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镇海王TXT下载大明镇海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19章,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西山。

    经过三天时间的赶路,刘晋也是终于再次回到了这里。

    “人多了很多嘛,还真是够热闹的。”

    习惯性的刘晋在西山的各处巡视起来,发现整个西山这边聚集的人数多了很多倍,到处都非常的热闹,到处都是一片繁忙无比的景象。

    有大量的人手在平整土地,盖新房子、盖新的作坊,煤山上满挖煤的人更多了,一座庞大的煤山上到处都是人。

    挑煤的人更多,形成了两道长长的队伍,犹如搬家的蚂蚁,浩浩荡荡从煤山上连接到山下面,非常的壮观。

    蜂窝煤的作坊都新增了好几倍,每一个作坊都一片火热,去年的老手带着今年刚来的新手在熟悉自己的生产步骤。

    煤炉生产这边,一座座高炉冒着滚滚的白烟,给这片寒冷的大地带来一阵阵的热浪,蜂窝煤的晾晒区,一大片的区域内都是看不到边际的蜂窝煤摆放的整整齐齐。

    本来是寒冬,可是一进入到西山之后,瞬间就仿佛回到了酷夏,因为西山这边干活的人一个个汗流浃背,有人甚至于在这大冬天逛着膀子在干活,丝毫看不到一丝寒意。

    “人是不是太多了一些,这蜂窝煤的市场很快就会供过于求,再加上其它的煤业,估计京城这边的蜂窝煤很快就要陷入一片血海了。”

    “嗯,看来是时候开辟新的销售渠道了,另外也可以将玻璃和镜子的生意提上来了,不然还真心养不活怎么多人。”

    在西山各处巡视了一遍,尽管心里面早就已经预料到今年来的人会比去年多很多,但这来的人数超乎自己的想象,刘晋也是心里面在规划着新的计划了。

    “刘公子~刘公子~”

    这时,孙新和西山煤业这边的几个管事急匆匆的找到了刘晋。

    “什么事?”

    刘晋看了看孙新几人问道。

    “公子,这段时间来我们西山这边的实在是太多了,到现在为止我们西山这边已经聚集了超过3万人,并且这后面每天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涌到我们西山来。”

    “我们西山煤业做蜂窝煤根本就用不了那么多人,这可怎么办啊?”

    孙新显得很着急,没有办法,这3万多人,每天单单是吃喝都是一个大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这京城蜂窝煤的市场就那么大,有个一两千人生产蜂窝煤就足够了,根本就用不了如此多的人。

    这生产的蜂窝煤要是卖不出去,西山煤业这边也没钱养活如此多的人口,到时候西山不是被竞争对手给搞垮的,而是被这汹涌而来的人给吃垮。

    “3万多?”

    刘晋一听,顿时也是微微一愣,尽管已经知道这人比去年多了很多,可是这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现在一听竟然有三万多人,这也是将刘晋给吓了一跳。

    “可不是嘛,现在每天光是吃喝都快把我们西山给吃垮了,而且生产出来的蜂窝煤已经卖不出去了,这可把我们给愁苦了。”

    “还有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来的,去年在我们西山这边做事的人回去之后将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带了过来,这些人又该怎么办?”

    孙新连连点头,接着又说道:“都怪我当时心软,看着有人在寒风之中挨饿受冻就一下子全收了,到了这后面根本收都收不住了,这人越来越多,在各个管理方面都没有跟上,现在整个西山都变的混乱起来,还请公子处罚。”

    “我说呢,为什么有很多人还穿的破破烂烂。”

    刘晋一听顿时焕然大悟,接着沉吟一番说道:“这也不能全怪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西山这边待遇好,自然而然就会吸引更多的人过来。”

    “这样吧,立即将所有中级以上的管事都召集过来开会,我们来商讨下应对的策略,如此庞大的人数,我们可不能仅仅只是做做蜂窝煤。”

    “这人多了虽然压力很大,但人才是一切的根本,有人就好办事,关键还是我们要开动脑经和思维,不断的创新,不断想出新的赚钱的方法来。”

    想了想刘晋还是觉得有必要现在就开辟新的赚钱路子出来,不然这几万人的吃喝,西山煤业纵然是家大业大,也会坐吃山空的。

    “是~”

    孙新等人一听,也是赶紧各自分头去通知其他的管事准备开会。

    “玻璃和镜子这个要弄出来,不过这个东西前期走高端路线,产量不需要太大,用来赚钱可以,但是如此庞大的人数,还是要找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才行,纺织业、建筑业、海洋渔业、盐业、钢铁业……”

    看着孙新等人离去,刘晋的脑海中也是开始思索起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一个个行业,思索着下一个赚钱的路子。

    “纺织业倒是非常不错,只要将珍妮纺纱机给研究出来,这生产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而且纺织业还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制衣业、制鞋业等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只要赚钱,到时候别说是这几万人,来个几十万人也不怕。”

    “建筑业也不错,将水泥弄出来,到处修路盖房,搞房地产行业,需要的人数也非常多,而且要想富先修路的至理名言肯定不会错的,这个时代的道路交通条件实在是太差了。”

    “从昌黎县到京城这里,200公里不到的路程竟然花了三天的时间。”

    “嗯,水泥必须要尽快搞出来,这可是好东西啊,修城墙也好,修路、造桥也好,这绝对是妥妥的利器,用来对方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是非常不错的,到时候将城堡一个个修到草原上去,让他们帮我们养绵羊。”

    刘晋的脑海中细细的进行规划着,顿时就觉得聚集在西山这边的几万人根本就不够用了。

    “晋哥儿,朱平朱先生、杜明恩杜先生来了。”

    就在刘晋沉思之际,赵二虎急匆匆的走了过来说道。

    “朱平?弘治皇帝,杜明恩,看来多半是为了商量船队前往黄金洲的事情。”

    刘晋一听,顿时就猜测道,这边也是赶紧赶过去。

第120章,平衡与制度

    弘治皇帝一身便装,身后面跟着朱厚照、刘健、杜明恩几人,一行人一边在西山这边随意的逛着,也是一边有说有笑。

    “这西山还真是热闹,来到这里我都觉得一点都不冷了。”

    弘治皇帝看着西山热闹非凡的景象,也是满脸笑容。

    他当然是非常开心了,这西山煤业他才是大老板,去年年底分红,他拿的最多,一想到今年这西山煤业如果运转正常的话,他能够从这里分红到几十万两银子的事情,他心情就更好了。

    “这里怕是聚集了有上万人了,如此多的人都管理的井井有条,这刘晋确实是一个人才。”

    刘健摸着自己的胡须点点头说道。

    “岂止是人才啊,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我也是经商的,在江南这边也是有些棉纺作坊,我管理几百号人就已经觉得非常难了,这管理成千上万人,这需要很深的学问才行。”

    杜明恩也是笑着插话道,他尽管猜到了弘治皇帝和眼前这个刘健都是大有来头的人,但对方没有表明身份,杜明恩也是没有太过拘谨、约束。

    就在几人聊天之际,刘晋就走了过来。

    “朱先生、刘先生、杜先生,萧先生,还有朱兄,新年好啊~”

    刘晋笑着和几人打招呼。

    “新年好~”

    弘治皇帝和刘健笑着点点头算是回应,杜明恩则是同样拱手回敬,至于萧敬也是笑了笑,朱厚照则是对着刘晋眨了眨眼睛,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

    “刘公子你来的正好,刚刚我和朱先生、刘先生说道管理方面的事情,正要向你请教一二呢,你是如何管理将这西山如此多人管理的井井有条的?”

    “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下你的经验和方法。”

    杜明恩笑着问道。

    “这其实也很简单,这管理一个作坊、经营一个产业其实和治理国家也是一样的,关键在于用人。”

    刘晋点点头,接着想了想说道:“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用人之道的关键点在于将人用在他擅长的方面。”

    听到刘晋的话,弘治皇帝和刘健也是立刻就来了精神,仔细的听起来,同时心里面也是觉得这刘晋真能够吹的,这管理一个西山煤业竟然也能够和治理一个国家相提并论,倒是来了兴趣,想要听一听他能够说什么东西来。

    “以西山煤业这边来说吧,有的力气大,所以我就安排他们去挖煤或者挑煤,有的人心灵手巧,我就安排他们去做煤炉,还有的人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学习能力强,我就升这些人来做管理。”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其实管理方面就是围绕这一点来转的。”

    刘晋简单的将自己的管理经验说了出来,这管理学非常的浩瀚,后世这方面的书籍不知道有多少,但核心点还是围绕着人来转的,因为管理、管理,重点还是人的管理和利用。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弘治皇帝微微点点头,这边刘健却是微微皱眉想了想说道:“刘公子刚刚不是说了,这经营一个产业和治理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但自古以来这治国之道首先看重的却并非是才能,而是忠孝。”

    “夫大国者当以礼仪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以孝为根本,以德而远播天下,如此四方自当宾服,天下归心,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刘公子一味的强调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却是没有提到忠信,这有些人虽然有才能,但却是不忠不孝之人,如此之人用之只会祸国殃民。”

    刘健不愧是内阁首辅,这口才自然是没得说的,这引经据典又说的有礼有节,让一旁的弘治皇帝和杜明恩也是连连点头,深以为信。

    刘晋看了看这个老头子,知道自己要论嘴皮子的话,十个刘晋也绝对不是这种官场、文场上磨砺了一辈子的刘健的对手。

    想了想,刘晋也是笑着说道:“刘先生的话确实是很对,忠孝二字任何时刻都要牢记于心。”

    “但才能是可以看得出来的,这忠孝是深于人心的,刘先生觉得我们又该如何知道一个人是否忠孝呢?”

    “自古以来的乱臣贼子,一开始的时候可都是口口声声的喊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到头来却都是乱臣贼子,汉之王莽、三国曹操、唐之安禄山之流的还会少吗?”

    刘晋这招叫以退为进,先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可不是你口中所说的有点才能但不忠不孝之人,我也是一个时刻牢记忠孝的人。

    接着又是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说明这才能够是可以看到的,但这忠孝是根本看不出来的,以忠孝为用人的标准完全是不可取的。

    “这~”

    听到刘晋的话,刘健一时也是语塞,竟然无言以对,至于一旁的弘治皇帝则是陷入了沉思,他当皇帝十多年了,对此还是颇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正如刘晋所说的,有些人口口声声的喊着忠孝,但背地里做出来的事情却是上无君王下无父母,这以儒家提倡的忠信治国给人的感觉总好像是理想主义。

    有些人也确实是对皇帝忠心对父母孝顺,可是这些人往往又没有什么才能,空有忠孝,却根本办不好任何的事情,有时候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误了大事。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也是问道:“刚刚你所说的那些乱臣贼子一个个也都有才能之人,又该如何防止这些人祸国殃民呢?”

