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镇海王TXT下载大明镇海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187章,感叹连连

    “呜呜~”

    伴随着阵阵的汽笛声,弘治皇帝带着众大臣开始纷纷等车。

    给弘治皇帝等人乘坐的专列火车自然是最豪华的火车,车厢内的布置和普通的车厢都是不一样的,类似于后世专门给国家首脑乘坐的车厢。

    里面不仅仅是有宽敞舒适的座位,而且还有卧室,办公室,小会议室等等,准备极其的充分,布置也是相当的讲究。

    “这布置的还真不错啊!”

    弘治皇帝仔细的在自己乘坐的车厢内看了看,笑了笑说道。

    “陛下,这是属于皇家专列,自然是和一般的车厢不一样的。”

    “如果是一般的车厢,位置布置的非常紧密,伸个脚都不是很方便。”

    刘晋笑了笑说道。

    弘治皇帝以及众大臣要体验火车,刘晋自然是不可能说真的让弘治皇帝去坐大众的那种座椅。

    皇帝出行,规模浩大,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其次在其它的方方面面都是要考虑周全,不能有丝毫差错的。

    弘治皇帝这边是单独占了几个车厢,不仅仅自己需要一个车厢,在紧连的两节车厢内也是有大量的宫廷禁卫以及厂卫的人员。

    除了内阁阁老,六部尚书侍郎之外,其他的官员也只能够乘坐其它的车厢,当然这些官员乘坐的车厢也是类似于后世的一等座车厢,位置很宽,布局也是很舒适,和普通座是不一样的。

    “呜呜~”

    随着众官员陆续登上火车,很快,火车这边也是发出阵阵的汽笛声,同时有滚滚的白气不断的涌出来。

    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谢迁、张懋等人都是第一次乘坐火车,一个个都显得有些紧张,得知马上要启动了,一个个坐在座椅上面,手都抓着旁边的扶手、椅子、窗户之类的。

    “陛下,诸公~”

    “大家不必紧张,和火车运行其实是非常的平稳,即便是放一杯水在桌子上面,它也不会有水翻出来的。”

    看到他们的样子,刘晋顿时笑了笑说道。

    “哈哈,看你们紧张的样子。”

    朱厚照也是跟着笑了起来,拿出一个玻璃杯,倒上一杯水放在桌子上面非常自信的说道:“给你们展示下什么叫技术~”

    “水都不会翻出来?”

    李东阳微微有些不相信的说道:“即便是四轮马车有时候也是很颠簸的,更何况这个火车了,上车前我可是看过了,这铁路啊都是一些碎石铺成的,这再碎石上面行走,怎么可能会很平稳?”

    “就是啊,那碎石一个个都还挺大的。”

    谢迁也是跟着点点头说道:“即便是在水泥路上面,也不可能说连水都翻不出来。”

    “哼哼~等下你们就知道了。”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生气的哼道。

    “呜呜~”

    “铿擦~铿擦~”

    很快,伴随着一阵阵汽笛声响起,同时火车的车头这里,阵阵白气涌出,火车开始缓慢的启动,铁轨上行驶起来发出特有的声响。

    “启动了~”

    张懋看着外面,感受着火车的启动,立即出声提醒道。

    众人一听,顿时又是一阵紧张,弘治皇帝身边的萧敬、小黄门、宫廷禁卫等更是紧张,生怕出什么事情,让弘治皇帝受伤什么的。

    不过所幸的是火车运行的非常平稳,众人甚至于都感觉不到丝毫的颠簸。

    “铿擦~铿擦~”

    “呜呜~”

    火车在铁轨上不断的前进,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渐渐的窗外的景色也是在慢慢的往后腿,不需要一会儿的功夫,火车就开出了火车站奔着天津而去。

    “还真是很稳呢!”

    李东阳没有看外面,而是一直看着桌子上面的玻璃水杯,见里面的水只是微微波动,也是人在惊叹起来。

    “哈哈,那是当然~”

    “这火车其实是在铁轨上面运行,这铁轨啊是非常讲究的,它需要先铺设很宽、很稳的地基,然后再上面在铺设枕木、铁轨,大家看到的这些碎石啊,它其实是为了增大承压的面积,减小对铁路的压力。”

    “这主要是因为火车的运载量非常大,对路面形成巨大的压力,铺满碎石就可以增大受压面积,减小压力。”

    朱厚照高兴的笑了起来,然后也是给大家普及了什么是压力的知识,这听到弘治皇帝等人云里来雾里去的,始终搞不清楚这碎石跟压力、承压力有什么关系,一个个又不好意去详细的问,怕丢面子。

    众人看着桌上面的水杯,再看看外面倒退的景色,也是忍不住微微点头,在仔细的感受下,真的很稳,比坐四轮马车舒服多了。

    “别说,找上三五好友,一边坐火车一边聊天,一边欣赏外面的景色,似乎好像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享受。”

    刘健看着窗外的景色,京城的南区新城算是目前京城发展最快,最繁华的地区了,高楼大厦很多,坐着火车上面看,也是别有一番体验。

    “还真是这样~”

    谢迁看了看外面,笑了笑点点头说道。

    坐在窗户旁边,喝喝茶、聊聊天,看着不同的风景,确实是一种享受。

    “这速度还挺快的嘛,比起骑马来似乎好像也不错差多少。”

    张懋看着外面的景色,默默的计算了下说道。

    “那是当然~”

    “火车的速度可以达到160里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2个小时,160里相当于80公里,也就是40公里一个小时),而且在专门封闭式的铁轨上行走的话,即便是晚上也是可以运行的。”

    朱厚照再次得意的点点头,将火车的速度给说了出来。

    “160里一个时辰,这岂不是说,它一天可以走上千里?”

    听到朱厚照的话,众人再次微微吃惊了。

    日行千里,这是最上等的宝马才能够做到的,但一匹马才能够乘坐一个人,能够携带的东西也就是百斤左右。

    可是眼前这个火车呢,它如果能够日行千里,还一次性能够运载两千人或者是二十万斤货物,这就不得了了。

    “走上千里是很轻松的事情,一天十二个时辰,走六个时辰就有上千里了,如果走满十二个时辰的话,日行两千里都没有问题。”

    朱厚照很是得意的说道。

    “这…一次运载两千人或者是二十万斤货物,日行千里,这简直不敢相信!”

    李东阳听完,整个人都忍不住感叹的直摇头,实在是难以相信会有如此强大而便捷的运输工具。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出门可是极其艰辛的事情。

    他们都是从书生过来的,古代赶考的时候,路途的艰辛,他们这些书生是最有深有体会的。

    绝大多数的书生赶考都是靠两条腿来走路,离的近一点还好,要是离得远,可是要提前几个月就去赶考,腿都要走断,鞋都要戴上很多双才够穿。

    现在好了,如果有这个火车的话,以后出门就非常的方便了。

    仅仅只是坐在火车上面,喝喝茶、看看书、聊聊天,无聊的时候再欣赏下窗外的景色,一天走上千里路,再远的路途也会变的无比的轻松了。

    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大家以前的时候走路走累,顶了天也就是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之类的来勉励自己,却是从来都没有想过,出行还能够如此的轻松、便捷、快速。

    “是简直不敢想象!”

    谢迁也是跟着郑重的点点头,然后用回忆的语气说道:“我依然还记得当年我进京赶考,从浙江走路到京城来足足走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抵达京城。”

    “当时抵达京城的时候,整个人都累死了,一路上舟车劳顿,实在是苦不堪言啊,要是当时有这样可以日行千里的火车,这一边在火车上看看书,一边看看风景出行的话,想必就不会那么累了。”

    “是啊,当年我进京赶考,也是舟车劳顿,非常的累,也就是当时年轻,要是现在叫我走路回河南的话,恐怕要累死在路上了。”

    刘健也是跟着感慨万千。

    时代真的变了,变的太快了。

    他都能够想象到有了这火车以后,大明各个地区之间的往来将会变的更加的便捷、快速,日行千里,又是如此的平稳,舒适,这哪里是出远门啊,这是简直就是享受。

    而且各个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也同样将会变的更加的便捷、快速,如此强大的运载能力,只要是火车铁路延伸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比起现在正在大规模兴建的水泥公路来,火车的出现将会真正打破大明地域之间的阻隔,将大明广袤的疆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利国利民之神器啊!”

    张懋也是跟着郑重的点点头,接着双目开始放光了。

    铁路如此强大的运载能力,而且还如此的重要,这修铁路的买卖自然是能够做的,自己必须要参与进去。

    “以前的时候,总觉得工匠之类的都是奇巧yin技,是微末之道,现在看来,还是我们太过的愚昧而无知了,工匠的力量竟然可以如此的强大而不可思议!”

    李东阳也是跟着感叹道。

第1188章,铁路的作用

    “呜呜~”

    “铿擦~铿擦!”

    伴随着阵阵的汽笛声,火车行驶在铁轨上,京津地区十月的初寒丝毫不能浇灭火车上乘客们的热烈讨论。

    “这坐着火车欣赏我大明的大好河山,真是一种享受啊!”

    弘治皇帝看着窗外的景色,此时已经是十月,金秋十月,大地染上一片金黄色,抬眼望去,一望无际的原野,远处金黄色的山峦,还有一处处村落升起的袅袅炊烟,水泥道路上面络绎不绝的马车……

    眼前的这一切都让弘治皇帝看的如痴如醉。

    尽管这样的景色实在是太普通不过了,但对于深居皇宫之中的弘治皇帝来说,出来走一趟都是不易的,更何况,又是第一次乘坐火车,这感觉就大不相同了。

    “哈哈,陛下,以后我大明东西、南北都全部修通这样的铁路,以后陛下想要去哪里看看都可以变的很方便了,到时候就可以乘坐火车看遍大江南北。”

    一旁的张懋也是跟着笑呵呵的说道,拍马屁这件事情上,他一向都不会认第二的。

    “火车和铁路的运载能力如此的强大,如果我大明的大江南北、海内外都有大量的铁路联通的话,那我大明的江山将会变的无比牢固。”

    “这一条条铁路就仿佛是一条条经脉一样,将我大明广袤的国土牢牢的连接在一起。”

    李东阳也是跟着直点头。

    没有亲自乘坐一次火车是很难理解火车的强大运载能力。

    只有亲自去乘坐一次,感受火车的强大运载能力以及可怕的速度,你就明白它对于一个国家,对于社会、对于经济的重要性。

    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出门靠腿,运货靠挑的时代来说,火车的出现绝对是划时代的东西。

    “臣也支持我大明大修铁路,以后凡是我大明铁路所到之地,我大明的江山就会变的无比牢固,同时也会变的更加繁荣昌盛。”

    刘健也是跟着郑重的点点头。

    “铁路自然是要修的,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修建,这是非常关键的。”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沉思一会说道。

    接着将目光看向刘晋说道:“刘爱卿,这大明的第一条铁路都是你修的,你最有话语权了,你说说看。”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众人齐刷刷的将目光看向刘晋。

    “陛下,诸公~”

    “我大明幅员辽阔,先不说黄金洲和澳洲,单单是在亚洲大陆上面,从我大明最东边的辽东到我大明最西边的南云省足足有将近三万里。”

    “我大明的南北,从最北面的北极圈一直到象林省、郑和省,也是有两万多里,如此广袤的国土,这绝对是千古以来最大的帝国。”

    “如果算上黄金洲和澳洲的话,那就更加的庞大不可思议。”

    刘晋拿出了世界地图,指了指地图说道。

    众人一边听也是一边微微点头。

    “火车具有极其强大的运载能力,无论是用来运人还是运货物都非常的方便、快速。”

    “这对于加强我大明对整个庞大国土的掌控是非常有帮助,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大明更加的繁荣、昌盛。”

    “很简单的举个例子来说,现在我大明即将进入冬季,寒冬来临,京津地区的蔬菜水果一下子就会销声匿迹。”

    “但是在南方的琉球、吕宋等地,他们哪里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即便是冬天都不会太过寒冷,依然可以种植蔬菜、水果。”

    “可是因为交通的限制,乘坐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够抵达京津地区,而蔬菜水果又是时令的东西,无法长时间保存。”

    “如果我们能够修通贯通南北的铁路,依靠铁路,只需要三四天的时间就可以从南方运输大量的蔬菜水果到京津地区。”

    刘晋在地图上划出一条线路,基本上是沿着后世的京沪线划的,这是最有价值的一条线路。

    “嗯~”

    众人听完也是直点头。

    身为大明最顶层的他们,当然是很清楚这一点,每年到了冬天的时候,京津地区没有蔬菜瓜果产出的季节,就会有船只从琉球、南洋等地运输大量的蔬菜水果到京津地区来。

    价格极其的昂贵不说,关键是都不算新鲜,可即便是如此,在大冬天的时候,蔬菜水果依然是抢手货,根本就不愁卖。

    “再比如从最西边的南云省、河中、西域到我们大明的京津地区。”

    “这一条线路非常的长,如果是用四轮马车来运输货物的话,足足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够抵达京城。”

    “而这一带地区,南云和河中地区土地肥沃、粮食的产量非常大,同时又有着极其优良的牧场,每年产出来的牛马羊不知道有多少。”

    “西域这边牧场众多,牛羊和马匹的产量非常大,再加上哈萨克汗国每年向我们大明进攻十万匹战马。”

    “同时这一带地区又是我大明现在最重要的棉花产地,而且这些地区,汉人少,各个部族众多,我大明的统治并不稳固。”

    “因为地域广袤,交通不便,尽管这里有着极其丰富的粮食产出,牛羊和马匹的产出,可是离我们中原太远,交通运输不便。”

    “这里的牛羊和马匹根本就没有办法大规模的运到中原地区来,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京津地区以及我们大明的中原地区,拥有庞大的人口,却是非常缺乏牛羊、马匹等优质的肉食、奶源以及畜力。”

    “如果我们能够修通这样的一条铁路,利用火车来运输牛羊、马匹和粮食的话,这些地方的粮食、牛羊、马匹、棉花等等都可以大规模的运到中原大地来。”

    “不仅仅可以平衡各个地区之间的饮食结构,多吃肉可以强壮我大明人的体魄,大量的使用马匹和牛又可以节省人力,这对于我们大明来说,意义就非常的重大了。”

    “而且只要有火车和铁路,以后西域、河中等地或者是边境地区出现动乱之类的,朝廷也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迅速的调兵遣将平定动乱,巩固边境。”

    刘晋又在地区上面东西划出了一条线路。

    说实话,刘晋最想修建的铁路就是这条了,大明对西域、河中、南云省的统治其实还是比较脆弱的。

    因为这些地方的汉人实在是太少了,每个地方现在也仅仅只有百万新迁移过去的汉民,占人口多数的还是当地的部族。

    而这些地方又物产丰富,其中最重要的牛羊和马匹的产出,这里的优质牧场实在是太多了。

    天山南北、富饶、广袤的河中,南云省就更不用说了,以至于这里产出的牛羊、马匹等等根本就吃不完,有大量的剩余,肉干也是成为这里特有的一种特产。

    如果有一条铁路贯通东西,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里的牛羊和马匹可以一车、一车的运到中原地区来丰富大明百姓的食谱。

    吃是很重要的。

    人长的高不高、壮不壮,发育好不好,这跟吃的东西有很大的关系。

    后世的欧美人为何普遍人高马大,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吃的肉多,牛肉、羊肉什么的,随便造,因为他们大部分国家都是地广人稀,有着大量优质的牧场,肉的产量非常高。

