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镇海王TXT下载大明镇海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771章,山民

    湖广省北部秦岭山脉南麓的凤县,整个凤县几乎都是处在秦岭山脉之中,东西绵延的秦岭地区,山川起伏、雄伟险峻,衍生出来的分支山脉数不胜数。

    这里交通极其的不便、消息又非常的闭塞,按理说应该没有什么人在这里生存的,但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里的交通极其的不便,相对非常的闭塞,宛如世外桃源,与世无争,故而自古以来也是成为了人们逃避战乱、饥荒之类的最佳选择之地。

    往险峻的山脉之中一钻,在高山峻岭之中安家落户,过上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即便是官府也管不上这些地方。

    在山林之中开辟出一些田地,种地都不需要向官府交税,再有一手狩猎的本事,需要的时候跳上一些山货出山去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物资,在这里与世隔绝一般的世界之中,过着无数人羡慕的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世外桃源正式古代老百姓最追求的生活之一,有自己的田,有自己的山,不用缴税,也不用服徭役,无忧无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小日子过的别提有多舒服。

    在对比下平原地区的老百姓,没有自己的田,没有自己的山,种点地,累死累活的还剩不下几个粮食来填饱自己的肚子,还有服徭役,战乱一起的时候,人命就如同草芥,灾荒一来的时候,饿殍满地、易子而食等等。

    而躲在这些险峻山川之中的人,他们却是可以无忧无虑,至少来说是不用为吃的东西发愁,在山川之中,开垦出一些田地出来,种出来的粮食是自己的,尽管可能产量不高,但至少是够吃的。

    还有自己的山林,还可以去狩猎,各种各样的山野味道总是少不了的,再怎么不济,也不至于说饿死的程度,至少来说树皮是吃不完的。

    正是因为山村险峻所带来的封闭环境,也是让历朝历代大量的人不断的往这些山区迁移,成为了山民。

    山民们依山而活,在山区里面过着与世无争、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而伴随时间的推移,山民的人数渐渐的增多,也就形成了一处处的山区小村落点缀在山区之中。

    上坪村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子,坐落在一座有这几百米高山峰的半山腰上面,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道路就是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还弯弯曲曲,再加上周围茂密的草木,外人如果不熟悉路的人,你甚至于连走进去的勇气都没有。

    村子不大,有个几十户几百号人,但即便是这几十户人也没有全部聚集在一起,因为这里山势险峻,稍微平坦开阔一点地方都用来修建梯田了,建房子也只能够在贫瘠、狭窄的地方去开地建造。

    而这样地方显然是不可能像平原一般聚集在一起,故而几十户人也是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半山腰的各处,只有一处稍微开阔的地方聚集着十几户人。

    此时,上坪村的大人们正在田间地头劳作,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耍着,与世无争、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虽然让他们免受了官吏的压迫、不用缴纳税赋和服徭役等等。

    但也让他们的生活变的相对而言会更加的艰辛一些。

    在这里,田地是非常稀少的,想要开辟出一处梯田来都是极难的,而且这里的土地并不肥沃,耕种的收成是非常有限的。

    再加上这里与外界的交通极其不便,物资贵乏,生活也并不是真的如同世外桃源一般轻松惬意,劳累依然是常态,唯有勤快的人才能在这里生存下去。

    “哎哟~这鬼地方竟然还有人住,真是腿都跑断了。”

    官差葛明看看前面隐隐漏出一角的山村也是忍不住重重的歇口气,这山路简直就不是人走的,实在是太累了。

    陡峭无比就算了,弯弯曲曲也可以接受,关键是山路的旁边就是百丈山涧,你要是一个不小心掉下去了,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这一路走来,已经足足走了三个小时了,这才走到第一个村子,想想接下来还要走遍整片山区的每一个村子,葛明想死的心都有了。

    “葛大哥,我们先歇会吧,我也实在是受不了了。”

    陶平一屁股坐到一旁的大石头上面,脱下自己的靴子,脚都已经摸出水泡来了,自己也算是在军队之中磨砺过的人,以前训练的时候也非常的苦,但是这种山路,真心是走一次怕一次。

    “歇歇,歇歇~”

    葛明点点头,随即拿出铁皮的水壶喝口水,再看看眼前的险峻山区,云雾缭绕、氤氲起伏,一阵山风吹来,拨开层层云雾,露出山间的一处处小村落,但是很快又有山雾云起笼罩一切。

    风景是极美的!

    但这里的路真的是太难走了。

    稍微歇息了一阵,葛明、陶平继续前进,看似已经很近的山村硬是又走了半个小时才抵达了上坪村这里。

    YY小说

    两人的到来也是在这个平静的小山村引起了一阵骚动,这里与世隔绝,平时一年到尾都没有任何人来这里,即便是有,也是周围地区的其他山民。

    葛明和陶平两人一身官差服,一看就不是山民,自然也是让上坪村的村民们紧张万分,生怕是官府派他们过来征税或者是要他们服徭役什么的。

    小孩子们好奇的看着两人,这里外人很少,每当有外人到来的时候,都是会让所有人都忍不住的过来看看、瞧瞧。

    至于大人们则是纷纷的放下手中的活,聚集过来。

    “两位官爷,来我们这里是有何贵干啊?”

    上坪村年长的陈老头看着眼前的两位官差,一边热情的招呼两人坐下来,让人去煮茶水过来,一边也是吩咐去通知村里的村民们。

    “老人家,我们这次过来,主要是为了向你们宣传下我们朝廷这边的新政策的。”

    葛明看看眼前的山民,这些山民一个个虽然不会面黄肌瘦,但是衣着也都是比较破烂,再看看这里的房屋,也都是砖木房,甚至于还不少的茅草房,周围的墙院很多都是用石头围成的。

    由此可见,这里的生活并不是真的世外桃源,这里其实依然非常的清苦,贫穷。

    交通不便、田地稀少,从根本上就已经决定了这里的上线,虽然不至于饿死,也不用服徭役、缴纳税赋等等,但是这里的人也根本不可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特别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田地越来越少,人就变的更清苦了,只能够不断的往更山、更险峻的地方去迁移,一直迁移到深山老林之中去。

    再看看眼前的村落,明显已经落后于外面的世界了。

    现在的大明,发展的极其繁荣昌盛,纵然是普通的农村或者老百姓现在的生活水平也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农村地区,往往房屋等等都已经焕然一新,而人们的收入也是大大增加,衣食富足的同时,现在也是已经将新式的小学、中学等慢慢的开到偏远的地区来了,孩子都还可以上学了。

    可是眼前的山区村子,依然简陋而贫穷,甚至于因为这里与外界太过闭塞,竟然连番薯、玉米、土豆之类的农作物都没有传到这里,这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要知道大明官府这边,为了推广这些高产作物,可是在大明各地大力推广这些高产的作物,基本上已经种遍了大明的大江南北。

    但这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竟然还是看不到这些高产作物的影子,他们彷佛和这个迅勐发展的时代完全脱节了一般,依然犹如几十年前,甚至于是几百年前的样子,没有什么进步和变化。

    “朝廷的新政策?”

    众多的村民一听,顿时就纷纷紧张起来,生怕官府向他们征税、服徭役什么的。

    毕竟他们的祖先就是因为害怕这些所以才躲进了这深山老林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对~”

    “现在,我们大明在欧洲这边获得了大片的土地,这些土地非常的广袤,又都是肥沃的黑土地和宽阔的平原地区。”

    “朝廷为了巩固这些边境地区的发展,所以也是制定了优惠的移民政策,只要愿意移民去黑土省这边,每个人可以获得200亩土地,20两银子的安家费,一匹马、一头牛,五头羊,另外朝廷这边还将为你们提供统一的住房。”

    “如果愿意全家移民过去的话,朝廷这边再额外奖励20两银子的安家费,此外,移民前去黑土省,沿途的所有开销、食宿等等,全部都由朝廷这边买单。”

    葛明拿出了一份经过官府盖章的文书,也是向眼前的所有山民宣传起朝廷最新的移民政策来。

    眼前的这些山民,现在其实是属于流民的,他们并没有大明的身份证,朝廷现在需要移民,也是想着将山区里面的这些山民给迁移出来,迁移到黑土省去。

    这里的山区,其实并不适合人类的生存,在这里生存是很难有发展和进步的。

第1772章,外面的世界变化很大的

    “欧洲?”

    “黑土省?”

    “移民就可以获得200亩的土地?”

    “20两银子的安家费?”

    “还有牛马羊分?”

    周围的村民们一听,顿时就纷纷炸开了。

    对于山民来说,土地是最为珍贵的东西,这里的田地非常少,梯田都是非常难开垦的,而且都非常的贫瘠,面积十分的有限。

    至于银子,对于山民来说,那更是非常少了,尽管吃是有的吃,但钱肯定是没有的,山货也就是用来换点钱财来买点盐巴、阵线、布匹之类的。

    外面现在只要去工作,一个月随便能够赚几两银子,可是这山里的山民,一年到尾下来都未必能够积攒到一两银子。

    牛马就更不用说了,牛是极为珍贵的财富,是耕地绝对少不了的东西,也是山民最宝贵的东西,但山民拥有牛的数量却非常少,整个上坪村几十户人,仅仅只有拥有五头牛,其中还有一头还是小牛,根本就没有办法耕田。

    “真的假的?”

    李大看着眼前的官差,满脸的不相信。

    “这当然是真的,朝廷的移民政策已经坚持很多年了,现在已经有几千万人移民到了海外、关外去了。”

    “像辽东、西域、河中、中亚、南洋等省,都有数以百万的人移民到这些地方去,现在这些地方的移民都已经过上了极为富足的生活。”

    葛明郑重的点点头回道。

    “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官府一直以来都是欺压我们老百姓,又要交税、又要服徭役的,外面再好,哪里有我们这里好,与世隔绝、世外桃源一般,逍遥自在。”

    有人想了想觉得根本就不可信。

    “是啊,是啊,还是我们这里过的逍遥自在,舒舒服服,谁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当年我们的先祖也是为了躲避战乱选择进了山,这一代代的祖先们努力下,这才好不容易在这山林里面扎根发芽,这一下子说移民出去。”

    “还有这个欧洲,鬼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还不知道要走多少的路呢。”

    “就是,就是,我们哪里都不去,就留在这里过我们自己的生活。”

    村民们不相信葛明、陶平的话。

    “各位,各位,这一点我绝对没有骗大家,朝廷的移民政策已经执行十多年了,移民出去的人口都有几千万人了,要是骗人的话,哪里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

    “而且朝廷承诺的东西,到现在都还没有听说过有打过折扣的,一点不少的全部都执行了下去。”

    “至于大家担心的路途遥远、辛苦的问题,大家也是完全可以不用担心的。”

    “现在已经有火车可以直接到南云省,坐火车是非常轻松的,除了火车之外,还有大量的四轮马车和货车,大家甚至于走路都不需要走多少,朝廷会将所有的一切都安排妥当。”

    “另外大家去了移民的地方,官府这边还会为大家建好房屋来,也会直到大家根据当地的情况,指导大家去种植粮食、饲养家畜、安排生产,还会给大家足够的粮食吃到第二年的粮食收获。”

    葛明见大家不相信,也是再次向大家宣传起来。

    “官爷~”

    “真的每个人可以分到200亩土地?”

    李大看看葛明,眼睛看着葛明问道。

    作为家里面的老大,李大刚刚成婚不久,然而家里面也是面临着一个极其窘迫的情况,那就是家里面没有多少田地分给李大了。

    本身田地就少,李大的父亲又有几兄弟,大家一分,田地就更少了,尽管李大的父亲非常的勤快,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也是开垦出了不少的梯田。

    可是在这样的山区,即便是再努力,开垦出来的田地也是极其有限,根本就不够李大几兄弟去分的。

    这成亲了,和父亲分家过日子了,分到的田地仅仅只有两处山田,尽管不用交租也不用交税,可是山田的收成依然很低,根本就不足以养活自己一家人,更何况,现在老婆的肚子里面还有了娃,到时候人更多了,连吃饭都要成问题了。

    所以听到一个人口可以分到200亩田地,这让李大非常的心动,如果自己家有个几百亩田地的话,只要勤快一些,至少来说是不用饿肚子的。

    “那当然是真的,这一次移民到黑土省的优惠政策是最高的优惠政策,一个人奖励200亩田地,绝对一点都不会打折扣,而且哪里地广人稀,只要你有能力,你开垦出一千亩,一万亩的土地都是归你的。”

    “这一点上面,朝廷一直以来都是绝对不会骗人的。”

    葛明郑重的点点头回道。

    “那要不要交粮、交税?”

    李大听完就是很是心动,继续留在这大山里面估计着是想要吃饱都很难了。

    “前面五年是免征税的,五年之后缴纳十分之一的粮食就可以,而且现在朝廷已经免除了所有的徭役,所有人都不用再服徭役了。”

    葛明继续说道。

    “现在都不用服徭役了?”

    众人一听,顿时就觉得很诧异,一直以来他们都觉得外面肯定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谁知道现在竟然连徭役都不用服了,而且粮食税也只是十分之一的话,到时候很低、很低了。

    “官府的话,谁信啊。”

    “反正我是哪里都不去,死也要死在这里山里面。”

    “外面哪里有我们山里好,要是有的话,我们的先祖也不会从外面迁移到山里面来了。”

    “是啊,是啊~”

    “我们这里与世无争、世外桃源一般,日子逍遥自在,这去了外面的话,官吏欺压,又要交税什么的,那日子就真的难过了。”

    “不去,不去,管外面怎么样,反正就是不出去。”

    然而,即便是葛明无论如何说的多好听,眼前的这些山民依然纷纷摇头,他们才不想离开这里,依然觉得这里好。

    “大家听我说,大家听我说~”

    “现在大明的变化非常大,我们大明国力鼎盛,物阜民康,百姓富足,早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了,别的不说,单单是这个粮食,现在我们大明就有很多个产粮的地区,产出的粮食即便是十年都吃不完。”

    “还有现在大明发展极其的迅勐,火车、公路、汽车、卡车、自行车等等,工厂、作坊之类的也是非常多,只要去工作,一个月随便也能够赚几两银子,都能够轻松的养家湖口。”

    “这山里面虽然也是很不错,但是这里的交通实在是难了,消息也是非常的闭塞,而且这里的土地很少,人少一点还好,大家生的孩子越来越多,将来靠什么来养活越来越多的人?”

    “朝廷愿意出钱将大家移民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哪里是宽阔的平原,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土地非常的肥沃,随便种什么收成都很高。”

    陶平看着眼前的这些山民,这里的消息实在是太闭塞了,根本就不知道外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还以为像以前一样呢。

    “不去,不去,反正我是不会出去的~”

    “是啊,是啊,我也不去,任你说的天花乱坠,我也是不会迁移出去的。”

    “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山里面的生活,让我们出去,我们肯定是不习惯的。”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面的狗窝,外面再好,也不如我们山里。”

    然而山民们依然也是不听,纷纷摇头,一个个都不愿意离开这里,离开山区。

    “我去,我去!”

    李大的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家里面的情况,田地太少了,而且下面还有几个弟弟,自己现在还能够分到点田地,有房子,等弟弟长大一些,到时候是连住都可能没地方住了,讨媳妇都难啊。

    这山民嫁女儿,那也是要挑挑拣拣的,家里面土地多,兄弟少、有房屋的自然是最好的选择,这兄弟多的,除了打架有优势之外,其它什么都不行。

    “李大,你要移民去外面?”