    “这说来就话长了,关键还是两个点吧,一个就是平衡,一个就是制度。”

    “所谓平衡指的是权力的平衡、力量的平衡、资源的平衡,对于手下的任何人,都不能将所有的权力交给他,比如掌握军权就不能掌握财政权,掌握了财政权就不能掌握人事任命权,各个权力需要进行平衡和制约。”

    “另外就是制度,这些乱臣贼子之所以能够霍乱起来,其根本原因在掌握了军权,本来这军权是属于君王的,但是却一步步逐渐转移到了这些乱臣贼子的手中。”

    “原本可能仅仅只是想要做一个忠臣、贤臣的人,在大权在握的时候,也可能会萌生出不该有的想法和念头,变成了乱臣贼子。”

    “所以第二个就是制度了,非常简单,以我西山这边的用人制度来说,我招收人的时候,我会注意进行区分,比如根据这些人的籍贯、年龄、擅长的手艺来进行区分。”

    “我会将来自各个地方的人混合打乱起来使用,这样的话就可以消除地域上的小团体,因为一旦一个地域的人太多了,形成了小团队的话,他们就会排挤其它地域的人,等到人数一多,他们就会逐渐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最终整个西山煤业的生产经营都要受到影响。”

    “另外我在西山这边开设了夜课,传授这些目不识丁的人认识一些简单的字,算一些简单的数目,同时也是借助机会向这些人灌输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大家对西山煤业的奉献精神。”

    刘晋想了想回道,对于这个东西,弘治皇帝肯定比自己更懂的,也肯定是更懂平衡之道,但是这封建社会最大的不平衡就是皇帝集权于一身,一切的好坏全靠皇帝的喜好,再好的制度也是枉然。

    有人会拍皇帝马屁,皇帝高兴了立刻就大力提拔,也不管这人是好是坏,有没有才能,适不适合坐到这个位置上面。

    很多时候,历朝历代的制度其实都很不错,真正破坏制度,让大家不依循制度做事的往往就是皇帝,最终制度的崩坏也会带来朝代的更迭,说到底又是回归了平衡与制衡的话题了。

    弘治皇帝仔细的听着刘晋的话,结合自己怎么多年来当皇帝的心得,也是对刘晋的话深表赞同。

    以前做皇帝总是觉得有点朦胧模糊的感觉,很多东西都知道,但是却没有像刘晋所说的这样具体、明了,刘晋将权力详细的进行划分,让他也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明白了很多东西。

第121章,人手问题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弘治皇帝双眼之中闪烁着光芒,看向刘晋的时候都满是欣赏之色,如此年轻,对于平衡和制度都有如此深的见解,实在是不可思议。

    自己当皇帝怎么多年,权力的游戏早就已经玩的滚瓜烂熟了,但总是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如今一听,却是拨云见日,一下子就顿悟了。

    “不敢,不敢,我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刘晋笑了笑摇摇头说道,这是实话,他这些知识在后世都烂大街了,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可以跟你吹个三天三夜,真要是让刘晋去总结一些东西出来,刘晋肯定也是两眼一抹黑。

    “刘公子谦虚了,当日望月楼我就知道公子博学多才,今天来西山之后才知道公子有经天纬地之才,就拿这小小的蜂窝煤来说,不仅仅解决了京城老百姓冬日取暖、用火的难处,而且还能够让这上万的流民拥有一份工作度过这艰难的冬天,更是还能够靠这蜂窝煤赚到真金白银,实在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旁的杜明恩指了指繁忙无比的西山笑着说道:“刘公子和朱先生也真是的,有如此赚钱的路子竟然不叫上我,实在是可惜,错过了金山银山啊!”

    “杜先生过奖了,过奖了~”

    刘晋再次谦虚的回道,接着想了想说道:“我们一起坐下来喝杯茶慢慢聊吧,你们今日过来,想必肯定是为了船队前往黄金洲的事情了。”

    “嗯,这黄金洲离我们大明有万里之遥,这大海汹涌,风疾浪涛,这船队的事情我们自然是要好好的商量一番。”

    杜明恩点点头说道。

    很快,在刘晋的带领下众人来到了刘晋居住的院子,就在院子中间围着一个圆桌坐了下来,很快就有人端上了上好的茶水,一边喝茶也是一边再次聊了起来。

    “刘公子,这前往黄金洲的船队的事情,我和朱先生这边也是准备的七七八八了,朱先生神通广大,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已经弄到了十艘大型的福船,目前已经停泊在天津港口这边。”

    “我这边也是已经将相关的物资等等已经准备妥当,只是这人手方面,实在是惭愧,因为前往黄金洲实在是太过凶险,纵然是我这边已经开出了很高的待遇,依然仅仅只招到了不足100个有经验的水手。”

    杜明恩来的时候就已经和弘治皇帝这边通了气,了解下各自准备的情况,现在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船有了,物资也有了,偏偏就差人了。

    本来有钱肯定是好办事的,只要银子撒下去,肯定有大把的人愿意卖命,但是杜明恩可是记得刘晋叮嘱过的,这前往黄金洲不仅仅是需要肯卖命的,更是需要有经验的水手,所以也不能胡乱招人。

    他杜明恩虽然有钱,可是要招到合格的水手,让对方愿意不远万里前往黄金洲,那就很难、很难了。

    “这倒是个问题,如果是普通人的话,随随便便也是能够招个几千上万人,但这合格的水手可不是那么好招的。”

    “更何况这一次去前往黄金洲,途中凶险万分,可能有去无回,就更没有人愿意去了。”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点点头,按照当初的约定,这船是他来负责,这物资和人手的事情是杜明恩来负责,所以他并没有去管这一块,现在想一想,似乎好像还真心是不好招到合格的人手。

    “这人手的问题我来解决,西山这边的人都过多了,我正愁着没有地方处理呢。”

    刘晋一听连忙说道。

    “这…刘公子你不是说过,这前往黄金洲的人一定要精挑细选嘛,这西山这边的人虽然挖煤很厉害,但是恕我直言,是否和刘公子你所说的精挑细选似乎差很远。”

    杜明恩一听顿时就疑惑的说道。

    “这我当然知道,前往黄金洲不仅仅是需要勇气,更需要的是有专业的技能和能力,你们可能不知道吧,在西山这里,他们白天工作,晚上还需要上夜课,由我和我的三个学生等人给他们讲课。”

    “所以去年在西山这边工作的几千人,每一个人都能认识几百个字,能够计算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数目,甚至于我还传授了一些简单的地理、天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向他们讲述了大明之外世界的繁华和富饶,他们当中很多人都非常渴望能够有机会到大明之外的世界去闯荡一番。”

    “在方面来说,他们绝对是非常合格的人选,有强烈的意愿,同样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当然,这些人很多都没有接触航海,所以需要将他们拉到天津这边进行专门有针对性的训练,相信不需要太久,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水手。”

    刘晋郑重的点点头,接着详细的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原来如此,如果这些人能够识文断字,还能够知晓一些天文地理知识的话,再稍加训练,确实是可以成为合适的水手。”

    杜明恩听完,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表示了赞同,他招收的100个水手,虽然熟悉船上的事务,但一个个都是文盲,真要说起来,其实并不算是合适的人数,只是懂操作船只,没有知识储备的话,还是不行的。

    “刘公子做事周全,竟然教这些流民识文断字,实在是让人敬佩。”

    刘健忍不住对刘晋拱手致敬,在这个时代,任何的知识都不会轻易传人,读书需要很多的花费,缴纳不菲的束脩才能够让夫子教你识文断字,这学手艺那更是需要免费给自己的师傅做牛做马好多年才可能获得一些知识、经验的传授。

    现在刘晋这边竟然免费主动教人识文断字,传人知识,实在是让人觉得敬佩。

    “这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我在管理西山煤业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问题,这没有知识,不识文断字的人仅仅只能够做一些简单的体力活,稍微需要他们去做一些有难度,有技术的工作时,他们就很难做好。”

    “所以我就想着教他们识文断字,传授一些简单的知识给他们,这样用起来就更顺手多了。”

    刘晋笑了笑摇摇头,想要在这个时代搞工业化的生产,这手底下的员工就必须要认识一些字,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行,不然就如同空中起高楼,终究是不行的。

    “原来如此,我说你们西山这边给人的感觉总是不一样,竟然用的都是能够识文断字的人。”

    杜明恩一下子焕然大悟,顿时似乎就明白了一些东西。

第122章,机会来了

    “我看这样安排没有问题,有什么需要我做也可以提出来。”

    弘治皇帝一直听着,想了想也是觉得刘晋这边来安排人手肯定可以的。

    “嗯,那事情就这样定了,我们再来商量一下子其它的一些细节。”

    杜明恩点点头,接着又说道:“刘公子,这前往黄金洲需要合适的导航,不知道你这边有没有将详细的导航给写出来?”

    “有,当然有。”

    刘晋点点头,这导航是当初说好的有刘晋来负责,对此刘晋自然是非常上心。

    “详细的导航我都已经写好,并且我的学生林书鸿他这一次会随船队一同前往黄金洲,在去年的时候,我也一直在传授相关的知识给他,有他在的话,把握就更大了。”

    “那就好,那就好~”

    “有刘公子的高徒亲自前往黄金洲,想必这一次是十拿九稳了,一定能够顺利的抵达黄金洲并且带回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杜明恩一听,顿时就更放心了,在这个时代非常注重礼教,这师徒的关系可是和父子关系差不多了,刘晋既然让自己的弟子一同前往黄金洲,那就说明刘晋对此也是非常有信心,这一下子就吃了定心丸了。

    “一切都很难说啊,这黄金洲毕竟离我们大明太远了,大海之上又不比陆地,凶险万分…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做好万全的准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刘晋笑了笑微微摇头说道。

    接下来几人继续讨论起来。

    “这福船我看还是需要稍微进行一番改装,先进行一番检修,太过老旧的福船还是不要去比较好,船底也需要进行一番清理,重新刷一层油漆,另外船的帆也要改一改…”

    “这船队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先进行一番训练,比如让船队先近距离航行一些,可以先去朝鲜、日本这边走一走,适应下海上的生活,熟悉下船上的操作。”

    “另外这船员也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到时候在天津这边也可以学习西山这边的夜课制度,将这些船员集中起来进行培训,专门训练在大海之中生存的经验和方法。”

    “我这边也是专门制作了一些工具用来测量距离、进行海上定位,寻找方向…”

    “还有这黄豆一定要买一些,长期在海上行走,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人会患一种特殊的疾病,这黄豆用来发芽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

    刘晋和弘治皇帝、杜明恩、刘健等人细细的商量着船队出海的事情,从船只到船员,从设备到物资等等,全部都仔细的先商量了一遍。

    。。。。。。

    傍晚,随着夜色渐浓,西山这边也是重要到了下班的时间,田二牛正准备去食堂美美的吃上一顿,然后再去澡堂这边洗个热水澡,接着准备带上自己的儿女去礼堂上夜课。

    “二牛,赶紧叫上赵猴子、大虎和傻熊到1号礼堂,刘公子这边有事要说。”

    这时有人急匆匆的走了过来通知道。

    “1号礼堂,刘公子有大事要说~”

    田二牛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一天的体力劳动带来的疲倦也是一下子消失的干干净净,也赶紧急匆匆的去找赵猴子、大虎和傻熊。

    等四人聚齐来到1号礼堂的时候才发现这里早就已经人满为患了,只能够坐下几百人的礼堂现在挤满了上千号人。

    “二牛、大虎,傻熊,赵猴子,你们来了~”

    “哈哈,大柱、光头,你们也在啊~”

    “可不是嘛,不仅仅我们在,你看看,当初我们一起上课的兄弟基本上也都在呢。”

    一来到礼堂,随便一看,田二牛他们也是很快就遇到熟人,去年一起进西山,一起上课的熟人,大家一见面自然也是聊了起来。

    “有谁知道刘公子找我们大家伙过来是有什么事情?”

