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镇海王TXT下载大明镇海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666章,建立防疫制度的想法

    苏州,刘晋和王守仁脸上的阴霾终于消失不见了,难得的露出了笑容。

    隔离营地这里,大量的血吸虫病患者在用药之后,情况都迅速的好转,这个药方非常的神奇,大明医学院和大明皇家医学院都拿血吸虫病没有任何的办法。

    没想到从湖广蕲州这里来的一个药方竟然能够起到作用,治好这个血吸虫病。

    “这下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

    王守仁也是重重的松口气,几十万血吸虫病患者,如果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恐怕至少也是要死掉好几万人,情况严重的话,可能要死亡超过十万人。

    这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

    仅仅只是一个血吸虫病而已,还仅仅只在苏州、扬州两地爆发,而且其传染性还不强,只要不接触疫水就不会传染。

    要是换成别的传染性强的疾病,那就更加可怕了。

    可以想想一下,当年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夺走了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可怕场景,人间炼狱,千里无炊烟,一座座城市变成死寂之城。

    何其的可怕,何其的恐怖。

    古代的人口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增长,一方面是生产力低下,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足够多的人口。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跟医疗条件有关了,随随便便生个病都极有可能会死掉,随便爆发一些传染性疾病极有可能就死一大批,再加上不健康、不卫生的生活饮食习惯,人口的增长就非常的缓慢了。

    “贡献这个方子的人叫什么?”

    刘晋仔细的思索着,想了想问道。

    “是湖广蕲州一个叫李言闻的铃医。”

    李安源连忙回道。

    “铃医?”

    刘晋一听,顿时就很疑惑了。

    “就是那种到处走村串户的江湖郎中。”

    李安源连忙补充道。

    “江湖郎中?”

    “没想到我们大家都没有办法的事情竟然让一个江湖郎中给解决了。”

    “传令给湖广布政使,奖励的十万两白银必须一文不少的交到他的手中,并且还要给予大力的表扬。”

    想了想,刘晋是下令道。

    说好的十万两就是十万两,必须要一文不少的交给李言闻,这事情可是刊登报纸让全天下都知道的事情,也是关系到朝廷威信的事情。

    “李教授,这个方子需要用到什么名贵的药材吗?”

    “如果需要的话,我这边可以再令人调拨、采购过来。”

    想了想,刘晋又问道,方子有效,那就要尽快的在苏扬两地执行起来,减少死亡和损失,至于银子,现在朝廷有的是银子。

    “不需要,都是一些很常见的药材,经费已经足够了。”

    “其实算下来,经费还有剩余的,这个方子使用的药材都是常见的药材,也都不贵。”

    “我估计是这个李言闻自己平时到处采药治病,然后慢慢总结摸索出来的方子。”

    “走村串户的铃医,虽然有很多骗人的江湖骗子,但也有一些确实是有真才实学,医术精湛的。”

    “而且他们所开的方子或者是治病的方法,往往都非常的简单有效,几十文、百来文就可以了,有时候甚至于几文钱就可以。”

    李安源微微摇头道。

    “那就好,那就好~”

    “我华夏医学博大精深,一方面要不断的学习先辈们的经验和医术,另外一个方面也是要不断的开拓进取,专研新的医术和药方,研究各种各样新出现的疾病,这样才能够继往开来。”

    刘晋听完,也是直点头。

    这让刘晋想起了后世的医疗制度和体系,一味的相信西医,很多人甚至于觉得中医是骗人的。

    西医大行其道,中医越来越凋敝,甚至于都没有什么人去学中医了。

    中医虽然有很多的不错,但传承几千年,绝对不是什么迷信,而是有其完整的理论和相关的医术、药方等等。

    最关键的是中医自古以来其实都是很亲民的,因为中医的药方使用到的药材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从山川之中采集草药用来治病,成本不高,故而看病治病都不需要花费太多钱。

    然而西医呢,后世之人早已经饱尝了西医的苦果,价格高昂,而且制度极其的不行,一进去医院,什么都不做,先让你来一整套的各种检查,大几百、上千块钱就没有了。

    等你到了医生这边,他随便看一下,一大堆的药就开给你了,进一次医院没有几千块就别想出来。

    医疗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重重的压在老百姓的身上。

    所以刘晋就很不想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在大明人的身上。

    花大量的资金去搞出大明医学院,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行医的人才,研究新的医疗方法和药物等等,同时对中医技术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形成体系,便于教学也便于管理和发展。

    为的就是让大明人享受到相对便宜的医疗,同时提高大明人的健康医疗水平来。

    这个时期的医疗条件实在是太差了。

    “我明白,我们大明医学院这边一直以来的办学理念就是如此,培养医疗人才,研究医疗技术和药物,为我大明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李安源仔细的听,也是郑重的回道。

    说实话,这个时期的大夫相比起后世来,还是更加注重医德,医术要精湛,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德,不能只看重钱财。

    名声是很重要的东西,特别是对于行医的人来说,医德不好的话,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回头你这边写一个详细的防疫、控制疫情的方案和计划书出来,我回头向天子这边进行禀告。”

    “类似于今天的这样的疫情,我大明以后肯定还是会出现的,我们要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出来。”

    “从如何防止出现疫情,到出现疫情了如何进行控制疫情,再到疫情出现之后,官府这边的由谁负责,防疫款项的使用和调拨等等。”

    “我们必须要制定出一个完善的防疫制度出来,再向全天下进行实行,要求各地官府务必认真的贯彻,这样以后即便是出现了疫情,我们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应对。”

    刘晋想了想也是说道。

    疫情这种事情,自古以来都有,即便是到了后世,科技技术已经非常发达的情况下,时不时都还会爆发各种疫情。

    而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地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人口的流动,商品货物的流通,各种各样的疾病就层出不穷,并且在全球性迅速的流传起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世界各国都有建立完整的应对机制,用来预防、控制和治疗。

    现在大明所要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可能崛起的强大国家和文明,同样还有来自看不见的各种疾病。

    提高医疗技术是很重要的。

    但建立起完善的防疫机制同样非常的重要,有一套好的机制,能够很好有效的控制住疫情,防止扩散,保护人们的安危。

    现在大明的医疗技术在大明医学院和大明皇家医学院的牵头之下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在制度方面的建设,却是没有任何完善的防疫机制。

    官府这边相对而言都还没有这样的意识,也没有相应的办法和条例,出现事情了,往往都不知所措,甚至于还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去隐瞒谎报疫情。

    像这次的苏州,苏州知府本来是已经知道了苏州这边出现了大量的患者,但是他对此根本就不关心,也不过问,以至于慢慢的积累起来,形成了疫情,几十万人感染了血吸虫病。

    “确实是该制定出完善的应对机制,这次苏扬两地出现血吸虫病大爆发,我的感觉是我们现在很缺乏应对的经验和办法。”

    “瘟疫这种东西,自古以来都有,以后也肯定还会有,现在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密集,如果没有完善的机制,肯定是不行的,一旦出现,那可就要出大事。”

    王守仁听完,想了想也是郑重的点点头。

    他是南直隶布政使,苏州和扬州出了这样的大事,他竟然不知道,还是刘晋这边通知他的,来到这里之后,一切也都是刘晋在安排,他感觉自己实在是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是,回头我就详细的进行总结,写出一份应对的办法出来,至于官府这边该如何的去做,还是要刘公你这边去定了。”

    李安源听完,也是郑重的点头答应下来。

    他是大明现在防疫方面最具权威的人了,在技术和防疫方面,他无疑是最有权威的,有他来撰写相关的防疫制度手册和制度,肯定是更科学的。

    至于官府这边的事情,他就考虑不到了,还是要让刘晋这边来。

    像责任的划分、经费的调拨和使用、动用多少人力、物力,防疫的等级以及相关的通报、汇报制度之类的,这些都是设计官府这边的事情,他做不了主,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运作,最终还是要刘晋这边来根据大明现有的制度来制定。

第1667章,国士无双

    湖广蕲州。

    李言闻和往日一样正在乡村行医,对于方子的事情,他已经忘得干干净净了。

    当时虽然心动天价的赏金,但也是出于试试看,能不能起到作用的心态,毕竟是关系到几十万人的大疫情。

    “大伯,你这病啊应该是陈年顽疾了,每到阴雨天的时候,脚就会酸痛。”

    “对,对,李大夫你真是神了。”

    “不是什么太大的事,这湿气过重,风寒入骨,我这边开一个方子,你自己去抓药,这个内服,另外要经常多泡热水,有利于体内血液循环,排出湿气。”

    “李大夫,这诊费多少啊?”

    “给个十文钱就够了。”

    “好,好,像李大夫你这样的神医可真是不多了,诊费还收的如此便宜。”

    “我行医一向不重钱财,够用、够我养活一家老小就可以了。”

    李言闻笑着开始写方子,作为走村串户的铃医,他的收入其实是非常微薄的,每天要走很多的路,但是收入并不高,也就是勉强够养活一家老小。

    “李大夫、李大夫~”

    这时有官差急匆匆的骑马前来。

    “这位官差大哥,不知有什么事情?”

    李言闻看看眼前的官差连忙问道。

    “李大夫,你这下可是出名了,也发财了。”

    “你上次献上去的方子在江南这边起到大作用了,江南几十万人靠着你的方子很快都治好了,疫情控制住了。”

    “朝廷这边的封赏都已经到我们这里来了,你赶紧准备下,跟我回去领赏吧。”

    官差兴奋的说道:“十万两白银啊,你这下再也不用到处走村串户了,可以在城里面开一家大医馆了。”

    “啊~”

    李言闻一听,整个人都惊呆了,没想到自己的献上去的方子竟然真的有用,现在连赏赐都下来了。

    十万两白银啊,想到这里李言闻都不淡定了,尽管一直以来都淡泊名利,行医不为钱财,但钱谁不喜欢,更何况是一下子十万两白银。

    有了这银子,他以后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开一家自己一直以来都想要开办的医馆。

    “赶紧收拾、收拾,跟我回去。”

    “现在我们湖广布政使都来我们蕲州了,这下你可是真的出名了,大明日报都详细的报道了此事,还将你的方子给公布出来。”

    “报纸上说了,你贡献的药方不仅仅救治了苏扬两地的几十万人,而且还可以造福我们整个大明,以后血吸虫病就有治了,我大明长江流域以南再加上南洋诸省,海外诸多的殖民地、藩国,到处都有这个血吸虫病。”

    “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了血吸虫病之下,现在有了你的方子,不知道能够救活多少人。”

    “听说苏州和扬州两地这边正在刻碑写传,李大夫你的名字和方子都要写在最上面呢。”

    “而且连天子都知道了此事,还御批了‘圣手妙医’四字呢,现在我们整个蕲州,乃至湖广都觉得备有面子呢。”

    官差很是激动,湖广这边出了名医,连带着家乡人都跟着与有荣焉,湖广布政使以及诸多的官员都到蕲州这里来了,亲自给李言闻发放奖励和送牌匾呢。

    “李大夫真是厉害啊~”

    “可不是嘛,我们蕲州这一带大家都知道,李大夫医术高,医德更高。”

    “没想到苏州扬州这边的几十万人都靠李大夫的方子给救过来了呢。”

    “这可是积大功德了。”

    “可不是嘛,连天子都知道了,还亲手批了字呢,扬州和苏州都给李大夫立碑呢。”

    周围的村民一听,顿时纷纷直点头。

    李言闻医术精湛,收费又低,悬壶济世,不知道救了多少人。

    只是没想到,他贡献的药方竟然还能治好扬州、苏州两地的几十万病人。

    李言闻匆匆收拾了自己的东西,急匆匆的回蕲州城去了。

    蕲州城,此时此刻,整个城都在敲锣打鼓,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蕲州这边出名医了,贡献的方子就好了苏扬二地几十万人,解决了血吸虫的大难题,为长江以南的大片地区治疗血吸虫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天子御批题字,朝廷赏银十万两,湖广布政使亲自前来蕲州这边,这让蕲州一下子就沸腾起来。

    对于一个小地方来说,这样的事情,那绝对是妥妥的大事了,足以值得所有人跟着高兴的事情。

    “本官按照天子旨意、朝廷命令特前来蕲州,向李言闻神医送上‘圣手妙医’牌匾一副衣服,上面的字是天子亲自题字,命令工匠仿制而成。”

    “另外朝廷赏银十万两白银!”

    湖广布政使当着所有人的面,给李言闻送上了牌匾,上面的字是弘治皇帝亲自题字的,同时再将一个装满了银元大箱子打开,露出了里面银闪闪、满满一箱子的银元。

    这让现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睁大了眼睛。

    十万两白银啊!

    周围的这些人基本上一辈子都没有一次性见过如此多的银子。

    这是何等庞大的一笔财富。

    李言闻满脸笑容的接过了牌匾,再命人将装着银子的箱子抬进自己的家里面去,整个人都有晕乎乎的,仿佛被天上掉下来的巨大馅饼给砸晕了。

    这下子开医馆的钱有了,还有大量的剩余,这辈子是不用为钱的事情发愁了。

    再看看周围,原本很多人对李言闻这种走村串户的铃医是很看不起的,铃医没有什么地位,又穷的很。

    但是现在,大家看李言闻的眼光都变了,谁能够想到一个小小的药方竟然能够换来十万两白银,连天子都惊动了,还御批了。

    ......

    京城尚书房,弘治皇帝正在仔细的阅读刘晋提交上来的奏疏。

    奏疏里面详细的说明了这一次苏扬二地血吸虫病的情况,防疫工作,以及后续相关的事情。

    疫情已经控制住了,病人也是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苏扬二地的秩序已经恢复,生产生活恢复正常,周围区域没有受到什么太大的波动,疫情算是过去了。

    但刘晋在奏疏之中也是详细的说明了疫情之外的一些事情。

    比如倡导推广健康、卫生的生活饮食习惯,要求大明各地的城市、农村对粪水进行管理,建立化粪池,不能随意的排放人畜粪水,以免污染水源,传播疾病。

    这个事情看起来似乎好像仅仅只是个人的事情,但上升到国家的层面,那就是关系到大民千家万户的健康安全。

    以前朝廷根本就不会去管这些事情,但是经过这次的疫情之后,就必须深刻的意识到,在大明各地推广这事情的重要性。

    一旦出现疫情,损失就会更大,更严重。

    推广也是为了老百姓的健康和卫生,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

    接着就是刘晋提议要在大明长江流域以及以南的南方诸省,对血吸虫病进行清理,要求各地官府组织百姓清理钉螺进行集中的销毁,同时将治疗血吸虫病的药方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叫预防和治疗相集合,针对危害极大、传染性强的血吸虫病进行转向的行动,以防止再出现苏州扬州二地的情况。

    再最后,刘晋更是强调了建立起完善防疫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认为大明现在和世界各地之间的往来越加频繁和密切,同时城市发展迅猛,人口朝城市集中。

    各种各样的疫情必然还会出现,会对大明产生巨大的威胁。

    同时也是指出了现在大明官府当中缺少应对疫情的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权责划分不轻,款项划分不明等等。

    刘晋顺带着也是递交了一整套的方案机制,以此来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保证大明的安全。

    弘治皇帝看的很仔细,也是看的很慢。

    尽管刘晋的奏疏没有其他大臣那般风采飞扬,甚至还提到了诸多不雅之词,什么粪水之类的,其他大臣是绝对不会去写这些东西在上面的,但是刘晋写了,写的很直白。

    但是弘治皇帝详细的看完之后,也是忍不住直点头。

    刘晋做事真的一向都让他非常的放心、非常的喜欢,苏扬二地的疫情,刘晋很快就控制住了,而且还很快就找到了治疗的方子。

    但刘晋不仅仅看到这件事情,更是看到了以后长远的未来,提出了构建完善机制的事情,这让弘治皇帝再一次对刘晋刮目相看。

    “国士无双啊,国士无双啊!”

