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镇海王TXT下载大明镇海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606章,大猪蹄子朱厚照

    “阿丽娜,你可真美,犹如这草原上的花儿一样,美的迷人,美的让人陶醉!”

    草原上,朱厚照和阿丽娜骑着马非常悠闲的在草原上逛着。

    朱厚照抓住机会,顿时就展开了疯狂的攻势,嘴巴跟抹了蜜一样甜,让一旁的阿丽娜心里面高兴的不行,但嘴上却是嘟着嘴,装着不高兴的样子。

    “就知道油嘴滑舌,我不想理你。”

    阿丽娜装着生气的样子。

    “我没有,我说的是实话,这草原上的花儿为我作证,这草原上的雄鹰为我宣誓,我朱朱寿若是对姑娘有半点假话,半点虚情假意的话,就让我天打五雷轰。”

    朱厚照一本正经的对天起誓,非常的严肃且认真。

    “好了,好了~”

    “我信你就是了。”

    阿丽娜顿时就完全信了,看着朱厚照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

    眼前的这个朱厚照,不仅仅嘴巴甜,而且还很有文采,又学识渊博,竟然会很多种语言,看起来似乎好像也是大家族的公子哥。

    现在喜欢自己,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就在阿丽娜犹豫不决的时候,朱厚照这个情场老手,一下子就明白,瞬间策马来到阿丽娜的身边,伸手往阿丽娜的腰上一搂,立即就将阿丽娜给搂到自己的马背上。

    “啊~”

    阿丽娜被朱厚照给抱着,再加上刚刚直接在马背上搂自己过去,她也是惊恐的尖叫起来。

    “我要抱着你,永远的抱着你,一辈子都不放开。”

    抱着阿丽娜,朱厚照细细的嗅着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香味,又说起了甜言蜜语。

    “干嘛~”

    阿丽娜挣扎着想要脱离,但却是被抱得很紧,朱厚照的呼吸又在耳朵边,顿时整个人的脸都泛红,一点力气都用不出来,只能够任由朱厚照亲了上来。

    “哈哈,我宣布,阿丽娜从此以后就是我朱寿的人了,谁也抢不走,这辈子是,下辈子还是~永远都是!”

    朱厚照亲了阿丽娜一口,顿时就兴奋地喊了出来。

    “谁说要当你的女人了,我都还没有同意。”

    阿丽娜一听,顿时就不满的嘟嘴。

    但心里面却是美滋滋的,甜的跟吃蜜了一样。

    任由朱厚照的一双咸猪手在自己的身上不断的游走,整个人都没有一点力气,面红耳赤的,似乎既期待又害怕。

    身为情场老手的朱厚照,自然是立即停下马,找到一处小凹坡,直接就在草原上滚了起来。

    两人骑乘的马儿在草原上悠闲的吃草,蓝蓝的白云,绿绿的草原上却是响起了激荡人心的交响曲。

    良久。

    阿丽娜紧紧的依偎在朱厚照的怀中,整个人身心都全放在了朱厚照的身上,至于朱厚照正枕着头,看着蓝天,似乎在思考什么。

    “阿丽娜,你真美!”

    很快,朱厚照将注意力回到眼前的美人身上,忍不住再次亲上一口,继续甜言蜜语的送上去。

    “嗯~”

    阿丽娜享受着情人之间的美好时光,却是丝毫没有意识到,将来所要面对的事情。

    朱厚照的女人太多了,又非常的好色,这以后跟了朱厚照,有的是掉不完的眼泪。

    两人温存的远处,刘瑾带着众多的侍卫在四周警戒,防止有人打扰朱厚照的好事,心里面也是感叹连连。

    这朱厚照也不知道从哪里学的这一套讨女人欢心的办法,屡试不爽,这才多久,这又上手了,也不知道是那个傻姑娘,这以后去京城,怕是一年也难见到几回朱厚照。

    ……

    伊犁城。

    朱厚照骑着马带着阿丽娜回来,去一趟那拉提草原。

    “殿下,我父亲说皇帝都会有很多老婆,你会不会以后就把握给忘了?”

    阿丽娜依偎在朱厚照的怀中。

    到了现在,她终于知道朱厚照的身份了,竟然当今的太子殿下,当今弘治皇帝唯一的儿子,这以后,自己就要去京城了,而且还要成为朱厚照众多后宫之中的一员。

    想到这里,她的心就伤的拔凉、拔凉的,感觉自己仿佛是受到了欺骗一般,可是她又无法逃避,她的父母甚至于她族人得知消息之后,都感觉无比的高兴,感到无上的荣光。

    自己的女儿竟然成为了大明太子的女人,而且朱厚照当场就册封阿丽娜为妃子,这以后就是贵妃了,身份尊贵。

    当然,他们不知道,朱厚照只要是花言巧语骗到手的,都会册封为贵妃,至于说这贵妃有没有数量限制之类的,这完全不再朱厚照的考虑范围之内。

    “怎么可能,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我阿丽娜,我即便是有再多的女人,你永远也是我心中最美的那拉提花朵。”

    朱厚照绝对是一个大猪蹄子,抱着阿丽娜,嘴里面的甜言蜜语,海誓山盟依然不断,直接就将阿丽娜给哄的无比高兴,纵然是明知道朱厚照女人很多,但却依然心甘情愿。

    “以后我还能够回那拉提来看我父母吗?”

    阿丽娜满心欢喜,心里面虽然伤心,可是听着朱厚照的甜言蜜语,又非常的高兴,想一想有本事的人都会三妻四妾,似乎好像又可以接受。

    “当然可以,你以后想回来就回来,甚至于还可以带你们父母一起到京城去,你哥不是在京城当兵吗?”

    “到时候还可以一起看看你哥呢。”

    朱厚照那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至于说后宫的诸多规矩之类,在朱厚照这里依然没有任何的作用,想回去看亲就回去呗,反正自己女人多,走了阿丽娜,还有古丽、艾莉娜什么的,你想回来的时候,自然就会回来。

    “嗯,以后我肯定要回来带我爸妈去京城玩玩。”

    阿丽娜被朱厚照的甜言蜜语给骗的,这以后进了宫就会知道宫中的规矩不知道有多少,哪里会有现在这样自由。

    “当然可以,现在通了火车,直接来伊犁这里坐火车就可以,在火车上睡几天就可以到京城了,很舒服,也很快的。”

    “以后我还会经常来西域,到时候我陪你一起来。”

    朱厚照抱着阿丽娜,嘴里面的好话那是一个接一个,完完全全的大猪蹄子。

第1607章,区域性经济

    西域,朱厚照一边忙着泡妞,一边也是不忘了考察西域各地的情况。

    各个部族之间相处的如何?

    是否有大族欺负小族,汉民欺负其它部族,又或者是被其它部族欺负的情况,另外就是西域这边的官府是否有公正办事,有无偏袒任何一方的事情出现。

    “西域这边,各部族相处到算是非常的融洽,这样的部族政策是非常有效且需要继续延续下去的。”

    在西域多地考察,朱厚照最后也是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现在施行的部族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西域这边部族非常多,大大小小的部族有上百个,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这样的差异也是西域一直以来都动荡不安、杀戮不断的根源。

    西域本身来说,自然条件并不是很好,有水的地方才会有生机,大部分地方都是广袤的沙漠地区。

    各部族彼此之间争夺有水源的草原、绿洲,争夺生存的空间,大族欺负小族,掠夺小族的事情在以前是非常常见。

    谁狠谁有理,谁拳头硬谁当老大。

    但是现在,大明在这里执行各部族平等的政策,同时也强调人人平等,不仅仅尊重各部族,更重要的是还尊重各部族的个体。

    大明军队镇守西域各地,对于那些马匪、路匪、盗贼、恶霸、强横的部族等等,进行严厉的打击,扫荡西域的魑魅魍魉,同时也是剪除西域各族的武力。

    各族的贵族、首领都要迁移到京津地区去定居,脱离自身的部族,同时解除各部族原有武装力量,打散各部族的人口,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原先哈克斯汗国疆域基础设立起来的中亚省。

    接着就是依法治国,委派各地的流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处理各部族之间的事务,依据就是大明的律法,不偏袒任何一方,这样才能够竖立起大明官府的威信。

    最后就是大力的推行汉家文化,在各部族聚集的地方开办设立新式学校,要求各部族的小孩都要上学,接受汉家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尽管统治西域的时间还并不是很久,但是这一套有效的政策之下,西域各部族之间和睦相处,平等友善,部族之间的矛盾大大减少。

    并且因为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和文字,各部族之间的融合加快,部族之间的通婚越来越多,再加上大明帝国一直以来对西域的重视,投资修建铁路过来,也加快了西域的发展,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这些都让西域各部族的生活水平和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们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自然也就不会生事、闹事。

    放牧的继续放牧,种地的继续种地,做生意的去做生意,百业兴隆,百族繁荣昌盛,这也让大明在这里的统治迅速的稳固下来。

    亲自在西域各地走了走的朱厚照,他是亲眼见过了各部族之间和睦相处的一幕,故而他觉得现在的政策很不错的,必须要坚持下去。

    在以前,大明对待少数部族的政策很不行。

    一方面是没有剪除这些少数部族的军事力量,比如以前又不少归附大明的草原部族,但是大明这边只是册封这些部族的首领为王或者是封为军事将领。

    让他们继续统领自己的部族,手中有军队,又有部族,还掌握着自己部族的经济、政治大权。

    在实力弱小的时候,他们愿意归附大明,为大明守牧一方,确实是可以稳固边境。

    可是一旦大明衰弱了,他们强大了,他们自然而然又会成为新的入侵大明的部族,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一次次的上演。

    像以前的哈密卫、哈密王,还有辽东这边女真,都是这样的情况,姑息养患,等到他们强大起来了,又不断的劫掠边境。

    一边表面称臣,一边又不断的骚扰边境,不断吸血壮大,最终成了大祸患。

    还有西南的土司,其实也差不多,土司就是地方的小国王,有兵权、有经济权,还世袭罔替,他们不造反都奇怪了。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始终没有想办法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即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军事力量,又和他们有什么太大的往来,顶了天也就是搞个茶马互市,能够有什么往来。

    虽然表面上是你的臣子,臣服于你,但也不过是接着大明帝国来生存和发展,彼此依然是水与火,难以融合。

    自然而然,长久之下,必然会出问题。

    大明强的时候还听你话,等你弱小了,或者是有比大明更强大的部族崛起了,立即就是风吹墙头草,两边倒,或者干脆反咬你一口,直接就成为威胁大明的祸患了。

    刘晋正是有鉴于这样的历史教训,这才弄出了这一系列的少数部族政策出来。

    大量的迁移汉民去西域、河中、中亚等地,建立移民小镇,移民实边,又缓解关内的人地矛盾,同时也是极大的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发展。

    再加上这一系列的少数部族政策,促进民族的融合,巩固边疆,这样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西域这边非常的安定,很少有什么事情发生。

    纵然是有野心勃勃的人,他也没有任何办法闹起事情来。

    一来是大明强有力的统治,二来是失去了军事、政治、经济上的支持,最后是自己部族的人都在过自己的小日子,谁跟你来造反?

    当年大明天军扫荡西域各部族的时候,杀的西域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场景至今都让无数人胆寒。

    没有大明天军当年强硬的杀戮,杀的西域各族臣服,西域是很难安定的,纵然是政策再好,估计着西域各族也不会接受的,毕竟那些各部族的首领、贵族可不会答应的。

    但不答应也要答应,所有不答应有野心的都已经坟上三尺高的青草了,大明在这里有十万大军镇守,再加上各地官府大量的退役军人组成的捕快、衙役、差役等等。

    你还想怎么样?

    是老老实实的过自己的小日子呢,还是说准备着人头搬家,又或者是惹得天军屠戮一族?

    聪明人都知道该如何去做。

    朱厚照看着伊犁城内繁华的一幕,来自西域各地的人,穿着不同的民族服饰,有着不同的长相,带来了不同的货物。

    彼此都在用大明话交流,使用大明的铜钱、银币、银票进行交易,互相和睦共处,再看看伊犁城的街道上的商店。

    有汉人开设的大商行、商店,也有各部族人开设的小商店、小商行,里面贩卖着各种各样的货物,不仅仅是西域本地的特产,而且还要来自全球各地的特产。

    生活富足,商路畅通,各部族和睦共处,这才是西域该有的样子。

    朱厚照还是记得自己大明太子的身份,玩归玩,玩的同时也要考察下西域这边的情况,总结下西域这边的部族政策,进行反思,是否有不妥的地方,是否要继续坚持下去。

    “今天要去天山北麓这边看看这边的种植园~”

    朱厚照骑上自己的汗血宝马出了伊犁城,又准备去天山北麓这边考察。

    不单单是西域各部族相处的情况,朱厚照也是同样关心西域这边的经济。

    朱厚照已经走访了西域各地,现在西域的经济和以前相比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的时候,各部族之间的经济主要是按部族来进行区分,游牧部族自然是以放牧为主,放牧牛羊和马匹,往往实力强大,弓马娴熟,是大族,像蒙古人、哈萨克人,当然也有契丹人、乌孙人这样的小族。

    还有定居绿洲的,主要是以耕种为生,像畏兀尔人、回回人之类的,主要是聚集在各绿洲以种植小麦为生。

    可是现在,西域各部族的经济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还是因为大明强大的经济介入。

    像游牧部族,以前是在各地游牧,不断的迁移,以放牧牛羊为主,但是现在,因为大明帝国对马匹和羊毛的巨大需求。

    有很多贵族在西域各地有大量庞大的牧场,他们雇佣草原人为他们放牧牛羊和马匹,建立起养殖场,有的专门饲养产羊毛的绵羊,这种绵羊还是从欧洲这边引进来的品种。

    还有的则是专门饲养奶牛产奶,因为大明关内这边,特别是京津地区这边,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喝牛奶、吃奶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驱使下,让很多牧场都开始养奶牛。

    同样的,这些奶牛品种都是在全球各地遴选优质的品种来进行的,并且还专门用的是欧洲的奴隶来制作奶酪。

    现在西域这边有的牧场制作出来的奶酪已经非常的有名气,无论哪方面都不会比欧洲这边的奶酪差。

    还有的牧场则是专门饲养马匹,同时对马匹的品种进行不断的培育,收集世界各地的优良马种进行培育,培育出来的马匹质量非常好,非常的畅销。

    这些专业性的牧场和养殖场都对游牧部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赚钱,这些草原部族也是开始学习汉人的养殖方式,专门饲养一种有价值的牲畜,并且还逐渐的定居下来,圈地建牧场、养殖场进行养殖。

    至于定居绿洲的这些部族,他们同样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为大明的粮食产品非常高,粮食价格非常便宜。

    这些定居在绿洲以种植小麦为生的各部族,他们的日子相对就难过多了,粮食卖不出什么价钱来,种地不赚钱,只能够吃饱饭。

    不过人穷思变,既然种粮食不赚钱,那就种的别的。

    西域这边的自然条件是非常不错的,很适合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或者是水果之类的。

    像吐鲁番这里,本身就有种植葡萄的传统,现在更是发扬光大,大量的种植葡萄,然后酿酒和制成葡萄干,效益也是很不错的。

    还有天山南路这边,大量的种植红枣,每到红枣成熟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果树,一款款的红枣,既然可以新鲜的直接上火车运往京津地区销售,也可以晒干了到了冬天的时候再卖,效益也是很不错。

    此外还有种哈密瓜、种香梨的,栽种枸杞的,都是获得了不错的效益。

    当然最多的还是种棉花的,现在大明的纺织业非常的发达,西域这边有大量的棉花种植地,不仅仅有汉人的棉花种植园,各部族也是大量的种植棉花。

    在这些地方官府的推动下,往往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片区,整个一片区的地方都是以种植某种经济作物为主。

    依托新修建好的铁路,所有的特产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运往关内,为这里的人带来源源不断的银子。