    “不知道呢,刘公子找我们肯定是好事。”

    “那是,刘公子对我们是最好的。”

    众人议论纷纷讨论着,没有过多久,面带笑容的刘晋就走了进来,整个礼堂也是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静静的看着刘晋,静待他的下文。

    “大家都是我们西山的老人了,在我们西山这边至少也是有2个月左右的时间了,想必大家也是应该听说黄金洲的事情吧。”

    刘晋看了看礼堂拥挤的人群,笑着说道:“现在有一个机会,我和人组织了一个船队要前往黄金洲,需要大概900个人手。”

    “这前往黄金洲需要跨越万里的路程,需要在大海之中劈波斩浪,凶险万分,一个不小心可能就葬身大海,一去不回。”

    “所以这前往黄金洲完全是自愿的,有意向前往黄金洲的可以去孙新这里报名。”

    刘晋习惯性的先将丑话说在前面,废话也都不需要说太多,因为以前的夜课上刘晋也是说了很多遍了,这些西山的老人都懂。

    “前往黄金洲虽然凶险万分,但是回报同样非常的丰厚,这黄金洲遍地是黄金和财富,所以我和我的合伙人商量好了,前往黄金洲所得到的回报有一成会拿出来奖励给随船的船员。”

    “另外,每一个前往黄金洲的船员一次性可以获得50两银子的安家费,顺利回来之后,不管收益如何,还可以再获得50两银子的奖励。”

    “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人是军户、炤户、匠户之类,如果有户役限制的话,比如以前是军户、炤户、匠户之类的,只要愿意前往黄金洲,我的合伙人也是向我保证了可以将他的户籍进行修改,从此以后脱离原有的户籍。”

    接着刘晋也是将这一次前往黄金洲的待遇给说了出来,只要愿意去黄金洲就能够获得50两银子的安家费,顺利回来还有50两银子的奖励,有收益的话,大家可以一起分享一成的收益。

    这算下来就是100两银子的最低收益了,银子的购买力可是非常强大的,有100两银子足够在京城这里买个还不错的院子了。

    很多人一听都非常的心动,特别是田二牛、大虎两人,他们两个人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目光当中看到了熊熊燃烧起来的火焰。

    “机会来了~机会来了,我翻身的机会来了。”

    田二牛的内心之中不断的呐喊,自从在西山这边上过夜课之后,整个人不再是那个浑浑噩噩的田二牛之后,他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后代的命运。

    可是纵然他能够识文断字,能够知晓一些天文地理,可是户役制度的限制,让他注定了世世代代都是破烂的军户,现在听到刘晋说只要愿意前往黄金洲就能够改变自己的户籍,他立刻就知道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终于来了。

第123章,人一定要拼,要去搏

    “猴子、傻熊,你们两个报不报名?”

    会议很快就散了,毕竟大家都还没有吃饭,等下又还要上夜课,刘晋并没有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只是简单的将事情向大家宣布。

    一散会,田二牛就对着赵猴子、傻熊非常认真的问道。

    “我不知道~”

    赵猴子低头看了看地面,显得有些无措的说道。

    “我听你们的,你们说去我就去。”

    傻熊倒是干脆,他自己懒得去想,干脆就跟着大家走。

    “二牛,大虎,你们两个难道真的要去黄金洲?”

    赵猴子看了看田二牛,再看看大虎问道:“这黄金洲相隔我们大明足足有万里之遥,这大海之上,波涛汹涌,这一去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去,当然要去,必须去。”

    大虎态度非常的坚决,语气极其坚定的说道:“这是我们改变自身命运的好机会,刚刚刘公子不是说了嘛,只要去黄金洲就给改掉我们户籍,从此之后我们就不再是破烂的军户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再也不用世世代代为那些百户、千户做牛做马。”

    “他们也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可以读书,可以考科举,可以当官,可以出人头地,而不是像我们的祖辈一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生生世世都是那些百户、千户的奴隶,吃不饱饭,每年冬天都要出来乞讨过冬。”

    “这样的日子我过够了,纵然这黄金洲山水险恶,风疾浪涛,可能有去无回,我也要为自己,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去拼搏一次。”

    大虎越说越激动,以至于紧紧的握紧了自己的拳头。

    以前在鼓楼村的时候他过的浑浑噩噩,每天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发愁,来了西山之后,每天的夜课开阔了他眼界,增长了他的见识,同样也是让他清楚的知道,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子孙后代的命运,他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户籍。

    破烂的军户在大明是没有任何的前途,不能经商,也不能做手艺,更别说读书考科举做官了,只能够世世代代的成为任人剥削、任人欺压的对象。

    面对这样的机会,他没有任何的犹豫,他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

    “大虎哥说的没错,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纵然是死在了海上,至少有50两银子的安家费可以给自己的老婆、孩子,足够他们过上不错的生活了。”

    “现在不抓住机会去拼的话,我们永无出头之日,别看我们现在在西山这边过的有滋有味,但是过段时间,等开春之后,我们还是要回鼓楼村,还是要继续去给那些狗千户、百户们耕地、种田。”

    “到了冬天的时候,我们还是一样吃不饱穿不暖,还是一样要到外面去乞讨过冬,其他那些不是军户的人就好多了。”

    “他们完全可以转成正式工,一直在西山这边做下去。”

    “猴子,傻熊,这个机会不要错过,否则你们一定会后悔终生。”

    田二牛也是跟着郑重点点头说道,他和大虎一样,都已经下定了决心,报名前往黄金洲。

    “我听你们的~你们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傻熊摸了摸自己的脑袋,他人虽然笨了一点,但是他知道那些人的好坏,他知道自己跟着田二牛和大虎是不会错的。

    “好,干了,反正我家里面兄弟多,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也不少。”

    赵猴子犹豫了一下,接着也是咬咬牙说道。

    “好~我们现在就去报名~”

    大虎、田二牛一听,顿时就高兴的笑了,也顾不上吃晚饭了,径直去找孙新报名。

    等四人来到孙新这边的时候才发现这里早就已经人满为患了,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显然想去黄金洲的人很多、很多,大家都觉得这个一个翻身、发家致富的好机会。

    “二牛,你们也来了,我就说嘛,你们肯定会来的。”

    田二牛这边刚刚排队,前面就有个浓眉大眼的汉子转头笑着和田二牛打招呼。

    “大柱哥,你也去黄金洲?”

    田二牛看了看丁大柱笑着说道,这丁大柱和田二牛他们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户籍不错,根本就不需要靠去黄金洲来更换自己的户籍。

    “为什么不去?”

    丁大柱反问道。

    “额~我记得你的户籍还是很不错的。”

    田二牛愣愣回道。

    “是,我的户籍是不错,可以读书考科举做官,但是你觉得我这种穷苦人能够供孩子读得起书吗?”

    “我虽然户籍不错,但其实和你们一样,都是穷的叮当响,一年到尾辛辛苦苦的给地主种田连饭都吃不饱。”

    “这样的日子也是过够了,来了西山之后我是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人啊,一定要去拼,一定要搏,不然连赢的机会都没有。”

    “这去黄金洲虽然非常的危险,可能死在海上,但是我相信刘公子,他说黄金洲遍地黄金,那绝对不会错。”

    “你想啊,这黄金洲遍地是黄金,我们这去一趟又能够分享一成的收益,纵然人是很多,但是如果能够带回一船船黄金,我们就跟着一起发了。”

    “更何况刘公子叫我们去黄金洲,岂有不去之理,要是没有刘公子,我丁大柱去年就说不定饿死、冻死了,这大恩大德必须要报,更何况刘公子肯定有办法让我们平安回来的。”

    丁大柱分析的头头是道,最主要的他还是相信刘晋,同样内心之中渴望能够翻身,不想一辈子都当穷苦的农民,给地主种田,连饭都吃不饱。

    “大柱说的好,我们大家伙一起去,在海上搏出个未来!”

    有人听到了丁大柱的话,也是连连喝彩道。

    “刘公子说的好,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不去拼,不去搏,我们永无翻身之日。”

    其他人也是跟着嗷嗷叫,原先老实巴交,只想着吃饱饭的一群人,经过了西山夜课的洗脑,一个个都变成了虎狼一般,双眼之中闪烁着兴奋的神色,脑海中畅想着大海之中波浪,追寻财富和希望。

第124章,西山海事学院

    热闹非凡的西山,到处都是人,唯有刘晋居住的院子这里显得比较清静一些。

    此时,孙新正在拿着一份统计数据向刘晋进行汇报。

    “公子,截止目前已经有1500人报名,其中有600人是拥有军户、灶户、匠户户籍的人,还有900人则是普通户籍的。”

    孙新将自己统计出来的数据递给刘晋,这数据统计和分析比较原始,但在这个时代也算是比较先进了。

    “竟然有怎么多人报名?”

    刘晋拿着报告仔细的看了起来,他原本以为能够照到900人就差不多了,甚至于可能还会差一些,没想到竟然有1500人报名,这有点超乎他的想象了。

    “都是去年来的老人吗?”

    “不是,其中还有一些是今年新来的,估计是收到消息之后过来报名的。”

    “这部分人数有多少?”

    “大概有100多个吧,这后面报名的基本上都是今年新来的。”

    “把这部分人踢掉了,我们没有时间再来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和内容,必须要用老人才行。”

    刘晋想了想花掉了这些人,接着又说道:“剩下的这1400多个,全部集中起来。”

    “嗯,在西山东边这边专门划出一块地来,成立一个西山海事学院,他们再加上杜明恩这边带过来的100人就是第一批学员,实行优胜劣汰制度,不合格的淘汰掉,只留合格的1000人。”

    “对他们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海洋专项学习、训练,到了四月份的时候他们差不多就应该要出发前往黄金洲了。”

    成立西山海事学院也是刘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一个决定。

    这前往黄金洲需要专业的船队,更需要专业的水手,没有先进的船只是不可能进行远洋航行的,同样没有专业的水手,也同样无法在大洋、大海之中追寻财富。

    在这个时代,明朝因为长期实行海禁的政策,这海洋方面的人才奇缺,不仅仅是造船的人才奇缺,这合格、专业的水手同样非常奇缺。

    如果仅仅只是依靠经验来培养专业的水手,速度非常慢不说,而且很多时候经验并不可靠,甚至于还是错误的经验。

    这就需要专门成立一个专业性的海事学校来培养专业的海洋人才,通过学校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学习,对海洋洋流、气候、全球地理知识、天文知识、海洋生存知识、远洋船只构造等等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学习。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现实是现在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刘晋去给这些人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同样这些人都已经成年人,尽管经过去年的培训和学习,认识了一些字,但总的来说,可塑性都不算太强。

    真正想要培养出合格的海洋人才,需要的是从小就进行培养,现在顶多只能算是临阵磨枪,不快也亮。

    进行一定的培训总比没有任何的培训要强很多,刘晋将后世一些海洋之中的知识传授给这些人,采用后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相信总是能够收到一些成效的,总之什么都不懂就傻乎乎的往海洋上送好很多。