    相比之下,我们就看起来长的很矮小,平均身高远远低于欧美人,这种情况一直到了21世纪,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肉更多了,新生代孩子的身高才迅速的提高,不说追上欧洲,但也要比以前高很多。

    这就足以说明吃的重要性。

    要想提高大明人的身体素质,肉食比例就很关键,而西域、河中、南云省、北方草原省等地区的牧场就非常关键和重要了。

    “不错~”

    众人听完也是跟着直点头,这个道理很简单。

    “另外我以前的时候就说过了,我们大明的天气是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故而我大明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出现。”

    “南涝北旱或者是南旱北涝,在以前的时候,一旦出现灾荒,必然流民四起,烽火连天,很容易就造成我大明社会的巨大动荡。”

    “但是如果每一个省都有火车和铁路的话,我们朝廷就可以从容自若的从周围各个地区调遣粮食、物资和人力去赈灾、救灾。”

    “以前运输粮食可能要十天半个月,有了火车和铁路的话,可能只需要两三天就足够了,即便是有再大的灾荒,我大明从此以后也不需要担心什么。”

    “因为我大明的产量地非常多,传统的中原地区、江南、辽东、西域、河中,南洋,一个地方出问题,影响都不大,其它地方可以快速的支援粮食过去。”

    说完这些,刘晋又继续讲起铁路火车在救灾、赈灾之中的重要作用。

    在后世,同样每年都有洪涝灾害,但是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可是对于大明朝来说,任何一个地方如果出现了灾荒都是很可怕的事情,因为有了灾荒必然会出现种种乱象,甚至于烽火四起,陈胜吴广不断的涌出来。

第1189章,统一标准、朝廷运营、公私结合

    铁路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这绝对不是胡乱说的。

    后世华夏被外敌欺辱的时候,列强热衷于在华夏大地修建铁路,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想要帮你搞建设,要给你做贡献,而是为了依托铁路,依靠铁路这个命脉来掠夺华夏的财富和资源。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刘晋所说的这几点,仅仅只是它最基本的几个作用之一,事实上,铁路所能够给一个地区和国家带来的好处实在是数不胜数,可以犹如一条条血管一样,盘活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这就好比是水泥公路差不多,便捷交通,方便了人员和物资的流通。”

    谢迁想了想跟着说道。

    “是的,但火车的运输能力比公路要强大的多,不过造价同样也是更加的高昂,它需要铺设专门的铁路和轨道。”

    “单单是京津铁路都花了上千万两白银,它几乎是用银子给铺出来的。”

    刘晋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铁路如此重要,关系着国家命脉。”

    “所以在铁路修建和运营方面,朝廷是必须要做到统一标准、朝廷运营、公私结合这三点来。”

    接着刘晋也是提出了自己在铁路方面的三个观点。

    “统一标准、朝廷运营、公私结合?”

    众人一听,顿时就微微思索起来。

    “何谓统一标准?”

    刘健想了想问道。

    “所谓统一标准,那是指,以后我大明所有修建的铁路、建造的火车都必须按照统一的规格和要求来。”

    “这火车的轨道有多宽,建造的结构、火车站的结构、火车票是销售、运营管理的系统和标准等等,这些全部到做到统一。”

    “这是因为,如果每一条铁路的标准都不一样的话,那么不同的火车就没有办法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也就没有办法做到全国统一调度。”

    “其实简单的理解就是要车同轨、书同文的意思。”

    刘晋想了想也是解释道。

    “原来如此~”

    众人一听解释,顿时就明白了,也是跟着纷纷点头。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地区、商行都胡乱的乱建造的话,那大明的铁路就没有办法做到联运了,这会大大的影响铁路运行。

    “朝廷运营又是如何理解?”

    李东阳想了想又问道。

    “铁路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国家的命脉。”

    “如此重要的东西自然是要掌握在朝廷的手中,由朝廷来负责统筹运营。”

    “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因为这铁路与铁路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这京津铁路,它肯定是非常的繁忙,每天发几十车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但是我们大明修建铁路,肯定不能只修建繁华地区的铁路,以后肯定是要修建铁路到偏远地区,偏远地区的铁路造价更高昂,同时人口少,运营的成本更高。”

    “这也就是意味着修建到偏远地区的铁路其实是不挣钱的,但朝廷并不能因为不挣钱就不去修建,也不去运营。”

    “所以这就需要朝廷来统筹铁路的运营和管理,即便是偏远地区、边境地区,铁路也一样要修,也一样要运营起来。”

    “因为这已经不是关系到赚不赚钱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国家边境稳定,带动偏远地区发展的事情了。”

    “臣建议在工部下面建立一个专门铁道衙门来负责统筹全国铁路的修建和运营之事。”

    刘晋再次解释道。

    其实这很好理解,后世的高铁都是亏本的,但是国家一直坚持在不断的修建高铁,往贫困地区修,这本身是绝对亏本的事情,但依然要做。

    因为高铁的存在可以带动偏远落后地区的发展,在国家的层面,很多东西是不能用经济去衡量的。

    但如果铁路是私营的,商人逐利的情况下,私营的企业是绝对不会做亏本买卖,是绝对不会往没有价值的地区修建铁路的。

    这一点上面,电力、邮政、公路等等也都是如此,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和规划,不计较经济上的得失。

    “说得好!”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忍不住赞道。

    刘晋也是让他再次刮目相看。

    刘晋非常有钱,但是一直以来给弘治皇帝的印象,刘晋就不是一个爱钱的人,他的钱都用在了有用的地方上,几乎没有用在自己享受的地方。

    办学校、办工厂、办商行、修道路,现在又来修铁路,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事情,特别是办学校上面,刘晋非常的大方,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砸下去,眼睛都不眨一下。

    但但是刘晋所创办的学校都已经不知道有多少,这京城南郊这里,属于高级别的院校都有十几个了,纺织学校、机械学校、桥梁建筑学校、医学院、造船学院、音乐学院、美学院、帝国理工、帝国化工等等。

    这些新式的高级别院校创办人全部是刘晋,学校的经费也是几乎都是刘晋出的,再加上在大明各地开办的新式学校。

    刘晋在这方面是真的非常大方,自己至于,一向都简朴的很。

    现在听到刘晋关于铁路的观点,这又让弘治皇帝觉得刘晋是真心不错,深刻的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也是认识到了在国家的层面,铁路是不能用赚不赚钱来衡量要不要修建的。

    “商人逐利,有钱赚的铁路他们自然是会修建的,这没钱赚的铁路肯定就不会修。”

    “但是对于国家来说,越是偏远、边境的地区,越需要铁路来巩固国家在这些地方的统治,带动这些地方的发展。”

    李东阳也是跟着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嗯,继续说下去,说说这个公私结合又是怎样公私结合的。”

    弘治皇帝脸上的笑容更盛。

    作为一个传统教育下长大的皇帝,对于新鲜事物,他一方面想要了解,另外一个方面又总的觉得自己不该如何去应对。

    以这个铁路来说,弘治皇帝一下子就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和对整个国家的巨大作用。

    可是该如何来管理铁路,又该如何在大明各地修建起庞大的铁路来,这些都让他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要知道在以前的时候,历代君王是比较崇尚无为而治的,说的简单点就是什么都不管,放任国家和百姓犹如杂草一样自己生长。

    可是这样的管理国家的方式显然是越来越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了,这个铁路来说,经过刘晋简单的一说,大家立即就意识到。

    如果朝廷不参与进去的话,只是让私人来建造铁路、运营铁路的话,那么在有经济价值的地方,铁路可能会建很多条,而偏远的地区和边疆地区,可能就没有人愿意去修建铁路了。

    这显然是不行的,铁路如此重要,朝廷还需要依靠铁路来加强对各地的掌控,同时加强各地之间的往来和交流。

    而听了刘晋的一番话,弘治皇帝也总算是心中有数了,这铁路以后该如何管理、如何修建、如何运营,心里面都门清了。

    “所谓公私结合~”

    “是值在铁路的修建上面,朝廷要参与进去,同时也要积极的发挥民间的力量。”

    “这主要是因为铁路的修建实在是耗子太大了,京津两地也就是不到两百里,可是就花费了上千万两白银来修建。”

    “我们整个大明地域广袤、幅员辽阔,想要修建起覆盖整个大明的铁路网,这需要的银子将会是天文数字。”

    “如果仅仅只是依靠朝廷的财力来修建的话,朝廷再多的银子也是不够的,一年能够拿出来修建铁路的银子恐怕也只有三四千万两银子,也就是说一年的银子只够修建千里左右的铁路。”

    “如果能够像京津铁路一样,通过在天津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方式,向整个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方式,随随便便,一年募集几亿两银子用来修建铁路都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就是意味着用这样的方式,朝廷一年都可以修建起几万里铁路来,只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我大明就可以修建起覆盖各个地方和省份的铁路来,整个大明都将通过这些铁路练成一块。”

    “所以臣以为,以后大明的每一条铁路,朝廷这边进行规划,出一部分的资金,然后在天津证券交易所这里进行公开上市,募集资金,这样一来,也就是公私结合,朝廷是大股东,还能够从铁路运营之中分到属于自己的红利,可谓是一举多得。”

    刘晋想了想也是将公私结合的想法给提出来。

    现在的大明朝廷虽然有银子了,但是远不能和后世相比,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在大明的税收相比起后世依然很轻,即便是商税也很低,其次就是没有掌握印钞机,印钞机在大明第一银行手中。

    所以没有办法放水,这财力自然有限,不可能和后世一样,以国家的力量来大修铁路,必须要借助民间的资本和力量。

    大明真正最有钱的是大明的士绅、地主、商人等等,而不是大明朝廷,这几年还好,要是以前,大明朝廷那是穷的叮当响,国库里面都能够饿死老鼠。

第1190章,线路规划

    “讲的好啊!”

    听刘晋讲完,弘治皇帝也是笑着直点头。

    关于铁路的方方面面也总算是有了一个统筹性的规划了,有了刘晋提出的这个方针,这关于铁路的方方面面以后是不用再废太多的心思了。

    再看看外面的景色,此时火车已经完全离开了京城的范围行驶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面,大地一片金黄色,一处处村落散落在各处,天空之中,大雁南飞,晴空万里,远处的山峦起伏、渐渐在视野之中变的模糊。

    再听一听近处火车所发出来的阵阵汽笛声,随手喝一口参茶,这出远门竟然也可以如此的享受。

    “真是让人期待啊,如果有一天,我大明的每一个省都能够通火车的话,朕一定要坐火车亲自去每一个省走一走、看一看,看看我大明的壮丽河山。”

    弘治皇帝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声。

    身为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身为天子,虽然手掌乾坤,但也同样被死死的束缚在京城这一亩三分地上面。

    弘治皇帝这一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天津了,除此之外,它连北直隶都没有出过,他很想有一天能够去各地走一走、看一看。

    但他是天子,自然不是想走就能走的。

    但是有了这个铁路就不一样了,以后只要铁路延伸的地方,往来都会变的极其的轻松,出远门也不再会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可以悠闲自在的在火车上欣赏窗外的风景。

    故而弘治皇帝也是萌生了这样的一个念头,想要到大明各地去看看这大明的大好河山。

    “陛下,您的心愿肯定是可以实现的。”

    刘晋一听,连忙笑着说道:“我们大明国力鼎盛,百姓富足,铁路又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热衷于投资修建铁路。”

    “相信不需要多少年的时间,我大明的铁路就可以遍布每一个省,据时,天下万民都将受到陛下您的福泽,从此以后出远门就轻松了。”

    “哈哈,朕也是非常期待那一天的。”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

    “刘晋,你对我们大明的铁路修建的路线有什么好的意见?”

    接着弘治皇帝想了想又问道。

    “陛下,诸公~”

    “我大明南北、东西都非常的大,地域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东部多平原,中西部多山区和高原。”

    “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上,差异也是非常明显,东部和南方明显要比西部、西南、西北这些地区更好。”

    “所以在规划铁路路线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这些因素,同时还要将巩固国家疆土等诸多因素考虑其中。”

    “我大明最合适的铁路路线规划最起码应该是六纵五横~”

    刘晋想了想后世的铁路路线,再结合现在大明的疆域版图,也是在庞大的大明疆域版图上面划出了是一条线路。

    “六纵五横?”

    众人一听,齐刷刷的看向地图。

    “这最北面为什么要弄一条铁路线?”

    张懋看了看最北面的一条东西线说道,这一条东西线,基本上是沿着后世北极熊最重要的东西铁路干线,也就是横穿广袤西伯利亚地区的铁路线。

    “这最北面,地域寒冷,天寒地冻,而且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汉人,都是一些茹毛饮血的通古斯野人在生活。”

    “但是我大明的子孙在不断的繁衍,未来的人口肯定会越来越多,必定会逐渐的向着这片广袤的区域发展,而一条贯穿东西的铁路,必定能够带动这片广袤区域的发展。”

    “在这一片广袤的区域之中,拥有着数不尽的资源,单单是林木资源都足以让子孙后代砍伐不知道多少年。”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我们这一辈肯定是不需要修建这条铁路线的,后辈子孙发展到了这里,修不修,他们说了算。”

    刘晋笑了笑回答道。

    后世的北极熊可是靠着这片广袤土地的资源支撑下去的,现在这片土地归属了大明,以后大明人的子孙也是可以躺在上面吃老本。

    这里的资源实在是太多了,石油、天然气、铁矿、煤炭、林木等等,单单是卖资源都可以过的很不错的。

    更何况,这片广袤的土地,其实土地是非常肥沃的,只是因为维度太高,天寒地冻,故而不适合耕种。

    但如果地球气候变暖,这些地区气温变高的话,这片广袤的土地还不知道能够开垦出多少耕地来,养活不知道多少人。

    说的简单点,那就是不要嫌弃土地多,不要觉得现在看似没用的荒漠地区而丢弃,说不定以后就有大用处呢。

    “嗯~”

    众人微微点头。

    “东线这条大家都很好理解,它是从辽东到京津地区,再从京津地区走北直隶到山东,山东到南直隶,再到浙江,过了浙江之后修到福建、广东、广西、交趾、象林。”

    “这一条贯穿南北的东西线路,同时也是一条沿着沿海地区修建的线路,现在我大明发展最好的地区就是这些沿海地区,这一条线路的修建也必将带动我大明这些区域的发展。”

    “当然,如果这条线路修通的话,从最北的辽东到最南的象林,经过了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非常的长了。”

    刘晋笑着解释起上面的一条条线路来,说到最东边的这条南北线路的时候,刘晋自己都非常的期待了。

    脑海中也都在想着,如果这样的线路真的能够修通的话,那以后一定要亲自坐一趟火车去看看沿途的风景。

    从热带到寒带,这一路上可以看,可以玩的地方就太多了。

    但想要修通这样的一条线路,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平原地区还好一些,这山区的话,没有足够的技术,恐怕是很难修通的。

    “这第二条南北线,还是从京津地区出发,北直隶南下到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同样也是贯通南北,往北还可以延伸至草原上。”

    “第三条南北线则是从山西、河南、湖广、广西,往南可以连接上通往交趾、象林的铁路线,往北也可以修往北方草原,利用北方草原的牛羊运输至南方地区。”

    “第四条南北线是从陕西修往四川、贵州和云南,如果以后我们大明得到了缅甸这片土地的话,还可以往缅甸这边修建过去,一直修到印度洋边上,如此一来的话,以后我大明的西南地区出海就不必绕一大圈,而可以直接选择走这一条线路。”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晋也是忍不住将目光看向了缅甸这里。