    除了原有的特产经济作为,在不断的扩张规模和集中种植之外,西域这边也是和大明其它地方一样,都在大量的引种世界各地有价值的经济作物。

    像来自欧洲的樱桃,因为其极佳的味道,在京津地区非常的受欢迎,价格非常高,故而在大明的山东有人专门从欧洲这边引种回来,获得了很不错的效益。

    这传到西域之后,也有人专门在天山北麓这边大规模的种植樱桃,此外还有苹果也有大面积的种植,形成一个大面积的种植区域。

    这就是现在西域的区域性经济,伴随着逐渐的融入到大明庞大的经济体系之中,各部族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深入了方方面面,连大家养什么、种什么,那都是要根据市场行情来走的,而不是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只是为了生存下去,非常简单、粗暴的原始经济模式。

    “哈密的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天山南路的棉花和红枣,天山北路的苹果和樱桃~”

    “这西域的经济是越来越离不开我们大明了,这样紧密的联系,才是最牢固的统治,纵然是想要脱离也已经不可能,因为一旦脱离,他们的日子根本就没有办法过下去。”

    朱厚照仔细的总结着,一下子就看出了其中最关键的地方。

    PS:今天开车去一个深山老林之中,道路非常的陡峭、非常的崎岖,里面根本就已经没有多少户人居住了,但是却全部修了水泥马路,通了电,甚至于还有网路,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一声,国家这些年确实是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情,为了给几户人通路、通网,投资都不知道多大,根本就是亏本的买卖~嗯还有今天就一章了~

第1608章,中亚大牧业

    大明中亚省,是在原先哈萨克汗国的疆域上建立起来的一个面积超大的省份,它的南面是河中省,北面则是广袤的西北省(远西伯利亚汗国疆域上建立起来的省份)。

    东边则是西域省,西边则是与喀山汗国相接壤,还和南云省隔着里海。

    地理位置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是大明帝国陆地上通往欧洲的毕竟之路。

    当年哈萨克汗国趁着大明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交战的时候,在背后搞小动作,谁知奥斯曼帝国一败涂地,签下丧权辱国的埃尔津詹城协议。

    等到大明帝国从本土这边调集大军过来之后就开始扫荡哈萨克汗国,所过之处,大小玉兹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千里无人烟,万里变荒野。

    大大小小的哈萨克部族不得不举族往西迁移,大量的迁移进了喀山汗国,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喀山汗国劫掠莫斯科公国的先锋。

    至于留下来的广袤草原,大明帝国这边也是顺理成章的设立了一个新的省份中亚省。

    在此后,大明帝国每年都会从关内这边迁移大量的人口到中亚省,并且在这里建立起类似于河中地区的移民城镇,发展农业和畜牧业。

    到了现在,中亚省的发展也是极其的迅猛,粮食产量和牲畜产量都在迅猛的增长,隐隐甚至于有超越河中省的趋势。

    特别是在畜牧业方面,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量的优质草原,再加上大明帝国对这里的重视,大力扶持中亚省的发展。

    故而中亚省的畜牧业隐隐间已经要成为大明最强的畜牧业,其规模甚至于要超过传统的北方草原省和西域省。

    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中亚省的牧民都是汉人。

    这汉人种地厉害,来养牲畜、放牧的时候同样也厉害,并且不同于游民部族的游牧方式,汉人牧民他们更多的则是建立起大牧场,固定下来的牧场经济模式。

    此时此刻,朱厚照骑着自己的汗血宝马正行走在中亚省的草原上。

    中亚省的草原特别是紧连着西域省的大玉兹草原,因为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到天山山脉的阻挡和抬升,故而形成了大量的降水。

    这里的水槽丰美,景色迷人,特别是此时此刻正值盛夏,遍地的鲜花,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草原,让人心旷神怡,为之惊艳和赞叹。

    “真美!”

    “我大明的大好河山,这该好好的走一走、看一看,爱妃们,以后我每年都带你们出来到处走走好不好?”

    朱厚照这个大猪蹄子,一边看风景的时候还一边不忘给自己的来西域收的妃子们灌蜂蜜。

    在他的身边,十几个西域各部族的美人都骑着马紧随着。

    听到朱厚照的话,一个个都开心的不行,笑起来的时候,犹如草原上最美的花朵,这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这草原上的绝美风景都显得黯然失色。

    走着、走着,朱厚照一行人就来到了一处牧场这里。

    这处牧场位于一条河流旁,建有大量的木棚,同时也能够看到在一块块用栅栏隔开的草场里面放牧着大量的牛羊。

    再看看远处,能够看到大片片的田地,只是这些田地之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种植的粮食,其它全部都是种植的牧草。

    有人在不断的收割牧草,然后利用四轮马车运输回来,而牧场这里,有人则是在利用蒸汽带动的机器将这些牧草给切碎,再将这些牧草运过去喂养牛羊。

    “嗨~”

    朱厚照是自来熟,还没有到牧草这边,他就已经兴奋的挥舞着自己的手喊了起来。

    正在忙碌的赖二毛听到声音,也是赶紧看了过去。

    赖二毛原先是陕西黄土高原上的人,朝廷为了保护黄土高原,几乎将黄土高原的人都给迁移出去。

    赖二毛也是广大移民大军之中的一员,从陕西黄土高原迁移到了这里,由种地的农民变成了一个大牧场主,周围一大片的草原都是属于赖二毛家的。

    眼前这个牧场也是他这几年弄起来的。

    赖二毛来到外面,朱厚照等人已经走了过来,赖二毛仔细的打量了眼前的朱厚照,这鲜衣怒马的,再加上这身边还跟着十几个美人,后面还跟着众多护卫一样的人,毫无疑问这肯定是一位贵人。

    “赖二毛见过贵人~”

    赖二毛恭敬的行礼问道。

    “我叫朱寿,刚好路过贵地,特来讨杯水喝,不知道方便吗?”

    朱厚照翻身下马,笑着说道。

    “方便,方便~”

    “贵人请~贵人请~”

    赖二毛一听,顿时就非常的热情的将朱厚照迎进自己的牧场里面。

    “赶紧去烧水煮茶水~”

    “将我从小云镇买的瓜果之类全部拿出来,这好不容易有贵人到来,可不能怠慢了。”

    赖二毛一边招呼朱厚照等人也是一边命令自己的内人、奴隶去办事。

    “贵人这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啊?”

    赖二毛热情的招呼朱厚照一行人,也是问起朱厚照来。

    “实不相瞒,我是从京城来的,准备去凛冬城看看。”

    朱厚照一边仔细的打量牧场,也是一边回道。

    “凛冬城啊!”

    “那可就有点远了,骑着马往北走的话可能需要十几天的才能够到,也就是现在是盛夏,要是在冬天的话,那地方可就冷死人了。”

    说起凛冬城,赖二毛也是赶紧说道。

    “我也是听说这凛冬城很冷,所以特意想去看看,听说哪里的皮毛很多,质量很好,想要看看能不能带一批皮草回京城卖。”

    “哪里的皮草确实是最好的,种类多,质量好,都是上等的好皮草,做皮草生意倒是很合适,只是贵人呐,凛冬城那是流放犯人的敌人,到了哪里可要多多注意啊,特别是你还带着十几个如花似玉的大美人,那就更招人眼红了。”

    “是嘛,那我就更要去看看了。”

    朱厚照喝着茶水,然后看了看牧场说道:“你这牧场和我以往看到的牧场有很大不同啊?”

    “那是,我祖上是陕西人,都是汉人,不是那是游牧部族的人。”

    “我们汉人种地是厉害,这放牧当然也不能和他们草原人一样了,也必须要更加厉害才是。”

    “我的这个牧场和草原人的牧场是不一样的。”

    “他们是游牧民族,以游牧的方式,赶着牛羊到处放牧,这样的方式,好处就是非常的简单,逐水草而居,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和技巧。”

    “但是缺点就是一大片的牧场都很难养多少的牛羊,往往一片广袤的牧场也不够他们的放牧的,此外不断的到处迁移,也不固定,对孩子的教育也不方便。”

    “我们汉人就不一样了,我们不喜欢游牧,喜欢固定下来。”

    “所以我就将我的这片牧场划分成了很多的区域,然后轮流进行放牧,一块区域吃完了就赶到另外一块区域去吃,轮流着来放牧。”

    “同时我在水源充沛的地方,开垦田地,除了种植自己吃的粮食、蔬菜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种植牧草。”

    赖二毛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也是开始详细的和朱厚照介绍起自己牧场的运营模式来。

    他拿过一些牧草说道:“贵人请看,这就是我们牧场种植的牧草,这种是黑麦草,一种从欧洲这边引进来的优质牧草,产量非常高,而且牛羊马匹都非常喜欢吃。”

    “还有这个是皇竹草,也是从海外引进来的优质牧草,产量高,不过需要用蒸汽粉碎机先进行粉碎再来喂养。”

    朱厚照仔细的看了看这些牧草,赖二毛牧场种植的这些牧草品种很多,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牧草,竟然很多都还是从海外引进回来的优质牧草。

    “你是怎么想到种植这些海外引进来的优质牧草?”

    朱厚照想了想问道。

    “哎呦~”

    “我就是一个大老粗,哪里懂这些,其实都是官府这边让我们来种植这些牧草的,这些牧草是官府专门从海外引种、收集回来的优质牧草。”

    “我们以前都是农民,哪里懂放牧啊,都是官府这边一手教我们做起来的,另外就是我还买了很多的奴隶,这些奴隶有不少都是来自中东、西亚、西欧的游牧部族,她们比我懂放牧。”

    “我这边就只需要按照官府这边说的去做就可以了,开垦田地种牧草,然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家里面的奴隶去做了。”

    赖二毛一听,顿时就笑着回道。

    “那这样说来,这样的模式也是官府这边推广的了?”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连忙问道。

    “是啊,是官府这边推广的,没有官府这边给予指导的话,我们哪里懂放牧啊,也就是现在,已经过了几年,所以才懂了,一开始来的时候,那是什么都不懂。”

    赖二毛点点头回道。

    “原来如此~”

    “那这些女人都是你的奴隶?”

    朱厚照微微点头,随即看向农场里面忙碌不停的诸多奴隶,这些奴隶全部都是女的,一看就知道不是汉人。

    “都是我的奴隶了,要是给我生了娃就算是妾。”

    赖二毛一听,顿时就咧着大嘴巴子回道。

第1609章,牧民的小日子

    “你这有多少奴隶啊?”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笑了,感觉找到了同道中人啊。

    自己女人多,再看看这个大牧场,这随随便便一看过去,也有二十多人了,再看看好奇看过来的孩子,大一群,一个个既好奇又害怕。

    再仔细的看看这些孩子,有点金发碧眼,皮肤白皙、鼻梁尖尖,还有的则是中西混血,就跟自己的一些孩子一样。

    “不多,不多,也就是三十多个。”

    赖二毛笑着回道:“有十几个已经给我生了孩子,就算是小妾了,还有二十多个没给我生孩子,那就一直算是奴隶了。”

    “这些奴隶都是来自那些地方啊?”

    朱厚照微微点头,看看赖二毛身边的这些女人,赖二毛人不算高大,甚至于可以说比较矮,但是他身边的这些女人,很多都比较高。

    再仔细的看看,还是能够看出一些差别来的。

    “这个是来自天竺的,以前说什么婆罗门的,花了我一百多两银子才买回来的。”

    “这个是来自波斯的,也是花了不少银子,这个是中东人,这个是奥斯曼帝国人,还有这几个是东欧这边的斯拉夫人、波兰人。”

    “这几个是意大利人~”

    “她们说的语言我也听不懂,感觉差不多,也是花了些时间才弄清楚这些地方。”

    赖二毛笑着将自己的十几个小妾喊了过来,让她们向朱厚照行礼,同时也是介绍起她们来自那些地方。

    “不过她们现在都会说我们大明话了,倒也不需要我费心什么。”

    “你这可以啊,这都来自全世界了。”

    朱厚照一听,顿时眉毛一扬,笑着说道。

    “唉,都是奴隶,不是我们汉人。”

    “我现在最想的就是娶一个汉人正妻,不过我都已经三十多了,想要娶个汉人正妻却是难了。”

    赖二毛一听,却是有些无奈的叹口气。

    这虽然有三十多个女人,但却没有一个是汉人,这算是他赖二毛最失败的地方了。

    他以前在陕西的时候也是娶不到媳妇,家里面穷的要死,后来听说移民到这里之后有女人分,所以就迁移过来了。

    这女人是女人,但都不是汉人。

    想要娶个汉人正妻实在是太难了,特别是他年纪也大了,人又长的不怎么样。

    “汉人不汉人的不重要吧。”

    “你看看我,我这十几个老婆,可都不是汉人。”

    朱厚照笑了笑了指了指自己身边的十几个美人说道。

    “话是这样说~”

    “但是你看看我的这些孩子,一个个都不太像我们汉人,特别是这金头发、黄头发的,还有这眼睛都是蓝色的,很少有黑色的。”

    赖二毛无奈的点点头,随即将自己的孩子都喊了过来,十几个孩子,站成一排,齐刷刷的向朱厚照行礼问好。

    尽管很多长相上都不像汉人,但是这穿衣还有说话、礼仪等方面却都是地地道道的汉人了。

    “你就知足吧~”

    “有怎么多女人,还有十几个孩子,这日子过的还不爽?”

    朱厚照看看赖二毛,这货自己刚刚来的时候,似乎好像正在翘着二郎腿享受着阳光,而他的这些女人们,一个个都忙碌的不停。

    可以说,偌大的牧场都是他手下这些女人支撑起来的,至于他,似乎好像只是一头种猪,每天就是吃吃喝喝的,只负责播种的。

    “爽是爽~”

    赖二毛一听,顿时就笑着直点头。

    说实话,他以前的时候做梦也没有梦到自己有一天能够过上这样的小日子。

    他的这个牧场规模很大,占地面积极广,再加上大牧场的经营模式,养殖的牛羊马匹数量比较多。

    西域这边又通了铁路,并且铁路还在往河中、中亚、西北三省这里修建过来,铁路一通,这里的牛羊马匹都可以直接运到关内去,故而价格也是比以前高了不少。

    这让赖二毛的收入也增长了很多,这算下来,他的这个大牧场一年的收益可以达到几千两银子。

    这一年几千两银子的收益,这可是非常可观的收入。

    要知道京津地区这边一个工人的一年的收益也就是不到100两银子,他这个牧场一年带来几千两银子的收益。

    如此可观的收入,也是让赖二毛迅速的发家致富起来,这奴隶都越买越多,而且还专买那些漂亮的奴隶。

    他以前在陕西的时候可是一个连老婆都娶不到的光棍汉,别说一年几千两银子的收益了,靠着给人种地,连饭都吃不饱,一年都吃不了几顿好的。

    再看看现在,这买了三十几个女奴,又有一个大牧场,一年几千两银子的收益,这翘着二郎腿过小日子,这日子有多爽。

    这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

    不过人心都是不足的,他还是想着如果可以的话再娶一个汉人正妻,只是即便是有着大牧场,一年几千两银子,想要娶一个汉人正妻还是太难了。

    因为迁移到这里的汉人,基本上都和他差不多,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小日子过的舒坦的很,根本就没有人会想着嫁给赖二毛这样的三十多岁的老男人,关键是人还长的不咋滴。

    “那就对了~”

    “有好日子就慢慢过呗,别瞎折腾。”

    “你这个牧场主要放牧的是什么?”

    朱厚照笑了笑,随即又问起牧场的情况来。

    “我这里主要是放牧牛羊,现在牛羊的价格不断上涨,比较好卖,另外也养了一些马,不过品种很一般,我准备再换一些好品质的马。”

    “官府这边让我们养一种从欧洲过来的棉羊,也不知道效益好不好,你是京城过来的贵人,你帮我分析、分析?”

    赖二毛一听,也是起身指了指自己牧场里面放牧的牲畜说道。

    “绵羊应该还是不错的,就是要经常剪羊毛,京津地区的纺织厂对羊毛的需求非常大,北方草原上就有很多牧民专门养绵羊卖羊毛。”

    朱厚照笑了想回道。

    同时也是在心里面默默的记下了一条。

    中亚省的官府倒是很有作为,中亚省的大牧场经济能够迅速的发展起来,他们绝对是功不可没,没有官府在从中协助的话,这些移民估计着都没办法一下子适应牧民的身份。

    但是有了官府这边的帮助,他们不仅仅获得了指导,还获得了各种技术和种子,这说明官府在生产之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推广好的生产方式,培育优良的品种,再进行推广,这畜牧业其实和种地差不多,培育良种、推广好的耕种方式就能够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变。

    这中亚省就是最好的例子,没有官府在从中大力推广和帮助的话,绝对不可能有现在的中亚大牧业。

    PS:这种日子爽不爽?