    “有刘晋在,我大明无忧啊!”

    弘治皇帝长长感叹一声。

第1668章,大淞沪

    淞沪大酒楼的顶楼,刘晋站在窗户边,俯瞰着整个淞沪。

    这是自己第二次来淞沪了。

    上一次来的时候还是好几年前了,当时淞沪才刚刚开始兴起,远不能和现在相比。

    当时也仅仅只有黄浦江两年有一些高楼、码头、港口之类的,大片的地区都还是江南水乡的田野风光。

    然后现在,经过这些年来的迅猛发展,黄浦江两岸早已经高楼林立,一条条宽敞、笔直的水泥马路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

    远处工业区这里,一个个高高伫立的烟囱在冒着滚滚的浓烟,黄浦江之中,来来往往一艘艘大船在这里停泊。

    眼前的这一幕和自己电影上面所看过的上海滩是何其的相似,简直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连街道上面都能够看到人力黄包车,这种新型的黄包车一问世立即就风靡看来,迅速的在大明的各大城市流行风靡。

    还有那道路上呼啸而过的自行车,潇洒的身影让周围的人羡慕不已,拥有一辆自行车和一块手表嫣然已经成为了大明最流行的标配。

    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够配得起,手表价格极其的昂贵,最便宜的手表都要几十两银子,相当于大明普通人一年的收入。

    自行车因为产能有限,并且橡胶价格居高不下的缘故,价格也是一涨再涨,现在都已经涨到四五十两银子一辆了。

    毫无疑问,一般的老百姓也是不舍得去买的。

    能够拥有自行车和手表,这绝对是大明妥妥精英人士的标配,有钱人才能够玩得起。

    “铛~铛~”

    钟楼传来阵阵的钟声,唤起了刘晋记忆深处的回忆。

    再看看街道上的行人,伴随着工厂、作坊、商行的兴起,人们的服饰也是开始发生改变,大量的年轻人剃掉了长发,选择留起了军人、海员们才留的短发。

    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再是长袍、长衫之类的,而是一短袖短裤、紧衣紧库为主,因为这样更加方便工作,也方便生活。

    但在大街小巷依然能够看到很多读书人打扮的书生,手持画扇、留着长发,身着长衫,三五成群摇头晃脑的闲逛着。

    彼此之间互不冲突,也没有任何互相的职责,你穿你的长衫,我穿我的短袖,你束发,我留短发,谁也不会谁说,都是自由、自愿,也没有一定说非得要怎么样。

    “还是现在的大明好啊!”

    刘晋长长的感叹一声。

    自己记忆之中电影里面的上海滩,黄浦江里面横行的那是万国轮船,上面悬挂的旗帜就没有自己的,都是万国的旗帜。

    上海滩这里被化成了无数的片区,一个个租界在这里留下了万国的老洋房,也留下了洋人在这里作威作福大爷的惯性。

    上海滩的每一处码头,那都是比拼武艺的地方,帮会的战争,普通人的苦难之地,乱七八糟,混乱无比。

    再看看现在的淞沪,尽管似乎好像都差不多。

    但是这黄浦江里面的船只,上面悬挂的旗帜都是大明的龙旗,龙旗之下是各种各样各个商行、藩国、殖民地的旗帜,你很难在这里看到一面悬挂外国旗帜的船只。

    这里所有的码头那都是刘晋麾下的产业,一个个码头管理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码头的工人也不需要打打杀杀,更没有什么帮会来压榨,干活虽然累,但是收入缺相当不错,获得有尊严、

    黄浦江两岸的高楼、街道,你也看不到任何洋人的建筑,所有的建筑都是大明风格,更看不到趾高气扬的洋人。

    在这里,来到大明的老外都要小心翼翼、老老实实,根本就不敢惹是生非。

    甚至于在这里,还能够看到大量的来自海外的女人,她们一个个穿着大明的服饰,是丫鬟、是小妾、是奴隶,用心的伺候着自己的主子。

    这才是自己心中的大淞沪。

    大明帝国的新兴城市,繁华富庶而自信。

    后世的上海,尽管更加的繁华、更加的热闹,但是当你看到外滩那些洋房的时候,你就会忍不住一阵心痛。

    它们就好像是上海身上的一块块疤痕,尽管伤口早已经好了,但却是留下了难看的疤痕,时刻的提醒你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岁月。

    还有外滩那些老外,一个个饶有兴致的欣赏着上海的繁华,欣赏着自己祖先在这里留下的建筑,顿时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可以骑在你的头上作威作福,好感受下祖先在这里所享受的待遇。

    而所谓的上海人又极其的看不起外地人,除了上海那都是乡下人,但又极其的崇洋媚外,这种畸形的心里也是历史所形成的。

    再看看现在的淞沪,这里的大明人来自五湖四海,大明综合天下,横扫四方,这给予了大明人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老外,在大明人的眼中不过是蛮夷,不过是家里面的奴隶,是买来的小妾,在大明人的眼中那都是没有丝毫地位的。

    甚至于在大明本土这里,这些奴隶都没有资格来到这里的,因为这里是大明人的故土,必须要保持故土的纯洁,蛮夷是没有资格进入的。

    这样的淞沪,才是真正强大帝国的大城市。

    繁华富庶,所能够看到的都是大明帝国的强大与繁华,大明人的自信。

    当然淞沪的繁华与发展跟刘晋的规划是密不可分的。

    淞沪这里所有的土地、港口、码头等等全部都是刘晋麾下的产业,当初淞沪还没有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刘晋就派人以极低的价格将淞沪的土地都给买了下来。

    当时仅仅只是花了几百万两银子而已就买下了整个淞沪,土地便宜到极点,仅仅只是以田地的价格就买下了。

    再看看现在,淞沪这里随随便便的一块地都要卖个几万、几十万两银子,关键是这里的土地还没得卖,因为刘晋只租不卖。

    基建刘晋自己出钱去弄好来,水泥马路、港口码头,将整个淞沪规划的整整齐齐,工业区、生活区、商业区等等。

    工业区的厂房全部都是出租的,价格比较低,吸引人来投资建厂,也吸引劳动力来这里工作。

    生活区的大量的小区,楼房出售、店铺之类的同样也是出租,一律不卖,数不清的商铺,每年收到的租金都是天文数字。

    商业街区给你建的漂漂亮亮,规划的整整齐齐,所有的店铺之类的同样也是不卖,全部都是出租。

    广场、足球场、剧院、赛马场、学校、医院等等全部给你配齐全,建多大的社区就相应的配套多少的学校之类的。

    因为土地都是刘晋的,所以可以尽情的按照自己的规划来建设整个淞沪,也是让整个淞沪成为了大明最有规划的城市,同时也是秩序最好的城市。

    当然,这里每年也可以给刘晋带来源源不断的庞大利润。

    土地刘晋还并不急着去用掉,都是尽可能的物尽其用,土地的出租,店铺的出租、港口码头等等的收益。

    每年都要给刘晋带来几千万两白银的庞大收益,这买卖才是真正的大买卖,而且还可以随着淞沪的发展不断的增加,这才是长久的买卖。

    用工业厂房之类的吸引投资,吸引大量人口的流入,这样就可以卖楼房赚一笔,建起的房屋、街道之类的又有大量的商铺,商铺出租又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租金收益。

    再配上配套的商业,娱乐休闲等等,这绝对是妥妥的后世城市建设的配置,学校之类的又弄好,又有医院的话。

    再配上有序的规划,城市的自来水系统、排污系统之类的,这样的城市绝对是完爆大明的所有城市,干净、卫生,生活、工作、学习都可以非常的便捷、舒心,自然而然的,整个淞沪的发展也是非常的快。

    仅仅才十年左右的时间而已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成为了大明第三大的城市!

第1669章,大明的造船业

    淞沪造船厂坐落在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处这里,整个一大片的区域,全部都是大大小小的造船厂。

    淞沪造船厂、三公造船厂、张氏造船厂、四海船长、江南船厂等等,足足有上百家造船厂坐落在淞沪这里,而且几乎都是在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处这一带。

    这里是淞沪最繁华、最热闹的造船工业区,同时也是淞沪这边收入最高的人群区。

    造船是一个技术活,一个合格的造船技工、师傅,那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是绝对的靠手艺和本事吃饭的人。

    从刘晋创办天津造船厂开始,对所有的工匠进行定级、给予优待,即便是在十年前的时候,天津造船厂的工人薪酬到非常高,已经达到了几两银子一个月,至于造船师傅,当时的每月都已经有六七两银子一个月。

    到了现在,他们的薪酬待遇就更高了,随随便便一个工人,每年的收入也是要超过上百两银子,比外面普通工人的收入要高上一两倍。

    至于造船厂的这些师傅、技工之类的,收入就更高了,普遍都能够达到几百两银子的年薪,可以说妥妥的高薪阶层。

    之所以能够给出这样的高薪,那也是因为现在大明的远洋贸易、海洋捕捞等产业发展极其的迅猛,对船只的需求非常大,再多的船只都不够卖,家家造船厂的订单都已经爆表,向淞沪造船厂这样的大型造船厂,订单更是已经派到好几年之后去了。

    大明本身的订单,来自海外的订单,同时还有大量的海外战船订单,这些都刺激了大明的造船业。

    天津、淞沪、琉球、南洋月牙城、琼州这五个地方已经形成了大明最为重要的五个造船中心。

    实力最强的就是天津和淞沪,天津这边大大小小的造船厂有几百家,淞沪这边也是有上百家,而且还都是实力雄厚的大型造船厂。

    像眼前的淞沪造船厂,它是天津造船厂的分厂。

    嗯,自然也是刘晋麾下的产业。

    淞沪造船厂,占地面积极大,拥有超过2万名工人和造船师傅、技工,拥有大大小小的车间几百间,能够同时开工建设超过一百艘远洋大船。

    并且淞沪造船厂和天津造船厂是大明现在唯二的能制造蒸汽大轮船的造船厂,这两家造船厂所承接的订单,那都是订单,全部都是大船。

    像大明海军的舰船全部都是这两家造船厂建造的,还有国外的军工战船订单,也都是这两家造船厂建造。

    规模最大、技术最强、造船能力也是最强的,而且两家造船厂都还各自成立了专业造船学院,用来系统性规范化的培育造船人才,研究新的造船技术和船型。

    造船厂内,刘晋正在非常随意的逛着,淞沪造船厂的厂长陈杰带着造船厂的诸多管理也是跟在身边。

    刘晋是他们的东家,同时刘晋的身份也是摆在这里,大明内阁大臣,皇帝身边的红人,手握权柄,这淞沪造船厂建厂以来,刘晋还是第一次来这里,也是让他们激动万分。

    “现在厂里在开工建造的船只有多少艘啊?”

    刘晋看看眼前的一个个造船船坞,船坞这里忙碌不停。

    造船厂这边实行的是班组制度,一个造船船坞就是一个班组,有配套的造船师傅、技工和工人,一个班组负责一艘船只的建造。

    所以看一个造船厂的造船能力,直接看它的船坞有多少船只在开工建设就可以知道了、

    “现在一共有121艘船在开工建设~”

    “其中传统的大宝船、大帆船有120艘,剩下的11艘则是蒸汽大轮船。”

    陈杰连忙回道:“我们的船只全部都是采用标准化建造的模式。”

    “除了眼前的造船船坞之外,我们还有大量的零部件加工车间,所有的零部件我们都是要求加工成一个标准,实行流水线的生产方式。”

    “所以我们的造船效率是非常高的,一个造船船坞这边,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就能够建造完一艘船。”

    “我们一年单个船坞可以下水差不多10条船左右,整个造船厂一年可以下水超过1000艘大船。”

    “一年的产值超过1亿两白银!”

    说到最后的时候陈杰的声音都变大了很多。

    能够掌管一家年产值过亿两白银的庞大造船厂,麾下管着2万多名员工,这显然也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

    “不错,不错!”

    刘晋听完也是满意的点点头,仅仅只是眼前的一个造船厂,一年就可以造上千艘大船,如此强大的造船能力,绝对是现在最厉害的造船厂之一了。

    单单是这一艘造船厂就可以完爆欧洲一个国家的所有造船厂了,这也是大明能够随随便便就组建一个个舰队的缘故。

    因为大明有足够强大的造船业作为支撑,每年新下水的船只都是用万艘来计算,而欧洲各国的造船业虽然也不错,但是远没有办法和大明相比,他们一年能够下水几百艘船就算是很不错了。

    “现在我们整个大明的造船业情况是怎么样的?”

    刘晋想了想又问起来。

    “目前我们大明的造船业发展是极为迅猛的,新建的造船厂很多,不单单是淞沪这边,我大明拥有广袤的海岸线、无数的优良港口,很多地方都适合发展造船业。”

    “现在主要的造船中心是天津、淞沪、琉球、月牙城、琼州,这五大造船中心,造船厂众多,规模和技术都相对成熟。”

    “此外,在黄金洲的蓬莱城、千河城、辽东的大连、南京、广州、泉州等地也有不少的造船厂,不过规模小,也只能够建造一些小型的渔船、无法建造大型的远洋船只和战船。”

    “我们这个大明,每年新下水的大型船只数量超过万艘,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大明本土的订单。”

    “但也有不少欧洲、波斯、朝鲜、倭国、埃及等国家和地区的订单,这些订单大多数都是战船订单,价格高,利润大,当然相对而言要求也会更高一些。”

    陈杰想了想也是连忙回道,对整个大明的造船业,他还是非常熟悉的,每年都有相关的数据统计,年终的时候还要向刘晋这边做汇报。

    并且刘晋麾下还有专门的审计团队,专门对麾下的产业经营情况进行审计,看看有没有中饱私囊、公器私用,又或者是蛀食刘晋产业的事情等等。

    刘晋对自己麾下的产业尽管一向都管,只给出大致的方向,放权给麾下的这些管理去做,但并不代表刘晋就绝对相信他们。

    刘晋有成立专门的审计团队,定期对麾下的各个产业进行审计。

    相比人心,刘晋更愿意相信一个规范且合理的管理制度,像陈杰,他是造船厂的厂长,厂里面的事情他能做主,但厂里面的财务是独立的,是直接对总造船厂这边负责的,厂里面的个主要负责人,定期也是要调动的。

    采用的制度也都是后世规范的管理制度,一方面保证产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控制内部的贪腐。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至今都还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和事情出来。

    这个时期的大明人还是极其讲究自身的信誉,讲究忠义二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几乎是绝大多数大明人的信条。

    吃了东家的饭,那就好好的替东家做事。

    做的好了,东家有奖励、有分红,你要是敢贪腐,损公肥私什么的,事情一旦败露了,以后几乎是没有办法在混下去了,没有人会和一个没有忠义的人做事。

    麾下的产业很多,大大小小的管事不知道有多少,绝大多数都是值得信赖和可靠的,做事也是让刘晋很放心。

    “造船是一向技术活,我们不能拘泥于现在的造船技术和船型。”

    “要不断的开拓创新,研究出新的造船技术,新的船型出来,造出更大、更强的船只出来。”

    刘晋仔细的听,也是大致的知道了大明现如今的造船情况,随即又是再次叮嘱起来。

    一直以来刘晋对自己麾下产业的要求就是如此,要不断创新,重视机械、重视科技,大胆的使用各种各样的机械,大胆的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故而麾下的各大产业,在机械化和技术方面绝对是世界领先的。

    “是,我们明白,也是一直在努力。”

    陈杰连忙点头说道。

    刘晋微微点头,随即看向整个造船厂,能够看到各种各样新式机械的大量运用,利用蒸汽动力来推动的冲床、铣床、钻床等等都随处可见。

    这里的工人也都能够熟练的使用这些机械,再看看他们的面孔,基本上都很年轻,都是新式学校毕业的毕业生,考不上高等院校,最后进了造船厂,然后在造船厂这里继续深造、学习,最后成为了造船技工、师傅。

    “该回京城了,一年又过去了,马上都是弘治二十五年了,时间过的真快!”