    这样看起来的话,云南四川似乎好像离海也并不是很远的样子,主要是被横断山脉给阻挡住了,要是能够拿下缅甸,修一条铁路贯通的话,那就真的不得了了。

    后世的被人死死的掐住了麻六甲海峡,日子憋屈的紧,但要是能够得到缅甸的话,情况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以后世基建狂魔的性格,横断山脉的山再多,恐怕也是无法组织兔子在这里修建铁路、高速公路什么的。

    “也不知道张氏兄弟能不能拿下缅甸,实在是不行的话,就只能够出动大明的军队了,缅甸对大明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拿下了缅甸,这西南地区出海就近了。”

    刘晋想到了张氏兄弟,这对活宝在商行这里上市了一个缅甸翡翠商行,募集了大量的资金,准备一举拿下缅甸,想要占下这里的翡翠玉石资源。

    听到刘晋的话,众人的眼睛微微一亮,以前没想到缅甸这一块,现在一提,顿时觉得缅甸这一块似乎好像真的很关系啊。

    要是铁路能够修到缅甸去,这对于大明来说,意义就太大了。

    联通印度洋,这以后往西可以加强对天竺的掌控,往东还可以威慑暹罗,保护大明的麻六甲海峡。

    “这最后的一条南北,则是放在西域、河中地区,贯通西域、河中的南北,往北还可以继续往广袤的这片区域修过去。”

    “南北线路非常的重要,不过东西线路同样如此,这最北面的已经说过了,它可以贯通最北面的东西地区,往东一直可以修到海参崴这里去,往西甚至于可以修到欧洲去,未来我大明如果能够夺取东欧平原的话,这条铁路都可以一直修到欧洲人的波罗的海去。”

    “再往南一些则是第二条东西线,也是目前看来最为重要的,从京津地区出发,过山西、陕西、甘薯到西域,在贯通西域到河中地区去,绕过里海修到南云省去。”

    “这条线路如果能够修通的话,我大明对于西域、河中、南云省的掌控将会变的空前强大起来,同时也能够带动东西之间的往来,这西域、河中、南云省地区的牛羊和马匹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中原地区,为我华夏子民强壮体魄提供足够的肉食。”

    说完了南北线,刘晋又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东西线路的规划来,基本上和后世的差不多,但现在大明的版图实在是太大了,都有往西边延伸和扩张。

第1191章,又争起来了

    “陛下,我觉得应该先修通最东边这天南北线路,一来这条线路所经过的地区都是我大明最为重要的地区,税赋重地、粮食产地,二来这条线路所经过地方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区,修建的成本可以最低。”

    火车上,弘治皇帝和众多的大臣看着地图在讨论着该先修那条干线。

    “陛下,我觉得应该先修东西的干线,修一条从京城到南云省的铁路,加强我们大明对西域、河中、南云等地区的控制,同时还可以继续往西扩张。”

    张懋看了看谢迁一眼,想了想也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铁路修建起来可是非常耗资的,公路和它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先修那一条干线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所以很自然的这些大臣们也是争吵起来,铁路如此重要,关系重大,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谢迁,他是浙江人,老家在浙江,在修铁路这件事情上,他自然而然是要替自己江南说话了。

    这铁路如果能够修到浙江区,这对于带动浙江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所以他就主张先修到浙江的东部干线。

    而张懋,他就不一样了,他算是勋贵集团的代表了,西域、河中、南云等地都是大明军队依靠武力夺取的。

    在这些地方有大量的土地、牧场等等都是奖励给了军方的这些人,张懋这个英国公在这些地方也是有大量的投资。

    他拥有大量的牧场、棉花种植园、葡萄种植园、酒庄等等,如果能够修通东西的干线,这对于他的这些投资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牧场养殖出来的牛羊和马匹可以快速的运输到中原地区来,种植园的棉花、葡萄、酒等等也是可以用很低的成本运回来出售。

    这条干线对于在西域拥有大量投资的勋贵集团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当然也是要站出来表态的,而且理由也很站得住脚。

    加强帝国对西域、河中、南云等地的控制,这是设计到帝国长久稳定,边疆安全的大事,铁路一通,皇帝这边调兵遣将就非常的轻松快速了,轻轻松松就可以将几十万大军来回调动,而粮草之类的消耗几乎可以忽略了。

    “陛下,臣以为应当先修中路的干线,这东部干线所涉及的地方都是沿海地区,这沿海地区有船运、河运,本就已经非常的便捷了,这铁路干线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但中路线路就不一样了,它所经过的地方,正是我大明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区域,特别是传统的中原地区。”

    “这些区域人口众多,一直以来都是我大明外迁人口最多的地方,如果可以修铁路的话,这以后人口迁移都可以更加的方便。”

    “同时,这些区域也是我大明最贫穷的区域之一,修建铁路可以带动这些区域的发展。”

    “其三,它位于中间区域,先修中间干线,也有利于铁路网的形成,无论是沟通南北还是联通东西都会更方便。”

    刘健又站了出来,没什么说的,身为河南人的他自然是要为大河南说话。

    这以前修公路也是,最先没有照顾河南,现在修铁路也是,竟然又想要先绕过河南,这坚决不行。

    我大河南这些年可是承受了诸多的重担,大量的人口迁移到了大明的新土,这些可基本上都是靠走路外迁的。

    虽然一路上朝廷也还算照顾的不错,但是刘健依然还是收到了无数的血泪书信,如果能够修铁路的话,外出就方便多了。

    他也是一连说出了三个理由,涉及移民、中部发展、贯通东西南北什么的。

    其实归根结底的来说,还是因为河南是他的老家,在这种事情上,他必须要为自己的家乡说话。

    “臣觉得应该先修南方的干线~”

    “北方地区多平原,有水泥马路就可以了,可是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交通闭塞,如果能够修通铁路的话,必定可以带动南方的发展。”

    “比如先修湖广到两广的铁路,或者是修湖广到江浙的铁路,到时候,湖广地区的粮食就可以供应天下所需了。”

    李东阳看了看几人,这一个个都为自己的家乡代言,自己这个湖南人如果不说上几句话,这以后肯定都无言见江东父老了。

    “哈哈,诸位爱卿说的都很有道理,这些线路都很重要,都要修。”

    弘治皇帝一看,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种事情是,弘治皇帝当然也是清楚他们的意思了,但他并没有生气,反而觉得高兴,这为自己家乡说话,是人之常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没有什么可说的。

    给自己家乡人说话,不仅仅不会被人骂,反而还会被大家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会受夸赞。

    这一点在后世可是有点不一样,后世的牧羊犬出了国就总是攻击自己的国家,说这不好,那不好的,简直就是数典忘祖的垃圾。

    总想着靠舔来获得西方人的认可,其不知在他们的眼中,连跳梁小丑都算不上。

    刘晋也是满脸笑容的看着他们在哪里争,一个个争的面红耳赤的,就跟当初京津公路修通之后,朝廷决定大修水泥马路时,他们也一样在争吵。

    不仅仅是他们在争吵,这事情要是放到朝堂之上来商议的话,朝堂都要乱成一锅粥,因为各个地区出身的官员必定会争,争着给自己的家乡谋福利。

    修水泥公路尚且如此,这耗资更大的铁路,那更要争了。

    刘晋都可以想象到,等今天一过,大家体验过这火车之后,这后面的早朝肯定是会争吵不休的,为了先修那条线路而争吵。

    “是啊,是啊,迟早都是要修的,大家就不要争了,一条条线路来慢慢修,迟早也是都会有的。”

    刘健一听,顿时就笑了笑说道:“这中部干线,如果重要,还是先修中部干线比较好。”

    “刘公此言差矣~”

    “东部干线才是最重要的,连接的都是我大明最为重要的地区,而且这中部干线到时候还可以从凤阳、南京经过,以后陛下去祖地也是更加的方便。”

    谢迁一听,也是跟着点点头说道,然后又打出了一张牌,那就是东部干线可以从凤阳和南京经过。

    这凤阳可是老朱家的祖地,南京更是了不得,朱元璋同志的陵墓可都在南京呢,有了铁路以后,天子想要去自己的老家看看,或者是去南京祭祖那就方便多了。

    听到谢迁的话,弘治皇帝微微动容。

    这祭祀先祖可是大事,特别是对于皇家而言更是如此,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那更是每年大祭三次,小祭五次,每次皇帝都要派遣重要的勋贵、大臣前来祭祀。

    以前张懋就是专门干这个事情的,经常去南京这边祭祀孝陵,孝陵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方。

    这如果铁路修通的话,前往南京并不是很麻烦的情况下,弘治皇帝其实倒也是很想去凤阳看看老朱家的老家,再去南京这里亲自给自己的老祖宗祭祀一番,顺带向朱元璋同志汇报下自己的工作情况什么的。

    “修东路干线的话一定要从凤阳和南京经过~”

    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郑重的说道。

    “陛下,这是肯定的!”

    谢迁一听,顿时就挂满了笑容,连忙说道。

    “陛下,诸公~”

    “大可不必争来争去,这铁路都是要修的,以我大明之国力,同时修建几条干线也是没有问题的。”

    刘晋看着大家争的面红耳赤的,笑了笑也是发言道。

    “对,对,同时修几条干线都没有问题。”

    张懋一听,也是笑着说道,同时不忘给刘晋一个你懂的眼神。

    你小子可不要忘了,在西域、河中、南云省,你也是有大量牧场、种植园的,这条贯穿东西的大动脉可是一定要先修的。

    刘晋给了张懋一个放心的眼神,这条线路如此重要,肯定是要修的,大不了我们自己出钱修嘛,反正又不是没有银子。

    “好了,好了,都不用争了~”

    “这样吧,今年先安排东部干线和最重要的东西干线上市募集资金修建铁路,明年再安排修建中部干线和南部干线。”

    “也就是迟上一年、两年的事情,我大明迟早所有的地方都会通铁路、火车的。”

    弘治皇帝看了看大家,笑了笑拍板道。

    东部干线肯定是要修的,这关系到最重要的税赋、粮食、人口、经济的地区,而且也关系到自己以后去老家凤阳、去南京祭祖的事情。

    至于东西大动脉,这也是很重要,关系大明对西域、河中等地区的统治,同时也是关系到大明对欧洲、西亚、波斯等地区的贸易。

    如果修通了铁路,通了火车,以后大明的商品通过火车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往欧洲,这比起海运来要快不知道多少,关键是还更加的安全。

    当然弘治皇帝其实也很想去西域、河中等地区看看,想要成为第一个去这些地方的帝王。

第1192章,国之重器

    天津北站。

    “呜呜~”

    伴随着阵阵的汽笛声,弘治皇帝等人乘坐的火车开始慢慢的减速,经过一个半时辰的行程,它终于抵达了天津。

    “这就到天津了?”

    张懋微微有些傻眼的看了看窗外,能够清楚的看到外面的高楼大厦,也能够看到远处大地之上伫立的一根根朝天烟囱,还有滚滚的浓烟往天上不断的排放。

    可以确定,这就是天津。

    现如今,整个北方地区,只有京城和天津才拥有这样的景象。

    可是再算算时间,这连两个时辰都不到就到天津了?

    “两个时辰不到就到天津了?”

    不仅仅是张懋傻眼了,刘健看了看窗外的一切,也是忍不住问道。

    “这也太快了吧。”

    李东阳跟着感叹一声。

    “哈哈,那是当然~”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得意的说道:“火车修建的时候都尽可能的走直线,这大大的缩短了距离,其次火车走的是铁轨,不需要和其它马车之类的抢道,再者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机械的力量。”

    “依靠强大的蒸汽动力,这点速度不算什么,说不定以后还可以制造出速度更快的蒸汽机车,到时候可能连一个时辰都不需要。”

    在这方面朱厚照还是很自信的,因为他亲自参与过蒸汽机车的研究,很清楚这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过程,从最初的时候,力气小、速度慢,慢慢的研究出了现在的强大蒸汽机车。

    一旁的刘晋听完,也是笑着直点头。

    后世的高铁速度超过300公里每小时,京津地区的城际高铁,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从京城抵达天津。

    现在这个速度,只能算是刚刚开始。

    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它依然是最快的速度了。

    当然如果用八百里加急的话,速度肯定是要比它更快的。

    可是那是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并且只能够用来运输体积小、重量小的物品,但火车就不一样了,它这是正常速度,而且还可以大量的运载人和货物。

    这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好啊,国之重器!”

    “所有参与铁路建设和火车制造的工匠朕都要见一见,有功劳的都报上来,朕重重有赏!”

    弘治皇帝同样非常的开心。

    看看外面的太阳,依然高挂天空。

    原本的时候,他还以为这火车即便是速度快,这到了天津至少也是要傍晚了,但现在还是大中午就已经抵达了天津。

    这速度,确实是不可思议,关键是还载着一大车的人。

    “谢陛下~”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高兴的赶紧一本正经的行礼致谢。

    “哈哈,你这顽皮的小猴子。”

    弘治皇帝看了看朱厚照的样子,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摸了摸朱厚照的脑袋。

    自己这个儿子,他要是喜欢学习治国之道、为君之道就更好了,只是他对这方面完全没有任何的兴趣。

    好在自己现在身体好了,春秋鼎盛,有的是时间,等他长大一些了,想必会更好一些,而且还有刘晋、王守仁、杨云等这些年轻的忠诚、有位大臣,他们也同样年轻,只要有他们在,倒也不需要担心多少。

    他喜欢研究这些东西就随他自己去研究这些东西。

    以前的时候还觉得太子不务正业,只喜欢玩这些奇巧yin技,但是现在看来,这些东西的重要同样非常巨大。

    这火车一出,此后只要火车铁路延伸的地方,大明的统治就会变的无比稳固,如此强大的运载能力,速度又如此之快,而且还可以继续提高。

    以后大明国土虽然广袤无边,但只要有火车,再远的地方也可以朝发夕至,以后天下之物皆可以汇聚大明,我炎黄子孙再也无需被山川河岳所阻隔、限制。

    “父皇,我这可不是给我自己说话的。”

    “我这是给所有参与火车研究、铁路研究、建设的人说话,他们一直以来都被人称之为工匠,很多人的祖籍还是匠籍,身份卑微、低下,生活穷困而潦倒。”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最让他们觉得绝望的是,他们明明为大明的繁荣富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身份和地位却一直得不到认可,他们的作用也是被人忽视。”

    “工匠的力量被人称之为旁门左道,工匠研究出来的技术被称之为奇巧yin技,很多前人辛辛苦苦研究出来成果,很多时候都被人轻轻的一张嘴就给毁掉、否定。”

    “这才是最他们最大的伤害,也是身为工匠最无奈的地方。”

    “现在父皇说要接见他们,奖励他们,这对于他们来说,这无异于是天大的恩典,让他们多年来的努力,无数代人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朱厚照一听,立即一本正经的向弘治皇帝说道。

    这一点,朱厚照是深有体会到。

    大明的工匠地位都是极低的,特别是那些被划入匠籍的工匠,身份、地位非常低,日子也是极其的不好过。

    很多人都后悔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对于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不仅仅不想学,而且还嗤之以鼻,觉得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所以他们才会过的如此低贱而卑微。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刘晋的出现,刘晋麾下的诸多产业对于工匠都是极其的重视,不仅仅给予他们高薪、高待遇,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很多工匠都成了学校的教授、老师,地位很高,收入又高。

    故而刘晋麾下的诸多产业,总是不断有新的技术和发明涌现出来,从造船厂到纺织厂,再到钢铁厂以及机械厂,这制造出来的东西也是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精密,作用越来越大,工匠的力量开始向世人展现出来。

    也只有这些年,大家才逐渐的意识到了这些工匠的重要性,大明大大小小的造船厂都学习天津造船厂,重视木匠、培养木匠,所以才有了大明强大的造船业。

    大明大大小小的钢铁厂也同样在学习密云铁厂,对铁匠重视,这才有了大明强大的炼钢企业。

    但这些显然都是只看到了表面,工匠晋级只是最初、最表面的东西。

    真正高段位的应该是科学家、是工程师,弓箭只是研究如何使用、打造东西,而科学家和工程师却是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

    当然了,现在大明还普遍都是用工匠一词来说,唯有刘晋所创办的诸多学校,已经逐渐的脱离原先工匠束缚向着后世科学家、工程师去转变。

    “说得好啊~”

    “工匠的力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力量。”

    “他们所研究出来的东西对于我们大明的繁荣富强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蒸汽耕地机可以帮忙耕地,这纺纱机和织布机可以提高纺纱、织布的速度、效率,这蒸汽机可以提供强大的动力,带动诸多的东西。”

    “还有这火车,那更是国之重器。”

    “这些都说明工匠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是什么奇巧yin技,而是同样可以造福万民的东西,也是真正值得肯定的大道!”

