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镇海王TXT下载大明镇海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09章,群臣激愤

    第二天早朝,弘治皇帝才刚刚坐稳屁股,萧敬这边也才刚刚喊完口号,立刻就有好几个大臣站立出来。

    “周爱卿,你先说吧。”

    弘治皇帝看了看站出来的几位朝臣,其中品级最高的正是当今大明的户部尚书周经,其他几个大臣大多数都是一些品秩不高的翰林、御史之类的,自然也是让周经先说。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其他的大臣则是默默的回到自己的位置,周经这个户部尚书有事启奏,除非是内阁三阁老,否则基本上都是要先让着他的。

    “臣周经启奏陛下,近日臣奉旨前往天津筹措赈灾粮食,在天津亲眼所见,一艘海船出海日获超过十万斤海鱼,足以供应几万人的用需。”

    “今天,北直隶、山西、山东三省饥荒,饿殍满地,生灵涂炭,臣请陛下为天下苍生,为黎民百姓解开海禁。”

    周经的话几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话刚刚落下,整个金銮殿里面就好像炸开了锅,不等弘治皇帝这边发言,立刻接连就有十多位大臣站立出来。

    “臣反对,实行海禁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是国之根本,万万不可动摇,否则必生祸患。”

    说话的是翰林院的一个翰林吴宽,当初就是他上言说要用银子购买粮食赈灾的,征用商人粮食会失信于民,现在听到周经这边要谏言说要开海禁,那是立刻就拿出了祖制,拿出了国本。

    “臣也反对,海禁乃是国策,亦是国本,从太祖皇帝定下开始,历代先王莫不严格遵守,严厉打击私自出海的商人。”

    “现如今仅仅只是为了一点海鱼就开海禁,实乃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举,上负历代先王之心血,下至黎民百姓生死于不顾,臣誓死直谏,坚决不能开海禁,相反陛下理应严格遵守祖制,严厉打击私自出海之人,严禁出海捕鱼,否则国本动摇,必然天下大乱。”

    第二位站出来的人叫徐子元,是一名御史,他的话极具攻击性,不仅仅反对开海禁,更是将开海禁说成了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事情,在他的口中,仿佛这海禁一开,大明的天就要塌下来一般。

    “臣附议,海禁乃是祖制,从太祖皇帝开始,我大明东南沿海的倭寇就屡禁不绝,实行海禁能够有效打击倭寇,一旦解开海禁,必然会让东南沿海地区倭寇肆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第三为站出来的人叫许龙,是一名翰林院翰林,他讲出了明朝实行海禁的原因,认为这海禁一旦解开,东南沿海倭寇必然横行。

    “臣附议,海禁是绝对不能开的。”

    “当年太祖皇帝定下海禁之策,划分士农工商,实行户役制度,这一切都是为了坚持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实行的以农为本的国策。”

    “这海禁一旦解开,商人牟利,大举贩卖我大明之财货于海外,必然致使我大明日渐困顿,普通百姓也会因为海贸之利而变成商人,放弃农耕,动摇国本,则我大明必然危也。”

    “况且一旦解开海禁,我大明四方的藩属国必然年年大举上贡,而我大明国库空虚,必然无力回赠,有失我大明国威。”

    第四位站出来的人就有些份量了,他叫戴珊,官职是左都御史,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的一把手,是正二品的朝之重臣。

    他的话直接将这个海禁和以农为本的国本联系在了一起,开海禁就是放弃以农为本,就是动摇大明的国本。

    同时又提到了藩属国朝贡的事情,因为好面子,所以每次有藩属国来朝贡的时候,大明这边必然数倍还之,导致大明大量财力的消耗,这也是严格实行海禁的一个重要原因。

    周经的话一出,一个接一个的大臣接连站立出来,仿佛他激起了群愤一般,周经仅仅只是说了一句话,接下来接连十多个大臣都纷纷表示了坚决反对。

    从祖制说到国本,又说忠孝仁义,同时在他们的口中,这海禁一旦解开,大明就会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国之不存等等。

    “臣弹劾周经,周经身为户部尚书,为国之重臣,上不思为君王、社稷分忧,下不思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竟胡言乱语要开海禁,实乃尸位素餐、不忠不孝之人,如此之人岂可位于庙堂之上,又岂能一心为国为民。”

    同时有御史直接站出来弹劾周经,将周经说一文不值,同时一心要见周经给直接打死。

    弘治皇帝一直没有说话,脸色却是并不太好看,其实这开海禁的事情,周经、李东阳和谢迁、刘健、张懋几人也是找弘治皇帝这边昨天商议过的。

    李东阳和周经从天津这边回来,可不仅仅只是带回来了百万斤的海鱼,还有一百多万两银子,这是杜明恩出海赚回来的三百万两银子当中,除开成本之后归属弘治皇帝的利润。

    所以他也是尝到了这个海贸的甜头,知道这个海贸非常赚钱。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从太子朱厚照这里,也从李东阳和周经这里,更是从掌管锦衣卫的萧敬这里知道了天津这里发生的一切。

    知道这海洋捕鱼对于大明的重要性,一旦开放海禁,大明万里海疆可以捕鱼的话,整个大明每年捕捞的海鱼足以养活沿海地区成千上万的人。

    特别是现在北方三省闹饥荒,因为这海鱼的收获巨大,北直隶和山东都靠海,只要有船就可以出海捕鱼,就可以让饥民填饱肚子,度过眼前这一关。

    所以爱民如子的弘治皇帝昨天的时候就召集了朝中的重臣统一了思想和意见,准备在今天早朝的时候由周经提出来,然后大家商议一番,这海禁不一定要全面开放,可以先开放捕鱼,至少让沿海地区的老百姓能够出海捕鱼,用来填饱肚子。

    然而让弘治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这周经仅仅至少刚刚提出来,这朝堂之上竟然会有如此多的人站出来反对,实在是让人意外。

第210章,争论(求订阅)

    原本以为这开海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商人可以出海做生意,谋取丰厚的利润,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出海捕鱼,获得廉价的肉食,大明的朝廷也可以相应的征收关税,解决老大难的财政问题。

    原本也以为纵然有人反对,也不会太多,再加上上面这边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这开海禁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谁能够想到,这朝堂之上的反对声音会如此之大,一个接一个的大臣站出来表示反对,而且越说越严重,什么动摇国本、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倭寇肆虐等等之类的,仿佛这海禁一开,大明就完了。

    而他这个一向被群臣歌功颂德的千古圣君也会变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千古昏君,会是直接葬送了这大明大好江山的亡国之君。

    听到这样的话,弘治皇帝岂能高兴,纵然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纵然一向都是老好人,他的脸色也是越来越黑。

    “…陛下,这海禁一开,大明国本动摇、社稷动乱、天下必然大乱,烽烟四起、诸侯、群雄逐鹿,一旦江山有失,陛下又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后世之人又将会如何评价陛下啊!”

    一位御史痛心疾首的说道,也真是什么话都敢说,直接就将弘治皇帝说成了是亡国之君,也没有注意到弘治皇帝的脸都已经黑的吓人了。

    或者说是根本就没有在乎弘治皇帝的感受,弘治皇帝是个老好人,这一点满朝的上下大臣谁不知道,御史、翰林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直指弘治皇帝的鼻子谏言,不吐弘治皇帝一脸唾沫就不算成功。

    “够了!”

    弘治皇帝一声冷喝,顿时整个金銮殿立刻就安静下来,后面还有很多大臣想要站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都立刻识趣的站回去。

    弘治皇帝一向温文尔雅,很少如此动怒,这让朝中的这些大臣们也是一个个纷纷停止了谏言。

    弘治皇帝的目光在金銮殿当中扫视了一圈,周经依然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似乎根本就没有在意其他大臣的话,没有在意那些弹劾他的人。

    至于刘健、谢迁、李东阳这三个阁老则是微微皱眉沉思,似乎在思索前面这些大臣们所说的话;武将勋贵们一如既往的眼观鼻鼻观心,似乎在认真听,又好像是空气一般,没有丝毫的存在感。

    “周经,你也听到了,既然你提出了开海禁,那你有什么可说的?”

    解铃还是系铃人,既然是周经提出来的,现在周经被人弹劾、攻讦,自然也是要让周经有说话的机会。

    “实行海禁虽然是太祖皇帝留下的祖制,太祖皇帝时期之所以制定海禁的政策那是因为当时我神州大地久经北元荼毒,生灵涂炭、百废待兴,再加上东南沿海有海商勾结倭寇,屡犯我大明海疆。”

    “所以太祖皇帝才制定了各项能够恢复国力的政策,海禁也仅仅只是其中一个政策。”

    周经一听,想了想缓缓的说道。

    “然,时移势迁,我大明建国已有一百多年,经过历代先王的励精图治,我大明早已经今非昔比,国富民强,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也是已经禁绝干净,再实行海禁显然并不合适。”

    周经首先是讲了这个海禁的由来,同时也是讲出了时移势迁的道理,认为这海禁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要进行改变。

    “其次,解开海禁并不影响我大明以农为本的国策,相反海洋富饶,渔业资源极其的丰富,拥有几乎无穷无尽的渔业资源。”

    “民以食为天,海洋之中的海鱼是最为廉价易得的肉食。”

    “所以解开海禁不仅仅不会动摇国本,相反能够造福黎民百姓,现天津捕鱼,一船出海一日就可得超过十万斤的海鱼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接着他又说到了国本,切入点就是海鱼,这个廉价易得的肉食,现在京城这边卖一文钱一斤,天底下就没有如此便宜的肉食。

    关键是量还非常大,天津这边仅仅几艘船而已,每天都可以捕捞到超过百万斤的海鱼,这个说明力就足够强大了,让人无法反驳。

    “至于东南沿海的倭寇,其中大部分的倭寇其实都是我大明商人假扮,其目的是为了出海贸易,谋取丰厚利润,真正来自倭国的倭寇不到其中的十分之一。”

    “东南沿海的商人之所以假扮倭寇,私自出海,自然是因为海贸利益巨大,利润丰厚,同时我大明实行严厉的海禁,所以才会慢慢的形成了倭患。”

    “古话说,堵不如疏,既然商人有出海经商的需求,还不如干脆直接海禁允许商人出海,如此一来,倭患自消。”

    说道倭寇,周经则是讲出了倭患的真相,真正来自倭国的倭寇数量极少,大部分其实还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人、大家族假扮倭寇出海牟利。

    “至于藩属国上贡,我大明自有定数,一来可严厉规定其上贡的规模、人数、次数,二来我大明和各个藩属国世代友好,理应轻财贵义,朝贡也应如此。”

    说到这个朝贡,周经这户部尚书就深有体会,每一次的朝贡对于大明而言都是一次放血,这面子害死人,所以他也是提出了轻财贵义的理念,来减轻大明这边的负担。

    “至于弹劾臣的言论,臣自认为一向对陛下忠心耿耿,上不负陛下之信任与重托,下不敢忘黎民之疾苦。”

    “现如今饥荒肆虐,饿殍满地,臣亲眼所见饥民吃光了树皮和草,也同样在天津这边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

    “天津这里,因为陛下爱民如子,听闻黄金洲有高产良种,特意组建船队前往引种回我大明,所以才有了船队出海捕鱼训练。”

    “因为海洋捕捞,天津一地不仅仅没有受到丝毫饥荒的影响,甚至于所有的一切都万象一新,朝气蓬勃,不仅仅没有一个灾民饿死,更是人人安居乐业。”

    “那些弹劾、攻讦臣之人,陛下应该派他们去视察下灾民的情况,应该让他们和灾民们同吃同住,尝一尝饥饿的滋味,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够真正感受黎民之疾苦,而不是站在这庙堂之上,口口声声喊着黎民百姓,却是没有丝毫将他们放在心上。”

    最后,周经更是毫不客气的就反驳那些弹劾、攻讦他人,这一次出去是真的感触良多。

    在京城这边,灾民们饿殍满地,吃树皮、吃草根,饿的皮包骨头,但是在天津这边,灾民们可以顿顿吃肉,那些去的早的饥民,因为天天吃肉,一个个都肌肉结实,孔武有力,同时在刘晋的组织下,更是修建港口、城市、水泥马路等等,让整个天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海鱼,仅仅只是因为有几艘船,可以每天出海捕鱼就可以养活几万人,甚至于现在更是可以支援京城这边。

    “陛下,周经一派胡言,简直就是妖言惑众,臣请陛下立刻将他革职查办。”

    “臣弹劾周经妖言惑众,蛊惑圣上,蒙蔽圣听……”

    周经的话说完了,不出意外,立刻也是有人跳了出来指着周经鼻子就开始攻讦起来。

    “哼~你们感受过饥饿吗?”

    “你们敢去饥民当中走一走,看一看吗?”

    “你们能够给饥民们弄到粮食吗?”

    “天天一口一个君王社稷,一口一个黎民百姓,上次捐钱捐粮,我记得你徐子元好像只捐了五百两银子吧,据我所知,你徐子元乃是江南大族子弟,你们徐家良田都有万顷,你却只捐五百两银子,你还有脸来说我?”

    “还有你许龙,虽然你是清贵的翰林,但是你许龙的老丈人好像是江苏淮扬一带的大盐商吧,据说富甲江南,上次你好像连五百两银子都没有捐到吧?”

    周经一声冷哼,毫不客气的就进行反击,言语犀利无比,直击那些人的要害。

    “好了,这是金銮殿不是市井之地,你们是朝之重臣,也不是市井小民,这里可不是你们随意争吵的地方。”

    弘治皇帝看了看朝臣,知道让他们这样争论下去的话,始终都没有一个结果,而且周经一人舌战群儒的话,难免双拳难敌四手,所以也是时候给周经这边添加盟友了,而且还必须是重量级的盟友。

    所以弘治皇帝的目光看向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他们三个是最有份量的人,而且昨天的时候就已经商议好了,大家的意见是统一的。

    “刘爱卿,你怎么看此事?”