    看着年轻的面孔,刘晋又是感叹时光荏苒,一下子马上就要到弘治二十五年了。

第1670章,爱上大明

    大明皇家美术院内,达芬奇正悠闲的漫步在校园内。

    马上就要过年了,校园内的师生们很多都已经回家过年了,少数一些离的很远的则是选择在学校过年。

    故而整个学校也是变的安静下来。

    “马上就是弘治二十五年了,一年的时间过的可真快啊。”

    达芬奇看着眼前的校园,这座校园占地面积大,校园环境极其的优美,拥有200多名老师,超过三千名学生,全部都是学习美术的。

    通过刘晋的推荐,达芬奇也是顺利的成为了美术学院的一名老师,每个月可以领到四十多块银元,收入非常高,也是让达芬奇在大明这边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他在这里开设了素描、油画、雕刻三门新的学科,收了几十个学生。

    “大明人对教育实在是太重视了。”

    “如此优美的学院,单单是在大明京城这边就有十几个,涉及了物理、化学、机械、天文、建筑工程、造船、美术音乐、冶炼等等诸多的学科和领域。”

    “每年投资在教育上面的经费都是千万两白银来计算,还到处兴办小学、中学,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教育。”

    “真是不可思议,让人难以置信!”

    “东方的强大富裕帝国,奢侈到这样的地步。”

    来到大明也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对于大明也是有了一定的认识。

    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大明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

    到处都是学校,各种各样的专业性高校,还有在教育上面的巨额投入,这一切都给达芬奇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要知道这个时期,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中东又或者是东方,知识都是属于贵族、有钱人所垄断的东西。

    在欧洲这边,尽管拉丁字母所承载的文字相对而言更容易学,但是真正能够接受教育的人依然仅限于极少数的人,贵族、僧侣、商人,绝对大多数的老百姓依然还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可是大明呢,他们竟然疯狂到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教育,大量的学校随处可见,遍地开花,全部都是免费读书,而且还供应一顿免费的午餐给这些孩子。

    每年在教育上面的话费,仅仅只是刘远这个大贵族就要花上千万两白银,大明朝廷以及其他的大贵族、大家族、大商人等等同样也热衷于教育,每年投资在上面的银子都是天文数字。

    如此庞大的财富仍在教育上面,要是让欧洲的君主们知道,肯定眼睛都要红掉的,直骂大明人是傻子。

    大明人办教育那是真的认认真真的去办教育,学校建的极其的漂亮,学校里面老师的薪水也非常高。

    他一个美术学院的老师,一年的收入都有几百两银子,这绝对妥妥的非常高的薪水了,要知道普通大明人一年也不过几十两银子而已,他的薪水相当于普通人的十倍,足见大明人对教育的重视。

    还有就是学生学习的认真态度,也是让达芬奇颇为赞赏。

    他有仔细的去考察过一些学校,所有的学校教学都极为严格,老师手里面拿着一把戒尺,对于不听话、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戒尺无情。

    再加上大明人对教育的重视,即便是被打了,这些孩子都没地方哭去,回去要是跟父母说这事,到时候又会被打一顿。

    这也养成了大明教育界一贯的严厉风格。

    这是传统儒家教育上的风格,严厉二字可不是开玩笑的,纵然是皇帝的儿子不好好读书,老师也是可以用戒尺打手板的。

    这样一个重视教育,又严厉教育,认真学习的国度,达芬奇也是终于明白为什么大明帝国可以横扫四方,威震全球了。

    知识就是力量,整个大明对此极为重视。

    不仅仅是教育上的重视,而且大明这边还有各种各样类型的报纸,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也还可以进行一些知识的传播。

    像大明日报就倡导健康生活,提倡多喝热水,少喝生水等等,这样可以极大的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大明人的身体素质。

    此外还有大明医学报这样的专业性报纸,专门传播医学知识,这一次江南地区的出现几十万人的大疫情,大明人很快就平息下来,将相关的药方刊登在报纸上面,天下的人都可以看到,以后遇到类似的疾病,完全就可以自己去抓药治疗。

    达芬奇有详细的进行了诸多的考察和统计。

    他发现大明的新生儿死亡率比起欧洲人要低很多、很多,此时的欧洲甚至于连以前的大明都比不上。

    以前的大明虽然说医疗条件和健康卫生意识都不行,但是也要比欧洲强太多了。

    至少来说大明人不会一辈子不洗澡,至少来说大明的城市总体还是非常干净卫生的,不像欧洲的城市,脏乱差,各种污秽之物满地都是,连贵族的城堡都肮脏不堪。

    在医疗条件上,大明人还是有较成熟的中医体系,郎中之类的还是随处可见的,并且还有大量的医学典籍、书籍之类的传世。

    可是欧洲这边呢,他们的医疗竟然还是要靠理发师来担任,主要治疗手段就是给你放血,俗称放血疗法,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名人都死在了这个放血疗法之下。

    这样的欧洲,你可以想象下欧洲人的死亡率有多高,和现在的大明相比,兼职就是天壤之别。

    大明这边已经在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制度和体系,对接生婆进行培训,还发明了剖腹产的方法,在新生儿护理方面也是在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让死亡率大大的降低,家家户户生七八个孩子,都健健康康,身体强壮。

    甚至于在防疫上面,大明人也远比欧洲这边要先进的多,大明人竟然已经开始普及接种天花,通过接种天花,大明人这边已经许久没有天花病毒蔓延的消息了。

    这就是大明。

    只有当你真正来到大明,并且在大明这里生活上一段时间之后,你才能够真正的了解这个强大的帝国。

    它绝对不仅仅只是马可波罗游记上面所描写的遍地黄金如此简单的。

    它也绝对不仅仅是丝滑的丝绸、洁白的瓷器、甜美的雪糖如此表面。

    它也绝对不是现在欧洲人所看到的大明人的强大、富有如此简单。

    当你真正深入去了解大明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庞大的帝国,它已经在方方面面全面的超越了世界各地。

    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科技这几方面,大明已经遥遥领先。

    思想上重视、投入上舍得,还大力的进行普及,这样的大明帝国,它的强大是注定的,也是必然的。

    达芬奇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去看大明帝国,他看到了这个帝国强大而不可战胜的一面。

    现在都已经可以看出一些东西出来。

    大明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极为的迅猛。

    科技领域,大明人现在连无线电通讯技术都搞出来了,这是一种达芬奇都非常感兴趣,想要好好研究的东西。

    大明人的经济方面,大明朝廷现在已经收到的税银超过十亿两白银,这是何等庞大的数字,整个欧洲加起来都还没有大明人的零头。

    也许在过上十年、二十年,等到这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开始成为大明的中间力量之后,大明的强大就会真正的展现出来,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大明在方方面面都会呈现出爆炸式的飞跃发展。

    相比之下,此时的欧洲,竟然如同暗无天日的黑夜一般。

    教廷的黑暗腐朽统治依然在极大的束缚着欧洲人的思想和一切,人们愚昧而无知。

    以前大家一直相信洗澡会让人生病,可是到了大明之后,达芬奇现在也是已经喜欢上了洗澡,甚至于连胡子、头发都开始剪掉,喜欢上清爽、舒服的感觉。

    他发现自己不仅仅没有生病,而且身体比起以前来还要更加的健康了,生活方面也是更加的便捷和舒服。

    欧洲的愚昧无知,让人仿佛看不到一丝希望一样。

    “哎~”

    达芬奇轻轻的叹口气,说实话,他也是喜欢上了在大明这边的生活。

    在这里教教书,带带学生,研究下自己喜欢的物理、天文、医学,小日子过的别提有多舒服了。

    原本是来大明求学的,现在却是真正爱上了大明这里的一切,人文主义的环境,对知识的传承和开拓,还有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深深的爱上了大明。

第1671章,家乡的味道

    “先生,这马上要过年了,我们是不是也要去置办一些年货,这春节是大明人最为重要的节日,现在外面也是很热闹,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达芬奇的仆人找到达芬奇,向达芬奇提议去外面逛逛街置办年货。

    这入乡随俗,到了大明,自然是要过大明人的春节。

    “也好,反正现在也没事,正好出去逛逛。”

    达芬奇一听,也是欣然的答应下来。

    他平时的生活起居都是由仆人来照顾的,很少有自己亲自去置办这些东西的,不过现在是大明人的春节,很热闹,学校又放假了,正好可以出去逛逛,打发下无聊的时间。

    很快,达芬奇就带着自己的仆人来到了学校门口,学校门口这里又不少的黄包车,招收就会过来。

    达芬奇也是很喜欢这样的黄包车,坐着舒服,而且又非常的方便,京城的那个角落都可以去。

    “师傅,这置办年货去哪里比较好一些?”

    达芬奇一口流利的大明话,也是让拉车的李师傅微微一惊,没想到这个西洋人竟然讲的如此地道。

    “置办的年货的话,自然是去帝国广场旁边的步行街最合适了,哪里的商店最多,货也最齐全,要买什么都有。”

    “如果去的话,只收你70文钱~”

    李师傅想了想说道。

    “好,那就去步行街吧。”

    达芬奇点点头,京城南区新城帝国广场算是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了,帝国广场旁边的步行街绝对是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购物天堂,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商店,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绝对让人大开眼界。

    “好嘞~”

    李师傅拉起达芬奇就往步行街这边走去,达芬奇的仆人则是紧紧的跟随在身后,仅仅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抵达了步行街这里。

    “人也太多了吧。”

    达芬奇看着眼前人山人海的步行街,人实在是太多了。

    这马上就要过年了,京城大大小小的工厂、作坊、商行之类的就开始放假了,在回家过年前,那必须是要好好的置办一些年货的,这些商店的生意也是到了一年当中最好的时候了。

    带着自己的仆人,达芬奇非常随意的逛了起来。

    这里的人多,商店也多。

    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街道两侧全是商店,各种各样的商店,从衣食住行到珠宝百货应有尽有,而且因为年底的销售旺季,故而这些商店也是攒足了劲的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吸引顾客。

    达芬奇好奇的走着,随意的看着,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买些什么东西,因为这里的货物实在是太多了。

    各种各样的商店,卖的东西种类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让人目不暇接,琳琅满目的商品也是绝对让人大开眼界。

    “欧洲百货~”

    走着,走着,达芬奇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在这里竟然有专门售卖欧洲百货的商店,这让达芬奇顿时就充满了好奇,想要看看能不能买一些家乡的东西。

    这过年了,达芬奇也是有些思念自己的家乡了,尽管无法回去,但如果能够尝到家乡的一些东西,倒也可以藉慰一番思乡之情。

    “欢迎光临~”

    达芬奇带着自己的仆人一进店立即就有伙计热情的上前表示欢迎。

    “你是欧洲人?”

    达芬奇定睛一看,眼前的伙计赫然是一个金发碧眼、高鼻深目的人,顿时就好奇的问道。

    “对,我是匈牙利人,在我七岁的时候,我们哪里遭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入侵,我父亲被杀,母亲和我被抓当作奴隶贩卖到了大明这边。”

    “最后被我养父给买下来,养父将我母亲纳为小妾,我也跟着一起在大明这边长大。”

    李司连忙笑着回道。

    “原来如此,我说呢,在大明京师这边,我们欧洲的女人看过很多了,但是欧洲男人却是没见过几个,你算下来也是在这大明长大的人了。”

    达芬奇听完,顿时就恍然大悟一般的点点头。

    “是的,我算是继父的养子,从小跟着过来的。”

    李司笑着点头,随即也是介绍起自己商店的情况来。

    这个商店是我继父为我母亲开办的,他说我母亲总是会思念家乡,也是专门从一些商行这里进了很多的欧洲商品到这里售卖。

    “先生想要什么,这里都应该有。”

    李司随即也是热情的介绍起商店里面的货物来。

    “这些地中海的葡萄酒,有法兰西波尔多的、也有西班牙、意大利的,当然还有大明南云省这边酿造的红酒,味道也是极为不错,不会比欧洲的红酒差。”

    “这些是欧洲的干货,像这个是伊比利亚半岛的火腿,这种最昂贵的西班牙橡树火腿,味道是极为不错的。”

    “火腿还是我们的帕尔玛火腿才是最好的。”

    说到火腿,达芬奇顿时就开口强调起来。

    “帕尔玛火腿,原来先生是意大利人?”

    李司一听,一下子就知道达芬奇是哪里人。

    “我是佛罗伦萨人~”

    达芬奇强调道。

    “嗯,帕尔玛火腿确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火腿之一,这些就是从帕尔玛进过来的帕尔玛火腿,先生您看看,够不够地道。”

    李司随即带着达芬奇来到一批火腿的货架前,很是自信的说道。

    “色泽嫩红,犹如粉红色的玫瑰,肥瘦分布均匀,确实是正宗地道的帕尔玛火腿。”

    达芬奇自信的看一看,看完也是直点头。

    “多少钱一条?”

    “五两银子一条!”

    “哎呦,这价格可真不便宜啊,在我家乡,一条上等的火腿也只需要几百文而已。”

    达芬奇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吃惊了,这价格那是真心贵。

    “先生,在您家乡或许不算太贵,但是这里可是大明啊,这运过来实在是太远了,运费都是一个大数字,再加上我们这开店的,总是要赚一点的。”

    李司笑着回道。

    “也是,给我来三条,买回去慢慢吃,再给我来一些红酒,吃火腿岂能不喝红酒。”

    达芬奇随即点点头,好在自己现在收入颇丰,年纪又大了,不需要留什么钱财,再贵那也是要买点尝尝的。

    “先生,这红酒要意大利的吗?”