    当然成立专业性的海事学校,同样也算是刘晋的一个试验,想要在个时代有所作为,改变炎黄子孙的命运,刘晋需要将这个庞大的帝国慢慢的引向海洋,看向大明之外的世界。

    想要做到这一切,刘晋就必须要培养出无数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也让更多的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享受到利益,获取利益,从而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海事学院仅仅只是开始,未来刘晋还会建起什么纺织学院、建筑学院、工学院等等一系列的学院,将大量的知识传播出去,培养无数的人才。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话语权和知识都掌握在了儒家文人手中,这儒家的思想发展到了现在早就已经腐朽不堪,失去了活力,所有的读书人捧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还不行,还必须要将如山一般的注解也背诵下来。

    发展到了这一步,这几乎已经注定了它只会慢慢的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为社会的思想被死死的禁锢住,任何的创新、改变都会被视为异端,视为奇巧YIN艺。

    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的儒家,这样的文人士大夫,他们掌握了这个时代的一切,掌握了这个时代的话语权。

    刘晋清楚,现在自己只是小打小闹,又都是和民生有关,所以他们可以不管,可是一旦要是自己触及到了这儒家、这些文人是大夫的利益,自己绝对要死无葬身之地。

    想要同这些传统的力量相斗,刘晋就必须要培养起一批强大的新力量出来,所以建立各种各样的学校是势在必行,因为学校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它更是传播思想的地方,谁掌握了这个就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未来。

    海事学院做的好,刘晋就会零零星星的将更重要的专业性学院都建起来,只要更多人学到了新知识,利用新知识获得了财富,拥有了地位,那么将来站到刘晋身边的人就会更多,自然而然慢慢的就可以这个帝国引向另外一个不同的发展道路。

    西山的面积非常大,原先是属于弘治皇帝私人的皇庄,这面积自然不会小,毕竟是皇帝产业,可供使用的土地非常多。

    很快,在西山东边这边,在大量人力、物力的持续投入下,一座庞大的学院就慢慢的建成,这学院和传统的书院不同,这里不教四书五经,也不叫诸子百家,是一家专门用来传授专业性海洋知识的学院。

    当然了,现在仅仅只是挂了一个牌子,西山海事学院的牌子,也同样没有吸引什么人注意,毕竟仅仅只是给一群即将远航的船员进行培训、训练的地方,没有什么太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但是这个西山海事学院,它注定了将会是一个写进历史教科书的地方,从这里将会走出无数历史名人。

第125章,2万银子的事

    京城皇宫之内,弘治皇帝正在批阅如山一般的题本奏章,身为皇帝享有这个世间最至尊无上的尊荣,同样也承受着常人所不能承受的重担。

    别的不说,单单是弘治皇帝每天批阅的奏章数量至少也有几百份,多的时候上千份,弘治皇帝每天都很早起来准备早朝,开完早朝又会将重要的大臣留下来继续开会,商讨国事。

    到了下午的时候,弘治皇帝还会开晚朝,再次召集群臣商讨国家大事,晚上又要批阅各种各样的奏章,很多时候一天下来,休息的时间很少、很少。

    虽然仅仅只是30多岁,在后世都是可以一夜七次郎的黄金年龄,可是现在的弘治皇帝都已经老态频现,再加上从小身体就差,弘治皇帝看起来都像是五十多岁的人。

    弘治皇帝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常年案牍劳形,他的近视已经颇为严重,很多时候看奏章都要看的很近,眼睛非常的疲劳。

    “陛下,您该休息一下了。”

    随时伺候在弘治皇帝身边的萧敬也是过来小声的提醒道。

    “唉,还有怎么多奏章没有看呢,朕这里休息一下,可能耽误的就是关系一方百姓的大事。”

    弘治皇帝听了,叹口气摇摇头,他也想休息啊,可是一想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他就强打起精神来,继续看起奏章来。

    “陛下,要不让我来给您念一念吧。”

    萧敬看了看弘治皇帝,伺候弘治皇帝多年,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勤政爱民,勤俭节约,轻徭薄赋,任人唯贤…所有的词语用来形容他都不为过。

    “也好~我这眼睛是看的越来越模糊了。”

    弘治皇帝闭上自己的眼睛点点头说道,接着脑海中却是突然想到了放大镜,那种可以将物体放大的神奇东西,想到放大镜他有想到了千里眼,立即问道:“这几天没有边镇的消息吗?”

    “回陛下的话,这几日没有收到来自边镇的消息。”

    萧敬是弘治皇帝的私人秘书,来自全国各地的奏章基本上都是先进过他的手进行分类整理,重要的事情、皇帝关心的事情自然是放在最上面,最显眼的地方,所以他很清楚来自各地的奏章。

    “还没有消息吗?”

    弘治皇帝微微皱眉,接着起身来到窗户旁边,命人将窗户打开,顿时一股凌厉的寒风就吹了进来,让弘治皇帝忍不住打个哆嗦。

    弘治皇帝看了看外面,天昏沉沉的,非常的压郁,非常的冷,寒风呼啸,吹在脸上的时候仿佛刀子在削一般生疼。

    “又下雪了~”

    很快,昏沉沉的天竟然开始下起雪来,起初还是一点点小米雪,但是很快就转变成了鹅毛大雪,顷刻间,天地之间就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弘治皇帝眼前的视线逐渐被白色所笼罩,变的模糊,单调起来,看着眼前的大雪,弘治皇帝却是没有任何的心情去吟诗作词,心情变的更沉重。

    他知道,雪下的越大,这天气越冷,自己的子民们日子就越难过,更为重要的是北方的邻居肯定不会安分,必然会频频南下,现在一直没有消息传来,这让他很是担忧。

    “陛下,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户部尚书周经,兵部尚书马文升已经在殿外等候。”

    就在弘治皇帝看着外面的大雪发呆之时,有小黄门走了进来禀报。

    “宣~”

    弘治皇帝回过神来,立即说道。

    很快,刘健、谢迁、李东阳、周经、马文升五人就来到了弘治皇帝的暖阁之中,弘治皇帝也是让人赐座、赐上热茶。

    “陛下,不知近来可有边镇的消息?”

    几人喝杯茶暖了暖身子,周经也是率先开口问道。

    “没有~”

    弘治皇帝看了看周经说道。

    “陛下,边镇之事乃军国大事,自古以来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儿戏待之,可是当日陛下硬是要我这边花费2万两白银去购买那个所谓的千里眼。”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但却始终没有任何相关的消息传来,可见这2万白银是打了水漂。”

    “国库本就空虚,全国各地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这2万两银子如果用在了刀刃上,我自然是不会有半句怨言,可是如今,却是连个声响都没有。”

    周经一来就提千里眼的事情,张口闭口就是2万两银子,同时脸上带着愤怒无比的神情,差点就要对着弘治皇帝吐唾沫了,话里话外的都在说弘治皇帝乱用国库资金去买什么千里眼。

    这也是弘治朝的一个常见现象了,弘治皇帝是个老好人,脾气好,人也非常仁厚,这些大臣们早就已经将弘治皇帝的性格摸的清清楚楚。

    所以在一些大事上面,这些朝臣们一个个都理直气壮,根本就不怕得罪弘治皇帝,有时候甚至于像这周经一样当着皇帝的面骂皇帝,特别是当他们觉得自己有理的时候,那更是有种得理不饶人的架势。

    听到周经的话,弘治皇帝的脸色一下子就变的不好看了,这个周经,上一次就已经骂的自己狗血淋头了,现在还来,搞的好像只有他关心这个国家,自己就是一个败家子一样。

    “周大人,现在才过去一个月而已,言之无用是不是尚且太早了一些?”

    刘健看了看周经,再看看弘治皇帝,想了想说道。

    这购买千里眼可不仅仅是弘治皇帝同意的,他和谢迁、李东阳三个内阁大臣也是同意的,这周经三番五次的念叨这事,让他们三个的脸色也是不好看。

    “言之尚早?”

    “我看已经不早了,都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要是这千里眼真有用的话,那早就应该有好消息传来了。”

    “2万两白银,它可以购买6万石粮食,也可以购买十多万匹布,可是却只买来2000个没有任何作用的所谓的千里眼,这钱花的实在是太不值了。”

    “陛下,这钱无论如何也是要从陛下的内帑来出,国库的钱必须用在国家大事之上,用在这种小儿玩具上面就是愧对天下的黎民。”

    周经却是摇摇头反对道,扯来扯去,最后还是要弘治皇帝的内帑来出这笔钱。

第126章,这钱花的值不值?

    “……”

    弘治皇帝一阵无语,尽管早就已经知道这个周经是奔着自己的内帑来的。

    自从去年西山煤业开始赚钱以来,这周经都已经不是大明的户部尚书了,他成了弘治皇帝内帑的耗子,三天两头借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抠弘治皇帝的钱。

    西山煤业这边确实是赚钱,这一点弘治皇帝自己很清楚,大家也都很清楚,可是赚钱归赚钱,这周经天天盯着自己的内帑,这让弘治皇帝非常的不爽。

    当然更不爽的事情是群臣除了盯着自己的内帑之外,还天天上书给弘治皇帝,要弘治皇帝勤俭节约、戒奢以俭,不断让弘治皇帝缩减自己的开支,将省出来的钱用来支持国库。

    皇帝也是人好嘛,弘治皇帝都已经很勤俭节约了,只有一个老婆,后宫的开支降到极点,这张皇后很多衣服都还是打着补丁,缝缝补补的穿着。

    弘治皇帝既不修园子,也不喜欢铺张浪费,一向已经非常的节俭了,这还天天被人叫着要节俭,然后省出来的钱就被他们以各种理由抠了去。

    这周经就是抠内帑的头号老鼠,别的本身没有,这三天两头在弘治皇帝面前哭穷的本事就特别强,以至于弘治皇帝都想给这个周经取个外号,叫周扒皮,扒皮扒的还是自己这个皇帝的皮。

    “周大人,话可不能这样说,这千里眼能够看到很远的地方,用来军事侦查是再好不过了,现在没有什么消息,也不过是国泰民安,海晏河清,也说明我大明威服四海。”

    谢迁也站了出来说道,这千里眼的使用条例还是他制定的呢,现在周经竟然将这个千里眼说成是小儿玩具,这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嘛,他自然是不能忍了。

    “谢大人说的好,既然我大明国泰民安、海晏河清,那就更不需要将大量的银子花在这军事上面。”

    “这2万两白银去购买2000个千里眼,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如果能够建功尚且无话可说,如今既没有立下寸功,我大明威服四海,也根本就不需要将更多的银子投放到军事上面。”

    刘健和谢迁接连替弘治皇帝说话,这周经依然不依不挠,一副今天你要是不把这2万两银子给我,我就不罢休的气势。

    当然从他的话中也可以知道,在明朝,文人掌控一切,在关系国家安危的军事上面却是不断想法设法的削减开支,不断打压武将勋贵,他这个户部尚书逮着机会就想办法减少军费开支。

    这也是明朝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土木堡之变后,文官彻底掌握了朝廷的话语权,掌握了兵权。

    为了进一步打压武将和勋贵势力,这些文官们可谓是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削减军费开支都不过是最常规的手段罢了。