第1610章,北冰府知府张彩

    凛冬城,大明西北省的省会,原先西伯利亚汗国都城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座城市,因为维度很高,故而到了冬天的时候,非常的寒冷,天寒地冻都已经不足以形容,零下几十度的气温再加上大雪,足以将所有的一切都给冰封住。

    即便现在是盛夏,凛冬城这边却是感觉不到丝毫的酷热,反而非常的凉爽。

    夏季之时,正是凛冬城一年之中最好的时刻。

    人们可以穿着清凉的衣服,不用像冬天一样裹成一个大球,凛冬城的景色也是非常的美,到处都生机勃勃。

    凛冬城外广袤的黑土地上面,从大明流放过来的犯人都在不停的忙碌着,耕种粮食,种植蔬菜,然后在入冬之前讲粮食、蔬菜全部储藏起来,同时还要准备大量的柴火,这样才能够在冬天的时候,安安心心的过冬。

    这里不同于大明其它的地方。

    一旦到了冬天的时候,几乎都要外界失去练习,纵然是最拼命的商人也不会在冬天的时候造访凛冬城。

    要知道这里的冬天,大雪一旦下起来的时候,足足可以有人一样高,所有的一切都会被冰封住,所有的道路都会阻断。

    凛冬城内,大量的商人正在忙着做生意。

    纵然是大明帝国的西北角,在这里依然可以购买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各种商品,来自河中地区的粮食,面粉和大米无疑是这里最受欢迎的。

    凛冬城太过寒冷,无法种植水稻,即便是小麦也只能够种春小麦,并且产量比较低质量还远不如河中地区。

    这里产量最好的就是土豆,这种来自南黄金洲的作物竟然能够很好的适应这里的气候,算是凛冬城这里主要的农作物了。

    但是大明人喜欢吃大米和白面,所以每年都需要从南面的河中地区购买大量的粮食进来,以便冬天的时候过冬。

    除了粮食,来自河中地区的腊肉、京津地区生产的棉衣、西域的各种干货,还有来自天津的咸鱼都是凛冬城这里最热销的东西。

    也都是凛冬城人们冬天过冬时储备的重要物资,少了这些东西,冬天过冬的时候就难受了。

    而凛冬城这里,最主要的出产就是各种各样的皮毛,鹿皮、貂皮、熊皮、虎皮、狐皮等等,各种各样的皮草产量非常大,关键是质量足够好。

    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地广人稀,拥有着极其丰富的动物资源,因为维度很高,故而这些动物的皮毛都是最好的皮草。

    在这里,几乎每一个人都会从事皮草生意的买卖,或者是自己在夏季的时候结伴出去狩猎获取皮毛,又或者是带着各种各样的商品去同西伯利亚平原里面的部族交换皮草,然后再出售给那些来凛冬城做皮草生意的商人。

    此时,整个凛冬城,四处可见的皮草商人正在大肆的收购皮草,一张上等完好无损的皮草,在凛冬城这里能够卖出几十两银子的高价。

    如果到了京津地区这边,经过加工之后,一件皮草大衣售价可以高达几百两、甚至上千两银子的天价。

    其中的利润非常大,故而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来这里收购皮草。

    “收皮草了,收皮草了,大量收皮草了,高价收皮草了!”

    商人们带着自己的护卫、伙计在一处处空地这里拿着铁皮喇叭不断的吆喝着。

    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响彻整个凛冬城的每一个角落,让这里变的无比热闹而喧嚣。

    “你的这张皮草不行啊,这颜色都不纯,还有杂色。”

    “你眼睛瞎了啊,这张白狐皮,完完全全没有任何一丝的杂毛,色泽亮丽,又非常的完好,你竟然还说着说那的,我不卖你了。”

    “别,别,兄弟,做生意嘛都是如此,就好比你去典当当东西,这再好的东西到他们嘴里面,那都是要贬低的一文不值。”

    “兄弟,你开个价~”

    “这种白狐皮是最上等的皮货了,300块银元,少一块我都不卖。”

    “300块,这也太贵了,太贵了,你这货是不错,但是这个价格太贵了、太贵了,100块,我就要了。”

    “100块?”

    “你怎么不去抢,别以为我不知道,这皮草到了京城,随便都要上千两银子,老子可是京城人。”

    “原来兄台是京城来的,失敬、失敬,你看这样吧,200块,多少让我赚点,要将这皮草运到京城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这银子没那么好赚的。”

    “280块,再少我就拿去给其他人看看。”

    “我们互相让一步,250块吧,你也是行家,我也就懒得多费口舌了。”

    “行吧,行吧~”

    “……”

    “兄弟,你这些鹿皮不行啊,很多都破损了,品相太差了,还有这鹿皮处理的也不行,一起的话,500块银子。”

    “草,你当老子是傻子不成,我这几十张鹿皮,随便都上千两银子,你竟然想五百块银元就拿走?”

    “兄弟,你这数量是挺多的,但是品相太差了,要是品相完好,确实是你说的那个价。”

    “不卖,不卖,我卖给其他人去。”

    “兄弟,别走,别走,价钱我们还可以再商量一二嘛。”

    “说不卖就不卖,你们这些黑心的商人,这几十张鹿皮就给500块银子,太狠了。”

    “……”

    凛冬城内,到处都是讨价还价的声音,商人都在拼命的收购皮草,赶着入冬前大赚一笔。

    与皮草市场一样火爆的就是奴隶市场了。

    奴隶市场这里,众多的奴隶商人们也正在不断的吆喝,只要有人进来,特别是那些身上刺字、刺青之类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流放到这里的犯人。

    这些奴隶商人立即就会一窝蜂的涌过去,不断的推销自己手中的奴隶。

    “兄弟、兄弟,过来看看我的货,全部都是从喀山汗国过来的上等好货,随便你挑,随你选,这很快就要入冬了,买几个女奴回去,到时候冬天就不冷了,也不寂寞了。”

    “兄弟,兄弟,我这的货才是真正的好货色,黑海商行出品必定是精品,保管是雏,而且还是经过了训练,保管是你床上最好的伴侣,这冬天的时候,没事做,天天就可以在家玩个够,明年就给你生个大胖小子。”

    奴隶商人们卖力的推销着自己手中的奴隶。

    凛冬城这里的流放的都是犯人,基本上都是男的,一个个年轻力壮、年轻气盛的,到了凛冬城这里,想要娶妻肯定是没指望了,故而女奴的生意一直都非常的火爆,是凛冬城这里的支柱产业。

    除了面向凛冬城这里诸多流放罪犯的奴隶生意之外。

    凛冬城因为离喀山汗国很近,故而有大量的奴隶从喀山汗国来到凛冬城,然后再贩卖到大明各地去,也是吸引了大量的奴隶商人前来这里大量收购奴隶。

    不过一般这样的大宗买卖,那都是各大商行在做,普通的奴隶商人一般都是做做小买卖,贩卖几十个女奴到这里来,然后将这些奴隶给卖出去,一转手,轻松的赚个几百、上千两银子,这一年也就足够了。

    张彩行走凛冬城的街头,对于凛冬城这里的热闹景象早已经习惯了,见怪不怪了。

    自从高升到西北省北冰府当知府之后,张彩只要有时间,有机会就会想办法来凛冬城这里,然后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尽可能的留在凛冬城这里。

    至于他管辖的北冰府,只要是能不去的,他就绝对不回去。

    如果说凛冬城已经很北的话,那么北冰府就是最北边了,是西北省的最北边,处在北极圈内了。

    凛冬城在盛夏的时候好歹还能够感受到一些夏季的气息,这北冰府那就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夏天了,都是冬天,即便是现在,北冰府依然非常的冷。

    所以张彩是非常不喜欢去北冰府,能不去就绝对不去。

    更何况北冰府所在的州府哪里,连一座像样的城市都没有,只有几个小镇,人口极其的稀少。

    要是在大明其它的地方,这好不容当了一府知府,必然的是非常的欢喜,恨不得马不停蹄的就去上任。

    但是他却是赖在这凛冬城这里,在凛冬城这里置办了房产,干脆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凛冬城好歹也算是一座城,人口还不少,只要有银子,在这里还是能够过上不错的小日子,至于西北省的其它地方,都是一片荒凉,鸟不拉屎的地方。

    “刘晋小儿现在成了内阁阁老,还掌握着吏部,这一辈子怕是别想回关内了,只能够在这里冰荒之地到老了。”

    张彩心里面忍不住直叹气。

    自己明面上是高升到了知府,四品的官员,可是这北冰府的知府,谁想当啊?

    整个北冰府,管辖的地域是非常的广,整个西北省的北面都归属北冰府管辖,可是人口可能连三千人都不到,这还包括了那些北冰府荒原里面的原始部族,至于汉人,只有那几个小镇里面有几百汉人,还是流放到这里的罪犯。

    油水没有任何的油水,想要捞一张皮草都是问题,要不是因为现在大明官员的俸禄一涨再涨,靠着俸禄也能够过上不错的日子,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要被饿死在这里凛冬城。

    为了能够调回到大明其它的地方去。

    他在凛冬城这里可是没少给自己的那些同窗好友之类的写信,也是让家里面这边不断的活动疏通关节。

    然而这一切都是白费。

    大家都知道张彩和刘晋的事情,现在刘晋是内阁阁老,谁会为了他张彩去得罪当今的内阁阁老刘晋,他可是弘治皇帝身边的红人,未来极有可能是内阁首辅。

    关键是刘晋还和太子关系很好,这地位牢固无比,根本就无可动摇。

    张彩也是知道这一点,故而总是唉声叹气,郁郁不得志。

    他很想辞官回乡颐养天年,奈何又不舍得。

    这好不容易才做到了四品官员,自己又不算太老,而且也是进过翰林院,还是很有前途的。

    就这样回乡颐养天年,实在是不甘心啊。

    张彩唉声叹气,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时又忍不住起了京城,京城才是真正的繁华,真正的热闹。

    这凛冬城,也就是夏季的时候热闹一下,等到天气冰冷的时候,商人们一离开,凛冬城又会变的冷清下来。

    “诶?”

    “那个人?”

    就在张彩唉声叹气的时候,他的眼睛一下子锁定了街道上的一个青年人。

    这个青年人,衣着奢华,身边跟着十几个漂亮的美人,引得周围的所有人都纷纷侧面想看,同时在他的身边,还跟着不少的护卫,这些护卫,一看就不简单,一个个人高马大,又训练有素。

    再看看他们随身佩戴的东西,尽管很多都藏着,但是依然能够看得出来,他们的配制是极其精良的。

    腰间的宝刀,背上的弓弩、腰间鼓鼓的短火铳,这是密云兵工厂最新的产品,很短、很小,便于携带和近身攻击。

    这些护卫数量很多,讲中间的青年和那些美人给牢牢的保护着,旁人很难近的半步,前后都保护的非常妥当,又不妨碍青年和那些美人的兴趣。

    “这是太子殿下,他怎么来凛冬城了?”

    张彩揉揉自己的眼睛,他有些难以置信。

    这大明的太子殿下竟然来凛冬城了,这简直不可思议。

    他在京城的时候,是见过太子的,所以能够认得出来。

    京城离凛冬城相距万里之遥,太子不在京城这边好好的待着,竟然跑来这里游山玩水的,还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太子好色~”

    “我的机会来了~”

    “能不能翻身就看这次了。”

    接着,张彩一下子就意识到自己翻身的机会可能来了。

    只要能够讨好眼前的太子殿下,让他记住自己,将来还是有机会可以翻身的,说不定还可以借此机会一飞冲天也是难说的。

    想到这里,他立即吩咐自己的下人,赶紧去美人,不过再看看朱厚照身边的十几个美人之后,他又着急起来。

    这凛冬城女人是不少,不过都是奴隶出身,想要找到漂亮的美人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要让太子能够看得上眼的。

    此时朱厚照当然是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给认出来了。

    他正饶有兴趣的在凛冬城内看来看去,逛来逛去。

    好不容易出来一次,他算是彻底的放飞自我了,西域玩够了,又跑去中亚省,现在还跑到这凛冬城来了。

    “不错,不错~”

    “早就听闻凛冬城的皮草天下第一了,果然名不虚传。”

    “这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做皮草生意的,各种各样的好皮草也是随处见。”

    “嗯,买点回去让人做成皮大衣,母后肯定会喜欢。”

    想到这里,朱厚照的小眼睛顿时就四处的看了起来,很快就锁定了一个商人手中的几张白狐皮。

    “你手中的皮草怎么卖?”

    朱厚照仔细的看了看这个商人,他手中的皮草很不错,好货很多。

    “这位公子对我手中的皮草感兴趣?”

    孙浩仔细的打量了一番眼前的朱厚照,在看到他身边的十几个美人时,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几张白狐皮不错,我要了,开个价吧?”

    朱厚照微微的点头,指了指最好的几张白狐皮说道。

    “2000块银元!”

    孙浩看看朱厚照,眼睁睁一转,笑了笑说道。

    “付钱~”

    朱厚照讨价还价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就对着身后的刘瑾说道。

    刘瑾一听,从怀中掏出20张一百两银子的银票,然后就准备拿走白狐皮。

    “慢着~”

    孙浩一看,顿时就急了,2000两银子倒也没有什么,关键是他其实是看上了朱厚照身边的美人,原本是想要让朱厚照割让一俩个美人给自己的。

    谁知道自己这是遇上金主了,连还价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就给银子了,还是银票。

    “怎么?”

    朱厚照看了看孙浩,疑惑的问道。

    “这白狐皮我不卖了,除非是你能够再送几个身边的美人给我。”

    孙浩拿住自己的白狐皮,眼睛色眯眯的看着朱厚照身边的美人。

    “你找死!”

    刘瑾一听,顿时就怒不可气的尖叫道:“来啊,给我狠狠的打。”

    这朱厚照的女人,竟然还有人不长眼睛的动了歪念头,这不是找死,是干什么。

    身边护卫一听,几个护卫一下子就抓向孙浩。

    “你们敢,也不看看这里是哪里,这里可是凛冬城,你们纵然是过江猛虎到了这里也得要趴着。”

    孙浩一看,顿时就怒吼一声,他身边的众多伙计就赶紧纷纷亮出了武器,赶来凛冬城这边做生意,那都是有准备的,这里可是流放罪犯的地方,什么样的狠人都有。

    “找死!”

    刘瑾顿时再次冷哼一声,手一会,身边的这些护卫犹如猛虎下山,三下五除二就讲孙浩和他的伙计们给收拾的干干净净。

    至于朱厚照,他早已经带着自己的美人继续在大街小巷闲逛起来,根本就没有在意孙浩这个小人物,看都懒得看一眼。

    PS:今天就一章五千字大章~

第1611章,富饶的西伯利亚

    “驾~驾~”

    上百匹快马奔驰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上,为首的赫然是一身劲装的朱厚照,只见他短衣短裤,腰间别着弯刀,背上背着弓箭,汗血宝马的两侧还有弓弩和火枪。

    周围的这些护卫,有的紧随着朱厚照,时刻不停,寸步不离的保护着,有的则是在四处寻找猎物,以供这位太子殿下狩猎。

    “殿下,这就是西伯利亚,广袤无比,物产丰富,这里的猎物绝对是最多的,而且很多都是大型的猎物。”

    朱厚照的身边,张彩紧紧跟随,靠着搜罗的几个美女,他成功的接近了朱厚照,更是怂恿着朱厚照来西伯利亚平原这里狩猎。

    “是嘛~”

    朱厚照来到一处山丘之上,缓缓的停下来,抬眼看向眼前的广袤荒野。

    从远处雪山上蜿蜒下来的清澈小溪,宛如一条条玉带,纵横广袤的荒野,山脚则是广袤的原始丛林,寒带特有的树种在这盛夏郁郁葱葱,青翠欲滴。

    近处则是鲜花遍地的草原,各色的花朵组成美丽的花海,水草丰美,能够看到有大量的鹿群在自由的栖息,强壮的公鹿在彼此互相对撞。

    大地荒无人烟却是充满了勃勃生机,远处时不时传来熊的嘶吼声,狼的嚎叫声,狐狸的嬉戏打闹声,画面极美!