    弘治皇帝第一个问的自然是刘健这个内阁首辅。

    听到弘治皇帝向刘健问话,群臣也是立刻安静下来,全部静静的准备听一听刘健的话。

    刘健师从大儒薛瑄,学问博大精深,又敢于直谏,一向也是以天下为己任,再加上又是历经英宗、宪宗皇帝的三朝元老,更是弘治皇帝的老师,深的弘治皇帝信任,在朝中威望非常高。

第211章,折中(求订阅)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同样也感受到了身后诸多同僚们的目光,刘健缓缓的站立出来说道:“海禁是太祖皇帝时期制定的国策,起初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患倭寇,但并没有限制百姓出海捕鱼,也没有限制商人出海经商。”

    “在成祖时期,我大明更是七下西洋,威名远播,这才有了后续四方来朝的盛世之景,但也因此加重了我大明的负担,同时东南沿海地区,商人只知利益而忘国法,为逃避税赋,屡屡假扮倭寇,致使历代先王逐步加严海禁,这才有了现在片帆不得下海的严格政策。”

    毫无疑问,刘健还是站在了周经这一边,一来他是河南人,是北方人,跟南方的世家大族、士绅商人没有任何的瓜葛。

    二来刘健也是有名的贤能之臣,一心为国,这也是他深受弘治皇帝赏识的原因,昨天他可是亲眼看到了来自天津的海鱼,更是亲耳听到了李东阳和周经向弘治皇帝汇报的情况。

    对于刘健来说,只要是利国利民之事,他都支持,不说现在北方三省饥荒肆虐,纵然是没有饥荒,这海洋捕捞能够收获如此多的肉食,能够让沿海老百姓吃的更饱,他也是要支持的。

    而且对于南方这边商人一边私自出海牟利,一边又支持南方士林实行严格海禁的事情,他也是一清二楚。

    之所以一边私自出海一边又实行海禁,无非就是为了逃税,大明的税本来就已经非常低,三十税一,但是商人们依然要逃税。

    盐商、粮商、海商、布商等等,在大明虽然商人明面上没做任何的地位,但实际上,因为税率极低,再加上都逃税,所以商人们基本上都是不需要交税的。

    大明中后期的时候在江南地区一年的商税银子仅仅只有可怜的几千两,说出去都没有人相信,偌大一个富庶的江南地区,一年的商税银子仅仅只有几千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明朝的商人逃税是何等的严重,在他们的眼中估计根本就从来没有交税这个意识。

    朝堂之上每当有人提出要征商税的时候,比现在的情况还要更加糟糕,兵部尚书马文升提出大同边警,饷费不足,要求增加南方两税折银的数字。

    内阁三阁老之一的谢迁都站出来表示反对,他说:先朝因为南方赋税较重,所以用折合银两的办法来减轻。如果再提出增加,恐怕百姓不堪负担,结果马文升提出的议案没有被通过。

    除了逃税之外,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垄断大明对外的贸易。

    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自古以来都是远销海外,根本不需要说运到欧洲去,即便是运到朝鲜、倭国、南洋等地区去,利润就已经极为可观。

    实行严格的海禁,一般的商人根本就不可能出海,只有那些真正的大士族、大商人可以出海,从而形成垄断,而垄断就意味着暴利。

    大明朝廷和皇帝虽然穷的叮当响,但是江南地区的士绅大族,盐商、海商等等哪一个不是富可敌国,扬州地区,富商为了争花魁的时候,几万两、几十万两银子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扔出去,一掷千金说的就是他们。

    对于这种情况,刘健也很想要改变它,朝廷没钱,什么事情都办不了,皇帝没钱更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现在的弘治皇帝还好,只有一个老婆,一向也是勤俭节约,轻徭薄赋,所以过过苦日子也无所谓,但是谁能给保证下一个皇帝也能够像弘治皇帝这样?

    再者实行海禁对南方的大家族、大商人有利,但是对于北方的士绅、家族却是没有人任何的好处。

    北直隶、山东、辽东明明也是靠海,却是没有片帆不得下海,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大海望洋兴叹,得不到一丝的利益。

    “臣以为周公所言甚是,堵不如疏,既然禁海也不能阻止商人私自出海,还不如全面开放海禁。”

    “更何况,以前的时候我们不知海洋富庶,空有万里海疆,却是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困顿不堪,犹如守着金山银山而不知,拿着金饭碗去要饭一般。”

    “如果我大明开放海禁,万里海疆,亿万黎民百姓皆可受惠,据时,万千渔船出海,百姓就有吃不完的廉价肉食,则我大明盛世可期也。”

    刘健的声音非常洪亮,吐字清晰无比,声音回荡在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里面。

    “臣弹劾刘健…..”

    刘健的话才刚刚说完,弘治皇帝都还没有发表意见,立刻就有几个人接连走了出来弹劾刘健。

    毫无疑问在开海这件事情上,江南士林的利益几乎是一致的,只要有人支持开海或者是支持征收商税,他们就立刻站出来的反对,至于对方是内阁首辅还是六部尚书都无所谓,反正明朝历来有以小制大的传统。

    御史、翰林品级不高,但是一样可以弹劾那些六部尚书,内阁阁老,而往往一旦有人弹劾,这些尚书、阁老之类的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一般也都会向皇帝上书请辞,毕竟都是要面子的人。

    “够了~”

    弘治皇帝阴沉着脸,目光又看向谢迁说道:“谢爱卿,你怎么看?”

    见弘治皇帝问起谢迁的看法来,来自江南地区的官员们顿时一个个都赶紧站了回去,同时也是用热切的目光看向谢迁。

    谢迁是浙江人,正儿八经的江南人,李东阳虽然也是南方人,但出身湖南,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算不上江南人的,江南士林现在在朝堂之上就是以谢迁为首,需要的时候也是拉上李东阳。

    谢迁的家族也是江浙绍兴的大家族,在江南地区也算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家族,在各个方面也都有着庞大的利益。

    所以兵部尚书马文升上书要征收商税的时候,他都会站出来反对,因为这也是触犯了谢迁自身的利益,除非了他背后家族的利益,更是触动了江南士绅、商人、大家族的利益。

    “海禁乃是祖制,亦是国本,不可轻易动摇,但周公和刘公所言也是非常有道理,时移势迁,我们在实行任何政策的时候也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先北方三省饥荒肆虐,既然海洋捕捞能够收获大量肉食,用来赈济灾民,如此利国利民之事,理应支持。”

    “但海禁毕竟是祖制和国本,关系到我大明的长治久安,在涉及祖制和国本的方面,臣以为我们不应操之过急,如果一下子全面开放海禁,或许会如同朝中诸公所言致使大明动荡不安。”

    “所以臣以为我们不宜一下子全面解开海禁,可以现行解开禁渔,允许沿海地区下海捕鱼,同时可以先行在少数地区开放海禁,如果解开海禁确实是利国利民,后续再全面解开海禁也是不迟。”

    “如果解开海禁会致使天下大乱、国本动摇,我们据时再全面禁止也是无妨,因为仅仅只是在少数地区解开海禁,对我大明的影响也是可以控制的。”

    谢迁的话算是走中间路线了,这也算是一个很无奈的举措了,因为昨天的时候弘治皇帝就已经和他商量了此事,达成了统一的意见,他不可能站出来表示反对。

    可是他是江南人,是江南士林的代表,他也不可能不为江南士林说话,从周经提出解开海禁,他就一直在思索这个事情,思索了许久,这才想出了这样一个折中的办法来。

    一方面也是照顾了江南士林的面子,不至于让自己以后无法立足江南士林,另外一个方面也是遵从了昨天和弘治皇帝他们所商议达成的意见,不至于成为弘治皇帝的敌人。

    听到谢迁的话,江南地区出身的官员顿时一个个就跟泄气的气球一般,顿时就瘪了,连谢迁这个江南士林之首的人都不能明确的站到自己这一边,大家纵然是再继续说下去又有何用。

    更何况,谢迁这个这种的方法,其实想一想也还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解开禁渔,让沿海地区的人可以出海捕鱼,这对于商人的利益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普通老百姓可没有办法组船出海经商。

    至于说在少数地区试点解开海禁,他们也是还可以想想办法将这个试点地区给搞砸,如此一来,以退为进,将来再上书实行海禁的时候就可以让反对者无话可说了。

第212章,以天津为试点(求订阅)

    弘治皇帝看了看群臣,这谢迁出来说话,总算是没有人跳出来说要弹劾谢迁了,同时原先跳的最欢的那些人,一个个都跟霜打的花朵一般,无精打采,眼神之中纵然是有不甘,但更多的却是无奈。

    想了想,弘治皇帝将目光转向李东阳问道:“李爱卿怎么看?”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江南地区出身的这些官员也是一个个再次投过去殷切的目光,如果李东阳能够站到自己这边,那大家就会立刻踢掉谢迁,抱紧李东阳的大腿,他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南方人。

    李东阳缓缓的站立出来,他和周经是一样的,去了天津一趟,看到了天津的繁华,也看到了解开海禁对大明的好处,别的不说,单单是可以下海捕鱼,天津这边几艘船就可以养活多少人。

    同时也是亲眼见到了从朝鲜这边带回来的三百万两白银,知道海贸的巨额利润,如果朝廷可以征收到这部分的税收,他相信国库肯定不会空虚。

    不过,他现在也是同样看到了朝中的反对力量是何等的庞大,整个朝堂之上来自江南地区的官员实在是太多了。

    周经仅仅只是提出开海禁,立刻就遭到了如此多人的反对,弹劾、攻讦,可见江南士林在这件事情上的意见竟然是出奇的一致。

    “臣以为李公所言甚是,在海禁一事上,我们不宜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可以先开禁渔,在少数地区先行试点,以观后效。”

    想清楚了这些,李东阳觉得谢迁折中的方案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可以解开禁渔,沿海的人就可以出海捕鱼,获得大量廉价易得的肉食,在少数地方试点,也是可以看看这解开海禁的效果。

    只要这解开海禁真正对大明有利,大家都能够从中获利,将来支持解开海禁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再全面解开海禁也是不迟。

    听到李东阳的话,江南地区的官员们顿时就更加泄气了,李东阳和谢迁在江南士林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门生故吏也是遍布整个朝野,影响力巨大。

    有人非常不甘心,频频看向戴珊、刘大夏、何桥新等江南地区出身的六部尚书、侍郎,期待这些大佬们能够站出来给大家当牛头。

    戴珊看了看这个局势,心中叹口气,虽然他很想当这个牛头,也有这个资格,但是他也是聪明人,一看今天这个架势,心里就清楚,这事情其实弘治皇帝早就已经和人商量好了,上面的大佬们都已经达成妥协了。

    现在自己再继续站出来,后面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更何况,谢迁和李东阳能够争取到这个折中的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商人能够名正言顺的出海,不需要在躲躲藏藏,私自出海,其实也是好事,怕就怕后续朝廷再来征商税,这才是真正要命的,触及大家背后家族、势力的利益。

    群臣一阵沉默,没有人再继续站出来说话,弘治皇帝再次看向武将勋贵这边说道:“张爱卿,你怎么看此事?”

    张懋其实一直都在听,他的立场就更加鲜明了,因为他已经向天津造船厂这边下了三艘渔船的订单,回到京城这边也是在武将勋贵之间不断的走动,拉着大家准备一起出海捕鱼、经商。

    他是看到了这海洋的无穷财富,单单是捕鱼,有几艘渔船一年下来也是可以获利百万,要是可以出海经商,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去朝鲜一趟就带回来了三百万两白银。

    以前不知道这海贸的巨大利润,还能够淡定,守着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过过悠闲的小日子,现在知道了这海贸的利润,那自然是要分一杯羹的。

    想要分一杯羹自然是不能指望江南地区的这些大家族、大商人带自己玩,武将勋贵历来和他们都不是一伙人,双方之间泾渭分明,玩不到一起。

    所以想要吃蛋糕就只能够自己组船出海经商,这不开海禁显然是不行的,到时候买的渔船不能下海捕鱼,买的海船不能出海经商,这不是要亏到姥姥家嘛。

    不过他也是聪明人,也是看清楚了眼前的局势了,要全面开海禁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过没有关系,只要能够像谢迁、李东阳所说的一样,先开渔禁,在少数地点实行也是可以的。

    “臣以为谢公、李公所言甚是,不妨先在少数地区解开海禁,臣觉得天津就相当不错,离京城近,又是北方,不用担心倭寇侵扰,非常适合进行试点。”

    想了想张懋也是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直接提出了在天津这边当试点的建议,他的话也是立刻得到了武将勋贵们的支持。

    特别是定国公徐永久、成国公朱辅接连站出来表示支持,他们三家几乎是穿同一条裤子的,张懋一回来第一个联系的就是他们,向他们说明了一切,也是商量好了要一起出海发财。

    他们三个国公都站出来说话了,这几乎是代表了武将勋贵们的态度,虽然他们一向很少表态,也是没有什么存在感,但他们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接下来陆陆续续有很多人站出来支持张懋的话,先在大明各地开渔禁,以天津为试点,在天津这边全面开放海禁。

    来自江南地区的官员一看这个样子,顿时就明白了,这是大局已定,这朝堂之上,来自北方的官员都是以刘健、周经、马文升为首,都是支持的刘健、周经的。

    至于来自南方的官员,现在是群龙无首,谢迁提出了折中的方案,李东阳表示支持,两人影响力巨大,其他人自然也是只能如此默认。

    再加上这武将勋贵们也是表示了支持,并且还直接将试点放在了天津,这大势就已经成了。

    至于弘治皇帝的态度,大家一看就知道了,他一向爱民如子,现在既然捕鱼可以养活很多人,他没有理由不支持,至于什么祖制、国本之类、历代先王之类的规定,一向都是需要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用,不需要的时候自然是丢到脑海。

    “既然大家的意见都比较一致,那事情就这样定下来。”

    弘治皇帝见到众人没有像一开始一样激烈争论了,大家都支持折中的方案,也是笑了笑定下来,同时心里面也是默默的将刚刚跳出来的那些官员全部记下来。

    “臣启奏陛下,京城有人兜售海鱼,扰乱市场,致使京城百姓损失惨重,更有甚者,在吃了这些海鱼之后出现了不良症状,有严重者甚者性命垂危。”

    “臣恳请陛下立刻下旨封查海鱼来源,严惩不法之徒。”

    前面一件事情才刚刚定下来,立刻又有人跳了出来,矛头直指海鱼。

    其实他们本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出来阻止海鱼进京,但是周经先站出来说到海禁的事情,所以大家这才争论了大半天。

    现在天津开海是已经成了定局,但是他们依然不甘心,依然不肯放弃,所以这矛头立刻就对准了海鱼。

    只要这个海鱼无法进京,京城里面这些粮商的粮食依然还可以继续卖出天价,所有的一切都还会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他们口中所说的不良症状,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海鲜过敏,海鲜过敏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大部分都比较轻微,只有极少数人会比较严重,出现死亡的现象。

    现在他们以这个事情来说事,显然也是有所准备,提前就已经找好了借口。

    很显然,这种人是彻头彻尾的粮商的代言人,粮商的粮食一斤卖二百文,他们不会说这是扰乱市场,现在这海鱼卖一文钱一斤,他们立刻就跳出来说是扰乱市场,让京城百姓损失惨重。

    这根本就是不要脸,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周经一听,立刻就怒了,马上就站立出来说道:“徐子元,粮商粮食价格涨到两百文一斤,你为何不说扰乱市场?”