    李司一听,顿时就笑容满面。

    大明人对欧洲的商品并不是很感兴趣,火腿这东西,大明也有自己的火腿,而且大明人还觉得他们的火腿比欧洲的火腿要好。

    像浙江的金华火腿、云南的诺邓火腿等等,质量都很不错,大明人更喜欢买自己产的火腿,又更便宜很多。

    到这店里来的,那都是大明真正的有钱人,不差钱,花点钱来尝尝鲜。

    “红酒还是法兰西的红酒吧。”

    达芬奇想了想回道。

    “好嘞~”

    李司一听,也是赶紧记下来。

    “先生要不要来点奶酪?”

    李司记下之后也是不忘继续推销起自己商店里面的东西来。

    “奶酪?”

    “你这里都有什么奶酪?”

    达芬奇一听,顿时双眼放光,没想到在这异国他乡,竟然也能够尝到家乡的美味。

    “先生,我们店里有三十多种来自欧洲各地的奶酪,都是极其有名气的奶酪,像意大利的马苏里拉奶酪、马斯卡彭奶酪、帕玛森奶酪,另外还有切达奶酪、卡蒙贝尔奶酪、布里奶酪、菲达奶酪等。”

    “全部都是来自欧洲意大利、法兰西、瑞士、西班牙的顶级奶酪。”

    李司也是连忙向达芬奇推销起自己店里面的奶酪来。

    “竟然有怎么多奶酪啊,那给我来几种我家乡的奶酪。”

    “好久都没有尝到家乡的味道了,要是早知道这大明的京城也能够买到家乡的奶酪、火腿就好了。”

    达芬奇一听,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刚刚在外面看的时候,他就是被摆在玻璃窗口的奶酪所吸引。

    “大明京城这里几乎可以买到全球任何地方的任何商品,先生如果还有什么想吃的或者是想买到,也可以跟我们说,我们可以从欧洲这边给你托一些回来。”

    李司一听,顿时就笑着说道:“大明的商贸极为发达,交通又四通八达,极为便捷,欧洲的很多商品在大明这边也是极为受欢迎的。”

    “像欧洲的红酒、奶酪、火腿等等,在大明也是有很多人喜欢的。”

    “而且在大明京城这边,我们欧洲人其实也不少,有很多人被当奴隶贩卖过来,成了大明人的小妾之类的,她们也是我这个小店最忠实的顾客。”

    “原来如此~”

    达芬奇听完也是直点头,随即又在店里面仔细的逛起来。

第1672章,父子谈心

    “嘣~嘣~”

    京城,大年三十,伴随着各处的钟楼、钟塔之类的准时报时,顿时整个京城就陷入了一片欢庆的海洋。

    从京城的各个角落,数不清的烟花在天空之中绽放,姹紫嫣红,美丽无比,街头巷尾的角落鞭炮齐鸣,热闹非凡。

    达芬奇站在学校宿舍楼定,快速的绘画,准备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来记录下眼前的这一切。

    说实话,他从未看过如此热闹的场景,数不清的烟花、无数的鞭炮,将整个京城都变成了一座喧嚣的城市,变成了不夜城。

    京城是整个大明,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几百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处处都繁华、热闹、喧嚣、富庶。

    特别是这到了过年,那更是如此。

    一条条街道灯火通明,宛如一条条延伸到尽头的巨龙,一晚上都不知道要烧掉多少的鯨油;一处处小区的楼房这里,同样也是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家家户户都聚集在一起,庆祝着新年的到来。

    这里的夜晚都是明亮的,呼啸的寒风丝毫不能让大明人有所畏惧,他们享受着这个时代最好的一切。

    达芬奇手中的画笔飞速的转动,很快一副俯瞰大明京城夜景图就跃然纸上,翻过画纸,达芬奇微微沉吟一番,随即提笔在上面写道。

    大明帝国的京城是我见过的最繁华、最富庶、最热闹的城市,此画作于大明弘治24年大年三十。

    如果不亲自来一趟大明,身临其境的感受下大明帝国的繁华,你可能永远都无法感受到夜空都被照亮的那种感觉。

    无数的烟花在天空之中亮起,刹那间开出无数美丽的花朵,还有大街小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甚至于会让你以为自己是置身于战场之上。

    笔直灯火通明的街道宛如巨龙,还有帝国广场上面无数的花灯让人置身于花海一般,一栋栋高楼明亮无比,宛如白天一样热闹......

    皇宫皇城的城墙之上,弘治皇帝和朱厚照此时也正在看着京城的烟花,皇城威严无比,在内城这里是最高的地方了。

    “时间过的真快啊,马上就要二十五年了。”

    弘治皇帝看着京城各处不断响起烟花,也是不得不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的时间,自己都已经当了24年的皇帝了。

    自己十八岁登基,转眼间也都已经马上要43岁了,连朱厚照都已经22岁了,而且孩子都一大堆了,自己都当爷爷了。

    “父皇,这过年是越来越热闹了,以前的时候可没有怎么多人放烟花。”

    朱厚照自然是没心没肺,他丝毫没有感叹时光的荏苒,倒是注意到了一个问题。

    这京城过年的烟花是越来越热闹了,以前过年的时候虽然有烟花,但并不多,也就是皇城周围的这些权贵大臣们过年会放放烟花。

    可是再看看现在,整个京城的各处都在放烟花,极其的热闹,无数的烟花一起铮鸣、争艳的时候,场面是极其的震撼。

    “这说明我们大明人的生活越了越好了。”

    “眼前的一切都说明了我们大明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繁华盛世之中。”

    “只是希望这样的繁华盛世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希望我们大明可以一直繁荣富强。”

    弘治皇帝和朱厚照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了皇帝的架子,更多是一个父亲的角色。

    “你也已经长大了,都已经22岁了,自己也当父亲了。”

    “这大明的江山终究还是要落到你的身上,要你来扛起来。”

    “你不再是小孩子,有些事情我希望你明白,也希望你能够真正长大。”

    “不要再任性了,要慢慢的担负起大明储君该有的责任,也要学会如何去处理国家大事,让我们大明的繁荣昌盛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朱厚照微微撇嘴,又来说这事。

    你自己春秋鼎盛的,这随随便便的再抗个十几二十年肯定不成问题,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也差不多玩够了。

    “我知道了。”

    朱厚照有点不耐烦的回道。

    说到这些事情,朱厚照也是显得比较烦,他喜欢的可是搞搞研究之类的,治理国家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费心思了,比搞研究难多了,而且还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要处理。

    朝中的这些大臣都不是省油的灯,一个个都是人精。

    以弘治皇帝这样勤奋的人都被这些大臣拿捏的死死的,要不是冒出个刘晋来,这大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朱厚照尤其烦恼的就是这些事情了,一个个大臣看起来都是忠心耿耿,口口声声的为国为民,为天子分忧,但背地里到底是什么样,恐怕就很难知道了。

    还有那些所谓的治国之道、帝王之术,在朱厚照看来就更烦了,乱七八糟的一大堆,未必就有什么用,还被奉为经典。

    历朝历代的传下来,真要是有用的话,一个个朝代也不会到了三百年就要灭亡了。

    还是刘晋所说的那一套管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只要抓住关键的东西就可以了,把握大的方向才是正道。

    这当皇帝的应该思索的是一个帝国的发展方向和路线,而不是和弘治皇帝这种天天沉浸在批阅无穷无尽奏疏之中。

    “嗯,反正自己当皇帝的话,肯定是会不一样的。”

    朱厚照心里面都已经有打算了,等自己登基之后,肯定要进行一番改革的,改革现在的这些没有什么效率的官僚制度。

    “你今年去了一趟西域、河中等地,不是很有收获嘛。”

    “过完年你就来管这个顺天府,我倒是想要看看你能够做出些什么政绩来。”

    弘治皇帝看看朱厚照,想了想说道。

    “啊,管顺天府啊~”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挠挠自己的脑袋。

    自己这个怀柔县知县都不算合格,经常不在怀柔县就算了,还一走就是大半年的时间,现在让自己来管顺天府。

    这顺天府掌管京幾之地,事情那是多的很,让自己来管,那以后自己哪里还有时间去游山玩水,去搞自己喜欢的研究。

    “你在怀柔县做的也是很不错,也该一步步尝试下掌管更大的地方了。”

    “过几年再让你掌管北直隶,看看你治理一省的情况和水平,能够管好一县你就可以来管一个州府,能够管好一个州府了,你可以管理一个省。”

    “等你能够管理好一个省了,这大明的江山落到你的肩膀上,我也就放心了。”

    弘治皇帝和朱厚照聊天都是用‘我’,没有用‘朕’,父子谈心,随从都在十几步之外。

    “行吧,我确实是有些收获和想法。”

    朱厚照想了想也是点头答应下来。

    “当年我登基的时候才十八岁,你爷爷可是什么都没有教我,给我请的老师又都是文官,学的都是儒家的那一套治国制度。”

    “我初掌江山的时候,那是什么都不懂,所以也是全都听那些文官的,同时也唯有自己不断的勤勉,想着勤能补拙,这样才能够不负祖先的江山。”

    “但是慢慢的我才发现,治疗一个国家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靠勤奋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还是想要智慧,需要经验。”

    “我没有什么经验,也只能仰仗那些文官。”

    “可是,那些文官虽然口口声声忠君报国,一个个都能够写锦绣文章,但大多数都是平庸之辈,又得寸进尺,以为我依赖他们,他们就可以恣意妄为。”

    “整整十年的时间,我每日忧心国事,每天勤奋无比,然而这大明在我的治理下,虽然有所好转,但老百姓依然困苦,唯有那些士绅、文官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我一直在苦思该如何破局,但是奈何没有人教我,也没有任何的执政经验,仅听那些文官的,却是被他们忽悠的差点成了傀儡。”

    “明明朝廷已经穷的叮当响,国库空穴了,朝廷每年征收到的粮食、税银都在逐渐下跌,按理是应该彻查税务,开征商税等来充实国库,这样朝廷才有钱去外御鞑靼、内平祸患。”

    “可是那些文官呢,只要一涉及到商税,涉及到重新丈量土地,绅士一体纳粮的时候,他们就会集体反对。”

    “他们宁可朝廷穷困死,宁可年年被鞑子南下,宁可内忧外患,那也是绝对不能触碰了那些文官、士绅们的利益。”

    “可是这朝廷需要钱,每年收到的钱粮越来越深,士绅免税,大量的田地集中到了他们的名下,他们是越过越舒服,可是我们朝廷却越来越风雨飘摇。”

    “我皇帝当是非常憋屈,纵然是再努力又如何,还不是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大明江河日下,自己的身体又累跨了。”

    “要不是有刘晋的出现,打破了僵局,这才慢慢的有了大明现在的局面,我都不敢想象现在大明会是什么样子的。”

    “你是幸运的,我身体还行,可以让你慢慢的从知县、知府、布政使的一路慢慢磨砺,积攒经验,你应该要好好的珍惜。”

    “身在帝王家,你已经是最幸运的了!”

第1673章,当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当年初一,刘晋正准备带家里面的这些小屁孩去看足球比赛。

    大年初一的京城是最热闹,足球比赛、赛马、戏剧、杂耍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非常多,到处都热闹非凡。

    其中现在最精彩的就属于足球比赛了,大年初一,那都是重量级的球赛,是京城人绝对不能错过的娱乐节目。

    “走咯,走咯~”

    “看足球比赛去咯~”

    家里面的小家伙们一个个都很激动、很兴奋,刘晋实在是太忙了,难得有时间陪他们看球赛,这绝对是最高兴的时候了。

    “走咯,走咯~”

    刘晋带着一大家子正要准备出门。

    “老刘,老刘~”

    朱厚照的声音就从外面传了进来。

    “这大年初一的,他不好好的陪陪弘治皇帝和皇后,跑来找我干什么。”

    听到朱厚照的声音,刘晋顿时就无语了。

    看样子,这看足球比赛的计划是有变了。

    很快,朱厚照就龙行虎步的来到刘晋家,看着刘晋一大家子正要准备出门,也是好奇的问道:“老刘,你这是要去哪里?”

    “正要准备出去看球赛呢,殿下有什么事情吗?”

    刘晋连忙说道,其实话里面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没什么事情的话,我就不招待了,今年我要陪家人。

    “还真有事找你商量呢。”

    朱厚照自然是一副完全没有听懂的意思。

    “你们带孩子们去看球赛吧。”

    没办法了,刘晋只能够用极其抱歉的语气和徐婉儿、李贞说道了。

    “没事,我们带他们去也是一样的,你忙国家大事要紧。”

    徐婉儿和李贞自然是非常的贤惠,两人带着孩子去看球赛,留下刘晋和朱厚照商量起国家大事来。

    “殿下,这有什么事情不能过完节再说啊。”

    会客厅内,刘晋有些抱怨起来了,这大过年的能不能让人好好的休息几天啊,一年到尾替你们老朱家做事,总的压让人歇息几天的时候吧。

    “事情比较急,主要是我觉得只有老刘你才能够帮我。”

    朱厚照才不管这些呢,自己今天也是牺牲很大的,按理说应该是要带着一家老小去给弘治皇帝和张皇后拜年的。

    但昨天晚上和弘治皇帝谈心到很晚,也是让朱厚照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肩膀上所肩负的责任,故而也是一早就过来找刘晋,准备和刘晋好好的上来一下。

    “什么急事啊?”