    山民一看,顿时就齐刷刷的看了过来。

    “没办法啊,我家的情况大家也知道,这要是不出去的话,可能都要饿死啊,连饭都吃不饱,更何况我还有几个弟弟呢。”

    李大无奈的说道,迁移出去是未知的,但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恐怕也是没有什么好日子过,说实话,他已经厌倦了这里,他也渴望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正好这有机会,干脆移民出去算了。

    “好,这是官府开的路引,你拿着这个,半个月后到县衙这边来报道、集合,到时候县衙这边会组织大家一起一同移民出去。”

    葛明一听,顿时就开心的笑了,连忙从背包里面拿出一张路引,详细的询问李大的姓名,家庭人口和成员等信息,然后填写到上面,这是官府这边开出的证明,因为这些山民现在都是没有身份牌的,这个就相当于是身份牌了。

    “嗯~”

    李大在众多村民的注视下接过了路引,一张轻飘飘的纸,现在却是感觉重如千斤,这一刻竟然有些后悔了。

    PS:过年的时候去过一次山里面,真的是很震撼,半山腰之间安家,道路都是行走在悬崖峭壁上面一般,开车开的人脚都是软的,但里面还有人,还有人不愿意搬迁出来,觉得山里面好。

第1773章,外面的世界

    “老大,你真的要移民去那个什么黑土省?”

    晚上,李大一家人聚在一起,商量着李大移民去黑土省的事情,李大的父亲李木匠看看自己已经长大的儿子,再看看旁边的几个半大小子,很想坚决的让李大留下来,可是却又抽不出口。

    山里并非真的是世外桃源,这里虽然没有官府的税赋、没有官吏的欺压,自由自在,然后想要活下去却是依然非常的艰难。

    田地稀少又不肥沃,粮食产量少的可怜,即便是不用交税、交租什么的,其实也没有多少的粮食,至于其它的一些生活物品之类的就更加稀缺了。

    也就是靠山吃山,野味之类的有不少,可是当一个家庭的孩子过多的时候,吃饭也是吃了一个大问题了。

    “对,留在这山里面,吃饭都是问题。”

    “更何况弟弟们长大了,到时候还要娶媳妇、也还要生孩子,我们家就那么点田,哪里够养活一大家子。”

    “我已经长大了,正是有力气的时候,上次去镇上逛集市的是时候我也听人说了移民的事情,外面都有不少人移民出去了,日子都过的很不错。”

    “而且现在外面做工,只要肯做,至少吃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我和二秀不想一辈子都在这里山里面,想出去看看。”

    李大和自己的老婆二秀互相对视一眼说道。

    “再说了,这路引都已经到手了,后悔也不行了。”

    “好吧~”

    “既然你想出去外面闯闯,那就出去外面闯闯,到了黑土省之后,可以想办法寄点书信什么的回来。”

    “就寄到镇上林家盐铺,回头你去的时候,我也去镇上一趟,跟林家盐铺的掌柜林老板说下,这如果以后收到了来信就先替我收着,我出山的时候就会去问问。”

    李木匠因为有一手不错的木匠手艺,所以才能够在这大山之中勉强养活这一大家子,拉扯几个儿子长大。

    有时候也是会将木凳子、木椅子什么的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挑到最近的镇上去卖,换点钱,买点盐巴、铁器什么的回去,所以算是这上坪村经常出山的一个人了。

    当然了,说是经常,其实可能一个月都未必能够出去一趟,因为山路实在是太不方便了,如果不是为了购买生活物资什么的,基本上都是不会出山的。

    “嗯~”

    李大点点头,牢牢记住了这一点。

    “呜呜~呜呜~”

    李大的母亲一直在旁边不说话,山里面的规矩就是这样,什么事情男人们做主,女人照着做就是了,可是想到儿子这一去,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她还是忍不住一直抹眼泪,低声的呜咽。

    “妈,哭什么嘛,我先去外面看看,如果不好,我再回来就是了,如果外面不错的话,到时候我再写书信回来,我们全家都移民出去。”

    李大安慰着。

    至于李大的几个弟弟,此时一个个都还懵懵懂懂,从来没有去过外面,他们甚至于认为全世界都跟这大山里面是一样的,但现在,也不妨碍他们开始遐想起外面的世界来。

    接下来的日子,李大带着自己的媳妇回了一趟娘家,向自己的老丈人好好说明了下情况,同时也是让自己媳妇跟家人告别。

    同时村里面也是已经传开了,传开了李大将要移民出去的事情,大部分人对此自然是嗤之以鼻,在他们的观念当中。

    这大山之中世外桃源,外面则是战乱不断、饥荒不断的世界,外面哪里有大山里面舒服,所以即便是再好,也不如在家里面待着。

    当然,也有不少和李大家情况差不多人在思索着要不要跟着一起移民出去,这大山里面的日子其实清苦的很,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极其的闭塞。

    外面的世界是否真的就像祖辈们所说的那样?

    半个月后,李大夫妻两个人在村民们的目送下来开了这个从小长大生活的大山,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也都抵达最近的小镇。

    在这里,李木匠和李大一起到了林家盐铺这里向老板说明了下情况,林老板也是欣然的答应,如果有书信过来的话肯定会帮忙保管,他们放心。

    同时也是觉得李大选择出来的是明智之举,现在世界变化的很快,外面的日子比起以前来,好过多了,很多移民出去的人,现在都过上了好日子。

    在小镇,李大告别了李木匠,眼中泛着泪水离开了小镇搭乘运货的四轮马车花了半年的时间抵达了凤县县城,找到了衙门这里进行了报道。

    在衙门这里,已经聚集了上千和李大一样准备移民去黑土省的人,这里面有不少和李大一样的山民,但更多的还是一些凤县这里的穷苦之人,移民政策好,所以也是决定响应朝廷的号召移民去黑土省。

    从他们的口中,李大也是知道了不少的信息,现在外面的变化很大,移民的地方有很多可以选择的,辽东、西域、河中、中亚、南洋、黄金洲、澳洲、海外殖民地、藩国等等。

    几乎每一个地方都在用各种优惠的政策吸引人移民过去,很多地方,甚至于只要移民过去了,还给你分奴隶、分女人什么的。

    这也是让李大震惊不已,还有奴隶和女人分?

    同时李大也是很快就认识了几个同样是从山里出来的山民,田三娃、丁老四、包老二,这三人和李大一样,名字随随便便,但家中都有很多的兄弟,在山里面实在是混不下去了,所以也是想着出来混日子。

    因为都是山里面的山民,故而四人也是很快就彼此熟悉了,这又要一起移民去黑土省,所以自然都是聚在了一块。

    到了出发的时候,官府这边也是派了几个官差带着他们开始赶路,他们的第一站是前往河南的开封,哪里来自大明关内各地的移民聚集,有专门的火车直接将他们送到南云省这边。

    有官差带路,他们这上千人也是跟随着官差向河南这边赶去,一路上除了走路辛苦之外,倒是没有什么其它需要烦心的事情。

    因为路上所有的吃食都是官差这边负责,有驿站就在驿站里面解决,没有驿站的地方就在路上的小镇、县城之类的解决。

    这一走又是好几天的时间。

    这一天,走着、走着,翻过一座山的时候陡然间视野一下子就变的开阔起来,地势变的开阔、平坦,和大山里面山峦起伏是完全不一样,一个巨大的平原出现在视野之中。

    他们已经翻过了秦岭,开始进入河南地界,进入到平原的地区。

    “原来真的是有这样平坦的地方!”

    李大、田三娃、丁老四、包老二等山民看着眼前开阔、平坦的地区,也是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样子,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大山,根本就不敢想象还有这样的地方。

    “大家加把劲,接下来的路就好走多了,有水泥路给大家走了。”

    “到了开封之后,大家就不用再走路了,朝廷这边有火车,大家就可以坐车去南云省了。”

    领队的官差看到平原,也是有些激动,很快就要开封了,自己的差事也是算是完成了。

    这一路走来,他们这些官差也是战战兢兢的,生怕这些人后悔,在半路跑掉,那样的话,他们这些官差也是要被问责的。

    好在,现在不比以前了,以前组织人移民出去,路上都可能要跑掉一大半,现在大家都知道移民出去有好日子过,所以都不会跑,都恨不得早点抵达移民的地方,早点过上好日子。

    “竟然还有这样的道路!”

    当来到水泥路上面的时候,行走在平坦、干净的水泥马路上面,李大都忍不住用力的跺脚看看这个水泥路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如此的坚硬,又如此的平整,关键是再看看,这水泥路笔直无比,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之中。

    再看看水泥道路的两边,一处处村庄这里,人们的房屋修建的很是漂亮,外面刷的很白,还有那些窗户都很大,也很亮。

    同时也能够看到人们骑着奇怪的两只轮子的车子在哪里快速的形势,偶尔在平整开阔的田野里面还能够看到突突直叫的奇怪机器,这些机器在田里面走来走去就能够看到田里面的泥土已经翻耕出来。

    道路的两边,随处也都能够看到一些家庭为单位的小饭店、茶店、客栈什么之类的,人们似乎好像很喜欢聚集在道路的两边来修建房屋。

    在道路上面走上一段路之后,李大他们还看到了那种有着四只轮子的铁皮壳子,速度非常快,在道路上犹如一阵风一般,一转眼的功夫就消失在了视野之中。

    找人一打听,这才知道,这是汽车,贵的很,奔驰牌的汽车一辆就要六千多两银子,而其它牌子的汽车也不便宜,最差的都要大几百两银子呢。

    听到这里,众人又顿时忍不住惊呼起来,几千两银子就买这样的一个铁皮壳子?

第1774章,一路的风景

    开封城这里,李大、田三娃、包老二、丁老四等人一边跟随着队伍前进,也是一边好奇的看着眼前这个繁华、热闹非凡的城市。

    这里的人非常多,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马路上都是忙碌的四轮马车、汽车、黄包车、自行车等等。

    人们的衣着也是非常的漂亮,一个个穿的都很好看,特别是一些女人穿的花枝招展的,让这些从山里面出来的山民,一个个看的眼睛都直了。

    再看看城里面的楼房,非常的高大,就如同在大山里面的山脚下仰望高山一般;街道两边的商铺琳琅满目,里面的商品看的人眼睛都花了。

    街道上面的行人,有人剪掉了长发和胡子,留着短发,穿着紧身的衣服和裤子,看起来就好看多了。

    同时细心的李大很快也是发现了,街道上面有很多的女人,她们似乎好像和大明人是不一样的,大明人黑眼睛黑头发的。

    而这些女人,她们一个个金发碧眼、高鼻深目、皮肤雪白,差别非常大。

    找人问问这才知道,原来这些人并不是大明人,而是从欧洲或者是西亚、中东等地区贩卖过来的奴隶。

    外面的人如果娶不到媳妇的话,还可以花一些银子去买一些女奴隶来到老婆,小妾什么的,用来开枝散叶。

    同时在街道上,大家也都能够看到很多混血的小孩,比例竟然还不低,一个个的和大明小孩子们玩在一起、嬉戏打闹,讲着流利的大明话。

    眼前的一切都给李大这些山民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他们的世界之中,一直以来都是以大山为伴,人烟稀少,人很少,彼此之间也都差不多,都很清苦。

    可是现在所看到的世界,它是如此的繁华而热闹,这里的人们生活无比的富足,人们穿的很好看,吃的东西也很好吃。

    这一路走来,即便是官差们安排的吃食很一般,可是比起他们家里来依然要好很多,关键是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是可以敞开肚皮来随便吃。

    原来道路是可以笔直、笔直、平坦无比的,原来土地是可以很平、很平的,原来大家出行是可以坐四轮马车、骑自行车、坐汽车的。

    这一切的一切对于李大他们这些山民来说都是如此的新鲜,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不断的冲击着他们的世界观。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等到他们登上火车,坐在火车上面,一边听着汽笛声的呜呜声,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在倒退的时候,他们也是再一次的震撼了。

    第一次乘坐火车,也是第一次感觉到这出远门似乎好像也并不是什么太累的事情,只要坐着就可以了。

    不像他们山里面,去哪里都是走不完的山路,弯弯曲曲、上山下坡,以至于人人都练就了一双结实的大腿。

    “这火车可真是够神奇的话,我们就这样坐着,它自己就会走。”

    田三娃看着窗外的景色,忍不住赞叹起来。

    “可不是嘛,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出门竟然可以坐这样的火车,我们就这样坐着就可以一天走上千里的路,而且这晚上它竟然也能够走,而不需要停下来。”

    丁老四也是跟着感叹道。

    “看看这外面的田地,多大、多平、多开阔啊。”

    “我们山里面的田地,都很小,也不知道将来分配给我们的田地是否也是这样平整的土地。”

    包老二看着外面的田野,都已经开始畅想起将来的生活来了。

    出来的时候,大家还充满了惶恐不安,充满了对未知生活的害怕,但是真正到了外面,见识了外面的繁华世界,现在又开始憧憬起未来的生活。

    火车载着一车的移民马不停蹄的向着南云省这边前进,一路上,李大他们看过了平原的开阔,也是看到了西域雪山的圣洁,也见到了草原的宽广。

    足足花了几天的时间,李大等人乘坐的火车也是终于抵达了南云省的西极港,在这里,李大他们又遇到了更多的一同前往黑土省的移民。

    这里面还有大量的南云省本地的人,这些人长相上和大明人也是完全不一样,但也都基本上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大明话。

    西极港这里,众多来自大明各地的移民们聚集在一起,等待着登船前往黑土省。

    “各位,各位~”

    “南云省西极中学的学生在这里举办公益活动,大家如果想要写书信回家的可以让他们代写,然后邮寄回自己的家乡。”

    在等待登船的时候,有上千的学生来到港口这边,人人都带着笔和信纸,同时也是有专门的邮差来到这里,拿着铁皮喇叭对着众多要前往黑土省的移民喊了起来。

    听到邮差的话,众多移民们顿时就骚动起来,一路走来,离家乡和亲人越来越远,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写书信回去了,这让他们也是很激动。

    李大也是如此,来到一个学生这里,李大自己不识字、也不会写字,这写书信也是还头一回,也都不知道该说写什么。

    好在这里的学生人不错,也是和李大解释起来,于是在这个中学生的指导下,一份特别的书信也是写好了。

    “爸妈,我和媳妇都很好,一路走来,我们有吃有住的,没饿过肚子,外面真的很大,竟然有很多地方的地非常、非常的平坦、开阔,还有城里面的人很多、很多,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四只轮子要几千两银子的汽车。”

    “我刚刚才坐完火车来到这个叫南云省的地方,马上要坐船前往黑土省,再过几天就可以抵达我们移民的地方了。”

    “一路上听人说了,我们移民的地方很不错,地非常的平坦开阔,不用走弯弯曲曲的山路,还有哪里的土地都是黑土地,据说非常的肥沃。”

    “另外,这外面,人们都会种番薯和玉米,家里面也是可以镇上买一些回去试试种下,听说产量很高,这样就可以吃得饱,不用饿肚子,而且也不挑地,旱地也可以种。”

    “你们二老要保重身体,不要太累了,几个弟弟如果将来在山里面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也可以到外面来。”

    “在外面,如果娶不到媳妇,还可以花钱去买欧洲女人当老婆,我在开封的时候就看到了很多。”

    “等我到了黑土省,安顿好了之后,我再写信给你,到时候再告诉你的我的具体地址,这样你就可以写信给我了,李大!”