    以前明朝军队的兵权是归属皇帝,这军费开支也是皇帝说了算,所以各个方面都有保证,从武器制造到军队的方方面面等等都有保证,在土木堡之变之前,明朝的军队战斗力非常强大。

    时不时都还可以去草原上面逛一逛,将鞑靼和瓦剌杀的北逃千里,俯首称臣,可是在土木堡之变后,局势就立刻反过来了。

    尽管于禁在土木堡之变的时候守住了京城,护住了大明的江山,但是这兵权也彻底被文人掌控,后面的皇帝都没有将兵权全部收归到自己的手中。

    文人掌权,打压武将勋贵,削减军费开支,没有足够的经费,这打造出来的武器越来越差,以前仗以横行天下的神机营火炮、火铳炸膛太过厉害,以至于士兵们宁可拿着刀和敌人拼命也不愿意使用火炮和火铳。

    再加上当兵的待遇越来越差,特别是弘治朝改‘开粮纳中’为‘开银纳中’,盐商只需要向朝廷缴纳银子就可以获得盐引,不再需要运输粮食到边镇才能获得盐引之后。

    整个明朝的边镇系统就开始彻底的崩坏,边镇军队很多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了,商屯荒废,边镇军需紧张,无法得到保证,在明朝后期,直接让明朝陷入了更加可怕的财政危机。

    当然,现在这种危机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周经这些文臣依然还在不断的想方设法缩减军费开支,构造他们梦想中的以德治国,以孝治国的儒家理念。

    “这2万两银子就从内…”

    弘治皇帝看了看周经,再看看其他几个大臣,心里面无奈的叹口气,当皇帝当到他这个份上,也不知道是成功还是失败。

    不过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个小黄门急匆匆的拿着一个奏章走了过来说道:“陛下,边镇大捷,边镇大捷~”

    众人一听,顿时一个个就来精神,弘治皇帝也是赶紧改口说道:“念~”

    “臣李介启奏陛下,近日小王子集结二十万铁骑南下扣边,兵分两路,一路佯攻大同,连营二十里,烽火漫天,然则都是虚假之势,幸赖我朝有神器千里眼,识破小王子之计谋,臣派出众多夜不收、斥候进行大范围侦查,依靠神器千里眼终于发现小王子主攻方向为太原。”

    “随将计就计,引敌深入,设下埋伏,重创小王子,杀敌数万……”

    这是一封来自边镇的捷报奏章,随着小黄门将李介的奏章念了出来,在场的众人一个个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同时一个个也是虚惊一场。

    小王子可是草原上的霸主,一向足智多谋,用兵如神,在去年也就是弘治十年五月的时候也是扣边大同,连营几十里,京师都震动了。

    没想到这一次扣边,不仅仅无功而返,而且还损兵折将,铩羽而归,一场无形之中的危机也是被化解掉。

    不然这小王子一旦打开缺口进入到大明腹地的话,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要损失多少的财物,要知道现在是最难熬的寒冬,小王子南下扣边也肯定是为了掠夺物资用来过冬。

    “太好了~”

    弘治皇帝整个人都忍不住高兴的拍手,整个冬天,弘治皇帝都在为这个事情烦恼,时刻都在担心着边镇的事情,现在总算是先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这小王子被重创,这个冬天总算是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弘治皇帝整个人重重的松口气,这天气越冷,他就越担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事情,以往每年都要听到很多的坏消息。

    什么某某地方被攻破,贼寇劫掠了多少的人口,有多少、多少人被屠杀等等,今年竟然首先听到了好消息,实在是让弘治皇帝高兴坏了。

    “这个李介很不错,去年稳住宣府,现在又立下大功,必须要重重有赏~”

    “陛下,这李介确实是该赏,不过刚刚李介的奏章当中也是多次提到了千里眼,直言正是因为有千里眼才能够识破小王子的计谋并且找到小王子真正的主力所在,最终将计就计设下埋伏才能够重创小王子。”

    “可见这千里眼同样也是功不可没,在军事上的作用非常巨大。”

    谢迁看着周经,非常大声的说道。

    他话里面的意思很清楚,同时说这个话的时候也是一直看着周经,仿佛是在对周经说,这钱花的值不值?

    这千里眼到底是不是小儿玩具?

    至于周经,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刚刚的嚣张气焰,低着头,沉默不语,老脸红红的,仿佛是被人给扇了好几巴掌一般,整个人的脑海中都还嗡嗡作响。

第127章,必有灾荒

    周经老脸通红,感觉被人狠狠的打了几巴掌。

    弘治皇帝此时觉得非常的爽,感觉胸中的一口恶气一下子就烟消云散,满脸笑容的看着周经。

    这个周经,因为这2万两银子的事情,隔三差五就来找自己闹一次,别的本事没有,天天就知道盯着自己的内帑。

    自己好不容易赚点银子,他就如同贼一般,天天惦记着,这国库开源节流的事情,他开源也就知道开源到自己头上来,至于说征商税、重新丈量土地等等之类的事情,他连提都不提一次。

    “陛下,这小王子吃了这个大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估计他还会卷土重来。”

    “这几年的气候异常,冬天变的异常寒冷,他们的日子肯定同样非常难过,不南下劫掠一番的话,是很难度过冬天的。”

    “臣建议不应该因为这一次的胜利而放松警惕,反而要因此加倍小心,严防小王子再次卷土重来。”

    马文升看了看周经,没有再继续谈千里眼的事情,而是非常郑重的提醒应该加倍防范,防止小王子再卷土重来。

    “嗯,爱卿考虑周全,传旨边镇加强防范,要多加利用千里眼在侦查上的作用,及时掌握小王子动向,做好防范。”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郑重的点点头下旨道,这受伤的狼往往更加的凶残,更加的可怕,现在的鞑靼小王子就如同一只受伤的狼,同时还是一只又饿又冷的狼,必定会再次南下犯边。

    “陛下,今年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臣估计对农事的影响非常大,北方地区的小麦可能会因此欠收,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出现绝收的情况,所以臣建议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检查各地粮仓,提前从南方运输粮食,做好应对灾荒的准备。”

    刘健听了听外面肆虐的寒风,想了想说道。

    “这天气是寒冷了一些,但每年冬天都一样冷,或许不至于如此吧?”

    弘治皇帝听完,皱了皱眉头说道。

    “去年刘晋在望月楼讲述了地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臣就特意留意,我大明以农为本,这农业关系到是我们大明的国本,只有让天下老百姓都吃饱饭才能够真正国泰民安。”

    “所以臣这段时间以来也查阅了很多的历史记录,从中也是有所收获,正如刘晋所说,我大明的气候历来不是南涝北旱就是北涝南旱,这北方灾情尤为严重。”

    “不仅仅旱涝问题极为严重,难以治理,更有雪灾、蝗灾等等诸多灾害,风调雨顺的年景比较少,往往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灾害的发生。”

    “今年这个冬天,在去年中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打霜,进入冬天的时期比以往要早将近1个多月的时间。”

    “同时近日我也特定去京城外的河里面将河里的冰层打碎,我发现今年的冰层比起去年来要厚了将近一尺,这说明今年的冬天尤为寒冷。”

    “根据刘晋所说,这光照、降水、温度是农作物生长的三大要素,这温度过低,对农作物生长影响极大,所以臣断定今年北方地区将会欠收甚至绝收,到时候必定会发生灾荒,我们应该尽早做好准备。”

    刘健微微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接着缓缓的将自己的研究推断说了出来。

    “果真如此?”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坐不住了,开始有些焦虑的走来走去。

    以前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些,或者说对这一方面并没有深入的研究,毕竟掌权的都是儒家的酸臭文人,他们只会提倡忠孝治国、提倡以德治国,对于其它的一些旁门左道的东西视为小道,是绝对不会花心思去专研的,更多的心思则是花在了流转几千年的四书五经上面,乐此不彼的给这些四书五经写一些研究心得之类的东西。

    但去年刘晋在望月楼的一番话,不仅仅让很多人开眼看世界,看到了大明之外的广阔世界,而且也是让很多人第一次开始去尝试研究刘晋所说的一些气候、地理等等对诸多方面的影响。

    特别是有些人为了证明刘晋所说的一切都是天方夜谭,是胡言乱语,更是专心于寻找一些证据来证明刘晋满嘴胡说八道。

    大明之外的世界了解的少,那就从大明自己的这边去找资料研究,翻遍历史记载,不断进行一些总结和分析。

    没想到反而进一步证明了刘晋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刘健就是其中的一个,查来查去,仔细的一番研究,他竟然也是有自己的收获,现在也是断定今年北方地区会欠收,甚至绝收,必然会发生灾荒。

    “应该是不会错的,臣仔细的对比了历史上的一些记载,每当冬天过于寒冷,持续时间过久,来年必定就会发生灾荒。”

    刘健非常肯定的说道。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是应该尽早做好准备,提前转运、囤积粮食。”

    对于自己老师的话,弘治皇帝还是非常相信的,而且对于刘晋的话,他弘治皇帝现在也是信了几分,这又是蜂窝煤,又是千里眼的。

    蜂窝煤不仅仅解决了冬天京城百姓取暖烧柴的问题,更是让弘治皇帝的腰包都跟着鼓起来;这千里眼也是建功了,靠着千里眼的帮助,重创了南下的小王子。

    这两件事情也是让弘治皇帝对刘晋的话信了几分,现在刘健也是谈到了刘晋,并以此推断出灾荒的事情,他没有不重视的道理。

    “陛下,臣觉得刘公这是在小题大做,冬天不冷,那还叫冬天吗?”

    这时周经站出来表示反对,他知道,一旦要转运、囤积粮食的话,国库这边肯定是要花钱的,而他身为户部尚书,最怕的就是这个了。

    而且因为这个刘晋发明的千里眼,让自己狠狠的被人扇了几个耳光,他心里面也是很不爽,现在刘健又提到刘晋,他自然是要站出来反对。

    “这冬天寒冷又没有一个详细的标准,岂能说这河里面的冰层更厚就能够说明今年的冬天比以往要更冷,这南方广东甚至冬天都还不结冰呢,岂不是又可以说今年的冬天比以往要更暖和呢?”

第128章,争论

    周经也是有理有据的讲出了自己的意见,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刚刚刘公提到的那个刘晋,他不过是一个秀才尔,现在更是成了追名逐利的商贾之辈,他的话岂能轻易相信。”

    “他口中所说的黄金洲,遍地是黄金,大家觉得可能吗?”

    “还有他说这黄金洲有几种高产的农作物,这一亩地可以亩产几十石的粮食,大家又觉得可信吗?要知道我们大明纵然是江南地区最好的上等水田,亩产也不过五六石而已,这亩产几十石的粮食作物和天方夜谭又和区别?”