    “京城百姓损失惨重,这百姓到底是什么百姓,我看是你背后的粮商吧?”

    “吃海鱼是会有极其少数人出现过敏的症状,但是根本就无关紧要。”

    “至于你所说的不法之徒,这海鱼是我奉旨前往天津采购的,卖一文钱一斤也是为了赈济灾民,难道你是想说当今陛下是不法之徒吗?”

    周经的话铿锵有力,反驳的徐子元一时无话可说,因为本来就站不住脚,他的眼睛也是不断的看向周围的同僚,期盼着有人能够站出来。

    但是很显然没有人站出来,这个时候已经不适合再来说这个事情了,因为前面开海的事情他们已经输了,后面再来说这个海鱼的事情已经没有任何的胜算了,自然也就没有人站出来了。

    他们原本的计划是一开早朝就立刻提出查封海鱼的事情,阻止海鱼进京,接下来自然而然也是顺理成章的再次提出向粮商购买粮食赈济灾民,以达到原本的目的。

    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已经乱了,后续的一切都腹死胎中。

第213章,刘晋的目标

    天津,刘晋一直都在关注着京城这边的局势。

    随着海鱼进京,京城这边的灾荒情况总算是有所缓解,每天百万斤的海鱼虽然不能够让整个京城这边的人都吃饱,但至少不会饿死,一文钱一斤的价格也是人人都能够买得起的。

    再加上朝廷这边手中多少还有点粮食,朝中文武大臣也捐献出了一些粮食,熬粥赈灾,灾民们有吃的,能够活下去,其它的什么都好说。

    “恩师,京城这边的粮价还没有降下来,但是那些粮商已经停止吃进来自南方的粮食。”

    童源非常恭敬的向刘晋汇报最新的来自京城这边的消息,这是他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关注京城的粮食价格,关注各个方向来自南方的粮食价格,去向等等。

    “看来他们还是不死心啊,估计这两天他们的反击就会到来。”

    刘晋听完童源的汇报,微微思索一番就笑了笑说道:“这些人还真是够黑心的,二百文一斤的粮食,想想都觉得可怕。”

    “发国难财之人都该杀。”

    童源也是气愤不已的说道,如果仅仅只是卖几十文一斤还不至于让人如此气愤,现在卖两百文一斤,简直就是不让人活的节奏。

    “晋哥儿,晋哥儿~”

    就在两人讨论之际,赵二虎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京城这边来消息了,京城这边来消息了。”

    “不要急,慢慢说。”

    刘晋一听,立刻就来精神了。

    “开海禁了,在今天早上早朝的时候,户部尚书周大人提议全面开海禁,但是遭到了来自南方地区官员的强烈反对,但内阁三阁老,武将勋贵都是表示支持开海禁,最终是先解开了渔禁,允许沿海地区下海捕鱼。”

    “同时天津这里成为了第一个全面开放海禁的试点地区,不仅仅开放海禁,海贸在天津这边也是合法的了。”

    赵二虎说这话的时候显得很激动,因为他清楚这是刘晋最想要听到的消息。

    “太好了!”

    刘晋还没有说话,一旁的童源就忍不住兴奋的叫道。

    他跟随在刘晋的身边,虽然没有学到多少四书五经的内容,但是其它的东西却是学到了很多、很多,更是亲眼看到了海洋的富饶,海贸的巨大利润,知道了海洋的重要性。

    也是清楚的知道这禁海对于自己恩师刘晋的布局有太大、太大的影响,现在听到解开了渔禁,天津更是成为了试点,全面解开海禁,这绝大是巨大的胜利,不管是对天津,还是对自己的恩师,又或者是对整个大明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可惜了,仅仅只是解开了渔禁,也仅仅只是开放了天津。”

    刘晋听完,并没有想象中的喜悦,反倒是觉得有点遗憾,刘晋的心里面也算是真正了解了南方士林的巨大力量了。

    现在是弘治时期,南方士林还没有彻底的掌控整个朝局,按理来说以自己的布局,这皇帝支持开海禁、武将勋贵也支持开海禁,还有这内阁六部重臣当中也有人支持开海禁。

    刘晋原本估计着这开海禁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是太低估了南方士林的影响力了。

    竟然仅仅只是开了渔禁,也只是在天津这边为试点,这离自己的预想差太远了。

    “也好,至少是开渔禁了,也是开了天津,总算是将折扇严密的大门给打开了一点点,相信随着后续越来越多的财富从天津这边流入大明,我就不信那些人还能坐得住,说到底还是利益。”

    “南方士林反对开海禁是因为海禁对他们有利,如果海禁对他们不利,解开海禁对他们有利的话,要全面开海禁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想到这里,刘晋又忍不住笑了笑。

    只要这大明能够打开自己大门,接触到外面的广袤世界,那么就不会一直慢慢的落后下去,可以跟上大航海时代的步伐。

    如此一来的话,整个大明的未来就会转向未知的方向,中华民族的命运也将发生改变,不会在百年之后被异族人统治,更不会在几百年之后落后挨打,甚至于差点连脊梁骨都被人打断。

    这就是刘晋一直以来在默默努力想要达到的目的。

    身为穿越大军的一员,发财致富、升官发财根本就不算什么,难得是能为这个时代,为这片土地,为这个民族做点什么,改变些什么。

    虽然现在仅仅只是解开了渔禁,仅仅只是在天津这边为试点,但也是一个好的开始,有船可以出海,就可以从海洋之中源源不断的获取大量的食物,也可以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的获取海量的财富。

    海洋之中的食物可以让大明的普通老百姓获益,海鱼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廉价、最有营养价值的肉食,也是最容易获得的肉食。

    海鱼营养价值极其丰富,可以提高大明人的身体素质,强壮体魄,人想要长的高大,有力气,和吃是绝对分不开的。

    后世的新生代,这平均身高越来越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家吃的越来越好,身高自然更高。

    如果大明能够在海外获得广袤、富饶的殖民地,普通老百姓还更受益。

    在大明是人多地少,田地非常的金贵,但是在大明之外的广袤世界,还有着无尽的土地,数不清的肥沃田野,如果移民到这些地方去,普通老百姓也可以获得大量的土地,不用再死死的拥挤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之上。

    移民扩张,炎黄子孙就可以在全世界繁衍生息下来,再过上几百年的时间,整个地球各地都将会有炎黄子孙的身影。

    这大明的命运、炎黄子孙的命运就会彻底的改变。

    “不过还是要小心谨慎,仅仅只是开渔禁,开了天津为试点,南方这边的海商、士林肯定是不会如此轻易善罢甘休的,而且这场争斗还没有结束,他们还不肯降低粮食价格,肯定是还在等待着什么。”

    但是很快,刘晋又再次沉思起来。

第214章,张懋的绝招

    “臭小子、臭小子~”

    然后刘晋这边才刚刚开始思索下一步的行动,一道爽朗的声音就从外面传了过来。

    “英国公?”

    刘晋一听这个声音就知道是谁了,现在会这样叫自己的也只有张懋和周经了,所以也是赶紧起身往外面走去。

    只见张懋一身便服,旁边同样跟着几个衣着不凡的人,看这几人的神态和气度,再加上和张懋彼此有说有笑的样子,想来多半也是勋贵无疑。

    “见过张公。”

    刘晋笑着和张懋拱手致敬说道。

    “来,我给你介绍下。”

    张懋笑了笑开始介绍起身边的人来。

    “这位是成国公朱辅。”

    张懋指了指身边的一位中年人说道,这朱辅人长的非常不错,仪表堂堂,再加上一身华贵的衣着打扮,身为国公的气度,放在后世绝对是妥妥的少女、少那啥的杀手。

    “见过成国公。”

    刘晋笑着拱手致敬。

    “哈哈,刘公子不必多礼,叫我老朱就行了。”

    朱辅很是随和,没有什么架子,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张懋的关系,所以对刘晋很有好感。

    “这位是定国公老徐的孙子徐光祚。”

    张懋很快又指着身边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道,这人竟然是中山王徐达的后人,这让刘晋忍不住仔细的多看了一眼。

    来自后世,对于徐达的大名自然如雷贯耳,他算是明朝开国功臣当中最成功的一个了,死前是国公,死后追封为王,一门两国公说的就是徐达的后人,也是明朝当中独此一家。

    但是眼前的徐光祚看起来丝毫没有武将勋贵后代的样子,反倒是更像一个文弱的书生,既不高大,也不彪悍。

    “见过徐公子。”

    刘晋笑着和徐光祚打招呼。

    “刘公子客气了。”

    徐光祚也是比较随和,没有什么架子,温文尔雅。

    互相介绍了一番,刘晋也是带着几人来到了客厅,一边喝茶,也是一边聊起来。

    “臭小子,废话我也就不说了,这次我们三个一起过来是找你买船的。”

    一番客套过后,张懋也是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他们三个人从京城这边急匆匆的赶了过来,自然不是为了过来游山玩水的,而是为了发财而来。

    “买船?”

    刘晋一听,微微有些惊讶,因为上次张懋已经从自己这里订了三艘渔船了,没想到这才过几天的时间而已,他又来找自己买船。

    “对,买船。”

    张懋郑重的点点头,接着想了想说道:“我想买几艘大船,不是出海捕鱼的那种,而是能够出海做生意的那种。”

    他上一次可是在天津这边亲眼看到了从朝鲜回来的船队带回来了三百万两白银,一箱、一箱的银子不仅仅晃眼睛,更是让张懋的眼睛都红了。

    所以他一回京城这边,立刻就联系了其他一些关键交好的勋贵,大家商量着也是凑一凑钱,找刘晋这边买上几艘海船出海做生意。

    以前是不知道这海贸赚钱,现在看到海贸的巨额利润,他们自然是无法淡定,所以他们三个武将勋贵的领头羊都来天津了。

    刘晋一听,顿时就明白了,再看看张懋、朱辅、徐光祚,瞬间也就清楚了,他们肯定是眼红这海贸的巨大利润,已经无法淡定下去了。

    这当然是刘晋所希望看到的,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推开海禁大门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大,而这些武将勋贵们的力量自然是不容忽视。

    “张公,那种船可就贵了。”

    刘晋想了想回道。

    “臭小子,你就直说吧。”

    张懋看了看刘晋,早就已经做好了挨宰的准备了。

    没有办法,想要去吃香喝辣,这前提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这能够远洋船也只有刘晋这边造船厂最让他放心了,当然张懋也是老狐狸,知道这造船厂的大股东是太子朱厚照,在这里订船也等于是讨好太子,讨好这个未来的大明皇帝。

    “一艘十万两,不二价。”

    刘晋轻轻的报出一个价格。

    他的话一落下,张懋就忍不住眉毛一扬,朱辅则是眼睛微微瞪大,至于徐光祚则是微微张大了自己的嘴巴。

    这个价格实在是太贵了,不是一般的贵。

    纵然他们是武将勋贵的代表,都是国公世家,但是听到这个价格依然觉得很贵,可想而知刘晋的要价是真心贵。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造海船是技术活,这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和投入,船不卖贵一些,根本就没有办法维持下去。

    “臭小子,这个价格也太贵了吧,据我所知,这一艘福船也要不了几千两银子,你这一艘船卖十万两,太贵了,太贵了。”

    张懋连连摇头,虽然早就已经做好了挨宰的准备,可是听到这个价格,依然难以接受。

    “张公,我承认这个价格确实是贵,但是这远洋的海船和一般的船是不一样的,造海船从选料、备料、用料、船只的结构、设计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甚至于船上的刷的漆,它都有着自己的要求,不是随便一种就可以的。”

    刘晋点点头,很是爽快的承认了价格很贵,但刘晋也是清楚,永远不要和客户谈价格,要和他谈价值。

    “张公,上次你也看到了,我的船队仅仅去朝下这边半个月的时间,带一船玻璃制品过去就带回来了三百万两白银。”

    “我实话跟您说,这里面除开海员的工钱、奖金以及玻璃成本之外,这利润的利润也是有两百万两的,这还仅仅只是走一趟朝鲜,如果去倭国,去更遥远的地方,这利润就更大了。”

    “所以不要看我这船的价格贵,但是它绝对物超所值,去一趟朝鲜就可以连本带利的赚回来。”

    听到刘晋的话,张懋、朱辅、徐光祚眼睛之中闪烁着光芒,去一趟朝鲜竟然赚到了两百万两白银,这实在是让人眼红无比啊。

    “话虽如此,可是你这价格也太贵了,看在我给你介绍老婆的份上,便宜点吧。”

    张懋想了想讨价还价的说道。

    “……”

    刘晋一听,顿时就无语了,这张懋只是上次提一下,现在根本就没有介绍,他都能够拿出来讨价还价,还真心是无话可说。

    “张公啊,这真的不能便宜了。”

    “不过想要去远洋的话,我可以允许你去天津海事学院这边招人,只有天津还是学院这边毕业的海员才能够真正远洋航行,这总可以了吧,保您这钱投进去了,绝对不会亏本,只会有大把、大把的银子进来。”

    降价自然是不可能降价的,但是却可以将海事学院这边的就业问题给解决,这第一批学院要前往黄金洲,后面又陆陆续续的一批又一批招生,这些学员毕业了自然也是要找工作的。

    他这个校长自然是要替自己的学生找好出路来。

    张懋和朱辅、徐光祚互相对视一眼,彼此都微微点头,显然是没有办法,价格虽然贵,但是这放心的船也只有这里才有了,而且还保了海员,省了很多操心的事情。

    “那好吧,卖三艘给我总没有问题吧?”