    “还真是美不胜收!”

    朱厚照看着眼前的美景,顿时就忍不住赞叹起来。

    这一路走来,各种各样的美景他也是看过了不少,但眼前的西伯利亚平原,却是有一种别样的美。

    这里的一切仿佛都赶在这盛夏之时绽放一般,争分夺秒的享受着短暂的盛夏,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殿下,这西伯利亚的夏天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夏天。”

    “别看这里冬天的时候寒冷无比,冰天雪地,所有的一切都被冰封住,但是这夏天的时候,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在这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之中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近百种,北极鹿、紫貂、狐狸、海狸、狼、熊、猞猁、狍子、兔子、旱獭、老虎等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的,出产的皮毛价格极高。”

    “像紫貂,一张完整的紫貂皮即便是在凛冬城这里,售价都高达五百两银子,这到了京城的时候,一件紫貂大衣,没有几千两银子是绝对买不到的。”

    “除了各种各样的动物之外,在广袤的西伯利亚河流、湖泊之中,有几十种珍贵的鱼类,像鲟鱼、狗鱼、江鳕、鲈鱼等等,全部都是冷水鱼,肉质极其的鲜美,骨头还非常少,是上等的好货,殿下来了,可一定要尝尝,臣已经命人去捕捞了,我们回到凛冬城的时候就能够享用到。”

    “还有这天上飞的鸟类,现在所知晓的就有300多种,像金雕、天鹅、野鸭、灰鹭、潜鸟、海鹰等等,每到盛夏之时,在西伯利亚的各处湖泊之中,随处可见,成群结队,数量非常的庞大。”

    “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除了动物资源之外,这林木资源就更加了不起了,白桦、花楸、红松、山杨、冷杉、云杉等等,都是上佳的木材,用来造家具还是造船都是极好的材料。”

    “只是西伯利亚这里荒无人烟,冬季的时候又太过寒冷、太过漫长,交通不便,故而纵然是守着这样一个宝库,西伯利亚这里也是难以发展起来。”

    张彩指了指眼前的广袤西伯利亚平原,向朱厚照详细的介绍起西伯利亚平原的资源来。

    “听起来还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朱厚照一边听也是一边点头。

    “殿下,当然是不错的地方了。”

    “这西伯利亚不仅仅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树木,甚至于各种各样的矿产也是非常的多,目前我们已经在凛冬城周围发现了煤矿,听说还有人发现了金矿,只是不知道是真还是假。”

    张彩郑重的点点头。

    来到这里,他仔细的研究过这里,这里虽然人是少了一点,冬天确实是太冷了一些,但地方确实是好地方。

    这里的肉是非常便宜的,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河里面的鱼多到爆,随便撒网都是一网、一网的上来,还都是上好的冷水鱼,肉质鲜美,没什么骨头。

    不比大明本土关内这边,河里面的鱼很稀少不说,基本上还都是什么鲫鱼、鲤鱼、鲢鱼之类的,肉质不行,骨头又特别多的,完全不如这里的冷水鱼。

    “这里还有金矿?”

    朱厚照一听,眉毛微微一扬。

    “当然有,这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什么都有,听说金矿主要是在阿尔泰山一带,西域这边每年都有不少人进入广袤的阿尔泰山之中寻找金子。”

    张彩很是认真的说道:“现在大家只知道黄金洲有金矿,却是不知道这西伯利亚的金矿并不会比黄金洲少多少,只是这里太过寒冷,开采起来极难,没什么人来探查而已。”

    “那这样说来,这西伯利亚可是上天赐给我们大明人的宝库了?”

    朱厚照微微点头,大明虽然得到了西伯利亚,可是对于这里的了解还非常的少。

    大明的北方草原到了北海一带,连牧民都很少再往北去游牧了,因为实在是太冷了,一到冬天的时候,冰天雪地、寒风凛冽,几乎都是白毛风,最耐寒的牧民都没有办法在这些区域生存。

    这广袤的西伯利亚之中到底有多少的资源,谁也不知道,只是有些人一直往北探查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一直往北还有极其广袤的区域和土地,甚至于可以一直延伸到北极圈里面去。

    对于这片广袤的土地,大明人了解的还是太少、太少了。

    “是的,殿下,这里绝对是上天赐给我们大明的宝库。”

    “即便是现在我们没有办法对这里进行开发,但是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或许就可以对这里进行开发了。”

    张彩郑重的点点头,以前只是一个迂腐的御史翰林,对于大明之外的一切都不削一顾,但是被贬到了凛冬城这里,在这里详细的了解一番之后。

    他才明白,世界之大,何等广袤、富饶之地数不胜数,大明本土这边其实也比较一般。

    “咻~嘣!”

    这时,不远处的天空之中,一道烟火冲天而起,在天空之中响起。

    “殿下,这边有猎物!”

    原来是朱厚照手下的卫士已经围住了一群猎物在通知朱厚照前去狩猎。

    “哈哈,走,狩猎!”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策马快速的奔跑过去,一边骑马,一边开始弯弓搭箭,竟然无比的纯熟,丝毫看不出来,这竟然是一位深宫之中长大的太子殿下。

第1612章,这才是大明日报

    大明京城大明日报位于京城南区新城的总部大楼这里,所有人都在忙碌不停,准备着大明日报每天的发行工作。

    电报室是最近才新建起来的,有一整栋大楼都是用于电报的接收和发送,在大楼的顶端,能够看到一根根高高竖起的杆子,杆子的顶端都是一圈圈的铜线圈,专门用来接收和发射电磁信号的。

    电报室大楼的一个个房间内,大明第一批电报员正在忙碌不停,滴滴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一个个带着特制的耳机,仔细的收听着电磁信号传递过来的信息,然后迅速的翻译出来。

    “滴滴~滴滴~”

    “南直隶传来消息,江南持续大雨,降水远超往年,众多地区已经出现洪涝灾害,其中苏州、扬州二地最为严重,苏州城这里城中的积水都已经有半人高。”

    “滴滴,滴滴~”

    “河南传来消息,河南持续大旱,河床干涸,粮食绝收,是最近十几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不过河南却是没有出现以往灾荒之年饿殍满地的景象,有大量商人看见商机,大量贩卖粮食至河南,粮价稳定!”

    “滴滴,滴滴~”

    “四川传来消息,川渝之地出现地震,地龙翻身,震感强烈,泸州地区有大量房屋倒塌!”

    “滴滴,滴滴~”

    “浙江温州传来消息,有渔民出海捕获巨鲸,长足足有百米!”

    “南洋传来消息,南洋甘蔗今年再次迎来大丰收,但甘蔗收购价格持续走低,大量的种植园主该种水果和橡胶。”

    “黄金洲传来跨洋消息,一直探险队成功在黄金洲落基山脉之中寻找到大型金矿,产量极高,探险队一夜暴富。”

    “草原省草原部族举办那达慕大会,万马奔腾,尽显草原部族豪迈之情!”

    “湖广有孕妇一次性产下四胞胎,两对龙凤,胎儿健康,双好之喜!”

    一个个房间内,电报员不断的接受着来自大明各地电报,将各种各样的消息迅速的翻译出来。

    伴随着刘晋大明电报商行开始在大明各州府进行建设和构建,它的巨大作用开始迅速的展现出来。

    通过覆盖整个大明的电报网络,整个大明发生的事情几乎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到京城这边来。

    大明日报作为一个以报道时事为主的报刊,自然而然是收益最大了。

    以前的时候,大明日报甚至于都不能叫大明日报,因为即便是派出了很多的记者去各地收集新闻素材之类的,也没有办法说在当日就快速的传递回来。

    故而大明日报很多时候都是几天发行一次,一开始的时候是七天一次,到后来慢慢的三天一次。

    没有太多可以报道的新闻素材,这是大明日报无法天天发行的主要制约因素。

    但是现在,伴随着大明电报商行在大明各地进行铺设和构建,大明日报这边也是抓住机会,派遣了大量的记者到全国各地去收集新闻素材,然后通过电报快速的发送回京城这边。

    让大明日报在京城的总部能够第一时间内收到所有的消息,然后在从中寻找需要的新闻素材来进行排版,确定新一天大明日报所有报道的新闻消息。

    “哈哈,这下是不愁没有新闻素材可以报道了!”

    大明日报的负责人鲍继文、欧阳光、吴樟、刘子立、周致看着自己桌上堆积如山的新闻素材,一个个都满脸笑容。

    以前每天最发愁的事情就是想着明天的大明早报报道一些什么样的消息,没有足够先进的通讯技术,信息的传递太慢了。

    尽管大明早报这边有着庞大的记者团队,可是新闻素材的收集依然很慢,以至于经常出现了没有什么新闻消息可以报道的尴尬局面。

    有时候也是不得不在报纸上面报道一些小说、志传之类的内容来凑数。

    但是现在,看着手里面各种各样的新闻素材,什么类型的新闻素材都有。

    这家国天下,天下的大事,某地发水灾、发旱灾、闹蝗灾之类的都有,地龙翻身都不算稀奇,还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消息。

    什么捕捞到了大鲸鱼、有人一次性生了四个娃娃之类的,这些都是新闻素材,仔细的整理一番,那都是可以报道一番的。

    上到国家大事,下到奇闻异事,这下子完全不愁没有新闻素材了。

    “以后我们就可以天天发行了,这才是真正的大明日报了。”

    鲍继文笑着直点头。

    大明日报、日报,现在也总算是可以名副其实了。

    “南京、成都、湖广、黄金洲、南洋、西域分部这边都准备好了没有?”

    接着鲍继文又问起各地分部的建设情况来。

    以前大明日报只是在京城和天津有分部,故而只有天津和京城是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看到最新发行的大明日报。

    至于其它的地区,根据离京津地区的远近以及交通的情况,都会有所滞后,离得远的地方,甚至于都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够看到从京津地区这边邮寄过来的报纸。

    但即便是这样,大明日报的发行依然非常的火红,不仅仅大明各地,甚至于连奥斯曼帝国、波斯、埃及等地区都有人喜欢看到大明的报纸,至于大明的藩国、殖民地之类的,那就更不用说了。

    现在有了电报,这大明早报完全可以在大明各地统一发行。

    来自四方的消息汇聚于京城,京城总部这边进行排版和安排,然后再通过电报传送到分布于各地的分部这里进行印刷发行,这样就可以做到在大明各地实时看到最新的大明日报。

    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实时的大明日报,同样也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大明早报是现在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每次发行销售量都高达几百万份。

    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一方面说明了这个时代相关娱乐的缺乏,消息的闭塞,人们对于大明早报这种东西非常的喜欢,因为它不仅仅可以让你打发时间消遣,而且还可以让你获得大明各地的时政新闻之类的消息,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大事。

    另外一个方面也是说明了报纸这种东西,它在这个时代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后世各种各样的通讯极其的发达,根本就没有什么人看报纸了。

    大家是很难想象出报纸在特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强大魅力。

    刘晋这边为了满足大明早报的发行,都特定兴建了大型的印刷厂,研究出新的印刷技术以及造纸技术,否则如此庞大的纸张消耗量,大明这边根本就跟不上。

    大明早报的发行数量非常庞大,但还是受到了一些限制,主要是信息不畅,如果能够做到大明各地同时实时发行的话。

    这大明早报的发行量还会激增,这一份报纸虽然只是几文钱,看起来似乎好像不赚钱,甚至于还要亏本。

    但是大明早报上面的广告可是非常赚钱的,随随便便刊登一个广告,费用都是非常昂贵的,这发行量越大,广告费就越贵,里面流淌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都已经准备好,可以随时和我们京城这边同步发行。”

    欧阳光连忙回道。

    “那就好~现在我们头痛的事情是到底该选那些消息进行报道了。”

    “是啊,是啊,我看这个各地发生灾害的消息肯定是要刊登的,另外一些奇闻异事也是要刊登的。”

    “这个湖广生四胞胎的消息就不用吧。”

    “我觉得应该要刊登出来,这说明了我们大明盛世之景,也说明我大明医学技术的进步,要是以前,这四胞胎怕很难生下来,更何况还要养大成人。”

    “是啊,是啊,我也觉得这个要报道,那个浙江捕捞到大鲸鱼的消息,我看可以不刊登。”

    “……”

第1613章,不怕灾荒

    京城皇宫的一角,一座新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这里,建筑的顶端一根根天线高高的竖起,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铜圈。

    建筑内则是大大小小的房间,数量非常的多,能够看到众多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以及东厂的番子在里面忙碌不停。

    伴随着电磁通讯技术的出现,厂卫作为天子的耳目,自然而然也是第一时间内运用上了这种先进、强大的通讯技术,在第一时间内就迅速的在大明各地架设起电磁通讯基站,传递信息,以便让天子能够随时掌握大明各地的大小事务。

    相比起以前的通讯手段,电磁通讯更加的快捷,更加的安全和可靠,并且耗费的人力物力要更少很多、很多。

    以前的时候,为了保证政通令达,历朝历代都会花费巨大的代价去兴建驿站,以便用来传输信息。

    全国范围来说,要构建覆盖整个大明的驿站系统,每隔几十里设置一个驿站,这花费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有了电磁通讯技术,隔着遥远的距离都可以迅速的传播、沟通,所需要的人手和花费就小多了,并且传递的速度要比以前快无数倍。

    江南发生水灾的时候,以前即便是八百里加急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够送到京城,天子和群臣做出决策之后,又还要马不停蹄的送到地方去执行,一来一回,需要的时间就要好几天。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通过电磁通讯技术,灾情可以第一时间内传达到京城,并且做出的决策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到地方或者各衙门去执行,效率比起以前来快太多了。

    此时,乾清宫尚书房内,弘治皇帝正在看着从全国各地传来的信息。

    “江南发生水灾~”

    “河南发生旱灾,还真是如当年刘晋所言,南旱北涝或者是南涝北旱,几乎都是同时上演,季风的移动只要稍有变动,必定会出现灾害。”

    “今年的情况就是如此,这南方洪涝严重,北方各省却是极度的干旱,不仅仅是河南、山西、山东、北直隶、陕西等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最严重的就是河南了。”

    弘治皇帝对着巨大的地图,看着手中的信息,脑海中想起了当年刘晋所说的季风。

    这些年来大明一直风调雨顺,今年却是风雨不顺,南方洪涝,北方大旱。

    如果是以前的话,必然会出现极大的问题。

    南方可能还好一些,南方的气候和环境都还算不错,即便是有些灾害,也能够扛得住,可是北方的话。

    一旦有灾害的话,必然会饿殍满地,盗贼四起,甚至于如果朝廷赈灾不力的话,还有可能会烽烟四起,出现大量的农民起义之类的。

    当年一场雪灾,北直隶都饿殍满地,易子而食,不知道多少人饿死,直接戳破了所谓的盛世之景。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从在各地的厂卫反馈回来的消息来看,尽管这次南方的水灾也好,还是北方的旱灾也好,都算是几十年一遇的大灾。

    但是各地的情况都还算不错,老百姓家里面都有粮食,一时半会也不至于没有吃食,而且因为这些年来,大规模的从关内各省迁移了大量的人口到关外、海外。

    故而原本两京十三省的人口密度大大的降低,无论是江南还是河南,人口都大量的流逝。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土地根本就无人耕种,特别是那些下等田、容易干旱的田地更是无人耕种。

    剩下的这些人,很多都还跑到城里面去务工,种地也都是种的上等田,容易灌溉的田,这种田条件好,抗灾害能力要强,即便是大旱,影响也可能不是特别大。

    此外就是现在的交通条件要比以前好太多了。

    以前运输粮食去赈灾,需要的时间久,关键是100斤的粮食运过去可能连一半都剩不下,都被中途给吃掉了,赈灾其实是很难赈灾的。

    这也是古代粮商为何能够发国难财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交通不便,特别是发灾害的时候,往往朝廷即便是有粮食都很难运过去,手中有粮的粮商很自然的就可以坐地起价,大发国难财。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水泥马路几乎已经遍布大明各地,而且很多地方都还通了火车,用火车来运输粮食的话,不仅仅速度快,而且成本低,赈灾就可以非常的快速,成本也更低。

    河南也好、江南也好,都已经通了火车,一车车的粮食可以直接拉过去,轻轻松松赈灾,成本变的很低。

    粮商想要发国难财都很难,这一车车的粮食拉过来,你还怎么靠粮食发国难财?