    刘晋一听,倒也好奇起来。

    “是这样的,父皇呢准备过完年就让我来掌管顺天府,说是让我历练、历练,过几年再让我掌管北直隶,积攒治理一方的经验。”

    “所以我就特意过来向你请教、请教了。”

    朱厚照连忙说道。

    昨天他们父子两个的谈心还起到了一些作用。

    朱厚照这才知道自己父皇怎么多年过来所经历的一切。

    弘治从十八岁开始登基,说实话,十八岁的年纪能够懂多少,人都还懵懵懂懂,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也不懂。

    后世十八岁都还是高中生,很多人都还痴迷于玩游戏而什么都不知道。

    弘治皇帝纵然是有名师教导,但十八岁的年纪,依然还是太嫩了,很多都不懂,也不知道,可偏偏没有人教他。

    他只能相信自己的老师,相信自己所学的儒家那一套,相信文官,结果就是被这些文官们给忽悠瘸了。

    国库空虚、边防困顿、老百姓生活艰难,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了。

    就这,这些文官们还能够死命的鼓吹弘治中兴,大明盛世,让弘治皇帝真的以为大明是盛世繁荣了,唯有冬天的时候,鞑靼南下,一次次撕开这层面纱。

    这才让弘治皇帝逐渐的意识到,所谓的盛世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也不过是那些文官们用来忽悠自己的。

    尽管自己很努力,一年到尾没有一天是休息的,每天批阅的奏疏都如同小山一般,每天至少要看超过十万字的奏疏。

    然而,大明依然还是不行。

    后来刘晋出现,弘治皇帝这才慢慢的意识到了一些问题,意识到这些文官不可能尽信,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

    之后才慢慢的大胆任用刘晋进行了诸多的改革,这才了大明现在的局面,否则是真的不堪设想。

    弘治皇帝自己二十多年的执政经验,也是让弘治皇帝有诸多心得体会。

    在昨天晚上和和朱厚照聊了很久,聊了很多。

    朱厚照这才知道自己父皇从一个少年天子做到现在所经历的一切,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也太难了。

    从懵懂无知到慢慢的熟悉政务,再到逐渐思索大明的出路,认识到大明存在的问题,再到后来大胆任用刘晋,极力打压江南士林,进行税务改革,开征商税,再到军制改革、吏治改革等等。

    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改变,大明必然还是以前的那个大明。

    内忧外患,内部国库空虚、士绅集团不断壮大,边防困顿,税务逐渐崩溃,外部北有鞑靼年年南下扣关,辽东有女真反复无常,东南沿海还有倭寇肆虐,西南的土司又是喂不饱的白眼狼。

    随随便便来点灾害之类的,大明必然会饿殍满地、烽烟四起、盗贼无数,哪里是什么盛世,到处都风雨飘摇,天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倒是那些士绅、盐商之类的,一个个富可敌国、势力越来越膨胀,依托科举制度,形成了庞大的士绅集团。

    他们对下不断的兼并土地,让土地越来越集中,矛盾越来越激烈,对上不断的要求独掌政权,排斥武将勋贵,又想着限制皇权,所有的一切都听他们的,让大明的所有一切都围绕着他们的利益来转动。

    弘治皇帝将这一切都和朱厚照好好的说了,也详细的谈了。

    这才让朱厚照意识到,弘治皇帝怎么多年来,竟然没有过上几天的好日子,别看当皇帝看似风光,实则压力山大,累的要死。

    所以弘治皇帝的一些话,他也是听了进去。

    知道自己现在的好日子那是因为有弘治皇帝在撑着,等到那天弘治皇帝走了,这担子就落到了朱厚照的身上了。

    如果朱厚照还是什么都不懂,又没有什么经验的话,到时候又要走弘治皇帝的老路了。

    所以对于弘治皇帝的安排,朱厚照现在是不抵触了。

    想想自己也确实是已经长大了,玩也玩的差不多了,也该承担起一些责任来了,对于掌管顺天府,朱厚照不抵触了。

    甚至于开始思索起自己该如何好好的去掌管好顺天府来,让弘治皇帝对自己刮目相看了。

    “掌管顺天府?”

    “历练、历练,积攒经验。”

    刘晋一听,想了想也是微微点头。

    这样的安排路线也是自己向弘治皇帝建议的。

    这古代的天子,基本上都是缺少执政经验的,特别是少年天子,基本上都是靠投胎上岗的,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经验,都是硬着头皮当皇帝的。

    你指望他们能够有什么经验?

    即便是有经验,那也是身边的大臣、老师们所教的那点东西了,儒家的那套,无非是轻徭薄赋、勤勉、以仁义、孝顺治天下那一套。

    遇到弘治皇帝这样没有什么主见的皇帝,自然是可以忽悠瘸了。

    遇到了弘治皇帝他爹或者是朱厚照这样的,他们有自己想法的,对他们这一套就未必全信了,也就必然会出现朝局动荡累的。

    反正总的来说,古代的天子,除了开国的皇帝和前面的几个,后面的这些天子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太高的执政水平,别指望他们能够做出什么经天纬地的业绩出来,能够守住祖先江山就已经极其难得了。

    基于此,刘晋也是给弘治皇帝这样的建议,让皇子从县开始,慢慢的尝试治理一方,锻炼自身,积攒经验,同时也是可以体察民情,知道百姓疾苦。

    弘治皇帝显然是听进去了,当然也有他自己的理解在里面。

    他自己就是硬着头皮上马的,什么都不懂,故而喜欢开小会议,听听自己信任大臣们的意见和建议。

    现在自己春秋鼎盛,可以慢慢的让朱厚照去实习,去历练。

    在怀柔县的时候,朱厚照就做的很不错,所以就让他来掌管顺天府,治理更大的一片区域,而且还是京幾之地,是现在大明最繁华、最富庶,同时也是最复杂的地方。

    如果顺天府也能够治理的不错,那说明朱厚照确实是有不错的执政能力,也能够攒下经验和教训。

第1674章,忙碌的顺天府

    “你有什么打算和想法?”

    刘晋看朱厚照,想了想问道。

    “我这不是什么都不太懂,也没有什么想法,所以才过来找你的。”

    朱厚照撇撇嘴说道,自己要有想法的话,哪里还需要来找你啊。

    “官府府衙的职能是和社会需求密不可分的,顺天府掌管的地方是大明的京幾之地,想要知道该如何做好,我觉得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清楚顺天府如今的局面来,这样才能够根据现在的情况来更好的服务百姓。”

    刘晋想了想说啊。

    古代官员数量少,还皇权不下乡,这自然是跟古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制定的。

    古代基本上都小农经济,绝大多数人都被牢牢的束缚在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生产上面,这样的封建小农经济,它是不需要官府这边太多的参与其中,老百姓只要有自己的土地,基本上都能够,这个国家也都能够稳定。

    但是现在,顺天府作为大明最发达地区,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组迅猛的地区,小农经济早已经被破坏殆尽,资本主义经济在迅猛的发展。

    同时城市化进城惊人,规模和人口都在暴增,自然而然就会带来诸多新的问题,对于官府这边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城市规模和人口暴增,必然会带来卫生问题,这个以前那是不属于官府管辖的,现在如果官府都不去管的话,那城市的卫生就会非常的糟糕,欧洲的城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脏乱差,乱往街道上面倒屎尿,扔垃圾之类的,以至于臭气熏天,脏乱差等等,连瘟疫、疾病都更加容易传染,这也是欧洲这边瘟疫爆发起来就非常恐怖的原因,因为这个时期,欧洲的城市几乎是没有任何管理的。

    “嗯~”

    “那该如何去了解呢?”

    朱厚照听完也是微微点头,随即又问道。

    “那当然是亲自去顺天府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了。”

    “另外再去顺天府这边详细的问清楚顺天府现在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了。”

    刘晋想了想说道。

    “对,对~”

    “老刘,走,走,我们一起在顺天府各地走走,看看顺天府各地的情况。”

    朱厚照也是立即火急火燎的拉着刘晋就往外面走去。

    这货就是这样,一旦对某些事情感兴趣了,那就立即火急火燎的去做,典型的急性子。

    没办法,刘晋也只能够陪着朱厚照去京城各地转一转了。

    刘晋的府邸所在的地方自然是属于京城权贵云集的地方,也是属于内城,这一带自然是又安静,又干净整洁,什么都好,街道也宽敞。

    但是当刘晋和朱厚照来到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坊市这边的时候,一股喧嚣、拥挤的感觉就迎面而来。

    本不算宽敞的街道,因为有大量的四轮马车通过和行走,同时还有大量在街道两边占地摆摊的小商小贩,让整个街道都变的无比拥堵。

    京城的人口太多了,各种各样的小生意都很好做,卖包子、卖混沌、卖面条等等之类的摊点非常多。

    一条街道过去,全部都是这些小摊小贩,而且一个个越摆越过分,有些甚至于连半条道路都被他们摆上了桌子,在哪里做生意做的不亦乐乎。

    即便是大年初一,他们的生意都很不错。

    京津地区的老少爷们都已经养成了喝早茶的习惯了,有钱的去茶楼,没钱的就在路边的早餐摊解决了。

    大家都已经养成了按时上下班的习惯,去工厂、去作坊上班的时间比较早,自己做早点的话挺麻烦又累,还不如花点钱吃早餐来的爽快、干脆。

    “殿下,你看看眼前的街道,你觉得如何?”

    刘晋指了指眼前繁忙的街道,道路拥堵不堪,小摊小贩却是依然占街、占路的经营着自己的那点小生意,全然不顾道路拥堵的问题。

    别说四轮马车了,即便是自行车在这里都要推着走,同时原本干干净净的街道,因为这些小摊小贩的经营,很多地方变的肮脏不堪,随意的倾倒汤水、垃圾等等,又没有人来管理此事,时间一久,就变的极其的难看了。

    这里是属于老城区,不像南区新城这边,因为土地都是刘晋的话,所以刘晋可以详细的做出规划。

    道路我修宽、规划合理一些,排水、排污系统我做好来,同时南区新城这边是有刘晋麾下的物业去专门管理的,故而不能占街道摆摊做买卖之类的,只能够在街道两边租商铺去做买卖。

    同时对商品的卫生也有着严格的要求,汤水、垃圾之类的要分类装好,再统一的收集运送出去。

    但是这里是老城区,规划不合理,排水、排污系统都没哟,道路都是按照以前的来建设的,很窄,越来越不适应四轮马车的出行。

    再加上这占街道摆摊的小摊小贩,卫生又没有管理、及时的清理,整个老城区看起来的时候就非常的脏乱差,尽管说远没有欧洲城市那样不堪,但是和南区新城相比,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这也是现在京城的老少爷们喜欢去南区新城这边购房置业居住的原因,因为南区新城这边方方面面规划的都很好,又有管理,住起来舒服。

    老城区这里,尽管是内城,但是在很多地方管理都极为不行,问题频出,生活远不如南区新城这边舒服。

    “拥堵、狭窄,又脏乱差。”

    朱厚照想了想说道。

    他自然是很少来这种地方,作为太子爷,他一般都是在皇宫里面,去的最多的地方也是南区新城这边,哪里还知道在京城这边,竟然还有如此拥堵不堪的地方。

    “造成这里拥堵不堪的原因是什么?”

    刘晋随即又问道。

    “道路本来就不宽敞,又多了这些小摊小贩占地经营,道路就更加拥堵了。”

    朱厚照也是立即回道。

    “殿下,你听听他们的抱怨。”

    “这街道是越来越拥堵,可是偏偏官府这边没有人去管这些事情。”

    刘晋微微点头,随即又带着朱厚照往顺天府衙门这边去看看。

    当来到顺天府衙门的时候,这才发现,顺天府衙门这边更忙,在府衙的外面有人排着队,互相在哪里骂骂咧咧,吹胡子瞪眼的等待着打官司。

    衙门门口的大鼓那是一刻都没有停下的意思,前面打官司的人才刚刚出去,后脚立即又有人进去。

    再看看衙门口这里进进出出的官差,纵然是大年初一,这些官差、衙役、捕快之类的都非常的忙。

    这里有人的自行车失窃,哪里有人死了,这里又有人大家斗殴了,还有兄弟闹着分财产的,又或者是因为各种各样事情闹矛盾,最后全部都汇聚到了顺天府衙这里来了。

    也就导致了顺天府衙这里跟菜市场一样热闹,忙的不得了。

    “让林泮出来见我。”

    刘晋和朱厚照来到府衙门口,将一个牌子递给门口的衙役。

    对方拿着牌子,再看看刘晋和朱厚照,也是立即屁颠、屁颠的进去通报了。

    很快,顺天府府尹林泮就满头大汗的带着众多顺天府官员、官吏来到门口,当看到刘晋和朱厚照的时候,顿时就赶紧齐刷刷的恭敬行礼。

    “臣顺天府府尹林泮参加太子殿下!”

    “免了。”

    朱厚照摆摆手,也是直接进了顺天府,顺天府里面也是忙的不行。

    到处都是官差、捕快、衙役、官吏之类的,非常忙,完全看不到其它衙门清净的景象,每个人似乎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忙的团团转。

    “刘公~”

    林泮跟在刘晋的身后,恭敬的向刘晋行礼,他可是非常怕刘晋的,刘晋这个人一向讲究办事的效率,讲究为民做事。

    现在顺天府这边忙的不行,看起来乱糟糟的,而且来官府这边打官司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还有京城这里,每天发生的案件也很多。

    偷盗之类的案件就已经很多了,捕快们甚至于都没有功夫去管,因为手头上的命案都层出不穷。

    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天出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所带来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捕快们也是忙的不行。

    至于他这个府尹,那是同样就没有停歇过,每天事情一大堆,偏偏又在天子脚下,无数的眼睛盯着自己,如果自己做的不好,到时候头上的乌纱帽就要掉了。

    “好像你们很忙啊,这大过年的都没有好好休息下?”

    刘晋看看整个顺天府衙,再看看林泮,他似乎好像很憔悴,这和其他官员是有很大不同的,大明大部分的官员,那都是非常悠闲,不急不慢的性子,小日子过的舒舒服服的,手头上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

    可是眼前的林泮,他的憔悴应该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的事情非常多,每天需要忙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公务繁忙所至。

    “唉,刘公啊~”

    “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休息啊,实在是事情太多了,如果休息一天,那积累下来的事情就更多了,根本就不敢休息。”

    林泮一听,顿时就开始大吐苦水起来。

第1675章,人手奇缺

    “殿下,刘公~”

    “我们整个顺天府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手奇缺,我们整个府衙有官员同知、通判、文书、检校等大小官员二十六人,有衙役、差役、捕快等共计543人。”

    林泮开始向刘晋和朱厚照大吐苦水。

    “你们人不少啊,据我所知一般的州府,官员数量是不会超过十个的,至于衙役、官差、捕快之类的更不会超过百人。”

    “你们顺天府这边的人手不少啊。”

    朱厚照一听,也是立即说道。

    “殿下明鉴,我们顺天府因为是掌管京幾之地,是天子脚下,故而设置上比其它州府要高一级,其它州府的知府都是四品官员,臣是三品官员。”

    “同时在人员配制等方面也是要比其它州府更多,而且关键是我们顺天府现在所面临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我也是多次向朝廷申请增设相关的官员和人手,这才慢慢的有了现在的规模。”

    林泮也是连忙回道。

    “有怎么多人都还忙不过来?”