    弘治皇帝看了看眼前的火车,再看看远处的高楼,密集的烟囱,也是郑重的点点头表示了肯定。

    以前总是被那些读书人、文人们忽悠,觉得治国之道就是孔孟之道,所有和孔孟之道不相符的都是旁门左道,都是微末之道,不足为道,也不值得重视。

    然而这些年来所见所闻,也是让弘治皇帝在思索,这到底是对还是错?

    孔孟之道真的就是万能的?

    靠着所谓的礼义廉耻就真的能够长治久安、繁荣富强?

    靠着仁义道德就真的能够威服四海?

    大明能够有现在的这一切,所依靠的还不是强大的武力?

    而之所以有强大的武力,一方面是进行了军事改革,另外一个方面是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密云铁厂能够制造出最强大的铠甲和火器出来,没有这两样东西,大明就很难征服四方。

    以前是靠着孔孟之道,可是却是内忧外患,对比差距太大了。

    这也是弘治皇帝为什么对朱厚照如此宽松的原因。

    朝堂之上对于太子也是颇有微词,觉得太子专研微末之道,不尊孔孟,不学帝王之道、治国之道,这是不行的,经常有大臣上书要求弘治皇帝严厉要求太子,给太子择名师以教导之。

    但这些都被弘治皇帝给驳回,这都是弘治皇帝经历了诸多事情之后,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决定。

    毕竟身为皇帝,他对于自己的接班人,那同样是非常重视的,也是有着诸多严格要求的,不可能说真的放任不管。

    之所以不管,那是因为弘治皇帝觉得太子现在所学、所做的事情也是有意义的,对大明的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火车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了火车,还愁无法巩固大明的疆土?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刘健、李东阳、谢迁等文臣一个个也是惊讶万分,同时也是忍不住微微皱眉起来。

    一直以来都是儒家独大,排斥百家,但现在的情况来看,弘治皇帝似乎有支持其它的意思。

第1193章,繁华大明

    天津,因为早早的就抵达了天津,所以弘治皇帝一行人也是准备在天津这边随意走走、看看。

    天津的值得去逛一逛的地方很多,天津港口这里可以看千帆竞发,欣赏繁忙的港口;天津工业区,这里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工厂、作坊,每到上下工的时候,宽敞的水泥马路都要被庞大的人流所淹没。

    天津的十里洋行,这里高楼林立,每一栋大楼就是一家商行,一条街道绵延十里,汇聚了整个大明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商行。

    在这里,你可以购买到来自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产品,也可以跟来自大江南北,关内关外,甚至于来自欧洲、波斯、中东的商人商谈买卖,至于朝鲜人和倭国人,早就已经屡见不鲜了。

    天津皇家体育场,这也是必须要去的,来了天津,不去看一场足球赛,那就算是白来了天津,几万人的巨大体育场,等到足球比赛的时候,人山人海的欢呼声,排山倒海一般的气浪波动过来的时候,即便是再文静的人也会跟着呐喊起来。

    天津帝国商业街,整个大明目前最大的商业街,同样非常的长,汇聚了成千上万的商店,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繁华无比,最适合晚上的时候去逛。

    因为一到晚上的时候,这条街道都会点起鯨油灯,在特质的玻璃灯具辉映下,整条街道灯火通明,明亮犹如白昼,是天津老少爷们晚上最爱去的地方了。

    天津这个新兴的大都市,没有什么历史人文景观,所有的一切都是新建起来的,但是却也是最吸引这个时代的东西。

    无论是庞大的港口,还是繁华的十里洋行,又或者是规模浩大的工业区、帝国商业街等等,都是走在了这个时代的最前沿,自然而然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每年单单是慕名前来天津这边游玩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很多朝鲜、倭国人都会不远千里前来天津游玩,感受时代最前沿的气息,感受大明帝国的强大与繁华。

    天津帝国商业街这里,弘治皇帝、刘建、李东阳、谢迁、刘晋、张懋等人穿着便衣,非常悠闲的在一个个商店里面逛来逛去。

    帝国商业街这里的商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几乎所有的商店面积都很大,占地极广,而且这些商店大多数都是隶属于一个个大商行、大工厂之类的,都是有钱的主,在这里办一个形象店的意思。

    当然,买卖也是要做的,而且往往这里出售的商品,种类齐全,价格公道,生意都是相当不错的,这也是它能够发展繁荣起来的原因。

    “还真是热闹啊!”

    弘治皇帝看着繁华的帝国商业街区,这里的人流量非常大,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多,有穿着长袍的读书人,三五成群,都快入冬了,却是依然还是风骚的摇着扇子,故作清高,目中无人,走路的时候还一摇一摆的。

    有普普通通,身穿一个个工厂、作坊统一服饰的工人,同样也是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在一个个商店里面逛来逛去,兴奋的讨论不停。

    也有一些一看就知道是从乡下新来城里的,用自卑的目光有些害怕的看着眼前的繁华世界,看着一个个装饰奢华的商店,都有些不敢进去。

    还能够看到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说着大家听不懂的鸟语,兴奋的在叽叽喳喳讨论不停,以至于周围的大明人纷纷投来鄙视的目光。

    也能够看到来自大明各地的少数部族人,他们穿着各自部族的服饰,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在一个个商店里面看的两眼放光。

    眼前的这一幕也是让弘治皇帝笑容满面,看到这里的一切,差不多也能够看到大明的繁荣和富强。

    可以看的出来,这来来往往的大明人,一个个面色红润,衣着不错,关键是大明人神态高傲,充满了自信。

    这才是一个强大帝国应有的样子!

    “陛下,今天还不算最热闹的时候呢。”

    “要是等到节假日的时候,这些商店会举行一些促销活动,而大家又休沐的时候,这里才叫人多呢,几乎是人山人海,一天都有超过十万人次涌入到这里。”

    对于天津,刘晋自然是最熟悉的了,这条帝国商业街区的所有商店可都是属于刘晋和朱厚照的,当然都是出租给了这些商户,但对这里的情况依然是了如指掌。

    “是嘛~”

    “看来以后休沐的时候要多出来走走。”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笑了笑和身边的大臣说道。

    “是要多出来走走~”

    “京城南区新城这边的商业街也是如此,每到节假日的时候,那些商家都会给搞促销,吸引的人就非常多了。”

    “还有帝国广场、足球场、剧院、动物园这些地方,每到节假日,人就特别多,特别的热闹。”

    刘健也是笑着点点头说道。

    “这一切都是因为陛下乃是千古圣君,我大明蒸蒸日上,繁荣富强,故而才有了今日的繁华与热闹。”

    李东阳也是赶紧给弘治皇帝拍拍马屁。

    嗯,读书人的事情嘛,这拍皇帝的马屁自然是不算拍马屁了,更何况以现在大明的繁华、富强来说,弘治皇帝也确实是能够算千古一帝了。

    “哈哈,都是你我君臣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天下万民用自己的双手所创造出来的,朕可不敢居功。”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谁都喜欢听人吹嘘,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

    更何况是被人称为千古一帝,这弘治皇帝的心情自然是大好。

    带着众人非常随意的在商业街区这里逛了起来。

    因为天津的特殊地理位置,故而天下万物几乎都汇聚到了天津这里,在这条商业街区这里聚集了几乎整个世界的所有货物。

    在这里你可以买到来自朝鲜的高丽参、朝鲜泡菜、大城宝石,也可以买到来自倭国的倭刀、江户的切子、四国的鱼干。

    你可以买到来自南洋白花花的蔗糖,香料、宝石、珊瑚、珍珠、玛瑙、象牙等等,这里面有大明南洋几省出产的,也有来自南洋诸国出产的货物。

    你还可以买到来自西洋地区的货物,缅甸的玉石、翡翠、锡兰的各种宝石,来自天竺的蔗糖、宝刀、丁香、豆蔻、肉桂。

    你还可以买到来自中东、非洲地区的没药、乳香、椰枣、干果、宝石、宝刀,波斯的地毯、宝贵的燃料青金石,阿富汗的藏红花,东非地区的金刚石、象牙。

    你还可以买到来自黄金洲的百年人参,千河城的大马哈鱼干、黄金城的黄金、白银首饰,来自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王国的黑曜石短剑、南黄金洲热带雨林出产的美丽鹦鹉。

    你也可以买到来自澳洲地区据说可以用来壮阳的袋鼠肉干以及牛肉干、羊肉干,据说这些东西在澳洲这边吃都吃不完。

    你还可以买到来自欧洲的葡萄酒、来自法兰西的香水、伊比利亚半岛上面的火腿、意大利的奶酪、橄榄油等等。

    可以说在这里,只要你有钱,你几乎可以买到所有的东西,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汇聚于此,琳琅满目,看的人眼花缭乱。

    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部分,在这里买卖的商品大多数都可以长久保存又便于运输的商品。

    在天津这边,还有诸多专门的市场进行一些专业性的买卖。

    比如天津这边的奴隶市场,几乎是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奴隶,专门买卖女奴,只要有钱,世界各地的美女任你挑选。

    还有天津的马市,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名马,汗血宝马、阿拉伯马、欧洲温血马,只要说得出名字的名马,在这里都有。

    天津十里洋行其实就是这样的性质,专门针对大买卖而建立起来,大型的买卖几乎都是在十里洋行这里就搞定了,剩下的零售市场就分成了诸多专业性的来进行。

    奴隶市场、马市、布市、粮市、铁市、茶市等等,天津这边都有专业性的市场,进行专业性的买卖。

    帝国商业街区这里面向的是大众消费者,售卖的商品都是可以长时间保存的,但种类依然非常的多,多到让人眼睛都看不完。

    人多、货物多成了整条商业街区最大的特点。

    弘治皇帝在家家商店里面看的津津有味,时不时遇到不认识的东西,还要仔细的问一问,详细的了解一番。

    刘晋也是一直在身边陪同,足足逛了一下午的时间,对于各种各样的商品、价格之类的也总算是有了一个了解。

    大明现在的情况有点类似于后世白头鹰最辉煌的时代,大致是二战后的二三十年的样子,自身的生产能力极其的强大,出产的商品非常多,销往世界各地。

    同时世界各地的产品也汇聚到大明这边来,物美价廉,对于现在大明人的收入来说,这些商品的价格都不贵,老百姓都能够消费起。

    可以说,现在的大明,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收入高、消费低,机会多。

第1194章,鲁班奖

    清晨的京城带着丝丝的寒气,马上就要入冬了,天气变的寒冷起来。

    但是这丝毫不能阻挡京城老少爷们起早床去茶楼喝早茶,聊天吹牛的热情,听雨阁才刚刚开门,很快就被茶客给坐的满满的。

    众多的茶客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彼此谈天论地,针砭时弊,恨不能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火车你们去坐了没有?”

    “没呢,没买上票,本来是准备坐火车去天津这般看球赛的,结果谁知道票都没有买上。”

    “我刚好买到了火车票,亲自去体验了一下这个火车。”

    “怎么样?怎么样?”

    “赶紧跟大家伙说说这火车是不是和传说之中的那样神奇。”

    “咳咳,这火车嘛比传说之中的还要神奇。”

    “它前面是一个车头,也就是蒸汽机,主要就是靠蒸汽动力来推动的,后面则是拖着长长的很多车厢,这车厢可以用来载人还可以用来运货。”

    “这火车的力气啊非常大,我看的清清楚楚,就我坐的那一趟火车啊,足足有二十二节车厢,每一个车厢有一百个座位,一次性就拉了两千人。”

    茶楼内,有个茶客正手舞足蹈的向周围人吹嘘自己乘坐火车的体验。

    “吹吧你~”

    “一次性拉两千人,你知道两千人有多少吗?”

    “就是啊,站在一起的时候,以你这个个头,估计着你都看到不到边呢。”

    “两千人吹的过分了,我觉得两百人还差不多,这最强的四轮马车一次性也能够给拉几十人,不过需要好几匹好马才行。”

    然而旁边的人并不买账,都觉得他在吹牛,连连反驳道。

    “哎呦,这事情我还需要吹牛啊,你们去问问那些坐过火车的。”

    “这乘坐火车的时候都需要排队,每一节车厢这里都排着长龙,两千人一次,只多不少,你们是没看到火车站内的情况,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人。”

    “而且你们还可以去看看火车站内发放的关于火车的资料,这火车啊,一次性可以两千人或者是一次性可以拉20万斤的货物,力气大的很。”

    被人怀疑,说话者自然是气的不行,再次开口说道。

    “这事我可以作证,因为我也坐过这个火车了,确实是一次性可以拉两千人。”

    这时,旁边有人也是跟着开口说道。

    “还真能够一次性拉两千人?”

    “也难说呢。”

    “我还用骗你们?”

    “等过几天没有那么热闹的时候,你们去买张车票亲自坐一次就知道了。”

    “我跟你们说啊,这坐火车啊,它非常的舒服,特别是如果身边有个三五好友,大家坐在一起,一边聊聊天,一边看看外面的风景,那感觉是绝对是一种享受。”

    “吹吧你~”

    “火车我没有坐过,但是这马车我是坐过的,即便是最平稳的四轮马车,它有时候也是非常颠簸的,你坐火车还能够是一种享受?”

    听到他吹嘘说坐火车是一种享受的时候,旁边的人顿时就再次表示了怀疑。

    “就是啊,这自古以来最苦的就是出远门了,这天津虽然离京城比较近,但也是有两百多里路呢,要不是修通了水泥公路,走以前的官道的话,那也是极其辛苦的事情。”

    “你倒好,坐一次火车就来吹,说什么坐火车是一种享受,鬼信你。”

    “就是,就是,我又不是没去过天津,这坐四轮马车去天津一趟,都要腰酸背痛,你这坐火车还能够享受起来?”

    “你们不信就算了~”

    “这火车和马车是完全不同的,这火车它非常的平原,在火车上,你就是放一杯水,它都不会翻出来,你就知道这火车有多稳了。”

    “而且你坐马车要差不多一天的时间才能够抵达天津,但是坐这个火车,早上出发,中午就到天津了,速度非常快。”

    “没做坐过火车就觉得我在吹牛,你们还是亲自去坐一次火车试一试就知道了,我根本就没有吹牛。”

    “我才不信呢,会有那么稳的车?”

    “而且这速度还如此之快,这两个时辰不到就可以到天津?”

    “这速度越快,出现颠簸的时候就会越大,这水会翻不出来?”