    张懋点点头,答应了这个价格,虽然他能够想办法搞到福船,但是说实话没有刘晋经手的话,他还真心是不放心。

    刘晋这边的船虽然贵,但是有他经手的事情,他很放心,也只需要沿着刘晋走过的路去做就能够发财,省事,稳。

    “三艘太多了,我只能够卖两艘给您。”

    刘晋一听,顿时就摇头说道,好东西据说要适当的搞搞饥饿营销,更何况这海船造起来可是非常不容易,一下子全卖了,自己就没有余地了。

    “臭小子,价钱不能少,这船也不肯多卖给我,又你这样做生意的,还要不要我给你介绍老婆了?”

    张懋一听,顿时就忍不住说道。

    “…张公,不是不肯卖船给你,主要是这出海的大船很难造,更何况张公这一次性投入太多,风险也大是不是,我们先慢慢来,等赚了钱再多买几艘也不迟啊。”

    刘晋再次无语了,这张懋感情是一直要拿这介绍老婆的事情来怼自己了,搞的自己好像是找不到老婆的人一般。

    “老张,我看就订两艘吧,一下子定三艘,也确实是太多了。”

    朱辅想了想也是和张懋说道,一旁的徐光祚也是点点头表示支持。

    “那好吧,就定两艘吧,你小子可要尽快把船造好给我。”

    张懋无奈的点点头,接着又说道:“等你什么时候造好船给我了,我就给你介绍如花似玉的大家闺秀给你。”

    “…我先谢谢张公您了。”

    刘晋再次无语。

    就在几人商定了买船的事情没一会,赵二虎又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对刘晋说道:“晋哥儿,外面有两伙人送了拜帖,一伙是建昌伯和寿宁候,还有就是长宁伯周彧。”

    “建昌伯和寿宁候?”

    “长宁伯周彧?”

    刘晋一听,顿时就眉毛微微一样,看来闻到血腥味的人很多嘛,都想过来吃肉了。

第215章,张氏兄弟要造船

    刘晋院子的门口处,寿宁候张鹤龄和建昌伯张延龄两兄弟此时正非常不爽的看着长宁伯周彧,张氏兄弟和长宁伯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张氏兄弟仗着自己姐姐是当今皇后,自己外甥是当今太子,所以横行霸道。

    曾经为了抢夺田产和长宁伯周彧这边发生了矛盾,为此两家人也是打了一架,彼此见面都是少不了要吹胡子瞪眼睛。

    “长宁伯,你这老家伙怎么还不死?”

    张延龄似乎话里有话,长宁伯周彧是当今太皇太后的家人,也是皇亲国戚,这太皇太后是弘治皇帝的亲奶奶,当初弘治皇帝能够躲过万贵妃的毒手就是因为有他奶奶的抚养。

    弘治皇帝是一个孝顺的人,对自己的亲奶奶自然是很好,再加上小时候又是靠亲奶奶一手养大的,自然而对于太皇太后的家里甚是优待。

    不过长宁伯周彧却是一个聪明人,很清楚自己周家的富贵全靠这宫里面的太皇太后支撑着,这太皇太后已经一把年纪了,活不了太久。

    一旦太皇太后走了,这周家的日子就没有现在好过了,所以对于张氏兄弟,他一贯都是本着忍让的原则,做人也比较低调,随和。

    但没想到他现在竟然含沙射影,自己年纪是比他们两兄弟大,但是也算不上老家伙,他这话里面显然是在太皇太后了。

    “哼~”

    长宁伯周彧虽然愤怒,但却是拿这两兄弟没有任何的办法,外戚终究是外戚,看的就是谁更当今皇帝更近。

    张氏兄弟有张皇后罩着,自然是目中无人、横行霸道,谁叫弘治皇帝只有张皇后这一个老婆,也只有朱厚照这个一个儿子呢,他们两兄弟仗着国舅的身份真心是无所顾忌,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自己和这两兄弟死磕根本就捞不着什么好处,顶了天也不过是让弘治皇帝训斥他们兄弟两个一番,这对于张氏兄弟而言根本就跟过家家一样,不痛不痒。

    见长宁伯周彧不理会自己,张延龄也是微微得意的笑了笑,没有再继续说什么,对方好歹也是周太后的家人,这弘治皇帝对周太后还是非常孝顺的,事情要是捅到了弘治皇帝这里,两兄弟少不了要被招进宫挨一顿训斥。

    几人并没有等待太久,赵二虎就代表着刘晋出来迎接他们,将他们引到了客厅这里。

    “张懋、朱辅、徐光祚~”

    张氏兄弟来到客厅,一下子就看到了张懋几人,顿时忍不住摸摸自己的鼻子,他们两兄弟和周彧虽然是勋贵,但是这爵位可不是马上得来的,和张懋、朱辅他们这些勋贵是不一样的。

    “长宁伯。”

    “张氏兄弟”

    彼此也都算是老熟人了,见面了自然少不了互相打招呼,一番寒暄,刘晋这边也是算是和他们互相认识了。

    刘晋仔细的观测着,发现张懋、朱辅、徐光祚三人更喜欢和长宁伯周彧打交道,彼此关系似乎还不错,至于张氏兄弟,则是有种人人嫌弃的感觉,坐在一起都觉得有些别捏。

    这让刘晋脑海中回忆起历史上关于这两个兄弟的记载,顿时又觉得没有什么意外的,这两兄弟是真心的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几乎将人得罪个遍,仅仅只是一点田产而已,连太皇太后的家人也都去得罪,足见这两兄弟实在是没脑子。

    “寿宁候、建昌伯光临寒舍,实在是蓬荜生辉。”

    刘晋笑着表示欢迎,当然这肯定不是真心话了,对于这样的傻二愣子,刘晋觉得自己还是离的远远的比较好一些。

    得罪不起又惹不起啊,只能躲了。

    “刘公子,这次我们兄弟过来找你,是想找你买船,这渔船和可以出海去朝鲜的渔船都要。”

    张鹤龄没有开口,说话的是弟弟张延龄,也没有什么废话,非常的直接,这是一贯的做事风格了。

    “可以啊,这出海捕鱼的渔船一艘两万两,可以远洋的船一艘十万两。”

    刘晋笑了笑,果然和自己预料的一样,都是来买船的,现在消息传开了,闻到血腥味的人太多了,大家都想要发财,都纷至沓来。

    张氏兄弟要买船,自然是没有不卖的道理,这张氏兄弟、长宁伯他们代表的可是外戚集团了,他们如果在海洋之中获利,未来这推开海禁的力量又会强大一分。

    “两万两?”

    “十万两?”

    “你怎么不去抢钱?”

    刘晋的话一落下,张氏兄弟两个就忍不住跳了起来,太欺负人了,自己两兄弟天天省吃俭用,连粥都不舍得喝的那种,这刘晋倒好,一艘船而已,开口就是两万两一艘,十万两一艘的,真心不怕银子当银子看,这简直就是抢钱嘛。

    “额,这个我的船贵是贵了些,但是绝对物超所值,这渔船出海一次一天就可以捕鱼超过十万斤,这鱼纵然是卖一文钱一斤,一年下来赚几十万两银子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这可以远洋的船,相比两位也是知道了,这仅仅去朝鲜一趟,半个月的时间而已,也是带了三百万两白银回来了。”

    刘晋也是被这两兄弟的表现吓了一条,都是勋贵好不好,能不能淡定一定,这样咋咋呼呼的,要吓死人的。

    “可是你这船也太贵了吧,能不能便宜一些?”

    张鹤龄忍不住直摇头说道。

    “真没有办法便宜,因为我们的船确实是值这个价钱,你要是觉得贵的话,可以自己去造船嘛,自己造船就知道这船要不要那么多钱了。”

    刘晋笑了笑摇摇头,降价是不可能降价的。

    “对啊~”

    “哥,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造船?”

    “不就是造船嘛,也就是一些木头拼凑在一起的事情,有着买船的银子,我们都可以弄个造船厂出来,自己造船,以后我们也卖几万两银子一艘。”

    听到刘晋的话,张延龄也是猛的一拍桌子,丝毫没有一个伯爵该有的风度,完全就跟一个愣头青差不多。

    “是啊,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造船?”

    张鹤龄一听,也是微微一愣,接着也是对着自己问道。

第216章,船不够卖了

    张氏兄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为刘晋一句话,他们两兄弟竟然不准备买船了,而是准备自己去造船了。

    看着张氏兄弟两人急匆匆的离去,刘晋也是微微有些无语,自己也只不过是随口一说而已,没想到这两兄弟竟然当真了,真的准备自己去造船了。

    “也好,有更多的人造船也是一件好事,就是不知道他们两个兄弟能够造出什么船来。”

    刘晋摸摸自己的鼻子,想了想也是露出笑容。

    想要全面开海,推动大明向海外发展,进行全球殖民,光有人出海追寻财富是不够的,同样还需要更多的人来造船,造出更多、更先进的船才能够真正推动大明这个庞然大物向海洋发展。

    这张氏兄弟被自己一句话弄的去造船,或许真的会有一番作为也是难说。

    至少来说他们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会是一致的,将来他们造出来的船肯定是要卖出去的,谁要是再说禁海,那肯定是他们的公敌,有这两兄弟冲锋陷阵吸引火力的话也是很不错的。

    “刘公子,我也是来买船。”

    这边送走了张氏兄弟,长宁伯周彧也是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当然没有问题,不过这个价格你也是知道的。”

    刘晋笑了笑爽快的回道。

    “价格就按刘公子你说的来,我这边想要买两艘渔船,一艘远洋船,不知道可以吗?”

    长宁伯周彧没有什么架子,很好说话,价钱都没还一下。

    “两艘渔船没有问题,但是这远洋船我的建议是最好一次性买两艘,因为远洋毕竟风险很大,一艘船太少了,最好还是有两艘船一起出海比较好,彼此之间互相也能够有个照应。”

    刘晋一听了想了想说道。

    “两艘远洋船?”

    “这一艘远洋船要十万两银子,这两艘就要二十万两银子,我一下子很难拿出那么多银子来。”

    长宁伯周彧一听,也是有些犯难了,他资本不算太雄厚,手中的银子并不算太多,这一下子买两艘船的话,压力太大了。

    要知道张懋、朱辅、徐光祚他们三个人也仅仅只是买了两艘船而已,十万两一艘的价格确实是太贵了,纵然是他们这些顶级豪门贵胄也是觉得吃不消。

    “老周,你先买一艘吧,我们三个刚好也一起买了两艘船,到时候我们三艘船一起去朝鲜这边,互相也有个照应,等赚到银子之后,再添加新船也不急嘛。”

    这时张懋和朱辅、徐光祚互相对视一笑,笑了笑对周彧说道,很显然他们看周彧是顺眼多了,也愿意带周彧一起玩。

    “这…我就先谢谢你们了。”

    周彧一听,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连忙向张懋三人表示感谢。

    “说谢就见外了,真要谢的话,还是谢谢刘晋吧。”

    “嗯,刘晋已经到了娶妻的年纪了,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良配,老周你可以帮忙介绍、介绍。”

    张懋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接着眼珠子一转,立刻又将话题转移到了刘晋的身上。

    “……”

    刘晋再次一阵无语,这张懋敢情是想要将单身的事情传遍整个大明啊,有必要见个人就说,自己以后还要不要见人了,估计这是要成为大明版的国民女婿了。

    “好,好,刘晋刘公子这样的青年俊杰,想必肯定是人人都喜欢,我一定帮刘公子物色一个绝佳良配。”

    周彧一听,顿时就笑着连连点头答应下来,接着仔细的看了看刘晋,刘晋这卖相还很不错,有一副好皮囊。

    “…那我先谢谢周公了。”

    刘晋只能苦笑着表示感谢,同时看向张懋的时候,一眼就看到张懋微微得意的笑容。

    看来自己的大名很快就会再次传遍京城,估计等自己再次回到京城的时候,整个京城的人都会知道自己是一只单身汪的事情了。

    “口头上说谢没有什么诚意,赶紧去准备一顿海鲜大餐,就按上次的那种来,这海鲜越吃越好吃,现在每天不吃点海鲜整个人都少了点什么一样。”

    张懋看着刘晋的样子,还准备再敲诈刘晋一顿。

    接着转头对着朱辅、周彧、徐光祚他们说道:“这海鲜啊,你们一定要尝一尝,特别是这臭小子做的海鲜,绝对人间一绝,必须要尝一尝。”