    信的内容很简单,李大大致的说了下外面的世界,但是又有很多东西想说又没有办法表达出来。

    写完信,拿着信来到邮差这里,叫上五十文钱,盖上一个印戳,这封信邮差就会寄到凤县小镇的林家盐铺这里,自己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能够收到。

    一封信略微的缓解了一下子思乡、思亲之情。

    很快,众多的移民又纷纷登上了前往黑土省的船只,再经过了几天的颠簸之后,也是终于抵达了黑土省。

    当抵达卡法城之后,黑土省移民局这边就对所有的移民进行了详细登记,同时也是在这里进行同一的打乱分配。

    将汉民和其它部族的移民混合起来,其中最多的就是来自南云省的移民,南云省现在也是大明重点移民的地方之一,上百万的高加索人、格鲁吉亚人响应了朝廷的号召选择移民前往黑土省。

    分配之后,李大和田三娃分到了一个叫上云镇的地方,这个地方是涅河(原先的第聂伯河改名而来)中下游旁边的一个小镇。

    这个小镇周围几百里的范围内都荒无人烟,没有任何的人呢,一个个小镇之间彼此相隔都很远。

    这里的移民模式也是采用了和河中省一样的模式,以一万人为一个小镇,修建小城,建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将所有的移民集中安置。

    大家居住在一起,这样一来如果有什么事情的话,也可以更好的互相帮助、协助,也方便朝廷对这些移民进行管理和支持。

    分配完小镇之后,李大、田三娃两家人还在卡法城这里分到了属于自己的马匹,一人一匹马,李大家分到了两头,尽管马匹看起来似乎好像很一般,但好歹也是马。

    接下来前往上云镇的时候就不需要再走路了,可以骑着马跟随着队伍前往上云镇,免去了走路的辛苦。

    再经过了好几天的骑马赶路,李大和田三娃等众多的移民也终于抵达了上云镇,在这里,他们也是在第一时间内就分配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所有的房子都是统一修建的,全部都是木头建造的,里面也是配齐了生活、劳作所需要的用具。

    当然了,对于移民来说,他们最关心的自然还是属于自己的土地。

    等到上云镇移民署的官员告诉他们,除了分配给他们的土地之外,上云镇外面的广袤土地都可以耕种,想要多少的土地就去努力的耕种多少土地,只要开垦出来就是属于你的。

    而看着外面一望无际的原野,李大和田三娃也是陷入狂热之中,这里的土地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PS:求票票,各种求~

第1775章,黑土地的生活

    黑土省上云镇,李大早早的就起来了,妻子的肚子越来越大了,做家务已经变的越来越累了,李大很疼自己的老婆,所以也是早早的起来准备早饭。

    尽管才移民过来没有多久,但是李大对于未来的生活并不需要担心什么,因为这里房子是新建起来的,尽管是木头的房子,但也相当的不错了。

    各种各样的生活物资也都非常的丰富,连盐巴都给移民们每家每户准备了100斤,至于粮食更是足足准备了上千斤的大米,另外还有不少的腊肉、咸鱼,即便是什么都不干,家里面的粮食也足以吃到明年。

    朝廷的安家费也是发放下来,一个人三十两银子,李大家两口人拿到了六十两银子的安家费,再加上家里面还有两匹马、几头羊,全部都在后院的马圈、羊圈里面关着。

    这里的土地非常多,又非常的宽阔,故而在设计移民小镇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粗放,家家户户的占地面积都挺大的,不仅仅建造了用来住的房屋,还有用来放杂物、柴火的柴火间、杂物间,院子后面还有羊圈、马圈可以用来关羊和马。

    家家户户的面积都挺大的,不像李大家在山里面的时候,想要找块平地那是极难的,都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去开垦、平整出来的。

    小镇之外,则是广袤废物的原野,现在都还是一片荒地、草木茂盛,用来放牧自然是最好的,原先也是属于克里米亚汗国的境内,是游牧区域,水草丰美。

    当其实这里是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的,土地是黑土地极其的肥沃,又非常的平整、开阔,水资源又丰富,除了冷一点之外,根本就没有其它的任何毛病。

    李大简单的煮了一锅粥,再蒸了一块腊肉,切成片给自己媳妇补补身子。

    如果是在大山之中,想要弄点肉食吃的话,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你需要会狩猎才行,如果不会狩猎的话,那是很难弄到肉食的。

    家里面养点鸡也不容易,因为山里面的黄大仙、老鹰、狐狸之类的特别多,总是会光顾你家的鸡舍。

    所以想要吃肉,想要在山里面过的好,除了会农活之外,还有有一门手艺,会木匠、会打猎什么的,都是可以的。

    当李大将早饭煮好的时候,他媳妇也已经起来,两人高高兴兴的吃完了早餐,李大也是牵出自家的马儿,套上马车的套索,载上自己的媳妇慢慢悠悠的出了小镇,去自己的土地上看看、转转了。

    移民小镇的土地都是规划的整整齐齐、方方正正,一大片的田地都是属于一家人的,李大家的土地离上云镇并不算远,仅仅只有几里地,坐着马车很快就到了。

    放开套索,让马儿自己去吃草,李大也是拿出了镰刀开始割草,这些草是带回去喂养的,家里面的羊现在都很瘦,需要好好的喂养、喂养,等过几个月肥一些了,再杀了给自己媳妇吃补身子,估计着到时候孩子也差不多要生了。

    这里水草丰美,李大很快就割了慢慢的一车草,接着再看看眼前的这几百亩,全部都是自己家的,只是现在发愁的时候,自己该如何来开垦这片土地了。

    就靠自己一个人、一个锄头的话,猴年马月才能够开垦完。

    “媳妇,怎么大的地,一直慌着也是怪可惜的,我们是不是来种点什么,哪怕是种点菜也好。”

    李大和自己的媳妇商量着来做点什么事情,这忙碌惯了的人,总是闲不住的。

    这移民过来的这些天,每天就是牵着马出来吃吃草,熘达下,然后割草回去喂养,这日子过的实在是太闲了。

    这让他们很是不习惯,毕竟山里人都忙碌命,只有一直勤奋才能够在山里面活下去,那么是没什么事情也要给自己找事情做。

    “我也是这样想的,回头去移民署这边看看有没有什么种子,哪怕是先种点蔬菜什么的也好。”

    “移民署那边的人说什么今年已经过了播种的季节,要是早两个月的话,还可以种小麦。”

    “可是现在正是六月的,一年中最忙的季节,这不种点什么东西的话,实在是有些过不去啊。”

    李大的媳妇也是跟着说道。

    “对,对~回头问问去。”

    李大点点头表示了赞同。

    等到马儿吃饱了,又再次套上马车慢慢悠悠的往回走。

    路上刚好经过田三娃的田地,看见田三娃和他媳妇正在勤奋、卖力的翻地。

    “三娃~”

    李大挥挥手喊道,田三娃一听,也是停下来,笑着走了过来。

    “三娃,你这开垦土地是要种什么啊?”

    “准备种点土豆和番薯,还有就是种点蔬菜,这一天天的就吃稀饭和咸鱼什么的,人都吃腻了。”

    “土豆和番薯?”

    “对,这个东西据说是什么黄金洲传进来的,产量高的很,虽然现在已经算是过了种植的季节了,但移民署这边说了,现在种的话,多少还有点收获,所以我就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种点看看。”

    “即便是今年没有什么收获,也可以给明年的种植积累点经验,也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我们山里人哪里能够闲得住啊。”

    田三娃笑着说道。

    “对,对,我也是这样想的,正想去移民署这边要点种子什么的看看能不能种点东西。”

    李大一听,顿时就连连点头表示了赞同。

    “移民署那边说了,这黑土省的气候和辽东省的气候差不多,冬天的时候比较冷,和我们老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里种不了水稻只能种小麦、大麦、玉米、土豆、洋葱、甜菜、大豆、油菜、向日葵之类的。”

    “现在过了主要的季节,到了明年的话,到时候我们就有的忙了,几百亩土地,再加上外面那些无主之地,这要是都可以开垦出来,种上各种庄家的话,那就绝对不愁吃喝了。”

    “这里的土地极其的肥沃,种什么就有什么,不像我们山里面的土地,贫瘠的很,种什么都被长不好。”

    “可不是嘛,听说啊,以前这里是什么鞑靼人的牧场,专门用来放牧牛羊的,啧啧,多好的土地啊,全身黑土地,他们竟然用来放牧牛羊,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啊。”

    “所以啊,这才被我们大明人给占了这片土地。”

    “我听移民署那边的人说了,说是明年的时候,朝廷还会调拨一批什么耕地机过来,到时候耕地直接用那个什么耕地机就可以了,说那个机器很厉害,一天就可以耕地上百亩地呢,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机器可以如此的厉害。”

    “我也听人说了,说什么在河中省和南云省这边,耕地机和收割机都非常的普遍,他们收割麦子、水稻等时候,那个收割机只是过一遍,麦子、水稻就收割完了,速度快得很。”

    “河中省这边,往往一个人一年要种几百亩的田地呢,他们田地多到种不完,然后将田地划分成一个个片区,今年种一块,明年这块地就不种了,让它长草什么的,然后将牛羊粪便之类的弄到里面去增肥,到了第三年、第四年的时间才来种这块地,所以庄家长的极好,收成很高。”

    “真的假的?这好好的地不种,为什么荒上一两年啊?”

    “说是为了什么保持土地的肥力,说年年耕种的话,土地的肥力会流逝得很严重,所以荒一两天,再通过增加牛羊粪便什么的来补回田地的肥力。”

    “这样啊,可是这好不容开垦出来的田地荒一两年的话都要长很多杂草的,而且又要重新开垦。”

    “可不是嘛,但是他们说了,说有耕地机的,开垦田地是很容易的事情。”

    “我们上云镇这里有不少南云省人和河中省人,到时候啊,我们就跟他们多学学,这外面啊和我们山里面不一样,种地都是学问呢。”

    “这倒也是,我们山里面就种水稻,这里却是种不了水稻,要种那个什么小麦之类的,我们都不懂,到时候就要多学学。”

    “是要多学学,南云省的人离这里是最近的,那些人算算本地人了,对这里最了解了,到时候多跟他们学学。”

    “也不知道这个耕地机、收割机是什么样的,竟然那么厉害。”

    “据说啊,连春米都有机器呢,又快又好.....”

第1776章,忙碌的移民署

    黑土省上云镇移民署,从七品的邓鄯是去年才刚刚考上举人功名的,因为朝廷现在很缺官员,特别是黑土省这边作为大明新纳入之地,需要大量的官员。

    当今内阁首辅刘晋刘公出台了一个政策,只要肯去黑土省这边为官,只要不犯贪污腐败、不尸位素餐,有所作为的话,将会重点优先提拔。

    简单来说,来这里做官,只要好好的干上几年,三年升一级都不是什么事情,五年上一个台阶都不是问题。

    而且在黑土省这边为官,不受大明一些传统的限制,比如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之类的传统。

    也就是说,即便是举人出身的,只要在这边干上几年,你也是可以提拔为正七品的县令,再干上几年的时候,也是完全有机会成为州府一级的官员。

    如果你本身就是州府一级的官员,那么是可以直接提拔到翰林院去进修,至于翰林院是什么地方,大家都是很清楚的,这是大明高级官员的储备池。

    大明现在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侍郎、各大封疆大吏等等,全部清一色都是从翰林院里面出来的,即便是没有,那也是要去翰林院里面修上两三年书的。

    这样的优惠政策,也是一下子就吸引了大量的官员、举人响应朝廷政策,不远万里来到黑土省这边为官。

    邓鄯就是其中之一了,尽管现在还是从七品的官员,是这个小小上云镇移民署的署官,但是在这里干上几年,自动就可以提拔为正七品的县令,再干上几年,可以成为州府一级的官员。

    这速度还是相当可以的。

    这样的政策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定向政策,专门为了支援西部等地区的发展而设立的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和官员前往支援边疆地区。

    这个政策也是已经执行了多年了,并不是黑土省这边才开始有的,南云省、河中省、中亚省和西北省、黄金洲、澳洲、南洋等地都有实行。

    也是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在南洋诸省这边,因为朝廷坚持使用流官来治理这些地方,故而极大的打击了南洋省本地的一些土着豪强,像交趾省,以前是后黎王朝的地盘,哪里人口众多,不服王教,地方豪强家族很强大。

    即便是后黎王朝时期,后黎王朝的统治者也不得不对这些地方豪强家族给予安慰和大量的封爵、官职。

    但是大明就不惯着他们,当初刘晋率领大军南下扫荡南洋的时候就重点针对这些豪强家族,大肆的进行打击和杀戮,沉重的打击了这些地方豪强家族。

    再接着就是大量的进行移民置换,将大量的移民迁移到这些地方去,同时鼓励大明本土的权贵豪强到这些地方去发展种植园经济。

    结合全面大明化、汉化的政策以及五等级的户籍政策和委派流官治理这些地方,派遣驻军镇守等。

    短短十多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这些地方早就已经忘记了自己原先的一切,成为了大明天子最忠心的臣民,地方豪强家族也是逐渐的消失不见。

    除了南洋诸省之外,在南云省这边也是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南云省原本和大明是没有什么关系,是大明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多去、割让过来的国土,这里的土着是格鲁吉亚人和高加索人。

    但经过大明一系列刚柔并济的统治政策,这里也是已经成为了大明发展最快,同时也是统治最牢固的地方之一。

    这里的土着甚至于比起大明本土的汉人还要更加的忠诚,他们甚至于比汉人还更加的以身为大明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因为被人欺负了几千年的时间,只有现在他们才体会了一个强大帝国公民的尊严和富足,大明帝国的通知下,他们再也不用担心会被人劫掠和欺负,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什么的,过着安宁、富足的生活。

    在河中和中亚省,移民署的官员是最为重要的官员,管辖移民,安排和安置移民之职责。

    这一点上面都做的很不错,让大量的移民到了这两地之后,能够迅速的安顿下来,并且很快就适应当地,找到合适的发展致富道路。

    当然,朝廷这边也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这些地方的官员升官都要比其它地方快很多,甚至于如果赶出业绩的话,升迁的就更快了。

    “邓大人,这些是朝廷新运过来的一些种子,需要按照时节指导移民按时种下去。”

    邓鄯很忙,作为移民署的官员,在移民刚刚开始抵达这里的头两年,那是最忙的时候。

    移民没有来之前要负责督建移民小镇、移民房屋,准备移民的粮食、用具、生活物资等等,甚至于连移民们过冬的棉被、衣物、柴火等等都要去准备。

    对于移民,朝廷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高度重视的。

    以前负责移民事务的是李东阳李公,后来李东身体不行就由刘晋负责,刘公做事一向利索,以百姓为重,如果出现移民没有吃食、没有住所,出现饿死、冻死的事情,那对应负责的官员就完蛋了。

    现在移民的事务是由王守仁王公来负责,王守仁做事比起刘晋那更是非常的细,朝廷直接在黑土省这边设立了移民局,派遣官员统一统筹黑土省的移民事务,督促各级官员做好移民事务来。

    对于现在的黑土省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顿好不远万里抵达这里的移民,让他们能够在这里有吃有住,同时能够逐步的恢复生产和耕种,逐渐的适应这里的生活和气候。