    “对,对,坐四轮马车一样,一旦速度快起来,突然转弯或者是减速什么的,里面的人都可能要翻出来。”

    周围的人根本就不敢相信这些,因为关于火车的这些东西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他并没有吹牛,我也坐过这个火车,确实是如此~”

    “等过几天的时候,这火车没有那么热闹的时候,你们可以坐车去看一看,有些东西,自己亲自体验一番就知道了。”

    旁边同样坐过火车的人也是跟着开口说道。

    “报纸来了~报纸来了~”

    就在这时,酒楼里面有小二兴奋的喊了出来,只见他的背上扛着一大袋的报纸,都是今天最新的报纸。

    “快,快,拿过来~”

    看到小二,众人顿时就来精神了。

    大家之所以起得早来喝早茶,除了这里的气氛之外,最主要的当然是为了能够最先看到今天的报纸,了解下最新的新闻。

    店小二手中的报纸以极快的速度发到了茶客的手中,原本热闹的茶楼顿时就安静下来,大家都在看报纸,只有等到大家将报纸都给看完了,茶楼才会再次热闹起来。

    “天子接见并表彰了蒸汽机车研究团队,并且给京城机械研究院院长任思恒颁发了鲁班奖,赐予任思恒伯爵爵位,赏赐黄金洲良田千亩,赏黄金千两!”

    “天啊~”

    大明早报的头条新闻上面,赫然报道着昨天弘治皇帝在早朝接见蒸汽机车研究团队的事情。

    整个蒸汽机车研究团队因为研究出了火车立下了大功劳,得到了天子的接见,并且还获得了鲁班奖。

    几个做出重大突出贡献的人都获得了鲁班奖,并且还赏赐了爵位,尽管不是世袭的爵位,但是这依然是了不起的事情。

    自古以来想要获得爵位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靠开疆拓土,浴血杀敌,一种就是将女儿嫁给皇帝,成为外戚,除此之外,想要获得爵位是比登天还能。

    而工匠一直以来地位都非常低,特别是明朝这边的户籍制度,匠户的身份估计着也就比军户、灶户好一点点,但地位依然是非常低下。

    可是现在,大明天子不仅仅亲自接见了这些匠人,并且还给予了奖励,还赏赐了爵位,这绝对是亘古未有之事。

    算是破天荒的大事,足以让整个大明发生巨震的大事。

    竟然靠着做工匠,研究出蒸汽机车就能够获得爵位,获得天子接见这样的殊荣,这足以让天下的工匠为之振奋。

    除了莫大的荣誉之外,这赏赐的千亩良田,黄金千两,这也是实实在在的里子,并不仅仅只是面子上,还有实际的好处。

    可以说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工匠竟然有一条能够得到天子的接见,还获得爵位。

    “这当工匠也能够得到天子的接见,还能够获得爵位?”

    人们都傻眼了,看着报纸上面的报道,都觉得难以置信。

    一直以来,在大家的印象当中,想要获得爵位是无比艰难的事情,唯有开疆拓土才能够获得爵位,靠军功才行。

    可是现在,这些研究出蒸汽机车的工匠竟然有几个人获得了爵位,获得了天子的接见,这是何等的荣耀,祖上冒青烟了。

    “我一直都觉得这些东西不靠谱呢,还不如读书好。”

    “当初小孩上新式学校的时候,我还不愿意呢,现在看来,这读新式学校,将来去学一些手艺,似乎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也能够有出头的时候。”

    “可不是嘛~”

    “上面不是说了嘛,从今年开始,朝廷每年都会颁发一次鲁班奖,授予给那些在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也就是说,以后啊,这每年都会有。”

    “这什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啊?”

    “这科学家和工程师其实就是工匠的意思,但报纸上面说了,工匠是靠手艺吃饭,钻研各种收益,可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就不一样了,他们主要是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诸多现象,其实通俗的理解,那就是他们更加的高大上。”

    “原来如此,其实还都是工匠嘛~”

    “不是工匠,他们和工匠有本质区别,他们主要就是搞研究的,必然研究如何提高蒸汽机的力气,如何提高粮食产量、还有研究医学等等之类的。”

    “反正就是和工匠不一样,工匠都是坐传统手艺的,但是他们都是研究新事物的,称呼都不一样了,自然是完全不一样的。”

    “哦,原来是这样,我就说嘛,这以后岂不是不能叫他们工匠了?”

    “那可不,没看到报纸上面说了嘛,这高级学校的老师都叫教授,他们这些搞研究,那叫科学家,叫工程师,可不能叫人家工匠了,这工匠做的再好,能够做出火车来?”

    “也是,看来这新式学校里面教的东西还真有用,也有前途啊。”

    “可不,刘公子能够骗我们不成?”

第1195章,五年铁路规划

    天津证券交易所。

    还没有到正式营业的时间,可是交易所外面的广场这里已经聚集了成千上万的股民,他们一边兴奋的讨论着股票的涨跌,有什么股票可以买卖,一边耐心等待着交易所开门。

    “李氏纺织厂的股票昨天跌的太惨了,一下子就跌了好几块呢,它都已经连跌了差不多一个月了,从原来的二十多块,跌到了现在仅仅只有五块多了。”

    “还好当时没有买这个李氏纺织厂,要不然哭都没有地方哭。”

    “可不是嘛,我朋友在最高价的位置上买了一千两李氏纺织厂的股票,现在连哭都不知道怎么哭了。”

    “这李氏纺织厂主要是因为原先的老东家突然病故,这新上来的是他儿子,听说是一个花天酒地的公子哥,他哪里懂什么纺织,懂经营,所以大家都不相信他,纷纷抛售李氏纺织厂的股票。”

    “但真正来说,这李氏纺织厂各个方面经营的都还非常不错,今年的销售和利润都比去年增长了很多。”

    “这经营商行、工厂什么的,主要还是看人,现在好,不代表以后好,反正我是不会碰这个李氏纺织厂。”

    “现在最火的股票还是埃及运河股票,都已经涨到天上去了,刚刚发行的时候才一块钱一股,现在竟然已经涨到了一百多块钱一股了,涨了一百多倍。”

    “当初买到埃及运河股票的人是真的赚大了。”

    “可不是嘛,一下子翻了一百多倍,真是疯狂。”

    “没办法啊,看好埃及运河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埃及运河一旦修好的话,以后都是坐着收钱了,一年、一年的收钱、分红,这价值摆在哪里,买点这个埃及运河的股票,相当于是以后有一个定期的存款了。”

    “不过现在这个价格也是太高了,已经划不来了,如果是十几块钱一股的话,我砸下全部身价也要买一些。”

    “现在买也来得及,它还会涨的,等它涨到了两百块、三百块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兄台难道是买了这埃及运河的股票?”

    “嘿嘿,手里面有几百股~”

    “哎呦,兄台这是真的发财了,竟然有几百股,这岂不是价值几万两银子。”

    “区区几万两银子而已,不算什么,对于真正的有钱人来说,不过是他们吃顿饭的钱。”

    “那倒也是,兄台眼光如此厉害,不知道你现在比较看好那只股票?”

    “现在嘛,那当然是铁路股票了。”

    “铁路股票?你是说京津铁路商行的股票?”

    “对,就是京津铁路商行的股票,它已经正式通车了,昨天我亲自去坐了一趟之后,我断定,它肯定还会迎来一波上涨,翻翻不成问题。”

    “这京津铁路商行的股票都已经涨到七十多块一股了,它还可以翻翻?”

    “嘿嘿,信不信随你,反正是今天是准备再买进一些。”

    “……”

    “铛~铛~”

    在众人焦急的等待之中,交易所的大门终于大开,众多早就已经等不及的股民一下子涌进大厅,很快就将整个大厅给挤满。

    “我要买京津铁路股票,买五百股,每股出价七十五块!”

    “我也要买京津铁路商行股票,买1000股,每股出价七十六块!”

    “我买京津铁路商行股票,买100股,每股出价七十六块!”

    随着股市开始,大量的股民纷纷拥挤到购买股票的窗口这里,一个个都喊起来。

    京津铁路商行股票的公示墙这里,求购一方的公示墙这里很快就张贴满了一张张求购京津铁路商行股票的小贴条,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整片公示墙都被贴满。

    求购京津铁路股票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火车一通车,乘坐火车的人很多。

    每一个乘坐火车的人都被这种划时代的交通所深深的震撼。

    一次拉两千人或者是二十万斤货物,速度还很快,仅仅不到两个时辰就从京师到了天津,这样强大的运输能力,如此可怕的速度。

    对于这个出门基本靠走的时代来说绝对是划时代的东西。

    这就好比是后世当手机出来之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基本上都是靠书信,而手机一出来,立即就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现在火车也是这种情况,强大的运输力、快捷的速度,再加上乘坐火车的舒适度,绝对碾压现在的所有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

    它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这自然而然的,京津铁路商行的股票也是跟着水涨船高。

    “哈哈,又涨了~”

    “涨,涨~”

    看到京津铁路商行的股票不断上涨,手中有股票的人自然是高兴的大喊起来,看着股价一点点的往上涨,整个人仿佛打了鸡血一样激动。

    “怎么又涨了?”

    “这也涨的太离谱了吧?”

    “一转眼的功夫都奔着八十块去了,关键是现在竟然还没有人卖。”

    那些原本想要购买京津铁路商行股票的人则是着急了,一个个都红着眼睛。

    眼睁睁的看着这个京津铁路商行的股票在哪里不断的上涨,自己手中却连一股都没有,再想一想火车的强大,整个人恨不得再回到从前,一定要砸下自己的全部身价去尽可能购买更多的股票。

    “卖报~卖报~”

    “重磅消息,重磅消息~”

    “朝廷成立铁道衙门,专门负责管理和运营铁路修建、运营、维护~”

    “朝廷出台五年铁路规划,将从今年开始,每年开工建设两条主干线,五年的时间内,争取建成贯通南北、东西的铁路干线。”

    就在这时,有报童背着一大叠的报纸来到了证券交易所这里大声的吆喝起来。

    随着报童的吆喝声响起,顿时整个交易所的人都赶紧聚集过来,转眼间就将报童手中的报纸给卖的精光。

    看报纸熟知天下事,时刻掌握大明乃至全世界的变动,这对于他们这些炒股的股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太好了~朝廷又要修新的铁路了!”

    “这京津铁路商行的股票错过了,这京河铁路和京杭铁路的股票可千万不能错过了!”

    众多的股票拿着报纸,快速的浏览起来,很快就有人兴奋地喊道。

    朝廷这边出台了新的消息。

    第一是成立铁道衙门,隶属于工部之下,专门来负责规划筹建大明的铁路,同时管理、运营、维护大明的铁路。

    这件事情自然是在大家的预料之中,铁路如此重要的东西,朝廷不可能放任不管的,而且没有朝廷出面去管理的话,必然会非常的混乱。

    有朝廷出面,这铁路就可以和以前的官道、驿站、驿道一样进行管理和维护,大家反而更放心。

    不然的话,这铁路上面的铁轨可是铁,枕木是上好的木头,要是遇到一些刁民什么的,说不定就有人回去偷铁轨、枕木什么的。

    有了朝廷的介入就不一样了,一道令下,谁还敢去偷铁轨、枕木?除非是不想活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朝廷这边出台了五年铁路规划。

    五年铁路规划当中,详细的讲述了朝廷将会在接下来的五年规划、开工建设多条铁路干线,而方式正是采用刘晋所提出来的统一标准、朝廷运营、公私结合的模式。

    所有的铁路干线,朝廷出一部分资金,剩下的资金则是通过交易所公开向全社会进行募集,铁路修通之后,朝廷来负责运营、管理和维护,利益则是按照股份来进行分配,并且遵守交易所上市规则,接受股东监督。

    看到这里,大家顿时就更放心了。

    说实话,对比私人,大家自然是更相信朝廷,更相信国家和天子,私人筹建铁路的话,大家还要担心这些大股东会不会吞掉大家的钱。

    现在朝廷这边来运营、管理的话,大家就更放心了。

    “将在十一月十五,公开向全社会募集修建京河铁路的资金,京河铁路是京城通往河中的铁路,途径山西、草原、宁夏、甘肃、西域、河中,全长预计超过一万里,朝廷出资两千万白银,非公开募集资金两亿八千万两,公开募集两亿两白银。”

    “募集两亿两白银!”

    消息一出,整个交易所内的人都忍不住惊叹起来。

    一下子募集两亿两白银,这是何等庞大的数字,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一般庞大,修一条这样的铁路竟然要花费五亿两白银,平均下来,这一公里的造价高达五万两银子。

    但这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非公开募集的资金就已经差不多有3亿两银子了,这大明的有钱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将近三亿两白银,轻轻松松就能够募集到,实在是太可怕了,以前的时候总觉得银值钱,很难弄到。

    可是现在,这动不动竟然都上亿两银子弄出来了,足见大明的富裕了。

    “京河铁路的股票必须要买,这可是东西大动脉啊,关系到我大明对西域、河中、草原地区的控制,有了这铁铁路,以后去西域、河中地区就方便多了。”

    “我觉得还是京杭铁路更有价值,联通天津、北直隶、山东、南直隶、江南、浙江,都是我大明最富裕的地区,未来的盈利能力肯定更好。”

    “都可以,反正只要是铁路股票都可以买~”

第1196章,朝鲜和倭国

    京津铁路上面,金石基正看着窗外的景色,整个人陷入了思考之中。

    他是朝鲜燕山君派遣来大明的公使,常驻大明,主要就是维护朝鲜和大明之间的关系,当然日常就是收集大明天子的喜好,然后传消息给朝鲜国这边,让朝鲜国进贡的时候添加上去。

    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对于这个身份,朝鲜上下的思想觉悟都是很高的,上至燕山君,下至普通的老百姓对此都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妥,甚至于还以此为荣。

    整个世界很大,能够成为大明藩属国的却是没有几个。

    而且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对于朝鲜国来说,也是有诸多的好处的,至少来说,这朝鲜人到大明各地经商、游玩、务工等等都是非常自由的。

    单单是京津地区就有大量从朝鲜、倭国过来的劳工,每年都可以从大明这里赚到大量的银子寄回国内。

    如果愿意移民到大明的海外去,还可以享受和大明公民同等的待遇,可以说,大明天子对他们是恩待遇加,这藩属国的身份可是有实打实的好处。

    作为常驻大明的公使,金石基需要时刻关心大明这边的动静,火车如此巨大的动静,他早就已经很关注了。

    等到这火车一通车,他也是立即就过来体验一番这个火车。

    “宗主国大明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

    “这几年在大明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让臣觉得这个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变。”

    “火车这个东西,它实在是太神奇了,依靠蒸汽机车的拖动,一次性可以运输两千人或者是二十多万斤的货物。”

    “并且还能够保持每个时辰八十里的速度,如此可怕的运载能力,如此可怕的速度,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大明帝国国土庞大,南北东西都非常的浩瀚,帝国对于偏远地区的统治并不稳固,但是有了这个火车之后,大明帝国将会牢牢的掌控每一寸土地。”

    “此时此刻,在我的身边,几乎所有的大明人都在讨论修建铁路的事情,而大明帝国这边也是出台了五年铁路规划,准备在未来五年的时间内,在大明的大江南北修建五条主要的干线。”

    “而今年,他们将要募集资金修建京城通往河中地区以及京城通往浙江杭州的铁路,每一条铁路所需要的资金都超过五亿两白银。”

    “大明帝国实在是太富裕了!”