    “这…”

    在场的几人一时竟然无法回答,因为这些事情现在都还没有证实,自然也没有人敢肯定的回答。

    “陛下,臣也觉得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冬天寒冷是再正常不错的现象了,现在的大事还是以防范小王子南下为主。”

    “更何况这些年来陛下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我朝国力蒸蒸日上,再加上朝堂诸贤的辅助,大明各地都国泰民安,民富国强,全国各地的粮仓也是早就已经堆满了粮食,其中有些陈年的粮食甚至于都要发霉了,足以应付任何的灾荒,没有必要再去刻意调集、囤积粮食。”

    这时马文升也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周公,这黄金洲离我们大明甚远,我们并不知晓具体的情况,不便妄下评论,但是刘晋所说的我大明乃季风性季候,历来南涝北旱或者北涝南旱是绝对不会错的。”

    “另外这天气寒冷却是并非没有依据,宫内每年都会采冰,只需要去查阅下相关的记载就可知道,这冰层厚度与天气寒冷是有绝对有关的。”

    “这广东地区和北直隶相距甚远,岂可进行比较。”

    “另外这个刘晋虽然年纪轻轻,但却是高人子弟,胸有丘壑,虽还是一个秀才,但却能够为陛下分忧。”

    “以往冬天,在整个京城,几乎每天至少都有上百人被冻死,被饿死,但是这个冬天,因为刘晋,京城的百姓用上了廉价的蜂窝煤,这木炭和柴火的价格也是直线下降,更加难得是因为蜂窝煤的生产,吸纳了大量的流民,所以这个冬天,我们京城看不到一个乞讨的流民,没有听到有人冻死、饿死的消息。”

    “还有这千里眼也是刘晋发明的,因为这个千里眼,我们的边关将士才能够重创小王子,立下大功,这刘晋虽然没有上前线杀敌,但这功劳又岂可无视?”

    “这刘晋虽然年轻,还是一个秀才,但却知道忠君报国,为君分忧,为国解难,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健被周经和马文升气的不行,这刘晋被周经说的一无是处,自己研究推断出来的东西被马文升说是小题大做,这让他非常的恼火。

    所以他也是赶紧站出来表示反对,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话里面的意思虽然比较隐晦一些,说刘晋为君分忧、为国解难,但其实也是话里有话,变相的说周经和马文升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空在高位,却是毫无作为。

    周经和马文升都是官场老手了,自然也是听出了刘健话里面的意思,一下子也是气的脸都红了。

    谢迁和李东阳一看这架势,互相对视一眼也赶紧出来和稀泥。

    “陛下,刘公所言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这刘晋虽然年轻,但确实是有才之人,刘晋所说的一些言语虽然有些天方夜谭,但也有可取之处。”

    “这天气寒冷对农业影响确实是很大,或许正如刘公所言会出现欠收、绝收的情况,但是周公和马公所言也是有道理的。”

    “这冬天都是如此,寒冷也是正常,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大明国泰民安,各地官仓屯粮充裕,也足以应付可能出现的灾荒。”

    谢迁笑着说道。

    “是啊,是啊~”

    “刘公说的也有道理,我们是应该有所准备,但也没有必要大规模的转运、囤积粮食,依我看,我们可以对北方的官仓进行一个检查,只要各地官仓充裕,有足够的粮食,我们自然也就可以应付可能出现的灾荒。”

    “如果各地官仓缺粮的话,我们再从南方转运粮食过来补充也是可以的。”

    “现在的大事还是鞑靼小王子南下犯边的事情,一旦这小王子南下劫掠,到时候必定大肆杀掠,尸横遍野。”

    “他们就如同是一头狼一般,在这寒冷的冬天,又冷又饿,现在又受了伤,那就更加凶恶,我们需更加小心、谨慎的对待。”

    李东阳也是跟着发声说道。

    弘治皇帝一直没有说话,皱着眉头沉思着,时不时看看外面飘荡的鹅毛大雪,听一听呼啸而过的寒风。

    对于自己老师刘健的判断,他还是很相信的,因为他现在也相信刘晋,这是一个真正能够办事情,解决问题的人,比起朝廷之上那些只会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更加有用的多。

    至少眼前冬天寒冷,京城却是没有冻死人,没有饿死人,以往人人嫌弃的流民全部成了香馍馍,被这些采煤的作坊给抢的干干净净。

    还有要是没有这千里眼,说不定现在小王子就已经在大明大肆的劫掠了,到时候必定是尸横遍野,还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要死在他们的屠刀之下,自己身为皇帝也是别想睡个安稳觉。

    只是想到了周经、马文升的话,再听完谢迁和李东阳的意见,弘治皇帝也是犹豫了,这冬天确实是寒冷,自己老师的推断也许不会错。

    想一想已经可以饿死老鼠的国库,再想一想周经这个周扒皮,如果自己硬是要支持刘健先转运、囤积粮食的话,指不定又要被这个周经三天两头的烦着,自己的内帑好不容易攒点银子。

    “就先按照谢卿家的意思来办吧,先派人清查下北方各地粮仓,如果有不足的立刻从南方调粮补上,再来说说小王子南下的事情……”

第129章,早熟的朱厚照

    西山,刘晋窝在被子里面实在是不想起来,天气实在是太冷了,而且此时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就更没有起床的动力。

    “这没暖气,御寒全靠一身正气啊~”

    刘晋缩在被子里面,脑海中想起了穿越前看过的一些段子。

    什么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呸~都是骗子,没有暖气试试,还四季如春,冻死人啊~”

    刘晋其实早就已经睡醒了,根本就睡不下去了。

    在这个时代,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更没有手机,一到天黑到处都漆黑一片,似乎好像除了上床做一些大家都喜欢做的事情之外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

    可是偏偏现在的刘晋还是单身汉一枚,自然也就无事可做,每天睡的很早,自然而然也就醒的很早了。

    现在刘晋也是有些明白为什么古人能够坚持上早朝的原因了,没有别的,因为睡的太早了,一般到了早上五六点的时候就已经睡够了,根本就睡不下去了。

    “似乎好像我也真的长大了,是不是也该考虑娶几个老婆、纳上一些妾,这万恶的封建社会,似乎好像也有不错的地方。”

    突然,刘晋微微一愣,似乎有什么东西变了,以前是软绵绵的,现在突然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老刘、老刘,赶紧起床,赶紧起床~”

    就在刘晋欣喜若狂的时候,一道声音由远及近,还没等刘晋有所反应,朱厚照就急匆匆的冲了起来,一把掀起了刘晋的被子。

    “我去~”

    被人掀了被子,一股冷风吹来,刘晋整个人都忍不住打个哆嗦,接着赶紧又将被子拉过来裹在身上。

    看了看朱厚照,他此时身上还有雪,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但再看看他的兴头,这精力实在是太旺盛了。

    “干嘛,干嘛,没看到正在睡觉吗?”

    “我还以为你金屋藏娇,搂着娇滴滴的大美人起不来呢,这一个人睡觉,你也能睡到日上三竿,真是服你。”

    朱厚照看了看刘晋,眼珠子一转,笑呵呵的说道。

    “去,去,你一个小屁孩懂什么,到底是谁教你的这些东西?”

    刘晋微微一愣,这个朱厚照还真是早熟,现在也不过才十岁,在后世妥妥一个孩子的标准,他竟然知道金屋藏娇,知道娇滴滴的美人,看样子显然也是知道男女之间的那点小秘密。

    “这还用人教,我在书上看到的。”

    朱厚照笑了笑,一副少见多怪的样子。

    “那些杂书还是少看为好,你年纪还小,不懂这些。”

    刘晋想起来历史上这朱厚照妻妾成群,可是却一直连个一儿半女都没有,等他死后,孝宗皇帝这一脉就彻底断了,最后这大明的大好江山便宜了朱厚熜这小子。

    现在想来,可能多半就是这个朱厚照还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这些东西,然后早早的就已经失了童身,所以才会导致不孕不育的。

    过早就算了,特别是这明武宗朱厚照可是出了名的荒Yin无度,史书上就写的非常清楚,很显然,他不仅仅过早就破了身,而且还太过频繁,这极有可能就是他生不出子嗣的真正原因,也有可能是他英年早逝的原因。

    后世的螨清末代皇帝溥仪之所以没有生育能力,也是因为他过早的接触了这一方面,并且宫中的宫女为了能够翻身,很多时候都是竭泽而渔,导致了他丧失了生育能力。

    “小,哪里小了,刚刚我可是看到了,我的比你大多了。”

    朱厚照毫不在意,接着笑嘻嘻的看着刘晋说道。

    “靠~”

    刘晋顿时忍不住骂了出来,接着眼珠子一转,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十八岁了还不娶妻纳妾吗?”

    “因为你小~”

    朱厚照想都没想就说道。

    “……”

    刘晋心中顿时有千万字草泥马走过,接着摸了摸,也不小啊,资本挺雄厚的啊,难道说这个朱厚照真的是天赋异禀?

    “我告诉你,那是因为我在练一种童子功,这童子功要练到十八岁,一旦练成了,嘿嘿~”

    想了想,刘晋觉得还是要帮一帮这个朱厚照,现在接触来看,这朱厚照其实还一个不错的人,为人仗义,对朋友相当不错,并且结合历史上的一些内容来看,这个朱厚照还是很有作为的一个人。

    只是他不像他的便宜老爹弘治皇帝处处都听手下文人的,他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他喜欢动武,所以有了武宗这个庙号,也因此不被这些文官集团所喜欢,这史书的记载上自然难免有失偏颇,再加上后世螨清修书将明朝的皇帝一个个都黑出翔来,自然不会有太好的评价。

    但现在接触来看,这朱厚照还是很不错的,值得自己去帮一帮,所以想了想也是准备忽悠下他,看看能不能让他别过早的去接触哪方面的事情,免得丧失了生育能力。

    “练成了能够一夜七次郎?还是能够金枪不倒?”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来兴趣了,连忙问道。

    “…你脑袋里面尽想了一些什么东西,你还是一个小屁孩,就不能想点别的吗?”

    刘晋忍不住一头黑,这个朱厚照看来中毒不轻,一般的治疗方法肯定是没得救了。

    “童子功嘛,我听说过了,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和那些个什么金刚罩、铁布衫之类的差不多吧,练起来很累,但是有个死穴,一旦破功就废了,这样的功夫不练也罢。”

    “没想到老刘你也喜欢看这类武侠书,嘿嘿,还想用这个什么童子功来骗我。”

    朱厚照看了看刘晋,笑了笑说道。

    刘晋一听,顿时无语了,这个朱厚照还真心是不好忽悠,连这些东西他竟然也都看过,还知道自己在忽悠他。

    心中无奈的叹口气,接着眼珠子一转又说道:“我跟你说,这人一旦过早接触这方面的东西,很容易就生不出孩子来,这可是那个高人跟我说的,他说在大明之外有一个矮人国。”

第130章,矮人国的故事

    “矮人国?”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笑嘻嘻的看着刘晋,一副你编吧,尽管编,信你算我输的样子。

    “对,矮人国。”

    “这个矮人国在非洲这边,这个矮人国的人非常矮小,身高只有三四尺的样子,和猴子差不多。”

    “这个矮人国的人除了非常矮小之外,寿命也非常短,平均寿命仅仅只有20多岁,除此之外,他们还非常的早熟,基本上八九岁就已经成熟,开始当爹当妈了。”

    刘晋看了看朱厚照,我就不信忽悠不到你,你终究是个小屁孩,虽然早熟了一些。

    “竟然有这样神奇的国度,在非洲是吧,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经过刘晋的描述,朱厚照也是露出了浓浓的兴趣,静待着刘晋的下文。

    “这矮人国其实一开始并不是矮人国,他们的祖先其实也非常的高大强壮,但是就因为一个不好的陋习,所以他们慢慢的就变成了矮人国。”

    刘晋知道朱厚照上钩了,所以也是接着说道。

    “什么陋习?”

