎重,需要仔细调查、审理。”

    李东阳想了想也是郑重的说道。

    周经和马文升互相对视一眼,也是跟着说道:“臣也支持刘公之言。”

    听到他们三人的话,弘治皇帝沉默不语,接着目光看向英国公张懋。

    张懋见弘治皇帝看了过来,心中也是暗道糟糕,这是文臣们和弘治皇帝的事情,他这个武将勋贵才不想参合进去。

    但现在弘治皇帝对武将勋贵重视,对自己也重视,有什么大事也会让自己发表下看法和意见,所以他也是不得不有一个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当空气一般。

    张懋是个聪明人,他一眼就看出了弘治皇帝眼神之中的杀意,同样也是看出了弘治皇帝性子的弱点,略微想一想了,张懋也是缓缓的开口。

    “陛下,臣以为此案关系到皇权,关系到大明江山社稷的根本,我们无论如何重视也是不为过的,对于那些危害江山社稷的人,绝对不能姑息,必须严惩以警天下。”

    “不过,陛下一向贤明,一向也是爱民如子,不喜暴政酷刑,而此案又牵连甚广,单单是卷入其中的朝中大臣就有五十四位,还有地方要员,官仓官吏,更是牵连到几个粮商的灭门惨案。”

    “所以臣以为,此案理当慎重办理,以免造成冤假错案,让陛下名誉受损。”

    张懋的话其实本质上和刘健的话没有什么不同,不过其中的细节还是有所不同的,刘健这边侧重于说灾荒之事,而张懋则是侧重于说这些人限制皇权、威胁大明江山社稷的根本,这其中就有很大的差别了。

    如果仅仅只是勾结粮商发国难财,虽然该杀,但是一般不会牵连家人,可是如果是涉及大皇权,这就和谋反差不多了,是要牵连九族的。

    听完张懋的话,弘治皇帝满意的笑了笑点点头,最后目光看向萧敬说道:“萧敬,你怎么说啊?”

    萧敬身为弘治皇帝的秘书,以往谈论国家大事可都是没有他的份,他也只能够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听着,所以他现在也是习惯性的如此,站在旁边仔细的听着。

    却是没想到,弘治皇帝现在竟然会问问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让他有点受宠若惊,同时也是有些惊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们这些宦官的一切荣辱可都是维系在皇帝的身上,这皇帝更宠信自己,日子自然就更好过了。

    “回陛下,此案目前也仅仅只是初步审理,其中还有很多事情并没有弄清楚,而且目前所知晓的大臣虽然都是朝中重臣,但这些人当中并没有一个可以领头的,所以我们也是认为,在背后还有更多、位置更高的牵头人。”

    “我也认为此案理应慎重的仔细审理,争取将所有的社稷蛀虫全部查出来。”

    萧敬想了想说道。

    在调查这个案件的过程当中,萧敬就已经发现了这一点,参与此案的人绝对不止目前的这几十个人,朝中肯定还有真正的大佬没有查出来,这些大佬行事一向小心谨慎,很少会留下蛛丝马迹,想要查出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萧敬还是有信心的,厂卫的力量非常的强大,干这方面又是他们的专业,更何况现在已经抓到了几十个官员,想要撬开他们的嘴,查到更大的大鱼也并非不可能。

    听到萧敬的话,刘健、李东阳、周经、马文升四人顿时就微微皱眉了,心里面暗道糟糕,本来就已经牵连到了几十个大臣了,这要是再牵连下去,谁知道会牵扯到多少人,会牵扯出朝中的那个真正大佬。

    “宦官果然都不是好东西~”

    周经心里面忍不住骂道,对于宦官和厂卫就更加的厌恶了。

    “以后还是要多劝说陛下不要倚重宦官和厂卫的力量,这个案子这样一直查下去的话,说不定就会和开国时候的那些案子一样了,到时候就要死几千上万人了。”

    刘健心里面也是这样想道。

    “唉,到底是谁会想着限制皇权?”

    “本来陛下就是一代明君,亲贤臣远小人,这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李东阳心里面叹口气,脑海中却是飞速的闪过一道道人影,仔细的思索着,这背后操控的人到底会是谁。

    “既然你们都认为此案牵连甚广,理应慎重审理,那这样吧,此案还是有萧敬这边去查,不过刘健、李东阳、张懋你们三个作为监督,负责监督厂卫的审理,如果有牵连无辜的事情,你们可以随时向朕禀报,朕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但是也绝对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弘治皇帝看了看众人,想了想说道。

    说道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的语速放的很慢,字字带着杀气,这让在场的这些人一个个都忍不住微微寒颤起来。

    弘治皇帝这一次真的怒了,不死一些人是很难让他消气了。

第234章,拉刘晋入伙

    天津,刘晋也是在时刻关注京城这边的情况,每天从今天这边都有两趟专门的马车为刘晋送来京城里面最新的信息。

    “只抓了五十四个大臣?”

    “还都是一些小猫小狗,真正的大佬一个都没有抓到,看来这些大佬们办事都是非常的小心谨慎啊,以厂卫的能力,这一时半会竟然也是查不到。”

    刘晋看着最新的从京城这边送过来的信息,也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他可不相信仅仅只有五十四个大臣参与其中,这江南士林的几乎占据了大明士林的半壁江山,朝廷之上出身江南地区的官员实在是太多了。

    上至内阁阁老,六部尚书侍郎,下至七品芝麻官,整个大明到处都是出身江南的官员,这一此被抓的五十四个人,基本上也都是来自江南地区的人。

    “胡万安,出身徽商之首的胡家,孙文堂,出身江淮的大盐商、大粮商家族、何静年,又是一个徽商家族……”

    刘晋分析完了这些被抓的官员之后,也是开始分析起这一次被抓的奸商来,全部都是清一色来自江南地区的大商人、大家族,一个个都财力雄厚,富可敌国。

    “这一次却是便宜弘治皇帝了,查了这些大家族,估计弘治皇帝的腰包都要炸开吧,不过杀了这一批,还会有新的冒出来,这盐引制度、粮食制度不改变的话,这些徽商、江南大族就会如同星星之火一般。”

    从头到尾仔细的看完,刘晋也是忍不住微微感叹。

    “在明朝的时候明明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可是偏偏这种资本主义的萌芽没有办法像西方这边这样转化为强大的力量,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以前总是不明白,现在多少算是明白了一些。”

    “这些所谓的粮商、盐商都不能算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他们不过是靠着特殊政策崛起的,只要这盐引制度还在,就会有一批又一批各种各样的商人崛起,而他们的存在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想到这里,刘晋也是微微摇头。

    “臭小子、臭小子~”

    就在刘晋沉思之际,从外面传来了一道爽朗的声音,接着还没有等刘晋出门迎接,英国公张懋就兴高采烈的走了进来。

    “张公~”

    一看见张懋,刘晋就连忙起身致敬。

    “哈哈,没想到我怎么快又来了吧,怎么样,最近有没有捕到什么稀罕货,今天我可是空着肚子来的,不美美的吃一顿,我可就赖在这里了。”

    张懋对刘晋挥挥手,示意不必多礼,接着也是非常自来熟的坐到了椅子上面。

    “张公,在天津还怕没有美食?”