    现在虽然已经过了最重要的播种小麦的时节,但是还可以播种其它的一些农作物,这里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土地开阔平坦,可以种植的农作物非常多。

    移民局这边也是农业部这边合作,共同制定和指导移民在这里的耕种,什么时候种什么农作物,该怎么种,这些都是有详细指导的。

    像中亚省这边大牧场经济都是中亚省官员这边摸索出来的一种适合汉人的农牧经济,固定式的牧场经济,种植牧草加上机械的使用,青储饲料的运用等等,让中亚省这边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农牧经济,迅速的成为了大明如今最为重要的肉仓之一。

    这一次的黑土省移民局,也是大量的提拔和任用了中亚省的官员,他们在这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知道因时因地的制定相对应的农牧政策来迅速的安定移民,发展移民地的经济。

    黑土省这里,土地开阔而平坦,又非常的肥沃,最适合发展的自然是农业,跟河中省这边差不多,适合发展机械化耕种的农业经济。

    相应的,也需要根据这里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同时制定出合适的耕种时间,并对移民进行指导,告诉他们如何统一的去种植这些农作物或者是使用农业机械。

    这就是黑土省移民局的主要的工作,他们手中的权力现在甚至于比黑土省布政使的权力都要更大,只有等到移民们逐渐的安定了,大明人在这些地方站稳脚跟了,移民局才会逐渐的裁撤,同时将权力逐步的移交给布政使、州县官员。

    当然,也正是因为移民局、移民署的成立,更好的为移民服务,确保移民的生活和生产,所以大明一直以来坚持的移民政策才能够持续的坚持下去。

    大量的移民在官府的组织下顺利的迁移到了新的土地上,并且在这里很快就生根发芽,并且迅速的富裕起来。

    这也吸引了更多的人移民到关外和海外去,让朝廷的移民政策得以顺利的进行,抵触的力量和情绪越来越弱,甚至于出现了大量自发性移民出去的现象。

    可以说移民署和现在这些地方官员所做的事情比起后世的官员和农业部来都要更多,更好,后世在农业生产方面,根本就没有什么指导之类的,甚至于可以说是严重脱离了农民和农业,很多农业相关的政策根本就没有充分为农民考虑。

    但是现在的大明就不一样,对移民和农业高度重视的。

    不仅仅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发展农牧生产,而且还不断甄选、培育优良的品种,探索全新的耕种方式等等。

    这极大的刺激了大明农业的发展,也是让大明的移民政策得以落实,让大明的农业产生了质的飞跃。

    否则的话,大明根本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盛世,大明一面的粮食产量都足够大明人吃上十年,而且大明的牛羊马匹、猪、鸡鸭鹅鱼等等肉食类的产量也是连年攀升,产量越来越大,人们肉食、奶类的比例越来越高。

    这些都可以说是大明移民局、农业部的功劳了,这也是刘晋一直以来重点抓的,保证了农业的稳定,大明的粮食产量足够高,大明人有吃有喝,那么其它的一切都更加稳定。

    PS:求票票,各种求~

第1777章,渐渐的习惯和喜欢

    邓鄯看着新送过来的种子,同时还有详细的如何种植的指导书,上面详细的介绍了这种作物的习性、种植方法、留种方法、追肥办法等等,甚至于还有配套的图片,可以说是非常的详细了。

    只需要跟着对应的办法按照时节来种植就可以了,很容易就可以上手种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

    “紫葱?”

    邓鄯看了看送过来的几大车紫葱种子,这个紫葱是什么东西,邓鄯也还是第一次遇到,从来都没有见过。

    翻看指导书仔细的看了起来,认真的学习,这种子到了,自然是很快就要种下去的,耽误了农时,他这个移民署官员可是要问责的。

    其实这个紫葱就是后世的洋葱,原产于西亚、中亚地区的一种蔬菜,因为产量高,味道不错,还可以用来祛除腥味之类的,再加上收获之后的紫葱非常耐储存,故而也是成为了河中、南云省、西域等地大量种植的一种蔬菜。

    而且被大明农业部所收录和甄选,在大明北方地区大规模的推广,山东、北直隶、辽东等地都有大规模的种植,在冬天的时候,是极为重要的又便宜好吃的一种蔬菜。

    身为南方人的邓鄯,还是第一次见这个紫葱。

    “倒也是很简单,就是种子的收获时间需要比较长一点的时间而已,如果产量足够高的话,确实是非常适合在黑土省这里种植。”

    “听说这里的土地非常的寒冷而漫长,气候可以和辽东地区相比,如果冬天没有蔬菜吃的话,影响还是很大的。”

    详细的看完,邓鄯也是发现这个紫葱倒也不难种植,这自从成为移民署的官员之后,邓鄯也是发现自己都快成种田的好手了,前前后后都已经学过了十几种主要农作物、蔬菜之类的种植方法了。

    这也是移民署的工作之一,指导移民种植粮食和作物,只有等移民们适应了这里的所有一切,并且完全掌握了这里农作物的种植之后,移民署的官员才可以真正的轻松起来。

    “来人,通知移民到镇外的田地来学习种植紫葱。”

    看完之后,邓鄯也是立即通知衙役,准备尽管传授方法,让大家将紫葱给种下去。

    这种子运过来的时候已经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再耽误下去的话,可能就要坏掉,种子下来了就要按照要求尽管的将这个种子给种下去。

    上云镇外的一处田地之中,众多的移民们被叫到了一起,移民署这边的官员拿着铁皮喇叭在教大家如何去种植紫葱。

    李大、田三娃是一边看一边学,也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些官老爷竟然会亲自下到田间地头来,还会教大家来种植农作物,真是不可思议。

    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古以来这些读书人就已经相当的清高了,更别说这些当官的官员了。

    但现在,移民署的官员穿着官服在这里教大家种紫葱,看他娴熟的样子,不知道的还是以为他是老农民的。

    光是会种就算了,关键是还会说,滔滔不绝的讲解着紫葱的种植办法,再结合示范,也是让大家听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家去领种子,领完种子之后,尽管都种下去。”

    听到移民署邓鄯邓大人的话,李大和田三娃也是赶紧急匆匆的去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紫葱种子。

    “这紫葱到底是什么味道啊?”

    “我可是从来都还没有吃过呢。”

    李大领到了紫葱,饶有兴趣的看了起来。

    自从移民到了这黑土省,新鲜的事物可多了,这里不能种水稻,大家就被安排了去学习种小麦,尽管现在还没有到种小麦的季节,但依然大家还是学习了一遍又一遍,反正也是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

    除了学习种小麦之外,移民署这边也是时不时发一些种子下来并且指导大家种植。

    大白菜、西红柿、辣椒、胡萝卜、豇豆、西蓝花、包菜、生菜、韭菜、油菜等等,尽管现在过了种小麦的季节,但是各种各样的蔬菜还是有一些可以种植的。

    这也是让在大山里面长大的李大、田三娃大开眼界,竟然有如此多的蔬菜种类,而且貌似好像这片黑土地都能够种植。

    再想想自己以前在大山里面的时候,能够种植的品种就很少,往往到蔬菜换季的时候,都没有什么菜可吃。

    现在好了,家家户户的田地都已经开垦出了一些,将各种各样的种子种了下去,就等着到了秋冬的时候能够有所收获。

    时间也是一天天的慢慢流逝。

    李大从最初的有太多、太多的不适应,觉得很孤单、很孤独,也是逐渐的慢慢的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

    在这里,他也是逐渐的和自己的左邻右舍之类的熟悉起来,并且逐渐的也是和他们有着不错的关系。

    他的邻居里面有来自南云省的李尼克,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汉子,虽然说的大明话还并不是很好,但人很好,非常的热心肠,乐于助人,两家的田地也是紧挨着,李尼克也是经常会教一教李大如何种植一些李大不懂的农作物。

    同时李尼克家知道李大的媳妇怀孕了要生了,那也是热心的很,时常会送点葡萄干什么的过来,说多吃这对孕妇身体好。

    而且有时候李大出去干活了,李尼克的妻子也是会帮忙照顾下李大的妻子,一来二去的,邻里之间的关系相处的很融洽。

    还有来自河中省的王开文一家夫妻两个,王开文人还很年轻,仅仅只有十八岁,和自己的妻子也才结婚没有多久,脸皮比较薄。

    但是王开文在新式学校里面读过书,能够识文断字,而且还知道很多的东西,又是从河中地区移民过来的,不仅仅有朝廷的安家银子,而且家里面还给了一大笔的分家银子。

    所以王开文是早早地就买了一台耕地机,早早的就将自己家的田地给翻耕出来,并且还在无主的荒地这里不断的开垦,然后使用机械化的播种方式,早早的就种上了不少的作物。

    河中地区的移民,算是众多移民当中文化程度最高、见识最广,也是最有划算的一批了,而且王开文时常都能够收到家里面从河中地区寄过来的腊肉、熏肉、香肠、美酒之类的。

    王开文对邻里邻居的也是大方,李尼克、李大他们这些左邻右舍也是时常会收到王开文家送的各种腊肉、香肠什么的。

    而且王开文也会驾驶自己的耕地机帮助左邻右舍的帮忙翻耕下土地。

    说实话,李大第一次看到王开文开始耕地机翻耕土地的时候,也是被耕地机强大的效率所深深的震惊。

    不需要马拉,也不需要牛拖,开着机器在田野间走一边,机器后面的犁就将土地给翻耕好了,而且翻耕的还很深,远不是自己以前在山区里面的时候使用老黄牛耕地所能够相比的。

    山区的田地是非常贫瘠的,土层只有薄薄一层,也没办法说翻耕的很深,当然使用牛耕地的话,本身也是没有办法耕很深。

    使用机器就不一样了,黑土省这里的土地非常的肥沃,又厚实、平整,机器可以翻耕的很深,直接将杂草的根系全部翻出来,太阳晒一下就死了。

    这春天的时候如果再翻耕一次的话,还可以将各种各样的害虫翻出来,天气一冷,直接就可以冻死,病虫害都可以少很多。

    在上云镇这里,李大每天都在经历着新鲜的事务,来自各方的移民,大家带来了各自家乡不同的美食,彼此互相的交换,也是让李大尝到了各种各样的美味。

    每天,邻居王开文都会买一份报纸,然后邻里邻居们坐在一起,他看完报纸之后,也是给大家讲讲大明乃至全世界发生的新鲜事情。

    以前的时候,李大对于外面的世界几乎是知道的很少、很少,山民们口口相传的一些事情而已,但是现在,因为和小镇的移民们互相接触。

    在这里,有来自大明各地的移民,每个地方的人都有各个地方的特色,来自西域的少数部族移民会告诉你如何制造好吃的麻仁糖、告诉你如何种植葡萄之类的。

    南云省的移民会告诉你南云省这里的风景秀美无比,告诉你如何酿造出上好的葡萄酒,来自河中省的移民,他会告诉你耕地一定要用机器,这样才能够大规模的种植机器,省力、省时,人也轻松。

    来自云贵川地区的移民,他会告诉你云贵川地区的道路犹如天堑一般,非常的难以通行,告诉你哪里的人们最爱吃是花椒,让你尝一尝又麻又辣的滋味。

    也有来自大城市天津的移民,他会告诉城里面的繁华热闹和喧嚣,告诉你天津港一艘艘运宝船回来时的金光闪闪,当然最后也会告诉你,他厌倦了在工厂里面朝九晚五的生活,所以也是选择移民到了黑土省这里,过上相对自由的生活。

    在这里,李大每天都在认识新的人和事物,也慢慢的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喜欢上了这里。

    PS:大家是喜欢城里生活呢,还是喜欢农村,如果收入都差不多的话?

第1778章,来自远方的信

    秦岭山区的上坪村,李木匠干完了一天的活,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完饭。

    看着以前李大夫妻两个坐着的位置,李木匠也是一下子就没有了胃口,放下快子说道:“也不知道老大在外面过的怎么样了?”

    听到李木匠的话,李木匠的老婆何氏也是放下碗快说道:“是啊,也不知道老大一家能不能吃得饱,他媳妇算算时间的话,估计着也快要生了吧。”

    “要不,明天你出去一趟,看看有没有老大的书信。”

    “嗯,刚好家里面的盐巴也快没了,要去外面买一点回来。”

    李木匠想了想也是点点头,现在正是农忙的时节,自从上次送老大出去,他都已经又几个月的时间没有出山了。

    因为现在很忙,田里面的事情很多,正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了,再加上山民一直以来都很少出山,因为出一趟山需要走很长的路,三四个小时出去,再匆匆的买点东西,然后又要走三四个小时回来。

    山路实在是太难走了,也非常的蜿蜒曲折,出去一趟非常的不方便。

    山民们是能够不出去就尽量不出去,出去一次也是往往都要大肆的采购一番,将自己长时间采集的一些草药、山货、皮毛什么的拿去卖掉,然后再买生活所需要的盐巴、布匹、针线、铁器之类的回来。

    与世隔绝绝对不是夸张的修辞,而是他们的生活确实是基本上与世隔绝,没有什么太多的往来和交流,一年可能也就是出去那么三四趟的样子。

    第二天一早,李木匠就早早的起来,仔细的整理好一箩筐的东西,然后扁担挑着就早早的准备出山去。

    “李木匠,你这是要出山去啊?”

    陈老头看看李木匠,也是连忙问道。

    “是嘞,出山去看看我老大有没有信回来。”

    李木匠人老实的很,藏不住东西,也是直说了。

    “哪有那么容易啊,现在说不定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呢,吃都吃不饱呢,外面的世界哪有那么容易,要是又那么容易的话,我们的祖先也就不会逃到山里面来了。”

    陈老头摇摇头说道,他是最反对出山的,山里面有什么不好的,有吃有喝,又没有官吏、恶霸什么的欺压,又不会有灾荒战乱什么的。

    外面,外面的世界兵荒马乱的、饥荒连年的,有什么好的。

    “就是啊,外面有什么好的,当初就不该让你家李大出去,他老婆还大着肚子呢,这路走多了,孩子都可能保不住了。”

    “还有那个什么黑土省,天知道是在哪里呢。”

    其他的村民们也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这让李木匠的心情更是糟糕的很,心里面也是后悔的很,或许自己真的不该让老大出去。

    在这里山里面虽然是苦了些,累了些,这没地种的话,到时候再去开垦就是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多少田地,自己还不是慢慢的开垦出了不少的田地出来,还拉扯到了几个儿子。

    默默的挑上自己的东西,李木匠朝着漫长的山路走去。

    这一走就是三个多小时,从早上的六点多出发,一直到了十点钟的时候才到了最近的小镇,当然,李木匠自然是不知道具体多少的时间,只是大致的知道一个时辰。

    来到了小镇,李木匠几乎是第一时间内就来到了林家盐铺这里。

    “林老板,有没有我家老大寄来的信?”

    李木匠看着林老板,很是急切的说道。

    “有,有,有三封信呢。”

    林家盐铺的林老板见到李木匠,也是拿出了三封信说道:“这最早的一封啊,都是两个月前寄过来的,这封是上个月的,这封是前两天才到的。”

    “有三封信啊。”

    李木匠一听,顿时整个人都激动起来了,原本还以为没信呢,没想到竟然一下子就有三封信,这几乎是一个月一封信啊。

    “要我帮你看看吗?”