    朱厚照连忙问道。

    “这个矮人国有一个传统,那就是结婚的年龄非常小,并且是越小越好,所以很多时候,小孩子还没有成熟就已经接触了那方面的东西,并且早早的失去阳气,这生出来的后代是一代不如一代,自然而然慢慢的也就变成了矮人国。”

    “不仅仅是这后代越来越矮小,因为先天性的阳气不足,这小人国的人非常容易生病死亡,寿命非常短,一般只能够活到20多岁就死了。”

    “所以啊,过早接触这方面的东西绝对是有害无益,我这也是为了你好,你可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变成小矮人吧?”

    刘晋的话半假半真,但这个道理是不会错的,因为这是后世经过科学家、医学家总结出来的东西,过早的接触哪方面确实是不好,刘晋也不过是以小人国举例子将它夸大一些而已。

    “小矮人?”

    朱厚照听完,想了想也是打个哆嗦。

    接着他想了想,眼珠子一转,看了看刘晋说道:“你不会是在骗我吧?随便编个故事来忽悠我。”

    “骗你对我有什么好处,你可别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这可是为了你好。”

    “你去查查历史上的资料,历朝历代的皇帝,到了朝代中后期的时候,这些皇帝很少有子嗣昌盛、繁荣的,而开国皇帝,前面的一些皇帝往往都枝繁叶茂,子嗣众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刘晋一听,顿时就急了,连忙说道。

    “似乎好像还真的是这样。”

    “那这是为什么?”

    朱厚照一听,想了想说道,他是皇太子,教导他可都是大儒,学的内容也很多,其中历史自然是必学的东西,这历朝历代的事情,他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所以隐约知道刘晋所说的没错。

    特别是自己大明朝的事情,他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这开国的老祖宗朱元璋那是子嗣众多,朱棣也不少,但是到了他爷爷明宪宗的时候,子嗣就少的可怜了,到了他父亲明孝宗的时候那更是只有自己一个儿子,连个女儿都没有留下。

    当然这也是明孝宗只有一个老婆的缘故,其实张皇后也是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除了朱厚照之外,另外两个都早夭了。

    “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各个朝代前面的皇帝都是成年人,身体健康,不仅仅子嗣众多,而且也大多数能够长寿,后面的皇帝长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自然而然难免过早的接触了这方面的东西,子嗣很少,有些甚至没有子嗣,而且一个个寿命都不长。”

    “这越是到了朝代中后期,儿皇帝出现的概率和次数就越来越多,并且皇帝更迭也越来越频繁,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刘晋看了看朱厚照,拿出历史上的一些东西说了出来,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东西,并不是刘晋瞎说,当然了这儿皇帝出现的多,更替频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权旁落,儿皇帝好控制,而不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

    但是现在刘晋将这些联系在一起,刘晋相信,纵然是这个朱厚照不理会,不相信,他背后的弘治皇帝肯定是会相信,也会认真的去思索下这方面的事情,然后对朱厚照进行严格的看管,也算是帮到了他。

    自古以来,古今中外对于子嗣后代都是极为重视的,这皇家那自然更是如此,哪一个皇帝都希望自己百子千孙,子嗣绵延,关系到这方面的事情,那绝对是最重要的事情。

    古人都讲究早成家立业,这样才能够早点有后代子嗣,却是很少有人去注意到这过早结婚对身体和后代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朱厚照身为太子,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无数双眼睛看着,想要靠朱厚照翻身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其中难免就有人会想着靠这方面来取悦他,毕竟他是弘治皇帝唯一的儿子,这大明万里江山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听你怎么一说,似乎好像真的是这样,还蛮有道理的。”

    朱厚照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想了想说道。

    “信不信随你,我是你看你把我当朋友,我才这样和你说的,你还小,还是少接触哪方面的东西。”

    刘晋撇撇嘴,要不是看你小子顺眼,鬼才懒得管你,要知道自己说这一番话,搞不好是要杀头,这皇帝的事情可不是自己一个小老百姓能够随意议论的,要不是现在的弘治皇帝是个老好人,也好说话,不然刘晋还真不敢这样说。

    “那你好像已经十八岁了,岂不是说你可以娶妻纳妾了?”

    “老刘,要不要我帮你介绍几个?”

    朱厚照看了看刘晋,接着眼珠子一转,又嬉笑道。

    “去,去,我找老婆还要你来介绍,我自己不会找吗?”

    刘晋一边起床也是一边说道,朱厚照来找自己肯定是有什么事情,想了想也是问道:“说吧,这大雪天的过来找我,肯定是有什么事情。”

第131章,太子也穷啊

    听到刘晋说正事,朱厚照也是立刻换了一副面孔,笑着说道:“老刘,你做的那个望远镜真是好东西,边镇的将士靠这个望远镜狠狠地重创了小王子,我父…父亲上朝的时候可是听说了此事。”

    本来朱厚照是想说父皇的,但是他立刻就改了嘴,貌似现在这个老刘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这不知道身份才好,和自己相处的时候才不会有那么多的规矩和拘谨。

    “重创小王子?”

    刘晋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这穿越到大明朝,总算是为这个国家做点了贡献了,不管后世如何去说,至少现在来说,北方的邻居可是一头真正的狼,时不时都要扣边劫掠一番。

    基本上每一次扣边,边镇地区都是烽火连天,所过之处犹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生,尸横遍野,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

    “对,因为有望远镜提前发现了小王子的动作,设下了埋伏,斩敌数万,狠狠的重创了小王子,实在是太快人心,只是可惜我不在场,不然定要手起刀落,杀个三进三出。”

    朱厚照一边说也是一边比划,说到这方面的事情,他整个人就非常有精神。

    “将来我一定要和卫青、霍去病一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势必要将这些鞑子杀个干干净净。”

    刘晋看着朱厚照的样子,也是一阵惊愕,联想起历史上的朱厚照,这还真是他的性格和个性,不安分守己,不按套路出牌,喜欢军事,喜欢武力,和他的便宜老爹弘治皇帝绝对截然相反。

    一个是文人们最喜欢的模范皇帝,一个是文人们最不喜欢的,被黑出翔来的喜欢舞刀弄枪的皇帝。

    “额,这和你今天过来找我有什么关系?”

    刘晋心里面微微摇头,接着将话题回到了正题上面。

    “当然有关系了,这个望远镜上面用的玻璃你可以大规模生产吧?”

    朱厚照一听,收起了威风凛凛大将军的样子,转而立即笑嘻嘻的问道。

    “是可以啊,怎么了?”

    刘晋弱弱的回道,仿佛好像自己的好东西被人惦记上了一般,用警惕的眼神看着朱厚照。

    “可以大规模生产就好了。”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高兴的笑了,接着搂着刘晋的肩膀说道:“老刘啊,我对你怎么样?”

    “不怎么样~”

    刘晋看朱厚照这架势,真心搞不懂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额`…主要是我们现在刚刚认识没多久,你可能不知道,我这个人最讲义气了,只要是我认可的朋友,我绝对是最兄弟的。”

    朱厚照微微一愣,想了想自己和刘晋似乎也才认识没多久,见面的次数都少的可怜,接着他眼珠子一转又道:“你看啊,我刚刚不是还寻思着给你介绍老婆来着,放心吧,我一定给你介绍几个漂亮、贤惠、淑德的名门闺秀给你做老婆。”

    “我这够义气吧,够朋友吧?”

    “咳咳~够,够,说吧,到底有什么事?”

    刘晋忍不住咳嗦几声,对这个朱厚照也是够无语的。

    “我看这个玻璃啊,绝对是一个赚钱的买卖,我们可以将它做成很多的东西,像什么琉璃酒杯、酒壶,还有放大镜啊,另外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饰品啊之类的,一定可以大卖,保管赚钱。”

    “老刘,我们两个一起来合作做这个买卖吧,赚钱了五五开。”

    朱厚照笑了笑,接着又变成了精明的商人一般,细细的划算着这玻璃相关的制品。

    “谁都知道这玻璃肯定赚钱,但是我干嘛要和你合伙啊,我自己不会赚钱啊。”

    刘晋看了看朱厚照一副警惕的样子说道。

    “额,老刘啊,这天底下的钱是挣不完的,你一个人赚钱多没意思啊。”

    “我们两个人又是朋友,又是兄弟,一起赚钱才有意思。”

    朱厚照顿时语塞,接着眼睁睁一转又笑嘻嘻的说道:“更何况这做生意没有靠山怎么行,只要跟我合伙做生意,谁都不敢找你麻烦,安安心心的赚钱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厚照也是挺直了自己的胸,一副天第一,他第二的样子。

    “你确定没有人会找我们的麻烦,这里可是天子脚下,权贵多如牛毛,你家什么背景啊,敢说这样的话。”

    刘晋仔细的看了看朱厚照,尽管早就知道他的身份,但还是装着不知道的样子问道。

    “我家背景大着呢,反正在这京城做生意没有人敢惹就是了,你绝对放心好了。”

    朱厚照想了想说道。

    “我看你也不像是缺钱的人,怎么突然好端端的想着做生意赚钱呢?”

    刘晋不可否置的看了看朱厚照,接着摸着自己的下巴说道。

    “缺啊,我穷的很。”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焉了,接着又说道:“我家是挺有钱的,不过那都是我父亲的钱,又不是我的钱,我每个月能够领到的零花钱少的可怜,而且你可能不知道,我花点钱都会被人盯着,在我父亲面前说三道四的,唉,烦死了,所以我就想着自己赚点钱,花自己的钱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吧。”

    说到这里朱厚照也是显得有些烦,他虽然身为太子,每个月都有固定的钱粮等等可领,可是他是东宫太子,东宫这边有一大帮人要养活,花钱的地方也很多。

    而且他便宜老爹弘治皇帝是一个标准的好皇帝,一向例行节俭,连张皇后都要自己织布,还穿打补丁的衣服,他这个太子虽然宠爱有加,但是各个方面的开支用度等等也不会太多。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朝中的大臣们都盯着弘治皇帝一家三口,几乎天天都有人上书给弘治皇帝要勤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戒奢以俭等之类的。

    “上次我父亲想要修个园子都被一堆人骂呢,把我父亲给气的半死,最后园子还是没修成,我可不想像我父亲那样,所以啊,我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学会赚钱,这样的话,有钱之后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第132章,和太子合伙做买卖

    “老刘,你是不知道啊,我父亲每年虽然会给我一大堆的东西,但却是看不到任何银子,真的缺钱,穷啊!”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厚照整个人就焉了一般。

    怎么说呢,他这个太子虽然衣食无忧,尊贵无比,不过要说钱的话还真心没多少,根据明太祖朱元璋同志立下来的规矩,这太子一年可以获得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马料草,月支五十匹。

    仔细的看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各种各样的东西虽然很多,但根本就看不到真金白银,其中的钞也就宝钞了。

    这东西是元朝时候发明的,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同志以及他的子孙们不明白货币的真谛,以为这个宝钞印多少就值多少,以至于滥发宝钞,导致这个宝钞就和厕纸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本来这钞二万五千贯可以说是真金白银,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估计连几千贯钱都换不到了,根本就没人收。