    再加上从黄金洲这边引种回来的高产作物,玉米、番薯,这两种东西,非常的耐干旱,也非常容易种植,产量还高,绝对妥妥的抗灾利器。

    只要种上一些,就不用担心饿肚子的事情了。

    此外,大明的资本主义正在迅猛的发展,各地的工厂都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出,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变成了最早的工人。

    工厂里面工作,自然是不怕你下雨或者不下雨,只要工厂有单子,自己有工厂,工资在手,吃喝不愁。

    在诸多因素之下,纵然是江南洪涝、北方干旱,各地的民生依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这两地不产粮,有的是地方的产量。

    辽东这边条件极好,粮食产量非常足,即便是辽东产出的粮食就足够整个大明吃了,再加上辽东已经通了火车。

    朝廷一声令下,一车车的粮食直接从辽东这边往南运到北方各省,再运到江南各地,别说一年不产量,即便是来几年不产量都不用慌。

    还有西域、河中这边,同样同了火车,这里的粮食、肉的产量非常大,根本就吃不完,一车车的粮食可以不断的运过来。

    往南,南洋各省的粮食产量也是极高的,通过现在发达的海运系统,可以直接通过长江运到江南各地,保证江南的粮食稳定。

    “还是现在好啊!”

    “这些年的努力总算是看得出效果来了。”

    弘治皇帝脸上露出了笑容,丝毫不会像以前一样对灾荒感到忧愁。

    要是以前,每当收到某地出现灾荒,弘治皇帝都会忧心忡忡。

    一方面担心灾荒严重,子民受灾、受苦,另外一个方面又担心朝廷的赈灾银子被地方官员给吞吃了,又或者是在荒之地出现人祸,以至于饿殍满地,易子而食等等惨像的出现。

    关键是弘治皇帝还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够省吃俭用的从自己的内帑之中拿出一些银子来赈灾,还要不断的祈祷,下面的官员别贪污太多,多少给下面的百姓留一些。

    现在,弘治皇帝却是笑了起来。

    因为即便是灾荒之年,他也不需要担心什么,在荒之地的情况依然很不错,来百姓有吃有喝的,不用发愁。

    朝廷赈灾也可以变的更加容易,一火车、一火车的粮食,一个电报过去就即可发往灾区,灾区各地的赈灾情况,他弘治皇帝也是可以实时掌握。

    官员是否用心,是否贪污赈灾银子之类的,他都可以及时的掌握在手,也可以及时的做出部署和调整。

    这种感觉,弘治皇帝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天下之事皆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所以他能够笑的出来,也不需要为灾荒之地的百姓感到什么担忧,老百姓有吃有喝,工作稳定,发不发灾荒对他们影响不大。

    甚至于在北直隶这里,大量的田地本身就已经荒芜,大家都去京津地区务工,田地无人耕种,你即便是旱灾也是一样,反正都是荒着,顶天了种点番薯、玉米之类的,又是非常耐干旱的,一时半会影响不大,大不了挑点水浇下也就够了。

    “嗯,这公路还得要继续修,不仅仅要联通各省,各州府、各县之间的道路也是要修通的,铁路就更要修了,必须要做到各省都有铁路联通,形成一个铁路网络。”

    “到了那个时候,什么灾害我们都不需要害怕,天下之物皆可以快速的调转。”

    弘治皇帝看着庞大的大明帝国版图,心里面也是在规划着继续修铁路的事情,基建不能停,必须要继续搞下去。

    现在都已经能够享受到基建的好处了,这大明的基建如果进一步完善的话,未来的大明将会更加无所畏惧。

第1614章,天下之事皆在掌握之中

    弘治皇帝看着大明辽阔的版图露出笑容,思索和规划着大明未来的蓝图。

    这边萧敬则是拿着一叠最新的情报走了进来。

    “陛下,这是各地传来的最新情报!”

    萧敬掌管厂卫也是已经很多年了,以前的时候,厂卫尽管非常的厉害,但是情报、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依然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手,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交通不便,信息的传播很难,没办法实时的掌握各地的情况。

    再加上大明的版图越来越大,对于厂卫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更何况,现在也不仅仅是大明国内,全世界各地的信息,厂卫这边也是需要关注,特别是关系到大明利益的地区和国家,厂卫同样需要能够及时的掌握这些地方的信息。

    这些年来,弘治皇帝给厂卫的拨款也是连年增加,厂卫的人数比起以前来增长了十倍不止,不仅仅有勋贵子弟的加入,还有大量退伍军人的加入。

    厂卫的力量或明或暗,不仅仅分布在大明各地,甚至于连海外的藩国、殖民地,世界各主要的国家和地区也都有厂卫的力量。

    并且厂卫也是逐渐的开始分工,锦衣卫逐渐的面向国内和国外的重要信息和情报的收集、分析,东厂这边主要是监视朝廷百官、各地军政大员,职责区分,也是为了更加有效的运转。

    大明帝国在迅猛的发展,厂卫的力量也是空前壮大。

    只是弘治皇帝始终吸取了自己父亲的经验和教训,厂卫始终也只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并没有直接去插手国家的运转,故而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太大的存在感。

    但其力量比起任何时刻都要更加大强大,不仅仅是更加庞大的人数,而且是其越来越高效的运转和能力。

    庞大的大明帝国以及需要面临的国际形势,都对厂卫提出了诸多的考验,不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它肯定是满足不了天子的需求。

    现在有了电磁通讯技术,厂卫的工作就变的轻松了很多。

    特别是消息的传递和收集,变的更加轻松、简单起来,哪里有任何的风吹草动,第一件时间内就可以传送回京城,传到天子这里来。

    “嗯~”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随即也是快速的看了起来。

    弘治皇帝现在是越来越意识到厂卫存在的重要性,也清楚的知道信息的重要性,以前的时候,总是听信文官的,不知道被骗的有多惨。

    什么征税是与民争利,朝廷征税,下面的百姓就会民不聊生,这可是文官们反对征税最常用的招式了。

    要是你不清楚他们所谓的‘民’,你肯定就会信了他们的话,相信所谓的轻徭薄赋就能够真正的惠及老百姓。

    事实上,他们所谓的‘民’不过是指士绅和商人,真正的老百姓根本就不算此列的,开征商税对于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真正影响最大的就是商人了。

    而商人和士绅几乎都是一体的,自然就触及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是要坚决反对的。

    听信这些文官的话,结果是朝廷穷的叮当响,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下面的老百姓苦的要死,中间的士绅和商人们一个个富可敌国,富得流油,在秦淮河畔上一掷千金。

    还有那些所谓的正直大臣、忠正清廉之士,你要是真信了,估计着都会坑的渣渣都不剩,让厂卫查一查,每一个人的屁股是干净的,即便是刘健,他也一样没少收人的润笔费、孝敬之类的,要不然大贪官刘宇就不会靠着刘健的举荐而迅速做大官了。

    这都还是小事,还有一些表面冠冕堂皇,背地里龌龊不堪的,朝堂之上正义凌然,背地里尽是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的。

    有些人、有些事情,不能只听信一面之词,也不能只看表面,而想要看到另外一面,就需要依靠厂卫的力量,让厂卫去查清楚这些,自然也就不会被人给蒙蔽了。

    就像这天下的事情,有些地方明明没有什么太严重的灾害,地方官员为了骗赈灾银,故意夸大其词,让朝廷这边拨款去赈灾,结果银子到了贪官污吏的肚子里面去了。

    而有些地方,明明出现了重大的事情,地方官员为了不让事情变大,故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或者是干脆就不上报,以至于错过了重要的弥补时期。

    这些都是不能只看各地官员的奏疏,还是要依靠厂卫的力量去弄清楚,从另外一面去了解各地的情况,去了解这些官员,这样才不会被人欺骗。

    弘治皇帝越来越清楚这一点,故而对于厂卫的支持也是越来越大。

    不仅仅年年增加厂卫的预算,不断增加厂卫的力量,规范厂卫的制度和管理,而且也是不断的重用厂卫,让厂卫肩负起越来越多的事情和责任。

    “岂有此理,这个什么太仓县县令,为了不让富人的田淹没,竟然下令掘开河提缺口,以至于大量普通老百姓的田地和房屋被洪水淹没、冲毁,造成几百人的死亡。”

    “他罪该万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还有这个什么昆山县,明明灾害并不严重,上奏的奏疏却是写的非常严重,向朝廷要二十万两银子赈灾,结果大部分竟然全进了他的肚子里面,他也不怕撑死自己。”

    “这个吴江县的县令倒是做的很不错,带领百姓筑堤防洪,亲自参与其中,身先士卒。”

    弘治皇帝看着从江南这边传送回来的信息,或是愤怒、或是赞赏。

    地方的官员,有贪污腐败、漠视百姓性命的,但也有为民分忧,努力抗灾的,要是以前,弘治皇帝肯定是很难掌握这些信息的,但是现在,却能够第一时间内掌握这些信息,及时的做出部署和调整。

    “太子跑到凛冬城去了?”

    “真是胡闹,这出去了是不打算回来了吗?”

    “越跑越远。”

    “立即让刘瑾这边将太子带回来,否则就不用回来了。”

    “湖广荆州府知府贪赃枉法,贪污腐败,还纵子行凶,无法无天,为祸一方,真是岂有此理,必须严厉惩处,将此事移交给内阁这边,责令严厉处置。”

    “中东两河流域爆发大战,波斯、埃及联军大战奥斯曼帝国大军,双方损失惨重,未分胜负。”

    “埃及地中海港口被西班牙舰队封锁,双方围绕着亚历山大港爆发争夺战,埃及一方损失惨重。”

    “西班牙同法国在地中海马赛港附近爆发海战,法兰西海军损失惨重,西班牙舰队封锁法兰西地中海港口。”

    “西非黄金海岸,葡萄牙、法兰西、英格兰、荷兰联军偷袭西班牙多出殖民据点,西班牙损失惨重,倭国落日城再遭袭击。”

    “西班牙舰队炮轰兴国港口和都城?”

    “立即召见西班牙公使,告诉西班牙人,坚决不允许对我们大明人动手,否则我们大明帝国绝对不会客气!”

    “……”

    弘治皇帝看着一条条从大明各地,甚至于是世界各地传送回来的信息,不断的发布出一道道旨意,这些旨意也是在第一时间内迅速的传递到各个部门、各地方,迅速的执行起来。

第1615章,如何当个舒服的天子

    内阁,刘晋坐的笔直正在办公,作为一名年轻的内阁大臣,自然是少不了要多做一些事情,特别是和自己搭伙的刘健是一个八十岁的老头子,目前也是计划着再干一两年也回乡养老了。

    八十古来稀,自古以来活到八十的人都很少,他不仅仅活到了八十,还当了怎么多年的内阁首辅,可以说绝对是人生巅峰了。

    他的身体一直都还算硬朗,很不错,比起李东阳这个六十的小伙子都要好,但是都已经八十了,还能够活多久谁也不知道了,他也不想将自己全部的余光都用在朝政上。

    内阁首辅也当了多年了,权力的滋味已经尝够了,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再加上随着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大明的科技也是在突飞猛进,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不断的涌现出来,这也让刘健觉得自己是越来越老了,已经适应不了时代,退隐之意早就有了,也就是贪恋着手中的权力罢了。

    至于李东阳,他的身体一直都不好,早就三番五次的向弘治皇帝请辞了,只是弘治皇帝舍不得李东阳。

    李东阳他是真的有才干的大臣,刘健只能说对天子忠心,至于才干和能力嘛,其实是很一般,好在为人正直,忠于国事,也算是一个还不错的臣子。

    真正有才的还是李东阳,谋略过人、智慧超群,而且还是非常正直、清廉的大臣,只是奈何,身体一直不好,才六十就经常生病,再加上家里面的一摊子烂事,以至于时常心灰意冷,无心于朝政,总想着回乡去颐养天年,过几年小日子就这样算了。

    只是,弘治皇帝很需要李东阳,至少来说在刘晋、王守仁这两个年轻一辈的人还不能完全撑起大梁的时候,还需要李东阳来稳住朝局。

    刘晋虽然有才干,但毕竟年轻,王守仁也是能臣,但现在还没有到能入阁的地步,还需要再磨砺几年。

    到时候将王守仁提拔当六部当尚书,干上几年再入内阁,到了那个时候,朝中有刘晋和王守仁掌控局势的话就妥当了。

    刘晋才三十多岁,正值壮年,年富力强,又非常有能力,王守仁也才四十多岁,同样年富力强,有才干、有能力。

    只要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到时候大明未来二十年的局势都不需要担心什么。

    这是弘治皇帝的安排和打算。

    身为天子,不仅仅是要考虑这江山的传承,同样朝中大臣、关键的位置上该如何安排人,这也是同样需要花费精力去好好思考的事情。

    安排对了人,有能力又有忠心的臣子,天子自然而然可以高枕无忧,你要是安排错了人,臣子不仅仅没有能力,还喜欢瞎搅和,又野心勃勃的话,到时候你就知道累了。

    像以前的周经,他是户部尚书,他特点是忠心还是有的,但是没有能力,专门喜欢干的事情就掏天子的内帑,用没钱来回怼弘治皇帝,以至于弘治皇帝想要干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这种臣子一两个还好,一旦多了,一个个自认为自己正直敢谏,为在青史留好名,恨不得怼天子一脸唾沫,这样才显得自己敢于直谏。

    身为天子的你就会知道那种滋味了。

    你就是吃饭的时候多吃了一碗米饭,你信不信他都可以引经据典的来怼你,说你铺张浪费,你要是早朝的时候打个哈哈,他都可以写长篇大论的告诉你不要荒yin无道。

    总之遇上这样没有能力,又死犟还不怕死,想着青史留名的臣子,你的好日子基本上就到头了。

    还有遇到那些马屁精臣子,你就更痛苦了。

    有些大臣,天天不想着替天子做事,只想着如何靠拍马屁来升官的,这一天天的闲着没事做就是给你写奏疏。

    奏疏上面的字数很多,动辄洋洋洒洒的几千字,辞藻华丽、文采飞扬,然而通篇看下来,你却只能够看到,陛下你好吗?陛下你真帅,陛下你英明神武、陛下你千古圣君等等。

    一个两个这样的臣子也还好,可是一旦多了的话,这一天天的看奏疏都要看死你。

    以前的时候,弘治皇帝天天批阅奏疏到很晚,臣子们都知道弘治皇帝勤勉喜欢批阅奏疏,自然而然没少写奏疏拍马屁。

    这极大的增加了天子的工作量,天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一天天的看你们这些拍马屁的奏疏,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干净了,至于国家大事,却是什么也办不成,也就难怪自古天子都老的快了。

    天子最喜欢的臣子就是刘晋这样的臣子,能力突出又非常的干练,没事的时候,你几个月都看不到刘晋的奏疏,一旦有奏疏上来,那都是国家大事。

    这极大的减轻了天子的工作量和负担,又可以给天子排忧解难,这样的臣子才是好臣子,用着舒心,关键是还非常的安心。

    刘晋没什么野心,有钱也是热衷于教育,下班了也是在家里陪老婆孩子,用他的话来说,在朝是臣子,回家了就是丈夫和父亲,当官就是一份工作,工作完了就要好好的在家陪老婆带孩子。

    这样的臣子当然是越多也好了,不仅仅辅助君王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天子也可以变的轻松多了。

    想一想以前,再想想现在。

    这国库有钱、弘治皇帝的内帑也有钱,朝廷兵强马壮,政通令的,百姓生活富足,大明蒸蒸日上、气象万新,繁荣昌盛,这才是真正的盛世,关键是这个盛世才刚刚开始,还有着无限的大好未来。