    林老板笑了笑问道,他也是知道这些山民的,都是不识字的。

    “有劳林老板了。”

    李木匠点点头说道。

    “好嘞~”

    林老板也是想要看看这移民去黑土省的人能够写一些什么东西回来。

    他拆开第一封信也是仔细的看了起来,看完之后说道:“这第一封信啊,是你儿子李大抵达南云省西极港的时候托人写的。”

    “是当地中学生代写的。”

    “他说,他和他老婆一切都好,这移民出去的时候,也就是从我们凤县到河南开封的时候走了很长的路,到了开封之后,他们就是坐火车,坐了好些天的火车直接就抵达了南云省西极港这里。”

    “上面说了,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繁华,说开封这里非常的热闹,楼很高,人很多,还有金发碧眼的人,还说有四只轮子在水泥路上跑的汽车和两只轮子的自行车什么的。”

    “他还说了,外面有很多非常、非常平坦而开阔的大平原,一望无际的都是平原,还说他们一路上的吃食都很不错,饭吃都是可以敞开肚皮来吃的。”

    “最后说要你们二老保重身体,等他们抵达黑土省之后再写信过来。”

    林老板将信读完之后,也是交给了李木匠。

    李木匠接过信,尽管不识字,但是依然看的津津有味,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悬着的心也是放下来了。

    “吃得饱就好、吃得饱就好。”

    李木匠现在是很开心。

    “这是第二封信,上面说了,他们已经抵达了黑土省这边,并且在一个叫上云镇的移民小镇定居下来。”

    “在这里,他们分配到了自己的房子,也是拿到了自己的安家费,总共六十两银子,寄了十两银子回来,这是银票。”

    林老板打开第二封信,信中也是夹杂着10张一两银子面额的银票在其中,林老板也是第一时间内将银票递给了李木匠。

    涉及到了钱财的事情,他就是比较谨慎了,生意人嘛,都是如此。

    “啊,还寄了十两银子回来?”

    李木匠结果十张银票,也是微微傻眼了,这竟然还寄银子回来了。

    “他自己在外面,还要起家当,这银子都有大用处呢,寄回来做是什么呢。”

    “你就放心的收着吧,这信上面说了,你儿子在上云镇这里家里面什么都不缺呢,连大米、面粉都分了上千斤呢,足够吃到明年这个时候了。”

    “还说分到了几百亩田地,两匹马和几头羊,另外移民署这边还发了不少的腊肉、咸鱼干什么的。”

    “另外还说了,他在这里认识了一个叫田三娃的人,也是我们这里移民出去的,是山坳里的人。”

    “山坳里啊?这个我还真知道,十几年前的时候去过一次山坳里做木工活呢,哪里的人确实是都姓田。”

    李木匠一听,顿时就想了起来,确实是有一个叫山坳里的地方,也是在大山之中,离上坪村足足有几十里路,以前的时候山坳里有人要结婚,特意请了李木匠去哪里住上了一段时间,足足打了不少的家具什么的。

    “这第三封信啊,上面说了,说你家老大已经开垦出了不少的田地,他们邻居有一个叫王开文的,是河中移民过去的,买了耕地机,用那个机器耕地特别快,一天就能够耕地上百亩。”

    “还说隔壁家的李尼克一家人对自己很不错,这李尼克虽然不是汉人,是南云省这边的人,但人很好相处,给了不少的帮助。”

    “他说了,现在他们是天天都会跟着王开文一起看看报纸什么的,知道大明乃至全世界的发生的事情。”

    “还说在哪里现在是已经慢慢的习惯了,也喜欢上哪里的生活,另外田地里面也是已经种了很多的东西,说哪里的土地啊,非常的肥沃、都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非常适合耕种。”

    “说等到以后庄家收获之后,还会给家里面这边寄一些当地产出的东西回来。”

    林掌柜又打开第三封信,详细的向李木匠说了起来。

    “过的好就好,过得好就好~”

    李木匠听完,整个人也是开心的很,儿子在外面过的很不错,不仅仅有自己的房子,有吃不完的粮食,还有大量的田地,邻里之间也相处的很好。

    甚至于还给自己寄过来十两银子,有了这十两银子,这老二、老三娶媳妇的钱就有着落了,而且到时候还可以请人起新的房子。

    “李木匠,要不要给你写一份信回过去?”

    林老板看着激动高兴的李木匠,也是笑着问道。

    “那就有劳林老板帮忙写一份信回去。”

    李木匠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说道。

    “好嘞~”

    林老板也是拿出了笔墨纸砚,这一次也算是跟着一起长见识了,知道了很多外面的信息,这让林老板都想着是不是要将自己的一个儿子也弄到外面去算了,老窝在这大山之中,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出息。

    “你回他说,信已经收到了,十两银子也是已经收到了,让他以后不要再寄钱回来了,钱留着自己攒起来好有大用处,家里面一切都好......”

    PS:求票票啊,各种求~

第1779章,贪官污吏

    京城皇宫乾清宫尚书房内,弘治荒地、刘晋、佀钟、王守仁、韩文、杨一清、梁储在商量着国家大事。

    “陛下,黑土省夏云镇移民局官员上下伙同夏云镇官员、官吏,贪墨移民安置款项200万两白银,马五千匹、牛一千头,羊三万头。”

    王守仁拿出一本奏疏向弘治荒地汇报起黑土省移民事务来,他是专门负责移民事务的内阁大臣,出现这样的事情,他觉得脸上没有一丝的光彩。

    要说以前的话,大明官员的俸禄确实是低,大家如果靠那点俸禄来过日子的话都要饿死,所以官场里面也是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比如收孝敬、润笔费什么的。

    这是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连弘治皇帝也都知道这个事情,内阁首辅刘健也是一样在收的。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大明官员的收入已经相当高了,即便是七品官员的收入都已经超过200两银子的,再加上还有补贴、朝廷发放的粮食、布匹、茶叶等实物,收入是远超一般老百姓的。

    一般的老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只有五六十两银子,算下来,七品官员的收入是普通老百姓的五六倍还要多。

    这样的收入,再加上现在大明的物价极低,可以说养活一大家子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根本不需要说去贪墨。

    但是人心都是不足的,腐败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每年都有大量的官员因为贪污被查处。

    “哼~”

    “移民不远千里、万里前往黑土省,响应朝廷的号召,移民实边,就怎么点安家费,还有应得的财物都被这些人给谈贪墨掉,简直就是丧尽天良。”

    弘治皇帝仔细的看完奏疏,顿时就极其生气的将奏疏往地上一扔。

    移民问题是弘治皇帝一直以来最关心的问题。

    在弘治皇帝看来,移民是很不容易的,离开自己的故土,漂泊他乡,带着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慌,完全是因为相信朝廷才愿意移民出去的。

    现在竟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安家费被贪墨,连发放给移民的牛羊马匹也一同着贪墨了,还上下一起勾结,以为就可以做的天衣无缝了。

    “陛下,移民政策关系到我大明的长治久安,关系我大明对边远疆土的统治和管理,断然不能因为这些蛀虫而受到影响。”

    “臣以为应该严肃处理这些贪墨之人。”

    刘晋站出来满脸严肃的说道。

    贪官污吏,自古有之,有些贪官污吏知道什么可以贪,什么不能贪,像发生灾荒的时候,赈灾的银子和粮食,这个就不能贪,因为一旦贪污了,还不知道要死多少的灾民。

    但是偏偏有的官员就是雁过拔毛,不管什么银子,他都敢贪,而且胃口奇大无比,恨不得一口就吃成胖子,将所有的一切都给吞到肚子里面去。

    这样的贪官污吏是毫无道德底线的,眼里面只有钱,至于其它的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就好像是后世的豆腐渣工程一般,一旦出问题就不知道要害死多少人。

    对于这样的人,刘晋是深恶痛绝的,一直以来也都是毫不手软,查出一个就重办一个,要让他一生后悔。

    “陛下,臣也以为理应严肃处理这些贪官污吏,绝不姑息养奸,而且还要在报纸上刊登出来,让他们受万人唾骂,也让天下官员引以为戒。”

    佀钟也是跟着站出来表示支持。

    其实这些前往黑土省为官的官员,他们不仅仅升迁速度要比其它地方的更快,而且除了俸禄补贴之类的之外。

    他们同样也是可以获得大片土地的奖励,即便是普通的七品官员也能够获得几千亩土地,获得不少的牛羊马匹和奴隶。

    可以说在这方面,朝廷是制定了一整套的完善的制度,不仅仅吸引老百姓移民过去,也是让这些官员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安心的治理。

    没想到,还是有人去贪污。

    “陛下,必须严厉惩处这些贪官污吏!”

    王守仁也是表态道。

    “陛下,臣以为必须要严厉的彻查此事,同时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

    杨一清也是说道。

    他是工部尚书,现在大明在大搞基建,工部过手的银子每年都有数亿,这是非常庞大的财富,每年开工建设的铁路、公路、河提、港口码头、水库等等都数不胜数,牵扯到的利益非常庞大。

    每年也是重点调查的地方,也是必然可以查出大量贪官污吏,没办法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工程这个东西,古今中外都差不多,都是极其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为此杨一清也是伤透了脑筋,这管着大量的基建项目,权力是很大,过手的银子也是很多,可是如果总是出问题的话,他这个工部尚书总是被人弹劾。

    那些言官御史之类的,他们才不会管你杨一清是不是清白的,只要下面有人贪污了,那就一块着弹劾你,黄泥往你裤裆里面塞,不是屎也是屎了,跳进黄河你都洗不清。

    以前刘晋是经常被人弹劾攻讦什么的,那是因为大家嫉妒刘晋,但慢慢的大家发现弹劾刘晋没有什么鸟用。

    弘治皇帝对刘晋信任有加,而且刘晋也是不是善茬,张彩现在还在北冰府这边看北极熊呢。

    更何况了刘晋现在已经是内阁首辅了,天下文官之首,根深蒂固、树大根深,所以大家慢慢的不弹劾刘晋,改弹劾杨一清了。

    就是因为杨一清这个工部尚书过手的项目实在是太多了,过手的银子每年数以亿来计算,工部麾下的各级官员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贪官污吏。

    大家弹劾这些贪官污吏的同时,自然而然也就会弹劾杨一清这个工部尚书了。

    他现在算是热锅上的蚂蚁,无数双的眼睛看着他。

    自古钱财动人心啊。

    所以他也是一直在思索着该如何有效的防止这些贪污的事情,特别是一项项的工程还关系重大。

    这修的堤坝如果是豆腐渣工程,洪水一来的时候,一下子就决堤了,淹死人了,那就完蛋了。

    这修的桥梁要是质量不过关,没几年的时间就塌掉了,那也是要被人给弹劾的。

    还有水泥公里,要是几个月就开始坑坑洼洼的话,相关的官员也要被问责。

    明朝的工程和后世是有很大不同的一点。

    那就是明朝无论是修筑城墙,还是修建桥梁什么的都是要在旁边刻上承建这个工程官员、工匠的名字、籍贯来的。

    甚至于连用的每一块砖头,上面都要刻上工匠的名字、籍贯、日期之类的来,这样出了问题的话,直接就拿这些官员、工匠来问罪。

    这是从洪武朱元章开始就实行的一个制度。

    简单来说,大家都知道这个路是谁修的,这个桥是谁建的,如果修建的不好,你是会被戳嵴梁骨的。

    故而有明一朝,工程建筑的质量都是相当可以的,修筑城墙、长城之类的都一直保存的很好,后世所能够看到的长城其实基本上都是明朝修建的,而不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

    从这一点来说,明朝工程的质量绝对是相当可以的,因为修建这些工程的官员也好,被征召的百姓也好,都是在拿命来做事,根本就不敢马虎大意。

    “嗯,既然诸位爱卿都赞成此事必须严厉的查出和惩戒,那就传令下去,严厉查处此事!”

    弘治皇帝听完众大臣的话,也是微微点头道。

    移民关系重大啊。

    大明能够有现在繁荣鼎盛的局面跟移民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来说因为大量的移民出去,极大的缓解了大明本身的人地矛盾,原先的时候人地矛盾极其的尖锐,士绅地主、皇室宗亲、豪强家族等等大肆的兼并土地,使老百姓逐渐的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又需要承担税赋。

    以河南来说,河南单单是大大小小的宗室王爷就占了河南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土地,再加上士绅地主等等,造成了河南的土地矛盾是极其尖锐的。

    而大量人口迁移出去,同时将这些大大小小的王爷也弄出去了,河南这边就出现了大量的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的现象。

    其次来说,大量的移民也是增加了大明的粮食产量,辽东、河中、南洋、中亚等地的开发,大量肥沃的土地使用机械化耕种,粮食产量大增,让大明真正的摆脱了饥荒的问题,这是大明繁荣稳定的根本。

    还有移民也是巩固了边疆,将边疆之地变成了大明的富庶之地,充足边疆地区,让大明得以没有任何的边患问题。

    可以说移民的好处是非常多,也是大明朝廷一直以来都在坚持的政策,即便是现在大明本土人力短缺,但朝廷依然在坚持移民。

    将山区的人迁移出来,将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人迁移出去,让这些地方慢慢的恢复自然环境等等。

    “陛下,长江疏通工程方桉也是已经制定出来!”

    讲完了黑土省移民的事情,杨一清也是提交了一份奏疏上来,关于疏通长江河道的方桉。

    PS:咳咳,有没有干工程的大老,说说情况~

第1780章,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湖光荆州,渔民熊有地小心翼翼的驾驶着自己的小渔船行驶在危险的荆降河段。

    自古以来,长江天险险在荆江,九曲回肠的长江河道在这里变的异常凶险,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这一段长江中游的河段,上起枝城、下至城陵矶,整个河道蜿蜒曲折,就九曲回肠之称,因为河道出来三峡之后,水流湍急、走向又摇摆不定、河流曲折、大大小小弯曲、凶险的地方多达几十处。

    这样的地方是非常容易出现险情的,一旦遭遇暴雨天气,非常容易出现洪灾,根据地方志的记载,这里几乎每隔一两年的时候就会出现一次大的洪涝灾害。

    这里的堤坝修了又毁,毁了又修,几乎是年年灾害,当地的百姓时常都要准备着转移。

    可是这里又是长江中游最为重要的平原地区,关系到富饶的汉江平原。

    后世湖北和武汉能够迅速的发展起来,跟建国之后在荆江这里修建荆江大堤是密不可分的,有了荆江大堤的保护,将近2万平方公里的肥沃汉中平原得以保护起来。

    原先因为洪涝灾害无法耕种、不敢耕种的大面积肥沃土地得以开垦出来,成为了重要的粮食产区,由原先的洪涝灾害地区变成了广袤而肥沃的原野。

    当然,在这个时期,这里依然是一片洪泽之地,周围地区的人们别说是拥有肥沃的良田了,连去长江里面捕鱼、运货都要小心翼翼,因为这里的河道实在是太危险了。

    熊有地是一个老渔民了,在长江上捕鱼了一辈子,深知荆江河段的凶险,那些地方的水流非常的湍急,哪里的河道内有大量暗藏的暗礁、岩石、哪里有旋涡等等,他都是知道的很清楚。

    但即便是如此,他依然非常的小心,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也是他能够在这段危险的河道之中捕鱼的关键。

    危险的河段地区,敢来捕鱼的人很少,往往渔获比其它地方要多一些。

    “呜呜~”

    这时,江面上传来一阵汽笛声,熊有地回头一看,赫然是一艘小型的蒸汽轮船正冒着滚滚的黑烟逆流而上,速度是相当的快。

    “唉,时代变了,有了这个蒸汽轮船,这逆水行舟的速度都可以如此之快了。”

    看着冒着黑烟的蒸汽轮船,熊有地也是忍不住感叹一声。

    在以前想要在江面上逆水而行可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往往手都要摇酸来,遇到湍急的地方,可能大半年的时间你都很难前进多少,一个不小心,可能就被水流带着冲到更危险的地方去了。

    然而,随着蒸汽轮船的出现,情况就出现了很大的改变,蒸汽轮船依靠蒸汽动力来推动,强大的螺旋桨动力十足,很轻易的就能够克服逆水所带来的不便,也可以避免很多危险的地区。

    再看看这艘蒸汽轮船,上面的甲板上正站着一群身穿官服的官员以及大量的官吏,他们一个个拿着望远镜,似乎好像正在仔细的观察荆江河段的情况一般。

    “老先生~”

    很快,蒸汽小轮船就追上了熊有地的小渔船。

    船上工部侍郎钟藩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笑着向熊有地问道。

    钟藩以前是广东布政使,后来调到中亚省当中亚省的布政使,因为在广东和中亚省都干的极为漂亮,也是从地方调到了朝廷中枢,成为了工部左侍郎,就等着有六部尚书的位置空出来,或者是内阁有位置空出来就可以直接成为六部尚书、内阁阁老了。

    可以说绝对是妥妥的朝廷重臣,这一次也是奉命前来南方长江这边,负责长江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要疏通长江河道,同时在长江险峻之地修建堤坝、水库,在重要的地方修建港口码头,充分发挥出长江河运的作用和价值出来。

    “大人,不知道您有何吩咐?”