    刘晋笑了笑说道,同时脑海中也是急速的思索起来,这英国公张懋来找自己肯定是有什么事情。

    “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赶紧让人准备去,我现在可是饿的紧。”

    张懋满意的点点头,接着说道:“还是你小子看着顺眼,也不枉我厚着脸皮在京城这边给你物色大家闺秀。”

    “…谢谢张公了。”

    刘晋再次无语了,这张懋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给自己介绍一个对象,可是自己却好像欠他一个大人情一般。

    “先别谢了,陛下已经同意你的提议了,准备将这水泥的制法公布于天下,到时候整个天下都知道这水泥的制法和作用了。”

    “所以这一次我也是特地过来找你,我们一起合伙办水泥厂怎么样?”

    张懋看了看刘晋,很是满意,接着笑着说道。

    “办水泥厂?”

    刘晋微微吃惊,没想到张懋竟然是为水泥厂的事情过来的,也没有想到这弘治皇帝竟然真的会愿意将这水泥的制法公布于天下。

    “对,办水泥厂,这水泥的制法我看过了,虽然比较简单,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够办的起来的,还是需要一定的资本才能够运转起来。”

    “而水泥乃是神器,是必不可少的建材,随着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它的需求就会越来越旺盛,办水泥厂绝对有钱赚。”

    此时的张懋俨然依然不是大明的国公,而是一个精明的商人,说道赚钱的事情,他就非常有精神。

    “我当然知道办水泥厂有钱赚了,不然我在天津这边为什么一直要扩大水泥厂的规模,提高水泥厂的产量。”

    刘晋笑了笑点点头,不得不说这个张懋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各种各样赚钱的买卖他都会第一时间内插进来。

    从蜂窝煤到捕鱼船,再到出海经商的买卖,现在又是看上了这水泥厂的生意,眼光还是很不错的,关键是这行动力,敢投资,也总是能够找准人。

    “不过你也知道我现在已经和太子殿下合伙了,况且这水泥的制法你也有了,就没有必要再和我一起合作了吧?”

    “当然有必要了,同样是做蜂窝煤,这西山煤业同样多的人数,这产量和利润都是我三公煤业的十几倍,你小子肯定有什么特殊的方法,不拉你上船的话,我可不放心。”

    张懋却是笑了笑说道,从蜂窝煤的买卖上,不仅仅是张懋,这张氏兄弟、周家、四海煤业等等,大家都在研究西山煤业,想要知道为什么同样多的人数,这西山煤业的蜂窝煤产量就是更高,利润更高,关键是这蜂窝煤和煤炉的质量也比大家的好,老百姓都更加的认可。

    可是大家研究来研究去的,虽然有一些发现和收获,可是始终没有得到精髓,所以这一次办水泥厂,张懋是打定主意了,一定要拉刘晋入伙。

    “张公,我能够有什么法子,我又不会什么仙术,所有的一切大家也不是看在眼中嘛,这办水泥厂我看就算了,下次有什么好买卖,我们再一起来。”

    刘晋笑着摇摇头,自己实在是分不开身来,天津这边都已经忙的团团转了,再去和张懋合伙做买卖,真心分身乏术。

    “不行,不行,这贼船你小子是上定了。”

    “我跟你说,这一次我张家,还有朱家,徐家,也就是上次来的,你都知道,大家伙准备凑出十万两银子来半个水泥厂,这股呢,我们三家各占三成,剩下的一成算臭小子你的,你不用出银子,白占一成股,总行了吧?”

    张懋一听,连连摇头,接着也是将自己这边的计划说了出来,条件对于刘晋来说,显然是很不错的。

    不用刘晋从银子,白占一成股,简直就是送钱给刘晋。

    刘晋一听,顿时微微傻眼,没想到这天底下竟然真的有掉馅饼的事情,竟然白白送一成干股给自己。

    “张公,这无功不受禄啊,我看还是算了吧。”

    想了想,刘晋还是相信那句古话,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不会掉馅饼,更何况这三个国公的便宜是那么好占的?

    “你小子怎么如此啰里啰嗦,一点都不爽快,白送钱给你都不要,还想不想要我给你做媒了?”

    张懋一听,顿时就着急的说道。

    “…...”

    刘晋再次无语,接着仔细的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出一万两银子占一成股吧,不然我真心不答应了。”

    “好吧,你小子啊,白送的便宜都不占,其实我们拉你入伙也是为了赚更多的银子,你小子肯定会有自己独门的秘方,拉你入伙肯定是不会亏本的。”

    见刘晋答应,张懋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他精明的很,怎么可能做亏本买卖,让人白占自己的便宜,其实也是看中了刘晋的能力。

    “额,我这个人没有占人便宜的习惯~”

    刘晋不得不为张懋的聪明点个赞,这真是个人精,这水泥厂也好,煤业也好,制法简单,但是在管理上面却是很有学问,管理好不好可是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

    “臭小子,我张懋也没有占人便宜的习惯。”

    “你就放心吧,等你回到京城的时候,我就一定给你介绍一个貌美如花的名门闺秀给你,保管你满意。”

    张懋看了看刘晋,他是越来越喜欢刘晋了。

    “……”

    刘晋再次无语,对于张懋的厚脸皮也是很无奈了,你倒是给我介绍一个啊,我现在好歹也是已经男大当婚的了,也是时候成家立业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也需要一个暖被窝的知心人了。

    你这三局不离的,可就是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这画大饼的技能都已经连到满级了,也辛亏自己没指望着你当美人,不然真心要急死。