    “是嘛,那我还真要尝一尝了。”

    朱辅一听,笑了笑说道。

    “没想到刘公子竟然还有一手好厨艺,今天是有口福了。”

    徐光祚也是对着刘晋笑着说道。

    “哈哈,老张你推荐的那绝对不会差了,肯定要尝一尝了。”

    周彧也是捏着自己的胡须说道。

    “……”

    刘晋一顿无语,只能够苦笑着说道:“几位肯赏脸,我自然是欢迎,保管让你们满意而归。”

    接下来的几天,陆陆续续前来找刘晋的人非常多。

    上至张懋、朱辅这样的国公,周彧、张氏兄弟这样的外戚,这些大明的顶级豪门贵胄,下至天津附近这一带的有钱的大商人、大地主、士绅,几乎每天都有不认识的人来拜访刘晋。

    同时天津造船厂这里,也同样有很多人过来参观,向造船厂这里下达订单。

    特别是天津这边的本地人,来的最多,因为现在整个天津都知道了天津港口这里发生的一切,一艘渔船出海捕鱼,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带回来超过十万斤的海鱼,整个天津都散发着海鱼的腥味。

    同时也是让天津这边的人看到海洋之中所蕴含的巨大财富,仅仅出海捕鱼都能够发家致富,更何况还可以出海经商,仅仅去朝鲜都能够大赚特赚。

    以前因为禁海,所以大家纵然是眼红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因为不敢私自出海,现在却是不一样了。

    随着解开渔禁,天津作为试点的消息传播开来,大家顿时就兴奋若狂,也都纷纷在第一时间内往天津这边赶过来。

    不仅仅是天津这边的人,消息灵通的商人,特别是北方的商人,士绅等等更是非常的兴奋,这出海以前都是南方人的专属,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解开了渔禁,天津作为了试点地区,北方人自然收益最大,可以在天津这边名正言顺的出海经商了。

    仅仅几天的时间,从各地赶到天津的人再亲眼目睹了渔船归海时的盛况,目睹了堆积如山的海鱼之后,都纷纷向造船厂这边下订单。

    两万两一艘的渔船,根本就不够卖,订单一下子就排到了明年去了,犹如白菜一般,有些有实力的人一张嘴就是要买好几艘,足见整个大明的财富其实都是隐藏在民间,被埋在了地下。

第217章,顶不住了

    刘晋的院子之中,刘晋正在听童源汇报京城这边的情况。

    “恩师,京城这边的粮价已经好像快要稳不住了,已经有粮商在悄悄的降价销售了,看来已经快要顶不住了。”

    童源满脸笑容的和刘晋说道,他每天都在关注这京城这边的粮价,也是一直以来都在对外放出风声要大规模采购粮食。

    “前面的时候,我即便是愿意出高价采购粮食,这些粮商都不愿意卖给我,现在他们当中已经有人悄悄的联系我,愿意以一百文一斤的价格大规模的卖粮给我,看来是真的都急了。”

    “他们当然急了,这些粮食他们的成本至少也是要十几文一斤,特别是这后面吃进的来自南方的粮食,价格高,数量庞大,让他们的整体成本直线上升。”

    “算算时间,朝廷这边从南方调运过来的粮食再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抵达京城了,到时候这些粮食一进京,他们的末日就到了。”

    “所以趁着现在,他们肯定是要想办法将这些粮食个卖出去的,而且他们内部之间肯定不是一个铁板,这些商人,谁都不是傻子,肯定会一个个争相出售手中的粮食,谁都不会傻乎乎真的等到最后将这些高价粮食砸在自己的手中。”

    刘晋一听,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总算是要见胜负了,他们想要以粮食为武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又是输在粮食上面。

    而且刘晋已经看到了他们悲惨的结局,输的倾家荡产都还不算什么,真正输掉的可能是自己的性命,甚至于是整个家族的命运。

    弘治皇帝直到现在依然还没有下旨去严厉的查处这些商人,很显然他是在放长线钓大鱼,这些商人对于弘治皇帝而言仅仅只是小鱼小虾,根本就微不足道,真正的对手是朝廷之上那些想要限制皇权,掌控皇权的人。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容忍有人触动皇权,除非是这个皇帝本身就是傀儡,很显然弘治皇帝并不是,真正的好戏好在后头。

    “恩师,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童源同样满脸笑容,喜欢数学的他从刘晋这里学到了四书五经上面所没有的知识和内容,现在懵懂之间似乎也明白了经济的力量,明白了市场的力量。

    “你觉得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

    刘晋看了看童源反问道。

    “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加大对京城海鱼的供应。”

    “这些天来我们下水了好几艘渔船,再加上出海回来的渔船,我们每天捕捞到的海鱼已经超过了三百万斤,这海鱼吃不完都已经晒成了鱼干。”

    “只要我们这边每天再对京城这边增加一百万斤的海鱼供应,他们肯定会立刻垮掉。”

    童源想了想回道。

    “在经济和数学方面你真的是非常有天赋,从明天开始增加京城的海鱼供应,不过却是不要一下子增长太多,一天增加二十万斤海鱼的供应,彻底压垮京城这边的粮商来。”

    刘晋听完,看了看童源,忍不住赞叹道,这几乎和自己所想的一模一样。

    在这个时候,刘晋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不断的增长海鱼的供应量,慢慢的压垮京城的粮商。

    “是!”

    童源一听,连忙点头。

    ……

    京城,一处秘密的庄园之中。

    胡万安早已经没有以前的潇洒自若,也没有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儒雅,自从几天前朝堂之上的事情传开,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原本在他的设想当中,朝中的诸公肯定是会联合起来发难,剑指海鱼,禁止海鱼入京,严禁下海捕鱼。

    毕竟这海禁是大明的国本,这南方士林在朝廷之上的影响力也是无与伦比的,无论是内阁大臣还是六部尚书、侍郎等等,出身南方士林的大佬都很多、很多。

    在这方面,南方这些士林的利益几乎都是一致的,反对增收商税,严厉执行海禁,这是符合南方士林的利益措施。

    他相信,只要朝廷之上朝中诸公一起发力,还是能够轻松的禁止海鱼进京,同时执行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如果不能下海捕鱼,天津这边所有的一切都会乱起来。

    数量庞大的灾民如果没有海鱼就要饿肚子,到时候再混杂一些人在其中煽风点火,很容易就可以让天津这边变成一个巨大的火药桶,直接将那个跳的最欢的刘晋给炸的粉身碎骨。

    没有了海鱼,京城这边的百万人口再加上聚集过来的灾民依然会需要他手中的粮食来活下去,手中的粮食王牌武器就依然能够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

    然而前几天早朝上面发生的一切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还没有等朝中诸公提出严厉海禁,禁止捕鱼,户部尚书周经就提出了全面解开海禁的事情,接着更加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朝着诸公竟然最终同样了允许沿海地区捕鱼,更是将天津这边作为试点全面解开海禁。

    这个消息一出,宛如一个超级大地震,直接将胡万安所有的部署和后续的计划都给彻底的打乱了。

    这意味着不仅仅天津这边可以下海捕鱼,整个大明沿海从此以后都可以下海捕鱼,更重要的是这天津出海经商、贸易都算是合法的了,以后享受这海贸巨额利润的就不仅仅是南方的大家族、大商人了。

    这北方的大家族、大商人也同样可以享受到海贸的巨大利润,这几天不知道有多少北方的豪门、大商人往天津这边跑,准备着提前进行布局。

    “输了,这一次是彻底的输了。”

    胡万安在自己的房间内走来走去,这几天来他一直都在苦思对策,然而想来想去,他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他清楚的意识到这一次,自己输的很惨、很惨,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他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到底输在哪里。

    一切本来都按照他的部署进行着,眼看着胜券在握,但是形势却是突然之间急转直下,仿佛一下子全部崩盘一般。

    他清晰的感觉到这背后的一切有一个极其高明的人在操控,自己所有的部署都被对方给看透,并且相应的提前就进行了布局,一旦出手,让自己竟然没有丝毫的反手之力。

    “少爷、少爷~”

    就在胡万安苦思对策的时候,管家胡怡宁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什么事?”

    胡万安连忙问道。

    “其他人降价了,他们不顾约定开始降价卖粮了。”

    胡怡宁显得很气氛。

    这一次是胡家牵头,带着众多的粮商、盐商一起做局,大家原本的约定是听胡万安这边指挥,一起发财,一起宰一次超级大肥羊。

    现在其他的粮商、盐商还没有得到胡万安的命令竟然开始私自降价出售粮商,胡怡宁岂能不气?

    “开始降价卖粮了吗?”

    胡万安显得很平静,似乎对此早就已经有所预料了。

    因为他太清楚了,现在他们这些人手中握着的粮食到底有多庞大,这临清仓、德州仓两大官仓里面的粮食在他们的手中。

    这灾荒以来南方粮食运到北方出售的粮食也是被他们以高价给全部吃了进去,再加上原本手中就握着数量庞大的粮食,可以说整个北方三省的粮食几乎都到了他们的手中。

    握着庞大的粮食,更为关键的是这些粮食的成本太高了。

    从德州仓、临清仓里面弄粮食,这前前后后的打点都花了上百万两的银子,从朝中诸公的孝敬到管理两个仓库的官员、小吏等等,哪一个不是需要打点,需要疏通。多的需要几万两银子,少的也需要几百两银子。

    北方有灾荒,南方地区这边的粮商自然会源源不断的运粮到北方来,饥荒年代这粮食的价格本来就高,想要吃下这些粮食,价格就非常的高,比平时要贵上几倍,这还是要熟人,否则对方都未必会卖给你。

    因为这粮食他们自己卖的话,完全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来,卖给胡万安这些人价格肯定是要更低一些的。

    吃进南方粮食的投入是最大的,饥荒的消息一出,追逐利益的商人自然会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汹涌而至。

    徽商和盐商的力量、影响力虽然庞大,但是却并不能左右整个大明所有的商人,有很多的商人都是不鸟他们的,特别是湖广、江西、四川、河南、山西等等大明西边、北边的商人,他们才不会管什么徽商还是盐商,只认钱。

    为了吃进这些南方来的粮食,胡万安这些人花费的银子都有数百万两,因为不管有多少的粮食进来,他们都要吃进去,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控盘的局势。

    “都顶不住了,也不怪他们。”

    胡万安倒是没有怪罪其他人的意思,因为他知道,大家都已经顶不住了,朝廷这边的赈灾粮食一到,大家都末日就到了。

    “传我命令,将我们家的粮食都拿出来降价出售,我们也卖一文钱一斤,这个时候了,钱财已经不如性命重要了。”

第218章,成了香馍馍的钱有财

    自从刘晋去天津这边之后,京城西山煤业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了钱有财负责,他原先仅仅只是京城一个煤炭店的小老板,现在却是成为了西山煤业的股东之一,和当今皇帝一起合伙做买卖。

    当初得知自己和弘治皇帝一起合伙做买卖的时候,钱有财还吓了一跳,甚至于主动想要将自己的一份全部交给弘治皇帝,毕竟对方是皇帝,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身份地位相差太远了。

    更何况,这西山煤业现在的生意越做越大,已经不仅仅在京城这边做蜂窝煤的生意,更是开始将蜂窝煤向周围的大城市扩散,一年赚上百万银子的大生意,虽然很舍不得,但是小命才是最要紧的。

    不过弘治皇帝派驻到西山煤业的人却是回话让钱有财安安心心的拿自己的那一份,将这个西山煤业打理好,多向刘晋学习,所以钱有财现在已经慢慢的脱离了原有小商人的味道,在打理西山煤业的产业时更加的用心,因为这不仅仅是自己的产业,更是当今弘治皇帝的产业。

    自己亏钱了、不赚钱了倒也没有什么,这不能让弘治皇帝跟着亏钱吧,更何况,这西山煤业在刘晋的管理下,一切井井有条,蒸蒸日上,很是赚钱。

    西山煤业用工足足有上万人,每天需要采购的东西非常多,其中粮食就是大头。

    众所周知,不管是这后世还是这大明朝,这采购环节都是油水十足的环节,西山煤业这边也接连查出了几个管事,所以在采购这一块,钱有财都是亲自去把控,特别是大项的采购,比如粮食的采购,都是钱有财亲自去谈,不放心将这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

    和往常一样,钱有财带着四五个西山煤业的管事非常悠闲的行走在京城的街道,街道两边的店铺的掌柜、老板一看到钱有财立刻就会屁颠、屁颠上来打招呼。

    无它,还是为了钱。

    钱有财掌管的西山煤业采购的物资需求实在是太大了,别的不说,单单是统一制式的衣服,西山煤业这边就要给自己的这些员工发几万套。

    几万套的衣服放在后世根本就不算什么,随便一个小厂都能够轻轻松松的完成,但是在这个时代,大家流行的是买布匹自己做衣服,很少有成品的衣服可买。

    所以当初刘晋就是自己购买布匹,然后自己再额外建一个西山制衣厂,专门招募西山煤业这些员工的老婆、姐妹之类的来做衣服。

    原先仅仅只是做衣服的西山制衣厂算是大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专门制作成品衣服的工厂,当然了,现在主要的客户还是西山煤业和玻璃厂,以及天津这边刘晋麾下的诸多产业。

    单单是这些产业,每年需要的衣服都超过十万套,让西山制衣厂这边的招工人数也是有好几百人。

    西山制衣厂也是隶属于西山煤业,所以单单是这布匹的采购一项上面,涉及到的金额就非常的庞大。

    整个京城做布匹生意的人都知道西山制衣厂,都知道钱有财,所以每当钱有财出现的时候,这些布匹店的老板、掌柜都会殷勤的出来打招呼,拉这钱有财去自己的店里面喝喝茶、坐一坐。