    熊有地看看眼前的蒸汽轮船,尽管是小轮船,但是比起自己的小渔船来依然大了很多倍,在它的旁边,犹如一座庞然大物一般威压过来。

    “老先生,您在这荆江河段打鱼有多少年了?”

    钟藩看看熊有地,这一路上是很少看到有人在这荆江河段打鱼的,问人才知道,这荆江河段凶险万分,鲜有人敢在荆江河段打鱼,即便是过往的船只,也是往往都不太敢走这段河段。

    “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从我十六岁开始就跟着我爹在这荆江上面打鱼。”

    熊有地想了想说道。

    “那想必您对荆江河段应该是很了解的了?”

    “我不敢说很了解吧,但至少还是清楚那些地方比较险峻,那些地方比较湍急的。”

    “那太好了,我们是朝廷工部的官员,现在朝廷要大力的疏通长江河道,修筑堤坝、水库防洪蓄水等等。”

    “首当其冲的要治理的就是这荆江河段了,我们正缺少向导,不知道您是否愿意给我们做向导?”

    钟藩一听,顿时就高兴起来。

    治理长江可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朝廷下的决心很大,要做的事情也是很多,这工部尚书杨一清是湖广巴陵长大的,尽管祖籍是云南人,但却是地地道道的湖广人,和李东阳、刘大夏并称为这个时期的楚地三杰。

    他对湖广有着极深的感情,故而也是重点交代了治理荆江河段的重要性。

    因为荆江河段市场决堤、泛滥的缘故,故而周围大面积的平原地区不仅仅没有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反倒是因为洪涝,成为一片河泽之地。

    如果能够治理号荆江河段,完全是可以惠泽整个汉江平原地区,让周围大面积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和沃野。

    当然了,站在钟藩的角度来说,只要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他都是愿意去做的。

    来这里也是已经有段时间了,他是仔细的在荆江各段进行过考察,也认可了杨一清的观点,荆江河段如果能够治理好的话,则周围大面积的区域和土地都将变成肥沃的田野,足以同时也能够惠及下游地区的汉阳、九江地区。

    “当向导啊?”

    “可是我什么也不懂啊。”

    熊有地一听,也是本能的想要拒绝。

    “不,您知道这河段哪里险急、哪里湍急、哪里凶险,这就足够了。”

    “将这荆江河段治好了,周围的大片土地就可以变成良田沃野了,惠及的也还是我们湖广的老百姓不是?”

    “这以后啊,长江的河道从这里开始一直到出口海的淞沪地区,都会进行疏通,将危险的区域进行整治。”

    “等到这个工程完成之后,这海船、大轮船什么都是可以直接开到荆江这里来,可以极大的便捷商贸往来,也是可以带动我湖广地区的发展。”

    钟藩笑着说道。

    “真的?”

    熊有地一听,顿时就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有些难以置信。

    这海船要是可以直接到荆江这里来的话,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这荆江也是可以和淞沪、南京这些地方一样拥有便捷的水运了。

    淞沪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可是已经成为了大明新兴的大城市,仅次于帝都和天津了,都超过了淞沪了。

    这荆江虽然说不能淞沪比,但是河运便捷之后,这商贸往来就更加方便了,以后湖广的老百姓要去淞沪、或者是南洋等地就容易多了。

    还有这里如果能够治理好的话,那整个荆江地区和汉中平原地区完全是可以不会比江南地区差的,也是可以成为鱼米之乡的。

    “当然是真的,过段时间,朝廷的袛报和报纸就会报道了。”

    “以后啊,还要修铁路过来呢,从淞沪到浙江、江西,最后到湖广,还会从河南开封修铁路到汉阳来,这以后交通就方便多了。”

    钟藩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太好了,太好了!”

    “我们湖广啊,早就该修铁路、疏通河道了。”

    熊有地一听,顿时就高兴的激动起来,都能够想象到以后湖广地区的交通将会变的非常便捷。

    长江河道、铁路运输,再加上公路,本身地理位置又处在中心地区,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地理位置可是非常不错的。

    “既然大人有命,又是为我们湖广做好事的,小老儿自当竭尽全力,大人有什么纷纷尽管说,只要是我能够做到,必定绝对不推迟,我们湖广人也是一定会全力支持的!”

    “哈哈,那太好了,有老先生帮忙的话,我们就更有信心了。”

第1781章,修建荆江大堤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九曲回肠,果然名不虚传啊!”

    荆江河段附近的一处山顶上,钟藩拿着望远镜仔细的观看整个河段的地形、地势、走势,整个人也是翻出了感叹。

    浩浩长江出了三峡这个出口之后,地势落差一下子变大,同时荆江河段这里的地势一下子也变的开阔平坦起来,长江河水在这里的流速一下子变快,变的无比湍急,又因地势的平坦开阔,故而形成了完完全全的河道。

    时常河道又在这里不断的变化、更改,一次洪水过后可能就又换了一个河道。

    长江流域,每到梅雨季节的时候,上游地区的雨水汹涌而下,在三峡这个小小的口子这里又积蓄了能量,巨大落差倾泻而下,携带着庞大的能量,极其容易对荆江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几乎是年年洪涝,年年灾害,以至于荆江河段周围虽然沃野千里,但是却少有人口,因为根本就不敢居住在这里,一旦洪涝灾害过来,连命都要丢掉,种植的庄家也要被摧毁。

    “钟公,这荆江河段乃是长江最危险的地方,不仅仅是我们荆江这边受到影响,下游的汉阳也会受到影响。”

    “这里想要治理的话,难度极大!”

    钟藩的旁边,湖广布政使张思安一边说也是一边直摇头。

    身为湖广布政使,他清楚荆江河段的危害了,几乎是年年都要闹洪涝灾害,很少说有年份可以清净的。

    查一查荆州的地方志,里面的记载几乎都是跟荆江河段的洪涝灾害有关。

    “难度是很大啊!”

    “但是如果能治理好的话,这周围一大片的土地就可以变成了沃野千里啊,而且长江疏通河道之后,以后大海船、大轮船就可以直达荆州这里,将来外出就方便多了。”

    钟藩点点头,随即指了指山下的广袤原野,因为荆江河段时常决堤,故而周围的大面积土地都是荒芜的,成为了泽国水乡,能够看到大量的鸟类生活其中,至于村庄之类的,都是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根本就不敢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建房屋。

    “钟公所言有理,如果荆江河段能够治理好的话,周围确实是可以成为鱼米之乡,必不属于江南之地。”

    张思安一听,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再看看眼前的大地,如果都变成沃野千里的话,这里可以养活的人口至少也是有好几百万了。

    “我们如果在荆江这里修建一个大堤,将这北面的荆北平原给保护起来的话,这里至少可以多出几百万亩的良田。”

    钟藩打开地图,拿出笔在地图上画出一条线,这条线上起枣林地区,下至监利地区,全长超过300里。

    “大人,这样的工程是不是太大了?”

    “这里虽然有大量前人已经修好的大堤,再加上借助山势等等,我们要修筑的大堤长度依然有上百里的长度,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是将我们整个湖广的人调集过来,恐怕也不是一年、两年可以修好的。”

    张思安仔细的看看地图,连忙说道。

    荆江这边其实自古以来就有修大堤的传统,历朝历代也都会在这里修大堤,最开始的时候是在东晋时期,荆州刺史恒温下令沿江陵城修筑金堤。

    到了唐朝的时候,沙市以上的一大段堤坝就开始修筑,北宋时期,后堤逐渐的往下游修筑过去,大致到元朝的时候逐渐的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在明朝,一直以来也是有修筑大堤防洪的传统,并且一直以来湖广这边都有在修这个,所以张思安对这个是非常的熟悉,钟藩只是画出一条线,他就知道工程量非常大,绝对不是一年、两年可以修好的。

    这其中还有最难的一个郝穴镇分流口,工程量极大,难度也很大。

    “工程量是很大,但这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现如今,我大明国力鼎盛、繁荣富强,又无内忧外患,国库充盈,天子乃是千古圣君,朝中诸公又都是治世之能臣。”

    “我们现在不抓住机会和时间来修建大堤的话,以后恐怕就很难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

    “刘公提出了宏伟浩大的大明即将计划,不仅仅疏通长江,带动湖广、江西的发展,而且还要大规模的修筑铁路,这其中,甚至于还有规划着修到天府的铁路。”

    “要知道自古以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普通的道路尚且艰难险阻,这修铁路到天府去,你可知其中的难度?”

    “和那相比,眼前的荆江大堤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钟藩笑了笑说道。

    修筑大堤、疏通河道而已,虽然工程量是有点大,但要说技术难度的话,跟修铁路去天府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修铁路去四川天府?”

    “这,要投多少银子进去啊?”

    张思安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张大了自己的嘴巴。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封闭的四川盆地,周围都高大的山脉,入川的道路实在是太难走了。

    现在竟然说还要修铁路进四川天府,想想都觉得非常的疯狂。

    “银子是要很多,但是朝廷现在不缺银子。”

    “刘公说我大明各地都要均衡的发展,四川乃是天府之国,土地肥沃、地势开阔而平坦,只是对外的交通极其的不便。”

    “如果能够修通铁路的话,等于是打通了四川的脉络,无论是四川自身的发展,还是说将四川的人迁移到关外、海外之地去都将变的非常的容易。”

    “就如同这湖广、江西,地处内陆,现在随着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的发展,这些年的发展速度是有些比不上沿海地区了。”

    “但如果将长江河道疏通,大量的修建港口和码头的话,湖广和江西的发展也就很快可以跟上来。”

    “铁路、公路、港口、码头这些都是为了我大明的长治久安,为了我大明各地的均衡发展而进行布局的。”

    “天子的雨露要均匀的洒向我大明的每一片土地和每一个子民!”

    钟藩点点头,也是向张思安讲起朝廷的一些事情来。

    张思安虽然是封疆大吏,即便是和钟藩也是差不多,但一个是朝廷的工部左侍郎,一个是地方的布政使,差别还是有的。

    张思安可能再干几年就要去南京养老了,但是钟藩还有可能成为尚书和内阁大臣,在天子的身边,升迁的机会可是比在地方大多了。

    “刘公气魄雄伟、高瞻远瞩,实在是让人钦佩万分。”

    张思安听完,也是赞叹一声。

    “是啊,实在是让人钦佩。”

    钟藩也是点点头深表赞同,只有在这个时代,亲自感受到了大明这些年发生的巨变才能够阵阵的明白刘晋为大明帝国所做的巨大贡献。

    大明原本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军备废弛、百姓苦苦挣扎生存,然而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大明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如今的大明,国力鼎盛、国富民强、兵强马壮、百姓生活富足,拥有万里疆土,这一切都跟刘晋所提出来的一项项重大国策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说没有刘晋就没有现在的大明。

    刘晋当了内阁首辅,更是提出了浩大的基建计划,修建铁路和公路、港口、码头、水库、大坝,均衡大明各地的发展,可以说是完整和全面的规划。

    同时也是综合了大明现在的国情来做这些大事的,每一件事情如果能够做好,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所以,即便是工程量浩大买我们依然还是要去修筑的。”

    “而且其实现在京城机械学院这边发明了不少全新的工程机械,如果大量的运用这些工程机械的话,修筑荆江大堤也用不了多久的。”

    钟藩笑了笑说道。

    工部大搞基建,自然而然是需要各种各样的机械,同时也是最会运用这些机械的。

    随着内燃机的出现,内燃机的马力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汽车相继出现,其中就有可以大量运输货物的大卡车,用来运输泥土、岩石、建材之类的非常快,又非常的方便。

    另外还有京城机械学院这边新发明出来的大铲车、挖掘机之类的工程机械,极大的提高了工程的效率。

    以前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干工程,现在则是可以大量的使用这些工程机械来做,需要的人更少了,但效率却是提高了很多。

第1782章,工程机械的效率

    荆江一处险峻的河道这里,几艘蒸汽游轮正在忙碌不停,停泊在江中,似乎好像正在对水下进行作业。

    “这处地方的暗礁、岩石之类的特别多,一向都是非常凶险的地方,特别是在这几处地方,河道之中的暗礁很多,如果不小心驶入其中的话就非常的危险。”

    熊有地站在蒸汽轮船的甲板上,指了指不远处一处看起来似乎好像平静没有什么太大波澜的水域说道。

    “嗯~”

    穿着六品官服的夏时微微点点头,随即对身边的人吩咐道:“准备安装炸药、将礁石、岩石之类的全部炸掉。”

    “是,大人!”

    旁边的官吏一听,也是连忙点头。

    很快,旁边有光着膀子的水鬼和官吏乘坐小船朝着熊有地之处地方驶去,这种小船和传统的小船又有很大的区别。

    因为这种小船是使用柴油发动机驱动螺旋桨来作为动力的,是天津造船厂生产设计出来的新型小船。

    速度快、灵活方便是它最大的优点,根本不需要人靠船桨来吃力的划船,只需要控制尾部的螺旋桨就可以快速的行驶在水面上。

    等抵达了预定的区域之后,几个水鬼身上绑着绳子,带着一包包炸药包,眼睛上也是佩戴了潜水镜,直接就潜入水中去安装炸药包。

    这些炸药包都是特制的,使用橡胶包裹、密封,引爆的方式也是采用了定时引爆的方式,安装在礁石上之后,只需要拉动炸药包上面的引线,它就会开始启动倒计时,定时引爆。

    一个个水鬼很快就纷纷重新浮上水面,然后被拉上小船,小船迅速的来开这片水域,众人静静的等待着。

    十几分钟之后。

    “轰~”

    伴随着一声声的巨响,原本平静的水平顿时就掀起一道道巨大的水柱,强大的能量冲击在江面形成巨大的波浪。

    能够很清楚的看到,水柱之中夹杂着大量的碎石块,这些都是被炸掉的暗礁、岩石之类的。

    类似于这样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修建港口的时候,往往都需要利用水鬼使用炸药包去炸掉暗礁、岩石之类的,经验和方法都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好多鱼啊!”