    写到这里的时候,金石基都忍不住感叹一声。

    修一条铁路想要花费五亿两白银,五亿两白银,这是何等庞大的数字,对朝鲜国来说这就跟天文数字差不多了。

    可是对于大明帝国而言,这并不算什么,大明帝国可以一次性修两条这样的铁路,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每年都要开工建设新的铁路干线。

    如此强大的国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我们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所有的一切都应该要向大明帝国学习,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大明帝国的语言、文字、文化,同样我们也应该和大明帝国一样,大修铁路。”

    “据我所知,大明帝国这边明年就会规划一条从天津到辽东地区的铁路,如果我们朝鲜国能够修一条南北贯通的铁路连接上大明的铁路来。”

    “这毕竟极大的带动我朝鲜国的发展,搭上大明帝国前进的火车飞速前进。”

    “但修建这样的一条铁路,需要的资金需要上千万两白银,恐怕我们朝鲜又很难一次性拿出来。”

    “故而臣建议,我们可以效仿大明建立相应的证券交易所,公开募集资金修建铁路,铁路它是划时代的东西。”

    ……

    在金石基隔壁的几个车厢这里,几个倭人坐在一起,留着头发,穿着大明的服饰,一口大明话说的非常流利。

    “真是不可思议啊!”

    “这火车一次性可以运两千人,还能够以每个时辰八十里的速度前进,这乘坐火车出远门竟然可以如此的轻松惬意。”

    “喝喝茶、看看书,和三五好友一起聊聊天,累了还可以看看外面的风景。”

    牧力看着窗外的景色再看看身边的同僚,也是忍不住感叹起来。

    他原本是倭国幕府将军麾下的一个大臣,姓木村,但自从倭王被大明天子赐姓改名之后,倭国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倭国上下也是迅速的掀起了一股改姓、改名、学习大明文化的热潮。

    木村家经过了深思熟虑,详细的查阅了诸多典籍之后,木村家决定改姓为牧,木村力也是改名为牧力。

    他身边的几个同僚也是如此,柳生家的人改姓柳,武田家的人改姓武,上杉家的人改姓上官。

    不仅仅是改姓,倭国从上至下,只要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都改了姓并且还取了汉名,翻倒在普通的老百姓,什么都不懂的,依然还是用倭名。

    “大明的五年铁路规划,你们都看了吧?”

    柳奇看了看牧力、武原、上官荣说道,牧力是幕府将军派遣到大明的代表,柳奇背后的柳生家却是效忠于倭王,他是倭王派遣到大明的代表。

    倭国本来是处于战国时代,内部各个大名之间征伐不断,但是自从大明的介入之后,形式又有了新的变化。

    大名之间的争斗现在也是逐渐的衍变成了倭王和幕府将军之间的争斗,有大量的大名开始向倭王效忠,并且认为倭国就应该学习大明,建立起之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制度。

    但这很显然是不符合幕府将军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幕府的强烈反对,也是逐渐形成了倭王和幕府之间的斗争。

    这种斗争变的越来越厉害,几乎席卷了倭国上下,在最近几年的时间内接连发生了几次战争,但双方之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你有什么话就不妨直说。”

    牧力看了看柳奇,淡淡的说道。

    双方分属不同的阵营,但是到了大明这里,他们又都是倭人,在大明人的眼中,可不会分你是倭王派的还是幕府将军派的。

    “大明帝国如此的强大,都已经能够制造出火车这样划时代的东西出来,并且还准备进行轰轰烈烈的大建设。”

    “可是我们倭国呢,我们依然还沉浸在内部的斗争之中,不断的消耗我们的国力。”

    “大明即将要募集资金的京河铁路,长一万公里,需要五亿两白银的庞大资金,我们倭国能够拿得出来吗?”

    “很显然,我们是拿不出来的。”

    “为什么大明帝国可以变的越来越强大,他们的国土越来越大,国民越来越富裕,可是我们倭国呢,这些年来,大家都能够看得到,因为我们倭国的内斗,我们不仅仅没有跟上宗主国的发展,我们甚至于连朝鲜国都比不上。”

    “诸君,我们倭国不能在内斗下去了,我们必须要全面学习大明,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王朝,由倭王来带领我们,全面向大明帝国学习,跟上大明帝国的步伐。”

    “否则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落后于大明帝国,甚至于在未来我们连朝鲜人都不如。”

    柳奇说这话的时候都显得忧心忡忡。

    他清楚的看到了倭国现在所面临的情况,那就是没有统一,倭王和幕府在不断的争夺,各自背后的大名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彼此内斗不息。

    这极大的消耗了倭国的国力,尽管这些年跟随着大明的发展,倭国也是获得了很多的好处,有很多大名靠着经商也是赚了很多钱。

    然而因为内斗,倭国的发展始终跟不上大明,甚至于连朝鲜都跟不上了。

    “柳奇,为什么一定要以倭王来建立起强有力的王朝,而不能以幕府将军为中心呢?”

    “一直以来,倭王也只是名义上我们倭国的君主,但所有的大权都掌握在我们将军的手中,即便是要统一倭国,那也是要以我们将军为中心才可以。”

    牧力一听,立即反问道。

    这倭王一方的人总是喜欢用嘴遁,想要靠着一张嘴就来说动自己,有些东西可并只是靠嘴就能够解决的。

    “难道你们还看不到大明帝国的强大吗?”

    柳奇一听,顿时就忍不住问道。

    “我们当然看到了大明帝国强大,所以我们才觉得更应该向大明帝国学习。”

    牧力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来到了大明,他才真正体会到了大明的强大,无论是方方面面都强大无比,大明的钢铁厂,一天生产出来的钢铁比整个倭国一年的产量都要大,随便一个造船厂一个月造出来的船比整个过倭国的船都要多。

    大明帝国的强大毋庸置疑,要不然倭国也不会心甘情愿的臣服于大明,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了。

    “既然要向大明帝国学习,那为什么不学大明帝国建立起强大的中央政权来?”

    “幕府它已经腐朽了,不符合时代发展了,我们应该学习大明帝国,建立起以倭王为首的强大帝国!”

    柳奇看着几人,痛心疾首的说道,嘴遁的活力持续输出,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

第1198章,敲打西方世界的长鞭

    “呜呜~”

    火车行驶在笔直的铁轨上面,一阵呜呜的汽笛声将来自西班牙的阿瓦罗给惊醒过来。

    他是西班牙驻大明公使,来大明已经整整有两年了。

    在最初来大明的时候,他是带着马可波罗的那本游记来大明的,漂洋过海的路途当中,他早已经将那本书给读的滚瓜烂熟。

    在他的脑海中,那个遥远的东方帝国,它是黄金,是瓷器和丝绸,是富饶而天堂,是强大的代名词。

    然而真正来到大明之外,在这里待了两年,他对大明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里犹如传闻之中的一样,确实是非常的富饶。

    这是一片神奇的国度,这里的人旁边穿着不错,衣食富足,更重要的是有着和他们西班牙人一样的傲骨,眼神之中流露着骄傲与自信,一度让阿瓦罗觉得非常不适应。

    因为在大明人的眼中,他就好像是来自蛮荒之地,未开化的蛮夷人,但阿瓦罗一直以来都已经自己是伟大西班牙帝国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大明的富裕给阿瓦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明人最新出台的五年铁路规划,他们轻轻松松就可以募集到五亿两白银用来修建一条铁路,五亿两白银啊!”

    “这何等庞大的财富,大概或许可以用来铺满整个莱索托吧。”

    阿瓦罗忍不住拿出自己的本子,在上面如此写道。

    大明人是真的非常富有。

    他曾经去过天津港的码头,专门看那些从海外回来的船只,一艘艘船只从世界各地满载着金银珠宝,一箱箱的金银、珠宝打开的时候,整个世界仿佛都只剩下那些迷人的色彩和光芒了。

    “这里遍地都是黄金,这并没有丝毫夸张的意思。”

    “在大明帝国的京津地区,这里随便一套房子竟然要上千两白银,如此庞大的财富,足以在西班牙买下一个不错的庄园了。”

    “这里的有钱人,在酒楼里面随随便便吃一顿饭竟然要吃掉几千两银子,比我们的国王都要奢华。”

    “但这一切都不是最让我震惊的。”

    “真正让我震惊的是大明人的智慧!”

    “他们竟然可以制造出如此庞大且不可思议的火车出来,这种依靠蒸汽来提供动力的机器,它一次性可以运输两千人或者是超过二十万斤的货物,并且以每个时辰八十里的速度前进。”

    “上帝啊!”

    “我发誓,这样的机器绝对是神才能够制造出来的。”

    阿瓦罗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在自己的日记本上面不断写道。

    “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消息如果传到欧洲,肯定没有人会相信我的话。”

    “没有人可以想象在此时此刻的心情,能够想象我竟然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面写下了这样的话。”

    “火车非常的平稳,即便是一杯水都不会翻出来,坐着它前往一百多里之外的天津,只需要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

    “上帝啊,如果不是亲自坐过一趟,我恐怕也是无法相信这一点的。”

    “但这就是事实,正如眼前所看到的大明村庄,一个个都非常整齐、干净、漂亮,点缀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之上。”

    “能够清楚的看到,生活在这里的大明人,他们非常的富足,无忧无虑,衣着干净,面色红润。”

    “相比之下,我依然还清楚的记得我去过的我们西班牙的乡村,脏、乱、差,贫穷、落后,还有愚昧无知。”

    “在大明帝国这边,到处都有学校,根据他们的报纸所说,他们要在未来争取让每一个大明的孩子都上学,都读书识字。”

    “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们竟然富裕到要让每一个人都读书,都去识字,而我们西班牙人的孩子却是在地里面干活,在放牧牛羊。”

    “事实上,大明人的识字率非常高,在京津地区这里,报纸的销量非常好,几乎人人都爱看报纸。”

    阿瓦罗放下手中的笔,再看看车厢内的大明人,又继续写道。

    “当我们西方世界出门基本靠走的时候,大明人已经发明了火车,并且火车一出现,他们的政府就非常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起来,很快就提出了五年铁路规划。”

    “我们要用五年的时间,在大明广袤的国土上面修建出几条主要的铁路干线,以此来快速的连接这个庞大帝国的每一处疆域。”

    “他们极其的富裕,轻轻松松就能够募集到数亿两白银用来修建铁路。”

    “其中明年将要开工的一条铁路叫京河铁路,是从大明帝国的京城一直往西修往河中地区的的铁路,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他们原本是计划修建到黑海东边的高加索地区。”

    “但是因为里海南岸这边的土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容易受到波斯帝国的影响,故而才暂时修到河中地区。”

    “不过我想大明帝国肯定不会停止它扩张的步伐,接下来不是往北进攻哈萨克汗国就是往南攻打波斯帝国,它是不会允许一个小小的里海阻挡自己的前进的步伐。”

    “要知道现在整个广袤的太平洋都成了大明帝国内海。”

    阿瓦罗翻出了一张世界地图,这是大明帝国这边随便都可以购买到的地图,看着大明帝国巨大的版图,阿瓦罗陷入了沉思。

    它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连太平洋都是成为大明帝国的内海,这简直不可思议。

    接着拿出笔在地图上面划出一条线,京河铁路的线路,然后他眼睛很快就微微瞪大起来,拿起笔在自己的本子上写道。

    “上帝啊!”

    “这京河铁路一旦修通的话,我敢断言,它一定会成为敲打西方时间的长鞭,就如同当年的蒙古人一样,依托这条铁路,大明帝国将会狠狠的敲打四方世界!”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

    “那是因为你们无法想象铁路的强大运输能力。”

    “从大明的京城到河中地区,足足有上万里之遥,如果是以前,即便是骑马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如果修通了铁路,乘坐火车从北京到河中地区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就足够了。”

    “并且一趟火车一次可以运输两千人!”

    “河中地区距离欧洲依然还有很远的路程,但是这是大明帝国继续往西扩张的桥头堡,根据大明帝国报纸上面最新公布的情况来看。”

    “大明帝国在河中地区大量的开垦出良田,单单是今年丰收的粮食足以满足上千万人吃上几年的时间。”

    “河中地区放牧的马匹超过百万匹,足以让大明帝国士兵人手一匹战马,放牧的牛羊超过千万头。”

    “有了这样的基础,如果大明帝国想要继续往西扩张的话,以大明帝国强大的国力,可以轻轻松松调动几十万大军往西扫荡过去。”

    “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哈萨克汗国,还是克里米亚鞑靼人,又或者是斯拉夫人,没有人可以阻挡大明帝国的前进的脚步。”

    “他们的铁路还可以一直往西修过去,铁路所到之处,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大明人的!”

    想到这里,阿瓦罗放下了手中的笔。

    这几年在大明,他并不是闲着没事做的。

    他努力的学习大明的语言、文字、历史,他可以肯定的说,大明帝国还会持续的对外扩张,尽管这几年,大明帝国一直都没有对外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和战争。

    但是这头庞大的巨龙,它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

    西域、河中地区的苦心经营,那都是为了大牢基础,为后面的扩张做准备的。

    “这比蒙古人更加可怕的帝国!”

    “当年的蒙古人虽然可怕,但是人口毕竟非常的稀少,更加重要的是蒙古人缺乏文化底蕴,是野蛮人,只会烧杀抢掠,根本不懂经营和管理。”

    “但大明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人口众多,上亿的庞大人口,全世界都充斥着他们的身影。”

    “他们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的文明是如此的璀璨而耀眼,他们可以将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他们一旦继续往西扩张,无论是在哪一方面,都没有人能够阻挡住他们的脚步。”

    “以前的时候,限于地域和交通的限制,即便是统治西域、河中地区,大明帝国都不得不花费大力气去大规模的移民。”

    “但是只要这条铁路修通了,所有的一切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天堑变通途,再远的地区,只要有铁路,大明帝国就可以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我们伟大的西班牙终将成为欧洲的领导者,但是我觉得我们需要向大明帝国学习的地方非常多。”

    “不仅仅是学习大明帝国的制度,同时还应该要学习大明帝国先进的技术,他们的皇帝对工匠都极其的重视,有杰出贡献的工匠甚至于还可以获得贵族爵位。”

    “或许我们也应该要修建铁路,大规模的修建铁路,这样才可以将帝国的每一处地方给牢牢的连接在一起,变的更加强大!”