    朱厚照想了想说道。

    “确实是忙不过来,殿下和刘公想必也是已经看到了,在门外排队等着打官司的人都非常的多。”

    “这京城人口有好几百万人,每天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这打官司的每天都有几百、上千起,争财产、争地、打架斗殴、各种凶杀案、盗窃等等,单单是这些事情就已经让我们忙的晕头转向了。”

    “另外还有街道管理、卫生管理、人口管理、工厂、作坊、商行、酒楼等等,各种各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大过年,我们也是不敢休息,因为越是过年,各种各样的事情就越多。”

    林泮叹口气,开始详细的说起自己这边的情况来。

    现在别的什么不说,单单是治安和审理案件、官司这一块都已经让整个顺天府忙的不可开胶了,哪里还有什么时间、精力之类的去管理各种各样其它的事情。

    “,,,我们非常缺人手。”

    “捕快这边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手,故而我们只能够去审查各自凶杀大案,对于小偷小摸之类的,根本就没有空去理会,这也导致了京城这边小偷小摸非常猖獗。”

    “刘公,如果可以的话,我们顺天府这边还想再增加十几名官员,增加300左右的衙役捕快,这样才能够大大的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

    难得刘晋来一趟,林泮也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向刘晋这边再次申请增加人手。

    这已经是他第N次向上面申请增加官员和人手了,以往上面也是批准了好几次,这才让顺天府的人手在不断的增加。

    但上面是不可能一直批准的,因为州府府衙的设置都是有严格规定的,通判几个人、同知几个人,每个人下面设置多少小吏,有多少的衙役、官差、捕快等等,这些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不可能让你随随便便就增减的。

    “以我看,你们人手确实是可能有所不足,但更重要的还是对职责、府堂、司狱之类的设置不清,没有进行详细的划分,划清权责,分管的区域等等。”

    刘晋看看林泮,再看看眼前的顺天府衙,这顺天府衙占地是不小,各个府堂、司狱、照磨、经历等等都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就显得非常的拥挤了,每一个房间这里都有大量的官吏在办公,显得很拥堵。

    很显然,一直沿用以前的设置,它是已经无法跟上京城的发展步伐了。

    以前的时候,京城就内城怎么大,也就是那么多的街坊之类的,一大半的地方还是皇城做占据,人口也不过百万左右。

    他们自然是可以游刃有余的过着悠哉的小日子,没什么事情可做。

    但是现在,京城的规模早已经突破了内城,四个方向都在迅猛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人口都已经大几百万了。

    大几百万的人口来自五湖四海,人口流动更大,而且因为现在已经全面的取消了户籍限制,可以自由的人口流通,这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其中就严重的问题就是各种各样的案件频发。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人多的地方就事多,各种各样的事情。

    古今中外,一个城市的迅猛发展,治安问题绝对是一件让所有人头痛的问题。

    京城这边还好一些,天子脚下,威严无比,再加上前几年还经过了几次的扫黑除恶的严厉打击,沉重的打击了京津、淞沪等大城市的黑恶势力、帮会势力等等,否则还要更乱。

    沿用老一套的制度显然是越来越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了。

    以前的那套制度,那是用来管理几十万人,而且还是固定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制度,然而现在的京城,那是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大城市,人口大几百万,以前的那一套根本就难以适应现在的需求了。

    “还请刘公多多指点。”

    林泮一听,顿时就急了。

    这是在说自己做的不够、不行啊,这刘晋可是内阁大臣,天子身边的红人,他要是说你不行,你就真的不行了,这官啊可能就做到头了。

    更何况这一次过来的还要太子殿下,他可是大明的储君,在他的面前,那自然是要好好表现一下,现在却是被说不行,这以后还怎么混啊。

    “首先来说,京城的规模早已经扩大了很多倍,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发展,你们有在这些新城区设置府衙吗?”

    “其次,京城各种案件频发,为什么没有相应的将司狱职权给拿出来,成立类似于县衙之类的衙门,专门负责各片区的案件,你们没有,而且也怕将手中的权力给划分出去吧?”

    刘晋看看林泮想了想说道。

    “这~”

    林泮等人一听,顿时就无话可说了,其实现在的官府衙门还一副官老爷的办事风格,根本没有任何服务于民的意识,有事情就来做,没事情就喝茶,结果就是现在事情多到让他们根本就忙不过来,都没有时间去思考该如何真正好好的管理好整个顺天府了。

    PS:天气忽冷忽热的,大家要注意保暖啊,我一家人都感冒流鼻涕,烦死了!

第1676章,试点改制

    刘晋看看林泮等顺天府的官员,对于他们的情况岂能不知道。

    古代当官很难,那都是要多少年寒窗苦读才能够出来的,至少要举人才有资格去做官,但是想要考到举人是非常难的。

    连文征明这样的大才子,考了一辈子,从十八岁开始考乡试,前前后后一辈子考了九次,整整考27年,他都没有考上举人。

    还有祝枝山这样的大才子,吴中四大才子之一,他考上了举人,但是考进士这一关,前前后后考了七次,也没有考上。

    这古代能够当官的那都是真的一步步熬上来,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

    故而对于自己手中的权力那也是倍加珍惜的,哪里还舍得将手中的权力给放出去,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管,事情自然就多了。

    以前城市规模小,事情少,还能悠闲的喝茶,现在京城规模日益扩大,人口暴增,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还想和以前一样,那自然是又累又办不好事情。

    可是一直这样下去行吗?

    肯定是不行的,京城越来也繁荣,对于官府这边的职责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后世为什么官民比例很大,其实也跟官府的职责要求越来越密切相关。

    古代当官,那是舒服的很,一个县一个县老爷带几个小官,再来一些小吏、官差、衙役之类的就可以了。

    因为古代小农经济之下,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太多的事情发生,他们只需要审审案子,主持下科考,有时候在组织下大家去修路、修城墙就可以了。

    绝大多数时候,这些官老爷都是在家里面翘着二郎腿看看书、游山玩水的,皇权不下乡,乡镇里面有什么事情,基本上族里乡亲就解决了,到不了官老爷这里。

    可是随着小农经济不断的被破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官府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事情也越来越多。

    简单来说那就是生产关系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的转变和适应。

    “林泮,你今年多大了?”

    想了想,刘晋也是问起林泮年龄来,看他的样子,也有六十多了,也该退休了。

    “下官已经六十有二了。”

    林泮一听,顿时就脸色苍白起来,刘晋问起自己的年龄来,这该不会是要将自己送回家养老吧。

    他可是舍不得啊。

    回想自己的一生,科举考试这条路还算顺利,但也是三十多岁中举,四十多岁中进士,混了十几年官场,这才混到了顺天府府尹这个位置,好不容易做到了三品官员,他还想着以后能不能升一升到六部去当个尚书、侍郎什么的。

    “六十二了?”

    “林大人,年纪大了,还是不要太劳累的好。”

    刘晋听完,微微点头,想了想说道。

    “下官明白,下官明白。”

    林泮一听,顿时就微微颤抖,随即毫无精气神的回道。

    刘晋这个内阁大臣说自己年纪大了,不要太劳累了,自己以后就别想混了,还是早点回家去好好颐养天年算了。

    只是,实在是不甘心啊。

    自己才当了十几年的管,这三品的大员的官也没当几年,还没有好好的享受手中权力的滋味呢。

    这就让自己回家去养老,岂能甘心啊。

    可是,不回去养老,恐怕也是不行了。

    他在京城这里当官,刘晋的为人早就已经知道了。

    这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主,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想要走刘晋的后门,但刘晋那是一概不收,顺带着还将送礼的人给狠狠的贬斥了一顿。

    刘晋铁面无私、两袖清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且刘晋比起刘健、李东阳、佀钟他们这些人来,还更加的两袖清风。

    他们好歹还会收一收孝敬、会收点润笔费什么的,刘晋那是从来不弄这些,也从来不给谁题字写字什么的。

    当然刘晋他自己就是财神爷,有的是钱,根本不在乎钱。

    能够得到刘晋赏识的唯一办法,那就是认认真真的做好手中的事情来,拿出优秀的政绩了,即便是和刘晋没有什么关系,他也一样提拔你。

    要是你尸位素餐,碌碌无为,他保管发配你去黄金洲或者澳洲看报纸。

    为此,刘晋也是得罪了很多的大臣,但没办法,刘晋是天子身边的红人,又和朝中的很大大佬关系不错,更是武将勋贵的代表。

    从刘晋当官以来,不知道收到了多少的弹劾奏疏,但全部都没用,反倒是弹劾刘晋的那些人,现在有的都已经坟头长草,有的在遥远的黄金洲、澳洲、西伯利亚思念着家乡。

    他说要自己回家养老,那是一定要回家养老了。

    仔细想想,其实自己这几年的日子过的很是很累、很苦,而且还处处提心吊胆的。

    前两年怀柔县的出现恶霸的事情,他都有极大的责任,京城的管理又不行,每次年终考评的时候都表现不佳。

    另外,自己也是真的老了,身体大不如前就算了,关键是这思想方面跟不上时代了,面对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事务,他有时候都深感无力,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

    “也好,回家好好的养老。”

    心里面叹口气,林泮也是决定回头就写请辞奏疏上去。

    刘晋带着朱厚照出了顺天府衙,继续在京城逛起来。

    很快又来到了东城新区这边。

    东城新区相比去南城新区来,那就简直是相差太远。

    这里的所有一切都没有什么规划,道路弯弯曲曲,街道上的房子也是大小不一,宽度什么也都不一样,可以看的出来,很多都是乱建、乱造的,没有一丝的规划。

    这主要还是因为东城这边的土地并不是在刘晋的手中,而是在京城的这些达官显贵、地主们的手中,你一块、我一块的土地。

    这京城的土地又越来越值钱,随随便便建个房子出租都可以收到很多的租金,这也刺激了这些地方的房屋在不断的乱建。

    还有一些权贵们则是在大搞房地产,可是偏偏相关的配套之类又没有做好,故而东城和北城这两处地方,是最没有规划,最乱糟糟的地方。

    厂房、居民区、民房、商铺还有大量的棚户区之类的全部集中在一起,乱七八糟,同时也没有进行配套的排水系统和供水系统。

    投资这些地方的权贵、地主士绅们又没有好好的商量好,不舍得投入,很多地方的道路都还是土路。

    故而整个城区看起来就非常的脏乱差,完全不能和南区新城、西区这边相比,南区的土地基本上都是刘晋的故而规划最好。

    西区的土地有很大一部分是刘晋的,刘晋这边也是可以和其他人互相商量,好好规划,故而也是建的极其的不错,规划整齐,不会乱糟糟的。

    “殿下,看看眼前的东城区。”

    “非常的乱,也是非常的脏,乱七八糟的,毫无规划,现在可能还好点,但是时间一长的话,将来这里就很难再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了。”

    “像这种城市建设,城建和基建其实都是非常需要官府在里面进行引导和规划,不单单是京城这里,天津啊、南京啊,或者是我大明其它的城市。”

    “未来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如果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官老爷模式,只是让老百姓自己来胡乱建设的话。”

    “一个城市的样子就会非常的难看,而且根本就建不好,会极大的浪费资源和土地,并且卫生条件会非常的差,极容易和欧洲的城市一样,出现大规模的瘟疫和疾病。”

    “南区新城这边,因为土地都在我们的手中,所以我们能够进行有序的规划和建设,这南区和东区,彼此之间的差距就看的出来。”

    “南区街道宽敞,规划有序,交通便捷,干净卫生,东区这边,道路狭窄、规划极差、交通拥堵、又脏乱差,看看这些房屋,再看看这些街道。”

    “很难想象,同样都是京城,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有没有统一的规划。”

    “南区的土地是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所以比较好规划,但是东区这边,土地都分散的掌握在大家的手中,在这寸土寸金的京城,彼此都不会丝毫让步,也就很难规划起来。”

    “顺天府这边一个是没有规划,没时间和精力来管这些事情,思考这些事情,二是也不敢去管这些事情,因为这里的土地基本上都是京城权贵们、大臣们的土地,谁都不好得罪。”

    刘晋在说,朱厚照也是仔细的在听。

    京城现在也是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新城区的涌现,需要规划和管理,老城区这边也是需要重新的规划和管理。

    可是顺天府这边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职责和职能在其中,也就没有办法有效的去管理这些,故而导致了南区新城和东区、老区城区之间巨大的差距。

    “殿下,顺天府这边可以当作一个试点来进行改制,对我大明的大城市官府进行改制,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第1677章,城管和城建规划

    “试点改制?”

    “怎么改?”

    朱厚照一听,连忙问道。

    这在京城转了一圈,对于京城现在的情况也是有所了解了。

    京城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老城区、东城区、北城区这三大城区都缺乏官府的管理和规划,故而道路拥堵、脏乱差,同时还盗贼猖獗,帮会势力也是没有根除。

    另外顺天府衙这边因为没有及时的进行规划和改变,一味沿用以前的制度和办法,尽管人手一直在增加,可却是始终非常的忙碌,偏偏还没有办法处理好京城这边发生的诸多大小事情来。

    “首先就是要先顺天府衙这边的职责进行划分,现在的这一套制度显然是已经无法再满足京城发展的需求了。”

    “可以根据京城这边的发展需求相应的对一些衙门进行裁撤或者是增设,同时对相关的职权和管辖的区域进行明确的划分。”

    “比如京城这边案件众多,那就可以单独的将司狱这一块给单独拿出来,成立专门的司狱衙门,对京城进行划分片区,每一个片区成了一个小的捕快所,任命相对应的官吏和一定数量的捕快、衙役,负责这一片区域治安。”

    “另外再单独设置重案组,专门来侦破重案、大案,对付那些穷凶极恶的歹徒,如此一来的话,才能够更好的维护京城的治安。”

    “再比如可以设置一个单独的小衙门,叫城管衙门什么的,专门用来管理城市的街道、交通和卫生之类的,对于那些占街经营、占道做买卖、摆摊又或者是表演杂耍等等的进行管理。”

    “那些地方可以允许小摊小贩摆摊,那些地方不允许,还有那些时间段可以,那些时间段不可以,都要进行相应的规划和管理。”

    “就跟南区新城这边这样,夜宵摊集中在那个街道,建立专门的菜市场用来满足生活需求之类的,要有一个规划和规矩,不能任由着老百姓胡乱的来摆摊设点,严重的影响城市的交通、形象和卫生。”

    “再比如还可以设置一个城建衙门,对整个城市的建设进行规划,做统一的要求,房屋不能随便的乱建乱来,必须要符合规定,道路的规划、排水系统的建设、供水系统的建设等等都纳入其中。”

    “这样才能够让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不会出现乱糟糟的大量的棚户区,出现各种各样乱建乱搭的现象。”

    刘晋想了想也是将后世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制度和方法说了出来。

    在后世的城市之中,占道做买卖的小摊小贩就非常的烦。

    他们生意做不了多少,可是往往占着道路,导致道路拥堵不堪,车辆往来艰难,而且他们专门还往人流量大的街道去做买卖,让这些道路变的更加拥堵。

    拥堵就算了,他们摆摊做生意往往也是极其不注意卫生,垃圾随便倒,走的时候,地都不会扫一下。

    为什么说城市要有城管的存在,尽管经常报出了城管粗暴的事情出来,但小摊小贩胡乱摆摊也确实是严重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和卫生,不管是不行的。

    至于城建,那就更有必要了。

    如果没有城建管理,想都不用想,必定会出现大量的棚户区、贫民窟,寸土寸金的城市里面,人人都会争先恐后的想要占着土地,看看一些大城市之中的城中村就可以知道了。

    几乎每一寸土地都被占光了,彼此建的楼房连窗户都打不开,想管都还管不住,有时候官府做事也确实是难。

    现在的大明,好就好在,地广人稀,除了京城、天津、淞沪、南京等大城市之外,其它的地方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广袤,人口稀少,城市的发展不会太快。

    现在城市化也是刚刚开始,还并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只要好好的去规划,还来得及,也可以做的更好。

    后世十几亿的人口,随随便便一个城市都是几百万人了,大城市更是上千万人,人多地少资源紧张,生存压力就大。

    而大明就不一样了,地广人稀,关键是还可以从海外掠夺庞大的财富,资源多,生存压力小,故而很多事情都可以更好的进行规划和安排。

    “嗯,确实是必须要管一管,好好的规划、规划。”

    “这老城区、东城区、北城区同南区新城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甚至于都让人怀疑是不是同一个地方了。”