    伴随着炸药包在水下炸响,恐怖的震动在水中传播,江面上顿时就泛起了大量的鱼肚,雪白一片,让打了一辈子鱼的熊有地忍不住叫了出来。

    因为能够看到,这其中有很多的大鱼,大的甚至于有几十斤重,数量又非常多,江面上一下子就能够看到大量泛肚皮的鱼。

    这个事情的长江生态环境是非常好的,渔业资源非常的丰富,强大的炸药包一炸,大量的鱼就被炸了出来。

    “哈哈,赶紧捕捞一些鱼上来,我们中午给大家发鱼。”

    夏时一看,顿时就笑了起来,在以往修建港口的时候炸暗礁、岩石之类的也能够炸出不少的鱼出来,但还是比不上这长江里面。

    .....

    江陵城郝穴镇这里,大量的人聚集在一起,正在看热闹。

    “哎幼,这车不得啦,这力气可真是大啊!”

    “这样慢慢的一车砂石一下子就啦过来了。”

    “可不是嘛,这满满一车的泥土,少说也有10多方吧,如果是用肩膀来挑的话,至少也是需要好几百人才能够跳完吧,这直接一车就装走了。”

    “是啊,是啊,这些机械也是太厉害了,一车、一车的东西就这样很快就装完了,如果要是靠手扛肩挑的话,还不知道要多少人来呢。”

    “还有那个推土机,力气可真大,直接一下子就推开了一条道路出来,那么多的泥土,很快就推平了,这要是让我用簸箕来挑的话,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够挑的完。”

    “那个挖掘机也是非常的厉害呢,那个铲子一挖就一大片的泥土,这轻轻松松三两下就装满了一大车子。”

    “......”

    众多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们是看的津津有味,因为在这长江的旁边,几十辆奔驰汽车厂生产出来的卡车正在忙碌的运输泥土、砂石,还有十几辆铲车、挖掘机同样在忙碌无比。

    这种大量运用机械来进行工作的场面,这还是大家第一次见到。

    机器的轰鸣声以及超高的效率也是让让所有人为之震惊。

    在大家一直以来的观念当中,干工程都是非常辛苦的,肩扛手提都非常的累,而且往往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

    动辄几千人、上万人的一点都不稀奇。

    以往湖广这边修建堤坝的时候,周围征召的民夫数量都是用万来计算,有时候可能一下子会征召超过十万人的庞大民夫来修筑大堤。

    十万人修筑大堤的场景是非常壮观的,一眼看过去的时候,到处都是人山人海,挑着泥土的队伍都可以绵延好几里。

    荆江这边的很多大堤都是历史上依靠庞大的人数来一年年慢慢的修筑起来的,一点、一点的,这才慢慢的有了荆江现在的一些大堤。

    然而现在,工部这边大修河堤的方式竟然让人大开眼界,大量的汽车、挖掘机、推土机上场,一辆辆工程机械发出阵阵的轰鸣声,竟是看不到以往传统的镐头、簸箕、铲子、铁锤、木棒之类的。

    而且大家原本还担心着朝廷这边会征召大家去服徭役参与修筑大堤,很多人甚至于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谁知道,朝廷这边根本就没有想着让老百姓参与其中的意思,也没有说要大家服徭役,只是雇佣了不少的人来一些辅助的事情,扛扛水泥、搅拌砂浆、装卸货物之类的,还给工钱。

    而且工钱给的还挺高,一个月八两银子,是按照城里面建筑工人的标志来给的,干体力活,吃苦的活,给的银子也高。

    至于说挖掘泥土、运输沙石之类的活,全部都是使用机械来完成。

    强大的铲车、挖掘机和汽车,效率非常高,原本连道路都没有的地方,铲车过一遍,一条崭新的道路就被开出来了。

    挖掘机强大的挖掘能力,大量的泥土、沙石之类的被挖掘机迅速的挖据出来,只是一会儿的功夫,一座小山一样的山坡就被挖掉。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用来打桩的打桩机,伴随着冬冬的声音不断响起,一根根深深的桩子就被打好,再将一根根钢筋加入其中,浇上混凝土,坚固的地基就筑好了。

    再然后沿着地基,一层层又一层的不断铺设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一道坚固无比的大坝就修筑完成。

    现在是下半年,天气好,降雨少,正是一年当中最适合修筑大堤的时候。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这些工程器械的效率竟然如此之高!”

    “按照这样的工作效率和速度算一算的话,修筑这个大堤根本就不需要太久的时间,今年就完全是可以修好的。”

    湖广布政使张思安也来了,他一直以来对钟藩所说的工程机械也是非常的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工程机械才能让钟藩觉得修这个大堤不需要太久的时间。

    今日总算是看到了。

    也是被工程器械的强大所深深的折服和惊叹。

    挖掘机和铲除力大无穷,挖掘泥土就跟挖豆腐一般,纵然是遇到大石头、大石块什么的,也是能够轻松的挖掘出来。

    如果是使用传统办法的话,恐怕遇到一些大石头、大石块的时候,往往是很难奈何这些大石头、大石块的,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才能够将石头给搬开,或者是将石头给凿碎了搬走。

    “哈哈,这个就是机器的力量啊!”

    “这些可都最近这两年才研究出来的机器,使用强大内燃机来驱动,干工程是最合适的,也是效率最快的。”

    “同时也是最节省人力和财力的,要不然想要修建这个荆江大堤,至少也是要征召十万名以上的民夫才行。”

    钟藩听到张思安的话,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些机器的时候,他也是为这些机器的强大效率所深深的惊叹,这样的机械出现了,纵然是再难的工程也都变的容易、简单起来。

    朝廷敢于说大规模的修建铁路、公路、港口、河提、水库之类的,你以为是随随便便提出来的?

    如果没有这个实力和技术的话,即便是有再多的银子也不敢提出来的,但有了这些内燃机驱动的强大机器,无论是修桥铺路,还是修水库、大坝之类的,都变的非常简单轻松了。

    PS:会不会太过分了,挖掘机都出来了~~

第1783章,鄱阳湖的好山好水

    长江九江河段,钟藩乘坐轮船顺流而下,准备前往视察鄱阳湖港口的建设情况。

    鄱阳湖作为大明本土最大的澹水湖泊,面积宽阔,蓄水量大,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蓄水池。

    一旦长江出现洪涝灾害的时候,大量的江水就会注入鄱阳湖,起到防洪防险的功能,一旦到了枯水期的时候,鄱阳湖里面的水又会流入长江,维持住长江的水量。

    想要治理长江同时疏通长江,充分的发挥出长江的航运价值,那么鄱阳湖这里是必须要进行大力疏通的。

    一方面是鄱阳湖是长江上巨大蓄水库,有调解长江水量,稳定长江水量的重要价值,另外一个方面,鄱阳湖不仅仅连接长江,它同样还是赣江、信江、抚河、修水、饶河等江西境内河流的汇聚点。

    鄱阳湖如果能够治理好,发挥出的航运价值来,那么它几乎是可以打通整个江西全境的发展,赣江贯通江西南北,航运价值一直可以到最南的赣州城这里。

    在后世因为生态自然环境的破坏,水土流逝严重,长江、赣江、信江、抚河等河流湍急的河水在流入鄱阳湖之后,携带着大量泥沙逐渐的淤塞、填充鄱阳湖。

    另外三峡修建完毕之后,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大大的减少了鄱阳湖的水量,使得它的水位连年下降,航运价值也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基本上只能够通小船了,大船根本就进不去。

    在大明这个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依然非常的良好,植被覆盖率极高,水土保持的很不错。

    再加上十多年的大力移民,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海外、关外去,也极大的减轻了生态压力。

    长江的水量一直很稳定,而且泥沙含量较少,江水比较清澈,干净。

    鄱阳湖的航运价值依然极大,要知道朱元章和陈友谅可是在鄱阳湖这里干了一场大仗,双方的战船数量多达上千艘,在整个鄱阳湖打的热火朝天,不可开交,也是因此战奠定了朱元章一统天下的基础。

    重点的疏通、建设鄱阳湖,发挥出它的航运价值来,不仅仅是可以更好的起到防洪蓄水的的功能,同样可以带动江西、湖广等沿江地区的发展。

    而现在鄱阳湖这边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两点,一个是鄱阳湖和长江相接的地方有大量的泥沙,这些都是长年累月堆积起来的。

    湍急的江水在流入鄱阳湖之后,泥沙之类的全部都沉积到了鄱阳湖里面,这让鄱阳湖和长江相接区域的湖底不断的抬高,这极其的不利于发挥出鄱阳湖防洪蓄水的功能,也会影响船只的通航。

    另外一个就是鄱阳湖这边没有什么好的优良的港口,因为整个鄱阳湖的水位变化极大,丰水期的时候,水位很高、湖面很广,面积很大、

    枯水期的时候,水位又变低、湖面变小、面积缩水,这种巨大的变化是不利于港口和码头的建设。

    在后世,这一点尤其的明显,丰水期的事情,鄱阳湖的湖面面积甚至于一度可以超过青海湖,成为第一大湖,但是枯水期的时候,鄱阳湖就变成了万里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

    尽管现在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很好,但是这种季节性的变化依然很大,这对于港口码头的建设运转是极为不利的,港口码头是需要稳定的水量才能够更好的运行。

    对于大型的船只来说,装卸货物也是需要优良的港口和码头才行,小船小舟小打小闹是不适合大货船的,特别是万吨货船。

    钟藩乘坐的蒸汽轮船来到了鄱阳湖和长江的出入口这里,在这里,已经有一艘艘工部的船只正在不断的作业。

    只见一艘艘大型的蒸汽轮船上面,伴随着蒸汽机或者是内燃机的轰鸣声,滚滚的黑烟不断冒出来。

    一艘艘轮船上面有一根根吸沙泵连接湖面将大量的泥沙从湖底给抽出来,旁边有一艘艘转满用来运载泥沙的船只。

    湖面上,伴随着船只的作业,除了能够看到江水变的无比浑浊之外,还能够看到有大量的木屑、腐烂的木板之类的不断浮上来,然后被江水给带走。

    整个鄱阳湖和长江相接的区域,是最为重要的关卡,河道淤塞的话,长江的水难以流进来,湖里的水也不好出去,船只航行也是变的极为不利。

    “钟公!”

    负责清理这里泥沙、疏通河道的工部官员高江见到钟藩的到来,也是赶紧急匆匆的乘坐小船抵达了钟藩乘坐的轮船上。

    “情况如何?”

    钟藩看看高江,再看看眼前忙碌的场景问道。

    “钟公。一切都在按计划执行,不过这里的情况有些特殊,在鄱阳湖和长江出入口的区域这里,湖底下有大量的乘船,这极大的影响了我们的作业。”

    “下官申请使用炸药将这些沉船之类的全部炸碎,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清理这里淤塞的河道。”

    高江一边说也是一边指了指湖面说道:“钟公,您看,随着我们使用吸沙泵抽取湖中的泥沙,大量的船只碎屑就浮出来了,但这仅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鄱阳湖历来都是江南地区的必争之地,当年,我大明太祖皇帝在鄱阳话和陈友谅大战,陈友谅不敌,率领大军躲入鄱阳湖,在这片水域这里大量的凿沉船只,试图阻挡我大明水师进入鄱阳湖。”

    “兵败之后,陈友谅又不甘心于失败,将大量的船只沉入湖中,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鄱阳湖的通航。”

    “嗯,该用炸药就用炸药,所有的沉船都必须清理干净!”

    钟藩一边听也是一边看着湖面上泛起来的大量木屑之类的,也是同意了高江的申请。

    “是!”

    高江连忙回道。

    很快,随着钟藩的批准,大量的炸药包被运输过来,炸药包捆绑上石头,设定好爆炸时间,一个个炸药包在小型快艇的运载下,不断的丢入湖中。

    “轰~”

    “轰~”

    十几分钟之后,原本平静的湖面升起一道道巨大的水柱,恐怖的爆炸能量不断的激荡开来,湖面上顿时就泛起了大量的木屑、木板等等,甚至于还能够看到大块的船只残骸从湖底浮上来,由此可见湖底下到底沉了多少的船只在里面。

    这些沉船对于航运极其的不利,却是有利于泥沙的堆积和沉淀。

    现在通过炸药,将沉在湖底的沉船给炸碎,然后江水的冲击就可以不断的清理干净。

    大量的炸药包不断的在湖底之中响起,滚滚的湖水泛起大量的泥沙和木屑,连带着还有大量的鱼被炸了上来,湖面一片鱼肚白。

    一番爆破之后,一艘艘船只又继续开始抽取湖底的泥沙,继续将这里的泥沙清理干净,一层又一层,清理干净一层之后,再继续用炸药包来爆破,然后又继续抽掉泥沙,势必要将这里淤塞的区域给清理干净。

    钟藩在这里停留了几个小时,随即又乘坐轮船继续往鄱阳湖前进,在赣江注入鄱阳湖的地区,工部和江西省这边在合理的建造一个大港口,钟藩准备去看看。

    轮船航行于宽阔的鄱阳湖,四周山清水秀,山林茂密,同时也能够看到大量的鸟类在从中生活,轮船的声音响起,惊动大片、大片的候鸟翩翩起飞,连绵一大片,遮天蔽日,能够看到在一些浅水区域的沼泽之中,大量的白鹳、鹤、雁等等在其中自由的觅食。

    “刘公所言有理啊,鄱阳湖的开发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保护这里的山林和鸟兽,这里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同样也是万千鸟兽的家园。”

    看着大量翱翔于湖面的鸟类,钟藩也是想起了离京之时刘晋所说的话,鄱阳湖的生态保护非常的重要。

    抵达江西之后,必须和江西当地的官员商量此事,严厉禁止胡乱的砍伐山林,胡乱的向山要田,捕杀鸟兽之类的。

    必须保护好当地的山林和鸟兽,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鄱阳湖的价值出来,一旦山林破坏,大量的泥沙冲入鄱阳湖,鄱阳湖的蓄水防洪能力就会大大的削弱,最终受害的依然还是江西的老百姓。

    原本钟藩是有些不太理解,但是现在,看着鄱阳湖四周的山水,他也算是有些明白了,这样的好山好水,它应该一直传承下去,传承给代代子孙。

第1784章,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四川,广元通往成都的金牛道明月峡这里,一群工部的官员达到这里,展出一处山顶上,拿着望远镜观看周围的地势地形。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

    工部右侍郎孙槃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整个人也是感叹连连。

    工部两大侍郎,左侍郎钟藩负责去长江流域敦促长江的治理,右侍郎孙槃就来到了天府之国,负责修筑长安到四川成都的长成铁路。

    为了探究修筑这条铁路的可行性和拿出一个成熟、可行的方桉出来,孙槃是亲自来到来这里,亲自走了一遍蜀道。

    亲自走了一遍之后,孙槃甚至于都觉得想要修筑一条打通四川的铁路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看看眼前的明月峡和走过的金牛道,明月峡这里的道路都是栈道,何谓栈道就是原本没有路,然后利用木头之类的在悬崖峭壁之中修筑出来的一条栈道,这样的栈道非常的狭窄、不安全。