第235章,争相办水泥厂

    张懋的行动总是非常迅速的,当然了他身为国公爷,消息自然也是最灵通的,总是能够先人一步进行布局。

    没过几天的时间,随着朝廷这边正式以袛报的形式,向整个大明两京十三省公布了水泥和水泥的制法,倡导大明各地兴办水泥厂,兴修城市和道路。

    顿时关于水泥的消息很快就席卷了整个大明,一时之间,在大明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创办水泥厂的热潮,其中最火热的地区自然是京津地区。

    京津地区这里的人最先看到了水泥的强大,京城和天津之间的水泥马路上面每天都车水马龙,宽敞而平坦的水泥马路,大大的便捷了天津和京师之间的往来。

    大明第一条水泥马路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京津地区有太多、太多的人仅仅只是为了凑个热闹,看一看这神奇的水泥马路都不辞辛苦的从偏远地区来到水泥马路上面。

    再加上随着朝廷查抄了诸多奸商的粮食,开始非常有序的进行赈灾,原先聚集到京津地区的灾民也是陆陆续续的开始返回自己原先的乡里。

    算下来,现在也差不多已经到了农忙的季节,冬小麦绝收,这春小麦的耕种却是不能放下,不然到了冬天就又要再次挨饿了。

    数以万计的灾民亲眼见过这条神奇的水泥马路,其中还有很多人甚至于亲自参与了这条水泥马路的修建,亲自感受到了水泥的神奇和强大,这回到自己的乡里之后自然而然少不了要和自己同乡、同村之类的说一说。

    以前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在打听这水泥的制法,有大量的商人来天津这边求购水泥,也想着用水泥来修建平坦、开阔的道路,用来修建房屋等等。

    现在朝廷正式公布了水泥的制法,同时还鼓励大家兴办水泥厂,整个京津地区有实力的商人、士绅、地主等等自然是积极响应起来。

    京城。

    张氏兄弟这两个活宝,一向都是无利不早起,这水泥的神奇他们也是见识过的,知道这水泥的重要性,很清楚这水泥未来必定供不应求。

    所以和张懋一样,早早就已经收到消息的张氏兄弟立刻就急匆匆的筹办起了张氏水泥厂,地点还是设置在原先张氏煤业的旁边,开始大规模的招募人手,修建回转炉,购买原材料,准备烧制水泥。

    长宁伯周彧自然也是不甘落后的,消息一出,同样也是拉上一些关系比较好的皇亲国戚家族一起创办了周氏水泥厂,地点也同样是放在了周氏煤业附近,火急、火急的开始寻找原材料,按照袛报公布的制法,准备烧制水泥。

    因为这一次是朝廷鼓励兴办水泥厂,所以不仅仅是张氏兄弟、长宁伯、张懋等等这些皇亲国戚、勋贵豪门,京城这边有很多的商人,京城周围的地主、士绅等等也都纷纷开始创办水泥厂。

    在京城周围的西山、燕山等等地区,一个个水泥厂开始不断的创办起来,京城里面有钱有势的人基本上都是在谈论创办水泥厂的事情。

    需要那些原材料,这水泥如此烧制,如何研磨,如何保管,如何使用,这京城的人手紧张,非常难以招工,工人的工钱又涨了等等,这是大家现在讨论最多的话题了。

    水泥这个神器,大家都是看在眼里面的,通往天津的水泥马路现在都已经正式全线通车,大家都在这条水泥马路上感受过它的便捷和好处。

    而且京城这里的人消息都非常的灵通,知道朝廷这边未来会大规模的采购水泥用来修筑边镇地区的长城和关隘,同时还计划着在大明原先官道的基础上大规模的修建水泥马路,这意味着未来水泥的需求会非常的庞大,市场前景非常好。

    自然而然大家都看上了这个买卖。

    整个京城,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大大小小的水泥厂一下子就成立了上百家,几乎京城这边的有点家底的门府都参与其中。

    上百家的水泥厂,它需要的原材料何等庞大,需要的工人数量又非常的多,一时之间制造水泥相关的材料也是开始水涨船高。

    有聪明的商人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商机,转头又开始去开采制造水泥所需要的石灰石,石灰石是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市场需要非常的旺盛。

    伴随着大量水泥厂的创办,京城这边的老百姓也是很快发现,钱更好赚了。

    大大小小上百家水泥厂需要用人,相关的开采石灰石也需要用人,再加上衍生出来的相关其它行业等等,整个水泥产业需要的工人实在是太多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一个个水泥厂招人的吆喝声。

    这热热闹闹的场面掩盖了前几天才刚刚笼罩过来的阴云,让人很快就忘记了那些被抓起来的几十个大臣,毕竟天大的事情也没有自己赚钱发财重要。

    天津。

    作为水泥最先出现的地方,聚集在天津这边的人自然再熟悉不过了,天津港口、天津造船厂、天津海事学院、天津水泥厂这几个刘晋经营的地方,现在更是已经成为了天津这边最热闹,也是必须要去的地方。

    如果有人经过天津,必然少不去要去天津港口这边,看看捕鱼船回港时的盛况,一船船海鱼,各种各样的海鲜让整个天津都充满了鱼腥味,海鱼堆成小山一般的场面,那更是无数人一辈子难以忘记的画面。

    除此之外,天津港口这里的码头、港口、灯塔、建筑等等全部都是用水泥建成的,非常整齐、大气、雄浑,特别是天津港口这里还用水泥铺了一个巨大的场地,必然少不了要上去踩一踩、看一看。

    旁边的天津造船厂,规模浩大的造船船坞,每天都有新船下水,庞大的造船厂厂房给人的冲击感非常的强烈。

    还有造船厂的家属小区这里,同样用水泥铺路,新式别墅样式的两次小洋房更是和这个时代的建筑形成鲜美的对比,无论怎么看让人觉得更加的敞亮、舒服。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水泥的基础上,没有水泥自然也就没有现在的这一切,天津人都很清楚,所以这鼓励兴办水泥厂的袛报一出,整个天津的商人、士绅等等都兴奋起来,开始有模有样的学着天津水泥厂的样式办起了水泥厂。

    ……

    “恩师,现在整个天津这边已经新建了一百多家水泥厂,我们天津水泥厂这边继续扩产的话,将来会不会卖不出去?”