    朱厚照听完也是点头表示了同意。

    只有亲自去仔细的看一看、考察一番,你才能够看到京城这边最真实的一面。

    京城有皇城的威压,权贵区的奢华、大气,南区新城的繁荣、整齐,同样也有普通老城区的拥堵、脏乱差,也有东城区这边的乱七八糟,毫无规划、毫无秩序。

    同样京城这里,有官老爷在优秀的喝茶看报纸,也有顺天府衙这边的官吏们累成狗,大年初一都没有办法歇息一下。

    这还仅仅只是京城,顺天府掌管的地方可是很大的,还包裹了周围的怀柔县、密云县之类的,这些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也同样还需要去走访,实地的考察。

    “官府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必须要起到积极的作用才行。”

    朱厚照想起自己在河中、中亚省所看到的,当地的官府有作为,故而中亚省、河中省才可以发展出固定的大牧场经济。

    如果没有官府在其中起引导、指导和帮助的作用,估计着中亚这些地方,纵然是拥有广袤的草原,你让一群汉人去游牧,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汉人才不会喜欢游牧的生活。

    都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道路出来,而这就是官府做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刘晋听到朱厚照的话,也是笑了笑。

    自己并没有将所有的东西都说出来,还是要留给朱厚照一些发挥的空间,看看他这个太子殿下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好来。

    自己都已经点到这个份上了,相信他也是应该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去做了。

    几天之后,腊月初八一过,年假结束,朝廷各衙门开始上班,顺天府尹林泮就上书请辞,说自己年老体衰,力不从心,希望能够回家乡颐养天年。

    本来弘治皇帝就准备换掉他,他现在自己请辞了,那自然是最好的,同时也是迅速的任命了大明太子朱厚照去担任这个顺天府知府。

    这个消息一出,也是立即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强烈反对。

    这些大臣认为,太子是国之储君,即便是参与政务,那也是应该站到朝堂上来,而不是去担任一个小小的知府,这样有事太子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觉得一个小小的知府根本就学不到多少的东西。

    这些大臣是什么心思,弘治皇帝和刘晋心里面那是一清二楚。

    这太子要是一步步的从知县做起,到知府,再到布政使,这一步步的做上来,到时候对于大明地方以及方方面面都会有更深的了解,对官场的很多东西都会清楚。

    等以后当了皇帝,想要忽悠就不好忽悠了。

    如果太子是一直在宫中妇人手中长大,在他们儒家大儒的教导下学习,在朝堂之上占着听一听大家的治国之道什么的。

    这样出来的天子,那肯定是才更好忽悠的,比如弘治皇帝就是如此,大家都差点将他给忽悠瘸了。

    而且朝中的这些大臣,基本上都进士、翰林院这条道路出来的,其实本身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执政和管理经验。

    这太子都一步步的历练上来了,到时候对他们的要求就更高了,你要是没点本事的话,估计着有都不好混了。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要反对的原因,因为这样的培育路线违背了一直以来历朝历代都遵循的太子培育路线,让他们无所适从,很不适应。

    但是,他们的反对弘治皇帝完全不理会,依然是让朱厚照去管顺天府,看看朱厚照这边能够管成什么样。

    朱厚照一接管顺天府,也是立即开始展开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改制,首先就是像刘晋所说的对京城进行划区,总共分成若干的区域,根据这些区域,相应的再设置分管这些区域的衙门,级别和县衙门平级。

    接着就是单独的分出司狱衙门,专门掌管治安和缉拿盗匪,设立城管衙门,专门管理城市的卫生、交通和绿化等等,设置城建衙门,专门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建设。

    这三个衙门,司狱衙门是原先就有的,只是并没有单独的分列出来,置于府衙的管理之下,职责不明,划分不清,各种各样的事务极多,以至于京城治安情况并不乐观。

    城管和城建两个衙门则是新增设起来的,专门用来对城市进行管理的两个新衙门。

    朱厚照这边还是知道要循序渐进的,并没有一下子分的太细,而是仅仅对这三块先进行分列和管理,先试试看,看看效果和情况再来慢慢的进行改进。

第1678章,大明版城管

    老城区一处崭新装修挂着顺天府京城老城区城管局牌子的办事衙门处,众多身穿统一城管制服的衙役们一个个都激动不已。

    他们都一些退伍军人,退伍之后,朝廷也是安排他们进了官府衙门当官差、衙役、捕快之类的,至于原先的那些官差、衙役、捕快也是逐步慢慢的退掉,并且以后全部都尽可能的使用退役军人。

    他们就是大明第一批城管,身穿的制服和官差的制服差不多,只不过上面多绣了城管二字,一个个站立笔直,静静的等待着太子爷的到来。

    现在京城的老少爷们可都知道了,太子现在成了顺天府的府尹,专门负责顺天府,并且一上任立即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制。

    单独设立司狱衙门,主要就是为了维护京城的治安,抓捕罪犯、小偷小摸之类的。

    同时又成立了城管局,专门用来管理京城各处的城市卫生、秩序、交通等等,现在城管局刚刚成立,太子殿下会亲自过来检阅。

    众人站立的笔直,整个老城区的城管局总共有100多名差役,一个个精神抖擞,这要是能够得到太子殿下的赏识,这以后还怕没有前途。

    众人并没有等待太久,穿着三品官府的朱厚照就龙行虎步的走了过来。

    他看了看眼前的城管队伍,也是满意的点点头。

    “本官之所以要单独设立城管局,那也是为了维持京城的交通、卫生和秩序,现在京城的人口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交通卫生也是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特别是这老城区,胡乱随意的占道摆摊,道路行走时不遵守交通秩序,城市卫生无人管理,无法落实到责任人和街区,这些都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京城的秩序、卫生健康和交通秩序。”

    “这是你们城管局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始实行自己的职权,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子,是责任,也是义务。”

    朱厚照看着眼前的众多城管,内心之中微微有点小激动。

    这能不能管好京城的这一摊子事情来,这可是很重要的,现在全天下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自己呢。

    “你们明白了吗?”

    “明白!”

    这些官差基本上都是当兵退役的,这回答问题的时候,一个个都是吼了起来,这让朱厚照就更加满意了。

    “去,开始行动去。”

    朱厚照满意的点点头,随即挥挥手说道。

    众多的城管一听,开始迅速的按照各自划分的片区开始行动起来。

    仁寿坊这里,和往日一样,刘一手就早早的起来摆摊卖饺子,刘一手的饺子用料讲究,一定要选当日新鲜的五花肉,肥瘦相间的这种,再配上新鲜的小葱,然后就是他做了一辈子饺子的手艺。

    这做出来的饺子,无论是蒸饺还是水饺,味道都是极好的,整个坊市周围的人都知道,故而留一手的摊子一开,食客就络绎不绝,源源不断。

    这也让留一手也不断的扩大自己的摊子,起初仅仅只是依墙占着一点,摆上几个桌椅,但是慢慢的,整面墙都被他给占住,同时摆的桌子越来越多,街道有一半的地方都被刘一手的摊点给占着了。

    有了刘一手带头,旁边卖包子、卖混沌、卖面条的小摊也是跟着有模有样的学起来,都占着一半的道路做起了买卖和生意。

    再加上还有一些老农挑着菜来这里售卖,以至于整个街道几乎都被堵住,四轮马车根本就没有办法通过,只能够靠走路。

    同时因为一直没有什么人来管,小摊小贩们又不注意卫生,以至于这条街道的路面颜色都变了,油腻无比,脏的很。

    “来一碗水饺、一碗蒸饺!”

    御史翁洪和往常一样,来到刘一手的摊点,点上自己爱吃的饺子,手里面拿着一份最新的报纸,准备一边看报纸一边吃早餐。

    他虽然是御史,但是品级不高,俸禄一年下来也仅仅只有200多两银子,用来养家糊口肯定没有问题,但是京城这几年的房价涨的太厉害了,他根本就买不起权贵区的大房子,只能够在仁寿坊这里买了一套两进的四合院。

    因为离得近,故而也是留一手的老顾客了。

    “好嘞,翁大人,您稍等。”

    刘一手一看是翁洪,那是赶紧将去下饺子,而且还多下几个,翁洪是御史大人,在仁寿坊这里算是最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

    “走,走,不准占道摆摊,不准占道摆摊,昨天就通知你们了,还在这里张贴告示了,你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占道摆摊?”

    这时,城管局的十几个城管来到仁寿坊这里,看到刘一手他们依然还在占道摆摊,顿时就喊了起来。

    “各位官差老爷,我们都是为了赚口饭吃,为了谋生,你们又何必为难我们,不让我们摆摊的话,我们这以后可怎么活啊?”

    刘一手一脸无奈的说道。

    “谋生,哪里不能谋生,为什么不能租店做买卖,非要在这街道上面占道经营,这一半的道路都让你给占了,没看到过往的行人都很不方便吗?”

    陈军看看眼前的刘一手,再看街道,原本就不算宽敞的街道,一半都被摊点给占住了。

    “何谓官差,行个方便,行个方便!”

    刘一手拿出几两银子,很是心痛的悄悄塞给陈军。

    “你这干什么?”

    “立即把摊子收了,否则我们就帮你收了,到时候可别说我们不给你们情面。”

    陈军连忙义正言辞的拒绝,这银子谁敢收啊,太子都在看着,而且周围的众多人都在看着,这银子一收,估计着以后怕是要流放到黄金洲去了。

    “官爷,官爷,我们都是做小买卖混口饭吃的小老百姓,你这又何苦为难我们呢?”

    刘一手急了,这不让自己摆摊,这财路可就断了,他这生意是很不错的,一个月可以赚十多两银子,一年下来可以赚将近200两银子。

    “不是我们为难你们,而是你们占道经营,英雄了交通秩序,导致道路拥堵,再加上你们看看,你们摆摊之后,这里都变成什么样了,污水、脏水的。”

    陈军连连摇头,说道:“说什么都没有用了,这里以后都不准摆摊,也不准卖菜之类的。”

    “赶紧收拾搬走。”

    “官爷,官爷,我三舅的儿子的表哥的弟弟在你们顺天府当差,能不能给个面子。”

    旁边有摊主也是赶紧来拉关系了。

    “谁当差都没用,这是我们信任知府下的命令,要严厉的政治京城的治安面貌,严厉清楚胡乱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

    “以后你们只能自己租店经营,除此之外,一律不能在街道上摆摊做买卖。”

    陈军显得不耐烦,无论自己如何说,这些人就不为所动,丝毫没有要搬走的意思。

    刘一手他们当然不愿意搬走,你这一走,这位置说不定马上就被人给抢占了,到时候想要再占回来就难了,少不了吵架。

    “官爷,以前我们一直都在这里摆摊,也不是摆了一天两天了,都已经好些年了,这突然的不让我们摆摊,这以后我们还怎么过,一家老小都要饿死。”

    刘一手哭丧着脸,那是死都不敢搬走的。

    “你们不搬是吧。”

    “给我搬!”

    陈军一看他们油盐不进,好说歹说就是不搬,顿时就一挥手,身后的城管就开始行动起来。

    桌子、椅子的往旁边听着一辆四轮马车往搬,灶台之类更是直接开始拆掉。

    “官老爷,官老爷~”

    “不能啊,不能啊,这可是我们吃饭的家伙啊,一家老少都指望着我做这点小买卖来养活啊。”

    “你这一搬,不是将我们往绝路上逼嘛。”

    刘一手一看,顿时就急了,赶紧上前去抢夺,他老婆王氏更是开始撒泼打滚起来,哭天抢地,又哭又闹,不断的在哪里喊着,仿佛受到了天大的冤屈一般。

    “嘭!”

    一直在冷眼旁观的御史翁洪猛的一拍桌子,冷哼一说道:“你们还有没有王法?”

    “这朗朗乾坤,天子脚下,竟然在这里官逼民反。”

    “这老百姓谋生艰难,身为官差理应保护百姓,为何你们竟然还在这里断人财路,这岂不是要将人一家老小逼上绝路吗?”

    “我们这只是按照上头的命令来行事,更何况如果人人都占道经营的话,那秩序何在?”

    “更何况不能占道经营,他们就无法谋生了?”

    “他们难道不能去租店做买卖、做生意吗?”

    陈军看了看翁洪,见他身穿官服,再看看他衣服上的图案,也是知道这是一个五品的官员,在京城,五品的官员算是芝麻小官了。

    “哼!”

    “你们这就是在官逼民反,老百姓谋生艰难,你们却是全然不顾。”

    “本官乃是御史,等下上早朝必定要狠狠的参你们一本。”

    翁洪才不管这些,他只看到了眼前成军等人在这里抢夺刘一手等人摆摊的桌椅、工具等等,这让他放到了欺压百姓的恶吏,那是必须要站出来的。

    PS:大家觉得城管有没有必要存在?

第1679章,断民财路?

    “御史大人要参,那也随你好了。”

    “我们知府可是当今太子殿下,他说要整治京城的秩序、交通和卫生,我等也只有听命了。”

    陈军才懒得理会这个翁洪,御史又怎么样,我们的知府可是太子殿下,你去参吧。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怎么可以做出这等之事,他身为太子,国之储君,那就更应该为民谋利,为民做主,又岂能做出断人财路的事情出来。”

    “本官更要好好参上一本了。”

    翁洪一听,顿时就更生气了。

    太子一直以来和他们这些文官就走的远,杨廷和这个老师都被他气的回家养老去了,之后天子就没有再给太子找个大儒来当老师了。

    现在倒好了,太子当这个什么知府之后,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这哪里还有储君的一丝风范。

    身为太子,那就应该位居庙堂之高,垂拱而治,亲贤臣远小人,多和他们这些文臣正直之人接触,这样才能够做一个明君。

    可是现在,竟然学着什么去管理一个小小的州府,还在这里设立什么城管局,专门来跟小老百姓为难和作对,岂能如此。

    “随你~”

    “搬!”

    陈军才不管这些,都是退役军人,对这些文官那是天然有着敌对性,至今这些文官还将他们这些当兵的说是丘八。

    其他人一听,顿时就开始行动起来,桌子、凳子、蜂窝煤炉、灶台、锅碗瓢盆的都往车上搬。

    “老天爷啊!”

    “官逼民反啊。”

    “官差欺负老百姓啊。”

    刘一手等人顿时就苦恼起来,一边抢夺也是一边不断的大喊大叫,周围很块就聚集起大量的吃瓜群众。

    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叫,陈军等人不为所动,将这些东西都给搬的干干净净,到了后面的时候,刘一手等人和陈军等人不断的争抢起来,甚至于要打起来。

    “我警告你们,我们这是在奉命办事,如果你们再闹下去,到时候将你们给抓进大牢里面去,可就别怪我们了。”

    陈军看着刘一手等人,严厉的警告起来。

    被陈军这样吼,刘一手、王氏等人顿时就不敢再胡闹了,古代官府的威信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听到要被抓进坐牢,那更是吓的半死。

    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陈军等人将所有的东西给都搬的一干二净,连带着来这里卖菜的大爷、大娘们的菜都一统给搬走。

    “这一般,这才发现街道其实原本也还挺宽的嘛。”

    “可不是嘛,以前这里都要过四轮马车的,现在走路都困难。”

    “现在没有这些摆摊的了,倒也挺好的,至少走路方便都了,不会再拥堵不堪了。”

    “这官差也是不让人活了,不让摆摊,刘一手他们以后怎么活啊。”

    “你就别提他操心了,他一年摆摊能够赚200两银子,你一年能赚多少?”