    因为栈道的下方是几十米,甚至于上百米的悬崖峭壁,而栈道因为是用木头修建起来的,谁都不知道你踩的木头会不会腐烂塌掉。

    这样的道路,别说是修铁路,即便是公路都没有办法修建,走路都要小心翼翼,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实在是太险峻了。

    “大人,想要修筑铁路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啊,即便是用再多的银子也不可能铺出一条铁路出来的。”

    随同一起前来视察的工部官员丘野也是忍不住直摇头。

    通往四川最近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先从长安府这边修铁路到汉中,然后再从汉中修铁路到广元,接着从广元修铁路到成都。

    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翻越两座大山,一座是长安和汉中之间的秦岭山脉,一座是汉中同广元之间的大巴山。

    而且即便是修到了广元这边,广元通往成都依然还要走金牛道这个狭窄的道路,可以说这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的山,多少的险峻山谷之类的。

    在丘野看来,根本就不可能修通铁路的。

    当然,不仅仅是丘野,随同一起过来的官员、官吏之类的都觉得不可能,因为地势实在是太险峻了,想要修铁路,用银子都可能铺不过来。

    “是啊,大人,这道路实在是太险峻了。”

    “太难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这连走路都难,更别说修铁路了。”

    其他的官员也是跟着纷纷开口道。

    “我也知道难啊,但正是因为难,所以我们才需要去做,用刘公的话来说,这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大事,一旦可以修通铁路的话,四川就算打通了脉络了,往来四川就会变的很容易了。”

    孙槃长叹一声。

    看向眼前的山川,山川起伏、险峻万分、云雾缭绕、空谷回音、山涧响流,猿猴啼哭,这样的地方想要修铁路,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是大人,这样的地方,到底该怎么修筑铁路,我们工部这边实在是束手无策啊。”

    丘野都要哭了,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

    孙槃只是过来这边视察、视察就可以,这以后铁路的具体修筑事宜还是要丘野来负责的,想到这里他都想要辞官不干了。

    在这样的地方修铁路,简直就是有病啊,太疯狂了。

    丘野觉得应该把刘晋拉过来这里看看,走一遍蜀道,这样的话,或许刘晋会改变想要修铁路到去四川成都的打算。

    这尼玛,哪里是修铁路的地方啊,你当是京津平原地区,又或者是丘陵地区啊,这里是蜀道啊,看看眼前的山川,这还都不是泥土的,全都是岩石,大量的岩石山川,你告诉我这铁路该怎么修?

    “是啊,大人,别说是修到四川程度去了,即便是从长安修到汉中去,想要跨越秦岭都是一个巨大的难关了。”

    “我估计着没有个十年八年的根本就修不好。”

    “再想从汉中修到四川成都去,那就更难了,可能几十年、上百年都未必能够修好。”

    “大人,依下官来看,我们还是写奏疏给天子,向陛下说明修建这条铁路的难处,取消计划,将银子用到其它的地方去更划算。”

    “是啊,是啊,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

    其他人也是跟着纷纷开口道。

    好好的官不当,谁愿意在这蜀道上来回的奔波,这走一遍之后,这一辈子都不想再走第二遍了。

    还修铁路,铁路没有修通,自己就先没命了。

    “可是,此事是天子和朝中诸公决定的事情,是我大明未来重点建设的项目,岂能因为有难处就这样取消了?”

    孙槃沉吟一番,想了想说道。

    他也觉得这个铁路是不可能修建完成的,尽管现在大明的基建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连长江大桥都可以修建了,这修筑铁路到四川去,似乎好像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只有当真正置身于蜀道之上,感受蜀道的险峻、陡峭、蜿蜒曲折的时候,你才会明白了李白为何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

    仅仅只是走路而已,这蜀道就已经如此之难了,这要修铁路,还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的艰难险阻呢。

    天子和朝中诸公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是考虑到了大明各区域、各地区的均衡发展,但是却没有真正来蜀道这里走一次,哪里能够理解蜀道的险峻和陡峭。

    在没有来之前,孙槃也觉得还是有可能可以修筑铁路的,但只是走一遍,亲自感受一遍蜀道的艰辛,他也是动摇了。

    “孙公~”

    “您是工部右侍郎,乃是朝中重臣、国之基石,对于不对的一些政策,理应及时的站出来反对。”

    “天子和朝中诸公的目的是好的,是为了带动四川的发展,但却是忽略和低估了工程的难度,没有充分考虑整个工程的耗费和难度。”

    “毕竟天子和朝中的诸公都是没有来这里,没有亲自感受一番这里的艰难险阻,看看这片险峻山川。”

    “我等走了一遍蜀道,亲自见识过了蜀道的险峻和陡峭,自然是最有说话权,最清楚这蜀道的艰难。”

    “别说铁路了,就是普通的公路都根本不可能修筑完成,蜀道之难,真的是难于上青天啊!”

    丘野都要哭了,他现在是做梦都想要离开这里,一刻都不想在这里待了。

    想想自己在京城的时候多舒服,出门坐的都是汽车,再不济也有四轮马车,道路平坦,去哪里都方便。

    可是到了这里呢,很多地方连马都没有办法骑,只能靠自己双腿走路。

    想想自己都已经一把年纪了,这要是在这里修铁路的话,以后跑来跑去的,怕是要死在这片大山之中。

    “是啊,大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等应该一起联名向天子和朝廷陈述此事,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朝廷没有必要将大量的银子白白的浪费在其中。”

    “大人,这并不非是我等懒惰,怕辛苦,而是这实在是太难、太难,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其他人也是跟着纷纷开口道,大家都想要早点离开这个鬼地方。

    即便是四川本地的官员都沉默了,因为他们也是赞同这个说法,修铁路过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四川的发展现在已经落后大明很多了,因为交通不便,四川的移民都很难出去,四川的资本主义也是发展不起来。

    别的地方,工厂作坊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出来,可是四川这边呢,什么都没有,十几年的时间,发展的速度很慢,远比不上大明其它的地方。

    可是这又能够有什么办法呢?

    这天险阻挡了四川对外的道路,足道了对外的商贸和交流。

    他们虽然很渴望能够修通铁路,但是也觉得这个铁路真的是不可能修的通。

    “如此说来的话,那我等就一起联名上奏给天子,发一份电报回京城,请求天子和朝中诸公取消修建这条铁路的计划?”

    孙槃看看身边的官员,想了想说道。

    “对,应该要取消,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大人,我等一起联名上书给天子,请天子和朝中诸公再三考虑一二。”

    丘野等人一听,顿时就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这里实在是太难了,道路难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想吃个饭都没地方,蜀道太难走了,根本就不可能修通铁路的。

第1785章,没本事就换人

    京城乾清宫尚书房内。

    “陛下,工部右侍郎孙槃和工部主事丘野等负责成长铁路修筑的官员发来电报,电报说想要修通通往四川成都的铁路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请求陛下及朝中诸公重新再三考虑此事!”

    工部尚书杨一清将孙槃发来的电报递给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仔细的看了起来,电报之中孙槃、丘野等人详细的讲述了蜀道的艰难,讲述了修筑铁路所需要面对的困难,认为在这样的地方修筑铁路,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且即便是可以修筑铁路,其花费恐怕也会非常巨大,根本就是用银子铺出一条铁路出来,对朝廷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事情。

    同时也是在电报之中直言,只有亲自走一趟才会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绝对不是什么夸张的形容词,而是真真切切的非常艰难,即便是靠走路都已经难如登天了,更何况是要修筑铁路,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你们都看看吧。”

    弘治皇帝看完,随即将电报命人拿给刘晋、王守仁、佀钟、韩文他们来看。

    刘晋结果电报,仔细的看了起来,看完之后也是默不作声,将电报又递给佀钟、王守仁他们看。

    蜀道难,我又岂会不知道?

    还说亲自走一趟,我又不是没去过云贵川这些地方,山川险峻、地势起伏极大,这些我都是知道的,也正是因为清楚的知道蜀道难,也清楚的知道天府之国对外交通的不便,所以才力主要修建这样的一条铁路。

    天府之地如果能够打通对外交通的脉络,那么大明的整个西南都可以变的富裕、稳定起来,就像后世,伴随着成都的崛起和迅勐的发展,西南地区的经济以四川成都为中心,迅勐的发展起来。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以前的时候,出川外出务工的人非常多,但是随着四川、成都的发展,外出务工的人大量的减少,大家在四川都可以找到工作,整个西南也是发展的极其迅勐。

    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重要性对于整个大明了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四川盆地搞好了,那也是一个超级大粮仓,是一个鱼米之乡。

    现在的四川,人口都非常多,根据大明户部的人口普查,四川这边的人口数量超过800万人了,绝对是一个人口大省。

    但是因为四川的交通极其的不便,故而四川的人口没有办法像其他省一样大规模的迁移到关外、海外去,只能够继续窝在四川,导致四川这边的人地矛盾依然非常的尖锐,大量的士绅地主等等占据着大量的土地,真正耕种的农民却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生活困苦。

    又没有办法像其它地方的人去大城市里面务工,故而云贵川这几个地方,现在已经可以说是大明最穷苦的地方了。

    这里的交通条件实在是太差了,人出不去,外面的又进不来。

    大明其它地方的工厂、作坊、商行等等都已经在起飞了,发展的极其迅勐,但是四川这边呢,发展的非常缓慢,因为外面的机器很难运输进来,懂技术的人又不愿意来四川这里。

    因为到哪里谋生都可以,日子都可以过的相当不错,没必要去四川这里吃苦受累。

    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四川对外的货物、信息往来都非常的慢、非常的少,发展自然而然会滞后,甚至于都比不上很多新纳入大明的疆土。

    铁路肯定是要修的,修通了铁路就打通了四川发展的脉络。

    四川大量的多余人口可以源源不断的迁移到海外、关外各省去,四川本身也是可以迅勐的发展。

    四川的发展,同样也是可以的带动云贵川渝地区的发展,成都如果可以成为和天津、淞沪这样的新兴工业城市,自然而然就可以吸引大量云贵川地区的人前去成都这边工作、生活、定居。

    难,肯定难!

    但并非真的就无法修建,内燃机都出来了,各种各样的工程器械、机器也都是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出来。

    开山挖洞,架桥铺路也是完全可以打通一条道路出来的,现在基建技术可是已经达到了极大的发展。

    有钢筋水泥的,又有各种各样机械设备的,刘晋才不相信,连一条通往四川的铁路都修不通。

    其他人也是互相传递着将孙槃等人发来的电报给看完了,一个个也都在思索着。

    “陛下,臣以为正是因为四川通往四川的道路非常的艰难,我们更应该要修建通往四川的铁路。”

    “天府之国,四川盆地,这是一个不会属于江南的鱼米之乡,四川的人口超过800万,如此庞大的人口,如果修通铁路的话,完全可以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关外和海外去。”

    “另外四川关系这个西南地区,如果修通铁路到四川,带动四川的发展,那么就可以稳定整个西南,不管是云贵的土司,还是乌斯藏地区的土司,只要四川稳定、繁荣,朝廷能够通过铁路迅速的调遣大军和粮草入川的话,他们都是翻不起任何的浪花。”

    “这是朝廷为什么要不惜代价修筑长城铁路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四川,更是为了整个西南的稳定、发展。”

    “至于说修筑铁路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臣以为是因为孙槃、丘野等人对于新型机械没有什么了解。”

    “京城机械厂这边依靠内燃机技术,研究出来各种各样的新式机械,这些机械极大的提高了工程的效率,将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变成了可能。”

    “另外,孙槃、丘野等人身为工部官员,不思进取,不学习和知悉新的工程基建技术,臣以为既然他们没有本事,那就换有本事的人去负责此事,长成铁路的修建,臣以为可以交给工程学院这边来负责,让他们来修筑这条铁路。”

    刘晋第一个站出来,阐明修筑铁路的重要性,同时也是直言孙槃、丘野他们这些工部官员思想陈旧、见识少,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

    看看钟藩就不一样了,在治理长江这一块做的就很不错的,大量的利用各种各样的新式工程机械,修筑荆江大堤都修的如火如荼。

    到了孙槃、丘野这边的时候,他们竟然说修筑铁路有困难,是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还要天子再三考虑此事,还暗暗的隐喻自己没有走过蜀道,不知道蜀道的艰难。

    “陛下,臣以为刘公所言有理。”

    “现在运输方面有汽车来运输,挖掘方面有挖掘机和推土机,即便是遇到了岩石之类的,也可以使用钻孔机、还可以使用炸药来开山凿石,各种各样的工程机械都非常的多,效率也是非常高。”

    “工部左侍郎钟藩来电就详细的说明了在湖广荆江修筑荆江大堤的事情,电报之中重点强调了工程机械的强大,以前修筑大堤可能需要十万人来修筑,但是现在利用各种各样的工程机械。”

    “有个几千人就足够了,而且修建的速度比起以前十万人肩扛手提的速度还要更快,预计今年年底的时候就可以将荆江大堤给全部修好,让荆江北岸成为一片良田沃野。”

    “四川的蜀道确实是非常难,但我相信以我们现有的技术以及各种各样的工程机械,完全是可以修筑一条铁路通往四川的,甚至于在未来还可以修筑从四川到重庆、湖广,四川到云南、云贵、广西等地的铁路。”

    王守仁也是跟着开口道。

    他当初为了看看机械的效率,可是特意创办了彩云纺织厂,如今已经成为了大明最大的纺织厂,以生产成衣畅销全球而闻名,一年赚的银子有上万两。

    所以他对机械也是花了一番的功夫去好好的研究,甚至机械的强大和高效,同时以前又负责修建南京长江大桥,见识过大量工程机械的效率,在长江上都能够修建大桥出来,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无非就是开山凿石,无非就是架桥挖洞嘛,用人力来做的话,可能确实是不可能,但是用机械来的话,完全是有可能的。

    “陛下,刘公和王公所言有理,臣也以为既然孙槃和丘野他们觉得不可能,无法完成,那我们就应该换有本事、能完成此项任务的人去做此事。”

    “长成铁路,关系我大明的长治久安,关系我大明对西南的稳定和发展,岂能因为有困难就退缩。”

    佀钟也是跟着说道,这个孙槃,还说让我们重新再三的考虑,我们是经过了再三的考虑之后才做出这个决策的,不然你以为为什么要修长成铁路?

    现在大明的局势非常好,要钱有钱,又非常的稳定,大家的心也比较齐,都在想着搞好建设,治理好国家来,不趁着这个时间去修这个铁路,以后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

    难道说要等到以后朝廷没钱?

    朝局动荡了?

    还是说等到朝野党争不断的时候再来修?

    PS:大家有没有觉得人其实也是一样的,在有条件的时候要抓住机会把自己的人生大事给办了,比如娶妻生子,买房安家、学业和事业上的进步,有时候一旦错过了机会,到时候各种各样的烦心事情就会让你无非集中精力和财力去办这些大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作者:中华田园牛所写的《大明镇海王》为转载作品,大明镇海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镇海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镇海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镇海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镇海王介绍:
弘治十年,这是大明王朝美好的中午。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大地,也同样在吹打着这个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王朝。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中世纪的黑暗。此时,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控制不到二十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初次抵达美洲也才过去七年,而达伽马正在海洋上筚路蓝缕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刘晋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从一介书生成为了大明镇海王!书友交流群:720342318,有希望本书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聊聊天~大明镇海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镇海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