    童源找到了刘晋,面带忧愁的说道。

    “放心,这水泥再大的产量都不怕,就一百多家水泥厂而已,以其它水泥厂的规模,产量能够有多大,随便用来修路都不够。”

    刘晋听了脸上不仅仅没有任何的不悦,反而露出了笑容。

    水泥这东西在后世的产量都是用万吨来计算的,需求量一直非常的庞大,这修桥铺路也好,建房造樑什么都是少不了它的身影,身为建筑的基础,它的用处实在是太广泛了。

    大明这边的需求同样非常的旺盛,这走惯了水泥马路的人是绝对无法忍受黄泥路的泥泞,这住过了敞亮房屋的人也肯定是无法忍受土房子的潮湿、昏暗。

    刘晋相信水泥很快就会火遍整个大明,到时候这水泥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庞大,现在这点水泥厂,数量听起来似乎很吓人,但是这规模都很小,产量非常有限,根本就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况且纵然是市场有竞争,刘晋又岂会害怕和人竞争?

    “有恩师的话,我就放心了。”

    对于刘晋的判断,童源是越来越深信不疑了,既然恩师说没有问题,那自然就没有问题了。

    “第二波去朝鲜的船回来了没有?”

    刘晋笑了笑,接着想了想问道。

    “还没有,不过估计着这几天应该就要回来了。”

    童源仔细的算了是说道。

    “嗯,等他们回来之后,差不多也该出发前往黄金洲了,我让你准备的东西都准备的怎么样了?”

    刘晋微微点头,算算时间,现在都已经是五月了,这些人也都历练的差不多了,现在灾荒也已经稳定,朝廷手中了有粮食,饥荒问题得到解决,也不需要他们再去补鱼了,所以也差不多该让他们出发前往黄金洲了。

    “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妥当,唯独这脱水蔬菜的数量还不够。”

    童源想了想回道,刘晋让他准备了很多东西,像黄豆、腊肉、大米、面粉等等这些东西就不用说了。

    为了能够让船队顺利的抵达黄金洲,刘晋还发明了一种蒸馏器,能够将海水蒸发成淡水,这蒸馏器的打造也是颇为不易。

    除了这蒸馏器之外,还有脱水蔬菜,这脱水蔬菜也是为了解决船员补充维生素的需求,在没有后世技术的情况下,这脱水蔬菜的产量非常有限,到现在也一直都没有准备到足够的数量。

    “嗯,加紧去办吧,他们回来之后,也是要让人和家属团聚一段时间的,还有时间。”

    刘晋满意的点点头说道。

第236章,服务百姓,建设美丽大明

    天津水泥厂,经过几月好几千人灾民的建设,整个天津水泥厂已经颇具规模,占地面积非常广,一个个巨大的烧结炉伫立在大地之上,此时正冒着滚滚的白烟,水泥厂非常的忙碌,身穿统一制服、戴着口罩的工人忙的热火朝天。

    水泥厂的厂长孙新(原名孙二狗)正在招待来自各方的商人,众人一边喝茶一边聊着水泥经销的事情。

    自从修好了天津通往京城的水泥马路之后,天津水泥厂产出的水泥就开始没有去处了,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水泥没人要,悄悄相反,从水泥出现在天津开始,水泥厂这边每天都有大量的商人来求购水泥。

    只是原先的时候,刘晋自己对水泥的需求就非常大,特别是这修建京津水泥马路需要的水泥更是非常大,再加上天津港口的建设、天津水泥厂的建设、天津海事学院的建设、另外刘晋也是在天津这新成立了一个玻璃厂,准备专门做外销的玻璃制品。

    这些都是需要用到水泥,大量的用到水泥,自己的需求都不够,自然也是没有办法往外卖。

    现在京津水泥马路修建完毕,其它的各项工程也差不多已经进入到尾声,自然是用不了那么多水泥,也是需要向外出售了,而且水泥厂也需要靠卖水泥来赚钱的。

    “各位,感谢大家赏脸来参加我们天津水泥厂的供应商招标大会。”

    孙新看着慢慢一大厅的商人,有些大腹便便略显俗态,有些温文儒雅,倒是像个读书人,但是这些人一个个都身穿锦衣,一身衣着不凡,一看就让人知道是有钱人。

    要是以前面对如此多的有钱人,孙新自然是难免要自卑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他已经不是那个孙二狗了,而是天津水泥厂的厂长孙新了,早已经脱胎换骨,面对怎么多人也是一点都不怯场,满脸笑容。

    “我们天津水泥厂作为整个大明第一家生产水泥的作坊,我们天津水泥厂生产出来的水泥毫无疑问肯定最好的。”

    “当然了,我们天津水泥厂的规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的产量也绝对是所有水泥厂当中最大的,我们天津水泥厂目前能够日产一万桶水泥。”

    孙新并没有急着介绍这水泥的销售方法,而是先详细的介绍起天津水泥厂的优势了,大明第一家水泥厂,水泥是天津水泥厂的东家刘晋刘公子发明的,这质量自然是最好的。

    接着又是介绍起天津水泥厂的规模来,我们的规模是最大的,产量最大,这意味着水泥的供应足够稳定,需要多大都没有问题。

    “我们天津水泥厂的背景我想大家应该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这水泥的发明人刘晋刘公子正是我们天津水泥厂的东家,除了刘公子之外,这水泥厂真正的大东家是当今大明太子殿下。”

    “因为是太子殿下的产业,同时我们刘公子的名声大家也是应该听说过的,我们天津水泥厂一直以来也是秉持着服务百姓,建设美丽大明的理念。”

    孙新在不断的介绍着水泥厂的情况,这一点当然是来自刘晋的传授,做销售并不要急着一开始就向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是应该先详细的介绍清楚自己的情况来。

    从企业的规模、产量、产品,甚至于是企业管理、企业的理念等等慢慢的介绍,让经销商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加对企业的信心。

    这一点在后世自然是被人用烂了,几乎每一个企业都会如此去做,但是在大明这里,却是头一遭,以至于在场的这些商人都听的非常认真、仔细,时不时也是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特别是这最后谈到天津水泥厂的东家和经营理念的时候,在场的这些商人顿时一个个都忍不住肃穆起来。

    这天津水泥厂的背景也太大了吧,没想到竟然还是当今太子殿下的产业,同时大家也是第一次听到了这办企业所谓的秉持的理念。

    “服务百姓,建设美丽大明~”

    商人们脑海中不断回荡着这样的话,顿时一个个也是忍不住直点头。

    古代的生意人其实也是很讲信誉的,这古代的大夫、药店什么的也是要挂‘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等等之类的牌匾,其实和这个理念也是差不多一个意思。