    “老钱,老钱,晚上一起吃个饭吧,听说望月楼这边新出了一些海鲜菜品,味道很是不错,我们一起去尝一尝吧。”

    这是一个布匹的老板,殷勤的邀请钱有财吃饭,望月楼因为刘晋一鸣惊人,也是跟着水涨船高,专门做一些创新的菜品。

    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天津这边源源不断的有海鱼进京,自然而然的望月楼这边也是推出了一些海鲜菜品,非常受欢迎。

    “钱老板、钱老板,我这最近新到了一些雨前龙井,还请钱老板赏光帮忙品鉴一下。”

    这是一个卖茶叶的老板眼巴巴的上来和钱有财拉关系。

    “钱老板、钱老板,我这有一批上好的木料,价钱嘛我给你最低,都是老朋友了,让我赚个跑腿费就可以了。”

    这是一个卖木料的老板,跟钱有财比划着,要将一批新到的木材卖给钱有财,西山煤业木材的需求同样非常庞大。

    钱有财很享受这样的感觉,遇到熟悉的老板、掌柜也是会停下来互相聊几句,遇到不熟的也会笑着和对方谈几下,生意人嘛,都是八面玲珑,圆润无比。

    他以前是一个木炭店小老板,哪里能够享受到现在的待遇,这京城各行各业的老板、掌柜都要讨好自己,都想要从自己手中获得订单,赚到银子。

    这种被人讨好的感觉自然是很让人享受。

    连带着跟着钱有财一起出来办事的人一个个都抬高了自己的头颅,穿着西山煤业管事衣服的时候都显得更加自豪一些。

    当然这也是西山这边一贯的传统了。

    不管是西山这边做工的,还是西山这边的管事,又或者是西山煤业员工的家属,对外的时候都挺自豪的,因为西山煤业这边能够赚到钱,普通的员工一个月也差不多能够赚到两三两银子,有些勤快、刻苦的,愿意专研某项技术更是能够达到四五两银子一个月。

    西山煤业这边又是包一日三餐的,这赚到的银子都是可以拿回家的,这收入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杠杠的,再加上长期以来的荣誉感培训,让员工上夜校读书识字,西山煤业的员工对西山煤业的忠诚度是非常高的。

    自然而然的,西山煤业的人对外表现出来的感觉就是比较牛气。

    钱有财带着人在京城的街道上走着,很快就来到了专门买卖粮食的地方。

    要说西山煤业这边其它的采购,钱有财从来都是很顺心,只要这银子撒下去的,大把、大把的人愿意跟自己做买卖,唯独采购粮食这一块,自从灾荒蔓延自后,他有钱都买不到粮食。

    很多时候即便是钱有财求爷爷告奶奶都没有用,这让他既气愤又很无奈。

第219章,有猫腻

    本来粮食这种大规模、大需求的买卖都是和人谈好价钱自后,对方按时送来,根本就不需要每天出来采购的。

    但是因为这些粮商似乎都约定好了,卖给西山煤业这边的粮食都是算好的,非常少,往往只是够当天的量,第二天需要的话,还是一样要重新去采购。

    这价钱一天天涨就算了,关键是还有钱都不肯大规模的卖粮食给你,你说气不气?

    气归气,可是钱有财依然没有任何的办法,每天都要到粮店这里来采购粮食,天津这边的海鱼虽然每天都源源不断的运过来,但这粮食依然还是少不了。

    西山煤业这边的人干的都是体力活,光吃海鱼是不行的,必须要配一定的大米饭或者面食才行。

    在别的地方,都是其他的老板、掌柜讨好钱有财,到了这粮店这里,一切都是反过来了,钱有财必须要去讨好这些掌柜和老板。

    “这些可恶的粮商,要不是有海鱼进京的话,这粮食还不知道他们会卖多贵。”

    看着街道两边的沿街排列的米店、粮店等等,钱有财都忍不住吐口唾沫,这饥荒年代,这些粮商的心都是黑透了。

    “一斤粮食卖两百文,天底下就没有怎么贵的粮食。”

    钱有财想到了采购粮食时的价格就忍不住一阵肉疼,西山煤业这边需要的粮食实在是太大了,尽管现在都是大规模的、尽可能的使用海鱼来替代粮食,但是每天怎么也是需要几千斤粮食的,这采购粮食一项的支出就非常大了。

    微微摇摇头,钱有财换上了笑容往前走。

    卖粮的街道非常的冷清,每一家门店前面都是门可罗雀,现在能够吃得起白面、大米的也只有京城这边真正的有钱人、贵族豪门了,至于普通的老百姓,早就已经到一个个海鱼售卖点这里去买海鱼了。

    一文钱一斤的海鱼,两夫妻花几文钱就能够为一家人买到几斤海鱼肉,足够一家人一天的所需了,根本就没有人再来这里卖两百文一斤的粮食。

    因为人太少了,每家粮店里面的掌柜、小二都闲着无事,所以也都是看着外面的街道发呆,时刻留着街道上面出现的客人,看看其它粮店卖出去多少粮食。

    钱有财算是这里的老熟人了,因为几乎天天都嚷嚷着要大量采购粮食,而且每天都要采购几千斤大米,也算是大主顾了。

    所以钱有财一出现,各个米店的小二也是马上急匆匆的向自己的掌柜、老板汇报,很快,当钱有财才刚刚走进街道这里,一个个粮店这里的老板、掌柜就立刻殷勤的跑了上来。

    “钱老板、钱老板~”

    “老钱、老钱~”

    钱有财被这些掌柜、老板的热情吓了一跳,以前的时候,对自己可是爱理不理的,现在一个个怎么立刻就转变了态度。

    “钱老板,我这里新到了一批上好的苏州米,价钱嘛,好商量,你需要采购多少都没有问题。”

    孙氏米店的掌柜跑的最快,当然这孙氏米店也是在街道口,离的最近,所以也是一把拉住了钱有财就往自己的店里面走去。

    同时孙氏米店的小二们也是联手将其他的掌柜给拉住,一边拉住也是一边说:“先来后到、先来后到~”

    其他的掌柜、老板一看,顿时就忍不住跺跺脚,这规矩还是要遵守的,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钱有财被孙氏米店的掌柜拉到自己的店里面。

    孙氏米店内,掌柜拉着钱有财在一旁的厢房坐下,奉上了上好的香茶。

    钱有财直到现在依然都还在发愣,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要是在别的地方,这些老板、掌柜如此热情,他一点都不意外,这里却是卖粮食的地方,这饥荒年代,这些粮商哪一个不是鼻孔朝天,牛啊~

    孙氏米店的掌柜拉着钱有财一番寒暄过后,也是谈起正事来。

    “孙掌柜,今天粮食卖多少钱一斤?”

    钱有财喝着孙掌柜这边奉上的香茶,上好的雨前龙井,他以前来可是连茶水都喝不到,现在和待遇还真是让他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钱老板,我们也是老熟人了,你们西山煤业在我这里采购粮食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今天只要一百八十文一斤,而且你要采购多少都没有问题。”

    孙掌柜看了看钱有财,非常认真的说道。

    “一百八十文一斤?”

    钱有财一听,顿时眼前一亮,这价格比起昨天来跌了二十文一斤,算下来一天也是可以剩下好多银子了,更为关键的是这一次竟然没有限制自己的采购量。

    不过钱有财眼珠子一转,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仔细的想一想,总觉得今天这些粮商的表现实在是让人觉得很意外,仿佛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般。

    以前是价格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爱买不买,而且还严格限制了采购的量,一天也仅仅只能够采购到当天的量,根本就不会让你多购买,现在却是没有了限制。

    “这其中必然有什么猫腻~”

    长期经商,钱有财这点嗅觉还是有的。

    所以想了想钱有财也是说道:“孙掌柜,这个价钱能不能再便宜一些,你也知道我一次购买的数量可是很大的。”

    “钱老板,你也知道,现在是饥荒年代,这粮食就是命啊,实不相瞒我这边也是因为最近新到了一批江南的大米,手中有足够的货,所以才愿意降价卖给您,而且也不限你数量。”

    “可以说,除了我这里之外,你去其它的粮店,价格肯定没有优惠,而且也一定会限制你的采购数量。”

    孙掌柜一听,微微沉吟一番说道。

    接着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我们也是老朋友了,以前你们西山煤业的大米也是我这里采购的,看在老朋友的份上,一百七十文一斤,再低的话,我真的是没有办法了。”

    钱有财一听,对方前面说了一大堆都是废话,用来迷惑人的,后面真的愿意降价,这说明其中绝对有猫腻。

第220章,争相降价

    钱有财身为一个商人,敏锐的意识到这里面有猫腻之后,接下来眼珠子微微一转,笑了笑说道:“孙掌柜,你这就不够朋友了,有人可是向我出了比你这低很多、很多的价格,你的价格太高了,在下先告辞了。”

    说完这话,钱有财就立刻起身往外面走去,其实钱有财虽然觉得这里面有猫腻,但是还没有弄清楚他们的底线,所以这也是试探性的。

    “钱老板、钱老板~”

    孙掌柜一看钱有财要走,立刻也是赶紧拉住钱有财来。

    “价钱好商量、价钱好商量,只要采购的量大,这价钱还是可以商量的。”

    孙掌柜心中很是无奈,上面的东家屯的粮食实在是太多了,现在要要抛售这些粮食,太需求钱有财这样的大主顾了。

    西山煤业这边有上万人的员工,每天一日三顿的吃,每天消耗的粮食非常庞大,只要能够锁定这个大主顾,东家手中的粮食就不用担心亏本了。

    “孙掌柜,你就直说吧,多少钱一斤?”

    钱有财看了看孙掌柜,很是直接的说道。

    “一百二十文一斤,再低的话就真的不行了。”

    孙掌柜想了想咬咬牙再次报出了一个数字,趁着对方还不知道大家已经顶不住了,能够赚一笔是一笔,一百二十文一斤,以西山煤业这边的消耗量,又不限量的话,西山煤业这边肯定会大规模的采购。

    “告辞~”

    钱有财一听这个价格,顿时心里面就一喜。

    对方肯一下子降几十文一斤,这足以说明对方很急着将这些粮食销售出去,这个价格肯定还有很大商量的余地,所以他并没有急着买,而是装着非常生气的样子,直接扭头就往外面走去。

    “钱老板、钱老板,价钱还可以再商量、商量嘛,一百文一斤,要多少有多少,我马上让人送货过去。”

    孙掌柜看这架势,顿时就急了,连忙赶紧的一边拉住钱有财,一边再次降价,同时心里面也是骂起来,看来其它的粮商已经不顾一切的开始降价了。

    大家实在是顶不住了,这手中的粮食再不卖出去的话,很快就要全部折在手中了。

    他们这些粮食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狼狈过,在饥荒的年代里面急着粮食卖不出去。

    听到孙掌柜的话,钱有财微微一愣,接着头也不回,继续朝外面走去,心里面却是已经清楚了,这些粮商终于要顶不住了。

    “八十文一斤~只要八十文一斤。”

    “五十文一斤,五十文一斤,真的没有办法再便宜了。”

    见钱有财要走,孙掌柜一边急匆匆的要拉住钱有财,一边也是连连降价,价格已经从一百七文一斤降到了仅仅只有五十文一斤。

    不过钱有财依然没有停下脚步,这五十文一斤的粮食依然是天价,平常仅仅只有几文钱一斤的粮食,卖五十文一斤,直接翻了十多倍。

    “钱老板,三十文一斤、三十文一斤,这是饥荒年代啊,这三十文一斤的粮食真心是白菜价了,绝对不可能有人会比我的价格更低。”

    当时孙掌柜报出三十文一斤的时候,钱有财停下了脚步,看了看一额头汗水的孙掌柜,笑了笑说道:“孙掌柜,三文钱一斤的话我可以考虑下。”

    “三文钱一斤,你怎么不去抢?”

    “现在可是饥荒年代,粮食比命都贵,三文钱一斤,买不到、买不到。”

    孙掌柜一听,顿时连连摇头,三文钱一斤的价格,在平常时候差不多也就是这个价,但是现在是饥荒时候,而且东家的这些粮食成本都要十几文一斤,这卖三文钱一斤,东家都要亏死。

    “那在下告辞了。”

    钱有财现在是心里面有底了,直接朝着下一个挂着‘江南香米’牌子的米店走去。

    “钱老板、钱老板,欢迎、欢迎~”

    江南香米店的苏老板早就已经眼巴巴的看着钱有财,见他朝自己的店走来,顿时就赶紧上前迎接。

    同时也是上好的茶水奉上,同样也是对钱有财一番恭维。

    “苏老板,你这大米多少钱一斤,隔壁的孙掌柜可是已经降到了十五文一斤了。”

    喝口上好的乌龙茶,钱有财有条不紊的说道。

    “十五文一斤?”

    “他们不想过日子了?”