    这就是用对了臣子的重要性。

    刘备有了诸葛亮才能够三分天下,没有诸葛亮,光靠关羽和张飞的话,他还是四处流窜的丧家之犬。

    弘治皇帝对此也是深有体会。

    以前的时候就吸取了他父亲明宪宗的教训,故而重用了正直的大臣,朝局安定而气象一新,但是这些大臣却是缺乏打破朝代更迭命运桎梏的能力和眼光。

    故而纵然是弘治皇帝勤勉,朝中大臣们也算正直,但大明却依旧还是那个大明,所谓盛世也不过是文官们自吹自擂罢了,一场灾荒就撕开了这层面纱。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大好的局势,自然是要延续下去,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臣子的安排就更加重要了。

    对于弘治皇帝的安排,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刘健和李东阳显然都是看得出来的,都知道弘治皇帝是在大力的栽培刘晋。

    从刘晋中状元开始,这升官的速度就如同坐火箭一般,现在才三十多岁就已经是内阁阁老了,估计着再过几年就是内阁首辅了。

    由此可见弘治皇帝对刘晋的器重了,当然刘晋本身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也都非常的佩服。

    现在刘晋入了内阁,他们两个也都有退隐之意,所以尽管刘晋是新入内阁的阁老,但是现在内阁之中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刘晋在处理。

    至于刘健和李东阳,两人更多的时候还是喝喝茶、看看报纸,遇到什么大事情了,他们两个才会管一管。

    事情嘛大部分都给刘晋去做,反正他也年轻,天子也有意栽培,多干一些事情也是好的。

第1616章,人比人气死人

    刘健和李东阳两人坐在一起,喝着茶、聊着天。

    “李公啊,听说你们李家在中东这边建了个殖民地,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刘健看着李东阳,也是挺同情他的,生了几个儿子都早夭了,连孙子都没有留下一个,自己其实也差不多。

    有三个儿子,结果呢,长子、次子都早卒,老三又不成器,有两个孙子,长孙又早卒,曾孙也只有两个,可以说是人丁稀薄。

    刘健也是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说什么是因为刘健自己太过年长,身体又好,故而夺了子孙的福气,所以这儿子也好、孙子也罢,早卒的太多了。

    这也是刘健为什么想着要退隐的原因之一,故而对这种事情是非常信的,想想自己都已经八十了,身体比李东阳这个六十的人都要好,再想想自己的儿孙,或许自己是真的夺走了他们的福气,这才导致儿孙多早卒。

    李东阳比自己就更惨了,儿子都早卒,孙子都没有留下一个,不得不从自己兄弟哪里过继一个儿子过来延续香火。

    再想想谢迁,他倒是好福气,儿孙满堂,而且一个个都长大成人还都很有出息,这方面,两人是远不如谢迁的。

    关键是谢迁现在也已经回浙江老家颐养天年了,他们却是还需要为朝政忙碌。

    “中东那地方,都是沙漠,什么都没有,我也不知道兆蕃这孩子到底看中了什么,跑去中东这边弄个殖民地,现在也就勉强捞点珍珠卖,还一直都要投银子进去,都快坚持不下去了。”

    说到这事啊,李东阳也是忍不住直摇头。

    世界那么大,李兆蕃偏偏就看上了中东这个旮旯,什么都没有,一片荒漠的地方,现在也就是能够捞点珍珠卖,另外就是再做做奴隶生意,勉强维持着。

    “这种事情啊,还是要多找刘晋请教一下,他是这方面的行家。”

    刘健一听,想了想也是说道。

    李东阳的继子好歹也是有能力有野心去海外弄快殖民地,这以后多少也是有点家业传承下去的。

    虽然说只能够卖珍珠什么的,但那也是一块殖民地不是,现在两河流域打的昏天暗地的,李家的这个殖民地,现在各种生意也是做的飞起。

    再看看自己,自己的小儿子好吃懒做,胸无大志,没有一丝的上进之心,自己的孙子辈,人丁凋零,又不舍得他出海去海外蛮荒之地闯荡。

    别看自己是内阁首辅,现在是风光无限,可是等到自己退隐了,或者是百年之后,这刘家还能够剩下什么?

    也就是剩下了老家河南的那点地,关键是老家的地不值钱,连种都没有人去种,要不是这些年跟着刘晋办了一些工厂、商行,在南洋这边弄了几个种植园什么的。

    真等自己走了,这老刘家是一下子就掉到谷地了,现在多少还是有点家底,再加上自己积累的人脉,这以后还是有希望再起来的。

    再看看正在认真办公的刘晋。

    这人比人气死人啊。

    对方不仅仅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内阁大臣了,估计着再过几年就是内阁首辅,位极人臣了,关键是刘晋这些年攒下的家底,实在是太庞大了,随随便便说一个出来都足以碾压自己了。

    关键是如此大的家业,他刘晋还并不怎么费心思,也并不怎么在意,很多产业还都是和皇室、勋贵集团们一起办的,这以后都不需要担心什么。

    大明第一银行、钢铁业、造船厂业、海外贸易、海外殖民、糖业、盐业、建筑业、房产业……这数都数不过来。

    别的不说,单单是刘晋麾下所拥有的土地和商铺,京城南面所有的土地都是刘晋的,开发出来的楼盘,建设起来的厂房,数不清的店铺。

    他刘晋都是只卖楼房不卖店铺,厂房都是出租绝对不卖,这一年收到的租金都庞大无比。

    还有淞沪和天津这边,几乎所有的土地也都是刘晋,也都按照着京城南区新城这边来做的,先进行统一的大规划。

    工业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地规划的整整齐齐,先修道路,再建厂房,接着就是慢慢的卖楼房,店铺什么的不卖,专门出租。

    这天津、京城、淞沪三座大城,天知道刘晋一年的租金可以收到多少,关键是这租金还年年都在上涨,收益非常的好。

    这样的布局,实在是让人惊叹!

    而这仅仅只是刘晋麾下的一个产业而已。

    还有大明第一银行,现在已经成为了大明的央行了,掌握着大明帝国的货币发行,这一张张纸从大明银行出来就变成了银票,不仅仅畅通大明帝国,在全世界各地都是极受欢迎的,纵然是在欧洲,哪里的商人也都非常乐于使用大明第一银行的银票。

    庞大的房贷业务,存储业务,天知道存在大明第一银行里面的银子到底有多少,反正大明国库肯定是没有大明第一银行有钱的。

    在海外,刘晋的产业同样非常的庞大。

    西洋联合商行刘晋是大股东,这西洋联合商行现在是大明数一数二的殖民商行,拥有的殖民地无比庞大,每年从殖民地获得财富都超乎想象,据说去年西洋联合商行的股东们进行了一次分红,两千多万两银子就那么几十家人分,刘晋这个大股东一个人就分了几百万两银子。

    还有南非殖民商行,同样也是大明数一数二的殖民商行,占据着东非大岛和非洲南端广袤的土地。

    尽管南非殖民商行似乎好像并不赚钱,甚至于还要贴钱进去,但是南非殖民商行是现在所有殖民地、藩国当中最有实力的。

    南非殖民商行现在都已经能够自己造船、拥有大型的钢铁厂、发达的农业和贸易业,南非殖民商行这边可不是殖民地如此简单,而是将它当成了自己的家园去慢慢的精雕细琢的,刘晋还是其中的大股东,和一群勋贵们弄出了这个南非殖民地,这关系,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所以说啊,这人比人真的气死人。

    和刘晋相比,实在是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尽管刘健和李东阳都是当世之人杰,但依然还是对刘晋佩服万分。

    不仅仅是才华,是能力,更是人生追求上面。

    刘晋不贪图美色,也不喜欢享受,有着庞大的财富,却是喜欢投资教育,大力的兴办新式学校,单单是这京城,刘晋所创办的各种新式高校都已经有十几所了,随便一所投资都是上百万两的银子砸进去。

    给新式学校的学生免费读书,这图的什么啊,每年千万两银子的砸进去。

    新式小学、中学在大明各地遍地开花,越开越多的,也不知道刘晋到底是图的什么。

    高人子弟,所行之事,实在不是凡俗之人能够理解的。

    “其实我也是听刘晋和英国公说过次数,由此他们两人在尚书房旁边的房间聊天,说这波斯湾未来大有前途。”

    “只是,我到现在都还不明白,这波斯湾到底有什么前途,光靠那些珍珠的话,一年也卖不到多少银子。”

    李东阳看看刘晋,笑了笑和刘健说道。

    “刘晋真是这样说的?”

    刘健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

    刘晋和张懋的关系,天底下的人都知道,他们是穿一条裤子的,这张懋别的本事没有,就会跟着刘晋,现在英国公的产业也是庞大无比。

    刘晋既然说这波斯湾大有前途,那肯定是不会骗人的,一定有前途的。

    “这还有假?”

    “英国公这两年可是将重点放在了波斯湾这里,已经在哪里弄了一块不小的殖民地了,不过似乎好像现在也在骂刘晋坑爹,因为他好像也没有发现波斯湾这边有什么前途。”

    说到这事,李东阳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想想张懋,年纪也已经大了,身体大不如前,连早朝都经常不来了,每次来上早朝,必然是会缠着刘晋,让他好好说清楚这波斯湾到底有什么前途。

    “这刘晋肯定是不会骗人的,应该是还没有到时候。”

    刘健想了想断定到。

    “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也是硬撑着也要在波斯湾这边坚持着。”

    李东阳也是点点头表示赞同,或许这波斯湾真的有什么前途,又或者是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之类的,改变这里的局势。

    “刘晋,刘晋~”

    刘健笑了笑,随即对着刘晋喊了起来:“来休息、休息~”

第1617章,西伯利亚可是好地方

    正在办公的刘晋听到刘健的话,放下手中的工作,也是笑着坐了过去。

    “刘公、李公~”

    对刘健和李东阳,刘晋一直都是很尊重的,纵然现在也是内阁大臣了,但依然还是以晚辈自居,对两人恭敬有加。

    “刘晋啊,这中东到底有什么好东西啊,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跟我们说说。”

    刘健满脸笑意的看着刘晋,想了想也是好奇的问了起来。

    当然,他这是替李东阳问的,刘健自己家在中东这边可没有任何的产业,无关厉害,倒是李东阳,李家集中了整个家族的力量好不容易才在中东这边弄到了一块殖民地,结果哪里全是荒漠,连水都很少,真不知道这样的地方到底有什么前途的。

    李东阳没想到刘健会问的如此直接,但也是非常期盼的看着刘晋,希望能够从刘晋这里得到答案。

    毕竟李家为了中东的这个殖民地可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李家几乎所有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掌握的资源等等都砸到了中东的这个殖民地上面去了。

    这要是不弄清楚中东到底有什么东西,未来有什么前途,他李东阳纵然是到死也不会瞑目的。

    “这中东,特别是波斯湾,别看它现在到处都是荒漠,但这沙漠的地底下蕴藏着一种珍贵的资源,在将来,这种资源将会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谁掌握了这种资源就可以庞大的财富。”

    刘晋想了想也是说道。

    都如此直接的问了,自己也不好意思在继续去卖关子了,吊着两个老头的胃口,要是那天他们走了,这得不到答案,搞不清还要托梦来问自己,那就要被吓死了。

    “不可或缺的资源?”

    “庞大的财富?”

    两人一听,眼睛顿时就放光了。

    对于刘晋的话,两人是深信不疑,当初刘晋还是一介书生的时候就敢大胆的放言黄金洲遍地是黄金。

    尽管现在大家都知道黄金洲根本就不可能遍地是黄金,但是黄金洲确确实实的发现了大量的金矿、银矿,不知道多少人在黄金洲这边挖矿一夜暴富的。

    刘晋既然说这波斯湾有珍贵的资源,那就一定是有珍贵的资源。

    至于说他为什么会知道,这似乎好像并不重要了,刘晋一直以来似乎好像都没有骗过人。

    “刘晋,你借我几百万两银子吧?”

    刘健想了想厚着老脸说道。

    “啊,几百万两银子……刘公,这几百万两银子可不是几万两啊。”

    刘晋一听都傻眼了,这张口几百万两银子的,纵然是你是大明内阁首辅,我也不敢借给你啊,况且你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

    仅存的一个儿子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根本就成器,孙子和曾孙也都不成器,要不是你是内阁首辅,还能够撑得起来,你家就真的衰弱了。

    我这几百万两银子借给你是容易,但是你们家拿什么来还啊。

    “几万两银子我哪里还需要找你借,更何况你刘晋是什么人,大明的财神爷,找你借几万两银子,这不是磕碜你吗?”

    刘健笑了笑说道。

    “刘公,这几百万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你要怎么多银子干嘛?”

    刘晋无奈的苦笑一下,自己有钱是不假,不过银子基本上都去投资了,要么就是拿去投资教育,建学校去了,刘晋可不比那是老财主,将银子埋在地下生锈,这张嘴几百万两银子的,自己压力也是很大啊。

    “干嘛?”

    “当然是去中东这边抢地了,给我那不肖子孙留点家产,免得我走了之后,他们连吃饭都是问题。”

    刘健很是直接的说道。

    到了他这个地步和年纪了,其它的什么事情都已经难以让他起波澜了,唯有自己儿孙的事情,让他始终是放不下心来。

    没办法,儿孙都不成器。

    “也借我几百万两银子得了,我也想着在波斯湾这边继续扩大下我李家的殖民地。”

    李东阳一听,也是笑着说道。

    “别,别,打劫啊~”

    “你们看我值多少银子,干脆直接将我给卖了得了。”

    刘晋一听,顿时就赶紧说道。

    你刘健几百万两银子,李东阳又来几百万两银子,这明天张懋是不是也要找自己借几百万两银子了,自己就是开银行,也没有那么多银子借给你们。

    更何况,这石油要真正值钱,还得要内燃机技术和化工技术成熟之后的事情,估计着至少也要再过几十年,甚至于是上百年的事情了。

    我这几百万两银子的,我自己随随便便投资也比你们去波斯湾这边抢地强啊。

    “你小子可不够意思啊。”

    “这张懋在你的指点下,现在都已经打下来了无比庞大的家业,我们两个对你也不错了,你这可不能厚此薄彼啊,必须得给我们指条发财的路子,我们的要求也不高,就是能够在未来给子孙们养家糊口就行了。”

    刘健看了看刘晋,知道这张口几百万两银子的确实是太过分了,这刘晋虽然有钱,但也不可能说借几百万两银子给自己的,自己拿什么去抵押,那什么去担保。

    靠自己内阁首辅的面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是很高不可攀了,可是对于刘晋来说,似乎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哪里能够值得借出去几百万两银子。

    但是想想自己的子孙,刘健又是不得不厚着老脸说道。

    “对,对,刘晋啊,你这必须要给我们指一条路子出来,你是财神爷,随便指一条路也够我们的子孙后代吃的了。”

    李东阳也是跟着说道。

    “我哪里是什么财神爷啊。”

    刘晋一听,顿时就苦笑着摇摇头,也不是第一次有人找自己要发财路子了。

    这张懋、佀钟、张延龄兄弟等等,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找自己问过此事,自己哪里有什么发财的路子,无非就是先知道一些东西而已,靠着穿越者的优势这才好不容易弄下了亿点点产业而已。

    “其实我刚刚所说的就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了,这波斯湾未来大有前途,随便占几块地,这后辈子孙就不用愁了。”

    想了想,刘晋还是直言道。

    其它的路子都不适合你们的子孙,特别是刘健的子孙,一个个都不成器的,还是适合学学后世的中东土豪,这头顶一块布,天下我最富,卖卖石油玩玩豹子、狮子之类的就可以了。

    至于说搞什么企业管理,技术类的东西,那根本就不适合,还是让聪明人去玩吧。

    李东阳的继子李兆蕃倒是很有胆略,竟然已经在波斯湾这边弄下了一块不小的殖民地了,而且还是盛产石油的地方,这以后李家只要能够牢牢占据这块地,子孙后代是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这除了波斯湾,全世界还有什么地方也有那种不可或缺的资源?”