    现在刘晋将这个具体化,大家自然是一听就懂,顿时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表示了赞同,当然了,内心之中对于天津水泥厂的信任也是增加几分。

    第一这是太子殿下的产业,肯定不会糊弄自己这样的小商人,而且因为是太子的产业,这如果买卖太子殿下水泥厂的水泥,这也不用害怕一些阿猫阿狗之类的,剩下了很多的麻烦事。

    第二,这天津水泥厂的理念就非常不错,放低了自己的姿态,讲的是服务,更是要建设美丽大明,理想远大,跟着这样的人做生意,保准也是不会错的。

    “孙厂长,您就说吧,这水泥怎么卖,我们都跟定了。”

    有人忍不住开口说道。

    “对,对,我们都跟定了,您就说个章程出来,我们肯定是跟定了的,这是太子殿下产业,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

    “就是,就是,这水泥又天子钦赐的国之神器,有了它,这修路也好,建房也罢,都要快上很多、很多,根本不愁销路。”

    “刘公子的大名我们自然是知道的,也都是冲着刘公子来的。”

    有人开了头,其他也都是跟着纷纷出声。

    “好,好,谢谢大家对我们天津水泥厂的厚爱。”

    孙新一听,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接着对着身边的管事点点头,立刻就有人拿着一叠纸走了进来,然后给在场的这些商人发下去。

    “我们天津水泥厂的经销章程都写在了上面,大家仔细的看一看,如果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现在就问我,如果觉得可以,就可以来我这里签署经销协议,从此以后我们就是一条船上赚钱的合伙人了。”

    孙新将章程发了下去,也是笑着说道。

    众商人拿着纸仔细的看起来,都看的非常认真,这纸上面的内容都是刘晋让人用后世的书写方式去书写的,上面有诸多的标点符号等等,同时也是一条条的将天津水泥厂这边的销售章程写的很清楚。

    天津水泥厂的销售方式刘晋也是搬来后世的返利销售的方式,这返利销售的方式说起来很复杂,但核心点就是,经销商销售的越多,这返点就越高,返点的返利只能用来提货,不能直接兑现成钱财。

    这样的销售策略在后世自然是非常的常见,也是烂大街的,它的好处是可以将经销商牢牢的捆绑在自己的船上面,其中的关键点就是返利。

    众人看的非常仔细,上面的内容都是用后世的大白话来写的,并没有这个时代的之乎者也等等的内容,再加上有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会出现歧义,所以一看就懂,能够理解清楚上面的意思。

    “孙厂长,这返利只能用来购买水泥吗?”

    有商人当场就对有疑惑的地方进行了提问。

    “对,只能够用来购买我们天津水泥厂的水泥,当然了,因为我们天津水泥厂是刘公子和太子殿下的产业,在后面,这天津玻璃厂的玻璃制品、天津港口的海货等等也是可以用来购买的,只是不能兑换成实际的银两。”

    孙新点点头,非常有耐心的详细介绍起来,众人一听,竟然还能够用来购买玻璃厂的制品,天津港口的海货,顿时就忍不住喜出望外了。

    这玻璃制品可是现在非常畅销的东西,特别是这镜子,更是成了大明上流人物必备的东西,家里没有镜子都不好意思请客到家里来坐坐。

    至于天津港口的海货,这什么海鱼干、咸鱼之类的东西,现在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很好卖的东西。

    “孙厂长,这销售区域又是如何去花费的呢?”

    很快,又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销售区域,原则上我们是一个府只招两个经销商,按照现在我们大明的区域划分,两个经销商均分府下属的县。”

    “那这县城下面的又如何去做呢?”

    “这就要看你们自己了,我们的建议采取和我们天津水泥厂一样的章程。”

    “这水泥的运输是由谁负责?”

    “这运输方面由你们自己负责,我们只负责生产。”

    “……”

    商人们对于自己的买卖都是非常重视的,不断的详细的对着章程上面的条款进行咨询,文清楚所有的一切,众人也是纷纷点头。

    “孙厂长,我想代理永平府的销售。”

    “孙厂长,我想代理京城这边的销售。”

    很快,一个个商人们开始嚷嚷的叫起来,这好地方的销售代理自然是有很多人竞争,偏远一些地方的销售代理则是少有人问津,整个场面顿时就变的非常热闹,有种群狼争食的感觉。

    至于孙新则是满脸笑容的看着这一切,心里感叹刘公子的方法果然不错。

第237章,逛天津城

    天津城内,刘晋非常悠闲的漫步在街头之上,饥荒虽然基本上已经过去,但是天津这边的繁华却并没有受到多少的影响。

    天津港口、天津造船厂、天津水泥厂、天津海事学院,再加上诸多新办的水泥厂等等,让整个天津变的更加的繁华、热闹起来。

    很多没有田地的人甚至于决定不回去了,这回去也是给人种地,一年到尾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结果往往是一家老少都很难吃饱,还不如待在天津这边,现在到处都在招人。

    而且因为刘晋诸多产业设置在天津这边的缘故,所以在薪酬待遇方面,自然也是少不了要向天津水泥厂、天津玻璃厂和天津造船厂这些看齐。

    这包一日三餐、包住宿是最基本的,至于这工钱,已经恢复正常化的天津,这工钱如果低于三十文一天是没有人给你做事的。

    在天津这边做事,不愁吃不愁穿,还有稳定的工钱拿,而且天津这边因为靠海,最先掀起海洋捕捞业,这各种各样的海鱼除了运到京城销售之外,其实大部分的还是在天津这边自销,价格非常的便宜,现在依然还是卖一文钱一斤。

    综合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对比之后,有很多、很多的灾民选择留在了天津这边,让整个天津变的更加的繁华、热闹。

    “比以前热闹多了。”

    刘晋看着热闹非凡的街道,笑着和身边的赵二虎说道。

    “是热闹多了,不过这天津城的街道还是太狭小了,远不如城外面干净、整洁、宽敞。”

    赵二虎点点头,接着看看天津城内低矮的房屋,狭窄的街道,这街道还是普通的路没有用水泥去铺,这对于习惯了在水泥路上行走的赵二虎来说,顿时就觉得有些不习惯了。

    “这倒是,这里毕竟是老城区了。”