    “更何况,不让占道摆摊,没说不让你开店啊,可以租个店面开店嘛,他们占着街道,还不是为了剩下租金。”

    “他们租金是省下来了,可是我们这过往走路就变的拥堵多了,而且你们看看,看看这街道,现在变的多脏了,又油腻又黑又脏的,还有那些来城里卖菜的老大爷,他们卖完菜拍拍屁股就走了,留下一地的泥土和烂叶子,连扫都不扫一些。”

    “我早就觉得,确实是该管一管了。”

    “是啊,有些地方确实是该管一管了,这摆摊都占了一半的街道了,是很影响大家出现,我买了辆自行车都没办法骑过去。”

    “你们看看南区新城这边,规划、管理的多好,南区新城这边就没有人占道做生意什么的,他们哪里一样要过日子,而且一样要过的红红火火,搞的多漂亮,多干净。”

    “就是啊,南区新城这边我就没看到在路上做买卖的,全部都是租店,在店里面做生意,而且还有着很多的严格要求呢,所以弄的很干净,而且据说这些做吃食的,还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说是不能有传染病,要讲卫生什么的。”

    “那样才挺好的,你是没注意到,有一些做生意啊,那是脏的要死,手都不洗,鼻涕一抓就继续和面什么的,看到了你根本就吃不下。”

    “有传染病的就更可怕了,一个传十个,十个传百个,那才可怕呢。”

    “.......”

    周围众多吃瓜群众们一边看也是一边议论纷纷,当街道整理出来了,原本拥堵不堪的街道顿时就变的顺畅多了。

    至于刘一手等人,一个个欲哭无泪,这吃饭的家伙都被搬走了,而且以后还不让占道经营了,这让他们以后怎么活啊。

    另外一边,朝堂上。

    “陛下,臣要弹劾顺天府知府!”

    翁洪那是第一个站了出来,满脸的愤慨。

    “顺天府知府?”

    众人一听,顿时就纷纷齐刷刷的看向翁洪,你怕是傻子吧,这顺天府知府可是当今太子,他这才上任没几天的时间,你就弹劾他?

    你怕是脑子烧糊涂了吧。

    这太子才当了几天知府就得罪了你?

    以至于你这就要站出来弹劾他。

    “哦?”

    弘治皇帝看看翁洪,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陛下,臣早上来上早朝的时候,看到顺天府这边成立的所谓的城管局的衙役,竟然不顾百姓生死,断人谋生之路,强行收缴做小生意百姓的工具,以至于民怨沸腾,百姓冤屈无比。”

    翁洪也是非常气愤的将自己早上所看到的说了出来。

    “断人谋生之路,民怨沸腾?”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太子设立城管局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太子在奏疏中也是详细的说清楚了,说是为了京城的交通秩序、卫生和形象,还设立了一系列的规则和规矩。

    没想到竟然牵扯到了断老百姓谋生之路,激起民怨的事情了出来。

    “陛下,臣有几个疑问,想要问问翁大人。”

    刘晋想了想,也是站出来说道。

    “嗯~”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示意刘晋去问。

    “翁大人,这断人谋生之路,是不是要先区分下,这个谋生之路是不是合法合规的对不对?”

    刘晋看着翁洪,想了想问道。

    “那是当然,违法犯罪之事,自然是要严厉打击的。”

    翁洪一听,也是立即郑重点头说道。

    “你刚刚所说的事情应该是城管在清理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吧?”

    刘晋又接着问道。

    “对,就是在街边摆摊做生意的小摊小贩,他们都是我大明最底层的老百姓,一向老实本分,并无什么违法犯罪之事,所摆摊点,那也是方便了周围街坊邻里邻居们的生活。”

    翁洪又点头回道。

    “这些小摊小贩却是没有做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这所经营的摊点也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方便。”

    “但是这街道是用来做生意摆摊的地方吗?”

    “如果人人都在街道上面摆摊做生意,那这道路还可以过人吗?”

    “街道那是用来供人行走,供人过往的地方,而不是给人摆摊或者是堆放杂物的地方。”

    “现在京城的很多街道,各种各样胡乱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非常多,这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京城的交通秩序,同时这些小摊小贩又极其的不注意卫生,往往也是让街道变的又脏又臭。”

    “顺天府知府成立城管局,目的就是为了整治这些胡乱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维护京城的秩序和卫生。”

    “更不是翁大人口中所说的要断人财路,激起民怨沸腾什么的,如果此风气一直助长下去,将来这小摊小贩是不是还可以摆到皇宫门口来?”

    刘晋看着翁洪,这个翁洪属于典型的什么屁事都不会做,但是搅屎棍绝对是第一的,这些御史言官之类的,那基本上都是搅屎棍一般的存在。

    “刘公所言有理。”

    “臣所居住的地方也是如此,小摊小贩占了一半多的道路来摆摊,虽然说方便了大家吃早点什么的,可是出行确实是非常不便,连自行车都没有往通行。”

    “另外,臣也觉得这些小摊小贩实在是不注意卫生,弄的街道又脏又臭,有时候垃圾没人清理,到了夏天的时候,发出极其难闻的刺鼻味道。”

    “臣也以为是该管一管了,京城的人越来越多,但是道路却感觉越来越窄,出行极其的不便,另外江南疫情一事也是在提醒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传染病的事情,很多小摊小贩的本身自己都在不断咳嗦、流鼻涕什么的,却是依然在正常经营。”

    “这如果没什么传染病还好,如果有像江南血吸虫病这样的传染病,那岂不是一下子就要传染很多人。”

    “臣也以为应该要管一管,南区新城这边没有人占道经营,也听说这里做小买卖的人饿死了,大家租店铺进行经营,也是一样的,而且还可以更好的进行定期的管理和检查。”

    “老城区这里人多地少,街道狭窄,如果任由随意摆摊的话,这出行就更加不便了。”

    刘晋的话落下,立即就有很多大臣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

第1680章,要因地、因时制宜

    “小摊小摊占道经营虽然妨碍通行,但是如果不允许他们摆摊经营的话,这岂不是要断人生路?”

    “这难道不是官逼民反吗?”

    翁洪听到众多的反对声音,也是更气了,继续说道。

    “不让他们占道经营就是断了生路?”

    “就是官逼民反?”

    “按照你这逻辑,那南城新区这边岂不是早就要饿死无数人,早就已经反了天了?”

    “按照你这逻辑,是不是我们打劫那些强盗、抓捕那些小偷小摸,也是断了他们的财路,也是要逼他们造反了?”

    刘晋一听,顿时就再次反问道。

    “你不要混淆是非,强盗是强盗,这小摊小贩都是老实本分之人,并不能一概而论。”

    翁洪说不过刘晋,但也不服气。

    “小摊小贩虽然都是老实本分之人,但占道经营就是不对,就是影响了人们通行,影响了城市的干净卫生。”

    “不让他们占道经营,也没说不让他们做生意,他们为什么不能去租店做生意?”

    “说到底,还是市井小民的心态,租店是要租金的,占道是免费的。”

    “在以前的时候,京城规模不大,人口不多的时候,这些小摊小贩倒也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是现在,京城的人口和规模都已经是以前的好几倍了。”

    “如此庞大的一个城市,如果不去好好的管理,没有任何的规划,会乱什么样?”

    “你是堂堂的朝廷大臣,这京城怎么乱都不需要担心,因为乱不到你的头上来,可是对于京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这可是关心到自身的切身问题。”

    “你口口声声的说着老百姓,说着官逼民反,却是没有认认真真的去思索,到底什么样才对老百姓的好,到底如何做才能够真正的为老百姓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刘晋看着眼前翁洪,搅屎棍一般的御史,屁事干不了,却是总能让你什么事都干不成。

    “陛下,臣以为,朝中的大臣们应该都到老城区、到东城区这边去看看,不要穿身上的官府,看完之后,再去南城区这边看看一看。”

    “顺天府知府正是因为深刻的意识到了京城人口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清楚的知道,不能再和以前一样,无所作为,碌碌无为,必须要对顺天府衙门的诸多职责和管理方式进行转变,故而才成立了,城管局和城建局,也是单独的将司狱衙门给独立出来。”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顺应京城的新发展、新情况、新局面,因地、因时的进行政策上的改变。”

    随即刘晋也是转身向弘治皇帝请示起来。

    弘治皇帝和众大臣一听,也是纷纷点头表示了赞同。

    京城的情况,他们这些大臣岂能不知道,乱不乱的大家也都是知道一二的,老城区人多,道路狭窄,出行极为不便,东城区这边缺乏规划,大家胡乱的乱建乱搭,脏乱差,和南区新城这边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既然如此的话,那大家就都换上便服到京城各地去走走、看看。”

    弘治皇帝听到刘晋的话,那自然是喜欢的不行。

    他这个当父亲的,最喜欢的自然是听到有人夸自己的儿子厉害了。

    本身就对这个翁洪恼火的很,朱厚照才当了几天的顺天府府尹,你就来参他,他招惹你了?

    即便是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和制度,那肯定也是为了京城的老百姓好,不可能说朱厚照一个堂堂太子来从中牟利什么的。

    如果换个其他的大臣,那确实是还要想一想,是不是想着从中牟利什么的,朱厚照可是太子,他不可能为自己牟利,而且朱厚照有的钱,银子多到比弘治皇帝还多。

    “是~”

    众大臣一听,顿时连忙齐声的回道。

    很快,弘治皇帝以及众大臣也是开始去偏殿更换便服,然后三五成群的开始去游历京城,在京城各处看一看。

    至于弘治皇帝,那自然是有刘晋、李东阳、刘健、佀钟他们这些重要的大臣陪着了。

    众人出了皇宫,坐着四轮车往京城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坊市走去。

    “陛下,前面已经走不了了。”

    当弘治皇帝一行人的马车刚来到平民区的时候,萧敬就上前过来禀报了,众人一听也是纷纷下了四轮马车看向眼前的街道。

    原本并不算宽敞的街道,两边都是占道摆摊经营的小摊小贩,两边一占,只留下了中间那么一点点道路供人行走,连骑自行车都要推着走,更别说是四轮马车了。

    再看看街道上面的卫生,那更是差的不行,小摊小贩们摆摊做生意对这些才不会太关心,菜贩子留下的泥土、烂菜业,做小吃生意的留下的油腻、汤汤水水之类的,整条街道都弥漫着难闻的味道,显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以前的时候京城人口少一些,生意还没那么好做,没有那么多的小摊小贩,现在京城人口更多、更密集了,小摊小贩的生意就好多了,也吸引了更多人加入这个行列,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京城,特别是这老城区这里更加的拥堵不堪了。

    “去下一个街坊看看。”

    弘治皇帝没有说什么,也是开始在一个个街坊这里看起来,情况都差不多,一个个街坊这里都有大量的小摊小贩占道经营,都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京城的通行和秩序,也影响了京城这边的干净卫生。

    弘治皇帝等人还甚至于亲自看到了有几个小摊小贩自己都咳嗽不止,一把鼻涕的,还在那里给人做包子、做面条,关键是顾客还吃的津津有味,想想都觉得恶心。

    看完了老城区这边,弘治皇帝一行人又是来到了东城区。

    东城区这边大家一向来的比较少,去的最多的是南区新城这边。

    一来到东城区这边,给所有人的感觉那就是一个字乱。

    这里的一切都乱糟糟。

    如果是老城区这边仅仅只是小摊小贩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和卫生的话,那么东城区这边就是各种乱了。

    首先就是道路交通,根本就看不到一条笔直的道路,这些道路弯弯曲曲,本来好好的一条路,中间赫然就突出一块区域,哪里建了很多的房子。

    还有本来是双向两车道的道路,一下子就变成了单向一车道,拥堵不堪。

    少数的水泥马路两边连接的诸多小路,那都还是土路,在这冬天的时候,道路上面的积雪一化,变的泥泞不堪。

    再看看周围的房屋,没有任何的规划,随意的乱建。

    有钱的建的是钢筋混凝土的大楼,但这钢筋混凝土的大楼结构朝向又各不相同,有的朝东、有的朝西、有的朝南,还有就是为了多占土地,建的乱七八糟。

    有些没钱的,建的是以前的砖瓦房,胡乱建造,有些地方甚至于还是大量随意搭建起来的棚户房,里面也都生活着大量的人。

    京城这边的房价实在是太贵了,租的租金又不便宜,对于那些没有进工厂做事,没有包吃包住的人来说,搭建棚户房显然是非常划算的。

    还有东城区这边开发的诸多搂盘,有些直接就是本地的一些地主士绅招人集资建起来的,建的没有一丝规划不说,房子也是胡乱建造,道路也不修一下,一片乱七八糟。

    更可怕的是这里的治安非常的差,弘治皇帝一行人刚刚抵达东城区这边没多久就看到了有人光天化日之下盗窃、抢劫别人的自行车。

    甚至于还有小偷小摸的想要靠近弘治皇帝等人,偷窃大家身上的钱包,结果却是宫廷禁卫们给抓严严实实。

    但即便是被抓了,这些小偷小摸们依然还很猖狂,扬言着自己是什么帮会的人,背后的靠山是谁谁,最好将他给放了,否则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之类的。

    这让弘治皇帝一行人脸都黑下来了,竟然还有人敢威胁弘治皇帝,而且关键是这些小偷小摸的嚣张气焰。

    毫无疑问,这肯定是一直以来惯出来的。

    因为京城这边人多事多,顺天府这边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抓捕这些小偷小摸的,慢慢的他们就越来越嚣张,越来越猖獗了。

    光天化日之下偷盗,抓住了都还嚣张不行。

    “这京城确实是要好好的管一管、抓一抓了。”

    李东阳想了想也是对弘治皇帝说道。

    “确实是该严厉的管一管,不然长此以往,这些人的气焰还会更加的嚣张。”

    刘健也是郑重的点点头。

    “刘晋说得好啊,因时因地制宜,京城的人口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没有官府这边的规划和控制的话,那就变成一团糟,一团乱。”

    “老百姓做事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怎么方便怎么做,在农村乡下自然是问题不大,可是在日益发展和装大的城市,可不能由着大家胡乱的乱来。”

    “就如同眼前的东城区,如果不加以管理的话,还会更乱、更糟糕。”

    弘治皇帝也是郑重的点点头,亲眼看一看才会知道东城区这边有多乱,这是根本没有任何的规划可言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作者:中华田园牛所写的《大明镇海王》为转载作品,大明镇海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镇海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镇海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镇海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镇海王介绍:
弘治十年,这是大明王朝美好的中午。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大地,也同样在吹打着这个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王朝。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中世纪的黑暗。此时,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控制不到二十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初次抵达美洲也才过去七年,而达伽马正在海洋上筚路蓝缕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刘晋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从一介书生成为了大明镇海王!书友交流群:720342318,有希望本书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聊聊天~大明镇海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镇海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