    刘健一听,想了想问道。

    波斯湾这边可不好混啊,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就不说了,大明这边内部的竞争也很激烈,李东阳李家这边已经在波斯湾这边弄了快殖民地,另外张懋从刘晋这边得知消息之后,那也是已经在波斯湾这边布局了。

    自己家现在去波斯湾,捞不到什么太多的好处了,故而还是看看世界上其它的地方了。

    “世界上其它地方?”

    刘晋一听,眼珠子微微一转,想了想说道:“西伯利亚地区的各种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而且哪里的地广人稀,土地极其的便宜,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刘晋这是在挖矿了,西伯利亚虽然并入了大明帝国的版图,但是因为哪里实在是太过寒冷,又荒无人烟,故而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什么开发。

    现如今,大明对于西伯利亚地区唯一的印象就是哪里的皮毛非常的好,这冬天的时候,你要是没有一件西伯利亚产的皮草大衣,那绝对都不好意思出门。

    特别是京津地区这些上层社会的人,对于西伯利亚、千河口、鱼溪的皮毛是无比的钟爱,用上等北极狐、紫貂做成的皮草甚至于都是有价无市,有钱都没有地方买。

    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它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不仅仅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更是蕴藏着无数的矿产。

    煤炭、铁矿、铜矿、石油、天然气、金刚石等等,资源种类齐全、储量大、价值高,后世的北极熊就是靠着这些资源在苦苦的支撑着,由此可见这里的资源是何等的丰富了。

    大明不能放着这样的一个宝库而置之不理,暴殄天物,还是要想办法将它给开放起来的。

    只是哪里的人实在是太少。

    整个西北省,人口最多的就是凛冬城了,凛冬城还都是靠流放犯人来支撑起来的,不然是真的没有什么人。

    没有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开发了。

    想要牢牢的掌握西伯利亚,将它始终控制在大明帝国的手中,那就要想办法增加这里的人口,不断的去开发这里。

    北海、凛冬城、葱岭等一些流放犯人的地方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设立起来的。

    但只靠这些犯人是远远不够的,大明需要人口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流放过去的犯人毕竟是杯水车薪。

    还是要像黄金洲一样,能够用利益驱动人去这些地方开发这里。

    自己之所以要大力的发展凛冬城,当然是为了挡住斯拉夫人东进的道路,驱动哈萨克汗国的部族西进劫掠斯拉夫,那也是为了阻止莫斯科公国的崛起。

    西伯利亚这块宝地,那是必须要掌握在大明帝国的手中。

    它的资源实在是太多、太丰富了,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岂能便宜了斯拉夫人。

    现在刘健既然问到了这事,那必须要坑一坑他了。

    如果他这个内阁首辅都兴冲冲的去西伯利亚这边挖宝了,那么其他收到消息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效仿。

    西伯利亚这片广袤的土地,资源又非常的丰富,到时候必然会有人可以靠着挖掘资源暴富起来,也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去开发西伯利亚了。

    反正自己也没有说假话,这西伯利亚确实是资源丰富,矿产丰富,现在先占着地方,在未来确实是可以卖资源过日子。

    也不算是骗人。

    只是这短时间内,如果信了刘晋的话,估计着都要掉到深坑里面去。

    西伯利亚现在要人没有人,要交通没有交通,这想要开发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或许比起波斯湾的沙漠来,这里更好一点的地方是不用为水发愁,波斯湾可以捞珍珠卖,这西伯利亚暂时也可以狩猎卖皮毛嘛。

    “西伯利亚?”

    刘健和李东阳一听,顿时就傻眼了。

    他们当然知道西伯利亚了,这西北省面积广袤无比,人口却是所有省当中最少的,这当官的都不愿意去哪里当官。

    冬天的时候冷的要死,泼水成冰的地方,你竟然跟我说这是好地方,这里的资源很丰富,未来很有前途?

    鬼才信你呢。

    可是再想想,刘晋似乎好像一直以来都不骗人,波斯湾这样的荒漠地区,都说有可能蕴藏着未来不可或缺的资源,有着巨大的财富。

    这广袤的西伯利亚有些资源之类的似乎好像也是获得过去啊。

    “哪里也太冷了吧,听说这冬天的时候,下的雪都可以将人给淹没了,而且荒无人烟的,实在不是什么好地方啊。”

    李东阳想了想说道。

    波斯湾好歹还是有人的,周围的荒漠绿洲之中,还是有阿拉伯人部落的,只要有水,波斯湾也可以变的很漂亮。

    可是这西伯利亚,哪里实在是太冷了,连野人、原始的部族都很少、很少,这纵然遍地是黄金,也没办法去捡啊。

    “信不信谁你们,西伯利亚不会比波斯湾差的,现在是冷,但是未来说不定就不冷了呢。”

    刘晋笑了笑说道,一副你爱信不信的样子。

    好地方肯定是不会告诉你们的,那都是要尽可能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的,能够告诉你们西伯利亚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这全世界,其实哪里都是好地方,只要能够占下一块来,以后子孙后代都不用愁。

    PS:今天开车回城里,开了一天,晚上就一章了~明天开始正常更新

第1618章,这速度也太快了

    “西伯利亚?”

    刘健和李东阳都默默的记下来,刘晋从来不骗人,他说是好地方,那绝对是好地方,肯定不会错的。

    就如同黄金洲,广袤无比的黄金洲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大明最为重要的黄金、白银来源地,每天都有很多往返于太平洋的运宝船,将一船船的黄金和白银源源不断的输入大明。

    这种速度远比历史上依靠贸易输入的速度要快不知道多少倍。

    历史上,在明晚期清初中期的时候,伴随着西方殖民地来到东方,东西方贸易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白银不断输入国内。

    这种输入,纯粹就是靠贸易顺差来形成的,本身来说,规模还是决定于双方之间的贸规模,况且西方殖民者也不是傻瓜,不可能说一直维持着这样的逆差现象,这也是后来为什么英国要弄鸦片的原因了,其中的一个就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黄金洲那是属于大明的版图,这里的黄金和白银掌握在大明人自己的手中,随便开采,根本就不需要所谓的贸易,挖出来多少都可以运回大明本土这里,也可以留在黄金洲。

    反正都是大明的地盘,都是一样。

    只是在黄金洲这里占据黄金和白银矿产的,基本上都是大明本土这边有实力的大商行、大贵族、大家族之类的,这开采出来的财富自然而然也就会运回本土这边。

    大量黄金和白银的涌入,也是让大明本土的白银变的不值钱起来,以前普通老百姓想要看到银子实在是太难了,用得最多的就是铜钱,现在,随便工作,一年不赚个几十两银子,那都是没人做的。

    也就是大明现在可以全球殖民,同时资本主义在迅猛的发展,大量的机械运用于生产之中,所以各种各样的物资物价并没有上涨多少,这收入大量的增加,物价没变,这生活自然是不断的提高。

    如果要是大明无法全球殖民,没办法从全球范围内掠夺财富和资源,如果自身没有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

    这大量白银的涌入,必然会导致钱贵银贱,最终的结果就是虽然手里面的银子是更多了,但是大家会发现,物价涨的更加离谱,最终来说,或许还不如以前的日子好过。

    后世螨清时期就是这样。

    大量白银的流入,导致了钱贵银贱,有没有办法从全球掠夺资源,又没有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这老百姓的生活就变的更加困苦起来。

    也就是靠着从美洲引进来的番薯,这才能够养活了4亿人口,但4亿人,也不过都是处在饥饿边缘线上而已,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不过是自吹自擂罢了,是螨清统治者的盛世罢了。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这就好比如是后世的增发货币,大量货币的增发,必然会导致钱不值钱,物价飞涨,老百姓手中的财富在无形之中就消失。

    道理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现在的大明能够从全球掠夺资源,再加上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所以大明人才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

    扯的有点远了。

    刘晋是不会骗人的,他说是好地方,那必然是好地方。

    “这西伯利亚到底该如何去运作呢。”

    刘健和李东阳都沉思起来。

    现在让他们烦恼的国事很少了。

    即便是现在江南这边发大水,北方几省干旱,但是对于大明帝国的影响似乎微乎其微。

    要粮食可以用铁路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你运过来,甚至于根本就不需要运粮食过去都可以。

    番薯、玉米在大明各地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种植面积很广,产量高,又不挑地,对水的需求又低,很容易就能够种活。

    平时都是用来喂牲畜的,又或者是当粗粮来吃,灾荒的时候靠番薯和玉米都可以轻松的度过去,再加上朝廷的赈灾,灾荒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朝局又非常的稳定,弘治皇帝自从割掉了阑尾炎之后,身体就非常好,现在也才四十多岁,正值壮年,春秋鼎盛。

    太子也是以及长大成人,还有几十个儿子,这大明的国祚绵延,传承有人。

    根本就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担心着那天弘治皇帝不在了,这太子又还年幼,贪玩,这大明风云飘摇什么的。

    至于边患问题,早就已经解决了。

    现在大家都在担心着会不会被大明给入侵,哪里还敢来招惹强大的大明帝国,大明疆土广袤无比,却是从来不用担心边患问题。

    世界上主要的国家现在都在打的水深火热,大明帝国却是可以隔岸观火,还在不断的往各方兜售军火,这小日子过的别提有多舒服了。

    他们几个大明的顶梁柱,也都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操劳了,都有心思为自己的家族弄点产业传下去了。

    “刘公,李公~”

    “江南水患,我已经电令吕宋、琉球、交趾三省各运大米十万担前去江南救济,用的都是最新的蒸汽轮船,估计着过两天就可以运抵江南用于赈灾。”

    “河南大旱,我也已经电令辽东省这边,连夜用火车运送五十万担面粉前去赈灾,预计这明天差不多就可以运抵河南了。”

    刘晋见他们两个在沉思,想了想也是说起国家大事了。

    现在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江南的水灾、北方的旱灾了。

    好在水路运输都极为方便,大明产量的地区粮食产量和存储量都非常的惊人,可以轻松的调度粮食前去支援。

    “这也太快了吧?”

    刘健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惊叹起来。

    “刘公,有电报当然快了,两地的旱情一出,通过电报我们京城这边马上就知道了,我们再通过电报下达命令给各省,时间都不需要一天的时间。”

    “再加上现在要铁路有铁路,要公路有公路,海运和河运也是极为发达,调集粮食赈灾也是很轻松的事情。”

    刘晋笑了笑说道。

    “哦,对,对,我把那个电报给忘了。”

    “真的是老了!”

    “电报这东西还真是神奇无比,隔着遥远的距离都可以实时联系上,我大明政令就可以更加畅通了。”

    听到刘晋的话,刘健这才想起了电报。

    这要是在以前,比如河南发生旱灾,一时半会,可能河南的官员都还未必会上报给京城这边,即便是上报了。

    以传统的奏报速度,可能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够送到京城这边,而京城的天子和大臣们还需要根据奏报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赈灾,赈灾的力度如何等等。

    这时间一拖,可能就已经是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发生旱灾的地方,老百姓可能早就已经没有粮食可以吃了,只能够吃树皮,或者是逃荒乞讨了。

    灾情蔓延到周围的地区,奏报不断上来。

    天子和朝中的大臣这才知道灾情的严重性了,赶紧去处理,又是调拨银子,又是调集粮食。

    但是等到了灾民手中的时候,可能又过了十天半个月,甚至于一个月的时间了。

    灾区这边的情况可能已经到了易子而食、饿殍满地的境地了,烽火四起、盗贼无数,朝廷这边还需要调遣大军来赈灾了。

    如果朝廷赈灾有力,粮食和银子都及时下来,老百姓能够喝上赈灾的稀粥,再停一停,灾情一过,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事情了。

    可是,如果遇到贪官污吏,又有粮商肆意哄抬粮价,天灾加上人祸,那情况就可能不一样了,流民动乱、烽火四起,再加上原本百姓就生活困苦的话,改朝换代都是有可能。

    这就是古代为什么帝王最怕出现灾祸的情况了,因为一旦发生了灾荒,江山就会动荡,社稷不稳,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

    然而现在,出现了如此重大的灾情。

    南方的洪涝和北方的旱涝同时出现,而且都非常的严重。

    可是大明却必须要担心什么。

    刘晋这边收到消息和报告之后,都可以马上做出安排。

    有电报的存在,可以第一时间内掌握灾区的情况,然后第一时间内安排赈灾,从周围省份调集粮食过去,从发生灾情到朝廷的粮食调集过去,可能仅仅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够了。

    几天的时间,老百姓家里面肯定都还是有存粮的,这有粮食吃,就不用怕。

    朝廷的赈灾粮食一到就更加不用担心什么了。

    那些想要发国难财,想要趁机哄抬粮价的商人都没有任何的机会,老百姓的粮食还没吃完,朝廷这边的赈灾粮食就已经到了,甚至于规模庞大,粮食价格都要下跌很多。

    你还想发国难财?

    你的生意可能连平时都不如,平时好歹还是正常生意,这有了灾情,朝廷的粮食调集过来,大量的粮食给老百姓发下去,都不需要买粮了。

    这样的赈灾速度,不仅仅可以讲灾荒的危害降到最低,而且朝廷这边赈灾的花费也可以降到最低。

    银子都不需要出,直接出的粮食,而现在大明最不缺的就是粮食了,朝廷设置在各地的粮仓早已经爆满了,只需要运过去就是了。

第1619章,这还是灾荒之年?

    河南开封的一处农村,王大爷看着都已经龟裂开来的田地,心里面也是忍不住祈祷起来。

    “龙王爷,你好歹也是下点雨,再不下雨的话,这地里面可就真的颗粒无收了。”

    自从开春之后,河南这边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下月了,这天天都大太阳的,田地都被晒得龟裂了。

    看看自家田里面的麦子,王大爷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带上水桶,准备着去河里面跳水浇灌下。

    只是当来到河里面的时候,这才发现,以往水量还不错的河现在都已经见底了,变成了涓涓小溪。

    “连河里面都没水了。”

    王大爷看着干涸的河床,又无奈的挑着自己的水桶往村里走去。

    刚刚走到村口,就看见众多的村民们坐在村口的大树下乘凉,聊着天。

    “今年这个大旱可真是少见啊,连河里面的水都干了,还想着挑些水去浇灌下田地呢。”

    王大爷来到树底下,看着村里面的村民们都非常悠闲的坐着,也是忍不住感叹起来。

    “这样的干旱,我六十岁了,也都只见过两回,上回的时候,还是四十多年前了,那个时候我还仅仅只有十几岁。”

    “那年啊,和现在一样,都是几个月没下一滴雨,连这河都干了,田里面的庄稼都旱死了。”

    “那个时候啊,大家都在吃树皮,吃观音土,树皮吃完了之后,大家就开始逃荒了,这逃荒的路上到处都是尸骨,实在是惨不忍睹啊。”

    王大爷的脑海中回忆着那个时候的场景来,有些事情他甚至于都还没有说出来,毕竟周围都是孩子,易子而食的事情是绝对不能说出来的,不然这些孩子肯定要被吓坏的。

    “可不是嘛,那个时候啊,吃了树皮之后,这人肚子大跟十月怀胎一样,连屎都拉不出来。”

    旁边同样上了年纪的李老头一听,也是跟着说道:“我记得当时我们王家村有200多户,几千人呢,结果呢,那次旱灾之后,我们村就只剩下不到80户了,这家家户户都有人饿死。”

    “我八兄弟结果就活下来我跟老五,我们两个都还是运气好,遇到了好心的老爷再哪里煮粥给灾民吃,硬是吃到了那一碗粥水,这才活下来。”

    “现在看着这些孩子们浪费粮食我就气,恨不能狠狠的揍他们一顿,看看这一地的粮食,当时要是有一块这样的馒头,不知道能够救活多少人。”

    “我有个亲妹妹,当时就是被人用三个馒头给买走了,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李老头说话的时候,都忍不住要打自己家的曾孙了,但是又舍不得,这平时含在嘴里都怕化了,哪里舍得去打,也就是做做样子。

    “可不是嘛,当年啊,这粮食可金贵了,特别是这灾荒之年的时候,一个人都换不到多少粮食的。”

    “哪像现在,纵然是这灾荒之年,这吃喝也是不愁的,这家家户户谁家没个几百斤粮食,一地窖的甘薯,一梁的玉米。”

    王大爷也是跟着说道。

    “现在村里人也是少了很多、很多。”

    “以前的时候,我们村人特别多,地就那么点,家家户户就死磕那点地上面,一年到尾都吃不饱,穿不暖。”

    “现在,这移民的移民,这进城打工的进城打工了,就剩下我们这些老头子、老婆子带着孩子们在这村里面了。”

    “以前几千人的大村子,现在连十分之一的人都不到了。”

    “是啊,是啊,看看远处的那些田地,以前的时候大家争着抢着种,现在免费给人种都没人种了。”

    “其实这大旱不大旱都差不多了,不旱也没人种,也就是看着自己家那点田地荒芜了难受,那可是祖上好不容易才传下来的。”

    王大爷也是感叹连连。

    世道变了,变的太快了。

    以前大家争着、抢着的田地,现在荒芜了都没人种了。

    以前灾荒的时候,饿殍满地,四处逃荒。

    现在同样是几十年一遇的大旱,大家却是可以悠闲的坐在这树底下聊天,孩子们手里面拿着玉米棒子,吃一半吐一半,便宜了跟在身后的那些鸡。

    “发粮食了,发粮食了~”

    就在这时,只见几辆四轮马车拖着满满的粮食来到王家村这里,从四轮马车上面下来几个官差,看着村民们就开始拿着铁皮喇叭喊了起来。

    “发粮食?”