第1199章,大明故事

    京城,刘晋的府上,刘晋正在自己的书房当中非常悠闲的翘着二郎腿,看着报纸,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光。

    “没想到竟然有人开始和后世的杂志一样,专门出这种小说类的报刊了。”

    “这连载的小说、故事,一旦看上了,这一期、一期的跟下去,这销量肯定也是相当不错的。”

    刘晋放下手中的报纸,心里面痒痒的,很想看到接下来的内容,然而报纸上面刊登的内容已经看完,看到最高处就戛然而止,真是比后世某点的网络小说作者都还厉害。

    这伴随着报纸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报纸也是运营而生,大明早报、大明商报、大明儒报等等,各种各样的报纸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出来。

    这其中最近就涌现出了一种专门连载各种各样小说、故事的报纸,上面连载的内容都是各种各样的小说、故事之类的。

    用笔也都是白话文,简单通俗、易懂,所见的故事、小说虽然在刘晋这个穿越者看来是挺一般的,远比不上后世某点属于百万计的庞大小说所具有的想象力。

    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依然是相当不错了。

    特别是对于缺乏娱乐项目的大明人来说,这种连载小说、故事的报纸一出,迅速的开始风靡起来。

    据说仅仅只是不到两个月的功夫,《大明故事》的销售量就已经超过二十万份了,这是很恐怖的数据。

    每次发行销售二十万份,这已经比大多数的报纸销量都要更大了,也就是大明早报、大明商报等少数报纸的销量要比这更高。

    “这一个礼拜发行一期,还真是够慢的~”

    “还是后世好,后世的网文小说,天天都有更新,每天看不过瘾还可以骂骂作者,这个大明故事,一个礼拜发行一次,真是操蛋了。”

    刘晋有些无奈的叹口气,看到精彩的地方就断掉了,真是不爽,关键是还要等一个礼拜。

    这让习惯了后世网文更新的刘晋忍不住就想要将这个报纸给直接收购了算了,这更新速度,放在后世,早就已经被唾沫给淹死了。

    “历史上的四大名著好像有三本都是明朝时候写出来的吧,这样说来,这明朝的时候,这小说、故事类的也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了。”

    “有人专门弄出这个报纸来,倒也不奇怪,刚好是迎合了市场的需求。”

    脑海中回想起后世的几大名著来,明清的时候,小说这种东西似乎开始流行起来,也是出现了几大名著,此外还有一些备受争议的书籍,名气都很大,比如兰陵笑笑生的作品。

    总的来说,明朝的时候,和前面的唐宋都不太一样了。

    诗词歌赋已经没有大家出现,既无法像唐朝、宋朝一样涌现出杰出的诗人和词人,也没有什么经典的传世名作出现。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按理来说,这一脉相承下来,应该会有大量的优秀诗人、词人涌现出来,也应该会有大量的优秀诗词出现。

    可是却很少、很少,即便是有,也远不如唐宋时期的诗人和诗词。

    后世的学者也是对此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唐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太牛叉了,以至于后人很难在诗词领域超越他们,故而即便是有优秀的诗人、词人,有优秀的作品出现,但和唐宋时期的相比,依然显得黯淡无光。

    既然诗词不行,这故事、小说之类的东西反倒是有了发展的机会,一些不得志的书生转而收集民间的故事,然后加以整理和完善,也是慢慢的弄出了一些重要的著作。

    但在儒家思想独大的情况下,这些东西,其实也并未大肆的传播和流传,后世大名鼎鼎的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在明朝的时候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名气。

    也就是到了后世的时候,他们的名字才广为所知,他们写出来的书才大肆的传播开来,几乎人人知晓。

    报纸的出现,倒是让这些写故事、小说的人有了新的出路。

    这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金庸,他的小说起初就是在报纸《明报》刊登,靠着这个才支撑下去,并且最终慢慢的发展起来。

    不过现在的情况却有些不同,在缺乏娱乐休闲的年代里面,报纸的出现都已经让大明的知识阶层欣喜若狂,几乎天天必读了。

    这专门写故事和小说的专业性报纸一出,这待遇就完全不一样了,迅速风靡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到了销售二十万份,这就不得不让人感叹,大明这个池子大了,随随便便都能够养出一条不小的鱼来。

    想清楚了这些,刘晋也是笑了起来。

    这故事、小说类的专业性报纸出现,这对于推动白话文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有利于打破八股文、文言文对思想和文学上面的思想束缚。

    “就是更新太慢了!”

    看了看这个报纸,里面写的几个故事和小说都很吸引人,水准也是相当不错,毕竟这个时期的文人,水平都还是可以的,唯一的就是稍微缺乏想象力,不能和后世成熟的小说相比。

    故事内容很多都还是围绕着才子、佳人来转,就和戏剧里面的内容差不多,无非就是某个落魄的书生,在落魄的时候如何、如何惨,被人亲戚欺负、看不起。

    但是唯独有个富家小姐对书生非常的欣赏,不仅仅背着自己的老父亲暗地里支持书生,而且还芳心暗许。

    最终的结果又多半是这个书生苦心读书,一朝状元及第啪啪的打脸以前那些欺负他的亲戚、邻居等等,然后再明媒正娶、八抬大轿的将富家小姐给娶回家的故事。

    这是非常老套的故事,也是早已经烂掉的故事。

    但依然还非常有市场,大家就最爱看这种。

    这有点类似于后世网文里面的情节,猪脚被人欺负,然后潜心苦修,实力大增,最后啪啪打脸的这种爽快感。

    只是猪脚不一样,这个时期的猪脚是书生,后世网文的猪脚是某点写手的穿越者、幸运儿。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后世金大侠写的那种武侠小说。”

    看多了这种才子、佳人的故事,刘晋都有些想吐了。

    其中的内容看到了开头就能够知道结尾,而且才子、佳人对于刘晋来说没有一丝的吸引力,还不如看看鬼故事来的精彩。

    微微摇头,没有再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脑海中又开始响起现在的朝廷大事来。

    最近早朝都已经吵成了一锅粥,几乎每天上早朝,朝着的大臣们都要争吵一番。

    不为别的,为了铁路争吵。

    随着坐火车的人越来越多,这体验过火车之后,大家都会火车的强大所深深的震撼,自然而然也是清楚这个火车对于一个地方的交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紧随其后的五年规划一出,有人欢喜、有人愁,这有铁路经过的省份和地区自然是高兴不已,纷纷奔走相告,期待着朝廷这边能够早日动工修建铁路。

    而没有铁路规划的省份和地区,那自然是不甘心、不开心了,事情也是由民间逐渐的闹到了朝廷之上。

    各省、各地去的官员也是纷纷向弘治皇帝这边上书,要求修建铁路什么之类的。

    最终也是变成了朝堂之上的争吵,来自各个地方的官员都想要朝廷将这个铁路干线改到自己的家乡去,或者是早一点先修经过自己家乡的铁路干线。

    当然了,这些都是小事,吵来吵去,也不过是争下谁先修,谁后修,但迟早都会修的。

    刘晋现在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去降低铁路的修建成本。

    从京津铁铁路的修建来看,修建铁路,一里的成本需要五万两白银,这个数字显然是非常大的。

    要知道京津铁路经过地区大部分都还是平原地区,这成本都已经如此之高了,这要是经历山区、丘陵地带,到处都要架桥、钻洞的话,这个建造成本还会更高。

    这对于大明的铁路计划是非常不利的。

    大明的国土实在是太大了,随便规划一条铁路,随随便便都是几千里,也就是随便修建一条铁路都需要上亿两的白银。

    大明尽管非常的富裕,但银子也不是这样花的,该省还是要省的,这造价太高的话也会大大的影响铁路的发展。

    “难道真的要学白头鹰,使用大量的奴隶来修建铁路?”

    刘晋陷入沉思,修建铁路最大的一个成本、开支就是人工的开支,如果大量使用奴隶来修建铁路的话,成本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

    后世的白头鹰修建贯通东西的大铁路,每一段铁路的下面都埋着华人的尸骨,从这里就知道修建铁路在没有大量工程机械的情况下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

    对于大明帝国来说,奴隶并不缺,世界各地都有大明人的奴隶来源,轻轻松松弄个几十万奴隶出来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咚咚~”

    “老爷,京津铁路商行经理何云求见~”

第1200章,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公子~”

    刘晋的书房内,何云来到刘晋的面前,非常恭敬的说道。

    “坐吧~”

    刘晋笑着点点头,示意他不必多礼。

    何云来自己府上,刘晋当然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而来。

    一个是向自己汇报京津铁路的运营情况,铁路通车了,到底赚不赚钱,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关系到自己的投资有没有回报的事情。

    另外一个就是在接下来的大明铁路规划发展上面,京津铁路该如何去走,作为大明的第一条铁路,京津铁路拥有很大的优势。

    铁路的建设、维护、运营、管理、维护等等诸多方面,京津铁路都摸索出了经验,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而铁路关系重大,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京津铁路没道理在这方面不跟进,这是一块超级蛋糕,随随便便扯下一块都够吃了。

    要知道铁路相关的利益极其的庞大,后世的西方列强为什么要争着、抢着给我们修铁路,还不是因为铁路关系着方方面面的利益。

    铁路沿线的周围地区的资源、铁路火车站周边的土地等等,只要掌握了铁路,那就掌握了铁路所能够带来诸多方面的利益。

    “公子,这是京津铁路运营满一个月的财物数据,请您过目。”

    何云将一份报告恭敬的递到刘晋的手上。

    刘晋麾下的产业非常多,在管理这些产业方面,刘晋是采用了后世的一些规章制度,主要抓人事、财物和重大决策这三个方面,采用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模式,重视财务数据。

    故而刘晋麾下的产业虽然多,但被打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发展的也相当不错,为刘晋带来了滚滚的财富。

    “嗯~”

    刘晋拿过数据报表也是仔细的看了起来。

    京津铁路从十月开始通车一直到前两天,刚刚好满一个月。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京津铁路总共发车三千两百列火车,其中有一千列火车是用来运输旅客,两千二百列火车用来运输货物。

    总共运载旅客超过两百万人次,运输货物超过三亿斤,营业收入超过五十万两白银。

    看到最后的数字,刘晋也是满意的点点头。

    京津铁路算是整个大明最有价值的铁路,连接的是大明现在最大的两个城市,别看仅仅只有一百多里,但这一个月能够干到五十万两银子的营业。

    算下来这一年差不多能够做到六百万两银子的营业收入,除开各种各样的成本,再算是折旧、维护等等之类的,二三十个点的净利润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一年下来也能够赚将近两百万两银子。

    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等到大家慢慢的习惯了使用火车来出行,运输货物之后,这发出的列车还会更多,运输的货物也会更多,到了那个时候,它的营业额还可以提高,利润还会更多。

    要知道这条铁路的投资也不过千万两白银而已,算下来,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就可以回本,以后都是差不多躺着收银子就可以了。

    这买卖绝对是非常赚钱的买卖,暴利行业。

    如果再算上铁路、火车站周围的铁路,火车站内的商铺出租,随便在火车上卖点东西、投放广告等等之类的收入,这利润就相当的可观了。

    仔细的分析下这个数据就可以知道京津铁路的价值了,连接大明最大、经济最强、人口最多的两个城市,赚钱都是很轻松的事情。

    也就是刘晋这边最先弄出火车来,要是放在现在,大家都看到了火车的价值,想要占下京津铁路来,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整个大明都在关注京杭铁路,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大明各地都有大量的人携带大量的银子来到京城、天津这边,想要参股京杭铁路。

    京杭铁路,它同样非常具有价值。

    从京城、天津、北直隶、山东、南直隶、南京、苏州、淞沪、杭州,这一条线路所经过的地方是大明最繁荣、最发达、人口最多、经济最强的地方,同时又是贯通南北的线路。

    想要投资这条铁路的人太多了。

    朝中上下,上至弘治皇帝、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的官员、地方的地主、士绅等等,都想要参股这条铁路。

    京杭铁路,全长超过三千里,总共需要募集1.5亿两白银,其中单单是弘治皇帝就非常大气的拿出了三千万两白银。

    这太子朱厚照又拿出了两千万两白银,张懋、刘晋这些勋贵们少的几百万两,多的一千万两银子,再加上朝中的大臣,你十万两、我二十万两的。

    凑个1.5亿两白银真的是太轻松了,最后竟然筹集到了两亿两白银,超过了京杭铁路所需要的资金,同时又因为要在天津证券交易所上市。

    所以没有办法,只能够按照原先的计划,将这条铁路进行延伸,再通过福建、抵达广东,路程增长,所需要的银子也增加了,这才满足了大家的需求。

    由此可见大家对于投资铁路的热情了。

    没有人是傻子,大家都看到了这条铁路的价值,现在能够投多少银子就拼命的砸进去,以后坐着收钱就是了。

    “还好大家没有看到我手中的这份数据啊,不然肯定要打起来的。”

    刘晋笑着说道。

    何云听完,顿时也是笑了笑。

    铁路实在是太赚钱了,投资大,但是这收回成本的时候也是很爽,一趟趟火车拉的不是旅客和货物,而是一车车的银子。

    一列火车,如果坐满的话,一次可以拉两千人,一个人一张票是110文,算下来,这火车走一趟单单是卖车票就可以收入两百多两银子。

    如果拉货的专列,收入就更高了,因为这个事情的货物运输损耗极大,同时因为道路的缘故,故而运费很贵。

    火车拉货,一次性可以拉20万斤货物,收个几百两银子,一点都不过分,京津地区的工厂、作坊实在是太多了,需要运输的货物很多、很多,不愁没有货物。

    “公子,朝廷这边出台了五年铁路规划,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布局?”

    想了想,何云也是说起接下来的战略布局了。

    朝廷显然是看到了铁路的重要性,要大力发展铁路,而朝野上下对铁路也是非常的看法,都在纷纷投资铁路。

    “首先我们积极参与进去,无论是那一条铁路,我都会投资,到时候这方面的事情也都会交给你来做。”

    “第二,既然大家都热衷于修铁路,那么接下来铁路相关的产业必然会兴起,我们需要早早的进行布局。”

    “钢铁厂这边我已经通知要再进行扩产,投资建造更多的钢铁厂,不仅仅是修铁路需要钢铁,我大明的基建同样需要大量的钢铁,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钢铁都大有可为。”

    “蒸汽机车的制造,同样非常具有前途,这铁路多了,需要的火车就多,现在能够制造蒸汽机车的也只有我们的京城机械厂。”

    “所以京城机械厂这边要单独的建厂,扩产,建造专门修建蒸汽机车和火车的工厂,他们修铁路,我这边就卖蒸汽机车和火车。”

    “这一列蒸汽机车随随便便卖个上千两银子不算过分吧,到时候全国的铁路一开,随便也是需要成千上万列蒸汽机车和火车,这可是大买卖,而且可以吃很久的买卖。”

    “以后铁路只会越修越多,想要的蒸汽机车、火车、铁轨等等只会越来越多,我们做这个买卖就可以吃饱了。”

    “围绕着铁路相关的产业,我们需要事先进行布局,你这边和任思恒多接触、商量下,做好准备。”

    刘晋沉思一番,想了想说道。

    “是~”

    何云一听,连忙点头,牢牢的记下来。

    这就是先行者的好处了,铁路建设的标准、相关的技术、管理、运营、维护等等都嗷按照京津铁路这边来。

    大家修铁路,刘晋就可以卖机车、火车、铁轨等等,这些也是同样可以赚大钱。

    “第三,你这边要着手成立一个铁道学院,专门用来培育铁路相关的人才,比如如何建设铁路、对铁路进行维护、管理,还有火车的维修、管理、驾驶等等,另外就是铁路的日常运营、管理、维护、火车站的管理等等诸多学科。”

    “铁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没有专业性的人才可不行,等到其它的铁路开工建设,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就会非常大。”

    “到时候,不管是他们从我们学校里面招聘人才,还是说委托我们帮忙培训相关的人才,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想了想,刘晋又叮嘱道。

    学校肯定是要建的,铁路一旦多起来,发展起来,没有专业性的学校肯定是不行的,还是一贯的作风,办学校。

    办学校的好处很多,一方面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名声,二来嘛自己所办的那些新式学校,学生越来越多,也要给他们找出路,当然最重要的是依靠这些各种各样的学校来带动大明的发展。

第1201章,天才朱厚照

    “老刘~老刘!”

    这边,何云前脚刚刚离开刘晋的书房,太子朱厚照的声音就传了过来,显得很兴奋,似乎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朱厚照手里面拿着一个脸盘大小的东西兴奋的走了过来,等快到刘晋书房的时候,又将它给盖住。

    “殿下~”

    看着朱厚照的样子,刘晋顿时就笑了起来。

    毕竟还是一个孩子,虽然历史上的朱厚照现在已经皇帝了,不过弘治皇帝治好了肠痈,这身体越来越好,估计着朱厚照可能要再当个几十年太子,当然他对于当皇帝并没有什么兴趣,估计叫他当一辈子太子都乐意。

    “老刘,猜猜我手中的是什么东西?”