    当然了,这是太子的宝钞,纵然是不值钱了,他也依然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势将它压下去,就如同其它的权贵一般,一层层压下去,最后其实还是转移到了最穷苦的普通老百姓手中。

    各种各样的东西很多,就是没有真金白银,这也是明朝的一个大特点,朝廷穷,皇帝也穷,真正有钱的都是那些士绅、商贾。

    本来有怎么多东西,其实也可以拿出卖不少钱的,但朱厚照是皇太子,他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他要是这样做了,少不了又有人说三道四的,朝中有些御史别的事情没有,就是天天盯着皇帝一家子鸡蛋里面挑骨头。

    他朱厚照现在也不是装穷,是真心有点穷,特别是这小子喜欢玩乐,总归是要花些银子的。

    “行吧,既然你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们就一起做做这个玻璃生意,反正我没有什么根基,总归是要找人一起合伙做生意的,和你合伙总归是知根知底。”

    听完朱厚照的吐苦水,刘晋想了想也是爽快的答应了。

    这西山煤业的生意能够做的风风火火,还不是背后有弘治皇帝这个靠山在,不然刘晋早就已经被京城的权贵找麻烦了。

    这玻璃比蜂窝煤肯定是还要更赚钱的,刘晋要是自己一个人去做的话,绝对是保不住这个金山的,必须只要找人合作一起来做。

    原先刘晋是想继续以西山煤业的名头来做这个买卖,现在朱厚照既然找上门来,这绝对多是再好不过了。

    和朱厚照合伙做买卖,这个靠山自然是稳稳的,更何况还可以五五开,自己赚的也多,要是和其它的权贵合伙的话,刘晋估计着自己会被吞的连骨头都不剩。

    “哈哈~还是老刘你爽快,够朋友,够兄弟。”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开心的笑了起来,连拍着刘晋的肩膀。

    “咳咳,这合伙做买卖,我可是先说好,我们亲兄弟明算账,免得以后为了这鸡毛蒜皮的小事翻脸,先把规矩和一些东西说清楚了,以后大家按照规矩来做事,这样才好一起发财。”

    刘晋笑了笑,接着又非常认真、正经的说道。

    “那是当然,放心吧,和我做买卖绝对不会有问题。”

    朱厚照一听,立刻拍着自己的胸说道。

    “那行,这制造玻璃的技术我来出,这建造玻璃作坊,在京城开店卖玻璃制品的钱是不是该你来出?”

    “总不能这钱也是我出,这制造玻璃的秘方也是我来出吧?”

    刘晋点点头,接着说道。

    “老刘你说的对,不过我手头现在没钱,这倒是个问题……”

    朱厚照一听,点点头,接着想了想又拍着胸说道:“放心吧,这建造玻璃作坊之类的投入都算我的,我这几天就把银子给筹集过来。”

    “那行,我这边就先去准备制造玻璃的事情,这人手倒是有了,西山这边都用不了那么多人。”

    刘晋看了看朱厚照,也不知道他会如何弄到银子,但他是太子,弄点银子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也是放心的说道。

    “可以,我现在就去筹集银子,过两天来找你。”

    朱厚照做事风风火火,谈完了正事也是立刻就急匆匆的丢下一句话就离开了。

    …...

    这天弘治皇帝下了早朝习惯性的来到自己书房,接着习惯性的看向自己最心爱的那副画,一副‘画圣’吴道子的《春江雪霁图》。

    “来人~来人。”

    弘治皇帝瞪大了自己的眼睛,实在是难以置信,自己的心爱的那幅画竟然不见了。

    “陛下~”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萧敬赶紧过来恭敬的说道。

    “朕的那副画呢?”

    弘治皇帝指了指以前放置《春江雪霁图》地方问道。

    萧敬看了看弘治皇帝所指的位置,顿时吓得大惊失色,连忙跪下来说道:“我马上就去查,一定会将画追回来。”

    “是谁值班的?”

    弘治皇帝脸上带着怒意,皇宫内丢失东西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宫里的这些小黄门、小宫女之类的偶尔会盗窃皇家之物拿出去卖掉,但这敢拿皇帝最喜爱之物的人可真心是没有过,绝对不是一般人干的。

    “是,是我。”

    一个小黄门听到话,赶紧吓的六神无主的跪下来说道。

    “朕的书房有谁进来过?”

    弘治皇帝看了看小黄门,厉声的问道,皇帝的书房涉及到军国大事,都是严禁一般人出入的。

    “今天只有太子来过一次。”

    小黄门弱弱的回答道,这他是记得很清楚的,毕竟来皇帝书房的人很少、很少。

    “太子?”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眼前一黑,立刻对萧敬说道:“立即去查一下,将朕的画给追回来,然后再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丢了。”

    “是~”

    萧敬心中暗暗松口气,如果是太子那还好说,要是其他人,那就真的糟糕了。

    仔细想一想太子的为人和所作所为,萧敬也是估计,这画多半是被太子给拿走了,只是他想不通,这太子拿这个画到底有什么用。

第133章,玻璃厂

    刘晋本以为朱厚照筹集银子应该是要花上一点时间,至少来说,应该是要几天时间的。

    可是谁知道,第二天的时候,当刘晋还在被窝里起不来的时候,朱厚照就再次找到了刘晋,又一把将刘晋的被窝给掀了。

    “快点起来、快点起来。”

    朱厚照手里面拿着一叠银票,整个人风风火火的。

    “我说朱兄,能不能不要掀人被子,这样会严重影响我一天的情绪。”

    很是无奈,刘晋非常不情愿的起床,有朱厚照在这里,想要继续睡懒觉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看了看朱厚照手里面的东西,刘晋说道:“你该不会拿些宝钞来糊弄我吧,先说好,宝钞我可不要,那东西用来当厕纸都嫌硬。”

    “有没有眼光啊,这可是银票,四海钱庄的银票,整整五千两银子,应该足够建个玻璃作坊,再买个店铺之类的吧。”

    朱厚照撇撇嘴,将手里面的银票晃动了一下。

    “五千两银子,嗯,那应该马马虎虎够了。”

    刘晋脑海中稍微迅速的计算了一下,五千两银子在这个时代的购买力自然是杠杠的,足够建起另外一个大规模的作坊,也足够在京城这边买下一个店铺来卖玻璃制品了。

    “呼~”

    “够用就好,够用就好,不然我又要去我父亲的书房…..”

    朱厚照一听,顿时也是松口气,接着自言自语的说着,说到后面的时候,似乎意识到什么也是赶紧停住。

    接着他将自己的一只手搭在刘晋的肩膀上说道:“老刘啊,这可是我冒着生命危险搞来的五千两银子,你可一定要为我多赚一些钱回来。”

    “嗯,我要求也不高,每年和西山煤业差不多,一年能够给我分红几十万两银子就马马虎虎够了。”

    “咳咳~”

    刘晋顿时忍不住咳嗦几声接着说道:“你当这银子是石头啊,一年几十万两……我们大明的国库一年也不过才不到300万两的白银税收而已。”

    “这样说来,这玻璃还没有蜂窝煤赚钱了?”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有些没精神了。

    “当然要比蜂窝煤赚钱,不就是一年几十万两白银嘛,你就等着数钱吧,到时候我让你数钱数到手抽筋。”

    刘晋笑了笑,立刻换了一副面孔,非常自信的说道。

    “哈哈,我就说嘛,玻璃这样的好东西,大家肯定都喜欢,怎么可能比不过蜂窝煤。”

    “以后我能不能花天酒地、风花雪月、穷奢极欲就靠老刘你了,啧啧,还是我聪明,一眼就看出来这玻璃肯定很值钱。”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高兴的大笑起来,接着开始就开始想起以后怎么花钱的事情来。

    “等有钱之后,我一定要建一个大园子,里面可以跑马,再弄些豺狼虎豹之类的,我都想好了,这个园子叫豹房。”

    “豹房?”

    刘晋一听,顿时有些傻眼了,没想到历史上朱厚照建豹房竟然是很小就有这样的想法了,接着想了想说道:“你那不叫豹房,你那叫动物园。”

    “动物园?”

    朱厚照一听,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说道:“这名字不错,动物园,动物园,哈哈,就叫动物园好了。”

    “肯定啊,这豺狼虎豹都有,不是动物园是什么,我看啊可以将更多的动物都收集起来,然后再对外开放,每进去一个人就收他十几文的门票,你信不信,这动物园一年也能够赚个个十几万两银子?”

    刘晋心中微微摇头,这个朱厚照玩心还是很重,对他只能够诱导,不能够用强。

    “啧啧,老刘,你的脑袋里面到底装的都是些什么?”

    “这样赚钱的生意你都能够想到,你别说,真要是搞出这样一个动物园出来,绝对赚钱。”

    听到刘晋的话,朱厚照忍不住再次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刘晋,接着说道:“嗯,就叫动物园,以后我将这天南海北的各种动物都收集起来。”

    “像你所说的什么美洲的美洲狮,非洲的狮子,大象,鳄鱼等等,到时候弄个动物园,我这收门票都要发了。”

    “……”

    看着朱厚照的样子,刘晋无奈的摇摇头。

    有了银子,技术也有,这人嘛,西山这边已经人满为患了,每天生产出来的蜂窝煤都已经卖不出去了。

    刘晋直接从西山这边划走上万人,在距离西山村不远处的一个地方开始兴建一个新的大型的玻璃厂。

    这玻璃的烧制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只要掌握了原材料以及烧制的方法,要烧制出玻璃来并不能,最关键和核心的还是烧制出无色玻璃。

    无色玻璃才是最难的,欧洲人这边烧玻璃的历史很长,甚至于都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但是无色玻璃的烧制历史却是非常短,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摸索才慢慢的总结出烧制无色玻璃的技术。

    这玻璃想要赚钱,肯定是要吃独家买卖才赚钱,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这个时候的大明玻璃很少、很少,只有极其少数的从欧洲传过来的玻璃,因为数量少所以价格极其昂贵,甚至于连名字都是叫琉璃,可见这玻璃的价格是何等的高昂了。

    这说明在大明,玻璃这个市场是一片空白的市场,而大明人口众多,绝对是这个时期地球上最强大、最富饶的国度,这样的一个国度,这玻璃一旦生产出来,必定会有滚滚的财富随之而来。

    但同样的,也会有很多、很多的人眼红,也会想着要分一杯羹。

    这也是刘晋为什么选择和朱厚照合作的原因,因为必须要有足够硬的靠山才行,同样的光有靠山还不行,还必须要牢牢的将这个烧制玻璃的,特别是烧制无色玻璃的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考虑到这一点,刘晋也是开始忙碌起来。

    在这个时代要对玻璃制造技术进行保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那些权贵们总是无孔不入,所以必须要对玻璃厂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深入的设计,充分利用别人无法取代的技术优势来保住自己的财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作者:中华田园牛所写的《大明镇海王》为转载作品,大明镇海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镇海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镇海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镇海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镇海王介绍:
弘治十年,这是大明王朝美好的中午。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大地,也同样在吹打着这个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王朝。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中世纪的黑暗。此时,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控制不到二十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初次抵达美洲也才过去七年,而达伽马正在海洋上筚路蓝缕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刘晋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从一介书生成为了大明镇海王!书友交流群:720342318,有希望本书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聊聊天~大明镇海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镇海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