    刘晋笑了笑点点头,现在天津这边已经出现了老城区和新城区之分了。

    这老城区自然就是现在两人所在的天津城城内了,这城内所有的一切都和以前差不多,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外面有城墙保护,是标准的这个时代的城市。

    而新城区则是以天津港口、天津造船厂、天津水泥厂等聚集的区域,这些区域的大片土地全部都被刘晋和朱厚照买了下来,进行了集中的规划。

    所有的房屋、街道、小区、工厂区等等都规划的整整齐齐,也全部都用水泥马路进行了连接,道路宽敞、房屋整齐,外围也没有城墙保护,和老城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样的老城区这边是以天津城的原住民为主,都算是天津城的土著,而新城区这边则是主要以外来人口为主,基本上都是天津港口、天津造船厂、天津水泥厂等等诸多刘晋麾下产业的员工为主。

    当然了这些人其实主要也还是天津、北直隶周围一带府县的人为主,并没有像后世一样,一个工业城市里面的人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

    新老城区的出现也算是让整个天津城有了点后世工业化城镇的味道,和这个时代有种截然不同的气息。

    特别是天津新城区这边,因为基本上都是刘晋麾下产业的员工,所以基本上也都和京城西山煤业这边一样,大家都是剪短发、穿统一的衣服,看起来和这个时代人的着装打扮是非常格格不入的,带着浓浓的后世工业化气息。

    “包子咯~包子咯~”

    “炊饼了~炊饼了~”

    “糖画了~糖画了~”

    “新鲜的海鲜、新鲜的海鲜了,刚刚才下船的海鲜咯~”

    “招工了、招工了,李氏水泥厂招工了,包吃住,三十文一天~”

    “……”

    听着街道上各种各样的吵杂的声音,再看看这热闹的街道,人流如织、喧嚣繁华,酒楼、商铺、小摊小贩、江湖卖艺,各种各样的应有尽有,刘晋的脸上也是露出了浓浓的兴趣。

    “老板,你这包子都是什么馅的?”

    想到了后世天津最有名的狗不理包子,刘晋也是忍不住准备买几个包子尝一尝。

    “公子,我这包子全部都是猪肉馅的,只要一文钱一个,要不要来点?”

    老板是一个四十多岁模样的中年人,一见生意上面,也是热情的开始推销起来。

    “来十个吧~”

    刘晋看了看身边的赵二虎,估摸着他一口一个话的,不多买几个他连味道都尝不出来。

    “好嘞~”

    老板一听,顿时就笑的更盛了,连忙开始用纸包起十个包子来。

    “好吃~好吃~”

    这边,赵二虎从口袋里面摸出了十个铜板,然后就开始着急的吃起来,正如刘晋所预料的一般,一口一个,囫囵吞枣、饕餮进食一般,一边吃也是一边连连夸赞。

    听到赵二虎的评价,老板就笑着说道:“这是我祖传的手艺,在整个天津也是响当当的,客官要是喜欢的话,以后记得常来光顾。”

    刘晋拿着一个包子有条不紊的细细品尝,说实话这味道其实也就一般吧,特别是这个时代的猪基本上都没有阉割,这猪肉也是带这一股骚味,尽管这个老板再里面添加了一些香料来掩盖,但是这香料的味道又让这包子吃起来少了一分滋味。

    仅仅吃了一个包子,刘晋就没有再吃了,剩下的包子,赵二虎三两下也是全都消灭的干干净净,甚至于还没有尽兴的样子。

    “这天津狗不理包子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出来呢。”

    刘晋微微摇摇头,机械在天津的街道上逛起来。

    很快就来到一个耍杂技的地方,这里的人非常多,大家人挤人的围在一起,看着场地中央的人表演各种各样的杂技。

    胸口碎大石、喷火、吞剑、转碟子……各种各样的杂技也是引得一片叫好声,这打赏下来的铜钱也是下雨一般。

    这让杂技团的老板也是满脸笑容,让人更加卖力进行表演,这天津人果然和传说之中的一样有钱,这打赏起来比京城这边的人还多。

    “一般般吧,也就这个转碟子有点技术含量,看来这古代的杂技水平也不怎么样啊。”

    来自后世的刘晋在电视上自然看过各种各样的杂技,也是很清楚这些杂技的原理,看这个杂技团的样子,有真本领的项目很少,很多都是糊弄人的。

    这胸口碎大石也好,喷火、吞剑也罢,其中根本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都是糊弄人的东西,也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信息不畅通,大家知道的少,看起来觉得非常稀奇,觉得很了不起。

    丢下一把铜钱,刘晋也是带着赵二虎继续逛起来,很快就来到了一处专门招工的地方,在这里,有一家家新成立的水泥厂正在如火如荼的招人,同时还有其它各行各业的人在招人,有专门做介绍的牙行,更是非常殷勤的不断和人攀谈,询问对方有没有做工的打算,他们可以帮忙介绍好东家。

    “三十文一天,要做六个时辰一天,还真是够黑心的~”

    刘晋饶有兴趣的看着一家家水泥厂的招工启示(这也是学刘晋这边),虽然因为有刘晋麾下诸多产业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家普遍都是包食宿,工钱方面也是三十文起步。

    但是所有的水泥厂、各种各样的作坊等等基本上都是要求全天候做工,至少都是要做到六个时辰来。

    这算下来就是一天要做到12个小时了,除了这吃饭、睡觉之外,根本就不会有自己的个人时间,有些黑心的甚至于时间更长,而且根本就没有休息日。

    这让刘晋也是忍不住直摇头,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什么休息日、做工时间之类的明确的划分和规定。

    也就是在天津这边,大家受到了刘晋麾下诸多产业的影响,所以才会规定下一天工作几个时辰,还包吃住什么的。

    要是在大明其它的地方,一旦签了字成了某人的雇工,那基本上就和奴仆差不多了,一天到晚都要忙个不停,很少有休息。

    但就是这样的条件,在大明来说依然是无数人求之不得的,有吃有住,还有工钱拿,这对于很多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来说简直不敢想象。

    所以整个招工区域非常的热闹,很多滞留在天津这边,想要留在天津的人陆陆续续的被一个个水泥厂、作坊等等招去。

    “慢慢来吧,资本需要积累,同样的,这资本的发展也是需要一个过程,血汗工厂的阶段绝对是必然要经过的阶段。”