    听到钱有财的话,苏老板也是微微一愣,顿时就忍不住叫了起来,都是粮商,大家又是一起联合起来坐庄,所以很清楚这个价格是多少。

    说实话,这十五文一斤的价格,他们几乎是没有多少钱可赚,只能够赚个辛苦钱。

    “呵呵~”

    钱有财笑了笑,似乎并不奇怪的样子。

    但是内心里面却是已经大概的摸清楚了他们的心里底线了,这十几文左右的价格应该是他们的底了。

    “钱老板,我们也是熟客,是老朋友了,既然你到我的店里来,我自然不可能让你空手而回的,十四文钱一斤,我这全是上好的江南香米,没有任何滥竽充数。”

    苏老板想了想一咬牙,一跺脚报出了十四文钱一斤的价格。

    这个价格,他真心是没多少可赚了,也就是图着西山煤业这边量大,能够快速的消化完自己的库存,及时回收前期投进去的银子,不至于亏的太惨。

    毕竟这粮食能够卖出去多少还是有钱赚,这要是卖不出去的话,那他们就真的亏大了,这饥荒年代不仅仅不赚钱,竟然还要亏本,说出去他们这些做粮食生意的人都没脸说自己是粮商了。

    但眼下的情况就是如此,从天津这边天天有百万斤的海鱼进京,并且这进京的规模越来越庞大,数量越来越多。

    朝廷从南边调运过来的粮食、各个方向粮商运过来售卖的粮食也是正一步步的逼近京城,再不卖出去,真的就要砸掉了。

    “苏老板,你的米我是知道,全是上好的江南大米,不过你这价格还是太贵了,在下告辞。”

    钱有财笑了笑,起身往外走去。

    “钱老板、钱老板,十三文钱一斤,要多少有多少,我马上让人送过去。”

    苏老板一看,顿时就急了,赶紧拉住钱有财,同时也是忍着痛,仿佛割肉一般再次降价。

    钱有财停都没停下,继续朝着下一家粮店走去。

    不需多久,钱有财就再次从这家粮店之中走出来,这家粮店的价格已经降低到了十文钱一斤,已经是开始亏本卖了。

    钱有财依然没有购买,在一家家粮店里面不断的商谈,这价格也是越来越低。

    “钱老板,你也是做生意的人,应该知道我们做生意的难处,一口价,八文钱一斤,不过需要一次性至少采购十万斤。”

    “这个价格,我绝对是亏本的卖的,而且亏老本。”

    何氏米店内,何老板很是无奈的报出了八文钱一斤的价格,这个价格,他是真的亏本,卖一斤粮食要亏好几文钱。

    但是不卖也不行,因为卖出去了还能够回收一部分的资金,这不卖的话,就要亏的更多。

    “八文钱一斤~”

    钱有财听完也是沉吟起来,他自己是商人,以前也是和这些粮商打交道的,八文钱一斤的粮食,差不多真心是很低了,特别是那些来自南方地区的大米,因为运输不易,这成本其实还是挺高的。

    不过对方既然愿意降低到八文钱一斤,这说明这些粮商是真的顶不住了,也说明现在还不是买粮的时候,所以他想了想随便找了一个借口也是离开了这个米店,并没有急着买粮。

    “接下来是要好戏看了。”

    钱有财找了一个酒楼,一边非常悠闲的吃饭喝酒,一边也是让手下的人密切的关注粮行这边的粮食价格。

    果然不出钱有财的意料,这些粮食为了尽快将手中的粮食卖出去,开始纷纷的降价出售,而且因为粮行这里的人非常少,所以一个个粮商们也是让自己的店里面的伙计敲锣打鼓的开始在京城的街道上吆喝起来。

    “孙氏米店上好的江南大米只要一百二十文一斤了,只要一百二十文一斤了。”

    “江南香米店有上好的江南大米,只要一百一十文一斤,只要一百一十文一斤。”

    “何氏粮店的粮食大降价了、大降价了,只要一百文一斤~只要一百文一斤。”

    京城的大街小巷,伴随着这些粮食店小儿们的吆喝声,顿时整个京城内的人都知道这些黑心的粮商终于开始降价了,而且一个比一个低,原先要两百文一斤的粮食,转眼间马上就降到了只要一百文一斤了,直接腰斩。

    但是现在京城的这些老百姓大家有海鱼可吃,每天花上几文钱就能够靠海鱼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大家根本就不会想着去买米,更何况这大米还要上百文一斤。

    “嘿嘿~这些黑心的粮商终于顶不住了吧,啧啧,看看他们的样子,我都觉得开心无比,以前想要他们降点价格买米都不肯,现在休想我们去买他们一斤米。”

    “对,前段时间这海鱼没有进京的时候,我孙子饿的不行了,手里面只有五十文,连三两米都买不到,我跪下来让他们好心买点米给我,直接将我给打出来,还说什么没钱吃什么大米。”

    “我是没钱,所以我现在吃肉,吃海鱼肉,他们的米还是让给有钱人去吃吧。”

    “对,坚决不卖这些黑心粮食的大米,一百文一斤,他们也是大赚特赚,就是要亏死他们,亏死这些黑心的粮商。”

    “还是天子对我们老百姓好啊,开了海禁,让大家可以下海捕鱼,让我们可以吃的起便宜的海鱼肉,有这一文钱一斤的肉,我就是不吃这些奸商的米。”

    “哈哈,又降价了,听到没有,李氏粮店的粮食降到八十文一斤了,他们现在这是要狗咬狗的节奏啊,有好戏看了。”

    “不管降到多少,就是不买他们的粮食,急死他们,哈哈~”

    “对,急死他们,我们有海鱼,皇上又开了海禁,以后可以捕鱼了,这海鱼吃都吃不完。”

    “……”

    京城的老少爷们看着一支支敲锣打鼓吆喝的粮食店小儿,彼此之间互相指着这些人有说有笑的,纷纷回忆起以前这些粮店牛叉哄哄的样子,一个个都不为所动,管你降低到多少,反正我就是不去买你的粮食。

    粮行这边,一家家粮店的掌柜、老板都站到了店门口,准备见人就往自己的店里面拉,准备迎接着即将到来的购粮人群。

    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现在整个京城的老少爷们都已经不买他们的账了,尽管这个粮食的价格是降再降,但粮行这里依然看不到一个人影。

    以前这些粮商的态度实在是太恶劣了,仗着饥荒年代,大家手中没有粮食,他们彼此之间又是约定好了价格,粮食将粮食抬到天上,还一副爱买不买的蛮荒态度,让京城这边的老把戏对他们是恨之入骨。

    现在大家同样也是作壁上观,看着京城这些粮商彼此之间争相降价,一起将将这个粮价从天上又慢慢的打回到地面,但是大家有海鱼可吃,自然也是不会去买这依然还是天价的粮食。

    甚至于以前还会来购买粮食大户人家的管家、仆人之类的也都消失一空,似乎大家都好像在观望,想要看一看这个粮食还能够降到多少文一斤。

    整个粮行,除了这些粮食店的店小二不断来来回回,不断汇报中其它粮店的价格,然后再报上自己的价格,接着掌柜、老板之间彼此互相怒目对视,一番你怎么降那么多,当初不是说好一起抬价的吗?

    接着又从对方的眼神之中看到了,你为什么又降那么多,还讲不讲信用之类的回答。

    当然了,这些掌柜和老板都是小角色,真正背后操盘的这些大佬们彼此又是在一处相聚到了胡万安的秘密院子当中。

    彼此一见面,脸色都非常的难看,甚至于彼此都怒目而视,这一次他们是真的血亏了。

第221章,要命还是要银子

    “老孙,你为何不讲信用,没有和大家通下气就先降价销售?”

    “我们当初可是说好的,同进退,这个价格都是要大家一起商量着来的。”

    一个长相儒雅的中年人非常的气氛的对着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说道。

    “老何,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什么叫我不讲信用?”

    “这谁先降价销售,你们心里难道没有一点数吗?”

    被称做老孙的人叫孙文堂,孙家是出身江南的大盐商、大粮商家族,孙文堂也算是孙家在京城这边的负责人。

    被称为老何的人叫何静年,是徽商当中赫赫有名的何家之人,何家主要的产业同样也是盐和粮,产业庞大,家族势力强大无比。

    “反正我们何家肯定是没有先降价的销售的。”

    何静年一听,顿时语塞,想了想也只能够如此说道。

    “我早就说过,我们做事不能做的太过分了,这一次我们涨价涨的太高了,两百文一斤的粮食,历史上都没有过,这次的饥荒又并不算太过严重,而且我们还故意针对上面,纵然是我们能够赢了,也绝对没有好下场,没有那个皇帝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时另外一个人也开口了,这人相貌堂堂,仪表不凡,看起来仅仅只有三十多岁的样子,但其实已经有四十多岁了。

    他叫江云山,是来自江浙地区的大家族江家的人,江家涉及的产业主要有茶叶、粮食和盐,算是江浙地区最有名的豪族之一。

    “确实是太过火了一些,但这也是为了我们整个江南人的利益。”

    孙文堂点点头说道。

    “为了我们整个江南人的利益?”

    “我们何家这次前前后后可是投入了两百多万银子,现在全部都要打水漂了。”

    何景年冷笑着说道。

    尽管何家徽商当中赫赫有名的家族,但是两百万两的银子扔出去,依然要让整个何家元气大伤,毕竟何家财富虽然庞大,但是大部分的财产都是以田地、店铺等等形式存在,真正手中的银子其实并不算太多的。

    “说得好像我们孙家就没亏一般,我们孙家投进去的钱不会你们少。”

    孙文堂看了看何静年说道。

    “好了,不要吵了。”

    这时,一直默默不作声的胡万安终于开口说话了。

    说到损失,他胡家的损失其实是最惨重的,作为徽商的领头羊,也是这次行动的领头羊,胡家这一次可是真正的砸了真金白银进去的,这前前后后投入其中的银子至少是有三百万两。

    如此巨大的损失,整个胡家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缓过气来,以至于他胡万安现在的地位也是不稳了,家里面对他也是颇有微词,这对于他继承胡家家主的位置是极为不利的。

    听到胡万安的话,其他人顿时就立刻安静下来,想要听一听这个胡万安还能够拿出什么好的办法和注意出来。

    “现在说这些都已经太晚了,现在该想一想如何亡羊补牢,这银子没了可以再赚,但是这小命没了的话,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胡万安看了看众人,冷冷的说道。

    “胡公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何静年立刻连忙问道。

    “难道你们家族这边在朝中的人没有和你们通气吗?”

    “上头这边可是一直在查德州仓、临清仓的事情,这一次上面表现的是不是太过平静了?”

    胡万安冷冷的说道。

    在场的这些人几乎都是来自江南地区的大豪族,都是和盐、粮、茶叶有关的,这些江南的豪族和江南的士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些是自己家族的人在朝中为官,有些是通过联姻的方式,再有些是通过同乡关系,还有很多是通过银子收买,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自江南地区的官员几乎都是这些江南豪族的代言人。

    又因为江南地区的这些豪族富家天下,这盐、粮食、茶叶等等最赚钱的买卖几乎都在他们的手中,所以他们掌握了整个大明最庞大的财富,这有钱就好办事。

    再加上江南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书香之地,自古江南多才子,文风鼎盛,宋明两朝,江南地区都是文人、才子辈出,这靠科举都是出了名考霸之区,这出来的当官的自然多。

    这诸多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慢慢的就形成了江南士林掌控大明朝局的情况,现在的弘治时期,这种情况就已经非常严重了,到了明朝后期,东林党就彻底的掌控了整个朝政,所有一切都是这些江南地区的人说了算。

    因为都是出身江南豪族,每个家族在朝中都有自己人,都是清楚朝中这边的动向。

    “这事不是已经安排好了吗?”

    “找几个替死鬼出来就可以了。”

    孙文堂连忙说道。

    “呵呵,哪有那么容易,上面这次似乎变了,暗地里都已经让锦衣卫在秘密清查此事,想要向以前哪有糊弄上面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大家还是提前做好准备吧,将该清理的都清理干净了,别到时候羊肉没有吃到,反倒是惹了一身骚出来。”

    胡万安笑了笑不可否置的说道。

    “我已经通知下去了,我这边的粮食全部一文钱一斤卖了。”

    接着胡万安又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出来,直接就让在场的这些人全部傻眼了。

    “一文钱一斤?”

    “胡公子,你没病吧?”

    孙文堂微微一愣,接着看着胡万安说道。

    “这卖一文钱一斤的话,我们这次就真的要血亏了,我们何家可不比你们胡家,家大业大,不在乎这几百万两银子。”

    何静年也是忍不住反讽道。

    “跟不跟,随你们,我这也算是和你们通通气了。”

    “我说了,都已经这个时候了,你们是要命还是要钱,就看你们的选择了。”

    “现在我们一文钱一斤的卖粮食,也算是赈济灾民,到时候朝中再让人说说话,这一次的事情就算是过去了,如果还非得要在乎那点已经收不回来的银子。”

    说完这话,胡万安就起身离开,没有再继续说下去,有些事情,其实点一下大家就懂了。

    PS:今天就一章了,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祝书友们新年快乐,阖家安康、心想事成~

第222章,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孙文堂、何静年、江云山等人看着胡万安离去,一个个面面相觑。

    “这粮食卖一文钱一斤我还不如将它全部倒进河里面。”

    何静年等胡万安离开,忍不住双目通红的说道。

    这一次,何家的损失实在是太多了,至少两百万两的白银,何家算是伤筋动骨了,为了筹集如此庞大的资金用来坐庄,他们可是抵押了很多的田产、店铺,这购买的粮食很多也都还是赊购的。

    现在卖一文钱一斤,他们何家就要变的风雨飘摇起来,一旦支持不住的话,整个何家都可能会倾家荡产。

    “一文钱一斤,真不愧是徽商之首的胡家,真是财大气粗。”

    孙文堂也是忍不住冷笑道。

    这粮食别说是灾荒年代,纵然是平时也绝对不可能卖一文钱一斤,更何况他们手中的粮食基本上都是来自江南的大米,成本极高。

    “他们胡家要买一文钱一斤,大家伙怎么说?”