    王大爷、李大爷等人一听,顿时就纷纷聚拢过去连忙问道:“发什么粮食?”

    “我们河南大旱,朝廷拨粮食下来了。”

    “大家都回去拿身份牌过来,每家每户,每四口人发一袋五十斤的面粉。”

    张平笑着说道,他是一个军人,退役之后就在开封府这里当了一个官差衙役,这次也是别派下来给大家发粮食。

    “四口人发五十斤面粉啊?”

    众多的村民一听,顿时就兴奋的互相奔走相告起来,一个个赶紧回家去拿身份牌,然后兴冲冲的来到马车这边等着领面粉。

    尽管家里面有足够的粮食,但是这朝廷免费的粮食,不拿白不拿。

    “还是现今的时代好啊!”

    很快,王大爷就扛着几袋面粉往树底下放着,整个人笑容满面,笑的合不拢嘴。

    他家人丁兴旺,领到了四袋面粉,算下来就是两百斤了。

    这家里面的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就剩下老人和孩子,这两百斤面粉都够吃到明年了。

    “是啊,是啊~”

    “还是现如今的世道好啊,当年要是家里面有这一袋面粉的话,我那几兄弟都可以活下来,妹妹也不至于被人几个馒头就买走了。”

    李大爷看着面粉,也是感叹的直点头。

    只有经历过拿着大饥荒的人才会真正明白粮食的可贵。

    当时人命如草芥,几个馒头就可以买到一个丫头,这还算是好的了。

    被大户人家买去了,至少还有的吃,不会饿死,更多的人则是饿死在了大饥荒之中,道路随处可见都是尸骸。

    “大家安心的在家里面吃着粮食,如果不够了,到时候朝廷还会有粮食发下来的。”

    “这次,我们河南的旱灾很重,天子也是免除了我们河南的很多税,今年、明年种地都不用交粮了。”

    “另外,听说京津地区的那些商行、工厂什么的也在办赈灾募捐,到时候估计着还有一些东西发下来,布匹、茶叶什么的肯定是有的。”

    张平给村民们发完粮食,也是例行的宣传起朝廷这边的赈灾政策来。

    灾荒最怕的是没有粮食,其实就是怕乱,只要不乱的话,一切都更好说,天灾不可怕,可怕的是天灾加人祸。

    “还有布匹、茶叶发?”

    众多的村民一听,顿时就更傻眼了。

    这是人在家里面坐,东西从天上掉下来啊。

    这粮食大量的发下来就算了,还要给大家发布匹、发茶叶,这、这还是灾荒之年吗?

    “肯定有的,大家放心好了。”

    “大家有认识字,看过报纸的没有?”

    “这大明日报上面不是刊登了朝廷的赈灾政策吗?”

    “这粮食可是四口人一袋五十斤,必须要足额的发放到大家的手中,大家拿到了粮食,到时候可是要给我们作证的,上面还会派人下来核查的。”

    “要是出现了克扣赈灾粮食和物资的,我们这些人可都是要掉脑袋的。”

    张平非常严肃的说道。

    这赈灾的物资刚刚下来,大明日报这边就已经将赈灾的方式和情况都公布出来,天下人都知道了。

    这发给灾区的粮食有多少,有多少人口,每口人发多少,这都是写的清清楚楚。

    一方面是让灾区的人安心下来,不要怕,有的是粮食给你吃,足够你吃到明年,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为了防止有人贪污赈灾的粮食和物资。

    以前的时候因为信息不畅,天子纵然是下了倾盆大雨,这到了老百姓头上的时候,可能连一滴雨水都没有。

    再多的银子拨下来,这层层克扣之下,一两银子都落不到老百姓的头上,只有赈灾的粮食,这些当官的还有可能和奸商们一起合伙高价卖掉。

    顶了天就是公开拿出一部分的粮食来煮粥赈灾,那都算是有点良心了,至少还能够救一部分的灾民。

    这老百姓哪里知道,其实上面是已经拨了足够的银子和粮食过来赈灾了,至少都被中间的官员给吞到肚子里面去了。

    现在就不一样了,有了大明日报,朝廷这边就可以讲赈灾的方式以及数量之类的都公布出来,让天下人都知道。

    再加上现在小学、中学都在大力的普及,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人识字,也就知道这个赈灾的情况了。

    这赈灾的粮食和物资到了老百姓手里面少了的话,老百姓就会知道,自然而然就会去闹,一旦被上面给知道了。

    这中间贪污的官吏绝对逃不了掉脑袋的命运,贪污赈灾款,在那个朝代都是重罪,如果让人查出来了,都是难逃一死的,甚至于连三族都要流放千里。

第1620章,远方的来信

    很快,发完粮食的张平带着人继续往下一个村庄走去。

    河南经过这些年的大移民,迁出去了大量的人口,留在河南的人口还不到原先的十分之三,而且还都是老人,老人年纪大了,故土难迁,即便是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家乡。

    大量的青壮年迁移到了辽东、西域、河中、中亚、南洋以及海外等地,人口的大量流逝,也是导致了河南的很多地方都变成了荒无人烟之地。

    一路走来,不知道多少村庄荒芜,房屋倒塌,宛如兵荒马乱的年代一般,这王家村是大村子,但是现在的人口也不及原先的十分之一了。

    这留下来的年轻人,大部分也都进城里面去打工了,在家种地的也就剩下这些老人了。

    时代变化的太快了!

    王家村,王大爷、李大爷等村民看着自己眼前的一包包面粉,脸上也是洋溢着笑容,这免费得到的东西,纵然是让人开心的。

    “还是现在的天子好啊~”

    “当年发饥荒的时候,要是有一包这样的面粉,这一家老少都可以活下来,可是那个时候,虽然听说朝廷有赈灾,但是赈灾下来的银子和粮食都让那些贪官污吏给吞到肚子里面去了,我们老百姓也就只能够等死了。”

    王大爷有些感叹的说道。

    “可不是嘛,可不是嘛,当年我八兄弟啊,结果就活下来两个,仅有的一个小妹还让人三个馒头给买走了。”

    “想想都可怜啊!”

    李大爷也是感叹的直摇头,再看看自己正在用玉米粒喂鸡玩的小曾孙,顿时就忍不住骂了起来:“臭小子,不好好珍惜粮食,等我看我不抽你。”

    说完就装着要打的样子,顿时他的小曾孙就调皮的赶紧走远,一边走还一边调皮的说:“打不着我,打不着我~”

    “回头我就让你爹把你带到身边,看他怎么收拾你。”

    李大爷一看,顿时就更气了,装腔作势一番也就算了。

    “叮铃铃~叮铃铃~”

    就在这时,一阵自行车的铃声响起,群民们赶紧看了过去,赫然是李大爷的孙子李野和王大爷的孙子王奕正骑着自行车回来。

    两个人也都刚刚二十出头,目前也是正在开封成立打工,因为离的近,所以每到周末的时候也是会骑自行车回来看看孩子。

    “爹~”

    看到李野和王奕,两人的几个孩子顿时就赶紧激动的跑了过去。

    “哈哈,我的乖儿子~”

    李野一把抱起自己的儿子,高高的举起来。

    然而又是恭恭敬敬的来到李大爷的身边喊道:“爷爷~”

    “嗯~”

    李大爷微微点头,然后看了看说道:“你媳妇怎么没有一起回来?”

    “她这周要加班,再加上这次我带了一些东西回来,所以就干脆没回来。”

    李野从自行车后面拆下来大包小包的,好几包东西,一边拆一边说道:“爷爷,这是去河中的三叔寄过来的大米和腊肉,这个是四叔从辽东这边寄过来的面粉和干货,还有这些五叔从南洋这边寄过来的糖,另外他们还寄了一些银子和信。”

    李野将大包小包的东西都给分类好,一边打开也是一边说道。

    李大爷一共生了六个儿子,早夭了两个,剩下四个,除了李野的父亲是老大留在了家乡河南之外,其他三个儿子这些年都分别移民去了河中、辽东和南洋。

    “老三,老四、老五?”

    李大爷一听,顿时就激动起来,看了看自己儿子寄过来的东西,再看看李野递过来的银元和信件,心里面那是激动啊。

    四个儿子,三个移民去了关外、海外,都已经多年未见了,平时虽然有书信往来,但一年也就只有那么一两封信。

    每一次收到他们的来信,李大爷都很高兴。

    当然此时此刻不仅仅李大爷如此,王大爷也是一样,王大爷也生了几个儿子,最终养大的有三个,有两个都移民去了辽东和河中,这一次也是同样给王大爷寄了粮食、腊肉、钱和信过来。

    “赶紧给我念念,给我念念~”

    李大爷拿着信,他不识字,也是递给了李野,李野他们这一带算是在新时代长大的,多少都上过几年学,也是认识一些字,虽然没办法做官什么,但好歹也不至于是睁眼瞎了。

    “好~”

    李野接过信,先拆开了三叔的信仔细的看了起来。

    “爷爷,这三叔的信啊,是三叔二儿子李鹤写的,上面说啊,看报纸说家乡大旱,颗粒无收,非常挂念您老人家,所以也是想办法寄了一些粮食、腊肉和银子回来给您,怕您啊,在这饥荒之年没有吃的。”

    “李鹤都会写字了啊~”

    李大爷一听,顿时就欣慰的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想了想说道:“当年他移民去河中的时候,都还仅仅只有你儿子怎么大呢,现在都已经读书写字了,好啊,好啊!”

    李大爷是真的倍感欣慰,尽管李家至今还没有出什么当官的读书人,但是这孙子会读书写字,那也是极好的。

    “爷爷,信上说了,这李鹤成绩很不错呢,都考上京城这边的帝国理工学院呢,到时候会坐火车去京城,可能回来我们河南这边停一下,到时候还会来看您。”

    “真的啊,考上帝国理工学院了?”

    “好啊,好啊!”

    李大爷一听,顿时就更高兴了,虽然不明白这帝国理工学院意味着什么,但一听就觉得很牛叉的样子,更高兴的是到时候还回来看自己。

    “老三他们怎么样?”

    接着李大爷又问起老三家的情况来。

    “爷爷,信上说了,三叔家现在过的很不错呢,家里面新建了一个养猪场,养了几十头猪呢,还有就是他们哪里今年风调雨顺,粮食又大丰收了,还说爷爷要是有空的话,可以去河中那边住住,说现在火车已经修过去了,坐火车过去又快、又方便舒适。”

    李野也是赶紧回道。

    “好啊,好啊~”

    “他们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李大爷顿时就笑的很开心,然后又急忙的说道:“看看你四叔的信。”

    “嗯~”

    李野也是赶紧拆开四叔家寄过来的信,快速的看了起来。

    “爷爷,四叔也是说看到报纸说家乡河南这边大旱,所以很担心您没有粮食吃,这也是寄了粮食和银子过来给您。”

    “另外四叔上面说了,四叔这边现在也是很不错呢,李贺、李明不仅仅成家立业了,而且还纳妾了,纳的是朝鲜人,还给您生了几个曾孙呢。”

    “哎呦,还纳妾了啊,这不是地主老爷了嘛~”

    周围的人一听,顿时就笑着说道。

    “可不是嘛,听说辽东这边的人很多都纳了朝鲜人为小妾,有些人干脆就娶了朝鲜人为妻呢。”

    “是啊,那个老刘家的孙子不就是娶了朝鲜人为妻子吗?听说很能干,家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呢。”

    其他人也是跟着说道。

    “好,好啊~”

    李大爷一听,顿时就更高兴了。

    说实话,当初没有移民出去的时候,李大爷也是为几个孙子的婚事着急呢,原先家里面那叫一个穷啊,穷的叮当响,一大家子吃饭都成问题。

    谁知道这移民出去之后,一个个都过的很不错呢。

    “四叔还说啊,给爷爷您寄了点人参过来,是四叔亲自去山上采的。”

    “另外,四叔家现在也是新建了一个养猪场,也是在养猪呢,还说现在很好卖,也是通了火车,想接爷爷你过去辽东这边呢。”

    “我才不去呢,辽东那么冷,去了不得要冻死,他们过得好就行了。”

    李大爷一听,顿时就连连摇头,辽东肯定是不去的,虽然说通了火车,去也方便。

    “爷爷~”

    “五叔这边也是和三叔、四叔一样,从报纸看到说河南大旱,怕您没吃的,也是寄了粮食和钱过来给您。”

    “信上还说了,说南洋这边即便是冬天的时候也非常的温暖,想让您啊过去过冬呢。”

    “我才不去南洋呢,还要坐船,我肯定晕船。”

    李大爷嘴上说不去,心里面却是高兴的很。

    “信上还说了,五叔家最近又弄了一个种植园,种了橡胶,另外就是;李青、李谦、李旭三兄弟啊,他们一起买了一条大船,花了好几万两银子呢,开始在海上跑船做买卖呢。”

    “好啊,好啊~”

    “他们三个小屁孩现在也是长大了,都有自己的船了。”

    李大爷一听,顿时就更欣慰了,当初老五家迁移去南洋的时候,三个孙子都还是小屁孩呢,现在都已经长大成人了,还有能力买大船出海了。

    “啧啧,李大爷,您这一家子可了不起啊。”

    “这老三家的孩子考上了帝国理工学院,这老四家的孩子都是地主老财了,都纳小妾了,这老五家更是买起了大船,李野也是了不起,现在都是工厂里面的管事了,您们李家了不起啊。”

    旁边的人听完,也是对李大爷说道。

    “是啊,是啊,真是不得了了。”

    “还是要多生儿子啊,这儿子多了孙子也多,曾孙就更多了,一个个都都有出息了,哪像我,生了一堆女儿,都是赔钱货。”

    “也不能怎么说啊,你女儿也是挺孝顺的,上次不是还给你寄了东西和银子过来。”

    “就是,就是,你姑爷不也是请你过去一起住,你自己不去罢了。”

    “那终究不是一个姓了不是。”

    “……”

    李大爷听着身边邻居的话,那脸上笑的更灿烂了。

    “我找个时间来去看看,你有空的话陪我走一趟,趁着还能够走得动,去看看他们。”

    另外一边,王大爷也是听着自己孙子王奕读信,想了想却是决定趁着身体还健硕去看看自己移民出去的儿子。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作者:中华田园牛所写的《大明镇海王》为转载作品,大明镇海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镇海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镇海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镇海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镇海王介绍:
弘治十年,这是大明王朝美好的中午。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大地,也同样在吹打着这个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王朝。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中世纪的黑暗。此时,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控制不到二十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初次抵达美洲也才过去七年,而达伽马正在海洋上筚路蓝缕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刘晋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从一介书生成为了大明镇海王!书友交流群:720342318,有希望本书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聊聊天~大明镇海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镇海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