    从头到尾慢悠悠的看完,刘晋也是想了想也是觉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说这是大明,纵然是在后世,这996工作制度也是非常的盛行,算下来其实大家也都是在拼,在熬,也就是这个民族充满了韧性,犹如一头老牛一般,任劳任怨。

    继续行走在天津的街道上,天津城并不算太大,不过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连青楼楚馆这样的地方也有,而且生活非常的火爆。

    光天化日之下,衣着暴露的姑娘们也是热情如火的不断对这街道上路过的客人抛媚弄眼,至于刘晋这样的公子哥,自然也是姐儿们最喜欢的客人。

    长相英俊,又是温文尔雅,关键是多金,只要伺候好了,甚至于还会为你赎身,上演一段姐儿们最憧憬、最奢求的故事。

    刘晋在京城的时候因为有几次路过被烦的不行,所以见到这种地方也是带着赵二虎远远的就绕开。

    来自后世的刘晋对这些地方可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谁知道会不会染上什么奇奇怪怪的病,要知道这个时代可是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

    反倒是赵二虎看起来兴致勃勃,一边走也是一边频频看向楼上的姐儿,这让刘晋不得不考虑着是该赵二虎找个对象了。

    “快点、快点,终于有水泥买了、终于有水泥买了~”

    “终于有水泥卖了?”

    “可不是,赶紧去,这晚了可就没有了。”

    “对,对,一起去,一起去,我那房子太久了,正准备起新房子呢,我可是准备照着天津港口这边的房子来建,这水泥必不可少~”

    “可不是,我准备将家里的院子铺一下,用砖头太贵了,还是用水泥好,省钱又平整,还干净。”

    急匆匆的走过来‘红灯区’,赵二虎的脸都还红着的时候,刘晋就注意到身边有人正急匆匆朝着前方跑去,一边走也是一边不断的互相呼喊。

    “走,看看去~”

    刘晋顿时就来兴趣了,也是跟着走了过去。

    很快,刘晋等人就来到了一个街道这里,只见街道上面排起了长龙。

    刘晋走了过去一看,赫然是一家店铺这里,众人在排着队购买水泥。

    “本店水泥产自天津水泥厂,一桶水泥五十斤售价三十文,量大价格还可以优惠~”

    刘晋首先看到的就是这水泥店门口挂着的牌子,上面的内容非常简单,简单介绍了下本店水泥的出产地,是来自正宗的天津水泥厂水泥,接着则是介绍了下这水泥的售价,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的信息。

    这种挂牌子招工或者介绍东西的方式,自然也是从刘晋麾下诸多产业这里学的,也是天津这边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

    不管是招工还是出售商品,天津这边都流行这样的一种方式,这和以前做买卖是完全不同的。

    以前做买卖,很多时候都喜欢杀生,不是熟人的话,这价格会比较虚高很多,所以很多时候做买卖都是熟人之间的做买卖。

    但是天津这边因为刘晋带开头,大家现在也慢慢的发现了这种明码标价做买卖的好处,不管是不是熟人,这敞开了做买卖,生意比起以前来要好做很多,所以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天津这边流行起来。

    当然,这也是因为刘晋带头,天津这边的人也是慢慢的习惯了和喜欢上了这样做生意的店铺、摊贩之类的,因为这样不怕被人杀生,不会上当受骗什么的。

    刘晋并没有走进水泥店里面,只是在外面静静的看着,默默的统计着。

    水泥店的生意相当不错,而且这老板很会做生意,分成了两个售卖的区域,一个针对普通人的零卖区域,大家排着长龙,基本上也是一桶两桶的买卖,不会太大。

    另外一个区域,则是老板、掌柜亲自招待的区域,好茶伺候着,接待的也都是一些衣着不错的商人、员外、士绅之类的,谈的买卖量自然非常大,动辄都是上百桶,甚至上千通的买卖。

    “孙新这边做的不错,这水泥的买卖以后可以少操心很多了。”

    看到水泥畅销,刘晋也算是放下心来。

第238章,我们也来建港口

    魏家屯距离天津仅仅只有不到四十公里的距离,和刘晋的老家下河屯一样,也是一个依山靠海的村子。

    村子不算小,有三十多户人家,但是因为靠海,地很少,而且很多还是盐碱地,根本就没有办法种粮食,所以这魏家屯也是周围一方有名的光棍村,只有闺女嫁出去,少有姑娘嫁进来的那种。

    此时魏家屯村中的晒谷场这里,聚集着十几个魏家屯的年轻后生,这十几个年轻后生一个个留着短发,胡须剃的干干净净,身上穿着的衣服款式也是一样,衣服上面赫然还有这‘天津港口’的字样。

    众人聚集在一起,似乎在商量着什么事情。

    “我们魏家屯是周围十里八乡有名的光棍村,上一辈打光棍的人足足有几十个,到了我们这一辈可不能再这样了。”

    魏晓明看了看身边的同村人,非常郑重的说道。

    这一次的饥荒,魏家屯的众人也是早早的就逃荒到了天津这边,正好赶上了天津港口这边建设大招工,所以也是有幸一起招了进入。

    这魏家屯虽然穷,但是人比较朴实,肯卖力做事,所以魏家屯的这十几个年轻后生都被留在了天津港口这边做事。

    现在饥荒过去了,天津港口这边也是开始陆陆续续的给自己的员工放假,因为离得近,所以这些人也是一起相约回到魏家屯这里。

    魏家屯是回来了,只是魏家屯非常的穷苦,这里的房屋大多数都是泥土房,非常的低矮不说,很多都还是残破不堪,村里面的道路什么的也是非常的泥泞,这让已经习惯了天津这边生活的众人很不适应。

    所以,魏晓明也是将去天津的众小伙召集起来,准备着和大家伙商量下,一起想办法来改变魏家屯的样貌。

    “晓明哥,你还怕娶不到媳妇?”

    魏相看了看魏晓明笑着说道。

    十多个人在天津港口里面做事,只有这魏晓明当上了管事,这天津港口的管事,薪酬待遇自然是不用说了,一个月足足五两银子的月钱,在这个时代妥妥的属于高薪行列了。

    “我当然是不用担心娶不到媳妇,可是村里面其他人呢?”

    “我们这样大的年轻小伙子,村里面足足有上百个,可是到现在为止,娶到媳妇的连一半都没有。”

    “我们这些人也算是去外面见过了世面,也都是上过夜课的,现在也算是翻了身,自然也是不用担心成家立业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忘记了魏家屯的父老乡亲,忘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你们说是不是?”