    江云山也是跟着开口道,他内心之中极为不甘,可是如果胡家这边卖一文钱一斤的话,他们这些又该怎么办。

    胡家身为牵头羊,实力雄厚、财大气粗,手中囤积的粮食自然是最多的,如果胡家这边卖一文钱一斤的话,其他人纵然是不跟,手中的粮食也别想卖出去。

    前有一文钱一斤的海鱼,后有一文钱一斤的大米,他们手中的粮食绝对是烂在手中了。

    “我都说了,我就是倒进河里都不会一文钱一斤卖掉,反正粮食不是海鱼,不用担心会臭掉,我就慢慢卖,我倒是想要看看这胡万安到底有多少粮食,能够卖多久。”

    何静年虽然人长的很儒雅,一身打扮也很儒雅,但是说起话来的时候有点面目狰狞了,在涉及到自己利益上面,也是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老何,不管怎么说,我们都算徽商,大家还是一致行动比较好一些,怎么多年来,我们这些家族也是彼此互相帮扶,有钱一起发,有难一起当。”

    “胡公子的决定虽然让人难以接受,但眼下来看,也唯有如此才能够顺利脱身了。”

    “再去计较损失已然没有任何的意义,还是要往前看,这发财的机会多是,钱没了可以再赚。”

    “如果这一次不能顺利脱身的话,我们这些家族纵然是再有钱,也难逃一死。”

    江云山沉思许久之后,缓缓开口说道。

    现在不管怎么样都是亏的了,不管怎么样都是血亏,已经没有回转的可能了,要知道他们现在都已经降低到了以往的正常价格,可是这粮食依然卖不出去了。

    整个京城的老少爷们已经不买他们这些粮商的账了,反正有一文钱一斤的海鱼,谁还来卖他们的粮食,更何况以前的时候这些粮商一个个态度极其的恶劣,更是卖到天价。

    “可是这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这不是再割我们的肉去喂那些人?”

    何静年虽然很清楚这胡万安和江云山的话很有道理,可是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花高价买来的粮食只卖一文钱一斤的话,他的心都在滴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孙文堂无奈的摇摇头,叹口气说道,很显然,尽管内心之中不甘,但是依然不得不跟,因为他们都清楚的知道,这件事情没有如此简单的就结束的,弘治皇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现在的关键还是如何脱身。

    “唉~”

    何静年叹口气,接着想了想说道:“都怪天津这边过来的海鱼,不然我们是不可能输的。”

    ......

    京城的街道上面,一家家粮店的小二们依然还在敲锣打鼓,不断的吆喝着,想要吸引人去自己的粮店购买粮食。

    粮行这里,每一家粮店的门口都站着店小二,只要看到有人过来,立刻就殷勤的上前问好,想要将对方拉进自己的粮店里面。

    以前的牛气全然消失不见,一个个都眼巴巴的等待着顾客上面,可是街道上依然看不到什么人来粮行这里买粮,只能够望眼欲穿。

    一家家粮店背后的东家很快就传消息过来,收到消息的掌柜和老板一个个都傻眼了,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文钱一斤的粮食。

    再三确认了消息之后,这些粮店又开始纷纷忙碌起来,拿出了红纸和笔墨,赶紧将自己粮店门口的横幅给改掉,同时有一个个店小二急匆匆的朝着京城各处走去,传达上面东家的命令。

    “什么一文钱一斤?”

    “没有搞错吧,这要喊出去了,到时候不卖一文钱一斤的话,我们可是要被东家扔到护城河里面去的?”

    “已经再三确认了,赶紧喊吧。”

    负责吆喝的店小二一开始都不敢喊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价格实在是太吓人了,一文钱一斤的粮食,听都没有听过说,而且他们也都深知背后东家的贪婪,根本就不可能说将这个粮食卖一文钱一斤。

    只有经过了再三的确认之后,这些店小二们才开始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吆喝起来。

    “孙氏米店为赈济灾民,所有粮食一律一文钱一斤,每人每天限购三斤!”

    “江南香米店上感皇恩,下恤灾民,所有粮食一律一文钱一斤,每人每天限购三斤~”

    “何氏米店于民同心,赈济灾民,本店所有粮食一律一文钱一斤,每人每天限购三斤~”

    “……”

    很快,一家家粮店的店小二就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不断的吆喝起来,顿时犹如一场超级大地震一般,将整个京城都给震动。

    “一文钱一斤的粮食?”

    “我没有听错的吧,这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前面有两百文一斤的粮食,接着有一文钱一斤的海鱼肉,现在竟然开始有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老汉我活了一甲子了,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怪事。”

    “一文钱一斤的粮食,这怎么可能,那些奸商前两天的时候可还是卖两百文一斤呢?”

    “我也怀疑我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整个京城的老少爷们都要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问题了,这一文钱一斤的粮食,前所未闻。

    “没什么好稀奇的,这一文钱一斤的肉出现了,一文钱一斤的粮食也不稀奇了。”

    “对啊,大家伙赶紧去买粮吧,这海鱼早就吃腻了,这些奸商的便宜不占白不占,我敢肯定这一定是皇上知道我们老百姓辛苦,勒令这些粮商一文钱一斤卖给我们的。”

    “一定是皇上,只要他老人家才会时刻挂念着我们,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整个京城的老百姓一边惊奇一边也是急速的跑向粮行这边,同时也还有人对着皇宫的放下跪拜起来。

第223章,天降祥瑞

    京城皇宫之中,弘治皇帝正在批阅如山的奏疏,身为这个庞大帝国的皇帝,他每天的生活其实是很枯燥无味的,案牍劳形,能够出去散散心的时间都不多。

    偏偏他又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皇帝,大小事情皆要过问,偏偏又没有他老祖宗朱元璋同志的身体,仅仅三十多岁,整个人看起来都苍老无比。

    头发斑白、两眼昏花、一脸的疲倦……

    “萧敬,过来给朕念念。”

    弘治皇帝摘下眼镜,揉了揉自己疲倦的双眼,闭上眼睛说道。

    自从有了这个眼镜之后,他的近视就好了很多,眼睛也没有以前那么累,但是天天看奏疏,依然让他的双眼非常的疲倦。

    “陛下,您已经忙了一个多时辰了,要不我们出去京城走一走?”

    萧敬看了看疲倦的弘治皇帝,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勤快的皇帝,有时候他这个跟随在身边的太监都看不下去了。

    这满朝的文武大臣,一个个都精神抖擞,身强体健的,唯独这大明的皇帝,他是眼睁睁的看着这弘治皇帝一天天的老下去。

    “出去走走?”

    “也好,好久没有出去走动了。”

    弘治皇帝一听,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自从北方三省发生灾荒一来,他确实是很少出去走动了。

    “太子呢?”

    习惯性的弘治皇帝想要带上太子准备出去走走,这算是他们父子两个之间唯一的娱乐活动了,每次出去走动,他都会习惯性的带上朱厚照,而朱厚照也很是喜欢到京城里面走动。

    “太子殿下听说去看什么修水泥马路去了,就是从天津这边通往京城的水泥马路。”

    萧敬连忙回道,身为弘治皇帝的‘秘书’,对于弘治皇帝关心的人,他都是要时刻掌握情况的,因为弘治皇帝随时都可能会问道。

    “这水泥马路就是刘晋搞出来的吧?”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来兴趣了。

    “回陛下,这确实是刘晋发明的水泥马路,前面李东阳、周经、张懋也是在奏疏里面提到过,称这水泥为国之神器,可使我大明江山永固。”

    萧敬想了想连忙回道。

    “走,去看看。”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坐不住了,赶紧起身向外面走去。

    ……

    京城东边,距离京城仅仅只有一公里的官道上面,庞大的建筑团队终于也是将这水泥马路修建到了京城这里。

    这水泥马路的修建,非常的顺利,有着几万灾民同时开工去修建这水泥马路,速度快的超乎想象,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这水泥马路就即将修建到京城了。

    水泥马路这种新奇的事物也是在第一时间内吸引了整个京城老少爷们的注意,特别是随着天津这边天天有百万斤的海鱼运进京城,大家老早就知道这天津通往京城的官道早就已经变了,变成了一种用水泥修建的宽敞道路。

    所以在京城通往天津的官道两旁,人山人海,全部都是从京城这边涌过来看热闹的,朱厚照的身影赫然也在其中,身边围着十多个侍卫,后面跟着刘瑾这个狗腿子。

    “哈哈,终于修到京城了,这以后去天津就方便多了,听老刘说,这捕鲸船已经造出来了,以后一定要去海里面捕鲸。”

    朱厚照来到了崭新的官道上面,用力的用脚跺一跺坚硬的水泥马路,念念不忘的依然还是要去大海里面捕鲸。

    身后的刘瑾一听,顿时就吓的六神无主,这朱厚照要是出海捕鲸有个三长两短什么的,他也别想活了,这才回来京城多久,好不容易将这个小主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的地方,没想到竟然还想着捕鲸的事情。

    “嗯,还是老刘有先见之明,这水泥马路修的如此宽,到时候我就可以将自己捕到的鲸鱼运到京城来献给父皇了。”

    朱厚照一边在宽敞的水泥马路上比划,似乎在计算尺寸,对于这双向六车道的水泥马路很是满意,足够宽。

    “公子,我们还是回去吧,不然老爷知道了,我肯定会挨板子的。”

    刘瑾哭丧着脸,这出面了,他们的称呼也是变了,这老爷毫无疑问值得是弘治皇帝了。

    “放心吧,回去保你没事。”

    朱厚照不以为意,继续在宽敞的水泥马路上蹦蹦跳跳。

    “还真是够硬的,就跟一整块石头铺成的一般,这水泥可真是有大用处了,以后要是将这个水泥马路修到草原上去,再依托水泥马路修建城堡的话就可以轻松将草原给蚕食掉。”

    朱厚照摸着自己的下巴,脑海中都已经在计划着以后的事情了。

    别看他大大咧咧,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但在大是大非上面,其实还是很有自己主见的,他崇拜霍去病、崇拜卫青,从小都想着将来能够封狼居胥,为此也是一直在学习着,现在看到了这个水泥,脑海中就想着以后蚕食草原的事情了。

    朱厚照这边正在饶有兴趣的研究这水泥马路,另外一边,弘治皇帝换上了普通老百姓的衣服之后也是终于来到了施工现场这里。

    “很热闹嘛~”

    弘治皇帝看着眼前人山人海的样子,再看看官道上面,几万人的施工队伍,整个场面非常的热闹,非常的忙碌,但一切都井井有条,秩序井然。

    几万人的施工队伍彼此分工非常的明确,负责运输水泥、沙石的四轮马车在官道上面排成了长龙,前面平整开拓道路队伍在原有官道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道路两旁的水沟挖的整整齐齐,同时也用水泥去修建。

    更远处已经修建好的水泥马路非常的宽敞,中间的绿化带隔成了两边,所有行走的马车、人流全部都是靠右形势,犹如两条滚滚的洪流一般驶向远方。

    “这水泥马路到底好不好用啊?”

    “肯定好用了,前两天我还通过这水泥马路去了天津一趟,非常的平整,坐马车都不会有什么颠簸,只需要半天的时间就可以抵达天津。”

    “吹吧?”

    “这京城到天津可是有一百多里呢,半天时间怎么可能到天津?”

    “不信你可以自己去试一试,我岂会骗你?”

    弘治皇帝一边看着热闹的场面,也是一边听着身边这些老百姓不断的讨论这条崭新的水泥马路。

    “半天时间就可以到天津?”

    弘治皇帝微微动容,上百公里只需要半天的时间,这意味着什么,他太清楚了。

    “如果这个官道能够修遍我大明两京十三省的话,这调集粮草、军队就非常的方便了,从南方这边调粮到京城也用不了几天的时间。”

    弘治皇帝心里面默默的想道,接着也是朝着已经修好的水泥马路这边走去。

    很快,他就来到了已经修好、通车的水泥马路这里,和无数第一次踏上水泥马路的人一样,他也是忍不住用脚跺一跺这个坚硬的水泥马路。

    “还真是和石头一样坚硬。”

    弘治皇帝顿时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再看看这个平坦的水泥马路,脸上的笑容就更盛了。

    “真乃国之神器也~”

    跟随在弘治皇帝身边的萧敬,他的眼睛则是向着四面八方看去,似乎在寻找什么,很快他不仅仅发现了朱厚照,也发现了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阁老,于是连忙到弘治皇帝的身边轻轻提醒道。

    “他们也来了?”

    弘治皇帝笑了笑,接着也是让萧敬去将这些人叫过来。

    很快,朱厚照、刘健、李东阳、谢迁几人就急匆匆的来到弘治皇帝的身边,想要行礼,弘治皇帝却是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

    “你们怎么看啊?”

    弘治皇帝看了看眼前一直蜿蜒到视线尽头的水泥马路,笑着问道。

    “此乃国之神器,有此水泥,我大明再无外患。”

    刘健忍不住感叹一声说道。

    “陛下圣明,天降祥瑞,我大明盛世可期也。”

    谢迁也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将这水泥评价为了祥瑞。

    “哈哈,我早就说过,此物乃是神器,你们这下可是信了吧。”

    李东阳得意的摸着自己的小胡子,他回到京城的时候就已经向弘治皇帝和其他人说了水泥的事情,将这水泥比之为神器,刚刚开始的时候刘健和谢迁还是不相信,表示了怀疑,现在却是全信了。

    至于一旁的朱厚照则是嘟着嘴,似乎并不开心,好不容易出来玩一次,没想到就被弘治皇帝给逮着了,原本还想着是不是可以溜到天津这边去,然后再想办法混进捕鲸船上面,出海捕鲸玩。

    现在这个计划却是不得不流产了,有弘治皇帝在身边,他休想去天津,更何况还是去天津这边出海捕鲸,弘治皇帝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你怎么看呢?”

    弘治皇帝自然是注意到了朱厚照的表情,笑了笑问道。

    自从朱厚照从天津回来之后,他就觉得朱厚照长大了很多,很多事情上也是会问一问朱厚照,看看他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水泥虽好,但自古以来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作者:中华田园牛所写的《大明镇海王》为转载作品,大明镇海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镇海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镇海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镇海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镇海王介绍:
弘治十年,这是大明王朝美好的中午。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大地,也同样在吹打着这个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王朝。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中世纪的黑暗。此时,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控制不到二十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初次抵达美洲也才过去七年,而达伽马正在海洋上筚路蓝缕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刘晋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从一介书生成为了大明镇海王!书友交流群:720342318,有希望本书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聊聊天~大明镇海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镇海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