    朱厚照将手中的东西背着刘晋,同时用自己的衣服挡住,略带神秘的问道。

    刘晋仔细的看了看这个大如脸盆一样的东西,想了想说道:“这是什么宝贝,我是猜不出来。”

    “哈哈,连你也猜不出来,那就对了。”

    朱厚照顿时就高兴起来,接着掀开挡住的衣服,露出了冰冷的机械外壳,能够看到旁边有一些类似于发条的装置。

    接着朱厚照将它给翻过来,正面朝着刘晋,然后将东西放到刘晋的书桌上。

    “这,这是钟表?”

    刘晋看到东西,顿时就忍不住激动起来,看着书桌上的东西,显得很是激动,接着仔细的看起来。

    可以确定,它确实是一个钟表。

    和后世的钟表差不多,都是一个圆,里面有几个指针,同时还有对应的刻度,有一个指针在不断的转动,剩下的两个指针所指的地方,可以清楚的看到上面刻的字。

    “未时?”

    刘晋看了看上面的字,再看看外面,算下来差不多应该就是未时,也就是下午两点左右的时间。

    “哈哈,怎么样?”

    朱厚照看着刘晋很是惊讶的样子,顿时就更高兴了,非常得意的说道:“嘿嘿,为了制造这个钟表,我可是特意跟几个欧洲来的工匠好好的学习过一番。”

    “你别说,欧洲人在制造钟表这方面确实是比我们厉害,他们在一百多年前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制造出机械钟表了。”

    “参照他们制造机械钟表的原理,我加以改进,于是就制造出了现在的这个钟表。”

    “这个时间计算上,怎么还是采用十二时辰?”

    刘晋微微点头,仔细的看了看上面的字说道。

    “欧洲人这边将一天的时辰分成24个小时,这是最早从古代埃及人这边传过去,我们大明则是一直延续了十二时辰的制度,算下来,我们一个时辰就是等于他们两个小时。”

    “欧洲人喜欢在他们的教堂或者是大型建筑上面建造大型的钟表来计算时间,他们将一条分为24个小时,但是在欧洲人的钟表当中只有十二数字,他们将一天分成两部分,以正中午为中点,分别有十二个小时。”

    “然后又将一个小时进行细分,一个小时拥有60分钟,每一分钟又有60秒,所以欧洲人的钟表上面分别有对应的时针、分针和秒针。”

    朱厚照听到刘晋的话,也是开始详细的解说起来。

    “嗯~”

    刘晋一听,也是微微点头,这是后世国际通用的计算时间的方法,没想到是欧洲人竟然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弄出来了。

    “这秒针转一圈就是一分钟,分针转一圈就是一个小时,而时针转一圈就是十二个小时,也就是半天的时间,转两圈的话,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不得不说欧洲人在这方面确实是要比我们厉害。”

    “他们详细的将时间进行了划分,然后利用机械转动或者机械的摆动,非常精准的来计算时间,相比之下,以前我们只是根据漏壶、沙漏、或者是日晷来计算时间,虽然大致上都能够知道时间点,却是无法像欧洲人一样精准的知道时间点。”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厚照也是忍不住赞叹道。

    以前的时候总觉得大明人在方方面面都是最牛的,但是自从和一些欧洲的工匠接触过之后,朱厚照也是发现,欧洲人在很多领域都相当的厉害。

    “欧洲人在数学、机械、物理、化学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错的成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最近我在学习欧洲的拉丁文,学习他们的语言,我觉得在数学领域,我们后续可以引进一些拉丁字母或者是创造一些新的简洁的数字出来,这样才更有利于数学的研究和发展。”

    “我研究过欧洲人的数学,他们使用阿拉伯数字和字母相结合的方式,很多的数学公式一目了然,我们喜欢用语言来描述,这不利于数学的理解和发展。”

    朱厚照想了想又继续说道。

    说的很认真,他在诸多方面都天才,学习外语都是高手,竟然还学起欧洲人的语言和数学来,还能够从中看到他们的优点,又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

    这让一旁的刘晋也是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这个朱厚照果然是天才,除了不适合当皇帝,他做什么都可以。

    “拉丁语好学吗?”

    刘晋看了看朱厚照忍不住问道。

    “好学,简单的要死~”

    “我跟你说,别看欧洲的国家很多,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其实他们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拉丁字母来变动,二十多个字母变来变去,只是组合不一样,发音不一样。”

    “只要掌握了核心的东西,无论怎么变,其实都是一样,我现在都已经会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意大利语了。”

    朱厚照很是不削一顾的说道:“也真是的,欧洲也不算太大,屁大点地方,国家却是很多,还一个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为什么就没有人统一了欧洲,使用同一种语言和文字呢。”

    “这都是拉丁字母,本质上都差不多,还搞出了十几、二十多种语言出来。”

    “厉害!”

    听完朱厚照的话,刘晋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

    他可是想起了自己穿越之前在学校的时候被英语支配的恐惧,没想到对于朱厚照同学来说,他竟然说简单的很,这才多久的时间,他竟然已经掌握了几门欧洲国家的语言。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气死人啊。

    这货就喜欢学习异域的一些东西,在没有和欧洲人解除之前,他就已经精通藏语、梵语,还学过蒙古人的语言,据说是为了方便以后征战草原,还跟人学过阿拉伯人。

    现在又学起欧洲的语言了,关键是这货还很有语言天赋,学起来竟然说很简单,你说气不气人。

    更气人的是,他学就算了,还能够从中看到对方语言、文字、数学等领域当中的优缺点,还要加以引进和学习。

    有时候和这货接触久了,刘晋都不得不感叹,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天才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可以大到让人感到绝望。

    “我研究过欧洲的历史,这欧洲地理环境其实比我们华夏这边好很多,按理说嘛,他们更应该是一个国家才对,但是他们不仅仅没有成为一个国家,而且还非常的分裂。”

    “反观我们华夏,地理条件其实是不如欧洲的,但我们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始终分分合合,最终又都能够统一。”

    “我觉得其实的原因可能就是语言的关系,我们大明各个地方虽然大家说话的时候,各自都有放言,隔得远一点,根本就听不懂对方讲的话,但是我们都是使用同一种文字。”

    “也正是这种文字将我们给牢牢的连接在一起,虽然讲的话不同,但文字上一样,我们内部彼此之间就有认同感。”

    “欧洲就不一样了,虽然都是二十多个字母,但是各个国家的发言和单词又不一样了,时间一久,各自就没有多少认同感,所以很难成为一个国家。”

    “不过,欧洲和中东、天竺这边其实都差不多,他们不是以语言和文字作为纽带,而是以宗教作为纽带,这一点又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

    听到刘晋的赞叹,朱厚照笑的更开心了,又开始讲起自己的发现和研究来。

    “殿下真是天才,博学多才,实在是让人佩服!”

    刘晋对朱厚照算是佩服万分了,并没有恭维的意思,而是法子内心的佩服。

    他得出的结论和后世一些专家学者得出的结论竟然高度相似,这就让人不得不佩服了。

    “哈哈,我也这样觉得,我就是个天才!”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高兴的不行,尾巴都翘的老高,然后看了看桌上的钟表说道。

    “我借鉴了欧洲人制造钟表的技术,再结合我们大明现有的技术,加以改进,也是制造出了这台钟表。”

    “我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六十分钟,一分钟六十秒,利用机械齿轮的转动来带动,机械发条提供动力,制造出了这个我们大明历史上的第一个钟表。”

第1202章,这也是个买卖

    “滴答~滴答!”

    刘晋看着桌上大如脸盆的钟表,一边听着朱厚照的解说,也是一边仔细的看起来。

    “我们传统划分时间的方法是一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有八刻,一刻算下来就是十五分钟,在没有钟表之前,我们计时只有一个大概的那个时辰,但有了这个钟表之后,我们就可以请准的知道某个时辰、某分钟、某秒。”

    “这对于研究领域来说还是非常有帮助的,有了精准的钟表,我们就可以精准的知道时间,知道了时间,我们就可以精准的计算速度、距离等等。”

    朱厚照对于自己的作品还是很自信的,也清楚的知道了准确计算时间的重要性。

    搞科学研究,一开始最重要的东西其实是基础性的东西,比如精准的计算时间、长度、重量等等,只有在能够精准的确定、计算这些基础性的东西上,搞科学研究的时候,才能够进行对比,从而总结规律。

    如果每一次实验的时候,都无法精准的去计算这些东西,做再多的实验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实验,这研究自然就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

    这也是刘晋为什么要在自己麾下的产业、开办的学校当中进行了严格的统一各种各样的度量衡的原因,长度、质量等等都进行统一,现在有了钟表时间也是可以进行统一。

    将这些基础性的单位进行统一,能够进行进准的计算,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对于大规模的资本生产,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殿下,其实我觉得这个十二时辰啊,最好还是用阿拉伯数字来代替,我们可以称之为1点、2点、三点等等。”

    “这样就更容易记,也更一目了然。”

    “这钟表上面也是用数字进行标记,同时再表上十二时辰,这样一来的话,一看就知道是几点钟了。”

    听朱厚照介绍完,刘晋想了想也是给出一些建议。

    说实话,习惯了后世的计时方法,这看十二时辰的时候总觉得不够简介,告示你十点钟,你就知道已经比较晚了,可是告示你巳时,你可能还要伴着手指头去推算一下。

    在这方面,西方人的这一套制度相对而言还是更容易学,也更容易记住,让人一看就懂,传统十二时辰,你如果不记牢,烂熟于心的话,你是每次都要去背一遍的。

    “这倒是个不错的建议。”

    朱厚照听完也是微微点头:“我也觉得十二时辰有些不好记,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更是如此了,这一二三四五六七就好记多了。”

    “回头我就让人在上面刻上数字,到时候再将它送给父皇。”

    “殿下,这个钟表还能不能做的更小一些?”

    刘晋看了看钟表,它的体积实在是太大了一些,脸盆大,和后世的钟表相比,这体积也太大了一些。

    如果能够做出后世的手表来,那就可以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

    刘晋想起后世的钟表行业都觉得来气。

    后世所有的名贵手表全部都是欧洲这边的,一个手表卖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比抢钱还快。

    而国内的手表制造业呢,全部都是低端市场,有些明明水平丝毫不比欧洲人差了,可是大家就是不买单,宁可花大价钱去买欧洲人的产品。

    手表都被欧洲人完成了奢侈品,已经不是用来看时间的了,而是用来装逼、把妹的东西来。

    所以如果大明这边率先发展钟表行业的话,如果发展起来,不仅仅能够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可以顺带着将钟表推向全世界,让全世界买大明的奢侈品。

    “当然可以做小来,我现在仅仅只是制造出了这第一台钟表,没有进行精雕细琢,如果进行精雕细琢的话,这钟表还可以做的更小。”

    朱厚照想了想点点头说道。

    “那就好~”

    “殿下,如果这个钟表可以做到只有银元大小的话,到时候我们在给它配上一根链子揣在怀里面,或者是戴在手上的话。”

    “你想一想,这岂不是随时随地就可以逃出来看看时间,精准的知道时间点。”

    “送这样的一个礼物给陛下的话,他肯定会很喜欢,而不是喜欢这个脸盆大小的大疙瘩。”

    刘晋一边比划也是一边给朱厚照说道。

    “对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这要是可以做到如此小的话,随身携带的话,这随时随地的知道时间,这可是个大买卖啊。”

    朱厚照猛的一拍,顿时就焕然大悟一般的说道。

    “殿下,其实不仅仅是做小来,我们还可以将它做大来。”

    “我们可以在京城的一些高楼上面和欧洲人一样建一些钟楼、钟塔,到了某个准点的时候,准时敲钟,这样一来的话,大家都可以知道时间点。”

    刘晋眼睁睁一转,想了想又建议道。

    钟表这东西,最早就是出现在钟楼、教堂这些地方,欧洲的城市当中是最常见的,所以时间观念也是这样慢慢养成的。

    大明的城市正在迅猛的发展,资本化下,工厂、作坊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出来,这同样想要精准的知道时间点,也就有必要在城市里面建造一些钟楼、钟塔之类的来播报时间。

    “可以,可以~”

    “还是老刘你老奸巨猾,这建造钟楼、钟塔是为了方便大家知道时间,到时候我们再来卖小的钟表,这样一来的话,买小钟表的人就会备有面子,我们又可以趁机发大财。”

    朱厚照小眼睛转动,想了想用奸商的嘴脸说道。

    “……”

    刘晋顿时无语了,可以发誓的说,自己绝对没有这样意思。

    自己又不差钱,自然是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想到赚钱上面去的,但想一想,又觉得朱厚照这说的似乎好像也很有道理。

    当普通人都靠看钟楼来知道时间的时候,你从怀里面掏出一个怀表,或者是看看手腕上的手表,这装备似乎好像还是可以的。

    到时候手表、怀表什么的肯定是可以大卖一波的,狠狠赚一笔。

    “殿下,我们合伙搞个钟表商行?”

    “必须啊,还是老规矩,一人一半。”

    “哼哼~这一次,我研究出来的钟表肯定要大卖。”

    朱厚照非常有信心的说道。

    ……

    刘晋和朱厚照的行动速度都很快,几天之后,在京津的一些核心、重要地区,有施工队开始进驻,在这些地方建造钟楼、钟塔。

    京城的钟楼、鼓楼、南区新城这边的帝国广场、火车站、新式的高级学校、刘晋麾下的一些产业、大明第一银行总部大楼、望月楼、天津的望海楼、天津港口等等这些京津地区的知名地点,都有施工队开始进驻,在这些地方建造钟楼、钟塔。

    钟楼、钟塔都参照朱厚照设计出来的钟表进行放大建造。

    钟表这种东西,越小技术含量就越高,越大反而越容易制造,只要知道了设计的原理之类的,大明的工匠也是很容易就能够制造出来。

    施工的这些地方都是京津地区极为重要的地方,为了吸引人球,刘晋这边也是让人进行保密,用外布进行遮住,准备等到建成之后再来揭开,让大家见识钟表的神奇和强大。

    所以这也是一下子就吸引了京津地区老少爷们的注意,纷纷猜测这里面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想要弄清楚到底是谁在这捣鼓些什么东西。

    另外一边,朱厚照也是迅速的成立了一个研究团队,开始着手制造小型的钟表,准备将它当成礼物送给弘治皇帝。

    这眼看着马上就要过年了,弘治十八年就要过去了,整个京津地区也是开始进入了年终的热闹。

    刘晋和朱厚照也是准在年底之前将这一切都给搞好,到时候顺带着再卖卖钟表,大赚一笔,搞点银子来过年。

    没办法,刘晋现在也是家大业大,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这大明遍地开花的新式学校犹如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刘晋的肩膀上面,每年都要几百万两银子投入进去,每年如果没有足够的收入,刘晋是很难支持下去的。

    所以必须要赚银子,赚到足够多的银子来才行,不然就玩不下去了,而这个钟表,最开始的这一波韭菜肯定是要割的,到了后面还可以将钟表慢慢的完成奢侈品,继续收割韭菜,总之,银子是必须要赚。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作者:中华田园牛所写的《大明镇海王》为转载作品,大明镇海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镇海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镇海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镇海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镇海王介绍:
弘治十年,这是大明王朝美好的中午。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大地,也同样在吹打着这个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王朝。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中世纪的黑暗。此时,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控制不到二十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初次抵达美洲也才过去七年,而达伽马正在海洋上筚路蓝缕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刘晋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从一介书生成为了大明镇海王!书友交流群:720342318,有希望本书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聊聊天~大明镇海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镇海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