    魏晓明看了看魏相,对着众人说道。

    “晓明哥说的对~”

    “晓明哥能够当管事,这觉悟就是不一样。”

    “晓明哥你就说咋办吧,我们都听你的。”

    其他人一听,顿时就连连点头。

    “我们魏家屯靠海,以前不能下海捕鱼,所以靠海不仅仅没有任何的优势,反而成为了我们村的致命点。”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朝廷允许我们下海捕鱼了,所以我就寻思着我们是不是可以将我们村的这个优势给发挥出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靠这大海来发家致富。”

    魏晓明看了看众人,想了想说道。

    “你是说我们下海捕鱼?”

    “可是这下海捕鱼要有渔船啊,天津造船厂这里的渔船我也是知道的,这一艘要卖两万两银子呢,我们可买不起。”

    “是啊,这船太贵了,钱是真的赚钱,出海一天都可以捕捞超过十万斤的海鱼,这出海捕鱼也不是什么难事,我们天天在港口这里看多了。”

    “我们就是把自己卖了也筹集不到两万两银子啊。”

    听到魏晓明的话,众人立刻就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出海捕鱼是个不错的想法,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在天津港口之中工作,他们看过太多、太多的海鱼了,旁边又是天津造船厂,他们没事的时候也会去造船厂看看,所以对这一块是极为熟悉的。

    可正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他们才觉得魏新这个提议实在是不太现实,捕鱼船太贵了,他们根本买不起。

    “这捕鱼船我当然也是知道的,我们一时半会肯定是买不起渔船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一学天津港口这边嘛,我们也建一些码头之类的用来停泊船只,到时候,我们可以收停泊费,村里面的人也是可以帮忙给船只卸货之类的。”

    魏晓明微微一笑,很是自信的说道。

    “建码头?”

    “开港口?”

    众人一听,顿时就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对,修码头,至于开港口这个就有点远了,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去建港口,大家先集资建一两个小码头,吸引一些船只过来停泊靠岸。”

    “等以后我们有资金了,我们就可以建更大的码头和港口,到时候我们再用水泥铺路,联通永平府,这港口的生意就成了,以后我们魏家屯就可以和天津港口这边一样,坐着收钱了。”

    魏晓明缓缓地将自己心中的规划和蓝图说了出来,他的话也是让在场的这些人一个个都忍不住倒吸一口气。

    这魏晓明的想法实在是太让人吃惊了,谁都没有想到这魏晓明竟然想着以后将这魏家屯建成和天津港口一样的地方。

    这天津港口是什么地方,这可是现在大家心中的天堂,钱好赚、又干净、整洁、连大家说话的声音都比其它地方好听。

    魏家屯又是什么地方,这可是十里八乡最穷苦的地方,可是魏晓明现在竟然想着将这魏家屯打造成和天津港口一样,这实在是异想天开了。

    “晓明哥,这个计划是不是太大了,已经严重脱离了给咱们青壮娶媳妇的事情了。”

    魏相忍不住说道。

    “就是啊,这根本就不可能,天津港口这里,刘公子和太子都不知道砸下去了多少银子才有了现在的样子,我们哪里有那么多银子?”

    “可不是嘛,这也太异想天开了。”

    其他人也是跟着纷纷摇头,魏晓明的计划太庞大了,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也知道这需要很多银子去办。”

    魏晓明听了大家的话,也是点点头说道。

    “我对我们下河屯周围一带进行过研究,我们这里距离永平府府城并不算太远,直线距离也就是几十公里的距离,这一点非常类似于天津和京师之间的关系,两者离得近,如果我们这里能够打开局面的话就可以辐射整个永平府。”

    “另外我们下河屯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别,大家有没有觉得这很像一个马蹄形,这是书上所说的天然港口,同时这里是水深,很适合用来打造港口。”

    “另外一点大家也是知道的,现在海洋捕鱼非常的兴盛,以前仅仅只是刘公子麾下的船只在捕鱼,但随着天津港口里面造出来的渔船不断的卖出去,这捕鱼的船就非常多了。”

    “以前仅仅只有十几艘渔船出海捕鱼,现在都已经有二十多艘了,而且这天津造船厂的速度大家也看到过的,每天都有新船下水,我估计着,这以后出海的船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天津港口就会变的越来越忙。”

    “这样意味着如果我们这里也建有码头的话,我们就有机会分一部分的船到我们这里来靠岸卸货。”

    “我们不一样非得要和天津港相比,但是靠着这样让我们下河屯人过上好日子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魏晓明显然不是无的放矢,事先就已经做了充分的研究,将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考虑的非常周全了。

    “听晓明哥你怎么一说,我顿时觉得这个可行。”

    “我看也是,天津港这里却是忙多了,每天出海、回港的船越来越多,这海鱼也是非常的畅销,应该是可以的。”

    “不愧是管事啊,晓明哥这见识就是不一样。”

    听完了魏晓明的分析,众人又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就会,干好了,以后下河屯就真的发了。

    “我已经算过来,我们大家先出钱,先修一个码头,这石头、沙子什么的,我们村里人自己去弄,只需要力气,根本不需要多少钱,这水泥也很便宜,三十文就能够买到一桶,算下来,大家伙凑个百两银子就能够干起来。”

    “至于这停船的船只,据说所知在天津港口这边有一艘船的海鱼是专门卖到永平府这边的,他们走天津这边再运到永平府要多走好几十里的路,走我们这里就近很多,我很有把握可以先将这艘船拉到我们这里来停靠。”

    “按照天津港口这边的收费标准,这船只停靠一次可是要收五两银子的,如果再算上装卸货的费用等等,一艘船可以给港口这边带来好几两银子的收益。”

    “我们到时候便宜一些,这一艘船停泊下来,少说也得要带来三两银子的收益吧,这长年累月下来,就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了,况且这以后捕鱼的船只会越来越多……”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作者:中华田园牛所写的《大明镇海王》为转载作品,大明镇海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镇海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镇海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镇海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镇海王介绍:
弘治十年,这是大明王朝美好的中午。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大地,也同样在吹打着这个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王朝。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中世纪的黑暗。此时,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控制不到二十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初次抵达美洲也才过去七年,而达伽马正在海洋上筚路蓝缕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刘晋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从一介书生成为了大明镇海王!书友交流群:720342318,有希望本书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聊聊天~大明镇海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镇海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